(完整版)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对应表.docx

(完整版)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对应表.docx

汉语拼音声母与国际音标对应表

汉语拼音声母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声母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声母国际音标b[p]ɡ[k]zh[t ?]

p[ph]k[kh]ch[t ?h]

m[m]h[x]sh[?]

f[f]j[? ]r[?/?]

d[t]q[? h]z[?]

t[th]x[?]c[?h]

n[n]s[s]

l[l]

汉语拼音韵母与国际音标对应表

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汉语拼音国际音汉语拼音国际音汉语拼音国际音汉语拼音国际音韵母标韵母标韵母标韵母标

ɑ[A]i[i]u[u]u[y]

o[o]ia[iA]ua[uA]ue[y ?] e[?]ie[i ?]uo[uo]uan[y ?n] ai[ai]iao[i ɑu]uai[uai]un[yn]

ei[ei]iou[iou]uei[uei]ion ɡ[y ?] ao[ɑu]ian[i ?n]uan[uan]

ou[ou]in[in]uen[u?n]

an[an]ianɡ[i ɑ?]uanɡ[uɑ?]

en[?n]inɡ[i ?]uenɡ[u??]

anɡ[ɑ?]onɡ[u?]

enɡ[??]

-i (前)[?]

-i (后)[?]

er[? ]

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相同,只有清浊对立的几组音素(常见的)

双唇舌尖中舌根

塞音清[p][t][k]

浊[b][d][ɡ]

对汉语拼音设计方案认识

对汉语拼音方案的认识 芷萱2006050282 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对汉语拼音的认识都是很肤浅的。直到上了大学认真、系统地学习了现代汉语语音学理论之后,我才真正对汉语拼音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 以前,我一直认为汉语拼音只包含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但学习了语音学理论后我才知道原来汉语拼音方案是包含五个部分的,它们分别是: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及说明、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下面我就从这五个方面简要地谈谈我对汉语拼音方案的重新认识。 首先,《汉语拼音方案》是一个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方案。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一直使用至今,它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字母,根据现代汉语语音特点进行了调整,能够准确地反映现代汉语的语音面貌,是一套比较完善的拼音方案。1982年ISO开始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汉语罗马字母拼写的国际标准。为此我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据了解,汉语拼音方案在制定之初有以下几个目的:一、给汉字注音;二、为汉字提供一种索检方法;三、作为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工具;四、为无文字的少数民族提供一种简便文字;五、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六、作为“汉语要走世界文字拼音化道路”的实验工具。对于这六大目的是否真的有助于使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大增,这实在还值得商榷。在我查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者对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异议与怀疑。例如一个学者这样说:“‘汉语要走世界文字拼音化道路’本身就很值得商榷,未成定论,我对此是持坚决的反对态度。现行汉语拼音方案为了做到这最后一条,同时为了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使用起来感觉到习惯,更多地借用了外国人拼音文字的、非汉语的东西。现行汉语拼音方案已经不纯粹是一种拼音,而被设计成了一种‘拼音文字’!”至于我个人呢,还是选择以一种批判的眼光来看这种观点。汉语的确要走向国际,成为和英语地位相当的一大语种。但是对于“汉语要走世界文字拼音化道路”这种说法我还是不能接受。汉语就是汉语,汉语不是一种拼音语言,汉语文字是由笔画组成的,如果把汉语“文字拼音化”,那汉语就不成汉语了,它就成为了拼音语言的附庸。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让汉语走向国际的脚步停滞,我们应该想出更妥善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应反对、抵制汉语拼音方案。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到正题吧。 1.字母表。我认为汉语拼音之所以选用拉丁字母作为其拼写字母是为了使汉语拼音更容易和国际接轨。虽然如此,字母表里的26个汉语拼音字母都有规定的名称,这又起到了很好的区别作用。

汉语拼音化

汉语拼音化 汉语拼音化的利与弊 汉语拼音化的失败原因 汉语发展历经几千年,从最早殷商的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到后来的繁体字、简体字,最近网上有出现一阵拼音风,大家一个劲的打拼音字母,赶时髦,后来查阅有关资料,才知道汉语拼音化在中国大地上曾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一、汉语拼音化的产生与覆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斯大林曾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1955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设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开始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6年2月1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个草案共有31个字母,其中有5个新字母,以便实现“一字一音”,不用辨读和双字母。草案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的讨论,甚至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955年10月15日,北京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提议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表示同意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经过一系列努力,《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得到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这个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汉语拼音方案》自制订以来,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主要有如下方面。 ①用于给汉字注音:从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

拼音拼读全表

拼音拼读全表

汉语拼音字母表-声母表 语中每个音节起始处的辅音可以构成声母。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规定的声母符号一共有21个。 b [玻] p [坡] m [摸] f [佛] d [得] t [特] n [讷] l [勒] g [哥] k [科] h [喝] j [基] q [欺] x [希] z [资] c[雌] s [思] r [日] zh[知] ch [嗤] sh [诗] y [医] w [巫] 汉语拼音字母表-韵母表 汉语普通話拼音中一共有37个韵母。分别是: a[阿] an[安] ao[奥] ai[哀] ang[昂] o[喔] ong[翁] ou[欧] e[鹅] en[恩] er[儿] ei[唉] eng[摁] i[衣] ia[呀] iu[由] ie[耶] in[因] ing[英] u[乌] un[温] ua[蛙] uo[窝] ue[月] ui[威] ü[迂] iao[腰] ian[烟] iang[央] iong[用] uai[外] uan[弯] uang[往]

汉语拼音字母表-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拼音复习要点 汉语拼音知识要点: 一、熟读、熟记《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顺序不能错,中间不能遗漏,特别是翘舌音在平舌音前的顺序要牢记。 二、易写错的字母: 1、声母:b-d, p-q, t-f 三组字母易混淆写错。 2、f的第一笔写反,t 的第一笔写反,j的第一笔写反,成了右弯,s写反。 3、韵母:a,u,u的第二笔竖写成了竖弯。 4、ai-ui, ei-ie, ui-iu, ou-iu, ie-ue, un-un 几组韵母的字形要分清。 5、整体认读音节:yu, ye, yue, yuan ,yun 中的去掉两点的u要写成u,不要写成原来的u。

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汉字笔画式 拉丁字母式 斯拉夫字母式 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 速记式 图案式 数字形式 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所以,您知道了吧?汉语拼音的出现,是为了将汉字“拉丁”化。孰先孰后,泾渭分明嘛 汉语拼音由来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 汉语拼音方案与汉民族标准语 —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发表44周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王理嘉 [提要]一、从简略的回顾中,阐明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汉民族共同语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二、通过注音符号、国罗、北拉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关系,具体说明方案在哪几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这几种拼音的主要优点并加以创新,从而总结了二十

日语和罗马拼音对照

日语和罗马拼音对照Country road このみちずっと行けば あのまちにつづいてる 気がするCountry road 一人ぼっちおそれずに 生きようと梦みてた さびしさ押しこめて强い自分を 守って行こう Country road このみちずっと行けば あのまちにつづいてる 気がするCountry road 歩き疲れななづむと うかんでくるふるさとの街 丘をまく坂のみち そんなぼくを叱っている Country road このみちずっと行けば あのまちにつづいてる 気がするCountry road 故乡的路 どんなくじ けそうな 时だってけっ して泪は みせないで 心がしか歩调 が 早くなっていく おもいでけすため Country road この みち ふるさとへつ づいてもぼくは 行かないさ行け ない Country road Country road 明日はいつ ものぼくさ 扫りたい扫れ ない さよならCountry road 故乡的路, 一直延伸向小城 不停地走下去, 我感觉到它蜿蜒曲折,故 乡的路 尽管独步江湖, 但我要毫不畏惧地面对 如梦般的生活 压抑寂寞,自强不息地保 持下去 故乡的路, 一直延伸向小城 不停地走下去, 我感觉到它蜿蜒曲折,故 乡的路 走累了,休息的时候, 想起了故乡的街道 走过山庄,山坡的小路, 我恨那时的自己 故乡的路, 一直延伸向小城 不停地走下去, 我感觉到它蜿蜒曲折,故 乡的路 无论怎么失意, 也绝对不会在人前流泪 心灰意冷,步伐加快, 走,为了忘却记忆 乡间小路啊! 即使这条路通往故乡,但 是我 绝对不走,也不能走, 故乡的路,故乡的路, 无论今天,还是明天,和 往常一样 我想回去,却不能回去 再见了故乡的路

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备课与复习资料

第一章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1.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2.文字的共性: (1)文字起源于图画——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及中国商代的甲骨文都是起源于图画的古老文字体系。 (2)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文字的首要的存在理由就在于记录和传播语言,使语言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流传异地,流传久远。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3)文字既表音又表意——语言就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3.汉字的个性:分析汉字的性质需要贯彻“比较”和“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给文字分类”这两个原则。 (1)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所谓表意文字,指的是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第一种,来源于象形字(日、月、山、川)、指事字(一、二、上、下)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取、逐、森、雀),是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的。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直接的联系,与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读音是在意义的基础上确定的。第二种,来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其、或、我、求),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毫无关系,只是借来记录语音,并通过语音表示意义。第三种,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芳、旱、财、忆),既与意义有联系也与语音有联系。既然汉字既表意又表音,而形声字在汉字中的比重高达90%,所以有人称汉字为意音文字。 (2)从记录语言单位的大小看汉字的性质:音节文字通过为音节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音位文字(音素文字)通过为音位(音素)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汉字记录的不是音节或音位,而是词或者语素。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词,也是一个语素(成词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不见得是一个词。所以现代汉字可以成为语素文字或语素——音节文字。 (3)从记录语言的文字的字符看汉字的性质: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不同在于为文字所制定的字符的性质不同,字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意符、音符、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意义上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意符是构成汉字的最基本的符号。汉隶变前的古汉字称为意符音符文字,隶变后的今文字和现代汉字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4.汉字的特点: (1)汉字符号繁多,以语素定型,孤离性强:记录汉语所以需要这么多汉字,是因为汉字记录的是语素。现代汉字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从书面上起到了分化多义音节的作用。文字作为语言的书面形式,不可能把语言所传达的所有信息都记录下来,因而是语言的不完全信息。对此做出相应补偿的是,文字可以不按句而按词或按语素出现,可以脱离一定的上下文和语境孤立地出现。文字的这种特点被称为“孤离性”。音位文字的孤离性体现在以词定型上,汉字的孤离性体现在以语素定型上。 (2)汉字是音义二维的语素文字:汉字基本上使用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即用一个特定的形体记录一个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汉字的形体同时与音、义两方面发生联系。这两种联系并不是等同的,汉字专字专用,与语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与语音的联系不具有特定性。因为汉字所记录的词义或语素义具有特定性,而汉字在记录汉语的时候,可以在书面上分别同音词或同音语素,所以说汉字与语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因为汉字与语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与语音的联系不具有特定性,所以在存在民族共同语的前提下,不同方言地区的人可以用汉字来交流思想。同样的道理,汉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沟通古今。 (3)汉字构形具有理据,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春秋战国时期就把汉字构形的有理性用到识字教学中,称之为“六书”(汉代的文字学家分析小篆系统所得出来的六种造字、用字的条例)。六书讲的是用汉字记录汉语的六种表词法。汉字记录汉语的方法可以概括为4种:表形(象形字)、表义(指事字、会意字)、表音(假借字)、音意兼表(形声字)。汉字在造字初期是依据它所记录的某一个词义来构形的,在字形和词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可以利用字形分析来了解词义。 在现代汉字中,形旁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提示,二是区别。所谓提示,指的是形旁具有“见山之旁知山,见水之旁知水”的表义作用。形声字形旁的区别性能突出地体现在声旁相同的同音字上。大量的形声字是在假借的基础上通过加形旁或改形旁分化而成的。汉字由假借到形声大大增强了汉字的表意的理据。 (4)汉字是方块形,结构复杂:现代汉字的构字单位分为笔画、部件、整字三级。一个汉字,不论有多少笔画,多少部件,都要均衡的分布在方方正正的框架里,不能超越,所以,汉字又被称为“方块字”。方块形的汉字以平面作为信息分布形式,字形结构复杂,各有各的模样,视觉分辨率高,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便于形成书法艺术。 (5)汉字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汉字文化造就了人们的语素意识和审美心理。这种文化传统,是汉字走上拼音化道路的巨大障碍。这些特点既是优点,又是缺点,优点和缺点是共生的。比如:汉字符号繁多是特点,作为优点来说分辨性能好,作为缺点来说是难学难用。汉字形声字多是特点,作为优点来说是强调形旁声旁尚有示义示音功能,作为缺点来说是强调形旁声旁的示义示音功能很弱。方块汉字结构复杂是特点,作为优点来说是便于视读,并且形成了书法艺术,作为缺点来说是难于安排字序,检索困难。 第二章决定文字类型的内因和外因 (1)语言的类型和特点:世界上的语言根据词的结构主要分成孤立语(汉语、苗语、越南语)、黏着语(日语、朝鲜语)、屈折语(俄语、德语、阿拉伯语、印第安语)。根据语言的句法特点分为分析语(汉、英、法、保加利亚)和综合语(俄、德、印地)。 (2)文字的类型和特点: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对文字演变规律的探索,确认:“文字发展的特 点(从总的历史方面来看)就是连续不断地向表示 语言愈来愈小的要素过渡。”《大百科全书·语言文 字卷》:“名副其实的文字有三种主要类型:词符与 音节并用的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文字。” (3)不同的语言类型对文字有不同的要求: 文字由表意到表音的发展,是为了和语言相适应。 汉字由记录词到记录语素,形成世界上唯一成熟的 语素文字体系,是和汉语由单音节词发展为双音词 的趋势同步发展的结果。 2.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文字类型的要求:语言类 型是决定文字类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1)文字的稳定性和演变性:表音文字并不 是表词文字内部发展的结果,而是被其他民族借用 和改造的结果。文字既有稳定性,又具有演变性。 对于自源文字来说,由于有长期使用表词文字的习 惯,社会基础广泛,文字的改革和变革往往采取累 积的、渐进的方式,所以很难产生文字性质的突变 和飞跃。至于它源文字,相对来说,习惯势力所造 成的保守性要小,历史负担要轻,所以除了吸收域 外文字的成果之外,还有可能根据本国语言的特点 以及社会需求来改造外来文字,创立自己的文字, 使文字的发展产生飞跃。 (2)音素字母的产生:居住在叙利亚、巴勒 斯坦地区沿海北部的腓尼基人为了商业的需要,发 明了字母—音符文字。这种文字是辅音—音素文 字。 3.汉字基本上和汉语相适应: (1)汉字是自源文字中唯一的语素文字:所 有的自源文字的共同特点是字与词相对应。汉字和 音素文字记录的都是语言中的最小单位,不同的是 汉字记录的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和词汇单位,而音素 文字记录的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2)汉字记录汉语的适应性:形声字以形旁 表示意义范畴、声旁提示读音,满足了区别同音语 素,准确记录语言的需要。现代汉语是“单音词和 双音词并重”的语言,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语素 是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记录,语素、音节、汉字 “三位一体”,充分说明了汉字记录汉语的适应性。 (3)汉语造词的灵活性源于汉字极端的孤离 性。 (4)汉字区别性能好,适应了分辨同音语素 的需要:汉语属于分析语,是一种有理据的语言, 词义或参与构词的语素义正好由汉字来体现。汉语 用语素(汉字)造词方便,人们通过汉字(语素) 了解词义也方便。这些运用语素文字的方便之处, 对初学汉字的困难有一定代偿作用。 (5)不断提高汉字规范化水平,使汉字更加 适应汉语:汉字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对汉语既有适 应的一面,又有不适应的一面,所谓不适应,通常 指的是“一些口语常用词没有特定的汉字来表示 (ber很的意思)。一些常用的口语词写出来的却是 生僻字(旮旯)。汉字不便于表示轻声和儿化。” 第三章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 1.汉字的语言功能和文化功能: (1)汉字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典籍:以甲骨卜 辞、钟鼎铭文为发端,汉字记录了3000多年来的 世事沧桑。《二十五史》史学著作,《尔雅》最早的 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最大的丛书,《孙子兵法》 军事著作。 (2)汉字蕴含着并造就了丰富的文化:汉字 除了一般的语言交际功能之外,还具有独特的文化 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汉字字形中所蕴 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二是汉字在使用过程中所造 就的种种文化现象。对联(单音节词易对仗)、字 谜(字形能拆分)、拆字(有的依据字形,有的还 要兼顾字义)、书法(隶书与小篆相比,具有质的 变化。隶书一方面通过变圆为方,变曲为直,调整 省减线条结构等方法把小篆的线条变成了不同形 态的笔画;另一方面通过同化、分化、简化、另构 一体、改变偏旁部首的写法等方法打散、调整了小 篆的字形结构。隶变全面调整了汉字的构形,消除 了古文字中遗留的象形因素,在符号化的进程中迈 出了关键的一步。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变 以后,人们书写汉字不必拘守于具体物象,纯粹由 笔画的曲、直、伸、缩来表现力和势,以结构的多 样化和彼此呼应来布局谋篇,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有 了更广阔的天地。)楷书本称正书、真书,楷书由 汉隶演变而来,结构与汉隶基本相同,只是稍有简 省,主要区别在用笔与体势上。草书,包括章草、 今草、狂草。汉隶的快写体就是草书。当魏晋时出 现的楷书快写被称为今草时,追称以前的为章草, 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随意增减笔画,恣意连写而 发展起来的。 2.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脊梁:文字体系的改革对 于文化的传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作用,至于这 种负面作用的大小,决定于文字的负载功能的强 弱。不容否认,正是汉字和汉字文化,是生活在如 此广阔疆域说着不同方言的汉族人民,由于文字的 认同、文化的认同,形成了民族凝聚力,形成了促 进国家统一的强大推动力。 第四章方兴未艾的语文现代化运动 1.汉字文化圈的历史和现状: (1)历史:汉字文化向外传播的路线有三条。 一是从中原向南和西南(壮字和喃字),一是从中 原向东(谚文和假名),一是从中原向北和西北。 (2)现状:汉字经过整理、规范,重新焕发 了青春,特别是解决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难题之 后,人们重新看到了汉字的前途。 2.100年来的语文现代化运动: (1)切音字运动:产生了注音字母。 (2)白话文运动。 (3)国语运动。 (4)拉丁化新文字。 (5)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一致同意批准 《汉语拼音方案》,并且用于当年秋季小学教学。 (6)简化汉字:简化汉字运动,发端清末。 1909年教育学家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 发表题为《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的论文。国 民政府于1935年8月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 收字324个,是钱玄同《简体字谱》草稿中的一部 分。1964年5月,中国文改委编辑出版了《简化 字总表》。 (7)中文信息处理。 3.语文现代化的光荣使命: (1)提高汉语规范化水平:中国人民从鸦片 战争以来蒙受了100多年的侵略和屈辱,应该承担 罪责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腐败、保守的反动政府。 汉字没有罪过,不仅不是主犯,连从犯都不是。 (2)提高汉字标准化水平:为实现汉字标准 化,建国以来做了两件工作:一是简化汉字,二是 整理汉字。简化汉字包括减少笔画和精简字数两个 内容。为了精简字数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整理异 体字,二是整理印刷通用汉字,三是废除生僻地名 用字,四是淘汰了部分计量单位旧译名中的生僻 字、复音字。整理汉字的主要内容是给汉字定量、 定形、定音、定序,是汉字规范化,标准化。定序 研究中至今还没有解决好的是部首查字法。部首法 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要统一部首数目及内容,二 是要统一字的归部。 (3)大力推广普通话。 (4)汉语拼音化,实现中文信息处理双轨制: “拼音三原则”指《汉语拼音方案》有许多优点, 它采用的是拉丁字母,是音素字母,是用来拼写汉 语口语的。这三个特点,又称为“拼音三原则”: 拉丁化有利于和国际接轨,音素化最符合现代语音 学的要求,口语化有利于推动现代汉语的发展。文 字有法定性、流通性、技术性,而汉语拼音则缺乏。 要实现中文信息化,必须充分利用汉字和汉语拼 音,实现中文信息处理的“双轨制”。 第五章现代汉字和现代汉字学 1.什么是现代汉字: (1)现代汉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的规范用字。 依据汉语语法、语音、词汇的特点,汉语史可以分 为四个时期:上古期(商、周、秦、汉)、中古期 (六朝、唐、宋)、近代期(元、明、清)、现代期 (“五四”至今)。 (2)规范汉字指的是见于《简化字总表》的 简化字和古今通用的传承字(收在《现代汉语常用 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字都是规范字)。 不规范的汉字指的是已经被废除的繁体字、异体 字,已经被废弃的二简方案中的简化字,以及乱造 的不规范的简化字和错别字(不规范汉字不属于现 代汉字)。 2.现代汉字学是时代的产物:现代汉字学是一 门新兴的学科,它研究的是现代汉字的属性和应 用。这门学科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应用性,它是时 代的产物。 (1)关于汉字的第一次争论:辛亥革命以后, 在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政府在1918年11月公 布了“注音字母”。这是对汉字的第一次冲击。 (2)关于汉字的第二次争论:“五四”时期以 及“五四”以后,作为新文化运动一部分的大众语 运动和拉丁化运动向汉字和用汉字写作的书面语 发起了第二次冲击。 (3)关于汉字的第三次争论:解放后,在文 字改革的背景下,对汉字简化和拉丁化等问题展开 了第三次争论,取得了积极的显著的成果:一是要 创造统一的汉民族共同语,即推广普通话;二是要 改善汉字这个交际工具,即公布规范化的简化字; 三是要制订音素化、拉丁化的标音系统,即《汉语 拼音方案》。 (4)关于汉字的第四次争论:争论的核心问 题一是怎样评价汉字,二是怎样看待汉字的前途。 语言文字演变的基本规律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 人们交际的需要,语言文字不断发展变化,同时又 保持相对稳定。关于汉语拼音化问题,许多同志认 为这是将来的事情,现在不忙做出结论。汉字的演 变是从繁到简的。从长远看汉字不能不简化,但今 后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的态度。 3.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现代汉字学的研究 内容包括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个方面。汉字必须 通过语言才能表达意义;一个形体必须同一定的语 音有联系,能读出来,才成为文字。汉字是据意构 形,基本字符是意符,记录的最小单位是词,意符 固然没有声音可言,属于汉字本身的只有字形,所 谓音和义是汉字所记录的词转嫁给它的。 第六章现代汉字的字形 字形是书面语言的物质形式。字形的简易、明 晰是双方进行书面交际的基本条件。 1.现代汉字的简化和整理: (1)现代汉字的简化:汉字简化的方针是“约 定俗成,稳步前进”。《简化字总表》的2235个简 化字中,只有521个是基本的简化字,其余都是类 推出来的。简化字的简化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八 种:用形声字改换形声字,包括改换形旁或声旁, 或形旁声旁都改换(猫、貓,拥、擁,护、護); 用形声字改换会意字(窜、竄,桩、樁);用会意 字改换形声字或会意字(笔宝灶尘茧);省略部分 字形,保留特征或轮廓(录号丽里术际齐);利用 草书楷化的办法简化形体(车长为专尧乐头);换 用简单的符号(汉鸡赵区环怀枣轰师归);借用同 音字或音近字代替(后谷出丑斗卜只干);用简化 偏旁或简化字类推(,当)。好的简体字:众尘 灭灶茧、蚕从笔宝凭、体飞网伞籴粜。不好的简化 字:炉芦庐驴、头卫乐专农书。 (2)现代汉字的整理:整理异体字,原则是 从俗与从简相结合,照顾书写方便。 (3)现代汉字字形规范的任务:一是整理异 体字、一是整理异体词。 2.现代汉字的结构系统:现代汉字的结构系统 分为笔画和笔顺、部件和字型两个层次。独体字是 由笔画按照一定的书写顺序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 字的最小单位;合体字是由部件按照一定的类型结 构构成的,末级部件是由笔画和笔画的组合构成 的。 (1)笔画和笔顺:笔画指的是构成汉字的各 种形状的点和线。《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定了 五种基本笔画:横(提)、竖(竖钩)、撇、点(捺)、 折(“竖钩”以外的所有复合笔画)。如果用于汉字 的笔画教学,要讲八种笔画。按照现代汉字笔画与 笔画的空间关系可以划分出相离、相交、相接三种 关系 高频趋简:使用频率越高的字符集平均笔画数 越少,这种现象叫高频趋简。平均笔画和收字的使 用频率成反比,这是因为它符合汉字的使用规律, 越是常用字,独体字的比例越大,形声字的比例越 小,笔画当然就少。另外,与汉字的简化工作有关 汉字起笔笔形以横笔最多,末笔笔形以点笔最多。 横笔出现的频率最高,除横笔外,其他笔形出现的 频度十分接近。这形成汉字字形的两个特点:一是 横笔多所以字形平衡稳重,而是其他笔画出现均衡 有利于汉字字形的变化。 (2)部件和字形: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 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部件分成字部件和非成 字部件,又分为基础部件(单纯部件、末级部件) 和合成部件,现代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主要有相离 和相接两种类型。部件规范的原则是“从形出发, 尊重理据,立足现代,参考历史”。 部件拆分的原则:一是不能违背形体的原则。 在进行部件拆分时,相离、相接的部件可拆。交重 的笔画不能拆出部件,极少数不影响结构和笔数的 笔画搭挂,按相接处理。二是遵照结构规律的原则。 字形符合理据的,进行有理据拆分;无法分析理据 或形与源矛盾的,依形进行无理据拆分。三是对应 关系的原则。因在字中所处的部位不同而产生了笔 画变形或比例变化的部件统一处理,有对应关系的 简化部件与繁体部件统一处理,主形与变体尽量统 一处理。四是适度拆分、合理控制下限的原则。两 个以上的相离、相接部分,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部分 没有构成其他字的能力,就不再拆分。字形结构的 种类:左右、上下、内外(半包孕、三包孕、全包 孕)。 3.现代汉字的构字法: (1)偏旁和部首: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表意 或表音的单位。偏旁系统的核心是部首,部首是具 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按结构编排的字书中每 部的首字。(2)字符的提出与归类:字符分 析法把语言的符号(文字)和文字的符号(字符) 明确区分,并根据字符组字时的不同功能把字符分 为意符、音符、记号三类。 (3)现代汉字的四种基本类型:记号字、半 记号字、表意字和意音字。 1.字音的规范化: (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1923年国语统一 筹备会成立“国音字典增修委员会”,决定采用北 京语音标准,称之为“新国音”。这也是我们确定 现代汉字读音的根本原则。 (2)轻声词和儿化词的规范:轻声规范原则: 有辨义作用的轻声词要读轻声,没有辨意作用的轻 声词如果可以两读的话就尽量不读轻声。 2.同音字和多音字: 3.形声字的表音功能: 1.什么是字义: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词 义只有本义、基本义、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而不存在假借义。 2.现代汉字的表意功能: (1)表意字的表意功能:独体表意字有田、 井、一、二、三、凹、凸、丫、刃、本、末、旦, 网、伞、灭、飞,同体的合体表意字有从、林、炎、 众、森、磊、晶、鑫、矗,异体的合体表意字有烦、 突、库、伐、男、灾、删、闯、涉、休、吠、鸣、 弄、戒、匠,结构上有特殊要求的会意字有杲、杳、 汆、尖、掰,岩、夯、歪、孬、雀、嵩、拿、楞。 (2)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形声字的形旁 只是表示一个范畴,表意不追求100%的表意度。 3.形声字声旁的示源功能:形声字声旁的主要 功能是提示语音,此外有一部分形声字的声旁还有 显示语源的功能。亦声字时说会意字的一部分字符 兼有表音作用。我们把它视为形声字的声旁有示源 功能。 有示源功能的: 要/腰、县/悬、禽/擒、丞/拯、北/背、厉/励、 责/债、益/溢、廷/庭、奉/捧,风/讽、争/诤、浑/ 婚、取/娶、景/影、畜/蓄、为/伪、解/懈、含/琀、 坐/座,原/源、然/燃、其/箕、孰/熟、秋/裘、匡/ 筐、匪/篚、莫/暮、它/蛇、希/稀,句—拘锔痀笱、 支—枝肢翅、斯—撕嘶厮、—茎颈胫经、农—浓脓 秾。没有示源功能的:栗/慄、牟/眸、或/惑、戚/ 慼、章/樟、舍/捨、辟/僻、辟/避。 右文说:宋代的王圣美创立的关于形声字声旁 含有意义的学说,因形声字绝大多数声旁在右边, 所以叫右文说。 汉字自古以来就有形序法、音序法和义序法三大检 索方法。 汉字的应用包括人机界面和人际界面两个方面。 2.汉字在计算机上的应用:三种途径——键盘输 入、语音识别、文字识别。周有光极力推崇“拼音 转换法”。中文信息处理的“双轨制”:指的是汉字 和汉语拼音两种法定文字工具的并存并用。 1

小学拼音声母韵母拼读全表

小学拼音声母韵母拼 读全表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小学拼音声母韵母拼读全表

一、汉语拼音 1、能按顺序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并默写字母. 大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N Z 小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掌握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⑴声母(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韵母(24个) 单韵母:a o e I u ü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特殊韵母:er ⑶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3.读准声调 声调就是音节高低升降的变化.普通话里有四种音调,通常也叫四声,分别是: 阴平(第一声)用“-”表示,如ma 阳平(第二声)用“/”表示如ma 上声(第三声)用“ˇ”表示如ma 去声(第四声)用“ˋ”表示如ma 相同音节,不同的声调,就是不同的读音,并表示不同的意思.如:liánxì(联系)和liàn xí(练习),róng huá(荣华)和róng huà(融化).

声调符号要在韵母上.标的方法是:有a标在a上,无a标在o,e上.碰到ui和iu标在后一个字母上,轻声音节不标调.ü和j,q,x ,y拼成音节时, ü上两点省去.如:ju(居),qu(岖),xu,(需),yu(迂). 4.大写字母的几种用法⑴ ⑴每句开头的第一个字母或每行诗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Zuo shenghuodeqiang zhe. ⑵姓的第一个开头字母要大写.如:Liu hu lan. ⑶专用名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Bei jing. ⑷由几个词组成的专有名词,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Guang ming ri bao. ⑸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每一分要写部分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Bei jing Shi TaiShang (6)书刊名称,文章标题,商标和商店的名字一般每个字母都大写.如:XIA HUA SHU DIAN. 6、认识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就用隔音符号(’)隔开。(’)应写在音阶分界处的左上方。如:江jiang 和激昂jiang。 7、轻声。 再词语和句子里,有些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变得又短又轻,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书写时不标调。 ⑴重叠词后面一个字一般读轻声。如:妈妈(ma)爸爸(ba) 语气助词:“吗、啊、呀、哇、呢、哩”,时态助词:“着、了、过”及结构助词“的、地、得”都读轻声。如:走吧(ba)吃过(guo)饭跑得(de)快 ⑶名词的词尾(没有实际意义的音节)“子、儿、头、巴”和代词中的“们、么”都读轻声。如:木头(tou) 我们(men) ⑷单纯词的第二个字读轻声。如:萝卜(bo) ⑸“ABAB”形式的动词重叠词中的“B”都读轻声。如:研究研究(jiu)(jiu)

汉语拼音的发展过程

汉语拼音的历史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字母,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可惜他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 500年前我国部分穆斯林少数民族中曾经使用“小经”文字,这种文字是一种阿拉伯文字。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汉语,比唐代守温用汉字来表示声母和韵母又进了一步。共有36个字,其中4个字母是特有的,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用来拼写汉语的拼音文字,它不再带有汉字的痕迹,完全采用拼音字母。“小经“同时也为东乡、撒拉等民族使用。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经”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音稍晚,“小经”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给汉字拼音的尝试。《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 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这种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启迪。明末音韵学家方以智说:“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清朝学者杨选杞说:“辛卯户糊口旧金吾期翁家,其犹子芸章,一日出《西儒耳目资》以示余,予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理,因可为一定之法”。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广东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中厦门的“话音字”1850年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 F. 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1931年到1932年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提出了“辣体汉字”,这是一种根据《广韵》设计的、以音节为单位的汉语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几乎都有不同的拼写法,拼写的是方言。 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 汉语拼音的近代史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梁启超在《沈氏音书序》中指出,“国恶乎强?民智斯图强,民恶乎智?尽天下之人而读书,而识字,斯民智矣”。沈学说:“欧洲列国之强,……有罗马之切音也。人易于读书,则易于明理,理明,利弊分析,上下同心,讲求富强”。卢戆章说:“以切音以识汉文,……全国皆能读书明理,国家何致贫穷?人民何致鱼肉?”王照说:“列位啊,咱们个人都要点儿强吧,瞧瞧咱们中国都成什么样儿啦?”“中国政府非注意下层教育不可,欲去下层教育的障碍,非制一种沟通语言的文字使言文合一不可”。 卢戆章(1854-1928)是我国第一个创制拼音文字的人。1892年,他在厦门出版《一目了然初阶》,公布了他创制的“中国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增加声母后还可兼拼泉州音和潮州音。他认为,汉字“或者是当今天下之文字之至难者”,而切音新字“字母与切法习完,凡字无师能自读”,这样一来,“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算学、格致、化学,以及种种之实学,何患

罗马拼音与汉语拼音读法对比说明

罗马字:a i u e o ka ki ku ke ko sa shi su se so ta chi tsu te to na ni nu ne no ha hi fu he ho ma mi 拼音字:a i u e o ka ki ku ke ko sa xi si se so ta qi ci te to na ni nu ne no ha hi fu he ho ma mi mu me mo ya yu yo ra ri ru re ro wa o n mu me mo ia iu io la li lu le lo wa o n 罗马拼音与汉语拼音的不同读法 罗 e ke — e —o r ra tu chi shi tsu hu yu su si ti 汉ei kei —ei —ong l la 次与粗之间qi xi cu fu you si xi qi 第一,就像韵母一样,先学习5个元音 a (啊),i (衣),u (乌),e (音标中的e,就是单词at的元音),o (哦) 然后是像声母一样的辅音,如果竖着的一行是a,i,u,e,o,那么横着的就是: a,ka,sa,ta, na,ha,ma,ya,ra,wa清音) 啊咔仨他那哈吗呀啦挖 n (拨音,就是无声的闭口音) 嗯 ga,za,da,ba浊音) 嘎紥搭吧 pa (半浊音) 趴 值得注意的有几个: 1: i行sa列的是shi,不是si,应念作英文中的she,而不是诗 2:i行ta列的是chi,不是ti,念作qi 3:u行ta列的是tsu,不是tu,念作cu 4:u行ha列的是fu,不是hu,念作fu 5:ya 列只有3 个,ya,yu,yo 6:ra列念作la,可作la,li,lu,le,lo,ru在一些地方充当r (例如hard,罗马拼音为harudo,读作hardo) 7:wa列只有2个,wa,wo & i行za列及da列都是ji 9:u行za列及da列都是zu 10:u行ba列是bu e读A ; su 读si ;si 读Xi ; r是汉语拼音里的I ; ti读“七”; tu的发音在“次”和“粗”之间; 曰自& 疋 畀曰 e 读ei; o 读ong; shi 读xi ;

切音字运动普及教育的主张

切音字运动普及教育的主张 李宇明 内容提要 清末20年的切音字运动,虽是一场语文现代化运动,但其目标却是智民强国。切音字运动认为:国家富强需要科技发达,人民聪智;而欲科技发达,人民聪智,只有精英教育不行,必须普及教育,让平民都能读书识字;汉字繁难,只适用于精英教育,欲普及平民教育,必需用切音字这样的易识之字。因此,创制和推行切音字,便成为普及教育、救亡图存的第一要义。这种普及教育的主张,或许有偏颇、粗疏之处,但却闪烁着历史的光芒,理论魅力至今不减。特别是在论述这种主张及其躬身实践中,切音字运动所抱有的忧国意识和炽热情怀,至今仍具有催人奋进的强大感染力。 关键词切音字运动 普及教育 洋务运动时期兴办外语学堂和实业学堂,是中国现代教育的萌芽。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科举设学部,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的初步形成。在清代后期的50来年中,通过中西对镜与对炮,目睹日俄近邻的崛起与凌我,有识之士都在究寻千年文明古国衰败之原由,遍求医国救世之良方。普及教育便是医国救世良方之一种。 1892年到1911年,一批忧国忧民之士,深信中国普及教育的最大障碍是汉字繁难,必须模仿西文或日本假名另造中国拼音新字。卢戆章、蔡锡勇、沈学、王照、劳乃宣、朱文熊、吴稚晖等,各展才智,设计出二三十种拼音方案;更有梁启超、袁世凯、吴汝纶、严修、周馥、端方、赵尔巽、江谦、林輅存等一班官绅名流参与,或作序评介,或助力推行,或上书朝廷,或呈交说帖,使切音字及其设计者具有了较高的社会声望;复有一批新字的热心推行者,用新字编写识字课本和通俗读物,结社办学,痴心推行,蔚成风气。这就是开启中国语文现代化大幕的切音字运动。 切音字运动的原动力是普及教育,智民强国,切音字运动关于普及教育的言论与实践,对封建教育制度向新教育体系的转型起过一定作用,是中国早期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研究这一时期教育的许多论著,似乎较少注意切音字运动的文献。本文从教育的角度梳理切音字运动的文献,研究切音字运动关于普及教育的主张,这兴许会对清末教育的研究有所裨益,甚至奢望对当今教育也会有些启示或借鉴作用。 一、普及教育,智民强国 普及教育的现代理念产生于欧洲。1619年普鲁士魏玛公国颁布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普及教育理念法律化的开始。①此后,欧美诸国起而效尤,颁布法律,兴办学校,形成了所谓的“无地无学,无事非学,无人无学”②的教育普及盛况。日本维新,效法西洋,广兴教育,国势日 、隆。欧美日本的普及教育情况,经过魏源(1842年《海国图志》) 、冯桂芬(1861年《校邠庐抗议》) 、美国传教士 、郑观应(《易言》、《盛世危言》、《盛世危言后编》) 花之安(E. Faber,1873年《德国学校论略》) 、薛福成(1891年《出丁韪良(W. A. P. Martin,1882年《西学考略》) 、黄遵宪(1890年《日本国志》) ①见田正平、肖朗主编(2000,P4) ②这是李善兰1873年为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德国学校论略》所作序言中的话。见璩鑫圭、童富勇(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