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中国梦”的理论分析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改革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人们在多元价值观面前产生了价值迷茫和价值困惑,对“中国命运”的前景产生迷惑,关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表现出信心不足,习近平适时提出“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随着习近平近期在多个场合的多次阐释,“中国梦”已经成为国内与国际高度关注的热词,一股探讨“中国梦”的热潮迅速掀起。与之相对应的,我们常听说的还有“美国梦”、“欧洲梦”等等。美国梦追求经济增长、个人财富和独立自由,而欧洲梦更加关注可持续性、生活质量和社会关系。不过总的来看,无论是美国梦,还是欧洲梦,其本质上都是一种个体的梦。很多时候,这种梦只是一种个体在美国、在欧洲的梦想,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占据最高位置,国家在他们那里只是实现个体梦想的手段和条件。而人民本位的“中国梦”是一种“个人梦”与“国家梦”的高度统一,是围绕“中国命运”和“中国道路”形成的价值共识,有助于消弭价值冲突,凝聚发展共识,激活改革发展的动力。因此,无论地域、无论行业、无论阶层,只有正确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全国人民才能够团结一心、和衷共济、发奋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国梦;民族复兴;以人为本

一、中国梦的解读

“中国梦”从本质上而言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民族梦想的延续与发展,也是中国人民单个具体梦想的凝练与提升,其在本质上是“人民梦”、“政党梦”、“国家梦”与“民族梦”的有机统一。就“中国梦”的整体性维度与历史性归宿而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最伟大的“中国梦”,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条件下的具体性、阶段性目标。

(一)中国梦的根本出发点是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重点应该是人民梦,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但这并不代表就一味追求全体中国人的“集体梦”,而是要更重视单个中国人的“个人梦”,具体而言,13亿中国人可能就用拥有13亿个“中国梦”,另外,每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面临不同的社会体验可能就会具有不同的“中国梦”。怎么样兼顾数量如此庞大的梦想十足是一个难题,我们应该在充分尊重个体自由化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梦想的前提下,实现所有人梦想的“集合作用”。简单点来说,“中国梦”也非常重视个人,是每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幸福梦,具有重视个体普惠于民的本质。中国梦是人民的梦,百姓的梦,是每一个体和家庭的幸福梦,自由梦、富裕梦、安全梦和权利梦。是公平梦、成功梦,还是小康梦。“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人民幸福是中国梦、民族梦、个人梦的聚集点,也是实现梦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实现人民幸福必须在发展中注重保障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而的发展。

(二)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国富民强之梦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登上政治舞台,从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历史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中国梦无疑是争取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执政党之梦。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具体的生存环境与现实基础必然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主题和行动指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包含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若干具体内容,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终生的风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长期目标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引领革命与建设的意识形态,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地位的合理性基础。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道路上取得的成功,是科学的把握了近代以来“国家梦”和“民族梦”历史的交融与统一。同时,这些成就当然又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属性——作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梦”,成为凝聚全国人民、团结海内外华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目标导向。

(三)中国梦是国家对现代化的追求

“中国”这这一地域概念,是界定“中国梦”的重要标准,其从本质上划定了“中国梦”的地理坐标与适用空间。但从文明发展的意义上而言,“中国”这一概念的理论内涵又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则呈现出不同的内涵,界定“中国”概念的标准也因而是动态变化的。但不容否认的是,“中国”这一特定的“国家形态”,有些内容是亘古不变的,即实现国家的兴旺富强,而这从根本上形成了国家层面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的“富强梦”更多地停留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农业文明为特征、以追求原始财富积累为目标、以更多地实现单纯军事力量强盛为导向等等。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在历史条件的选择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中国的“中国梦”具有了科学的理论内涵。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加全面而科学的向世界展示着其“富强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见,此时中国的“富强梦”一方面超越了现代生产方式的限制,全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来了;另一方面也超越了以经济水平或者以军事力量作为富强的单一目标的认识,而具有了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五位一体”全方位布局的整体性奋斗目标。因此,从本质上而言,较之于以往历史形态的诸多“国家梦”,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国家富强的“中国梦”无疑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中国梦是民族复兴的远大梦想

民族复兴是“中国梦”的动力导向。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的古老族群,是人类历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但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侵略者的枪炮把中国人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惊醒,从英国人挑起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再次被唤醒。近两百年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之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沉重苦难,付出了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中华儿女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并于1905年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制定“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革命纲领,才促使当时的中国梦从维护封建制度进行的修补和改良飞跃为革命的变革。经过孙中山领导的十多次武装起义,以他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复兴的重任,历史的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1949年,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用鲜血换取了全中国的解放,改变了了中华民族被剥削,被奴役的局面,实现了百年来追求民族独立的中国梦;1978年以来,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中国食不果腹,衣不保暖的困难时期,适时的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带领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中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保证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届领导人,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不断完善政策路线,终于使中华民族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成功实践让我们对中华民族充满自信。连续三十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十三亿人口的总体小康、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作为等等,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目标是共产主义,中华民族任重而道远,必须始终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二、中国梦的时代意义

(一)中国梦从大方向上规定了人民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持续高速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与之相关的,我们的社会结构愈发变得多元化,利益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各不相同,人们特别是既得利益者在改革发展的方面,很难达成共识。改革将面临缺乏动力而停滞不前,甚至可能就半途而废了。“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导向,是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价值共识。“中国梦”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消除不同个体,不同利益群体的价值冲突,在国富民强这一大的方向上达到发展共识,继续推动改革的进行。

当今社会,“美国梦”、“欧洲梦”已经在我们之前早已被提出来,但那都不是符合我们个人以及我国发展实际情况的价值追求。在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在摆脱传统社会封闭或半封闭等不利因素的束缚,向开放型社会转型。社会的开放必然导致思想的开放,人们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差异化。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中国梦”的提出有其客观的紧迫性。一方面,价值的多元化,差异化,人民更难达成社会发展的价值共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拜金主义、消费主义、道德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等负面的价值观逐渐盛行;同时,当今社会,既得利益者站在自身利益的出发点上不提倡甚至反对改革,因此,人们在是否要深化改革,要如何改革的问题上出现严重的价值分歧。“中国命运”令人堪忧,群众对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信心不足。面对这种危机,习近平同志适时的提出“中国梦”的构思,对坚定人民价值共识,对挽救中国改革开放成果有着历史性的意义。

(二)中国梦增强了人民对党,对民族,对国家的互相认同

“中国梦”的提出在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越来越开化,信息传播也更加迅速,更加真假难辨,各种新闻信息、评论信息都被默许并且也逐渐进入中国人民的生活,影响我们的思考,甚至整个生活。有关于地区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恐怖主义频发、宗教信仰差异等信息,加之西方分裂主义思想的推波助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群体的认同感,削弱了

他们对我们国家以及执政党的认同;有许多信息披露了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就业困难加大、民主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国公民对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经网络等媒体宣传的国家官员生活作风腐化、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等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产生了怀疑,从而削弱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政党认同。这些已知存在的问题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社会冲突导致社会秩序变得混乱,这一切都极大的损坏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这改革的关键时期,公民认同危机会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失去信心,对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充满质疑。面临这种情况,“中国梦”的提法得到极大的响应,“中国梦”的本质规定和价值属性都是以人为本。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仅仅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将个人幸福和民族复兴相结合,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富强相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凝聚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加强人民与人民,人民与政党,人民与国家之间的相互认同感。

(三)全球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梦”的提出具有全球意义

“中国梦”是对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的探索。“中国梦”从整体上指出了当代中国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目标,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依靠什么样的发展力量,实现什么样的社会发展等。西方的成功来自于军事打击和殖民压迫的发展模式,这对当代的中国来说,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作为指导,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这些成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可行性。中国模式的成功将会让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阵营得到极大的鼓舞和,科学的启示。同时,世界的繁荣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环境和必要前提,为实现中国民族的复兴和中国人民的幸福就不能忽视世界大环境的恶化。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不仅使世界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受到影响,同时也证明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依存。因此,如我们所知,“中国梦”的实现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动力,特别是促使世界经济走出了危机。

三、中国梦的实现理论分析

(一)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前提

中国梦的实现,必然要采取与中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发展方式,从筑梦到追梦,到最终实现梦想。

1.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科学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多少代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必将越走越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其优越性必将越来越明显。

2.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梦能否实现,精神状态、精神动力至关重要。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它深入骨髓、写入基因。如岳飞、雷锋等身上具有的信念和大爱正式我们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弘扬这些精神,激发社会正能量。

3.中国梦想实现需要中华民族共同努力,要凝聚中国力量。一盘散沙的民族实现不了任何梦想,我们的梦想要一致,力往一处使,每个中国人都发挥主人翁精神,成为中国梦的筑梦者。国家的兴盛,它的主要力量不在一党一派,而是要有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汇聚13亿人的力量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大业。

(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

在基本前提具备了的情况下,要实现中国梦,需要非常强调三个坚持。

1.在现有国情面前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坚决落实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我们要时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

2.我们要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化的有机统一。走“新四化”之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好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北、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力推

进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的局面。

3.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有机统一。要扎实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现在的社会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两大难题,我国现在许多的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雾霾天气,环境和资源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始终要鼓励绿色能源,低碳出行等。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许多国家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都已经初步建立,我国需要更加关注这方面的发展,绝不能重走西方工业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结束语

在我看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和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美国梦”一样,“中国梦”的提出同样受到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因为中国不再是曾经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而是在全世界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开始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全国人民幸福的筑梦逐梦之旅。“中国梦”的适时提出将给中国人民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更能够给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还为世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抒望.对中国梦的几点解析[J].社科纵横,2013.4

[2]荣开明.论“中国梦”的几个基本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5

[3]孟东方,王资博.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热点问题研究,2013

[4] 魏建国.“中国梦”的当代价值[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3.7

[5]黄艳,孙其昂.“中国梦”的多维愿景:民族复兴[J].理论前沿,2013.4

[6]张明.“中国梦”的特征、价值导向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3.7(4)

[7]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J].文化建设,2013.4

[8]金元浦.“中国梦”的文化园流域时代内涵[J].学术前沿,2013.4

[9]孙来斌,刘近.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梦”多位透视[J].理论前沿,2013.4

[10]朱继东.“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J].思想理论,2013.2

[11]庞桂甲.浅析以“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