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王朝迁都原因

中国历代王朝迁都原因
中国历代王朝迁都原因

中国历代王朝迁都原因分析

从夏朝到中华民国的漫长历史当中发生了多次迁都。迁都的原因不一,有的是因为自然原因,有的是因为政治、经济原因,还有的则是因为外敌入侵。细究中国殷商以来的历次迁都史迹,分析其中的原因,大致可以把中国古代的“迁都”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 北迁时代(殷商):生态环境的恶化

根据史料和出土文献,商朝的都城曾先后多次迁移:亳、嚣、相、邢、庇、奄、殷。最后一次便是有名的“盘庚迁殷”了。在这几百年里,商代七次迁移都城,究竟是为什么呢?《尚书》中记载了盘庚的理由: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慼出,矢言曰:“我王来,既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若颠木之有由蘖,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尚书·商书·盘庚上第九》) 主要原因,大概就是盘庚所说的“不常宁,不常厥邑”。用今天的眼光看,商朝频繁迁移都城,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作为当时最大族群之一的商部落,拥有大量人口,其所聚居的居住地,无论其采用何种耕作方式,就其所处的时代而言,几十年之内必然会耗尽土地的肥力,导致粮食的产量持续下降;并且由于长期居住,日常所需的生活必需物资,诸如柴火、建筑材料、放牧等,对当地的植

被破坏严重;同时人口增长,会导致原来居住地显得日益窘迫……总之,在不超过一百年的时间里,受到环境恶化的影响,商民必须再次迁都。

从地图上看商代的亳、嚣、相、邢、庇、奄、殷七个都城,在东南西北四方方向上都有分布,似乎并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但仔细寻味,就可以发现如下几个规律:他们的都城皆是处于肥沃的河谷地带;为了觅得更有肥力的土地,历次迁都地点不会重合;伴随着气候的变化,他们迁都的总体方向是往北的。

(二) 东迁时代(从殷商到汉末):西方少数民族的威胁

自殷商时起,中国就开始受到来自西北方向的威胁。末世的商王朝被来自西方的周王朝所取代。在得到天下不久,周公在现在的河南洛阳附近营造洛邑,作为周王朝的东都,洛邑的居民则是商朝遗民。当时西周的核心位置还是以镐京东都为中心,王畿附近方约千里的地域。

虽然周曾是殷商的“西患”,但周最紧急的外患也是来自西方,特别是西北方戎狄族的入侵。周都镐京,接近戎狄,汧渭两水中间更是西戎入侵的路线。西周前期国力鼎盛时,对戎狄作战多有斩获。中期以后,国力衰微,戎狄屡次寇周,懿王甚至被逼迁居犬丘(今陕西兴平县南)。宣王时候,戎狄入侵更加严重,战争互有胜败,仅能依靠筑城防御阻止戎狄深入。周幽王时,申侯勾结犬戎攻周,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时为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太子宜臼(即东周平王)

凭借诸侯的援助,迁都洛邑,建立东周。这就是“平王东迁”,也是最有名的一次东迁。

到宪公时(公元前701年),迁都平阳(今陕西宝鸡市郿县);德公时迁都于雍(今陕西凤翔县南),实现了秦文公的向东迁都计划。雍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对于秦的发展颇为有利。此后秦向西灭邦、冀戎、小虢等地,拥有西周王朝京畿内的八百里秦川。此次“东迁”,为秦的称霸西戎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史记》称赞道:“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狄,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进入战国之后,征伐日起。各国为了在争霸中取胜,纷纷招徕人才、修整武备,为了富国强兵而采取各种各样的“变法”更是题中应有之义。在秦国,就有我们最熟悉的“商鞅变法”。为了争取中原,图谋向东发展势力,在公元前350年商鞅第二次变法时,有“筑冀阙宫廷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史记·商君列传》)一条。其实在迁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以前,秦国的都城已经在献公二年东迁栋阳(今陕西省临潼县武屯镇),秦于此立都共三十四年(公元前383~350年),至孝公十二年迁咸阳。从雍东迁到咸阳,表明秦国的战略方向从西戎彻底转向了中原争霸。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秦朝最伟大的君主始皇帝实现了祖先的梦想,统一六国,兼并天下。

秦朝像一个耀眼的流星,辉煌而短命。之后就是烜赫的汉帝国。西汉的都城选在咸阳边上不远处,称为“长安”。在西汉刚建国的时候,

刘邦曾打算建都洛阳,娄敬则劝其选择长安。他说: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扌益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

娄敬这段话讲得很透彻,充分分析关中的地理条件的优势,把经济、军事、政治几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但刘邦征求群臣的意见,“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所谓…周?,指东周都城洛阳)。”刘邦疑而不能决,直到张良也说应建都长安,他才下了决心,“即日车驾西都关中”(以上均《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

明年夏,赤眉樊崇等众数十万人入关,立刘盆子,称尊号,攻更始,更始降之。赤眉遂烧长安宫室市里,害更始。民饥饿相食,死者数十万,长安为虚,城中无人行。宗庙园陵皆发掘,唯霸陵、杜陵完。(《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

其实,每次起义、革命爆发,对社会文化、社会结构、农业生产、文物典籍等破坏最彻底的都是“农民起义军”,因为他们对于一切都一无所知,无知者无畏,也就无所顾忌。由于长安城在战争中破坏严重,东汉只好选择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作为都城。如果我们把两汉看成一个整体的话,那么,东汉定都洛阳就可以看作是一次东迁。在公元

196年,汉王朝的都城再次东迁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而此时绵延几百年的汉室也快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220年这一千多年,可以视为是中国都城的“东迁时代”,一方面是因为此时的边患主要来自西部,主要是陕西以西的猃狁、犬戎;一方面也是因为随着东方淮夷的征服,肥沃而平坦的平原地带聚集了更多的人口,使得国家的经济重心逐渐东移,政治中心随之也有东移的趋向。

(三) 南迁时代(三国到明末):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中原大乱的时候,中原的大量平民为生存所迫,不得已而背井离乡,摆在他们面前的有几条路:北上,西去,分别有东胡、鲜卑、匈奴和羌族的威胁;东去,渡海去辽东或许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选择;南下,虽然有越族、苗蛮,那里温湿的气候、丰饶的土地也很吸引人。很多人在权衡之后,毅然选择了南下。于是,南方的大开发开始。

公元220年,孙权都武昌;公元229年,也就是吴黄龙元年,孙权即皇帝位,国号吴,定都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但中原的平静没有持续多久,先是八王混战,然后是旷日持久的“五胡乱华”,黄河流域陷入了空前大混乱。而此时的长江流域,依然安静得一如江南的细雨柔风。在屠刀的威胁下,中原一部分士族和民众开始渡江来避乱。长江以南成为安居的乐土,躲避杀戮的室外桃源。

其间,最有代表性的应该算是永嘉大乱后晋室南迁而长期退守江南:公元316年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明年,司马睿在建业被推戴为晋皇帝(先称晋王,318年称帝),建立起东晋朝。自此,至陈亡近三百年间(317~589),南方的经济迅速上升,文化更是远远超过北方。这是“南迁”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公元589年,隋朝贺若弼、韩擒虎率兵渡江,分南北两路进攻陈都城建康,陈兵溃败,陈后主投降。

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安史之乱起,并攻陷二京,唐玄宗、唐肃宗狼狈逃窜,这时有人建议南迁,但未被接受。

唐亡之后,是纷纷攘攘的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也闹得乐此不疲,好在终不及北方,依然是很多人憧憬的乐土。等天下人对战争都腻烦的时候,大宋在一场自编自导的“黄袍加身”剧中横空出世,并逐渐占有中原及南方土地。

总结历次南迁,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皇帝蒙难,于是藩王乘机割据江南,之后便不思进取,最终为北方势力所消灭。

为什么向南迁呢?

一、经济因素:南方土地肥沃、经济发达,可以封疆建国。

二、政治因素:可以凭借长江、淮河之险,抵御北方来侵。

(四) 西迁时代(清代以后):躲避外敌入侵

在从清代到建国前,比较有影响的“西迁”大约四次:

第一次西迁:清咸丰十年(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不得不遁避热河。

第二次西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暴乱,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及光绪帝逃奔西安,以为行在。

第三次西迁:1931~1932年,淞沪会战,日军进攻上海,首都南京危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洛阳,后因为和议成功而迁都未果。

第四次西迁: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民政府移都重庆。

中国历代都城选址

中国历代都城选址 中国历代都城选址的条件是: 首先,古代都城选址对自然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所谓自然条件,第一就是山水条件。都城是一个建筑群体,跟盖房子一样。盖房子要采光、要朝阳。建都城呢,要选地形,要大的地形。面水是为了生活需要,背山当然也有生活需要。背山既有生活需要,也有安全需要。因此地形对于都城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都城它是政治中心。它要考虑政治的安全,考虑它经济的发展,或者正常的一个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运作。所以说不考虑基本的经济条件、基本的环境条件是不行的。 第二个还要考虑居中,天下居中。不管是夏王朝,还是商王朝,它尽量考虑它的都城要能够便于控制它的国家。但居中这个理念并不完全的就处于整个国土的中间。当时要想对国家行使统治,行使权利,没有必要的交通设施,那根本没法达到,没法满足其要求。因此首都在选址当中,这些因素呢,就是地理形势、地理位置,都是非常关心的。 再一个就是人文的和经济发展条件。人文条件呢,包括它的发家、发展。比如秦人他起于甘肃东部和陕西西部,因此他的首都,就是他大本营。他首都往往定都在长安。我们说西周王朝,它也是,它主要起源于现在的岐山、扶风一带。就是宝鸡地区那一代,所以他把首都定在那儿。再一个人文背景,这地区相对应该说比较发达的或者比较先进吧,经济上应该比较发达,不能说经济上太贫穷或者说自然条件太恶劣。但是最起码的生活没法维持,这也就是定都的必要条件。 京都的迁移还必须考虑各种地理因素:①京都应建立在经济发达、富饶的地区,以维持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②京都应选择全国居中的地理位置,或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利政令四达,制内御外;③京都应选择凭险可守的自然条件,以使其不为外力摧毁,国家长治久安。历史上任何政权都城位置的选择都不可能完全符合上述三方面条件,而只能根据当时的主要矛盾,选择相对有利的地点,所以都城的选定往往反映该时期总的形势。反之,都城一旦确定,也对整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杭州,旧称临安,南宋都城,在中国、在世界的城市发展史上,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杭州位于钱塘江的北岸,大运河在此与钱塘江相交。它的西北是天目山,西南和东南是龙门山和会稽山。首先,就杭州来说,这一时期是杭州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也是杭州城市地位最高的时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就中国来说,南宋都城临安是中国城市发展史

中国历代首都列表完整版

中国历代首都列表完整版【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 『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 『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 阳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 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亳(今河南郑州)

嚣(今河南郑州西北) 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一说今河南安阳洹水北) 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东曲阜) 殷(今河南安阳) 朝歌(今河南淇县)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 成周(今河南洛阳) 犬丘(今陕西咸阳兴平东南) 南郑(今陕西渭南华县)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河南洛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齐』:临淄(今山东淄博)

『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 『鲁』:曲阜(今山东曲阜) 『郑』: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 『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宜阳(今河南洛阳宜阳西)、阳翟(今河南禹州)、新郑(今河南新郑) 『卫』:沫(今河南淇县)、曹(今河南安阳滑县东)、楚丘(今河南安阳滑县东北)、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陈』:陈(今河南淮阳) 『蔡』:上蔡(今河南上蔡) 『曹』:陶(今山东定陶) 『吴』:吴(今江苏苏州) 『越』:会稽(今浙江绍兴) 『杞』:杞(今河南开封杞县)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楚』(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 彭城(今江苏徐州) 『南越』(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0年) 番禺(今广东广州)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世系表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世系表 中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 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 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 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第29任子太丁(文丁) 第30任子帝乙 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商王朝共31王立国662年 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 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 第3任康王姬钊 第4任昭王姬瑕 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 第6任共王姬翳扈 第7任懿王姬囏 第8任孝王姬辟方

中国历朝历代时间起止与都城

中国历朝历代时间起止与都城(古今地名) 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东。 商朝(约前1600~约前1046)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三国(公元220年至280年) 魏(220~226)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蜀(221~263)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222~280)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公元265年至316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东晋(公元317年至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东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北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至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阳。

中国历代王朝表

中国历代王朝表 皇帝、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周)、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 【共7帝立国491年】 第一代黄帝姬轩辕第九代舜帝姬姚重华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共31王立国662年】 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共37王立国879年】 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大周王朝之东周BC770—BC256年首都洛邑(河南洛阳) 第13任平王姬宜臼BC770—BC720年在位51年【春秋时代开始】 第26任敬王姬匄BC519—BC476年在位44年【春秋时代BC770-BC476共295年】 第27任元王姬仁BC475—BC469年在位7年【战国时代开始】 第31任考王姬嵬BC440—BC426年在位15年【迁都洛阳西,失去天子国地位成为小国】 第37任赧王姬延BC314—BC256年在位59年 大秦王朝BC221—BC206年首都咸阳(陕西西安) 共2帝3传立国15年 第1任秦始皇帝嬴政BC246—BC209年在位37年【秦王政26年庚辰BC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第一次统一全国,称始皇帝.】 第3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婴BC207年在位数月 西楚王朝BC206—BC202年首都彭城(江苏铜山) 【共1王立国5年】 第1任西楚霸王项羽BC206—BC202年在位5年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5帝立国215年】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帝立国15年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中国历代首都一览表(完全版)

中国历代首都一览(完全版) 【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 ?『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 ?『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 ?『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 ?阳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斟?(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 ?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亳(今河南郑州) ?嚣(今河南郑州西北) ?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一说今河南安阳洹水北)?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东曲阜) ?殷(今河南安阳) ?朝歌(今河南淇县)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 ?成周(今河南洛阳) ?犬丘(今陕西咸阳兴平东南) ?南郑(今陕西渭南华县)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河南洛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晋』: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新田(今山西侯马)、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 ?『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齐』:临淄(今山东淄博) ?『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鲁』:曲阜(今山东曲阜) ?『郑』: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宜阳(今河南洛阳宜阳西)、阳翟(今河南禹州)、新郑(今河南新郑) ?『卫』:沫(今河南淇县)、曹(今河南安阳滑县东)、楚丘(今河南安阳滑县东北)、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陈』:陈(今河南淮阳) ?『蔡』:上蔡(今河南上蔡) ?『曹』:陶(今山东定陶)

历代都城一览表

【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 『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 『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 阳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 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 朝歌(今河南淇县)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亳(今河南郑州) 嚣(今河南郑州西北) 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一说今河南安阳洹水北)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东曲阜)

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 成周(今河南洛阳) 犬丘(今陕西咸阳兴平东南) 南郑(今陕西渭南华县)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河南洛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晋』: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新田(今山西侯马)、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 『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齐』:临淄(今山东淄博) 『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 『鲁』:曲阜(今山东曲阜) 『郑』: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 『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宜阳(今河南洛阳宜阳西)、阳翟(今河南禹州)、新郑(今河南新郑) 『卫』:沫(今河南淇县)、曹(今河南安阳滑县东)、楚丘(今河南安阳滑县东北)、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陈』:陈(今河南淮阳) 『蔡』:上蔡(今河南上蔡)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帝王排行榜

第十名:千古仁君----宋仁宗赵祯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洪量宽容。宋仁宗赵桢即位后,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宋朝的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又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从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宋朝皇帝对属下的不同意见,或任之,或贬官,或免职,而从不杀戮,也从不迫害。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因此造就了很多杰出的诗人词人,写出了流传千古含沙射影的愤恨张狂之诗词,有了宋词之盛。 赵祯生于帝王世家,12岁即位,23岁亲政。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受到历代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仁宗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主干。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两万八千钱,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 一天,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后来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只因为我的一碗饮食,而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我于心不忍,因此宁愿忍一时之饿。” 能臣侍明主。宋朝有名的治世名臣几乎都出现在宋仁宗时期。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情急之下唾沫时常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 赵祯治国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大一统。有一次,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 宋仁宗主张宽容、宽厚、宽松,甚至容得下“大逆不道”的言论。四川有个秀才屡试不中,便写诗煽动造反,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可是仁宗却道:“这是老秀才自觉怀才不遇,急于要做官,写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机会,看一下他的表现吧。"于是就给了他个官做。 宋仁宗个人魅力的影响力在其在位之时就已跨越了国界。宋仁宗在位42年,周围敌国在宋朝边境的驻军逐渐全部撤除。仁宗临终前留下遗诏:丧礼必须从简。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就连乞丐也都焚烧纸钱大哭。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整个都城,以至天日无光,偏远地区的人们也带孝帽哀悼。讣告送到周围敌国,敌国百姓竟然自发沿街痛哭悼念,就连辽国皇帝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大哭到:我们已经42年没有兵戎相见了啊。 宋仁宗赵祯的仁德和气量可谓一代明君圣主。虽然没有实现大一统,但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时期的宋朝,远比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其他任何时期更幸福。宋仁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给后世历代帝王做出了表率,成为以后历代明君推崇的榜样。宋仁宗的治国模式至今仍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学习和研究的重点。仁政一直是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将国家的文治艺术推向了古代社会的巅峰,造就了古代中国一世繁华,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 第九名:绝代女皇----圣神皇帝武则天

中国历史朝代首都列表

中国历代首都列表 【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 『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 『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 『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 阳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 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亳(今河南郑州) 嚣(今河南郑州西北) 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一说今河南安阳洹水北) 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东曲阜) 殷(今河南安阳) 朝歌(今河南淇县)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 成周(今河南洛阳) 犬丘(今陕西咸阳兴平东南) 南郑(今陕西渭南华县)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河南洛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晋』: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新田(今山西侯马)、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 『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齐』:临淄(今山东淄博) 『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

中国历代王朝表

中国历代王朝表 篇一:中国历史的朝代大事年表一 中国历史的朝代大事年表一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 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历史朝代顺序表 最全,最清晰

历史朝代顺序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北宋建立

中国古代各朝代都城

中国古代各朝代都城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 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 商朝(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 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分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三国(公元220年至280年)魏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吴的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公元265年至316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东晋(公元317年至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 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公元907年至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 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 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 古代地名对照表: 扬州(广陵,江都) 南京(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 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东京)、 洛阳(古又称“洛邑”东都) 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 安阳(西河,殷都,邺城) 郑州(亳都、隞都) 杭州(临安) 背诵口诀 夏禹定都在阳城,先毫后殷莫忘商。西周镐京东洛邑,秦灭六国都咸阳。西汉、隋、唐在长安,东汉、西晋、魏洛阳①。蜀在成都吴建业,东晋、南朝全建康。北宋开封南临安,元、明、清代北京当②。注释:①三国时的魏,鲜卑族建的北魏都曾以洛阳为都城。②当,当作。各朝代都城记 南京: 三国初期的东吴(建业)

中国开国皇帝的政治身份及夺取天下的难度系数排名

中国开国皇帝的政治身份及夺取天下的难度系数排名 秦始皇嬴政,出身贵族,继承父亲嬴子楚秦王位。由于秦始皇的太爷爷秦昭王在长平之战中消灭赵军主力以及列 代君王打下的基础,故秦始皇夺取天下,难度系数为6.这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第一位出生贵族的皇帝。汉高祖刘邦,出身生农民,担任过泗水亭长(派出所长),参加秦末农民起义,击败强秦,消灭项羽,“朕本布衣,未有尺寸之分封,起于田垄之间,三年而亡秦,五年而有天下”,故汉高祖夺取天下难度系数为9.这是中国出生农民的第一位皇帝。新朝皇帝王莽,出身外戚,因为姑母为汉成帝皇太后,封为射声校尉(二千石,即郡守级干部),后担任大司马(三公之一),汉哀帝时担任安汉公(位在三公之上),然后辅佐汉平帝,成为国丈,顺利夺取天下,故王莽夺取天下难度系数为4.成为第一位夺取女婿天下的开国皇帝,也是第一位出生外戚的开国皇帝,也是第一位亡国之君的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小地主,父亲为县令,早年求学于京师太学,以务农经商为业。后来参加新莽末年农民起义,成为绿林军名将,昆阳之战大出风采,借助绿林军旗号在河北发展实力,以河北为根据地逐步建立政权,趁绿林军、赤眉军火并,坐收渔翁之利,擅长攻心战术,逐步统一全国。故汉光武帝由豪强而取天下,难度系数为8.汉光武帝成为第一位书生开国皇帝,

也是第一位小豪强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出身权臣之家,其父曹操通过多年奋战,统一全国四分之三,进位丞相、魏王、冀州牧,操纵朝政近三十年。曹丕继承父亲权位,强迫汉献帝“禅让”而取天下,故难度系数为2.这是中国一位权臣出身的开国皇帝,也是第一位诗人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出身权臣之家,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三人经营,完全控制曹魏朝政。司马炎继承父亲晋王、大将军权位,强迫魏末帝(陈留王)“禅让”而取天下。由于司马氏经营日久,手段残忍,故夺取天下难度系数为1.这是中国第一位后宫万人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选择白痴做太子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出生农民家庭,应募参加北府兵,镇压农民起义而逐步因为军功执掌大权,在北伐建立威信后,进位为宋王,然后迫使东晋恭帝“禅让”。由于是军功而成为大将,控制兵权而成为皇帝,宋武帝的天下难度系数为7。这是中国第一位大将起家的皇帝,也是第一位杀死废帝的皇帝。可以说,从曹丕到司马炎,都是善待废帝,刘裕却开了诛杀废帝的恶劣先例,后来刘裕子孙也被萧齐诛灭,看来“与人宽容”才可以“于己宽容”。齐高祖萧道成,出生军人世家,因军功而进入中枢,多次平定皇族叛乱,逐步控制朝政,进位为齐王,废掉宋少帝而夺取天下,夺取天下难度系数为6。这是中国又一位大将起家的皇帝,也是第一位北方氏族出身的皇帝。梁武帝萧衍,出生皇族,是齐高祖

中国古代都城构造

中国古代都城构造和布局 浪漫咸阳——离宫别馆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这些措施对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起了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与六国技术成就,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历史著名的阿房宫、骊山陵,至今遗址犹存。 秦始皇时咸阳城进行不断扩建,据记载,他每灭亡一个国家,就在咸阳附近按各国宫殿图样建造一处宫殿(即六国宫)。统一六国后,为防止叛乱,又将各国富户集中在咸阳。原有城市容纳不下,就在渭水南岸新建阿房宫。阿房宫规模宏大,穷奢极侈。 秦都咸阳的布局是有独创性的,它摒弃了传统的城郭制度,在渭水南北范围广阔的地区建造了许多离宫,“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木衣绨锈,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三辅旧事》)。反映了秦始皇穷奢极欲的状况。 秦人借驰道,复道等将咸阳周围二百里内大批宫馆联成一个有机整体,摹拟天体星象,环卫在咸阳城外围,更加显示“天极”咸阳宫的广阔基础,也突出了它的尊严。秦人又推行不建外廊的革新措施,采取宫自为城,依山川险阻为环卫,使咸阳更增添了辽阔无垠的雄伟气概。 西汉长安——七星伴月 汉长安是在秦咸阳原有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后汉高祖又建造了未央宫,作为西汉长安的主要宫殿。惠帝以后,由兴乐宫改成的长乐宫供太后居住。长安的城墙则到汉惠帝五年才修建起来。汉武帝时,在长安大兴土木,建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及园囿、明堂、坛庙等建筑,使长安的建设达到极盛时期。 由于长安城是利用原有基础逐步扩建的,而且北面靠近渭水,所以城市布局并不规则,未央宫偏于西南侧,正门向北,形成一条轴线。大臣的甲第区在北厥外;大街东西还分布着9个市场;未央宫东厥外是武库和长乐宫。北侧靠近渭水地势较底处,布置着北宫、桂宫、明光宫以及市场和居民的闾里。 长安城每面都有三座门,其中东面靠北的宣平门是通往东都洛阳的必经之路,所以这一带居民稠密。向北经横桥去渭北的横门,正对未央宫正门,又是去渭北各地的咽喉,所以街市特别热闹。 汉长安的另一特点是在东南与北面郊区设置了7座城市——陵邑,所谓“七星伴月”,这些陵邑都是从各地强制迁移富豪之家来此居住,用以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长安城的街道有“八街”“九陌”的记载,现经考古探明,同向城门的8条主干道既是“八街”,这些街都分成了股道,用排水沟分开,中间为皇帝专用的御道——驰道,其它人即使是太子也不能使用。街两旁植树,街道排水沟通至城门,以涵洞排泄雨水。 北魏洛阳——城郭严谨 洛阳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由于地理位置适中,在经济上、军事上都有重要地位,因此多朝均建都于此。洛阳成为全国或北方的政治中心达300年之久。 北魏洛阳是在西晋洛阳的废墟上重建的。建设工程参照西晋洛阳都城宫室遗迹,营造1年余,规模初具。7年后,才于京城四面筑居民里坊及外郭。 城市的总体布局,宫城位于京城偏北,京城居于外郭的中轴线上。官署、太庙和永宁寺9层木塔,都在宫城前御道两侧。城南还设有灵台、名堂和太学。市场集中在城东的洛阳小市和城西的洛阳大市两处,外国商人则集中在南郭门外四通市。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洛阳居民有10万9000余户,加上皇室、军队、佛寺等,人口当在六七十万以上。城郭之间采用里坊制,里坊的规模是1里300步见方,每里开4座门,每门有里正二人,吏4人,门士8人,管理里中住户,可见当时对居民控制是很严的。 北魏洛阳城内树木也是很多的,登高而望,可以看到“宫厥壮丽,列树成行”。古水所

中国5千年历史朝代表大全

(夏前21世纪)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前16世纪)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晋文公(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楚庄王(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宋襄公(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秦穆公(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 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齐、楚、燕、韩、赵、魏、秦) 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第七讲 都邑春秋——中国古代主要都城平面布局的演变

第七讲 都邑春秋——中国古代主要都城平面布局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主要都城平面布局的演变 1 汉长安城:○1汉长安城为内城,城内主要为宫殿以及百官衙署,百姓大多居住在东门、北门外,渭河、禁苑、漕渠共同担任外城的功能。○2城内实行里坊制,“出不由里门,面大道者名曰第,爵虽列侯,食邑不满万户,不得作第,其舍在里中,皆不称第”。○3街道长短不一,宽度一致,方轨十二(一轨1.8m)。○4横门附近为“西市”,杜门附近为“东市”。○5城市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与尊崇方向。 2 汉、魏洛阳城:○1东汉洛阳城仍为内城,城内主要由南宫、北宫两大宫殿群组成。○2北魏省南宫,改建北宫。铜驼街具有城市中轴线特征。外城形成。 3 隋唐长安城:○1先规划,后建城。○2有内城、郭城。“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民”。○3实行内、中、外三朝制度。○4仍实行里坊制度。 4 北宋开封城:○1三重城,宫城、里城、郭城。○2取消里坊制,商业区出现在交通便利的沿河、沿桥、近城门地带。 5 元明清北京城:○1城址由莲花池水系转移到高梁河水系,从金中都到元大都。○2具有“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特征。○3南城的发展与“凸”字型城市轮廓的形成。 二商业发展与宋以后城镇发展 1 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 2 宋明以后城市形态有了很多变化: 1)以唐代规整的旧州县城为依托,以运河桥市为中心,形成与市河平行的商业街,并沿运河两岸而伸展,运河与平行市街构成城市新的成长轴线。 2)新城城墙的轮廓不再趋向于规整。旧城受封闭的市坊制约的规整十字街区与自然发育未经规划的新市街对比强烈。 3明清时期江南近代化进程与城镇的发展:大量唐宋以来的草市与农村聚落转为市镇,形成以工商业为主的城镇经济结构。 本讲主要参考书: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侯仁之《历史地理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朝代排列顺序表(归纳整理完整版)

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 唐尧前2357~前2258 虞舜前2257~前2208 夏前2207~前1766 禹,启,后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履癸,夏桀。 商前1765~前1122 商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商纣。 西周前1121~前771 文王姬昌,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伊扈,懿王姬囏,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宣王姬静,幽王姬宫生。 东周前770~前249 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 ,惠王(阆) ,襄王(郑) ,顷王(壬臣) ,匡王(班) ,定王(瑜),简王(夷) ,灵王(泄心),景王(贵),悼王(猛),敬王(丐),元王(仁) ,定王(介) ,哀王(去疾),考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 秦前248~前207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嬴子婴 西汉前206~8 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吕后(吕雉),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病已),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孺子(刘婴)。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公元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新莽9~23 王莽 更始帝23~25 东汉25~220 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献帝(刘协)。

中国历代王朝首都所在地 完整列表

中国历代王朝首都所在地完整列表 中国历代首都完整列表帝都【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阳翟(今河南禹州)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西)原(今河南济源西北)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亳(今河南郑州)嚣(今河南郑州西北)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一说今河南安阳洹水北)邢(今河北邢台)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奄(今山东曲阜)殷(今河南安阳)朝歌(今河南淇县)【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北)成周(今河南洛阳)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南郑(今陕西华县)【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东周 雒邑(河南洛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秦』: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

鸡东南)、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晋』: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新田(今山西侯马)、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齐』:临淄(今山东淄博)『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鲁』:曲阜(今山东曲阜)『郑』:新郑(今河南新郑)『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宜阳(今河南宜阳西)、阳翟(今河南禹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卫』:沫(今河南淇县)、曹(今河南滑县东)、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北)、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陈』:陈(今河南淮阳)『蔡』:上蔡(今河南上蔡)『曹』:陶(今山东定陶)『吴』:吴(今江苏苏州)『越』:会稽(今浙江绍兴)【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朝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西汉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前200年—公元8年『新』(公元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