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地球的运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地球的运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地球的运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书从让学生让学生从熟悉的昼夜现象开始研究地球的运动,试着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人手,来解释昼夜现象。学生的解释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所有的解释都要求得到模拟实验的证据支持。通过实验,学生可能会发现更多的解释和解释的共同性:只要地球和太阳处于相对圆周运动都

有可能产生昼夜现象。

第一部分:昼夜交替的假说

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关注学生是否从地球和太阳运动的角度来提出昼夜现象的假说。

学生一开始可能只会提出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观点。教师可启发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教科书列举的四种情况都可能发生昼夜交替现象。这些举例日的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来解释昼夜。

第二部分: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的作用在于检验假说。要求学生了解如何做模拟实验是必要的。即首先要找出模拟对

象的特征,然后用具有相似特征的材料或物体来代替所要模拟的对象,通过对材料或物体的研究来形成认识。

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的相似性也是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问学生,我们模

拟的对象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地方相似

让学生选取几种假说来做模拟实验,在实验中要提示学生:观察到什么,才能说明乒乓球上发生

了“昼夜交替”现象发生“昼夜交替”现象时,“太阳”和“地球”在如何运动

教科书是用乒乓球代表地球。如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小地球仪来代表地球,这样更逼真,效果更好。

在使用地球仪时,一定要将球体从旋转支架上取下来,这与后面的教学内容相关。

在模拟实验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其他可能性。如地球绕另一圆心公转;地球

在自转,太阳绕另一圆心公转;地球和太阳在同一轨道上,地球自转等。

可以让学生用示意图的方法来记录模拟实验。示意图直观形象,便于全班交流。

第三部分:有多少种可能的解释

让学生在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释,借此可以观察学生:是否有了新的解释方法解释时是

否用模拟实验作为证据来支持解释是否能批判性地质疑或接纳别人的观点

让学生学着分析各种解释,从中找到这些解释的共同特点:地球和太阳作相对的圆周运动,都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让学生把有代表性的解释张贴出来,或将学生认可的各种解释整理记录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上。这对后面的教学将有积极的作用。

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光的照射,地球是球体,球体不断自转三个因素相关。一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但大多数学生还不能。本课主要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现象的看法。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自由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二是做有关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三是根据模拟

现象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

教学活动开始时,让学生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借此了解学生原有的有关地球运

动的认识。学生的解释可能有多种,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将有机会评估学生在本单元学习前有

关地球运动的原有知识,学生也会在交流过程中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借鉴和批判。

做模拟实验的活动,是让学生借助光照射到球体上,会在球体上形成亮面和暗面,来模拟昼夜

交替现象,探究形成球体上亮暗交替现象的多种可能性一发光物体与球体的多种运动模式。这一活动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

希望学生能够运用示意图对昼夜现象的形成进行解释。日地运动的示意图可以较直观地表现地

球和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也有利于学生的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初步认识到日地之间的相对圆周运动形成了昼夜现象。

三、教学设计:

教学昼夜现象一一提出假设一一模拟实验一一实验解释一一做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共同点 流程

活动过程

基础设计

(一)谈话导入

1、 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她孕育生命,是我们共同的 家园,它就是(地球)。

2、 地球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球体,它本身能发光吗。

(不会)

3、 那么地球上生命万物需要的光明是哪里来的呢(是太阳)

,太阳是地球 在宇宙中最重要的伙伴。

4、 请同学们想一想:当地球处在怎样的情况下是白天,在怎样的情况是 黑夜呢

5、古代文学上通常把白天与黑夜各用一字来表示,它分别是什么(白天 是昼,黑夜是夜)(板书)追问学生:昼

与夜会不会不断地交替出现呢 (能)。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肯定回来:今天我们就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一起研究一下 “昼夜交替现象”(板书)是怎样产生的 (二)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

1、 像上面这样太阳和地球都不动,会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吗(这样有昼 夜,但不会出现昼夜的交替)

2、 思考:昼夜交替现象可能跟哪几个因素有关系(运动、太阳与地球有 关)

3、 请同学带着刚才那几个因素来思考:昼夜交替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给 大家一些时间交流一下,要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可能会出现哪几种现象温馨 提示:请不要被前科学家的思维所禁固,要有自己大胆的想法,才是我们 向科学家迈步的重要一大步。

(板

书)

4、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即时了解学生的动态。

5、交流反馈并板书:

(1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公转。

(三)模拟实验

1、大家讨论出来昼夜交替现象有以上几种可能,但我们光说没用,不能纸上谈兵,得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你们觉得这些实验该如何设计学生交流设计

师追问:如果要验证,把什么当太阳、什么地球、昼夜又该怎么来判断呢结合师生交流小结:把手电筒发出的光当作太阳,地球仪当地球,被阳光照射到的一面是白天,背朝阳光的一面是黑夜。

2、分组实验,记录或画出实验现象。

温馨提示或实验要求:

(1 )在对这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中,把看到的现象与结果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下来,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2 )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四)有多少种可能的解释。

1、汇报交流。(可以文字描述也可以图片解释,或演示解释。)结合学生的交流把结果即时板书展示。

2、师反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这些假设用模拟实验来检测都是行得通的,这是我们共冋的学习成果。老师非常高兴,冋学们已经成功迈向了科学领域的一大步,所以老师要祝贺你们。只是有一点大家都应该明白,在真实的宇宙空间里,这些假设不可能都是对的。那么根据你的知识或者你的经验,你认为其中的哪些假设明显是站不住脚的,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3、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大胆发表不同的想法与观点。

师点评:谢谢这几位同学的精彩发言,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没有拿出足够的证据之前,我们还不能断然否定任何一种假设。这是不冋的假设,不同的假设里地球和太阳处于不同的运动之中,那么这些看似毫不相同的

运动到底有没有相冋的地方呢谁能发现这一点,谁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

最大功臣。

生:面朝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朝太阳的一面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做相对圆周运动所产生的。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了宇宙和地球知识的学习,

我们围绕太阳和地球之

间的运动,进行充分假设,开展模拟实验,积极提出质疑,对昼夜交替现 象的产生进行了集中性的研究。到现在,虽然最终没能得出产生昼夜交替 现象的真正结论,但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昼夜交替现 象,一定是由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圆周运动产生的。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 我们将一直关注这个问题的解决,直到得出正确的答案。

昼夜交替现象

板 书 设 计

课外活动 适当的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太阳、地球、月球相对运动的一些知识。 生成预见 学生可能会对提出的假设与实验设计过程理解或描述有所偏颇

,需要老师引导正确引

导。

1.学生能正确认识昼夜交替现象。

2 .昼夜交替现象是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做相对圆周运动所产生的。 3.能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与想法,并对它们进行合理解释与辩论。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让学生认识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的三种观点: 天说” 和“浑天说”,然后指导学生加以否定这些观点;接着,指导学生认识“地心

说”和“日心 说”,找出这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并对应着找出这两种学说各个观点的解释,通过可观察到的现 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实验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让学生通过对比 理解到这两种学说谁的证据更充分些,然后,在对“地心说”不充分的观点进行否定,对“日心说” 的观点再进一步讨论,看其是否充分;最后,禾U 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对上节课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 解释进行修正,看保留哪些和否定哪些。这样,让学生经历过:认识一一否定一一再认识一一再否 定一一和肯定一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利

课堂评估

“天圆地方说”、“盖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卷一 一、我来填:(每格2分,共30分)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 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2 个小时。 3、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4、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__向上_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__水的浮力________。 5、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_,受冷时体积___缩小____,我们把 物体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热胀冷缩______。 6、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___体积_____、__重量____、___材料___等因素有关。 7、热总是从__较热_______的一端向__较冷_______的一端传递。 二、我来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 )1、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2、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3、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里有很多热。 (√ )5、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 )6、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7、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8、钢铁造的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滚轴的作用是让车开起来更稳一些。 (× )9、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10、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 )12、相同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13、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14、铜砝码能漂浮在水银上。 (× )15、冷水变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也增加了。 三、我来选择:(每题1分,共18分) 1、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 B ) A、摆锤的重量 B、摆绳的长度 C、摆动的幅度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B ) A、北京 B、上海 C、乌鲁木齐 3、“傅科摆”可以证明…………………………( A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 4、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 C ),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A、自身的重量 B、体积 C、颜色 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C )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 A )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7、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B)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一、填空: 1、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2、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 萝卜、带盖的空瓶。 3、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 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4、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 改变。 5、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 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排开的水量大.受到的浮力就大.排开的水量小.受到的浮力就小 6、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 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7、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8、“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 能是排开水的体积。 9、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因为相同体积的糖浆最重. 水第二.油最轻。 10、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 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1、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3、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答:石块放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含答案)

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期中考试 五年级试卷(答案附后) 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填空题。(10分) 1、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 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 ,它就会慢慢 到水底了。 2、船是人类的伟大 。 3、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 他们所受到的浮力是不 的。 4、热总是从 的一端传向 的一端。 5、锑和铋这两种金属不像其他金属那样热胀冷缩,而是 。 二、判断题。(16分) ( )1、人在游泳时会感到有一种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直接用测力计来测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比较困难, 如果在容器底部安装一个小滑轮, 测起来就容易一些。 ( )4、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 ( )5、把一小袋加热了的水放在冷水里,它会浮起来。 ( )6、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 ( )7、我们把温度计放到一件没有穿在身上的毛线衣里面, 过一会儿,温度计的读数就上升了。 ( )8、木勺与钢勺相比,木勺的传热速度要快一些。 三、选择题。(24分) 1、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 ) A. 它的重量 B. 液体浓度 C. 它的体积 2、马铃薯放入( )中会浮起来。 A. 很淡的盐水 B. 清水 C. 浓糖水 3、我们把塑料块放入( )中,它会下沉。 A. 清水 B. 食用油 C. 浓盐水 4、热的不良导体,可以( )物体热量的散失。 A. 加快 B. 减慢 C. 不改变 5、下列几种物质中,( )不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热量。 A. 棉衣 B. 太阳 C. 食物 6、( )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A. 大多数 B. 很少 C. 所有 四、填表题。(12分) 1、看图,再根据要求填空。 把图中容器里的物质由轻到重排列 顺序 1 2 3 4 5 物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知识与能力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练习册答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 第一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答案整理:庞勇、黄瀚、苏秀芳、姚煜 一填空题 1. 泡沫块、游泳圈、塑料玩具; 石头、砖头、鸡蛋(本题无标准答案,合理即可) 2.物体不沉入水底 二判断题 1. × 2. × 3. √ 第二节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判断题 1. √ 2. (本题出题不严密,若添加“同种材料做的实心物体”这个条件,应为正确,若是空心或者不同材料的物体,应为错误) 3. × 二选择题 1. B 2. A 第三节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选择题 1. C 2. B 3. C 第四节造一艘小船 简答题:

1. 因为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所以更容易浮起来; 2. 增加轮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第五节浮力 1. 浮力 2. 乙 第六节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 判断题 1. √ 2. × 3. × 4. √ 选择题 1. B 2. C 第七节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第八节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判断题 1. √ 2. × 选择题 1. A 2. C 单元练习 一填空题 1. 浮力 2. 重量;体积;浓度(或密度) 3. 物体排开的水量(浸入水中的体积)

4. 相反;相等 二判断题 1. × 2. × 三选择题 1. B 2. B 3. A 4. B 四简单题 1. 往水里放入盐; 2.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增大其排开的水量; 3. …… (此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是否合理的答案,主要是从:1改变物体的形状,增大排水量;2加入物质增大溶液的密度两个方面来思考)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 一、填空题 我们的身体可以产生热但是衣服不能产生热,不过衣服可以防 止我们身体产生的热散失。 二、简答题 自然界有哪些产生热的方式?请至少写出三种。 答:1、摩擦起热2、太阳辐射热3、矿物燃烧 ----------------------- Page 23----------------------- 2给冷水加热

(完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集萃班级姓名 沉与浮单元概念 1、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5、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6、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沉的。 7、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也是浮的。 8、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9、一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把两块泡沫塑料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浮的。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1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1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1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 14、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小。排开的水量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1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些,装载得货物就多。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向上的。 17、当小船漂浮在水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18、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19、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 20、漂浮在水面的泡沫,被拉入水中后,泡沫塑料受到的浮力=拉力+重力。 21、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22、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石头要省力。 23、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因为排开的水量相同,所以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24、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有大小。 25、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 26、除了盐水外,其他液体也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27、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不一定能浮起来。 28、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不一定是盐。 29、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 30、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 3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 32、如果1立方厘米的某物体的重量为1克,那么它在浓盐水中就会上浮。 33、比重计是一种能够比较每立方厘米液体轻重的仪器。 34、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重的是浓盐水。 35、塑料块在食用油中会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沉与浮 一、单元概述 石块放人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人水中,浮起来了。沉与浮就是学生见过的十分熟悉的现象。一方面,学生对于“沉与浮”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对于“沉与浮”她们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在水中,钢铁会沉下去,用钢铁制造的轮船却为什么能浮呢?”“潜水艇为什么既能潜人水下,又能浮出水面呢?” 人们对浮沉现象的关注已经有几千年了。表面上瞧就是一些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而另一些物体下沉,实际上涉及了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包括物体的体积、重量与液体的密度,归根结底,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有关(阿基米德定律)。有许多人试图去寻找一个简单的规则来解释这个现象,如她们通常说:“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些不精确的概念同样存在于学生的认识中。 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与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她们关于对物体就是上浮还就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她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她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就是什么。 学生描述的语言可能与科学家精确的定义不很相同,但通过这些探究可以修正或完善她们的想法,使她们在理解上得以提高。这个探究过程会使学生认识到她们也可以弄明白事物的规律。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就是有关物质的密度,它就是物质固有的特性之一。密度就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它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都有关。 本单元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具体概念:当把物体放人一种液体,相同体积下物体与液体重量的不同将决定作用在物体上的浮力的大小。相同体积下,比液体重的物体会下沉,比液体轻的物体会上浮。 本单元的编写思路就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就是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就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就是通过观察与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第1课从学生常见的现象开始。首先涉及到的就是哪些物体在水中下沉,哪些物体在水中上浮,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整理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体积、重量没有关系,只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在这里打下一个伏笔。 第2^-3课研究沉浮与物体的轻重与体积大小的关系。相同体积下,重的物体容易沉;相同重量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第4课就是沉浮的应用,体现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第5^-6课,从另一个角度,即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 第7^-8课,探索液体密度对物体的沉浮影响,最终揭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物体的密度不同,影响它们的沉浮。 资料库中的资料,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同时渗透了物体密度的概念。在相同的体积下,一些物体比水重,一些物体比水轻,它们的沉浮与之相关。 当然,本单元只就是研究了与沉浮现象有关的因素,并不能穷尽沉浮的规律。关于沉浮的进一步探索、浮力的计算等内容,将在初中的科学课中最终完成。 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多就是以矛盾冲突及产生的问题来引导与驱动的。如“马铃薯在水中就是沉还就是浮”一课,同一个马铃薯为什么在第一个杯子里就是沉的,而在另一个杯子里却变浮了呢,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再进一步观察、分析,“可能两种液体不一样吧”一提出了推测;让我们来观察比较这两种液体有什么不一样,“可能就是水中的白乎乎的东西引起的变化吧”一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就这样使孩子们进人到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的活动过程中。 在“造一艘小船”的活动中,也就是通过“用这几种材料能制作什么样的船”“什么样的船能装更多的货”,以及探究过程中不断产生的“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船装得更多”等一系列问题来指引学生们设计与制作小船,并不断改进小船的制作的。 学生们因为有这些不断产生的问题,才会持续进行观察研究活动。也正就是因为她们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又产生新的问题,才会使她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与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精】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填空。 1、许多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这种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3、当物体在水中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就会沉下去。 4、我们把容易导热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5、太阳钟是利用了(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发生变化)的原理来计量时间的。 6、古时候人们使用的水钟一般可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 7、(托勒密)的观点主要阐述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哥白尼)的观点主要阐述了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8、(傅科摆)的实验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 9、南极圈和北极圈内经常会出现几个月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极夜),有时候几个月太阳不下山,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极昼)。 10、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浮。相同大小的物体(重)的容易浮,(轻)的容易沉;轻重一样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填“轻”或“重”“沉”或“浮”) 11、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一木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2、物体冷热的程度叫(温度)。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

示。 13、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14、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太阳的热是通过(热辐射)传到地球上的。 15、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太阳)来记时,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16、热能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向温度(较低)的物体。 17、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轴倾斜和地球公转)引起的。 二、判断。 1、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2、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更容易下沉。(×) 3、人能在“死海”的水面上漂浮,是因为这个人太轻了。(×) 4、用完酒精灯后,我们可以用灯帽盖灭,也可以用嘴吹灭。(×) 5、使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 6、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和地轴的倾斜有关系。(√) 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旋转的。(×) 9、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绕着地球旋转的。(×) 10、摆钟摆动的快慢跟摆绳的长度没有关系。(×) 11、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外面的景物在向后移动。(√) 12、单摆的摆长越长摆动的速度就越慢,单摆的摆长越短摆动的速度就越快(√) 13、地球上新年的钟声是在同一时刻敲响。(×) 14、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

xxxx镇立胜小学 五年级科学下教学工作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总目标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三)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五)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一)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二)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三)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

兴趣。 四、教材分析 (一)整体概述 本册教材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练习 班级姓名分数 第一关、我会填。(15分,每空1分) 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 2、在日常生活中,()、()、()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轻的容易();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大的容易(),体积小的容易()。(填“沉”或“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5、当一个物体静止漂浮在水面时,它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方向(),大小()。 6、不同的物体产生的浮力也()。(填“相同”或“不相同”) 第二关、我能辩,对的打“√”,错的打“×”。(20分,每空2分)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轻重、体积大小无关。()2、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3、历史上“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利用浮力的原理。 ()4、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5、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是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 ()6、相同体积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7、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8、现在的船是钢铁制造的,在水中不会沉,所以钢铁在水中是浮的。 ()9、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10、在死海里,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是因为死海很浅。 第三关、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每空2 分) 1、相同重量的下列物体中只有一种在水面能够上浮,它最可能是()。 A、铁块 B、木块 C、橡皮 2、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 A、加盐 B、加清水 C、加糖 3、下列物体最容易浮在水面上的是()。 A、铜块 B、塑料泡沫 C、硬币 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有关。 A、物体的重量 B、物体的颜色 C、物体排开的水量 5、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来达到上浮和下沉。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6、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7、甲、乙两艘相同的船,在同一海上,甲为空船,乙为载满货物的船,则()所受的浮力较大。 A、甲船 B、乙船 C、相等 8、橡皮泥做的小船,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装载的货物越()。

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 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 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 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 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 中上浮。 20、如何测定上个不规则形状的小石子的体积?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知识与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知识与能力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练习册答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 第一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答案整理:庞勇、黄瀚、苏秀芳、姚煜 一填空题 1. 泡沫块、游泳圈、塑料玩具;

石头、砖头、鸡蛋(本题无标准答案,合理即可) 2.物体不沉入水底 二判断题 1. × 2. × 3. √ 第二节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判断题 1. √ 2. (本题出题不严密,若添加“同种材料做的实心物体”这个条件,应为正确,若是空心或者不同材料的物体,应为错误) 3. × 二选择题 1. B 2. A 第三节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选择题 1. C 2. B 3. C 第四节造一艘小船 简答题: 1. 因为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所以更容易浮起来; 2. 增加轮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第五节浮力 1. 浮力 2. 乙

第六节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 判断题 1. √ 2. × 3. × 4. √ 选择题 1. B 2. C 第七节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判断题 1. √ 2. × 3. √ 4. × 5. √第八节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判断题 1. √ 2. × 选择题 1. A 2. C 单元练习 一填空题 1. 浮力 2. 重量;体积;浓度(或密度) 3. 物体排开的水量(浸入水中的体积) 4. 相反;相等 二判断题

1. × 2. × 三选择题 1. B 2. B 3. A 4. B 四简单题 1. 往水里放入盐; 2.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增大其排开的水量; 3. …… (此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是否合理的答案,主要是从:1改变物体的形状,增大排水量;2加入物质增大溶液的密度两个方面来思考)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 一、填空题 我们的身体可以产生热但是衣服不能产生热,不过衣服可以防 止我们身体产生的热散失。 二、简答题 自然界有哪些产生热的方式?请至少写出三种。 答:1、摩擦起热2、太阳辐射热3、矿物燃烧 ----------------------- Page 23----------------------- 2给冷水加热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使用说明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使用说明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教学总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2、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3、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材简析】 本单元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沉浮现象表面上看是一些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另一些物体下沉,实际上涉及了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包括物体的体积、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归根结底,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通过三个探究活动来帮助学生展示前概念,并纠正错误的认知,初步认识浮力。 探究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探究活动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探究活动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本课通过第一个活动让学生确定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再通过第二个活动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结合自己的经验猜测可能影响沉浮相关的因素。最后通过活动三研究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发现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只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是不改变的。通过实验展示并帮助学生修正错误概念,激发兴趣继续探索物体的沉与浮。 【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对于“沉和浮”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对于“沉和浮”他们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如何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是我们科学老师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本节课从确定沉浮的标准开始,再经历猜想不同的物体在水中为什么上浮或下沉,有些猜想基于物体材料,有的基于对熟悉物体先前的认识,有的会关注物体的体积大小、形状、质量、是否空心或其他的一些特性。学生很容易把沉浮的原因归结为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因此,教材特地安排了研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他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变的实验,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

新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新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内容概要 五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是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在“沉和浮”单元里.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在“热”单元里.将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在“时间的测量”单元里.感受时间的长短.了解古时候人类计时仪器.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认识钟摆及其原理并制作简单的计时工具·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在“地球的运动”单元里.让学生认识昼夜交替现象.让学生认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二.各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沉和浮》 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描述的语言可能和科学家精确的定义不很相同.但通过这些探究可以修正或完善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理解上得以提高·这个探究过程会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也可以弄明白事物的规律·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有关物质的密度.它是物质固有的特性之一·密度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它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本单元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具体概念:当把物体放人一种液体.相同体积下物体与液体重量的不同将决定作用在物体上的浮力的大小·相同体积下.比液体重的物体会下沉.液体轻的物体会上浮·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第二单元《热》 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物体状态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热”单元共设计安排了8个活动· 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水受热上浮原因 .热胀冷缩.从液体的热胀冷缩到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热传递现象.设计保温杯 本单元的8个课题活动之间是有着很强的联系的·每课的探究内容或是对前一课提出的问题的解答.或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引导.促使学生们在每个探究活动即将结束时.能为下一个的探究提出新的问题.或清理出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 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课堂在线⑴体积大小(2)轻重(3)形状(4)材料材料、体积大小、轻重轻重、大小课堂达标 1.填一填(1)沉浮 (2)同种轻重大小 2.选一选(1)A(2)B 3.实验探究 他们在材料的放入水中的过程存在问题,应该把物体轻轻从水面放入水里,而不是把物体扔进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见教师用书P11) 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课堂在线结论:不同材料的物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越容易沉。 结论:不同材料的物体,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小越容易沉。 课堂达标 1.填一填:(1)轻重、体积大小(2)不同材料、重、体积小 2.辨一辨√、×、× 3.实验探究 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课堂在线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同 我能发现:沉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少,浮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多。 我的解释:大轮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大,所以能浮。 课堂达标 1.辨一辨×、×、√ 2.实验探究: 同学们在实验操作方面有问题,他们把橡皮泥分成了四份来捏成小船装、小碗状,这样改变了橡皮泥的重量、体积、形状。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我们只能改变单一变量,其他条件要相同。实验应该改为,“他们将这块橡皮泥又捏成小船状、小碗状等。” 第四课《造一艘小船》 课堂达标 1.辨一辨×、√、√ 2.调查研究: 按动力简单把船的发展分为:人力船(木板船、独木舟、帆船)-----蒸汽船或柴油船(气垫船、客轮、货轮)------混合动力船(现代军舰) 第五课《浮力》

课堂在线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课堂达标 1.填一填(1)向上、浮力(2)浮力、弹簧测力计(3)排开的水量、浮力 2.实验探究 所选的材料:大、中、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3块,弹簧测力计,橡皮泥,棉线绳,抹布,水槽,滑轮 设计的实验方案: (1)先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进入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把装置做好:在水槽底部,用橡皮泥固定好滑轮,用一根棉线一头拴在塑料泡沫上,,棉线穿过滑轮,用弹簧测力计尽量竖直向上拉。 (3)未放入水先先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受到的重力,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的拉力的数值。塑料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拉力加上塑料泡沫受到的重力 (4)以此办法,测量出其他两块塑料泡沫的浮力,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与预测的是否一致 第六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的水的浮力吗》 课堂在线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体积)有关 课堂达标 1.辨一辨√、√、× 2.实验探究(略) 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课堂在线:我的发现:马铃薯浮的溶液中溶解了某种物质,是不同于清水的液体原因是食盐溶液的浓度超过了马铃薯密度 课堂达标: 1.辨一辨×、√、× 2.实验探究: (1)取一定量的水 (2)往杯子里一次次地加盐,待食盐溶解后放入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 (3)做好记录 第八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课堂在线: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中,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同体积的物体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溶液的轻重比较有关 课堂达标 1.填一填:(1)重、轻(2)重、上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