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实验报告5-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物化实验报告5-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物化实验报告5-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测量KCl水溶液的电导率,求它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2、用电导法测量醋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常数;

3、掌握恒温水槽及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通常用电导G来表示,单位为西门子用符号S表示,若将某电解质溶液放入两平行电极之间,设电极间距离为1,电极面积为A,则电导可表示为:

G=к*A/l (1) 其中к为电导率,其物理意义:在两平行而相距1m,面积均为1m2的两电极间,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其单位以SI制表示为s*m-1,(l/A)为电导池常数,以K cell表示,单位为m-1。

通常由于电极的l和A不易精确测量,因此在实验中用一种已知电导率的溶液先求出电导池的常数K cell,然后再把欲测的的溶液放入该电导池中测出其电导值,在根据上式求出其电导率。

在讨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时常用摩尔电导率Λm表示。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是指把含有1mol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为1m的两平行板电极之间的电导,单位为S*m2mol-1。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的关系:

Λm=к/c (2) 其中c为溶液浓度,单位为mol*m-3。

2、在很稀的溶液中,强电介质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的平方根成直线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Λm=Λm∞﹣A *c-1/2 (3)

3、对于弱电解质溶液而言,其Λm无法利用上式通过实验来直接测定,但在其无限稀释的溶液中,弱电解质的a=1,,每种离子对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都有一定的贡献,是独立移动的不受其他离子的干扰,对电解质M v+A v-来说:

Λm∞= v + Λmv+0 + Λmv-0 (4) 其中Λmv+0和Λmv-0分别代表正、负离子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它与温度及离子的本性有关。

在弱电解质的稀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很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可以认为她在浓度为c时的解离度a等于它的摩尔电导率Λm与其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之比:

a=Λm/Λm∞(5)

对于HAc,在溶液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平衡常数Kc与原始浓度c 和电离度a的关系:

HA c ==== H+ + Ac-

t=0 c 0 0

t=t平衡c(1-a) ca ca

K0=ca2/c0(1-a) (6) 在一定温度下K0为常数,因此可以通过测定HAc在不同的浓度时的a代入(6)式求出Kc。

HAc的Λm∞可由强电解质HCl、NaAc和NaCl的Λm∞的代数和求得,

Λm∞(HCl)= Λm∞(H+)+Λm∞(Ac-)=Λm∞(HCl)+ Λm∞(NaCl)- Λm∞(NaCl)

将(4)代入(1)式可得:

K0=cΛm∞/c0Λm∞(Λm∞- Λm)

或cΛm=(Λm∞)2 K0c0 (1/Λm)- Λm∞K0C0

三、仪器与药品

仪器:梅特勒326电导率仪1台;电导电极1只;量杯(50ml)2只;移液管(25ml)3只;洗瓶1只;洗耳球1只。

药品:10.00mol/m-3KCl溶液;100.0 mol/m-3HAc溶液;电导水。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导率仪开关,预热5min。

2、KCl溶液电导率测定:

⑴移液管准确移取10.00(mol·m-3)KCl溶液25.00 ml于洁净、干燥的量杯中,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⑵准确移取25.00 ml电导水于上述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⑶准确移出25.00 ml上述量杯中的溶液,弃去;再准确移入25.00 ml电导水于上述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⑷重复⑶的步骤2次。

⑸倾去电导池中的KCl溶液,用电导水洗净量杯和电极,量杯放回烘箱,电极用纸擦干。

3、HAc溶液和电导水的电导率测定:

⑴准确移入100.0(mol·m-3)HAc溶液25.00 ml于洁净、干燥的量杯中,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⑵再移入25.00 ml已恒温的电导水于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⑶移出25.00 ml量杯中的溶液,弃去;再移入25.00 ml电导水,搅拌均匀,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⑷再准确移入25.00 ml电导水于量杯中,搅拌均匀,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⑸倾去电导池中的HAc溶液,用电导水洗净量杯和电极;然后注入电导水,测定电导水的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⑹倾去电导池中的电导水,量杯放回烘箱,电极用纸擦干,关闭电源。

五、注意事项

1、换待测液测定前,必须将电导电极和电导池洗净、擦干,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2、移液时要小心,不要把液体溅出量杯。

六、数据记录

1、数据的记录

大气压:100.71kPa 室温:21.1℃ 实验温度:20.4℃ ①测定KCl 溶液的电导率 C/(mol*m -3

)

K/(S*m -1)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10.0 1394 1398 1393 1395 5.00 725 717 727 723 2.50 377 377 376 376.7 1.25 194.3 194.0 194.3 194.2 0.625

106.7

105.8

106.0

106.2

②测定HAc 溶液的电导率

电导水的电导率K(H 2O)/(S*m -1):0.00281 C/(mol*m -3

) K/(S*m -1)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0.100 603 602 604 603 0.050 415 416 416 415.7 0.025 291 289 289 289.7 0.0125

195.3

194.0

193.9

194.4

2、实验处理

①将KCl 的各组数据填入表内:

图1

从图中可以读出当浓度趋向与0时的Λm 的数值,即Λm ∞=0.01662,求得A=5.098*10-3 相对误差=|0.01662-0.03907|/0.03907=57.46% ②HAc 溶液的各组数据填入表内:

C/( mol*m -3)

10.0 5.00 2.50 1.25 0.625 Λm (S*m 2*mol -1) 0.01395 0.01446 0.01506 0.01554 0.01699 c /(mol 1/2*m -3/2)

3.162

2.236

1.581

1.118

0.7906

Λm

C 1/2

HAc 原始浓度:0.0930mol *dm -3

图2

由图可得:斜率=(Λm ∞)2K 0C 0

=5.06×10-5

所以K 0

=5.062×10-5

/[(3.907×10-2)2

*1×103

]=3.293×10-5

相对误差=|3.293-2.144|/2.144=53.59% 七、实验讨论

从实验数据上来看,求得的Λm ∞、K 0

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实验误差的主要为以下几个原因:

① 在KCl 溶液进行第二次移液时不小心将部分液体溅出量杯外。

② 移电导水的移液管上端破了一个小口,导致在要食指按住移液管上端时不能完全堵

住,而使量取的电导水体积偏低。 ③ 个人移液读数时导致的误差。 ④ 仪器设备带来的误差。

C mol*dm -3

K

S*m -1

Λm

S* m 2*mol -1

Λm -1

S -1* m -2*mol

C Λm

S*m -1

α%

K 0

>

0.093 0.05749 6.182*10-4 1.6176*103 0.05749 1.582 2.366*10-5

2.033*10-5

0.0465 0.03876 8.335*10-4 1.1998*103 0.03876 2.133 2.162*10-5 0.02325 0.02616 1.1252*10-3 0.8887*103 0.02616 2.880 1.986*10-5 0.01163

0.01663

1.4305*10-3

0.6991*103

0.01663

3.661

1.618*10-5

C Λm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_物化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B)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B.5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J.N 【班级】第4小组 【学号】 【组编号】5号 【实验日期】2015年5月11日 【室温】24.1 ℃ 【大气压】100.11 kPa 【摘要】 本实验通过静态法测得CCl4的lg(p pθ )与T的关系为 lg(p p )=?1709.9 T +4.9078,平均摩尔汽化热为3.274×104 J?mol?1, 气化熵为93.87 J?mol?1?K?1。通过动态法测得水的lg(p p ) 与T的关系为lg(p pθ)=?2078.7 T +5.5792,平均摩尔汽化热为3.980× 104 J?mol?1,气化熵为106.7 J?mol?1?K?1。温度读数的不准确对实验的误差极小,实验误差的主要是由于静态法中肉眼判断液面平衡的不准确性以及动态法中金属测温探头在沸腾过程中并非一端位于液面下一端位于液面上等因素所引起的。

一、实验部分 1.主要仪器药品和设备 1.1 主要药品 CCl4、二次水等 1.2 主要仪器 数字式温度-压力测定仪,循环水流泵,1/10刻度温度计,电磁搅拌器,电加热器,两口圆底烧瓶,真空缓冲瓶,安全瓶,直形冷凝管,搅拌磁子,真空脂,冷凝水循环系统 2.实验步骤 2.1 静态法测定饱和蒸气压 2.1.1 仪器装置 1-盛水大烧杯, 2-温度计,3-搅拌, 4-平衡管,5-冷凝管, 6-开口U型水银压 力计,7-缓冲瓶,8- 进气活塞,9-抽气活 塞,10-放空活塞, 11-安全瓶,12、13- 橡皮管,14-三通活 塞。 实际仪器略有 差异,压力温度数值 从温度-压力测定仪 中读出。 平衡管中加入 CCL4至容量的2/3. 2.1.2 检验气密性 打开油泵,再开缓冲瓶上连接油泵的活塞,使体系压力减少50 kPa。关闭活塞,若5 min压强变化少于0.3 kPa,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1.3 测大气压下沸点 使体系与大气相通,水浴加热至78 ℃,停止加热不断搅拌。当b、c液面达到同一水平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和大气压力。重复测定,若连续两次测定沸点差小于0.05 ℃,则空气已排净,此时温度即为大气压下沸点。 2.1.4 测定不同压强下沸点 关闭通往大气的活塞。先开由泵,再开连油泵的活塞,使体系减压约6.7 kPa。关闭接油泵活塞,搅拌,至b、c液面达到同一水平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和大气压力。继续减压,测定其沸点。至压力差为50 kPa,结束实验,读大气压力。2.1.5 整理仪器 打开所有活塞,关闭搅拌器、温度-压力测定仪、冷凝水进出口及油泵开关,

熔点的测定预习实验报告

河北北方学院2010级工业分析与检验一班邢妍萍 熔点的测定预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和应用。 2.掌握熔点测定的操作方法。 3.了解温度计校正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晶体化合物的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成平衡时的温度称为该化合物的熔 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的纯度。如果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某物质的固液两相置于同一容器中,将可能发生三种情况:固相迅速转化为液相;液相迅速转化为固相;固相液相同时并存,它所对应的温度TM即为该物质的熔点。 三、实验装置 温度计、b形管(Thiele管)、熔点毛细管、酒精灯、开口橡皮塞、乳胶管、玻璃棒、烧杯、表面皿 四、实验步骤 1.制备熔点管内径为1mm、长为60~70mm、一端封闭的毛细管作为熔点管 2.样品的填装取干燥、研细的待测物样品放在表面皿上,将毛细管开口一端插入样品中,即有少量样品挤入熔点管中。然后取一支长玻璃管,垂直于桌面上,由玻璃管上口将毛细管开口向上放入玻璃管中,使其自由落下,将管中样品夯实。重复操作使所装样品约有 2~3mm 高时为止。 3、仪器安装向 B 管中加入浓硫酸作为加热介质,直到支管上沿。在温度计上 附着一支装好样品的毛细管,毛细管中样品与温度计水银球处于同一水平。 将温度计带毛细管小心悬于B 管中,使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在B 管的直管中部。 4、测定在 B 管弯曲部位加热。接近熔点时,减慢加热速度,每分钟升 1℃左 右,接近熔点温度时,每分钟约 0.2℃。观察、记录样品中形成第一滴液体时的温度(初熔温度)和样品完全变成澄清液体时的温度(终熔温度)。熔点测定应有至少两次平行测定的数据,每一次都必须用新的毛细管另装样品测定,而且必须等待浓硫酸冷却到低于此样品熔点 20~30℃时,才能进行下一次测定 5、未知样品,可用较快的加热速度先粗测一次,在很短的时间里测出大概的熔点。实际测定时,测定两次,加热到粗测熔点以下 10~15℃,必须缓慢加热,使温度慢慢上升,这样才可测得准确熔点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时间:2018年4月日 姓名:刘双 班级: 学号: 1.实验目的 (1)了解电热补偿法测量热效应的基本原理。 (2)用电热补偿法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积分溶解热,通过计算或者作图求出硝酸钾在水中的微分溶解热、积分冲淡热和微分冲淡热。 (3)掌握微机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 2.实验原理 物质溶解于溶剂过程的热效应称为溶解热,物质溶解过程包括晶体点阵的破坏、离子或分子的溶剂化、分子电离(对电解质而言)等过程,这些过程热效应的代数和就是溶解过程的热效应,溶解热包括积分(或变浓)溶解热和微分(或定浓)溶解热。把溶剂加到溶液中使之稀释,其热效应称为冲淡热。包括积分(或变浓)冲淡热和微分(或定浓)冲淡热。 溶解热Q:在恒温、恒压下,物质的量为n2的溶质溶于物质的量为n1的溶剂(或溶于某浓度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 积分溶解热Qs:在恒温、恒压下,1mol溶质溶于物质的量为n1的溶剂中产生的热效应。 微分溶解热(eQ en2)n 1 :在恒温、恒压下,1mol溶质溶于某一确定浓度的无限量的溶液中 的热效应。 冲淡热:在恒温、恒压下,物质的量为n1的溶剂加入到某浓度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 积分冲淡热Q d:在恒温、恒压下,把原含1mol溶质和n02mol溶剂的溶液冲淡到含溶剂为n01mol时的热效应,为某两浓度的积分溶解热之差。 微分冲淡热eQ en1n 2或eQ S en0n 2 :在恒温、恒压下,1mol溶剂加入到某一确定浓度的无限 量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dQ=eQ 1n 2 dn1+ eQ 2n 1 dn2 上式在比值n1 n2 恒定下积分,得: Q=eQ en1 n2 n1+ eQ en2 n1 n2 Q n2=Q s,令:n1 n2 =n0,则有: ?Q ?n1 = ?(n2Q s ?n2n0 =( ?Q s ?n0 ) Q d=Q s n01?Q s n02 其中积分溶解热Q s可以直接由实验测定,其他三种可以由Q s?n0曲线求得。 欲求溶解过程中的各种热效应,应先测量各种浓度下的的积分溶解热。可采用累加的方法,先在纯溶剂中加入溶质,测出热效应,然后再这溶液中再加入溶质,测出热效应,根据先后加入的溶质的总量可计算出n0,而各次热效应总和即为该浓度下的溶解热。本实验测量硝酸钾溶解在水中的溶解热,是一个溶解过程中温度随反应的进行而降低的吸热反应,故采用电热补偿法测定。先测定体系的初始温度T,当反应进行后温度不断降低时,由电加热法使体系复原到起始温度,根据所耗电能求出热效应Q。 3.仪器和试剂 反应热测量数据采集接口装置: NDRH-1型,温度测量范围0~40℃,温度测量分辨率0.001℃,电压测量范围0~20V,电压测量分辨率0.01V,电流测量范围0~2A,电流测量分辨率0.01A。 精密稳流电源:YP-2B型。 微机、打印机。 量热计(包括杜瓦瓶,搅拌器,加热器,搅拌子)。 称量瓶8只,毛笔,研钵。 硝酸钾(A.R.) 4.实验操作 (1)取8个称量瓶,分别编号。 (2)取KNO3于研钵中,研磨充分。 (3)分别称量约 2.5、1.5、2.5、3.0、3.5、4.0、4.0、4.5g 研磨后的硝酸钾,放入 8 个称量瓶中,并精确称量瓶子与药品的总质量。记录下所称量的数据。 (4)使用0.1g精度的天平称量216.2g的去离子水,放入杜瓦瓶中,将杜瓦瓶放在磁力搅

数据库实验5实验报告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题目:数据库的完整性 班级:软件132 学号:2013122907 姓名:莹莹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索引创建和删除的方法; 2.掌握创建视图和使用视图的方法; 3.掌握完整性约束的定义方法,包括primary key、foreign key等。 二.实验容 1.基于前面建立的factory数据库,使用T-SQL语句在worker表的“部门号”列上创建一个非聚集索引,若该索引已经存在,则删除后重建。 2.在salary表的“职工号”和“日期”列创建聚集索引,并且强制唯一性。 3.建立视图view1,查询所有职工的职工号、、部门名和2004年2月工资,并按部门名顺序排列。 4.建立视图view2,查询所有职工的职工号、和平均工资; 5.建立视图view3,查询各部门名和该部门的所有职工平均工资; 6.显示视图view3的定义; 7.实施worker表的“性别”列默认值为“男”的约束; 8.实施salary表的“工资”列值限定在0~9999的约束; 9.实施depart表的“部门号”列值唯一的非聚集索引的约束; 10.为worker表建立外键“部门号”,参考表depart的“部门号”列。 11.建立一个规则sex:性别=’男’ OR 性别=’女’,将其绑定到“性别”上; 12.删除上面第7、8、9和10建立的约束; 13.解除第11题所建立的绑定并删除规则sex。 三.实验步骤 1 USE factory GO --判断是否存在depno索引;若存在,则删除之 IF EXISTS(SELECT name FROM sysindexes WHERE name='depno') DROP INDEX worker.depno GO --创建depno索引 CREATE INDEX depno ON worker(部门号) GO EXEC sp_helpindex worker GO 2 USE factory GO --判断是否存在no_date索引;若存在,则删除之 IF EXISTS(SELECT name FROM sysindexes WHERE name='no_date') DROP INDEX salary.no_date GO --创建no_date索引

数据库实验报告五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五) 实验题目:过程 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班级:1306班 姓名:***************

运城学院实验报告 专业:数字媒体技术系(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306班姓名:*************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实验项目:过程实验类型:验证型指导老师:***** 实验地点:软件实验室一时间:2015年12月10日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户存储过程的创建,了解一些常用的系统存储过程,以及调用和删除过程,并熟悉使用存储过程来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设计。 二、实验内容: (1)基于学生—课程数据库创建一存储过程,用于检索数据库中某个专业学生的人数,带有一个输入参数,用于指定专业。执行结果如图二所示: create procedure pro_s @stu_sdept varchar(5) //这是带参数的过程,参数不用()括 As select count(*) as 人数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 @ stu_sdept 1、存储过程的执行 execute pro_s 实参//实参可以是变量,也可以是常量 (2)基于学生-课程数据库创建一存储过程,该过程带有一个输入参数,一个输出参数。其中输入参数用于指定学生的学号,输出参数用于返回学生的平均成绩。执行结果如图四所示: create procedure pro_stu @stu_sno char(6),@stu_avg float output //这个带output的是输出参数as select @stu_avg = avg(grade) //将平均值给了变量 from student,sc where student. sno = sc. sno and student.sno=@stu_sno 1.存储过程的执行 declare @stuavg float //用于存放输出变量内容的 execute pro_stu ‘1000’,@stuavg output// 输出参数必须是变量 select @stuavg //看结果 (3)在pubs数据库中建立一个存储过程,用于检索数据库中某一价位的图书信息。参数有两个,用

凝固点-物化实验报告

实验7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姓名:憨家豪;学号:2012012026;班级:材23班;同组实验人员:赵晓慧 实验日期:2014-3-8;提交报告日期:2014-3-15 带实验的助教姓名:袁斌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尿素的摩尔质量。 2.学会用步冷曲线对溶液凝固点进行校正。 3.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认识。 1.2 实验原理 稀溶液具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它与溶液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为: *×f f f f B T T T K b ?=-= 式中:f T ?为凝固点降低值,* f T 、f T 分别为纯溶剂、溶液的凝固点,B b 为溶液质量摩尔浓度,f K 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只与所用溶剂的特性有关。如果稀溶液是由质量为B m 的溶质溶于质量为A m 的溶剂中而构成,则上式可写为: 1000× ×B f f A m T K M m ?= 即 310B f f A m M K T m =? 式中: f K 为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单位为K ·kg ·mol -1 );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 ·mol -1 )。 如果已知溶液的f K 值,则可通过实验测出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f T ?,利用上式即可求出溶质的摩尔质量。 常用溶剂的f K 值见下表1。 表1 常用溶剂的f K 值

实验中,要测量溶剂和溶液的凝固点之差。对于纯溶剂如图1所示,将溶剂逐渐降低至过冷(由于新相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故结晶并不析出),温度降低至一定值时出现结晶,当晶体生成时,放出的热量使体系温度回升,而后温度保持相对恒定。对于纯溶剂来说,在一定压力下,凝固点是固定不变的,直到全部液体凝固成固体后才会下降。相对恒定的温度即为凝固点。 对于溶液来说,除温度外还有溶液浓度的影响。当溶液温度回升后,由于不断析出溶剂晶体,所以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凝固点会逐渐降低。因此,凝固点不是一个恒定的值。如把回升的最高点温度作为凝固点,这时由于已有溶剂晶体析出,所以溶液浓度已不是起始浓度,而大于起始浓度,这时的凝固点不是原浓度溶液的凝固点。要精确测量,应测出步冷曲线,按图1(b )所示方法,外推至f T 校正。 图1 溶剂和溶液的步冷曲线 2. 实验操作 2.1 实验用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SWC-IID 精密数字温度温差仪、冷阱、大试管、移液管(25 mL )、85-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DC-2010节能型智能恒温槽、分析天平。 去离子水,尿素(分析纯)。 测试装置示意图(如下)

实验四 熔点的测定

实验十一熔点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熔点测定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将晶体物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就可以从固态转化为液态,此时的温度就称为该化合物的熔点。如果给熔点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应该为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固体物质从初熔至全熔时的温度范围称为熔点范围(熔程),纯粹的晶体物质熔程很窄,一般为0.5 ~1.0℃,可以看成有固定的熔点。若有少量杂质存在时,有机物的熔点降低、熔程加长。因此通过测定熔点,可初步判断该化合物的纯度。也可以将两种物质混合后,看其熔点是否下降,以判断两种熔点相近的物质是否同一物质。 三、实验用品 提勒管(Thiele tube)温度计(150℃,精度0.1℃) 毛细管(内径1mm,长约8 cm,一端熔封) 开口软木塞玻璃管(长40~50cm,直径8~12mm) 浴液(液体石蜡或浓硫酸)苯甲酸样品和尿素样品 四、实验操作 (一)样品的填装 分别取少量经过干燥并研细的苯甲酸样品或尿素样品 (0.1~0.2克)堆在洁净干燥的表面皿上,将毛细管开口端向下插入样品堆中,有少量样品被挤入毛细管的开口端。再取硬质玻璃管直立于实验台面上,将挤入样品的毛细管开口端向上放入玻璃管中,任其自然落下,如此重复数次,使样品紧密地填充在毛细管底部约2~3mm。如样品易升华或受潮,则应将开口端熔封。每种样品装3~ 4根备用。 (二)仪器装置 将提勒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倒入液体石蜡或浓硫酸做为浴液。将装好样品的毛细管用橡皮圈固定于温度计的下端,使毛细管底端位于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间

(见实验图11-1),然后将此带有毛细管的温度计通过开口软木塞插入提勒管内,使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两支管的中间 (注意勿使橡皮圈触及浴液,以免浴液被污染变黑)。 图11-1 熔点测定装置 (三)熔点的测定 1.粗测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操作,用小火徐徐加热提勒管支管底部(见实验图12-1),控制加热速度在每分钟升温2~3℃,观察并记录样品开始熔化的温度,即为粗测熔点,作为精测的参考。 2.精测待浴液温度下降至100℃左右时,将温度计取出,换上第二根毛细管,用小火加热(操作如前)。当温度升高至离粗测熔点约10~15℃时,须改用极小火加热,使温度上升约每分钟1~2℃。仔细观察毛细管中样品变化的情况。样品在受热的过程中,将依次出现“发毛”、“收缩”、“软化”、“出汗”(出现液滴)、“崩溃”等现象。“发毛”、“收缩”、“软化”以及形成软质柱状物而无液化现象时,都不是初熔,如果这种现象持续时间长,说明样品纯度较差,含杂质多。当出现“出汗”(即出现液滴)现象时才是初熔,记录此时的温度。当固体全部消失,样品变成清亮液体时,即为全熔温度。由初熔至全熔时的温度范围即为样品的熔点。 3.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另外2个毛细管中样品的熔点,取平均值。

数据库实验报告1

1.使用系统存储过程(sp_rename)将视图“V_SPJ”更名为“V_SPJ_三建”。(5分) exec sp_rename v_spj, v_spj_三建; 2.针对SPJ数据库,创建并执行如下的存储过程:(共计35分) (1)创建一个带参数的存储过程—jsearch。该存储过程的作用是:当任意输入一个工 程代号时,将返回供应该工程零件的供应商的名称(SNAME)和零件的名称(PNAME) 以及工程的名称(JNAME)。执行jsearch存储过程,查询“J1”对应的信息。(10 分) create proc jsearch @jno char(2) as select sname, pname, jname from s,p,j,spj where s.sno=spj.sno and p.pno=spj.pno and j.jno=spj.jno and spj.jno=@jno; 执行: exec jsearch 'J1'

(2)使用S表,为其创建一个加密的存储过程—jmsearch。该存储过程的作用是:当执 行该存储过程时,将返回北京供应商的所有信息。(10分) 创建加密存储过程: create proc jmsearch with encryption as select * from s where s.city='北京'; sp_helptext jmsearch; (3)使用系统存储过程sp_helptext查看jsearch, jmsearch的文本信息。(5分) 用系统存储过程sp_helptext查看jsearch: exec sp_help jsearch; exec sp_helptext jsearch;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量 目的要求 一、 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汽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 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公式——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 二、 用数字式真空计测量不同温度下环己烷的饱和蒸气压。初步掌握真空实验 技术。 三、 学会用图解法求被测液体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气化热与正常沸 点。 实验原理 通常温度下(距离临界温度较远时),纯液体与其蒸气达平衡时的蒸气压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称为蒸气压。蒸发1mol 液体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摩尔气化热。 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升高时,蒸气压增大;温度降低时,蒸气压降低,这主要与分子的动能有关。当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便沸腾,此时的温度称为沸点,外压不同时,液体沸点将相应改变,当外压为1atm (101.325kPa )时,液体的沸点称为该液体的正常沸点。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用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表示: 2 m vap d ln d RT H T p ?= (1) 式中,R 为摩尔气体常数;T 为热力学温度;Δvap H m 为在温度T 时纯液体的摩尔 气化热。 假定Δvap H m 与温度无关,或因温度范围较小,Δvap H m 可以近似作为常数,积分上式,得: C T R H p +??-=1 ln m vap (2) 其中C 为积分常数。由此式可以看出,以ln p 对1/T 作图,应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 R H m vap ?- ,由斜率可求算液体的Δvap H m 。 静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是指在某一温度下,直接测量饱和蒸气压,此 法一般适用于蒸气压比较大的液体。静态法测量不同温度下纯液体饱和蒸气压,有升温法和降温法二种。本次实验采用升温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所用仪器是纯液体饱和蒸气压测定装置,如图1所示: 平衡管由A 球和U 型管B 、C 组成。平衡管上接一冷凝管,以橡皮管与压

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定冰的熔解热 一、前言 物质从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称为熔解。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需要能量,因此,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吸收能量,但其温度却保持不变。物质的某种晶体熔解成为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能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潜热。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2、应用有物态变化时的热交换定律来计算冰的溶解热。 3、了解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抵偿法。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其基本做法如下:把待测系统A和一个已知热容的系统B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C (C=A+B).这样A(或B)所放出的热量,全部为B(或A)所吸收。因为已知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Q,是可以由其温度的改变△T 和热容C计算出来,即Q = C△T,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实验时,量热器装有热水(约高于室温10℃,占内筒容积1/2),然后放入适量冰块, 冰溶解后混合系统将达到热平衡。此过程中,原实验系统放热,设为Q 放 ,冰吸热溶成水, 继续吸热使系统达到热平衡温度,设吸收的总热量为Q 吸 。 因为是孤立系统,则有Q 放= Q 吸 (1) 设混合前实验系统的温度为T1,其中热水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内筒的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搅拌器的质量为m3(比热容为c3)。冰的质量为M(冰的温度和冰的熔点均认为是0℃,设为T0),数字温度计浸入水中的部分放出的热量忽略不计。设混合后系统达到热平衡的温度为T℃(此时应低于室温10℃左右),冰的溶解热由L表示,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2》实验报告 课程:物理化学实验 专业:环境科学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邓丁 指导教师:谭蕾 实验日期:5月24日

实验一、溶解焓的测定 一、实验名称:溶解焓的测定。 二、目的要求:(1)学会用量热法测定盐类的积分溶解焓。 (2)掌握作图外推法求真实温差的方法。 三、基本原理: 盐类的溶解通常包含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一是晶格的破坏,为吸热过程;二是离子的溶剂化,即离子的水合作用,为放热过程。溶解焓则是这两个过程热效应的总和,因此,盐类的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应大小所决定的。影响溶解焓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溶质的性质以及用量等。热平衡式: △sol H m=-[(m1C1+m2C2)+C]△TM/m2 式中, sol H m 为盐在溶液温度及浓度下的积分溶解焓, J·mol , m1 , m2 分别为水和溶质的质量, 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kg·mol -1 ;C1 ,C 2 分别为溶剂水, kg; 溶质的比热容,J·kg -1;T 为溶解过程中的真实温差,K;C 为量热计的热容, J·K- 1 ,也称热量计常数.本实验通过测定已知积分溶解焓的标准物质 KCl 的 T ,标定出量热计热容 C 的值. 四、实验主要仪器名称: NDRH-2S型溶解焓测定实验装置1套(包括数字式温度温差测量仪1台、300mL简单量热计1只、电磁搅拌器1台);250mL容量瓶1个;秒表1快;电子 ;蒸馏水 天平1台;KCl;KNO 3 五、实验步骤: (1)量热计热容 C 的测定 ( 1 ) 将仪器打开 , 预热 . 准确称量 5.147g 研磨好的 KCl , 待用 . n KCl : n水 = 1: 200 (2)在干净并干燥的量热计中准确放入 250mL 温室下的蒸馏水,然后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插入量热计的液体中.打开搅拌器开关,保持一定的搅拌速度,待温差变化基本稳定后,读取水的温度 T1 ,作为基温. (3)同时, 每隔30s就记录一次温差值,连续记录8 次后, 将称量好的 5.174g KCl 经漏斗全部迅速倒入量热计中,盖好.10s记录一次温度值,至温度基本稳定不变,再每隔 30s记录一次温度的数值,记录 8 次即可停止. (4)测出量热计中溶液的温度,记作 T2 .计算 T1 , T2 平均值,作为体系的温度.倒出溶液,取出搅拌子,用蒸馏水洗净量热计. KNO3 熔解热的测定:标准称量 3.513g KNO3 ,代替 KCl 重复上述操作.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5)

南京晓庄学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五嵌套子查询设计实验 所在院(系):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1.实验目的 (1)掌握多表查询和子查询的方法。 (2)熟练使用IN、比较符、ANY或ALL和EXISTS操作符进行嵌套查询操作。 (3)理解不相关子查询和相关子查询的实现方法和过程。 2.实验要求 (1)针对“TM”数据库,在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中,用T-SQL语句实现以下查询操作: a)查询选修了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b)查询07294002课程的成绩低于孙云禄的学生学号和成绩。 c)查询和孙云禄同年出生的学生的姓名和出生年份。 d)查询其他系中年龄小于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年龄最大者的学生。 e)查询其他系中比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学生年龄都小的学生。 f)查询同孙云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分数相同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g)查询选修了07294002课程的学生姓名。 h)查询没有选07294002课程的学生姓名。 i)查询同时选修了07295006和07295007课程的学生的学号。 j)查询所有未授课的教师的工号、姓名和院系,结果按院系升序排列。 扩展实验: a)查询和10060101选修的全部课程相同的学生的学号、课程号、期末考试 成绩。 b)查询至少选了10060101选修的全部课程的学生的学号。 c)查询年龄比所在院系平均年龄小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年龄、院系,按 院系和年龄升序排列。 d)查询每门课都在80分以上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2)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新建查询,尽可能用多种形式表示实验中的查询语 句,并进行比较。 (3)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步骤、结果和总结实验步骤/结果 将调试成功的T-SQL语句写在下方(标明题号)。

物化实验报告_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丛乐 2005011007 生51 实验日期:2007年10月13日星期六 提交报告日期:2007年10月27日星期六 助教老师:刘马林 1 引言 1.1实验目的 1.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2. 学会用步冷曲线对溶液凝固点进行校正 3.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认识 1.2 实验原理 稀溶液具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它与溶液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为: *×f f f f B T T T K b ?=-= 其中,f T ?为凝固点降低值,*f T 、f T 分别为纯溶剂、溶液的凝固点,B b 为溶液质量摩尔浓度,f K 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只与所用溶剂的特性有关。如果稀溶液是由质量为B m 的溶质溶于质量为A m 的溶剂中而构成,则上式可写为: 1000××B f f A m T K M m ?= 即 310B f f A m M K T m =? (*) 式中: f K ——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单位为1 K kg mol -); M ——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1 g mol -)。 如果已知溶液的f K 值,则可通过实验测出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f T ?,利用上式即可求出溶质的摩尔质量。 常用溶剂的f K 值见下表。 表1 常用溶剂的f K 值 kg mol 1.853 5.12 6.94 于新相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故结晶并不析出),温度降低至一定值时出现结晶,当晶体生成时,放出的热量使体系温度回升,而后温度保持相对恒定。对于纯溶剂来说,在一定压力下,凝固点是固定不变的,直到全部液体凝固成固体后才会下降。相对恒定的温度即为凝固点。 对于溶液来说,除温度外还有溶液浓度的影响。当溶液温度回升后,由于不断析出溶剂晶体,所以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凝固点会逐渐降低。因此,凝固点不是一个恒定的值。如把回升的最高点温度作为凝固点,这时由于已有溶剂晶体析出,所以溶液浓度已不是起始浓度,而大于起始浓度,这时的凝固点不是原浓度溶液的凝固点。要精确测量,应测出步冷曲线,按下一页图1(b )所示方法,外推至f T 校正。

燃烧热物化实验报告

燃烧热的测定 姓名:憨家豪学号:2012012026 班级:材23 同组人:赵晓慧 实验日期:2014年4月19日提交报告日期:2014年4月20日 实验老师姓名:郭勋 1 引言 1.1实验目的 (1)熟悉弹式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2)明确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及相互关系; (3)掌握温差测量的实验原理和技术; (4)学会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1.2实验原理 在指定温度及一定压力下,1 mol物质完全燃烧时的定压反应热,称为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摩尔燃烧热,记作△c H m。通常,完全燃烧是指C→CO2(g),H2→H2O(l),S→SO2(g),而N、卤素、银等元素变为游离状态。由于在上述条件下△H=Q p,因此△c H m也就是该物质燃烧反应的等压热效应Q p。 在实际测量中,燃烧反应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如在弹式量热计中进行),这样直接测得的是反应的恒容热效应Q v(即燃烧反应的△c U m)。若反应系统中的气体均为理想气体,根据热力学推导,Q p和Q v的关系为 Q P=Q V+?nRT(1)式中:T——反应温度,K; ?n——反应前后产物与反应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差; R——摩尔气体常数。

通过实验测得Q V值,根据上式就可计算出Q P,即燃烧热的值。 测量热效应的仪器称作量热计。量热计的种类很多。一般测量燃烧热用弹式量热计。本实验所用量热计和氧弹结构如图2-2-1和图2-2-2所示。实验过程中外水套保持恒温,内水桶与外水套之间以空气隔热。同时,还对内水桶的外表面进行了电抛光。这样,内水桶连同其中的氧弹、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便近似构成一个绝热体系。 弹式量热计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样品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使得氧弹本身及

北邮大三下数据库实验报告5

北京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 实验内容实验5 数据库完整性与安全性实验 班级2013211***姓名 *** 指导老师成绩_________ 2016年05月20日

实验5 数据库完整性与安全性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对完整性规则的定义实现,熟悉了解SQL SERVER中完整性保证的规则和实现方 法,加深对数据完整性的理解。 2.通过对安全性相关内容的定义,熟悉了解SQL SERVER中安全性的内容和实现方法, 加深对数据库安全性的理解 实验内容 完整性实验与要求: 1.分别定义数据库中各基表的主键、外键,实现实体完整性约束和参照完整性约束; 定义主键: 方法一:使用Enterprise Manager设置主键(以book表为例) ①光标移到book表的位置,右键->设计 ②在你要选的属性列右键->设置主键,完成。

方法二:使用SQL语句。 ①右键数据库,新建查询 设置外键: 方法一:使用Enterprise Manager设置外键(以student表为例) ①单击student表,鼠标移到“键”文件夹,单击右键,选择“新建外键”。 ②选择“表和列规范”进行设置

③我们想在student表设置class_id属性为外键,按照下图选择,点击确定,保存即可。 方法二:SQL语句 新建查询,输入如图语句。

2.向学生表插入具有相同学号的数据,验证其实体完整性约束; Student表的主键是学号,所以不能插入有相同学号的学生。 3.向学生表中插入一条数据,班级号是学生表的外键,验证参照完整性约束; Class表中没有“2013211302”这个班级,所以无法插入。改变班级号为class表中存在的,则能够进行插入,结果如下: 4.删除教师表中的所有数据,验证参照完整性约束;

物化实验报告册

《物理化学实验》 报告册 —学年第学期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物理化学实验是继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这些物理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有关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能够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培养学生正确地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以及分析式样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通过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还可以验证所学的原理,加深和巩固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而严格的基本操作训练,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验前的预习 1.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所用仪器、仪表的构造和操作规程,熟悉实验步骤,明确实验要测量的数据并做好实验记录。 2.写出预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和简单的实验内容提要,针对实验时要记录的数据详细地设计一个原始数据记录表格,预习报告在实验前交教师检查。 二、实验过程 1.进入实验室后不得大声喧哗和乱摸乱动,根据教师安排按实验台编号进入到指定的实验台,检查核对所需仪器。 2.不了解仪器使用方法前不得乱试,不得擅自拆卸仪器。仪器安装调试好后,必须经教师检查无误后方能进行实验。 3.遇有仪器损坏,应立即报告,检查原因,并登记损坏情况。 4.严格按实验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改动,若确有改动的必要,事先应取得教师的同意。5.应注意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记录数据要求完全,准确.、整齐、清楚。所有数据应记录在预习报告上,不能只拣好的记,不得用铅笔或红笔记录。要采用表格形式记录数据。不能随意涂改数据。如发现某个数据有问题应该舍弃时,可用笔先将其划掉,再写出正确数据。6.充分利用实验时间,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和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7.实验完毕,应将数据交教师审查合格并签字后,再拆实验装置,如数据不合格需补做或重做。 8.实验过程中应爱护仪器,节约药品。实验完毕后应仔细清洗和整理实验仪器,打扫实验室卫生。 三、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应严格地根据实验记录,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写出有关反应,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作出相应的结论,并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及时交指导教师审阅。书写实验报告应字迹端正,简明扼要,整齐清洁。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化学电池温度系数的测定课件.doc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化学061 学号13 姓名沈建明

实验名称 化学电池温度系数的测定 日期 2009.4.20 同组者姓名 史黄亮 室温 19.60 ℃ 气压 102.0 kPa 成绩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 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 3、通过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求算有关 热力学函数。 二、基本原理 (一)、凡是能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都称之为电池对定温定压下的可 逆电池而言 : r m (1) nFE T , p G E S nF (2) r m T p E H nE F nF T (3) r m T p 式中,F 为法拉弟(Farady)常数;n 为电极反应式中电子的计量系数 ;E 为电池 的电动势。

另, 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 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 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 工作,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 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 不高的测量中,常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 “盐桥 ”来消除液接电 位。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也可满足通过电池电流为无限小的条件。 (二)、求电池反应的 Δ r G m 、Δr S m 、Δr H m 设计电池如下 : Ag(s) | AgCl(s) |饱和 KCl | Hg 2Cl 2(s) | Hg(l) 分别 测定电池在各个温度下的电动势,作 E — T 图,从曲线斜率可求得任一温度 下的 E T p 利用公式 (1),(2),(3) 即可求得该电池反应的 Δ r G m 、Δr S m 、Δr H m 三、仪器、试剂 SDC — Ⅱ数字电位差综合测试仪 1 台 精密稳压电源(或蓄电池) SC — 15A 超级恒温槽 铜电极 2 只 铂电极 1 只 饱和甘汞电极 1 只 恒温夹套烧杯 2 只 HCl ( 0.1000mol k ·g-1) AgNO3 ( 0.1000mol k ·g-1) 镀银溶液 镀铜溶液 四、实验步骤 一、电极的制备 1.银电极的制备 将欲用的两只 Pt 电极(一个电极 Pt 较短,作为阳极, 另一个电极作为阴极, 用于镀银) 浸入稀硝酸溶液片刻, 取出用蒸馏水洗净。 将洗净的电极分别插入盛 有镀银液( AgNO 3 3g ,浓氨水, KI 60g )中,控制电流为 0.3mA ,电镀 1h ,得 白色紧密的镀银电极一只。 2. Ag-AgCl 电极制备 在精确度 KCl 饱和溶液

物化实验实验报告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乌氏粘度计测定高聚物溶液粘度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线型聚合物聚乙二醇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二.实验原理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统计的平均值。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适用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104~1×107,方法类型属于相对法。 粘性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可用粘度系数来表示。粘度分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绝对粘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相对粘度是某液体粘度与标准液体粘度之比。 溶液粘度与纯溶剂粘度的比值称作相对粘度ηr,即ηr=η/ηo,相对于溶剂,溶液粘度增加的分数称为增比粘度,ηsp=ηr-1。 使用同一粘度计,在足够稀的聚合物溶液里,ηr=η/ηo=t/t o,只要测定溶液和溶剂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就可得到ηr;同时,在足够稀的溶液里,质量浓度c,ηr和[η] 之间符合经验公式:(lnηr)/c=[η]-β[η]2c,通过lnηr/c对c作图,外推至c=0时所得截距即为[η];同时,在足够稀的溶液里,质量浓度c,ηsp和[η]之间符合经验公式:ηsp/c=[η]+k[η]2c,通过ηsp/c对c作图,外推至c=0时所得截距即为[η]。两个线性方程作图得到的截距应该在同一点。 聚合物溶液的特性粘度[η]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Mark——Houwink经验方程来计算,[η]=KMηα;Mη是粘均相对分子质量,K、α是与温度、聚合物及溶剂的性质相关的常数;聚乙二醇水溶液在30℃的K值为12.5×106/m3·kg-1,α值为0.78。 通过以上的原理阐述,就可以通过本次实验测定高聚物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恒温槽1套;乌氏粘度计1支;100ml容量瓶5只;秒表1只。 试剂:聚乙二醇(AR);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1.设定恒温槽温度为30℃±0.5℃。 2.配制溶液。8%(质量分数)的聚乙二醇溶液5ml、10ml、15ml、20ml、25ml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3.洗涤粘度计。 4.测定溶剂流出时间t o,测定不同浓度的溶液流出时间t。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室室温:28.5℃大气压:101.52Kpa t o:纯溶剂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1:5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2:10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3:15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4:20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5:25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所有溶液的密度以1×103kg/m3的水的标准密度,以简化计算。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评定: 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 室温:大气压: 一、实验名称:BET容量法测定固体的比表面积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五、讨论思考: 1. 氮气及氢气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2. 若用Langmuir方法处理测量得到的数据,样品的比表面偏大还是偏 小?

年月日评定: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 室温:大气压: 一、实验名称: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请完成下表: 表1 恒温槽灵敏度测量数据记录

五、作图: 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绘制25℃和30℃的温度—时间曲线,求算恒温槽的灵敏度,并对恒温槽的性能进行评价。 六、讨论思考: 1. 影响恒温槽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作简要分析? 2. 欲提高恒温槽的控温精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年月日评定: 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 室温:大气压: 一、实验名称: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1.以纯水的测量结果计算仪器毛细管常数K′,纯水的表面张力σ查书附录。 ?p1=?p2=?p3= 平均值:?p=K′=σ /?p 2.计算各溶液的σ值(K′=σ /?h) 表1 各溶液的表面张力σ c/mol· L-1 σ /N·m-1 3.做σ-c图,并在曲线上取十个点,分别做出切线,求得对应的斜率(dσ -d c)r,求算各浓度的吸附量Γ,附图。

表2 各溶液的吸附量 4. 做(c /Γ)-c 图,由直线斜率求其饱和吸附量∞Γ,并计算乙醇分子的横 截面积σB ,附图。 表3 c /~c 数据表 斜率= ,∞Γ= , σB =1/∞ΓL = 五、讨论思考: 1. 与文献值(见书中附录)对照,检验你的测定结果,并分析原因。 2. 增(减)压速率过快,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表面张力测定仪的清洁与 否和温度之不恒定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