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2检测:第二单元检测

第二单元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阅读题(4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对《孔雀东南飞并序》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人们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真是她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

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并序》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怕比现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

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才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

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

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情节更生动。说他“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

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画横线的“合情合理”的一项是()

A.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

B.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

C.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

D.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

思路解析:C项,这是作者的评价,不属于刘兄的做法。

★答案★:C

2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末段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

深刻。

B.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

C.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

D.刘兄有点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刘兄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

有的虚荣心。

思路解析:D项,这是文中退一步来证明刘兄不是“帮凶”的话,因此不是得出作品主

题的理由。

★答案★:D

3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其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

B.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

C.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

D.《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

思路解析:B项,对“现代人”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唯一原因”理解错误;D项,对作品的主题理解不当。

★答案★:A

二、课内文本阅读(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4~5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诗人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3分)

思路解析:注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明诗人已看透官场的污秽黑暗,对官场极度厌恶。“羁鸟”“池鱼”是诗人自比,意在说明诗人误入官场,深受束缚,因此迫切希望摆脱束缚、回归自然。

5“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

的感情?(4分)

思路解析:前四句写近景,后四句写远景。从整体画面充满生机来看,可知诗人对田园生活是喜爱的。

参考★答案★:前四句写近景,描写自己的宅院,体现了诗人心满意足的欣慰之情。后四句写远景,描写了一幅更为广阔的田园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宁谧、淡泊、幽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6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昔我往矣,。,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

常。,?

(屈原《离骚》) (3)还顾望旧乡,。,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答案★:(1)杨柳依依今我来思(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3)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

四、课外诗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8题。(7分)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两句是对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尤其那花开得十分茂盛,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B.三、四两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于是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五、六两句写主人公折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的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亲人离得太远了,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D.最后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的痛苦:这枝美丽的花是何等的珍贵呀,只是它让我

想起跟亲人长时间分别以来的往事,内心更加伤感。

思路解析:D项,解读错误,正确的解释应是,“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来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答案★:D

8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思路解析:答题时,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结构上,根据诗句所在的位置去评判它的作用;一是内容上,理解诗歌大意,联系语境分析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卒章显志,点明主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感情逆转,眼前之物不再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之久,至此全诗的情感得到升华。(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0题。(9分)

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月何皎皎”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月光之明引出主人公的夜不能寐,寝不安席。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以远行人在外的游乐,反衬亲人在家中等待的凄苦哀思。

C.“愁思当告谁”与上文的“独”“彷徨”照应,独自在月下徘徊,不知和谁诉说愁思,孤独之感袭上心头。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情感自然流露,情真语真,令人动容。

思路解析:A项,“明月”一句是实景描写,不是“比兴”。

★答案★:A

10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6分)

思路解析:首起四句为第一层,“揽衣”“起”“徘徊”,一连串动作表明了游子忧愁之深之切。最后四句,通过对游子动作的描写,进一步表现他心灵最深层的痛苦。

参考★答案★:主人公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主人公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1~12题。(7分)

吊灵均

[唐]王鲁复

万古汨罗深,骚人道不沉。

明明唐日月,应见楚臣心。

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1两首诗都运用了叠字的艺术手法,选择其中一处,赏析其艺术效果。(3分)

思路解析: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也称“重言词”,如《吊灵均》中的“明明”,《三闾庙》中的“萧萧”。叠字的恰当运用,可以增加语言的音韵美,增大情感的强度。分析时可从这两个角度进行。

参考★答案★:“明明”凸显日之明亮、月之皎洁,借此映衬屈原忠君爱国之心。“萧萧”突出风声之可闻,渲染一种寂寥、凄冷的环境氛围。

12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思路解析:把握诗歌情感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如“楚臣心”“怨何深”等。

参考★答案★:《吊灵均》:对屈原的忠君爱国之心,表达了敬佩之情。《三闾庙》:对深怀怨愤的屈原,表达了怀念之情。

表达题(75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产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化为明日黄花。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

A.物换星移抱残守缺白驹过隙

B.物换星移坚如磐石昙花一现

C.时过境迁坚如磐石白驹过隙

D.时过境迁抱残守缺昙花一现

思路解析:“物换星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指节令变化,时间推移。“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第一处使用“时过境迁”,切合文意。“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坚如磐石”,坚固得如同大石头,比喻不可动摇。结合前文的“与时俱进”,第二处应使用“抱残守缺”。“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昙花一现”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第三处强调的是文化,不是时间,所以用“昙花一现”。

★答案★:D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关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实际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B.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C.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D.近几年,随着全民摄影时代、全媒体时代,出现了高清视频截图技术,以生产静态照片为职业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

思路解析:B项,句式杂糅,“有一天”和“的时候”删去其一。C项,语序不当,“全国”移到“第一次”之前。D项,成分残缺,在“全媒体时代”后面加上“的来临”。

★答案★:A

1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我刚出校门没有工作经验,今天能够高就你们这家大公司,心中感到十分荣幸。

B.出版社已经答应出书,我决定用这本书为我们学校百年华诞献礼,一定很有意义。

C.我曾经光顾过这家老店,的确很有特色,饭菜富有地方风味,很受顾客欢迎。

D.小明为人小心谨慎,从不多说话,今天开会时竟然斗胆发言,真令人刮目相看哪。

思路解析:A项,“高就”是敬辞,常用于询问别人在什么地方工作,不能用于自己。C 项,“光顾”是敬辞,用于他人的来访,或商家用于称顾客到来。D项,“斗胆”常用于自谦。

★答案★:B

16“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的是文学作品的阅读“再创作”的道

理。仿照下面的例子,从本单元的诗词中另选一句进行再创作。要求:句式自定,人物自选,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示例:

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再创作:春花终于等来了秋月,只为听李煜讲那过去的故事。

思路解析:此题意在考查选取诗词进行“再创作”的能力。要结合原作的意象,写出不同于原作的韵味;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诗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再创作:满街的奇装异服,有谁见到过志洁行廉的屈原大夫?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唤醒了多少有骨气的文人,这一跳,为他们树立了

坚守的榜样;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一跃,警醒了多少固执己见的家长,这一跃,让他们明白了坚守爱情的力量;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守拙”二字,让多少

人明白了坚守品节的高尚。

请以“坚守”为中心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坚守”,从语法上看可以添加宾语,可以补写出许多现实具体的内容;也可在“坚守”后加中心词,在“坚守的内涵”(必胜的信念、高洁的志趣、人生的准则、精神的家园、道德的底线、中国传统美德)上做文章;也可着眼于“坚守的意义”,在其后加“的力量”“的奇迹”等。

坚守正直,人生才气象峥嵘,风采绚丽。

——题记生活的大海,深邃浩渺,辽阔无际。生命的航船朝向远方的灯塔,颠簸摇荡,拼搏着前行。

高高挺立的风樯,从不畏惧前面的千里狂飙、万顷惊涛,也不躲避身旁的迅猛暗流,总是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执着地出没于波峰浪谷间。艰危的环境里,欢乐,是它的桨声;正直,是它的帆影。人生远航的画卷被渲染得十分壮观。

其实,正直与真理血脉相连,它是生于真理树上的一朵蓓蕾的热烈绽放;正直与正义骨肉相亲,它是出自正义源头的一股清泉的踊跃奔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代先哲对世人的鞭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代良吏对自己的箴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代忠臣对生死的抉择。

于是,这样的人就有了一身正气,即使霹雳轰顶而色不改;有了一腔豪情,即使狂沙扑面而眼不迷;有了一颗赤胆,即使万箭穿胸而志不移。动乱岁月,去留肝胆两昆仑,凛凛的雄风在血火中长啸;和平年代,富贵于我如浮云,浩浩的英气使天下同钦。

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长存;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坛,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胆。是啊,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祖国一片明净的蓝天。

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丑恶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王墓前,洪承畴遗臭万年——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

坚守正直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险,扬起风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

点评:这是一篇文采斐然的议论性散文,题目就是论点。文章纵横恣肆,逐层深入,自然严谨:先将人生喻作大海远航,勾勒坚守正直的美好境界;再引古诗文名句阐释坚守正直的深刻内蕴,并列举历史英烈的事例昭明重大意义;然后引出反面例证,强调坚守正直的必要性,形象生动,准确典型,十分令人信服。尤为难得的是大量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