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一、名词解释

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

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

参考答案:

(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

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

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

参考答案:

(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2)自然资源的可更新与不可更新是相对而言的,从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看,所有的资源都是可更新的,相对于人类利用强度,有些可更新资源被耗竭而成为不可更新资源,有些被误用、被污染而不可更新。

3、简述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参考答案:

(1)稀缺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的。

(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

(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5)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的。

(6)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4.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1)自然资源在维持身体健康中的作用

(2)自然资源在物质文明中的作用

(3)自然资源在精神文明中的作用

(二)自然资源禀赋能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1)影响生产力布局(2)影响经济结构

(3)影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

(4)影响产品质量

(三)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自然资源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一、名词解释

1、储量寿命指数:即当前探明储量与年产量之比,显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可用以表征资源保障程度。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

(1)总量大、类型(2)人均资源量少

(3)空间分布不均(4)资源禀赋欠佳(5)资源潜力可观

2.中国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一)(1)人均资源量少(2)空间分布不均(3)资源禀赋欠佳

(二)矿产资源:(1)供给保障程度不足(2)需求压力持续增大

(三)耕地资源:(1)中国耕地总面积不断减少(2)人均耕地面积少

(四)水资源:(1)淡水资源少(2)严重短缺、严重浪费

三、论述题

1、论述中国和世界自然资源面临的挑战

参考答案:

(1)总量上的不足、地区分布的不均以及资源争端与冲突

(2)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利生态影响(环境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三章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太空船地球:地球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系统,无异于一艘太空船,其物质储备并非无限;处理废弃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太空船”地球中,人口和经济活动应该有一个适度规模。

2、世界模型3:将世界系统用一个计算机模型(世界模型3)来模拟未来。这个模型包括耕地资源的数量是有极限的、单位面积产量是有极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有极限的,环境消纳废弃物的能力是有极限的。通过模拟,得出结论是人类的增长是有极限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并且行动越早成功的机会越大。

3、技术丰饶论:强调科技进步对于克服自然资源稀缺和经济增长极限的作用,认为人类的资源没有尽头,生态环境日益好转,恶化只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暂时现象,未来的食物不成问题,人口将会自然达到平衡。

4、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均衡态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可以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化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非均衡状态下的新的有序结构,就叫做耗散结构。

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二、论述题

1、自然资源悲观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2、自然资源乐观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3、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限制因素

(一)可持续利用:(1)理想的人类生存条件

(2)持久的生态系统状况

(3)公平性

第五章自然资源生态过程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内,其间的所有生物和此一环境的统称。

2、熵:简单地说,熵是表示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度量,用它来描述系统的无序

程度。熵越大,系统越无序,意味着系统结构和运动的不确定和无规则;反之,熵越小,系统越有序,意味着具有确定、整齐的结构和有规则的运动状态。

二、简答题

1、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角度论述自然资源的极限

(1)自然界中的各种无机物都是有限的,在天然状态下(不考虑人为干扰,例

如收获取走物质,不合理土地利用引起的水土流失、人工施肥等),营养物质流大部分保存在生态系统内,少部分由径流带出系统外。与系统内的循环相比,系统外的输入和输出一般是较少的,陆地生态系统尤其如此。

(2)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很少部分来自地球内能。到达

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是有限的,能被植物固定的太阳辐射能只占很小一部分(例如美国东部落叶阔叶林,初始入射能量中仅有0.91%变成植物的物质成分),因为某些光谱对光合作用是无效的,部分能量被叶面反射,植物自身的呼吸也要消耗部分能量。另外,在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流动效率只有大约10%,即每一营养级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损失(作为热能)。

第六章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

名词解释:

自然资源的再开发:对已开发的资源进行追加开发和替代开发

三、论述题

1、简述人类与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

(1)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

①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

②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

③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干预

④人类对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的干预

(2)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

①不同资源利用中的调控

②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

2、简述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1)精耕农业前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2)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3)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4)当代的适应策略与生态系统管理

3.自然资源开发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一)造成资源闲置和资源的低效利用

(二)引发土地投机活动

(三)导致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冲突

4.自然资源的自然消耗

(1)生物性消耗(2)流动性消耗(无自然储存能力—风能、潮汐能)(3)内驱动消耗(4)外驱动消耗

第七章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1、论述采矿的生态影响

(1)对地形的影响(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

(2)对水文的影响

(3)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造成土壤污染、土壤结构破坏等)

(4)对生物(生物量损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栖息地丧失等)(5)对人体和社区(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社区安宁,改变社区文化等)2、论述自然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

(1)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对气候的影响

(2)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生物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生物多样性减少

外来物种入侵

4、论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影响

(1)影响区域水平衡(2)影响地下水循环

第八章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说咱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其实质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包括生态服务功能)的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

2、真实储蓄:真实储蓄为经济净储蓄与资源净产值、环境净产值之和。即传统的经济经储蓄扣除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第九章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

一、名词解释

1、基线稀缺:基本流动性资源的供给不足以使人们在生命的“基线”标准上生存,可称为基线稀缺。

2、经济稀缺:当现行价格上的需求数量超过供给数量时,就产生了经济稀缺。如果价格上升,需求量将会减少,供给量将会增加,直到再次取得均衡,经济稀缺将会被消除。

3.一次能源:自然界中现成存在的资源。

4.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

二、简答题

1、简述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重复)

(1)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无此必不然,有此未必然)

(2)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影响生产力布局、影响经济结构、影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影响产品质量

(3)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发展的阶段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自然资源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2、简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主要论点

当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环境退化的数量和程度受生存活动对基础资源及有限的生物降解废弃物数量的影响。当经济发展加速,伴随着农业和其他资源开发的加强和工业化的崛起,自愿消耗速率开始超过资源的再生速率,所产生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增加。在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产业结构向信息密集的产业和服务转

变,加上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法规的执行、更好的技术和更多的环境投入,造成环境退化现象逐步减缓和消失。

3、分析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根源

参考答案: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人口

(2)科学技术

(3)经济增长

(4)市场制度的缺陷

(5)伦理观念

(6)自然资源的公共性质

(7)外部性问题

第十章自然资源经济学基本问题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弹性:供给是卖者在某一时间、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的产品、资源或劳务的数量。供给量(Q)一般随价格(P)的升高而增加,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称为供给的运动,价格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率称供给弹性。

2、需求弹性:需求是买者在某一时间、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产品、资源或劳务的数量。需求量(Q)一般随价格(P)的上升而减少,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这就是需求的运动,价格变动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动率成为需求弹性。

3、自然供给: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指实际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自然资源的可得数量。

4、经济供给:在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范围内,某用途的资源供给随该用途收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

5、自然需求:自然需求是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要(或欲望)。

6、有效需求: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要并具有满足这种需要的能力的需求。

7、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就是生产和使用某种经济财货又没有包括在该财货的市场价格中的有害社会后果。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自然资源经济供给的因素

(5)产权完全明确

(6)不存在外部性

(7)经济不受政府干预

第十二章自然资源价值重建

简答题

1、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根源及其危害

原因:(1)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

(2)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

(3)历史因素

(4)“公共财产”问题

危害:(1)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2)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

(3)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

(4)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

(5)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

2、自然资源价值重建的途径

(1)政府干预途径。外部性问题不能通过市场来解决,而必须依靠政府的介入,依靠征收一个附加税或者发放津贴,来实现一个附加的影响是人决策的变量,从而使私人决策的均衡点向社会决策靠近。

(2)市场机制途径。只要产权关系明确地予以界定,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就不会发生背离。通过市场的交易活动和权利的买卖,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简述自然资源价值的构成

自然资源总价值分为两部分: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4、自然资源价值重建(价值评价)的方法

(一)传统市场法:生产函数法、人力资本法、重置成本法

(二)替代市场法:规避行为法、旅行费用法

(三)意愿评估法、市场模拟法

第十三章自然资源评价

名词解释:

1、土地覆被:指地表物质组成,是陆地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覆被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植被,但也包括土壤和陆地表面的水体。土地覆被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园地、水体、道路交通占地、建筑占地等类型。

1、简述矿产资源的评价的内容

参考答案:

矿采资源评价一般选用地质评价(又称自然特性评价)和经济评价两类指标体系。地质评价是应用地质技术的方法,从矿藏本身的形成、分布规律与工业技术的要求出发,研究与矿产资源远景与开发有关的各种自然、技术、经济要素,以便确定勘探方向和判断其工业价值,提出开发利用决策的依据,是整个评价工作的基础。经济评价则是在地质评价的基础上,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供需平衡、当前技术水平与矿藏开发利用的影响,论证其工业意义与开发利用的经济效果,用定量的指标来论证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经济效果。此外,还必须进行矿采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影响评价。

地质评价从矿床类型、矿石储量、矿石质量、矿床开采条件与矿区条件是个方面进行评价;经济评价从年开采能力与开采年限、投资与成本、价值与利润、等方面进行评价。

2、论述矿产资源地质评价的内容

参考答案:矿床类型、矿石储量、矿石质量、矿床开采条件与矿区条件

3、土地资源评价的内容

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评价,是针对一定的利用目的评价土地的生产潜力或适宜性,分别称为土地潜力评价(land capacity)和土地适宜性评价(land suitability)。土地潜力指土地利用的潜在能力,土地潜力评价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就土地的潜在能力作出等级划分。

土地适宜性评价则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判断土地对这些不同利用方式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如何,从而作出等级评定。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评价其实是评价土地的组成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分状况、土壤、土地覆被、区位条件等。

第十四章自然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关系

1、报酬递减律:凡将某一变动生产要素连续投入附加到另一有限的固定要素上

时,逐渐会达到一个点,在此点后的每一单位投入的附加产出(或边际产出)将减少并且最终成为一个负数。这个原理就称为报酬递减律。

2、规模经济:当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变动投入时,也就是当整个生产规模变动时,所发生的收益的变动称为规模经济

3、内在经济:指一个生产单位在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

4、内在不经济:一个生产单位在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的下降。

5、外在经济:指整个行业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个别企业得到好处。

6、外在不经济:整个行业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个别企业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7、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扩大后,收益增加的幅度小于规模扩大的幅度,称为规模收益递减。这种情况是规模不经济的结果。

8、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扩大后,收益增加的幅度大于规模扩大的幅度,这种情况是规模经济的结果。

9、规模收益不变:规模增加幅度与收益增加幅度相等。这通常是从规模收益递增转变为规模收益递减之间的过渡阶段,一般不会持久。

10、适度经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任何生产事业一样,都有适度规模的问题。适度规模的原则,至少应该适时地规模收益不变,他应尽可能使规模收益递增,而不能使规模收益递减。规模小于适度规模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规模大于适度规模的企业将会分解为较小的生产单位。

11、机会成本: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价值。例如,一块土地为种小麦而放弃的大豆产量的价值成为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

12、土地利用集约度:是指生产过程中与单位土地相结合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数量。每单位土地上包含很高比率的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土地利用类型是集约利用;相对于所用资本和劳动数量涉及了更大土地面积的那些利用则称为粗放利用。

第十五章自然资源开发决策

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的再开发:现在的大多数自然资源开发决策,是针对已开发资源进行追加开发或替代开发,追加开发或替代开发指对不动产资源基础进行某种再开发,把原有的利用更新为新用途的开发都属于再开发。

简答题:

1、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自然资源开发中可能出现哪些特殊情况

参考答案:

(1)造成自然资源的闲置和向“较低”用途转化。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过低估计预期成本或过高估计预期收入,往往使自然资源开发不能获得预期的回报。如果经营无利可图,又不能出售,那就只可能将不动产闲置;或者将不动产转移到“较低”的用途上去。

(2)土地投机。土地投机可定义为持有通常处于非最佳和非最高层次利用状态中的土地资源,其主要经营目标着重于通过转售获得资本效益,而不在于目前的利用方式中谋取利润。

(3)出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个人目标与社会利益相冲突的情况,如,个人希望把土地从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以获取较高的经济利益,但耕地的过多占用,威胁农业发展和食物安全,从长远来看会对社会利益造成损害。

第十六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1、自然资源管理的主要社会目标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效率目标

(2)分配公平目标。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所获利益和所造成代价在时空分配上的公平。例如河流上游对土地资源开发获得利益没有分配给下游,但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殃及下游;如果上游不开发则会丧失发展机会,下有获得保护但其利益不与上游分享。

(3)社会发展目标。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增长,这种增长能在空间上扩散并惠及社会最贫困的阶层,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4)资源保障目标。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会面临自然资源供给的不确定性,因此,资源保障成为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社会目标。

5.协调环境和经济关系

(三)改进技术缓解资源危机

(四)加强自然资源法制管理

3、简述自然资源保护的3个层次

参考答案:

(1)生态伦理层次。生态伦理学认为,人与其它物种乃至其他自然要素是平等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也有其价值和权利;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价值和权利同样应该得到保护。

(2)可持续发展层次。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自然资源保护是要给后代留下同等的利用机会和条件。

(3)经济含义层次。讨论保护时,重点多放在高效、合理、有序、持续地里用资源,消除经济浪费和社会浪费,实现社会净效用长期最大化。

4、实施自然资源保护的障碍有哪些

(1)自然障碍。有资源的地方不一定有实现利用长期效用最大化的条件,这就构成资源保护的自然障碍。

(2)经济障碍。缺乏了解和预见性,是资源利用长期效用最大化的一个主要障碍,经营者由于没有意识到保护会使其整个资源利用过程的收益最大化常常不能接受保护措施。第二个经济障碍是普通经营者缺乏按期希望的方式进行经营所需要的全部资本,往往使他们从自己资源中抽资或采用较高的时间偏好率,因而只注重眼前的收入。第三个经济障碍是由于经济不稳定,造成许多经营在采取较短的计划期和较高的贴现率。

(3)制度障碍。制度和政策也可能对保护不利,如忽视资源利用长期效用最大化原则、因循守旧、制度僵化都会导致对资源掠夺。

(4)技术障碍。资源利用和保护往往受到现有技术条件的制约。技术能够在帮助人们增加大多数资源的供给方面起重要作用。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储存性资源,使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更加容易和更加彻底,并能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期;技术可以促进恒定性资源的经济开发和更广泛的生产性利用;技术可以改良生物资源的品种和品系,从而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技术还可以指明土地保护措施的改进途径,使人工改良设施经济寿命得以延长。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时,1978年GDP很低,但政府的财政收入占的比重却很高,约占GDP的30%。从1978年到1995年,GDP快速增长,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却逐步减少,到1995年只占约10%。就是说,国民收入的大部分都让利给了民营企业和居民。这十几年,经济是很繁荣的。1995年后,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到2011年已经上升到22%,如果算上如卖地等预算外收入,大概也达到了30%。2012年也不会低于30%。这就是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如果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看,我们又回到起点上去了。政府投入大量用于已经产能过剩的领域,结果是越来越加重产能过剩。这是造成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

现在我们的经济体制再改革,必须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让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降下来。政府收入降了,民营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占的比重增大,民营企业才能发展,内需才能提高。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国家要减低民营企业的税收,《反垄断法》和《物权法》要真正实施,民间财产权要得到真正的尊重和保护,还有对民间融资要放松和解除管制。只有下足工夫,才能迎来民营经济的又一次大发展。

我国对非公有经济政策,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第一,同等使用土地、资金、贷款;第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享有和国有经济同等的市场主体地位;第三,平等受到法律保护。另外,十八大还首次提出加快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如果这些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我们将迎来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新春天。

只要我们能改变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只说两条:一是城镇化,一是服务业,潜力就很大。中国的城镇化率虽然提高很快,但现在只有50%多一点,而俄罗斯是73%,巴西是87%,中国的城市化率如果提高10%,就有1.3亿人要进入城市,这么多人要的住房、各种食品用品、教育、医疗等等,这个国内市场就很大。我们现在的服务业占GDP不到40%,发达国家占80%,发展服务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看准经济发展的态势,平稳健康地进行经济建设,前景是乐观的。

东南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期终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1.设置CX=0,则LOOP指令将执行多少次?例如: mov cx, 0 delay: loop delay A.0 B.1 C.65535 D.65536 正确答案是: D 2.REPZ CMPSB这条指令结束的时候,如果比较的串相等,则________。 A.SF=1 B.ZF=1 C.ZF=0 D.CX不为0 正确答案是: B 3.在取指令CMP BX, 100H的源操作数的时候使用的逻辑地址最可能的是________。 A.DS:100H B.CS:IP C.ES:100H D.SS:IP 正确答案是: B 4.在一个字符串中查找一个字符,使用REPNZ SCASB指令,执行完后,如果______表示没有找到。 A.ZF=1 B.CX=0 且ZF=0 C.CX=0,且ZF=1 D.OF=1 正确答案是: B 5.指令RET 8是FAR过程的返回语句,执行之后,SP的值会______。 A.+8 B.-8 C.+10 D.+12 正确答案是: D 6. REPZ重复前缀重复的条件是________ A.CX<>0 且ZF=1 B.CX=0,或ZF=0 C.CX=0,且ZF=0 D.CX<>0 或ZF=1

正确答案是: A 12.下面的指令,对CF会产生影响的指令是_____。 A.INC AX B.DEC AX C.NEG AX D.NOT AX 正确答案是: C 15. JMP WORD PTR[SI]这条指令的最大跳转范围是________。 A.-32768字节至+32767字节 B.-128字节至+127字节 C.-32768字节至+32768字节 D.-512KB至+512KB 正确答案是: A 19. 16位汇编的寻址方式中,能作为基址变址寻址方式的寄存器是_____。 A.SI, DI, SS, DS B.AX,BX,CX,DX C.BX, SP,SI,DI D.BX,BP,SI,DI 正确答案是: D 23.如果(AL)=83H,则执行CBW之后,AX的值为_______。 A.0FF83H B.8883FH C.8003FH D.0083FH 正确答案是: A 25.以下的公式中,_________的结果是下一条指令的物理地址。 A.CS*16+IP B.CS*16+IP+本条指令的字节数 C.SS*16+IP D.CS*10+IP 正确答案是: A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自然资源得性质 一、名词解释 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得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就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得需求、价格与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得矿产资源得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得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得采掘技术与生产技术开采就是不经济得。 4、远景资源:就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与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得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得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得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得地区可能会发现得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就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与理论资源得总与。 7、最大资源潜力:就是指在其她条件都很理想得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得最大理论潜力。8GB6H。 8、持续能力:就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得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得能力。 9、承载能力:就是指一定范围内得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得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得能力。 二、简答题 1、自然资源得概念及其含义 参考答案: (1)自然资源就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得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得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就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得自然界中得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得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得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得各种服务功能。)IwgbU。 (2)自然资源得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自然资源就是自然过程所产生得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 自然资源不就是由自然而就是由人来界定得(自然资源就是有人来界定得);HY7JD。

东南大学考试卷A卷

东 南 大 学 考 试 卷(A 卷) 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B 期末 考试学期 09-10-3 得分 适用专业 选修高数B 的各专业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时间长度 150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6分) 1. 幂级数1(1)2 n n n x n ∞ =-?∑的收敛域为 ; 2. 球面222 30x y z x ++-=在点(1,1,1)处的切平面方程为 ; 3. 已知两条直线121 12x y z m -+-== 与3x y z ==相交,m = ; 4. 交换积分次序 1 1 d (,)d x x f x y y -=? ; 5. 将 22222 d ()d x y f x y z z -++? ? (其中()f t 为连续函数)写成球面坐标 系下的三次积分 ; 6设L 为由点(2,1,2)A 到原点(0,0,0)O 的直线段,则曲线积分2 ()d L x y z s ++? 之值为 7. 已知3222 (cos )d (1sin 3)d axy y x x by x x y y -+++为某个二元函数(,)f x y 的全微分,则____,____a b ==; 8. 设{,,},x y z r ===r r div(e )r =r ; 9.设∑是锥面1)z z = ≤≤下侧,则 3d d 2d d (1)d d x y z y z x z x y ∑ ∧+∧+-∧=?? . 二. 计算下列各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28分) 10.设 (,)z z x y =是由方程e e e z y x z x y =+所确定的隐函数,求,z z x y ????. 11.计算二重积分d d D y x y ?? ,其中{} 2 222(,)2,2D x y x y x y y =+≥+≤.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重点_张建松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张建松 人口过剩:分为人口数量过剩和个人口消费过剩 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撑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 配不平等,致使一部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 为是人口过剩。 人口消费过剩: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的显著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 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第一篇自然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 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 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开发能力、人类的需要。 3.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都是同一个客体。 4. 其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5. 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 6. 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还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化人 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 A. 可更新资源(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 B. 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藏性资源):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原料) 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 1?对于大多数流动性资源来说,天然可再生性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这是一个 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2. 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 是自然现实。 资源分类的关键:在于划分个体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东南大学通信原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东南大学考试卷( A 卷)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考试学期04-05-3 得分 适用专业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长度 150分钟 Section A(30%): True or False (Give your reason if False,2% for each question) 1. A typical mobile radio channel is a free propagation, linear, and time invariant channel. ( ) 2.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a stationary process is always nonnegative. ( ) 3.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noise is unwanted and over which we have incomplete control. ( ) 4.If a random process is stationary, it is ergodic; if a Gaussian random process is stationary, then it is also strictly stationary. ( ) 5.Double Sideband-Suppressed Carrier (DSB-SC), Single Sideband (SSB), and Frequency Modulation (FM) are all linear modulation schemes. ( ) 6.Figure of merit (defined as (SNR)O/(SNR)C) of AM of DSB-SC is 1/3, and figure of merit of Amplitude Modulation (AM)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1/3. ( ) 7. -law is a nonlinear compression law and A-law is a linear compression law. ( ) 8.The matched filter at the receiver maximizes the peak pulse signal-to-noise ratio, thus is optimal in a baseb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SI). ( ) 9.Correlative-level coding (also known as partial-response signaling) schemes are used to avoid ISI. ( ) 10.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is used in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s (ADSL) to separate voice signals and data transmission. ( ) 11.If coefficients of an equalizer is adjusted using the Least-Mean-Square (LMS) algorithm adaptively, then the matched filter in front of the equalizer is not necessary. ( ) 12.In an M-ary Phase-Shift Keying (M-PSK) system, if the average probability of symbol error is P e, then the average Bit Error Rate (BER) of the system is P e/log2M. ( ) 13.With the sam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16-ary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16-QAM)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16-ary Phase-Shift Keying (16-PSK). The reason is that 16-QAM has constant envelop. ( ) 14.With the same SNR, Minimum Shift Keying (MSK)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Sunde’s Frequency-Shift Keying (FSK). They are both Continuous-Phase Frequency-Shift Keying (CPFSK). ( ) 15.If the largest frequency component of an band-limited signal X(t) is at 100 Hz, then the corresponding Nyquist rate is 200 Hz. ( ) 共 5 页第1 页

206期末复习—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原理2016年初期末复习 P24自然资源的概念 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 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 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扩大 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P30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

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3)条件储量:也是指已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 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这种储量不是静止不变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未查明的藏量, 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 勘探或极少勘探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估计理论资源的方法是根据已勘探地区过去的发展模式外推。 6)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总和 的统称。 P33影响探明储量的因素 1)利润要求和勘探政策 2)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靠性。 3)需求水平4)开采成本 5)资源产品价格 6)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 (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区别见P34) 注1: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是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界限---经济可行性界限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技术革新、价格与需求刺激、经济和政策环境影响。 注2: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的共同特点是“已查明”,但查明的确定程度不定,即使是已经密集勘探,对范围、质量、地质特征均已确定的储量估计仍有近20%的误差。

东南大学电子电路基础考试样卷

东 南 大 学 考 试 卷 课程名称 电子电路基础 考试学期 08-09-3 得分 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考试形式 半开卷 考试时间长度 120分钟 1、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①在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扩散电流 漂移电流,当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时,扩散电流 漂移电流。 A. 小于,大于 B. 大于,小于 C. 大于,大于 D. 小于,小于 ②在三极管放大电路中,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 )。 A.C B E I I I += B. B C I I β≈ C. CEO CBO I I )1(β+= D. βααβ=+ ③下面的电路符号代表( )管。 A.耗尽型PMOS B.耗尽型NMOS C.增强型PMOS D.增强型NMOS ④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三极管的05=β,则该电路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为( )。 A. 截止 B. 饱和 C. 放大 D. 无法确定 ⑤放大电路A 、B 的放大倍数相同,但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不同,用它们对同一个具有内阻的信号源电压进行放大,在负载开路条件下测得A 的输出电压小,这说明A 的( )。 A. 输入电阻大 B. 输入电阻小 C. 输出电阻大 D.输出电阻小 ⑥把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公共电阻改为电流源可以( )

A .增大差模输入电阻 B .提高共模增益 C .提高差模增益 D .提高共模抑制比 ⑦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 A .能放大电压信号,但不能放大电流信号 B .既能放大电压信号,也能放大电流信号 C .能放大电流信号,但不能放大电压信号 D .既不能放大电压信号,也不能放大电流信号 ⑧为了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并增强带负载能力,应引入( )负反馈。 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串联 D. 电流并联 ⑨已知变压器二次电压为t U u ωsin 222=V ,负载电阻为R L ,则桥式整流电路流过每只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为( )。 A. L R U 29 .0 B. L R U 2 C. L R U 2 45.0 D. L R U 2 2 ⑩关于三极管高频参数,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为( )。 A. ββf f T 0= B. βαβf f )1(0+= C. βf f T >> D. βαf f < 2、(15分)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容量足够大,Vcc=18V ,R B1=75k Ω,R B2=20k Ω,R E2=1.8k Ω,R E1=200Ω,R C =8.2k Ω,R L =6.2k Ω,R S =600Ω,三极管的β=100,Ω=200'bb r ,U BEQ =0.7V 。试:(1)计算静态工作点(I BQ 、I CQ 、U CEQ );(2)画出放大电路的小信号等效电路;(3)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 u 、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o 。(4)若)mV ( sin 15t u s ω=,求u o 的表达式。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 2.人均资源量少 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 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 5. 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 二、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 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 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 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 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 一、争论双方代表——悲观派与乐观派 1、悲观派 (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 (2)代表作:《增长的极限》 (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 2、乐观派 (1)代表:丰饶论者 (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 (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 ?一、美国 1、全开放式的资源战略 2、保护本国资源、进口国外资源 ?二、日本 1、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国内 2、20世纪80年代,科技立国 3、21世纪,海外投资立国 ?三、马来西亚 1、初级资源产品多样化 2、初级加工产品出口 ?四、沙特阿拉伯 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勘查、开发石油资源,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典型国家资源战略的启示: 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 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 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东南大学微机试卷-2006期末-AB

东南大学考试卷 考试科目微机系统与接口考试形式闭卷试卷类型B卷 考试时间长度120分钟共_5_页得分____________ 一、填空或选择填空(35分) 1. 8086/8088段寄存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 ,某一时刻程序最多可以指 定访问_________ 个存储段。 A1.用于计算有效地址B1.用于存放段起始地址及计算物理地址 C1.分段兼容8080/8085指令D1.方便分段执行各种数据传送操作 A2. 3 B2. 4 C2. 6 D2. 64K E2.初始化时程序指定 2. 8086/8088系统中复位信号RESET的作用是使_________ A.处理器总线休眠 B.处理器总线清零 C.处理器和协处理器工作同步 D. MPU恢复到机器的起始状态并重新启动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默认情况下,ADD [DI+100], DI指令中目标操作数存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存器指定的存储段中,指令执行时将完成_________ 个总线操作周期。 A1. CS B1. DS C1. ES D1. SS A2. 0 B2. 1 C2. 2 D2. 3 4. 8086/8088CPU用指令ADD对两个8位二进制数进行加法运算后,结果为14H , 且标志位CF= 1, OF= 1, SF=0,此结果对应的十进制无符号数应为________ A. 20 B. -20 C. -236 D.276 5?堆栈是内存中的一个专用区域,其一般存取规则是 ___________ A.先入先出(FIFO) B.先入后出(FILO ) C.按字节顺序访问 D.只能利用PUSH/POP指令读写

东南大学信号与系统试题含答案

东 南 大 学 考 试 卷(A 、B 卷) (答案附后) 课程名称 信号与线性系统 考试学期 03-04-3 得分 适用专业 四系,十一系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时间长度 120分钟 一、简单计算题(每题8分): 1、 已知某连续信号()f t 的傅里叶变换为 21 ()23F j j ωωω= -+,按照取 样间隔1T =对其进行取样得到离散时间序列()f k ,序列()f k 的Z 变换。 2、 求序列{} 10()1,2,1 k f k ==和2()1cos ()2f k k k πε????=+ ???????的卷积和。 3、 已知某双边序列的Z 变换为 21 ()1092F z z z = ++,求该序列的时域表 达式()f k 。

4、 已知某连续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 269111063)(234567+++++++=s s s s s s s s D 试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情况,并指出系统含有负实部、零实部和正实部的根各有几个? 5、 已知某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323 2642 ()21s s s H s s s s +++=+++。试给出该系统的状态方程。 6、 求出下面框图所示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 (k

二、(12分)已知系统框图如图(a ),输入信号e(t)的时域波形如图(b ),子系统h(t)的冲激响应波形如图(c)所示,信号()f t 的频谱为 ()jn n F j e πω ω+∞ =-∞ = ∑ 。 图(a) y(t) ) (t f e(t)图(b) h(t)图(c) 试:1) 分别画出)(t f 的频谱图和时域波形; 2) 求输出响应y(t)并画出时域波形。 3) 子系统h(t)是否是物理可实现的?为什么?请叙述理由;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 编者:环规11-1班徐乃千郑重声明:根据课件编者有部分添增(*或字体缩小)。未经编者许可不得擅自传播! 1 自然资源学的概念* 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中可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和能量的 相互关系的科学。 2 资源科学的概念 资源科学是研究资源的形成、演变、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 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为了 更好地认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协调资源 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生 存与发展的方向转化。 3 资源的相关概念 3.1 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社会资源 3.2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3.3 社会资源的特点 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 易变性*:社会资源不象自然资源那样相对稳定,由于受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资源容易变化。所以对社会资源的改造也较自然资源容易得多。 不平衡性*:社会资源发展和分布上的不平衡性是由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投资政策、资金政策、教育政策、科学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决定的。社会性*:一切社会资源都是社会劳动的产物,不同的社会阶段具有不同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源的社会性还表现在:没有疆界、不分民族,谁都可以掌握并用于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继承性*:社会资源的不断积累、发展、壮大,一方面来源于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资源的不断更新、扩大;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对前人已有社会资源的继承。没有这种继承,仅凭个人的实践,所能获得的知识和财富是极为有限的。 3.4 硬资源和软资源 3.4.1 硬资源、软资源概念* 硬资源:在数量上表现出稀缺性的资源,比如土地、矿产、劳动力、资本等。 软资源:在质上表现出稀缺性,而量不可度的软件型资源,如技术、市场、信息、区位等。 3.4.2 软资源的特点 1)有知识性、创新性特征 2)是无污染、可复制和可再生的资源 3)共享性 4)快速更新性 4 自然资源的类型 可更新,不可更新,其他(见下表)4.1 几个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概念 1)恒定性资源*: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 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 2)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由于 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如铜),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如石油和煤),它们是可能耗竭的。 3)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资 源。如果此类资源被利用的速度超过再生速度,它们也可能耗竭或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 5 自然资源的的基本属性 稀缺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区域性)、多用性、动态性、社会性、两重性 稀缺性(有限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人类的需要实质上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任何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可替代资源的品种也是有限的。 整体性*:从利用的角度看,人们通常是针对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但实际上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人类不可能在改变一种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中某种成分的同时,又使其周围的环境保持不变。 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因此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自然资源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之中。 多用型*: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潜在用途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都能充分表现出来的。 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长期自然演化的系统在各种成分之间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社会性*:由于自然资源中所增加的人类劳动而表现出来的社会性。两重性*:各种自然资源既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6 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东南大学微波复试笔试(回忆版)2013

微波复试笔试(回忆版) 该资料免费提供给2014考取微波方向的学弟学妹们使用,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一.填空题 1.圆介质波导的主模是(),截止频率() 2.环形器的散射矩阵() 3.矩形波导的主模(),常用特性阻抗() 4.耦合微带线的奇模相速(),奇模阻抗();偶模相速(),偶模阻抗() 5.已知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为10 d b,隔离度为20 d b,插入损耗为3 d b,回波 损耗为20 db,且输入端的输入功率为1w,求耦合端的输出功率(),直通端的输出功率(),隔离端的输出功率(),输入端的反射功率()。(具体数据可能存在偏差) 6.谐振器的三个参数()()() 7.短路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相当于()类型的谐振器;二分之一波长的传输线 相当于()类型的谐振器; 8.五比特数字移相器的最小相移量为() 9.天线增益等于()和()的乘积 二.简单题 1.在Smith圆图上标注:开路点,短路点,匹配点,感性区域,容性区域; 2.画出移相器的原理框图,并阐述原理; 3.当终端开路时,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输入阻抗,反射系数表达式; 4.好像是关于环形器的原理; 5.画出超外差接收机的原理框图,并阐述各个部分的功能原理; 三.并联谐振电路(图类似微波工程P231的电路图,电路图大家自己画) 其中:把那个电源换成R=800 o hm,L=25nh,C=10pf,把R换成Rl=1800 o hm。 求:谐振频率,无载品质因数和有载品质因数。 四.(1)无耗互易对称散射矩阵有何特性; (2)若该网络S11=j0.6,求该网络的散射矩阵; (3)若两级该网络级联,求级联后的散射矩阵;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 前言 人口过剩:分为人口数量过剩和个人口消费过剩 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撑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过剩。 人口消费过剩: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的显著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第一篇自然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开发能力、人 类的需要。 3.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都是同一个客体。 4.其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5.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还涉及地理学、生态学、 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 A.可更新资源(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 B.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藏性资源):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原料) 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 1.对于大多数流动性资源来说,天然可再生性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这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2.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 资源分类的关键:在于划分个体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东南大学通信原理考研大纲

Outline 2005.6 Chapter 0 ● Basic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p.2) ● Primary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p.3) ● The mobile radio channel (p.18) ● Block diagram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p.22) ● Shannon ’s information capacity theorem (p.23-24) Chapter 1 ● Definition and basic concepts of random process ● Stationary and non-stationary ● Mean, correlation, and covariance functions, the mean-square value and variance ● The concept of ergodic process ● Transmission of a random process through a linear time-invariant filter ? ?∞ ∞--=τττd t X h t Y )()()( ? The mean,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nd mean-square value of Y ● Power spectral density ? Definition (Equ. 1.38) ? Input-output relation (Equ. 1.39) ? Einstein-Wiener-Khintchine relations (Equ. 1.42, 1.43) ? Properties ● Gaussian process (Equ. 80) ● Concept of white noise ● Representation of narrowband noise ? The canonical form (Equ. 1.100) ? Properties of the in-phase and quadrature components (p. 65-66) ? Representation using envelop and phase components (Equ. 1.105-1.107) ? Basic concepts of Rayleigh distribution and Rician distribution ● Uncorrelated and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p.58) ? Uncorrelated: Covariance is 0 ?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defined by joint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Chapter 2 ● Concepts of amplitude modulation and angle modulation (FM and PM) ● AM ? AM signal (Equ. 2.2 and Fig. 2.3), and the amplitude sensitivity k a ? Conditions of correct detection (p. 90)

自然资源学原理2

自然资源学原理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悲观派以新马尔萨斯主义者为代表,其代表论著为:(A) (A)《增长的极限》(B)《没有极限的增长》 (C)《寂静的春天》(D)《象山那样的思考》 2、早期的狩猎者与采集者对环境的影响:(A) (A)很小、局部(B)没有影响 (C)稍大的影响(D)很大的影响 3、当自然资源开采已达到资源基础的最终极限时,该种资源达到:(A) (A)自然耗竭(B)经济耗竭 (C)资源稀缺(D)供需失调 4、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称为:(C) (A)最大资源潜力(B)吸收能力 (C)持续能力(D)承载能力 5、由生态系统外部力量所引发的演替过程称为:(A) (A)异发演替(B)自发演替 (C)原生演替(D)次生演替 6、“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的体格、气质和精神”是下述哪种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B) (A)人类中心论(B)环境影响论 (C)文化决定论(D)生态伦理学 7、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是一种:(B) (A)有弹性的供给(B)毫无弹性的供给 (C)有较高的弹性(D)由较低的弹性 8、下列资源中属于耗竭性资源的是:(B) (A)太阳能(B)化石燃料 (C)风能(D)自然风光 9、垄断地租的源泉是什么?(C) (A)土地级差生产力(B)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部分(C)超出价值的垄断价格(D)资本的有机构成 10、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为:(B) (A)递减,而后转为递增(B)递增,而后转为递减 (C)递减,而后不变(D)递增,而后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环境阻抗又称为限制因素,包括:(ABCD (A)食物供应(B)气候 (C)疾病(D)异种捕食 (E)种间竞争 2、精耕农业的特征:(ABE)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重点 张建松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张建松前言 人口过剩:分为人口数量过剩和个人口消费过剩 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撑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过剩。人口消费过剩: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的显著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第一篇自然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开发能力、人类的需要。 3.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都是同一个客体。 4.其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5.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还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 A.可更新资源(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 B.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藏性资源):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原料) 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 1.对于大多数流动性资源来说,天然可再生性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这是一个相对而不

东南大学考研微机复试试卷(回忆版)

微机原理接口技术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 1、在8086/8088系统中ALE信号的作用是怎样的? 2、请简述RS232c的电平标准,正负逻辑分别用什么电平信号表示?至少写出4个rs232的常用信号并加以解释。 3、简述可屏蔽中断的响应和执行的过程。 4、I/O端口的定义。I/O接口有哪几种类型,请简要描述。 5、描述8237DMA控制器的地址双向的作用情况。 二、程序题(第一题10分,后面两题每题15分)(具体题目没有记下来,但是基本书上都能找到的那种,我只说一下大概) 1、 DATA1DB300DUP(?) DATA2DB100DUP(?) LEA BX,DATA1 LEA DX,DATA2 MOV SI,0

MOV DI,0 MOV CL,100 LOOPER:MOV AL,200[BX]SI MOV[DX]DI,AL INC SI INC DI DEC CL JNZ LOOPER ........ ....... 程序大概是这个样子,我只是凭印象写出来,题目让你写出程序的功能,这道题目很容易,就是将DATA1的后100单元的内容复制到DATA2的区域中 2、杨素行的《微机》课后题 START:LEA BX,TABLE MOV CL,[BX] LOOPER:INC BX MOV AL,[BX] CMP AL,0AH JNC X1

ADD AL,30H X1:ADD AL,37H JMP NEXT NEXT:MOV[BX],AL DEC CL JNZ LOOPER (1)假设从地址TABLE开始,10个存储单元的内容依次是:05H,01H,09H,0CH,00H,0FH,03H,0BH,08H,0AH写出执行完程序后内容的变化 (2)简单扼要说明程序功能 杨素行第二章例题2.19 在内存数据段中存放了若干个8位带符号的数,数据块长度为COUNT(不超过255),首地址为TABLE,统计其中正元素,负元素和零元素的个数,分别存入PLUS,MINUS和ZERO单元 XOR AL,AL MOV PLUS,AL MOV MINUS,AL MOV ZERO,AL LEA SI,TABLE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十九.环境阻抗又称限制因素,一切妨碍物种实现其全部种群增长潜力(繁殖潜力)的环境要素在生态学上称为限制因素。查理●达尔文将限制因素分为四大类,即食物供应、气候、疾病及异种捕食。 二十. 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 1.人类的能动性,即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 (1)人口数量 (2)人类的适应能力 (3)人类的意识和智力 (4)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 2.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 3.人类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干预 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预 二十一.各个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1.精耕农业前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事业: (1)低能源消费 (2)人口控制, (3)高度变通灵活的社会组织, (4)自然崇拜, (5)自给自足, (6)互惠和平均主义 2.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特征:(1)单位土地上能量投入的增加 (2)单位土地上产量的提高 (3)基本上重新安排了生态系统。 机制:(1)不断的投入 (2)高度有组织的社会 (3)资源私有化 (4)庞大,自足,少进去,相对贫困的农民阶层 (5)平均主义取向的资源分配, 3.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特征:(1)极速扩张的人均资源消费 (2)专业化生产 (3)社会组织更复杂, 机制:(1)经济全球化与产业转移 (2)农村人口城市化 (3)人口稳定机制 (4)市场响应机制 (5)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 (6)社会文化政策响应 二十二.采矿的生态影响 一.对地形和水文的影响 1.对地形的影响

(1)地下开采对地形的影响 (2)露天开采对地形的影响 2.对水文的影响 (1)采矿活动对地表水的影响 (2)采矿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 3.对土壤和生物的影响 (1)对土壤的影响 (2)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4.对人体和社区的影响 (1)对人体的危害 (2)对社区的影响 二十三.生物入侵的概念 生物入侵或称外来物种入侵是指通过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的将外来物种引入到其自然分布区之外。在那里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对那里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影响或破坏物种和生物资源。 二十四. 生态占用的概念与核算方法 生态占用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所占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其实质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包括生态服务功能)的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 二十五.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一个地区的生态潜力小于生态占用时就出现生态赤字,用生态潜力减去生态占用的参数来度量,生态潜力大于生态占用时则产生生态盈余,用生态潜力减去生态占用的余数来度量。 二十六.生态占用核算 方法:第一种是综合法,即自上而下法,就是在地区性或全国性统计资料中提取地区生态总量,出口总量,进口总量,和年终库存总量,据此得到全地区消费总量的数据,再除以地区总人口就可以得到人均消费。 第二种成分法,即自下而上法。即通过查阅统计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直接获得人均消费量数据。 步骤: 第一步,核算个主要消费项目的人均年消费量 第二步,核算为了生产各种消费项目,人均占有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第三步,核算生态占用 第四步,核算生态容量 第五步,核算生态盈余或赤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