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八极的八大功

霍氏八极的八大功
霍氏八极的八大功

霍氏八极的八大功

一个拳种的功法,均包括内功和外功,发力练习也可以称为功法。而本节所讲的主要是操身功法。

何为操身?

操身在就是徒手或利用器械,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自身的专项能力进行超出先天所具备条件而进行的加强性练习。这些练习有的是各个门派都必须练习的,如发力、抗击能力等;有的是特点突出拳种为了使自己的技术更有杀伤力而练习的专项功法,比如鹰爪门的指力、南拳的桥手等等。这个专门功法必须与某个拳种的技术特点相对应,换一句话说就是“没有这个专项训练,这个拳种的某些技术就不能够实用或者说用了但效果不好”。

八极拳的特点,决定了桩功的重要、贴身靠撞能力的重要、双臂缠带能力的重要和沾衣发力能力的重要,因此,八极门的许多功法都是为了加强这一能力而设计和训练。

霍氏八极拳的主要操身功法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弓(弹力弓)、把(竹把子)、球(黄泥球)、板(木掌板),桩(活树桩)、包(布砂包)、衣(铁坎肩)、气(气口)。

一弓。

弓,顾名思义就是象发射箭的弓一样,是练习外撑功夫的,可以增加进攻时的突破能力和沾衣发力的穿透能力。弓有两种练法:一是练上肢,二是练整体。

就练习上肢的功夫而言,弓的最现代的替代品就是拉力器。它的制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个弓就行。但拉力器比弓差的地方是:拉力器只有前后的力,而没有折拉手腕的力。如果弓是较长的,则对

于手腕稳固性的练习是拉力器所不能代替的。将弓套在身上,还能练一些撩击和劈砸的技术,这也是拉力器不能承担的。

弓的弹力要因人而异,因人的体力和功力而异,循序渐进。

弓的练法是:攻击之手抓弓背、另一手抓弓弦,两手同时发力到位并挺住。手在抓时要先松擎,发力时再抓紧,这是原则(图223、224)。练习时要左右互换,发力之手的方向也不应该固定在一个位置和方向上。如果是练习肘的发力,弓的里侧则应该是凹形的,有利于肘的支撑。

就练习整体之功而言,弓就不单纯是弓,而是要借助桩。具体方法是:将一圆木松埋于地下,圆木木身要包上比较厚实的棉絮(用布裹好)。然后在圆木的背面(相对于练功的人)加一个弓或竹扁担横向兜住并固定,弓或扁担两头扯绳,向练功者的身后拉,固定起来,使木板在受到击打时具有较大的反弹力。

练习发力不是随意地做动作,必须使用规范的武术技法。如果练功和练拳是脱节的,那就失去了意义。

练功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前文中有详细论述,希望学者尤其注意。其它功法亦是如此,后不赘述。

二把。

把的称谓还是源于民间常用的工具,也就是扫帚把的部分(图225),它是练习手的抓握力的。可以增强对敌过程中和控制对手的能力,也是增强擒拿能力的关键。

做的时候,用细竹扎捆,一般三道铁带,把长约二尺,去掉毛刺,练双手拧劲。同时可做全身拍打和对小臂、小腿骨的擀压。

把功不是李书文所传。

把的练习总的原则是:双臂尽力伸直,保持外撑之意。膝要弯、身要正、气要沉。一手抓紧另一手比抓紧手稍松一点点--既形成双手的抗力,又要保证抓紧的手可以费力地旋转用力。

把的练法一般分以下几种:

1、双手均正握,相反方向互拧(图226),直到达到活动极限。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真正的极限不是大家随便一做的那个样子,而是双臂达到交叉,两手的手心均向着练习者的面部--一是左臂在里右臂在外,另一个是右臂在里左臂在外(图227)。

2、双手均反握。要求同上。

3、手正握一手反握。这种握法,臂是难以交叉的。

4、抽打全身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承受能力,绝对不可以蛮干。用把擀压臂和腿时也是一样(有时是可以臂腿同时擀压的,方法是两臂夹擀或臂腿夹擀)。

在以竹把排打身体的时候,必须有气口配合,后有详论,注意详读品味。如果你的抗击力还不够,则要先用不太硬并没有棱的器械。此外,用把的一端顶在心口的位置,另一端顶在墙上也可以做抗击力练习。

器械的运用只要符合原则,你是可以采取许多方法的,这全在于你的悟性。

三球。

这里所说的球,它并不是标准的非常圆的球体,而是馒头状的(图228)。霍氏八极所练的球是两个,左右手各一,同时而练。它是练习浑身在有阻力情况下整体协调能力的,可以增强上肢的撑裹功夫,使上肢发起进攻时不被轻易地化开。球的练习是以上肢为重点的,

但它出的是全身的功夫。

制作时,先用黄土与麻刀搅拌均匀,然后加水和成泥,并制成镘头状。趁球未干时,在球的上圆端,用张开的五指(如抓馒头状)直插下去形成五个孔,注意是用指直插,不能去抓出孔来。插到底后,也就是手心靠实球面后,指尖再向内稍稍一抠,但不可向里过深抠。这些都有做完后,将其放到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阴干。在练习之初,一般以四五斤为宜,且不可贪多。另备一此搅拌好的黄土,每日以三钱的重量去抹。只要坚持,功力自然会提高很快。这套功法是霍氏八极的典型功法,然而却不是神枪李书文的传授。想当年霍殿阁练此功时总是偷着练的,怕被李书文看到。

它的传功者是一个叫做高仙云(高虎臣)的人,此人是当时天津督军李景林(李芳寰)的战俘,大家都叫他高老道,可据说他是从少林寺出来的。据说,练此功法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每只球练不到四十斤是不可以打擂的。据本人的了解,目前,霍文伯师兄的长子霍金铃和三子霍金锋练过了四十斤。

刁球之所以称为刁球,是因为它的基本功是刁腕(图229、230),它要求只用腕力而不可以用臂力。

刁球的练习有一个套路,可合练也可拆练,但归根结底要先拆练。因为成套地练不容易把握意。刁球是双手做动作,练全身的整体之力,是桩功的升级。因此,它也必须遵循桩功的要领要求。

具体练法如下:

刁球传自高老道,黄泥指插直不凹。

双球并放无极式,身拨体松气无涛。

俯抓直起平臂刁,屈臂刁球腕挑高。

俯身反托送裆后,直刁高举挺直腰。

侧分托球双臂平,合举再分走三遭。

开臂转身出右球,仰首向右拨转腰。

一顺一背转三回,转腰俯手刁十遭。

仰起旋臂不间断,左右三换指上翘。

双臂平托与地平,突变俯刁球莫掉。

双臂并拢前直刁,俯身放球不急躁。

气随球走体松沉,骑马蹲裆步要牢。

不辍每日增三钱,不可贪功使命糟。

此套功法之外还有一些单练法。如:抓球、吸球、煽球等。抓球以大球练习,专练指抓臂提之力;吸球不以手指插入,却以掌心之含扣而提球;煽球是制一扁球装入布袋中,袋上加一环套子套在拇指上,然后平臂以掌沿颠之。

四板。

就是结实而有弹性的长条木板,它是专门练习拳掌盯劲儿的功法,可以增强沾衣发力的突破能力,还有拳掌的二次出击能力。因为此功以练掌为主,所以也叫掌板。

一块长条木板,长约2米,木板置于窄地槽中,地槽的长度大约为50厘米,地槽的宽度以按照木板的厚度给木板留下活动的间隙为宜,在板的背面用弹力杆顶住(图258)。这种功法最适合于练习拳掌膝肘,若以掌击之,既练顶劲儿,也练上挑之力,以图将人击飞。

也可以象打弓一样来布置掌板(图259)。

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以练固定距离的顶住发力为主。对于有一定功力的人来说,可以结合一些活步的练法,尤其是一些突进突撤

的技术,以获得在受到抗力时平衡身体的感觉,也更能很好地锻炼距离感和沾衣发力的能力。这一点,对走向实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木板的选择十分重要。不要用一些特别干燥的板,因为容易折断,弹力也不好。

五桩。

桩,就是碗口(双手虎口对环)粗的树桩,可以练习八极拳中的各种技术的运用。这个桩要有弹性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弹性的桩不但伤身体,而且根本无法练出合力击摔的盯意和透劲。桩的弹力绝不能出在桩的根部,而应该出在桩的中上部。出普中人的膝以上。这对于出功夫是相当关键的。

用桩主要练贴身摔法,当然也可以练习掌法和脚法。如在桩上裹一些软的东西,也可以练肘膝。

桩功是八极拳的最具重要性的功法。八极拳的贴身击摔(注意是击摔而不是别的)是有别于很多拳种的特征鲜明的技术,而桩功正是锤炼这一核心技术的最科学的方法。之所以说它科学,是因为常见的许多功法都忽略了人的根基在脚步上这一特点(如沙袋功),而桩功却直指于此。没有了桩的训练也就基本丧失了八极拳功法的训练,去了桩相当于把八极制胜的关键全都丢了。鉴于此,桩功也可以有其它练法,如搂桩(图260-261)、撞桩(图262-265)、踢桩等。

桩功既是结合技术练的,也是结合气口练的。这一点也应该十分注意。桩的选质也非常重要,弹性好是一个方面,粗细也要适度。如果是活着的树则最佳。

桩功第一练就是“撞击功力”,没有强大的撞击能力,八极拳的摔法则很难奏效。

包,即吊起的砂包和平放的砂袋。前者练打、摔、靠带、挑等,后者练铁砂掌(臂)。

铁砂掌的练法:

1.制砂袋。缝一个枕头样的帆布袋子,里外双层。内装铁砂、绿豆、花椒、麸子。铁砂的多少视自己的适应能力而定,切不可贪多。绿豆、花椒的作用是消毒、活血。

2.练功部位。以练掌心、掌背、拇指外侧、小指外侧以及小臂的四面为主,也可以练习指力。但一般情况下,练习指力要在袋内进行或其它容器内进行。

3.练法。练习铁砂掌的基本动作“溜穴”,只是在发力时不搂击自己的迎面骨或软肋,而是砂袋。(图266-270)

4.要领。全身放松,自然动作,吊尔郎当。

5.练手药。使用神枪李书文亲传之秘方,笔者多次自用和为别人治疗,效果非常好。此药由于透骨草的作用,可以把药力渗透到筋骨之中,及时清除绮功中产生的皮肤红肿,淤血以及筋骨之伤,同时,该药还有生新功效,每日使用,可以随着人体组织的自然新陈代谢来逐渐改变机能,强壮筋骨。因此有人说:“铁砂掌是用药喂出来的。”七衣。

衣,也称铁坎肩功。做法是用布制坎肩,前后多缝衣袋,袋中插铅条、铁块或装铁砂,负重练习。霍家不允许练沙绑腿,因为它给双腿的暗示是必克服沙袋的下沉力而导致腿向上用力,这恰恰是八极功夫的大忌。可以避免摘掉后下盘发飘。而铁坎肩则不然。它能够支持八极拳顶拔劲的练习,并且可以增强腿部力量。

气,也就是前面多次提到的气口。它作为一种功法,属于内外合一的抗击功夫,有溜穴,靠山背、心口功等练法。

溜穴就是用手抽击自己的身体;靠山背就是用身体撞靠山墙;心口功就是练心窝的抗击能力。

练气口的时候,要在撞击到自己身体的一瞬间,把体内的气调动到被击部位并向外顶,同时要绷紧肌肉增强抗力,同时醒气。调动气的过程就是用意的过程。在所有抗击能力训练中,意的运用都是十分重要的,不论是人的腔体也好,还是非腔体也好,都是如此。训练用意也就是训练人体的反应速度,而任何动作没有速度都是不行的。

气口可自练,也可由另一人辅助练习。在互练时,配合者要完全按照被击者的意愿来发力。自己练习时也掌握好适度的原则。

此外,霍家八极还有鹰爪力、金刚指等,功法很多,不要求全练。金刚指的练法:

金刚指的功用在八极技击中非常大,对鹰爪力功的帮助也非常大,是意气力合练之法。

第一步:以拇指虚指墙面,用意念来导引体内之气必于指端,有欲穿墙而过之意,同时喳息。

第二步:以拇指虚点到墙上,稍加力。其余同上。

第三步:以拇指实点墙上,加力,以指可承受为限,不可硬来。其余同上。

第四步:以拇指实触墙上,双脚向后移,使身体与墙有一个夹角,人不再直立与墙平行,以此增加指上的压力。其余同上。随着功力

的增长,身体的倾斜度要逐渐加大。

此功法要先练拇指,然后练其它手指。也可五指齐练。

作为一种功法,它叫金刚指功;面对于单个指头的练习来说,称为练金针指。金针指在“易筋经”中和“应手拳”中都有体现。

八极拳教材拳谱 2

八极拳教材拳谱 2 八极拳教材拳谱 八极定桩 双手握空拳置脐下高度,开左步与肩同宽,脚掌内缘平行,此为预备式。屈膝蹲坐, 膝弯内侧成90度夹角,双膝前顶、不可外张,双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度,拳距约一、蹲步双伸 (马式) 双掌宽度,手肘下坠、亦不可外扬。含胸拔背,身躯端正轻松,臀部不可向后翘起, 胯部沉坐圆活、不可僵硬。收势时靠肘起立。 身形并足直立,双手握空拳置脐下高度,提左膝至中门腰部高度成右独立式,脚尖下 二、提膝 压护住立足之膝盖,双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度,双拳、膝盖成三角形,独立之足(独立式) 五趾抓地、膝盖微屈保持弹性,脚尖微外摆。左右交替。 由预备式蹲坐成马步,朝右前方顶出右肘,拳心外翻、小臂约垂直地面,左拳坐腕扯三、顶心肘 (马式) 至左腰旁,拳心朝下,小臂略与右大臂平行。靠肘起立,左右互换。 先由预备式蹲坐成马步,收左拳,右转腰胯90度捅出左平拳,同时右小臂由中门滚压 四、黑虎偷心

平扯回右腰,肘尖与左拳前后相对,前膝顶、后膝蹬直,保持身形端正。转回马步左(弓式) 右互换,靠肘收式。 身形蹲坐成马步,双手变掌外撑,左上右下,头向右转、目视右侧,双臂均成弧型有五、蟒蛇缠身 (马式) 撑展之意,左掌在前额,右掌在胯前。靠肘起立,左右互换。 身形略左转下蹲,步型外张,左膝顶、右胯坐,左小臂由下朝左侧崩撩,手肘微屈,六、崩捶 (不丁不八式) 右拳后扯至右腰际。转回马步靠肘起立,左右互换。 身形蹲坐成马步,双手开掌,右手由下朝右侧撩起,坐腕弹掌,掌心朝前,后掌亦坐七、金鸡抖翎 (马式) 腕撑顶至左腰外侧,目视右方。靠肘起立,左右互换。 身形蹲坐成马步,双拳随沉坐之势向前下方栽出,拳心朝下,双臂平行伸直,约与大八、双栽 (马式) 腿平行,头要顶、尾要收,肩臂拔张,目视双拳。靠肘含胸起立,收式。 八极活步桩 一、蹬腿身形直立,并步抱肘,并膝下蹲,坠肘平伸双臂,保持上盘不变,屈膝蹬出左脚,脚 跟与右膝同高,身体不可有起伏,顺着重心前移平稳落步成左弓步,再蹬出右脚,出脚时不可刻意提膝抬脚,轻离地面即快速出腿,交互蹬腿前进。 提右膝成独立式,双臂向前握拳平伸,再搭成右上左下之十字手,掌心朝下,身体向

八极拳教学与训练的注意事项

八极拳教学与训练的注意事项 八极拳是中国古老的优秀拳种,是与中国传统哲理完美结合的拳术,它深邃的哲学思想,丰厚的文化内涵,系统的训练内容,淳朴的演练风格,实用的技术体系,深受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青睐,而且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 但是,系统介绍八极拳的书籍、资料、录像极为匮乏,虽然2000年笔者编辑的第一本系统详实介绍八极拳的《霍氏八极拳谱》问世,当时,欣慰之余,还是觉得意犹未尽,《拳谱》毕竟有它的局限性,很多内容无法体现,而且八极门内的朋友们也都期望有一本更系统详细的资料,很多八极拳爱好者也都来电询问能否编写一本更具操作性的书籍,还有的武术研究人员向我索取八极拳的资料。 为了满足广大八极拳爱好者的需求,同时也为研究中国武术的人士提供一份详实的八极拳资料,现把霍氏八极拳的系统内容整理成书,编写成《传统八极拳教程》,既称为教程,就要具备操作性、实用性,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使之成为从事八极拳教学人士的一份详实的教学依据,成为八极拳习练着的良师益友。《传统八极拳教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霍氏八极拳部内容及训练方法,教程的编写是笔者根据自己学习和练习霍氏八极拳的过程,并总结多年从事八极拳教学的实践经验,尽可能全面地、系统地整理霍氏八极拳的内容,将原汁原味的八极拳展现给广大读者。编写时掌握的原则是:在技术特色上体现原有风貌,在练习内容上保持完整系统,在理论阐述上精心归纳整理,揭示其法则性的本质和原理,尽力使该书不负教程之命名,不负众望所期待。 本教程全部完成可达到100多万字,现已完成《传统八极拳教程》第一部分的写作,全书约近40万字,其中动作路线图800余幅。主要内容包括:武术概述、武士精神、八极文化、源流沿革、教学与训练、主要技术分析、基本技术训练、拳术训练(八极小架、八极拳、八极对接、劈挂掌图解)、实用技术(金刚八式、六大开、八大招、应手拳图解)、八极拳精要等章节。近期将与读者见面,届时广大读者将一睹霍氏八极拳的全貌真容。其内容除笔者撰写、演练之外,《霍氏八极拳精要》内容取自《霍氏八极拳谱》,这两部分内容是由霍文学先生撰稿、笔者编辑整理的;《八极文化概述》一章主要由胞弟李树森先生执笔撰写;《八极对接》一节由笔者之徒、全国八极拳比赛八极对接第一名获得者李志强(吉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格斗教研室主任)和吴海勇演练并撰写说明;《劈挂掌》一节由笔者之徒、全国八极拳比赛两项一等奖获得者闫树圣演练并撰写说明;《六大开合练》一节由笔者首徒、全国八极拳比赛挖掘项目一等奖获得者魏国军演练并撰写说明;全书的动作照片由笔者之徒夏吉星执机拍摄。《传统八极拳教程》之后将陆续撰写《八极拳内功练习》、《八极拳实用功法》、《八极拳主要器械》、《八极拳实战训练》、《八极拳文化概论》等部分,使《教程》更加系统完善。 教程的编写得益于霍家四代人的无私传授和大力支持,也是两代霍家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笔者随霍家习武二十余载,时时被霍氏八极拳纯正的功夫、精妙的技艺、

八极拳实战精要

八极拳实战精要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八极拳先贤们创立了将“健身与技击熔为一炉”的体系,近三百年历久不衰。直到今日,仍在强身健体、自我防卫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展示出独特的风采。 《八极拳谱》中曰:“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八形者,即龙、虎、熊、猴、燕、犬、鹰、鹑。八面者,八方也。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具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不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胜人。八意、八形、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胜人。八意、八形、劲发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也就是说,人体周身内外是一个完整之体,体内动必形于外.外动必发于内,意动形随,气动血行,骨顺筋直,气到力发。所以八极拳强调练形必练意,练意必练形,要意形一致,内外合一,上下相随,一动一静必存训练有素的应敌之意。 拳谚云:“搏击需放胆,狠毒战上风。”如一只温顺的犀牛虽然强壮,当遇到狮子攻击时,它只能避开或退让。犀牛的这种行为助长了狮子的凶残气焰。这就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大敌当前,任凭你体魄强健,力量强大,技术高超,倘若没有胆气,没有制敌的方向和目标,势必手足无措.在生死相搏的刹那问失去制敌的先机。故而,八极拳在倍炼中强调练形必练意的目的是使制敌的心态得到超前的训练。应敌时自然而然具备极高的警觉性,极其敏锐的反应.极其威猛强悍的气势,极其灵活巧妙的招术变化,极其迅猛快捷的步伐,方能做到先机制胜。 外具八形,是八极先贤们察天地之气候,仿万物之灵动,逐渐总结的奇能绝技。龙能开能稳,能大能小,大能翻搅海.吐雾喷云;小能隐无踪迹。虎有捕食凶残之威猛;熊有沉稳之能,蹲靠之力;猴有三躲六闪之能;燕有

八极拳文化与理论研究之――八极拳与“六合”

谈完了“八极”的本含真义,还有一个重要的词要搞清楚,弄明白,那就是“六合”,因为在八极门中,“六合大枪”是本门技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的八极大家除了苦练拳术外,都要兼练六合大枪,从而被武林中人称为“神枪”。那么,大枪以“六合”命名,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六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简单的诠释。 1、目前,武术界对“六合”含义的理解通常都是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的前身)《九要论》中的说法,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这种阐释和内涵在很多拳种中应用并被视为拳法秘诀。八极拳也不例外,在《罗疃八极拳谱?八极拳精义》中记载:“……六合之理不可忘,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内外三合,气力相连,阴阳相克,全凭丹田为主……” 据马国兴先生解释,拳术的六合理论,源于上天、下地、东、南、西、北四方的“天地六合”说。人体身形一成,便具此上之头顶,下之足底,前胸腹,后背臀,左侧面,右侧面的六合一体之形,凭此之形不经修炼,不能用之于攻防。 2、《淮南子?地形训》中:“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椒真训》中:“夫天地所覆,地之所载,六合所包,阴阳所吁,雨露所濡,道德所抉,此皆生一父母而阅一和也”。“若然者,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这三段话中,“六合”的意思都是指天地上、下、东、南、西、北六个方向,引申为无比广大的空间,也就是整个宇宙。可见“六合”与“八极”竟是同一含义,这一点,在“诗仙”李白的两首诗中得到证明,一首是《秦王扫六合》、一首是《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其中《秦王扫六合》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里的“六合”,指天地四方,“扫六合”就是扫荡四面八方,引申为统一中国的意思。在《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中有“何不令皋繇拥彗横八极,直上青天扫浮云。”这两句是对尧讲的话。皋繇是尧舜时的大臣,主管刑法之事。“彗”是指扫帚。拥彗,就是手拿扫帚扫地。横八极,就是横扫八方极远之处。 为了进一步说明二者的紧密对应关系,我们再看一看《本经训》中的记载:“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普汜无私,蚍飞蠕动,莫不仰德而生”。“纪纲八极,经纬六合”的意思是管理八极,规划六合。细心的读者一定看明白了,“八极”就是“六合”。古人在书写文章时,如果同一段文字中出现两个相同的词,就要变换一下,以避免词汇的重复与雷同。如前面“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很显然,“六合”与“四极”指的是一个意思,都是四面八方之意。而且,在《庄子.大宗师》中,庄子也将“六合”变换成了“六极”。文中这样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这段话的意思是:道是真实而又有信验的,但又是无为和无形的;可以心传却不可以口授,可以用心领悟却不可以用眼见;道本身就是本、就是根,还没有天地之前,自远古以来道就存在着;它引出鬼帝,产生天地;它在太极之上却不算高,而在六合之下却也不算深,先于天地存在却不算久,长于上古也不算老。 另外,《庄子?天运》中也有“六极”一词的出现:“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与所乎?巫咸昭曰:‘来!吾语汝。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为上皇。’”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体在运行吗?大地在静止吗?日月在争着回到各自处所吗……?巫咸昭说:“来,我告诉你。大自然本来就存在着六合五行,帝王顺着它就能安治,违背它就生

八极拳与军体拳三套路拳谱

八极拳小架 01、起式 02、上步撑拳 03、两仪顶 04、狮子小张口 05、十字拳 06、献胯 07、冲天拳 08、闭地肘 09、合子手 10、两仪顶 11、霸王举鼎 12、双擂肘 13、揣裆 14、握力炮 15、挖眉 16、搓提 17、托枪式 18、单推窗 19、朝阳手 20、炮提 21、二郎担山 22、跑膝 23、拥肘 24、翻胯 25、闭胯 26、右小缠 27、撩阴掌 28、左小缠 29、白蛇吐信 30、跃步穿袖 31、通背式 32、翻身挂塔 33、单翼肘 34、闭肘 35、收式 开门八极拳 01、起势 02、亮天地 03、攉打顶肘 04、拉弓式 05、上步撑拳 06、绕步撑拳 07、翻身掖锤 08、扁踹 09、反砸胯 10、十字拳 11、献胯 12、打开 13、推窗 14、拉马式 15、白莽翻身 16、左右猛虎爬山 17、左右摇身大缠 18、闭肘 19、右小缠 20、上步掌 21、挂塔 22、翻胯 23、单翼顶 24、跪膝 25、架打 26、冲天掌 27、闭地肘 28、左右云抄手 29、左右架打 30、献胯 31、打开 32、撩阴掌 33、上步掌 34、退步三掌 35、挂塔 36、跃步闭地肘 37、右小缠 38、撤步砸 39、跳步顺步撑 40、翻身滚臂 41、扁踹 42、反砸胯 43、十字拳 44、献胯 45、打开 46、撩阴掌 47、左小缠 48、搓提 49、白蛇吐信 50、通背式 51、金鸡独立 52、攉打顶肘 53、闭肘 54、收式 军体拳Ⅲ 01、踏步上冲拳 02、上步左冲拳 03、弹腿右冲拳 04、下击横勾拳 05、下压反弹拳 06、挑拨侧冲拳 07、歇步勾亮掌 08、虚步上冲拳 09、掳手侧冲拳 10、盖步右靠肘 11、蹬腿马步挂 12、挑臂右砸肘 13、鞭拳转身盖 14、右格左冲拳 15、左格右冲拳 16、侧踹双弹臂 17、左右冲锋抛 18、盖拳退步勾 19、左弓右砍掌 20、右弓左砍掌 21、左弓右勾挂拳 22、右弓左勾挂拳 23、跃起跪步砸 24、马步横砍掌 25、掳砍右穿掌 26、掳砍左穿掌 27、仆步勾挑裆 28、飞脚盖步冲 29、转身右砸肘 30、弓步右击肘 31、弓步双抱拳 32、侧蹬转身冲

传统武术月山八极拳的传承与保护探究

传统武术月山八极拳的传承与保护探究 前言 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一代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共同拥有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记忆。就在我国文化生态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务院在 2008 年 6月7 日把月山八极拳列入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月山八极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通过对月山八极拳的研究挖掘,我们既可以了解到在一定时期内中国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也可以研究中国传统武术与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月山八极拳是在特有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通过研究它的形成与发展史,对深入了解月山寺佛教文化、焦作地域文化、中国佛教文化甚至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如何使我国的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是我们迫切研究的课题。 1 月山八极拳概述 1. 1 月山八极拳的起源传说 相传月山八极拳是月山寺第二代主持苍公在金大定二十五年创设的。苍公出身在武林世家,年少时就喜欢武学,而且悟性很高,及至弱冠之年,十八般武艺已经是样样精通。时至北宋时期,战乱频频,苍公到东京汴梁从军,正赶上朝廷开科取仕,苍公一举成名,中了一名武进士。随后在家乡保定府,组织地方兵抵抗金兵,“靖康之变”后最终因不满朝 廷的腐败,愤而南下,来到明月山下,与主持空相大师一见如故,然后削发出家。并在手大殿西北侧亲手凿洞,名曰“苍公洞”。除了与空相大师研究佛理之外,闲暇之余苍公还在 洞中练习拳术,秉承佛道学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创造了一门绝世拳术,并将它命名为八极拳。因在月山寺所创,故又称月山八极拳。 1. 2 月山八极拳的技术特点与价值 因为月山八极拳的产生是在洞中演练形成的,所以动作重心比较低矮,对腿部力量要求极为严格,步法以踩、蹬地为主,很少有跳跃动作,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 1. 2. 1 月山八极的技术特点 ( 1) 步法要求 运气从尾骨开始,到颈部发力,腰是力量的源泉,步法走动多为跺碾步、踊搓步,身体重心向下,以利于实战。

八极内功破译之――八极小架与易筋经

八极拳是我国的著名拳种之一,目前海内外武林人士大都认为八极拳为只会练“硬”的外家拳。可是八极门圈内人士却都是以“内外兼修”的方法获得超常的功力,并驰骋享誉于中外武坛。据笔者所知,历代八极前辈所练的内功一般都从八极小架入手,通过练形、练精、练气、练神达到易筋、易骨、易脉、易髓的目的,这与众所周知的易筋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通过多年的研究和体悟,笔者认为“八极小架就是易筋经的变异”,二者在功理、功法和效果方面几乎完全一致。下面笔者就运用一些论据论述这一观点,不确切之处还请各界方家批评指正! 一、关于易筋经 1、什么是易筋经 首先,翻开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武术与养生》一书,书中讲道: “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练的导引强身法,练内名洗髓,练外名易筋。《易筋经》相传为梁武帝时代印度高僧所著。但也有学者考证,《易筋经》为明朝天启年间紫凝道人搜集医、释、道流行的养生导引术及汉代东方朔的洗髓、伐毛健身法,并在宋代‘八段锦’的健身理论等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另外,清朝初期手抄本尚有海岱游人于大元中统元年(1260年)所作之序。综合诸序,初步判断《易筋经》在宋元以前已广为流传于少林寺内众僧之中,罕有外传。明清以来,其法才广为人知,日益流传,而且演变成了数个流派。人们常把易筋经分为动式和静式(指坐式八段锦)。”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辑并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健身气功?易筋经》中说: “易筋经原自我国古代导引术,历史悠久。据考证导引是由原始社会的‘巫舞’发展而来的,到春秋战国时期已为养生家所必习。……在易筋经的流传中,少林寺僧侣起到了重要作用。六朝至隋唐以来,和尚们借此活动筋骨,习武健身。……明代气功家梅颠道人在《赤凤髓?食饮调护诀第十二》中记述:‘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文中的‘易髓’、‘易筋’应与‘易筋经’有先后联系。因此,易筋经本为秦汉仙道的导引术,被少林寺僧改编于唐宋年间至明代开始流传于社会,应该没有疑义。” 在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易筋经最初是由古代道家(道士)所创,后流传于少林寺佛家弟子中,而非达摩所创;二是易筋经不但具有养生的价值,还有技击的价值。 2、易筋经的功理 康戈武先生《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载:《易筋经》白天台紫凝道人创编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先后有多种版本出现,并逐步形成了了自己的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易筋经《总论》、《内壮论》、《内壮神勇》、《外壮神勇八段锦》、《十二式图》等。易筋经从理论上总结提出了“内壮”和“外壮”相统一的观点,也就是内功和外功均衡修炼。修炼的目的是“以血气之躯,易为金石之体”(《总论》)。所谓金石之体,即“有形之身”、“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内壮外强、内坚外勇之体(《内壮论》)。《易筋经》确立的这种强身与技击统一,而以强身为基础的锻炼观,正是武术气功的宗旨。 《易筋经》的修炼原则是“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所谓“无形”指人体内在的“精气神”;所谓“有形”指人体外形的“筋骨皮”(见《膜论》)。炼“有形”与炼“无形”相互辅佐,就是武林中常讲的”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易筋经》确

八极拳教材拳谱

八极拳教材拳谱 回目錄區 八極定樁 雙手握空拳置臍下高度,開左步與肩却寬,腳掌內緣平行,此為預 備式。屈膝蹲坐,膝彎內側成90度夾角,雙膝前頂、不可外張,雙一、蹲步雙伸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度,拳距約雙掌寬度,手肘下墜、亦不可(馬式) 外揚。含胸拔背,身軀端正輕鬆,臀部不可向後翹起,胯部沉坐圓 活、不可僵硬。收勢時靠肘起立。 身形併足直立,雙手握空拳置臍下高度,提左膝至中門腰部高度成 右獨立式,腳尖下壓護住立足之膝蓋,雙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二、提膝 (獨立式) 度,雙拳、膝蓋成三角形,獨立之足五趾抓地、膝蓋微屈保持彈性, 腳尖微外擺。左右交替。 由預備式蹲坐成馬步,朝右前方頂出右肘,拳心外翻、小臂約垂直三、頂心肘地面,左拳坐腕扯至左腰旁,拳心朝下,小臂略與右大臂平行。靠(馬式) 肘起立,左右互換。 先由預備式蹲坐成馬步,收左拳,右轉腰胯90度捅出左平拳,却時四、黑虎偷心右小臂由中門滾壓平扯回右腰,肘尖與左拳前後相對,前膝頂、後(弓式) 膝蹬直,保持身形端正。轉回馬步左右互換,靠肘收式。 身形蹲坐成馬步,雙手變掌外撐,左上右下,頭向右轉、目装右側,五、蟒蛇纏身雙臂均成弧型有撐展之意,左掌在前額,右掌在胯前。靠肘起立,(馬式) 左右互換。 身形略左轉下蹲,步型外張,左膝頂、右胯坐,左小臂由下朝左側六、崩捶 崩撩,手肘微屈,右拳後扯至右腰際。轉回馬步靠肘起立,左右互(不丁不八

式) 換。 身形蹲坐成馬步,雙手開掌,右手由下朝右側撩起,坐腕彈掌,掌七、金雞抖 翎心朝前,後掌亦坐腕撐頂至左腰外側,目装右方。靠肘起立,左右(馬式) 互換。 身形蹲坐成馬步,雙拳隨沉坐之勢向前下方栽出,拳心朝下,雙臂八、雙栽 平行伸直,約與大腿平行,頭要頂、屃要收,肩臂拔張,目装雙拳。(馬式) 靠肘含胸起立,收式。 回目錄區 八極活步樁 身形直立,併步抱肘,併膝下蹲,墜肘平伸雙臂,保持上盤不變, 屈膝蹬出左腳,腳跟與右膝却高,身體不可有起伏,順著重心前移一、蹬腿 平穩落步成左弓步,再蹬出右腳,出腳時不可刻意提膝抬腳,輕離 地面,快速出腿,交互蹬腿前進。 提右膝成獨立式,雙臂向前握拳平伸,再搭成右上左下之十字手, 掌心朝下,身體向前傾倒,落步轉出右胯成馬步,却時頂出右肘,二、獻肘 左手扯回左腰。向右轉正提左膝成獨立式,雙臂平伸,換邊交替練 習。 出右腳成不丁不八步,雙手握拳,右臂斜前崩出,左手置腰際,左 轉腰胯成左弓步,帶回右臂,左掌於左膝內側搭住右腕,再右轉腰三、大纏 胯將雙手縱向右帶,須帶過肩高再摔落,却時墜右腳提籠換步,雙 手摔至兩膝間,左腳虛點右腳側,左膝指向前進方向,提右掌至左 肩窩,身形收蓄,再竄出左腳成不丁不八步,崩打出左臂,右手握拳扯回右腰際。換邊交替練習。

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

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 [作者:吴连枝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2 文章录入:子牙河] 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 一个完美的武术门派不但要有完整的理论,还要拳械相兼并有固定独特的特点法则和套路,是八极武术独立门户的根本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生命源和潜在力。 “开门”是八极门的总特点故称“开门八极拳”。何为“开门”其意有四:一、“开门”即始立门户,独树一帜;二、技法变化讲究“六大开”,巧也、猛也、开门无阻也;三、开门八窍,慧人心脑,晓理、悟性、明德,以一理生万变为自然;四、开门不闭门,独立不独存,“天下武林是一家”,提倡外传内引,开门交流,取长补短,永无止境。 “十大形意”是八极拳的身法特点。清同治年间,孟村“八极新传”记有:“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要寸接寸拿寸出入;四要自由架式懒龙卧;五要五藏气攻到;六要五行周身合”。吾之祖训拳谚:“手似太极,身似形意,怀揣八极”。所谓手似太极,是指八极之招法(即“手”)须阴阳变化至极;“身似形意”是指八极拳身法之圆活,腾挪须象“十大形意”;“怀揣八极”是指习八极拳法者须达到“八极”(“八”为阴阳变化,“极”为巧妙变化至极,趋于“无形”之境界。)这里所指的“太极”、“形意”、“八极”并非指的是武术门派。所谓“十大形意”,就是八极拳之身法要求运用“龙、虎、熊、猿、蛇、鸡、鹿、鹏、鹤、鸵”十种动物在运动搏击中所善用的“抖、缩、愣、含、惊、崩、撑、挺、竖、横”的“十大劲别”,体现在八极拳法中,以提高练者稳健、快捷、多变、勇猛、含蓄、虚实之效。 八极拳吴钟公初创时期,“吴家拳”主要“三拳”八极小架,八极单对打,四朗宽;“三刀”:“四门刀,提柳刀,春秋大刀”;三棍(棍棒一样):“袖棍,乞丐棍(亦称八棍头),行者棒”;以及行劈拳(十二趟)、六大开拳等。吴钟公之女吴荣出嫁后,将夫家(戴氏)长拳、华拳、六角式、太祖拳、太宗拳、飞虎拳、桃花散(对练)等长拳套路引入孟村吴门,并与师弟吴溁(永)、吴钟毓共贯以八极拳理。至祖父会清公进一步改革套路,将八极小架由一路增为三路,又增编黑虎拳,引进劈挂掌(亦称抹面拳)青龙拳,双刀、对练器械引进刀进枪、三节棍进枪等。至先父吴秀峰再创开拳,连手拳,十二形抱拳;由桃花散与八极对打创编了一至四路扶手对练;引进罗汉功拳、八仙剑、青龙剑等。从八极拳理论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是八极门新的里程碑。 八极门“三位一体”的拳法套路结构: “八极小架”为八极拳最基础的套路,吴钟公时仅一趟,由会清公编为三趟,秀峰公编为十二趟。八极小架是“易学易练,老死难精”的入门基础。 八极小架由十六个动作组成,是以吴氏“两仪”为框架“搭建”的。其动作朴实无华、简单大方,而内涵深奥的“架子”之桩功基础,演练时一招一式、一动一静,一动则发如炸雷,一静则似如处子,速度越慢越能提高“站桩”之功力。八极小架的科学性、全面性,八极拳法浓缩性,均达到不可挑剔的最高境界,实为八极门人必修和永修套路。君不知,八极小架初学者和八极拳法精通者,对“架子”的内涵理解是有天壤之别的。八极小架称谓“小架”,并非还有“大架”相对应。凡持“大八极、小八极、死八极、活八极”之说者皆为讹误。 八极小架是以“两仪”为“架子”,以《易经》八卦图为理论基础思路形成的套路。 两仪定乾坤,乾坤动而又左顾右盼生“四象”之态。乾为父、坤为母,生六子,得乾爻生艮、坎、震,得坤爻生兑、离、巽。两仪变化生六大开:顶、抱、单、提、胯、缠。

讲练八极拳金刚八式

随着内部研修的精深、外部交流的广泛,八极门两大支(孟村、罗疃)有共识有分歧,保有原传而又各有千秋。大家心照不宣,认为套路、拳理、技法无论是自产的,还是引进的,只要它能鲜明地表现出本门的风格和特点,确实是好东西,八极弟子都应该不分彼此,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金刚八式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不是吴钟传下来的,以前,孟村和罗疃只有一部分人练,如今,众多的流派基本上都掌握了金刚八式。金刚八式看似简单,可是各支门人对它的领悟程度却有不同,所以在练法上各行其是,在架势上也有了差异。强氏在传授八极拳上有自己的理念和做法:1、指导思想是“硬开猛攻,三盘连击,招法活用,气力贯通”;2、技击原则是“以势(大势、大招、组合拳)为主,以快制人”;3、训练方法是“操单式,练套子,用大招”。在这个宗旨下练金刚八式,首先,要求弟子架势准确,明白用法,反复进行左右式单练;然后,把单式穿成套路,练到娴熟;最后,将几个单式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大势(大招),结合步法、身法、气力、对手进行刻苦演练,变动作机械为感应灵活,达到实战要求。强氏金刚八式的动作名称和别家大同小异,它们是:撑捶、扑面掌、降龙式、伏虎式、劈山掌、探马掌、虎抱捶、圈抱掌。强氏八极拳属于孟村老架,所以在练套路时,开头有起式(恭揖式)、拉弓式、挑提三个动作,然后再往下打撑捶等。八式打完,有个收式(挑手立掌)。强氏门还有一套精悍的肘法套路,叫金刚八顶(八顶),外人很少会练。前人视金刚八顶和金刚八式为珙璧,不让一个弟子同时掌握,二者只传其一。当代强氏俊杰李春和先生打破旧例,二八(八顶、

八式)同授,组成套路。行拳路线是:“八顶”朝前练过去,转身,“八式”打回来,正好合成一个短小多变、攻势凌厉的八极精品,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如何练撑捶 站成左臂左足在前的四六步,右拳抱在腰间;然后身略左转,左足上前一步,右足跟进成丁步,同时左臂里旋回拉,左掌下按于腹前;左足蹬地,右足快速上前一大步,左足随之跟进,成右四六步,右拳向前直击。要点:右足上步要有闯碾劲,右拳打的是“顶”,要和右足进步协调一致,要迅捷爆猛,打出寸劲;整体动作要含沉坠劲和十字劲.。用法:敌击我胸腹,我左手推按压敌拳,同时出右拳击敌中、上盘。撑捶要和卧立炮、顶阳针区分开:卧立炮大多用于较远距离,后足上闯步,拧腰坐胯,碾震成马步,后拳迅猛直击,突然打在敌欲动之时;前拳是立拳,拳眼朝上,后拳是平拳,拳眼朝肋,双拳一立一卧,因此得名。有的拳谱称“窝里炮”,我觉得不如名叫卧立炮规范。顶阳针大多用于近距离,四六步不变,一臂屈肘上挂,格挡敌的击头,另一拳直击,成锥拳,利用凸出的食指或中指的骨节处点击敌的要害穴。 如何练扑面掌 接上动撑捶,左足往左前方上一步,同时左手斜上撩打贯耳掌,右拳回收在腹前;右足上一步落在左足前,成右四六步,同时右手由左手腕下穿掳,左臂里旋回拉,左掌下按于腹前;右足上前一步,左足跟提成丁步,同时左手立掌向斜上方撑出,右掌回收停于左胸前。要求:此式侧重打“单”,注意松肩送肩,臂掌应打出弹、脆、快;体侧斜向前方,

东北霍氏八极拳

东北霍氏八极拳一、小架 八极小架拳谱 悟空问路头一请~怀抱婴儿肘顶山, 开弓式腕子翻~打虎式底上翻, 大枪式往后坐~打阳炮往上闯~倒退步要护裆, 打合手两肘忙~霸王搬蹬使揣裆, 托枪式四六步~喜鹊步两分掌, 砸跪膝把拳藏~转回身使双撞, 打锣锤两头忙~斜插拗步逞刚强, 转回身反背掌~猛虎出洞探步掌, 刁摞手退步掌~掸手并步归中堂。 1、悟空问路头一请 2、怀抱婴儿肘顶山 3、拉弓式 4、打虎式 5、大枪式 6、搓面掌 7、挤裆 8、打合手;9、怀抱婴儿

10、踹裆;11、托枪式 12、砸跪膝;13、双撞 14、打锣锤;15、捧小缠;16、弓步冲锤。 17、跃步掌 18、反臂掌;18、拗步掌;19、退步掌 20、虚步托掌;21、收势

二、八极拳 1、虚步顶肘; 2、马步顶肘 3、马步悠锤; 4、弓步悠锤 5、回身击裆; 6、翻背砸; 7、弓步悠锤 8、两分掌;9、弓步掐肚;10、打虎式 11、转身掖掌;12、大缠 13、大缠;14、小产搜肚 15、上步掌;16、挂挞;17、砸跪膝 18、里面架;19、搓面掌;20、退步挤裆

21、外面架;22、两分掌;23、撩阴掌 24、上步掌;25、退步掌;26、退步掌;27、挂挞 28、小缠搜肚;29、落步砸 30、鸳鸯脚;31、翻背砸;32、转身击裆 33、弓步悠锤;34、两分掌;35、披挂掌;36、反背掌 37、拗步掌;38、退步掌;39、虚步托掌;40、收势 三、金刚八式 1、撑锤; 2、迎面掌;

3、降龙 4、伏虎 5、劈山掌 6、探马掌 7、圈抱掌

8、虎抱 四、八大开 1、顶肘 2、抱肘 3、单阳打 4、提肘 5、挎打

开门八极拳(吴氏)

八极拳手型与步型 八极拳的手型大致可分成静态手型和运动手型两种,其静态手型主要有掌、拳、勾三种。 掌:五指自然分开,掌、指微屈向前,静态时,掌心空虚内收;动态触物时,意、气、力合一外凸, 掌型呈荷叶状,八极拳门称之为荷叶掌。拳:四指屈卷松握,拇指搭于食指、中指第一指节处。勾:屈腕 垂指,拇指搭于食指、中指第一指肚结合部,五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 八极拳除以上介绍的三种基本手型外,运动中还有八种变化手型,吴秀峰先生总结为: 锤

瓦 斧 杆

刺 叉 锛

镰 其实,八极拳的手型本无固定模式,要随机应变,手型变化必须结合于实用,不能由于教条而殆 误战机。 八极拳的步型分马步、弓步、虚步仆步和歇步,运动变化中大致还可分为十六大步型。其实,八 极拳的步型以马步为基础,其它各种步型都是马步的派生与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与八极拳手型 要求的思想是一致的,只要马步的基础打牢了,其它步型会迎刃而解。 1、马步 马步与其它拳种的马步在动作要求上略有不同。要求两足平行叉开时,脚尖稍内扣,两个“涌泉” 穴的距离在两脚半至三脚之间。身体屈蹲时,“会阴”穴与“涌泉”穴的直线距离呈等边三角形。十 趾抓地,两脚掌外撑悬“涌泉”,如趟泥状,双膝外扣内撑,“会阴”与“丹田”、“肾俞”穴相抱, “百会”与“会阴”、“涌泉”三穴平行垂直于地面。 2、弓步

弓步与马步两脚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身体略向前俯,弓屈一腿的膝盖顶端与脚尖平行垂直于地 面,另外一腿蹬直,全脚掌踏地,高度与马步基本相等。弓步又分正弓步、侧弓步、左弓步和右弓步 四种形式。 3、虚步 八极拳的虚步有着自己的特色,讲究3:7分力,“双脚踏地”。虚步两脚之间的距离略小于马 步与弓步,松胯夹裆,与马步同高。分左虚步、右虚步两种形式。 4、仆步 八极拳的仆步与其它拳种基本相同,不作详细介绍。 5、歇步 八极拳的歇步与马步同高,后歇一腿放松,且自然弯曲。 八极拳除以上介绍的几种步型外,运动中还有许多变化着的步型,如四、六步、三、七步、跟提 步、盘提步、翻蹄步、独立步、跪膝步、并步、闯步等,八极门称之为“十六大步”,而这些步型都 是以上几种步型的运动变化。 八极拳的手法、步法与身法 任何一种武术,只要谈起手法与步法,就脱离不了身法,因为手法、步法与身体构成了人在运动 状态中的有机整体,少了哪一部分都显得不完整。古人讲:“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 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九宫”思维空间,而人起决定作用。其它 事物都随着人的存在而被认识、利用了发展。“天、地、人”,又被称谓“三才象”,要求在运动过 程中人必须“知天时,识地利、百战不殆”。

[整理版]八极拳金刚八式

[整理版]八极拳金刚八式 八极拳金刚八式 金刚八式是练习八极拳的基础,其发力是在呼吸之间,劲力属于钢脆劲、爆发力。 其歌诀有两个:总歌诀和每一单式的歌诀 总歌诀:金刚八式基本功,百战用法在其中 精气力劲要贯通,钢劲脆猛力无穷 动似雷鸣快似电,静如猛虎卧山中 短小精湛用法妙,切忌功到自然成 单式歌诀:降龙罗汉力千斤,举鼎托闸敌万人 伏虎将军神力广,拔山带岭技通神 立掌斜劈开山斧,撩阴夺壮莫因循 前冲锤法谁能挡,到拉九牛勇无论 鹤步沙滩推山势,指撑八面任取神 虎豹龙拿猛又狠,圈拦搬扣似车轮 登山探马迎风站,起落返随叱咤嗔 熊精硬靠出蹲纵,横冲直撞少人侵 撑捶(开门基本式) 站成左臂左足在前的四六步,右拳抱在腰间;然后身略左转,左足上前一步,右足跟进成丁步,同时左臂里旋回拉,左掌下按于腹前;左足蹬地,右足快速上前一大步,左足随之跟进,成右四六步,右拳向前直击。要点:右足上步要有闯碾劲,右拳打的是“顶”,要和右足进步协调一致,要迅捷爆猛,打出寸劲;整体动作要含沉坠劲和十字劲.。用法:敌击我胸腹,我左手推按压敌拳,同时出右拳击敌

中、上盘。撑捶要和卧立炮、顶阳针区分开:卧立炮大多用于较远距离,后足上闯步,拧腰坐胯,碾震成马步,后拳迅猛直击,突然打在敌欲动之时;前拳是立拳,拳眼朝上,后拳是平拳,拳眼朝肋,双拳一立一卧,因此得名。有的拳谱称“窝里炮”,我觉得不如名叫卧立炮规范。顶阳针大多用于近距离,四六步不变,一臂屈肘上挂,格挡敌的击头,另一拳直击,成锥拳,利用凸出的食指或中指的骨节处点击敌的要害穴。 撑掌(绷弓窜步急) 接上动撑捶,左足往左前方上一步,同时左手斜上撩打贯耳掌,右拳回收在腹前;右足上一步落在左足前,成右四六步,同时右手由左手腕下穿掳,左臂里旋回拉,左掌下按于腹前;右足上前一步,左足跟提成丁步,同时左手立掌向斜上方撑出,右掌回收停于左胸前。要求:此式侧重打“单”,注意松肩送肩,臂掌应打出弹、脆、快;体 侧斜向前方,既可放长击远,又能缩小对方的打击面,保护自己。用法:左掌扇敌耳光,若被架挡,右手由左腕下抓捋敌臂下带,左掌直扑敌面,或托其下颏,或扼其喉;左膝可以前顶敌膝,或提起上撞敌裆。 气力贯通打出威风 “气力贯通”非强氏独创,它是八极门练拳的基本要求之一,俗称“打气口”,即以意领气,气走催力,行气发声,声助拳功,把意、气、力、声用得恰到好处,打出八极拳的气势与威风。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三句:“硬开猛攻,三盘连击,招法活用”,它们是一个表述整体,意思前后关联。因此,这里讲“气力贯通”是专指“外用”,而非“内养”。八极拳谱上有口诀“气与力合”,还有歌诀“潜力如丝连,发力气撼山”。它们精练地说出气力贯通的要求和方法,降龙(五岳朝天锥)

八极拳“两仪桩”

八极拳“两仪桩” 1)两仪桩”功法口诀 头顶悬领双目平视微收下颌项挺颈顺齿扣唇和舌抵上腭松肩沉肘两向外撑背圆胸空握开口拳 双膝内扣敛臀裹裆塌腰坐胯两足分立提涵涌泉五趾抓地闾尾中正行气贯体神圆自如五内蓄精 1、两腿跨立,站呈马步之势,身微沉坐。老技击者练此功可蹲的低些、沉一些,着力于腿重些;不以技击为目的,年老体弱,以健体为目的者,女性健身爱好者,可稍微下蹲一点,或者双足平行站立即可,以自身体势适宜而练此功为准。 2、双手握为“开口拳(五指扣拢住,“虎口”撑圆,拳心呈通状),一臂曲肘挎于胸部乳下约五分左右,拳心向下;一臂曲肘前顶撑,拳置于腮下,拳心向上——“托天盖地太极肘”势。 3、练习“两仪桩”功法之呼吸,通常用…腹式深呼吸法”。既行功、修练时,要自然呼吸,既为“鼻吸鼻呼”,深吸缓呼,意守海底(会阴部位),气行周身,腹实胸畅,两肾充蓄,精气神一如。 “五字诀”释意: “静”———心静意聚,环境亦清{此指练功场地,择草地,树林、溪畔); “畅”———身畅体舒,气走全身; “顺”———心意之指,气力所至; “绵”———勿憋无阻,恰然自如; “炸”———练击技的朋友,行拳练功时,与人交手之际,所发之呼号,声如炸雷,以气催力,内外合一。 女性练功者可采用“胸式呼吸法”,既“鼻吸口呼”,深吸长呼,练习效果依然。 反之,易以气入内下,压迫腹中内脏,不利健康。· 4、“两仪站桩??功法练习以早上、晚间(五时——六时;二十一时——二十二时许颇佳)。古时一般讲究“晨、晚??两课。现在,可根据个人的时间,空闲来安排适当的练功时间。不必过于讲究时辰而刻意按排. 练功讲究:早功———面对东方练习。午时———面对南方练习。晚间———面对西方练习。古人说为采太阳之“精华”,我想,与中国人盖房等习俗相近,故练功时注意一下方向自身之位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