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学案例

《李凭箜篌引》教学案例
《李凭箜篌引》教学案例

《李凭箜篌引》教学案例

关键词:浪漫主义侧面烘托通感乐曲的高妙案例摘要:这是一堂诗歌公开课,这节课师生互动研读中唐有着“诗鬼”之称的李贺的诗歌《李凭箜篌引》,重点讨论本诗作者是如何表现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的高超和乐曲的特点,从而了解李贺诗歌的特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已达到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

【教学设计】

1.以诵读带动感知、体验、鉴赏。

2.坚持个人的充分阅读与以个人阅读、感知、领悟、探究为基础的合作式阅读相结合,实现个性化学习水平和质量的螺旋式提升。

3.力争在古诗词学习中达成“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渐进式的全面实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不仅诗歌空前繁荣,音乐也毫不逊色。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三首诗歌一直为人们所称颂,它们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箜篌

引》。

(一)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李凭箜篌引学习》,理解此词的思想内容,了解李贺作品的风格。

2.学习这首诗中侧面烘托和通感的表现手法。

3.了解这首诗浪漫主义特色。。

4.通过诵读作品,感知内容,感知特色,感知情愫,并积累经典。

(二)明确操作步骤

继续运用我们创建的“三层级古诗学习法”:第一层“翻查词典,自读作品,圈点批注,寻疑勇探”,第二层“信息超链,沟通讨论,广探深究,互动提升”,第三层“美读积累,活用迁移,完善情智,升华生命”。

三、诵读作品

教师:按照我们创建的“三层级古诗学习法”的程序,第一环节是“翻查词典,自读作品,圈点批注,寻疑勇探”。课前预习时,同学们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现在,我们先请一位同学站起来朗读一遍作品,好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一下作品。

1.指名一个学生汪敏同学)朗读。

2.指名另一个学生(毛东同学)对前面同学的朗读进行诵读方面的点评,并试着诵读作品。

3.教师简单点评指导后,教师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遍作品,然后全体师生再朗声诵读一遍,不要求很整齐,但要放开读、放声读、纵情读、注意节奏感去读。

四、进入“三层级古诗学习法”的第二环节:学生讨论,教师巡堂管理、了解、指导并在必要时参加讨论。

教师:现在,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信息超链,沟通讨论,广探深究,互动提升”。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预习时所找出并记录在卡片上的问题,放到语文学习小组中来进行交流、讨论,同时讨论解决刚才上课时提出的学习目标中的问题。讨论中,大家可以广泛联系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信息超级链接”,并请各小组负责记录的同学将本小组提得好的问题和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简单写下来,讨论结束时迅速交到老师这儿来。讨论时间是八分钟左右。

师生讨论片断

哪位同学介绍一下搜集的关于李贺的资料。

吴奎: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

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学生自爆料有些是在上微机课时上网搜集的)

(三)老师声情并茂地背诵式朗读(带动课堂气氛)

鉴赏诗歌

教师:我们先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

汪敏:时间——晚唐,高秋(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

闵可:地点——国都长安(中国)

乐天意:乐器——箜篌(“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吴珊珊:演奏者——李凭(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

高的水平。)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关于他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精湛的技艺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所以李贺才用他的如花妙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教师: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熊子明:(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

(2)素女,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3)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被音乐打动。

陈林:(4)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斜

杨倩倩:(5)神妪,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6)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翩翩起舞。

刘莉:(7)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彻夜不眠,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8)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杨丽:(9)云,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10)十二门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教师:通过我们找到的诗中的对李凭“粉丝”们的描绘,我们的确可以体会到李凭的箜篌演奏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力量,那么这里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

李聪:侧面烘托。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

李思扬:极具浪漫主义特色,在诗人的笔下,时而人间,

时而仙界,如:李凭中国弹箜篌是人间,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等是仙界时而现实,时而远古。如:十二门前融冷光是现实,江娥啼竹是远古等。叫人感到扑朔迷离。

张杰:还有一些兼具夸张手法的运用,如: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把箜篌乐声的高妙渲染到极致。

毛远志(补充):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就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教师: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汉乐府诗歌《陌上桑》里写罗敷那一段,不是直接描绘罗敷的美丽,

高晨辉(抢先答):而是借助“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通过路人对罗敷的欣赏,达到侧面烘托罗敷的美丽的目的。《李凭箜篌引》也是从虚处着笔,让读者自己体会李凭所演奏的乐曲声是如何的优美动听,与《陌上桑》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师:说得太好了,看来以前学过的文章,同学们印象还是很深刻的,也学到了一些鉴赏方法,积累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衬托手法是从侧面落笔,通过渲染演奏的环境气氛,听众情绪变化来突出箜篌的音乐魅力,除此诗人是如何正面细

致刻画音乐的呢?

石宏宇:昆山玉碎(壮其声之清脆) 有时激越得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

凤凰叫(壮其声之和缓) 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对舞唱和的声音,

芙蓉泣露(壮其声之惨淡) 有时凄伤哀怨,像是带露荷花在哭泣

香兰笑(壮其声之冶丽) 有时又明快欢乐,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

教师: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提示:这种手法朱自清在《荷塘月色》这篇不朽的散文中也成功的运用过)来描摹声音?

代蒙:通感。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叶聪:“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教师:同学们给一点掌声鼓励(教室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教师:举出运用拟声手法描摹音乐得例子( 白居易的《琵琶行》)

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徐子琪: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教师:李凭能遇上李贺这样的知音,因而名传千古,李贺能欣赏到如此高妙的音乐,并用生花妙笔把它描绘成诗歌,流芳百世,他们是又一对俞伯牙与钟子期。李凭能有幸遇上李贺

这样的知音,此生足矣。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熟读成诵。注意诗歌之间的起承转合。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诵读。

请一位同学评价诵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教师做适当点评。

教师再次范读并带动全班同学诵读。

教师:比较鉴赏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徐峥: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杨佳: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代表作《李凭箜篌引》,

进一步了解了李贺诗风浪漫主义特色,在本诗中人间、仙界,现实、远古,乐师、神仙、动物等交织在一起,诗人成功地调用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乐曲的高妙,又不留斧凿的痕迹,对我们今后在作文中的写作会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反思:

(一)成功方面

1.成功地尝试了新课标的精神,把其中的先进理念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课堂教学措施和步骤。

2切实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使教师的合适的指导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知识能力及态度价值观建构、个性发展等有机结合,使经典作品的学习与学生的体验有机结合起来了。

3.课前布置有价值、有目的的预习(寻找问题),这是在学生个人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思考结果再现,能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颇有价值的预习。课堂上,能根据时间的有限性,使学生的讨论、教师的点拨等基本上做到恰到好处、见好即收,从而保证了课堂效率。课后作业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能力。

4.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结合:课堂大结构“三层级”是教师预设的,这是为了循序渐进学习探究文本并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的需要;而学生在预习阶段提出的问题,则是学生自己生成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思维上的相互碰撞,也动态生成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

上调整了课堂教学进程。

(二)不足之处和改进设想:

1.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课前预习时在卡片上准备了一系列问题。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觉得留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间还是太少了,应当留给15分钟左右比较好,那样,学生的组内讨论就相当充分,探究的深度广度都会加大,学生能展示其学习成果的机会也更多,这会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在更大面积上增加学生的表现机会,对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良性心理培育是很有好处的。当然,那样的话,这首诗也许就要用接近两个课时来完成了。

2.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充分的体现出来。出于教师的个人习惯(“话语霸权欲”偏强的习惯)和担心课堂教学进度太慢(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信任和耐心),很多总结性的话都是教师来说的,这个环节其实应该指导学生来做,教师再进行必要的补充或订正,而且要长久坚持下去——因为这样做,开始时肯定觉得相当费时,但学生在熟练了之后,就会有量和质的飞跃!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新课标,必须理智地让自己退居二线,对课改必须有恒心,对学生群体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当然,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个人水平,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还是有些欠缺和吝啬,主要是针对性和深度、灵活性、艺术性不够。因为所面对的已是高一年级的

学生,他们能分清什么是廉价的表扬、什么是有分量的激励,他们能感到什么是敷衍性的搪塞、什么是真诚的回应。相当长时间以来,语文课堂冷漠化现象相当突出,原因很多,但课堂上缺乏真诚的师生交流及感情互促互悦,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此中,教师的情感投入不够恐怕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想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经常对学生真诚的激励,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赞赏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新课标提倡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中的一种体现。在这方面,我一定会进一步努力提高。

李凭箜篌引教案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李凭箜篌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本诗写作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提问题引导学生,学生讨论、回答。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音乐的强大魅力。 重点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本诗写作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一.旧课反馈(2分钟) 二、导语设计(1分钟) 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 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三桩姻缘一直为人们津津 乐道,它们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 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 的《听颖师弹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 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箜篌引》。 三、作者及创作背景(2分钟)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 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 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一 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 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 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准备纸听写 师讲解 学生做笔记 师讲解 学生做笔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 名歌手李龟年。 四.整体感知(5分钟) 朗读思考:全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大意如何概括?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2(5、6句)正面描写乐声,各具特色。 3(7—14句)描写音响效果,侧面烘托技艺高超。 五、分层鉴赏诵读(29分钟) (一)赏析第一节:(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10 分钟) 思考:问:开篇“吴丝蜀桐”写出了箜篌构造的精良, 其意义仅在于此吗? 明确: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衬托 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 效。 (补充讲解)“高秋”一语,除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 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富含韵味。 “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 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2.“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这两句是怎样 写乐声的? 明确:这两句从侧面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 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 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⒊“李凭中国弹箜篌” 问:诗人是如何安排李凭出场的?这样表达有何妙处? 明确: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 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 量。 自读,分层 分组讨论,自主发言。师点评 师提问 1-4组讨论回答 师提问 5-8组讨论回答 个答 学生散读后齐背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技能: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探讨李贺诗的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涵咏 探讨 教学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堂导入: 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

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人,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所汲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要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并对中晚唐某些诗人发生了一些影响。 三.题解: 李凭是是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以弹奏箜篌名躁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引,与歌、行一样,表明这是乐府诗。《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四.涵咏诗韵,初步感知。 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感悟朗读。 2读后生生互评,注意把握情感。 教师指导点拔: 因为此诗是描写音乐感受的,所以在诵读时要注意诗句间的起承转合,诗中纷繁的意象蕴含着音乐的情感变化,诗的情感基调与音乐的情感基调基本上相同。 此外,这首诗每句都七言,格律严密,四次换韵,句句用韵,节奏很快,所以要注意划分句群,找诗中情感的起伏脉络,把握诗歌的节奏。 3叫一学生再次朗读,把握情感基调。

《李凭箜篌引》 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教学目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明湖居听书》(刘鹗):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播放韩红《青藏高原》,请同学试着把听这首歌曲的感受说出来。 二、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必修教案 1015 19:54 ::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学习目的: 1、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背诵本诗。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 学习重点难点: 赏析诗的内容和化无形为有形、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文学史上有句话“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意境扑朔迷离,因此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2.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这首诗歌正是当时聆听了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李贺此篇想象丰

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梳理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颓不流()箜篌()()女娲()神妪()根蒂() 跻攀()喧啾()丝篁()遽止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张高秋()颓不流()中国()啼竹() 泣露()融冷光()动紫皇()逗秋雨 () 神妪()露脚()昵昵()跻攀()泪滂滂()尔诚能()置我肠()未省听丝篁()() (3)结合注释,翻译全诗。 二、感知文本: (一)整体感知 1、抄写文中描写箜篌乐声的诗句。 诗句: 2、这个诗句前面的四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两个方面) 内容:(1) (2) 3、这诗句后面的八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一个方面) 内容: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

执教教师:姚春宇 (课前多媒体播放箜篌曲《夕阳箫鼓》) 师: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其实,唐朝不仅是诗的王国,也是音乐的王国。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哪篇是大量音乐描写的名篇? 生:白居易的《琵琶行》 师:大家能不能齐背这一段音乐描写?大弦嘈嘈一二起。 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师:音乐是无形的语言,白居易却用妙笔把它化为有形的东西,那么,在这里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音乐之美? 师:比如“大弦嘈嘈如急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夸张。 生:比喻。 师:对,把大弦嘈嘈的声音比喻成急促的雨声,那么,在这里用比喻手法直接描摹琵琶的声音,它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 生:侧面描写。 师:啊?直接描摹琵琶的声音? 生笑:正面描写。 师:其实,这里前面都是正面描写音乐本身,而最后一句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 生:侧面描写。 师:很好,它是通过凄清的景物和听众如梦初醒的意态来烘托琵琶声的妙绝入神,…… 生(接):进而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师:好的,那么,我们看一下中唐诗人——人称“诗鬼”的李贺又是如何用妙笔展示李凭的高超技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5页。 师转身在黑板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好的,我们检查一下昨天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啊,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生齐喊:梁文聪! 师:聪哥,非你莫属了。 梁文聪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生一齐鼓掌。 师:读音都准确了吗? 生笑:“丝”读成了“师”。 师:对,我们玉林人要特别注意这个平翘舌的读音,但是,总体而言,聪哥的节奏把握很好啊,轻重缓急很到位,“石破天惊逗秋雨”读得快一些,而最后两句读得舒缓一些,仿佛沉浸在梦中一样。好的,我们听一下CCTV名家朗诵。 多媒体播放高峰的朗诵视频。 师:我们也来读一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吴丝蜀桐一二起。 生有感情朗读。 师:好的,下面给时间给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一下这首诗。 生热烈讨论。 师:好的,谁来翻译一下? 生举手。 师:好的,文雪玲。 文雪玲:我们小组叫“春雨初霁”,雨过天晴的意思,我们小组的翻译是:“在秋高气爽的天气弹奏箜篌,空山里的浮云为之停止了流动。湘夫人感动得泪洒斑竹,素女满怀哀愁,这是乐师李凭在京城演奏箜篌。乐声时而像昆山玉碎般清脆,时而像凤凰鸣叫般和缓,时而像荷花衔露哭泣般凄惨,时而像香兰含笑般欢快。长安城沉浸在寒秋的冷光中,天皇听了箜篌的声音也感动了。 生:紫皇是天皇啊? 生:是啊,兼指天皇。 师:没错,他既指人间的皇帝,也可以指天皇。 文雪玲: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音乐使五色石惊破,引来秋雨阵阵。听众在梦幻中进入神山教成夫人弹奏,乐声使老鱼跳波瘦蛟跳舞。月宫里的吴刚彻夜不眠倚着桂树,寒露斜飞打湿了凝神静听的玉兔。我的回答完毕。 师生鼓掌鼓励。 师:翻译得很顺利,老师都挑不出什么错误,黑板上的重点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如果给这场演奏会设计一张海报,应该包括什么信息呢? 生:时间,秋天。 师:地点? 生:中国(国都)。 师:演奏者?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学习目的: 1、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背诵本诗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 学习重点难点: 赏析诗的内容和化无形为有形、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文学史上有句话“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意境扑朔迷离,因此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

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2.写作背景 页 1 第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这首诗歌正是作者当时聆听了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梳理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颓不流()箜篌()()女娲()神妪()根蒂() 跻攀()喧啾()丝篁()遽止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张高秋()颓不流()中国()啼竹() 泣露()融冷光()动紫皇()逗秋雨() 神妪()露脚()昵昵()跻攀()泪滂滂()尔诚能()置我肠()未省听丝篁()() (3)结合注释,翻译全诗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课标新理念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比较法,感悟法,阐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重点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材分析:这事以后秒学音乐的诗歌,比起情景交融的诗歌来说,更加的抽象,更加的深奥。学生在接受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新课准备 1.作者简介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解题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3、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4、引,曲调的开头部分。箜篌引,原以箜篌伴奏的乐府歌曲,这里诗人第一次用这题名实写箜篌演奏。 三.内容赏析 (一)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翻译: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赏析: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导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的: 1、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背诵本诗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 学习重点难点: 赏析诗的内容和化无形为有形、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文学史上有句话“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意境扑朔迷离,因此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

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2.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这首诗歌正是作者当时聆听了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梳理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颓不流()箜篌()()女娲()神妪()根蒂() 跻攀()喧啾()丝篁()遽止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张高秋()颓不流()中国()啼竹

李凭箜篌引教案一等奖汇编

《李凭箜篌引》 一、导语 二、初读------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注音。 教(ji co)神妪(y u)瘦蛟(ji do)露(I U )脚倚桂树(y) 2.何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依据;声:声律(节拍、节奏、押韵、平仄);求:探求;气: 诗的精神。吟咏诗韵:通过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提示:初读即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音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三、赏析 ------ 我以我心,描绘诗境。 1.找出诗中仅有的正面描写乐声的诗句,作简要赏析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正面描写、通感、比喻、拟人的艺术手法。“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凤凰叫”形容乐声的和缓;“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哀怨;“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以声类声”、“以形类声”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音乐的起伏多变和优美动听,还将无形的难以捕捉声音转化为唤起形象感。 2.发挥想象,描绘侧面描摹音乐的诗句的意境。 示例赏析:芙蓉泣露香兰笑 在这句中,诗人李贺描绘了一幅这样的景象:乐曲时而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泣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乐曲时而欢快,彷佛是那高雅不凡的空谷幽兰正与秋风嬉戏,发出一阵阵欢愉的笑声。你看,它笑得那么灿烂,笑 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注意方法:意象+修饰词+想象)小结:从同学们描绘的一幅幅美妙的画面 里,我既感受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动听乐音和高超技艺,也为李贺能将难以捕捉的乐音转化为可感的视觉画面的高超写作水平而叹服,不愧为“诗鬼”。 3.学以致用,练习以形写声的写作手法。 四、明情——诗以言志,感悟诗情白居易通过《琵琶行》寄寓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慨,那么《李凭箜篌引》又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慨呢?知人论世: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进士”讳“晋)肃,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 岁。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 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提示: 1.从音乐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2.整首诗中意象或表情感的词汇;3.从吴刚的角度来解读诗人的困境; 4.从李凭的视角来对照诗人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教师)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2.反复诵读,积极思考,踊跃展示,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3.激情投入课堂每一分钟,通过文 字,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快乐学习。 【重点难点】赏析诗的内容和化无形为有形、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 【学法指导】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理解文中词句,勾画疑难点。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进士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2.解题 李凭是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箜篌,又名“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预习检测】 1.字词书写及注音。 ①k ōng h óu (箜篌) 教(ji āo )神y ù(妪) ②露(l ù)脚 暴露(l ù) 揭露(l ù) 露(l ù)天 露(l òu )马脚 露(l ù)头角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吴丝蜀桐张高秋 (弹奏) ②李凭中国弹箜篌 (国中,国都长安之中 ) ③石破天惊逗秋雨 (引) ④露脚斜飞湿寒兔 (露珠下滴) 3.翻译句子。 ①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晴朗的深秋。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和缓悠扬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欢快清丽 【整体感知】感悟鉴赏 诵读全诗,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①(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②(5、6句):正面描写乐声,各具特色。 高二语文选修 导学案

高中语文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 【学习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学法指导】 自主情境感悟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对照比较品评法。练习巩固法。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及题解: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宗室远支。早有诗才,遭竞争者毁谤,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担任过奉礼郎,于27岁病逝。怀才不遇,一生潦倒。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李凭是梨园弟子,善弹箜篌,技艺精湛,名噪一时。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二)预习自测达标:A级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啼.竹()箜篌 ..()()神妪.()蛟.舞() 2.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 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 3.补充完整句子: ,李凭中国弹箜篌。,芙蓉泣露香兰笑。 梦入神山教神妪,。吴质不眠倚桂树,。 4.李贺在诗歌中为我们展现了什么?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3、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检测练习】 C级 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用法: 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3.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4.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6.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8.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

李凭箜篌引比赛教案

李凭箜篌引 欧阳遇实验中学阳旭珍 教学目得 1。培养学生得自我感悟诗歌能力 2.通过诵读,感受诗歌得音韵美 3.鉴赏诗歌得乐曲美与技巧美 4、感受李贺得浪漫主义风采 教学重难点 1.鉴赏诗歌得乐曲美与技巧美 2.通过鉴赏,能够迁移对描写音乐得诗歌进行阅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得鉴赏能力。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鉴赏法点拨启发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听过箜篌曲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一首箜篌曲。(播放箜篌曲) 觉得怎么样?柔与美妙得音乐就像这缓缓得流水一样,洗涤着我们得心扉,让我们觉得心灵澄澈、舒爽。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冷艳得诗歌,倾听一曲优美得音乐——《李凭箜篌引》。 二、读——音韵美 1、听范读。 2、学生齐读。(自信) 3、学生齐读,读出音韵美(要求:①舒缓、柔与②注意节奏与重音③注意语调)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三、赏——音乐美 李凭:唐代元与年间著名得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关于她当时得身价与声名史书上就是这样记载得:“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思考: 1、大明星得演奏会一定有很多粉丝参加,参加李凭箜篌演奏会得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 云、江娥、素女、长安、紫皇、石、天、神妪、老鱼、瘦蛟、吴质、寒兔 2、这些“听众”有什么特点? 不仅有凡人,还有动物与天上得神仙,更有没有生命力得云、石、天。 3、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1)三至六人为一组,自由组合,时间3分钟。 (2)可以选取您喜欢得一两个“听众”讨论,讨论得内容:她们听了箜篌曲之后有什么反应?她们得反应又有什么作用? (3)小组代表发言,要求声音洪亮,吐词清楚。

李凭箜篌引 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自主赏析导学案参考答案 李凭箜篌引 1、诗歌前四句交代了哪些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成功地运用了拟声和通感的艺术手法。“昆山”句是以声写声:“昆山玉碎”,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形容乐音清脆;“凤凰叫”像凤凰对舞唱和,形容乐声的和缓; “芙蓉”句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以形写声。“芙蓉泣露”如带露荷花在哭泣,形容乐声的惨淡;“香兰笑”兰花盛开宛如笑靥,形乐声的清丽欢快,此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构成了通感。 3、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1)云,空山中凝聚着,低垂着,不肯流走。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 (2)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 (3)素女,又称“素娥”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皎洁的面庞也起了愁容。 (4)十二门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5)紫皇,天神紫皇,天上最尊贵的神。被音乐打动。 (6)神妪,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7)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作舞。 (8)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9)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虞美人李煜 1、“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最美好的事物唤不起李煜的欣赏兴趣,一个被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主备人:王芳丽参与备课人:高二语文组全体成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目标:体会音乐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明确:白居易《琵琶行》 问: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流泉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补充: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板书:李凭箜篌引) 二.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 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教书人生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象征含义,了解乐器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目标: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3、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 明确:白居易《琵琶行》 问: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补充:白居易《琵琶行》 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板书:李凭箜篌引) 学生自己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和题目的内容,并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二、走近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箜篌:又名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一等奖

高二语文备课人:周小红班级姓名 《李凭箜篌引》 课题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赏析诗歌内容,掌握本诗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赏析诗歌内容,掌握本诗写作特点。 学习难点掌握并熟练运用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手法,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 补充内容或 学习过程 修正错题 【课前预习案】 一、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后裔,常以“皇孙”“宗孙”自称,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 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进士” 讳“晋肃”),那个和李白一样雄心勃勃,曾经写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 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来施展抱负的李贺,后来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 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被 誉为“苦闷诗人”,也被后人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 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传说他每次出门,都骑着一头跛脚的瘦驴,背着一只旧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 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 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 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 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解题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 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即乐府诗歌体裁名,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 言、杂言。 二、课前预习 请给下列字注音。 李凭( ) 箜()篌()教()神妪()瘦蛟()露()脚 露()马脚凤凰( ) 女娲( ) 倚桂树( )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导语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朝是属于诗歌的朝代,但是很少有同学知道唐朝其实也是属于音乐的朝代,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空前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三篇奇文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箜篌引》(板书标题和作者) 二、作者介绍 来了解一下李贺,著名诗人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 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 《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我们的这首《李凭箜篌引》用现代的语言描述,其实就是某某某歌手演奏会。在拿到演奏会的门票,进入会场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下著名歌手李凭专场奏演会的歌词。

三、朗读 1、首先,请一个同学将这首诗给大家朗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把握诗歌情感节奏的变化。 2、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并指出不足。要明确,诗中音乐的情感基调和诗的情感基调基本上是相同的。 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4、学生齐读诗歌。 四、诗歌内容分析 1、现在我们进入李凭的专场演奏会,我们先替李凭设计张演奏会海报,想象一下,画面上应该有哪几样东西? 时间:高秋(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地点:中国晚唐(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乐器:箜篌(“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演奏者:李凭: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她精湛的技艺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所以李贺才用他的如花妙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李凭箜篌引》教学案+导学案+练习题[1]

《李凭箜篌引》教学案 教学目的: 1、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本诗写作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音乐的强大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本诗写作特点。 2、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三桩姻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箜篌引》。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三、整体感知 朗读思考:全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大意如何概括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2(5、6句):正面描写乐声,各具特色。 3(7—14句):描写音响效果,侧面烘托技艺高超。 四、分层鉴赏诵读 (一)赏析第一节:(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思考:1.开篇“吴丝蜀桐”写出了箜篌构造的精良,其意义仅在于此吗 明确: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富含韵味。“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