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4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4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4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4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专业课的某些记录 2009-06-21 14:02:21 阅读541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1. 中国营造学社创立时间1930年元旦,创始人朱启钤

2. 清代木构架单体建筑的特点。(平面、台基、构架、屋顶、装修)

单体建筑平面

1. 构成要素:间、出廊

2. “间”的组合

面阔方向:取决于开间的数量。官式建筑:皇宫、衙门、大的寺庙。在面阔方向坚持用“阳数”:1,3,5,7,9开间为最高规格。民间建筑:住宅、寺庙等。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进深方向:取决于间的架数。1,3,5开间,2,4开间也有。官式、民间都不强调

阴、阳之分

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一明两暗。

优点:提供适宜的居住面积,满足必要的分室要求,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获取

良好的日照、通风,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

3. 单体建筑的“正式”和“杂式”

正式: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

砖木结构的建筑(标准化)

杂式:其它形式的,常用作亭、榭、塔(自由化)

台基

台基的作用:防水避潮:结构、生活,稳固基础,调适构图,扩大体量,调度空

间,等级标志,独立建坛。

台基的构成:台明:台基的主体;台阶:台基的踏步;栏杆:台基的栏杆—台基

较高时设勾栏;月台:台明的延伸—高等级的建筑才有。

台基的组合

一、单台组合体:单一的基座与台阶、石栏的组合。单台组合体中的最高体制:

明长陵祾恩门台基。

二、月台组合体:在单台组合体中增加了月台的组合。此时月台的形制与基座的

形制完全一致。

三、重台组合体:重叠台基的做法。台基中的最高体制,只用于皇家最隆重的主

体建筑

构架: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立贴式)

一、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

1. 抬梁式构架: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

间建筑。

? 特点: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

2. 穿斗式构架: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多用于南方民间建

筑。

? 优点:尽量以竖向的木柱来取代横向的木梁(“横担千,竖担万”);尽量以小材来取代大材;简化了屋面用料;简化屋檐的悬挑构造;增加构架的空间整

体性;增加构架的灵活适应性。

? 局限性:密柱导致的小跨度,不能适应大空间的需要;小规格用料和简便的

构造,难以适应厚重的荷载。

3. 二者的互补机制

1) 适用范围的互补机制:抬梁式:主要适用于官式建筑,适合作为宫殿、坛庙、陵寝、苑囿、衙署、大型寺观、大型宅第等建筑类型,以及北方地区厚墙厚顶的

民间建筑的构架。穿斗式:主要适用于南方的民间建筑以及一些小型寺庙

2) 单体建筑构架的互补并用

二、抬梁式构架的基本构件:柱、梁、檩(桁)、枋

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

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

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

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

次建筑。

斗栱

作用:增加挤压面的作用、支承挑檐檩、联结柱网、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抗震、装饰作用、等级标志、模数作用

类别

根据部位:

柱头科—柱头铺作

清代平身科—补间铺作宋代

角科——转角铺作

根据做法(清式)

一斗二升交麻叶与一斗三升斗栱。用于外檐和隔架

翘昂斗拱。常用于外檐

品字斗拱。用于楼房和城楼平座之下或天花藻井四围

隔架科斗拱。用于室内梁、枋空档之间

镏金斗拱。用于外檐。等级最高

雀替:是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

作用:增加挤压面、减少净距、改善节点构造,取得艺术上的过渡,美化了柱与

枋的关系

对木构架的评析

一、木构架的技术特点

木构架是梁柱支撑体系,不同于承重墙体系

梁柱框架体系

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宫殿、民居、亭子)

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北方、南方)

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石材、竹、土)

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轻巧、浑厚)

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

优点:易设计,易建造,易备料、雇工,易普及,水平有保证

缺点:程式化走向僵化,不利于创新达到高度成熟水平

二、木构架的技术局限

没有形成三角杆件体系,梁架之间缺乏联系(榀与榀之间),梁架和基础结合得

不密切,梁的断面后期不合理,耐久性差:水、火、虫

屋顶

屋顶的构成要素:脊、庇

脊:是由于对庇的交接线和边沿线的特殊处理而产生的。形态:呈线的形态类别:按所处位置不同分为正脊、垂脊、戗脊、博脊等

按其不同做法分为大脊、过垄脊、清水脊等

组成:脊身、脊兽等级形制:大式:吻兽、琉璃屋脊;小式:无吻兽、黑活屋脊。

正式建筑的屋顶: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

杂式建筑的屋顶:攒尖顶、盔顶、盝顶、勾连搭、组合式屋顶

卷棚式:卷棚硬山、卷棚悬山、卷棚歇山、庑殿顶没法做卷棚

重檐: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

屋顶的形态:深远的出檐、凹曲的屋面、反宇的檐口、翘起的翼角、突出的脊饰、

丰富的瓦件。

屋顶的作用:排水、调节阳光、结构稳定

屋顶反映的传统:理性传统:指功能需要、工程技术、审美要求的三者有机结合;惰性传统:指某一构件的出现之初,其既有功能需求,又符合审美要求,发展到后来,从功能、技术上不需要了,但还被保留下来,变成了虚假的构件:功能语义—>文脉语义,结构语义—>等级语义。

屋顶的性格序列:庑殿顶性格——宏大、壮观;歇山顶性格——华丽、丰美;悬山顶性格——舒放、大方;硬山顶性格——朴素、拘谨;攒尖顶性格——高耸、活跃;变体:卷棚——弱化了硬山、悬山、歇山的性格,重檐——强化了庑殿、

攒尖顶的效果。

屋顶组合:明清回归至以基本型为主。

装修:

装修的类别:

外檐装修:用于室内外的空间分隔、围护。包括门窗、栏杆、大门。

内檐装修:用于内部空间自身的分隔、围护。包括罩、博古架、天花板。

装修的多元功能:

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通:人、物品、阳光;防护:挡风、防寒、隔声;内部空间组织的基本手段—室内空间的界面;室内外装饰的重要构成;建筑性格的点

染因子;文化内涵的信息载体:等级语义、习俗语义。

单体建筑用色特点:善于把握冷暖变化,用色既单纯又丰富,善于处理辉煌效果:

红绿相间、金朱交错、青绿点金。

清代官式彩画:是当时建筑管理部门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直接组织官式工匠制作

的一种定型的彩画。

1. 和玺彩画(上伍彩)是清代的最高等级彩画,主要用于宫殿、坛庙、陵

寝的主体建筑.主要以运用形构成彩画大线为突出特征.

2. 旋子彩画

3. 苏式彩画

3.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表明: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单体殿屋已存在“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庭院构成形成廊院式布局。

4. 副阶周匝:出廊的特殊形式——副阶周匝: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

廊子,称为副阶周匝。

5. 台明做法的种类,等级

从样式上可分为

1. 平台式——普通台基

构件组成:垂带石(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象眼石(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

石侧面)、

砚窝石(埋在台阶地下,用以抵抗阶之推力)、柱顶石、阶条石、角柱石、陡板

石、土衬石

? 分类:根据包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两种:

砖砌台明:台帮部分用细砖,镶边包角用石活或仍用砖作——属低等次台基。

满装石座:整个台明包括台帮全用石活——属中等次台基。

?台明的长宽尺寸要求:“下檐出”小于“上檐出”

2. 须弥座:很隆重的做法,主要用于重要组群的重要殿座——属于高等次

台基。

宋式清式

层次构成分层多,9—12层分层少,6层

体量权衡主次分明无明显主体

个别线脚不合理线脚形式推敲合理

格调韵味秀挺、精细、洒脱敦实、粗壮、庄重

全部光素的只在束腰雕饰在束腰和上枋雕饰全部雕饰

6. 宋代材分制,清代斗口制

宋代材分制: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材的高宽比为3∶2

材分八等: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八等材3寸x4.5寸柱径大小已

被确定:2个足材到3材即42分…45分

之间

清代的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大小。一个斗口为10分(比宋计算方便)材分十一等:1-4 等:没用过;5-6 等:大殿;7-8 等:厅堂;8-9 等:亭、榭。

9-11等:给装修用

7. 中国建筑屋顶形式中正式建筑的种类,等级

屋顶等级(正式建筑而言从高到低):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庑殿(单檐)、歇

山、卷棚歇山、悬山、卷棚悬山、硬山、卷棚硬山

8. 卷棚概念: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形式。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

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卷棚顶建筑由于没有正脊,因此没有吻兽。另外,吻兽还包括合角吻,位于围脊四角,由两个正吻组成,直角相接、单面向外。后两坡瓦陇贯通,又称“过陇脊”。

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

卷棚硬山、卷棚悬山、卷棚歇山、庑殿顶没法做卷棚

9. 晋祠圣母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奎文阁、北京紫禁城午门、太和门、太和殿、

中和殿、保和殿、天坛祈年殿、长陵祾恩殿的屋顶形式

晋祠圣母殿、重檐歇山顶;曲阜孔庙大成殿、重檐歇山;奎文阁、(三重檐二重楼“三滴水”)重檐歇山;北京紫禁城午门:重檐庑殿;太和门、重檐歇山顶;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中和殿、四角攒尖;保和殿、重檐歇山顶;天坛祈年殿、鎏金宝顶三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式;长陵祾恩殿重檐庑殿顶

10.

穴居的形态演变顺序

1) 原始横穴:宁夏海原林子梁遗址F13

2) 深袋穴:河南偃师汤泉沟遗址H6

3) 半穴居:a、圆形洛阳孙旗屯遗址b、方形、长方形西安半坡遗址F21

c、吕字形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半穴居遗址

意味着土木相结合的构筑方式,从以土为主逐渐向以木为主的方向过渡

11. 奴隶社会时期两种不同城市规划思想

A、《考工记》的城市规划思想: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

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反映了奴隶社会后期城市规划所取得的成就;反映了为奴隶主服务的规划思想: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反映出

规划中的“择中”的思想意识。

《荀子》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吕氏春秋》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中论”

B、《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道路)不必平以准。”“凡士者近宫,不士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因势论”

临淄齐城遗址、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城遗址、临淄齐城遗址、燕下都遗址、邯郸

赵城遗址

12. 阙门,代表建筑-午门

13. 宫殿建筑的礼制要求,在北京紫禁城中如何体现

占据最显要的地段,从总体布局上体现了“择中立宫”的思想;采用了宏大的规

模(72万㎡);

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布局: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尺度处理上也很严谨;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外朝部分:组成:太和门;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部分:中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西后宫:东六宫,西六

宫;养心殿

东路: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乾隆花园

西路:慈宁宫,慈宁花园;寿安宫,寿康宫

其他:斋宫,东五所,西五所,南三所

14. 宫殿建筑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代表建筑

茅茨土阶”的阶段

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晋、南北朝:东西堂制(主殿中央用于大朝,两侧用于常朝。始于西汉),三朝

隋:三朝五门,东西堂制至隋代结束

唐:三朝五门,强化中轴线,宫阙制,大花园大明宫含元殿大明宫麟德殿

宋:御街千步廊制度,工字殿,广场

元:千步廊,金水桥,工字殿,石桥,棂星门

明清:千步廊,金水桥,三朝二宫北京故宫

15. 天坛建筑中冬至祭天和孟春祈谷的建筑是哪两组:圜丘组群、祈年殿组群

明清北京天坛和明清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比4:1天坛建筑面积:

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紫禁城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

753m,占

地面积达780,000㎡,有房屋8700间

16. 陵墓建筑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

地上陵体、地下部分、陵园建筑

地上陵体:早期顶是平的,没有坟体

周代:产生祭祖,出现坟冢、封土坟头,后来演变为三种形式且建筑化:方上:(秦汉)以人工夯土建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形成的陵体为方上依山为陵:(唐以后)以正方的神墙围隔,四向辟神门

圆形宝城宝顶:(明清以后)地面建筑走向人工化

地下部分:

木椁墓室:木枋构成:先做一大棺材,再把装人棺材放进去

黄肠题凑:黄肠-柏木心,题-头,凑—聚

砖石墓室:砖拱技术

陵园建筑

祭祀建筑:献殿、享堂前朝后寝

神道:石象生、牌坊、门阙

17. 兵马俑的基本情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骊山北麓、渭河南岸的平原上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园——中国历史上形体最大的陵墓

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处。共4座俑坑:

1号:12600㎡ 2号:6000㎡

3号:520㎡ 4号:仅有三面围墙

18. 我国历史上首个两位皇帝共葬的陵墓建筑:乾陵

19. 明十三陵陵区神道建置

位于天寿山主峰下,依山顺势修筑神道,长达七公里,构成整个陵区的主轴线;

始建于永乐年间,后经几代增建修筑,直到嘉靖朝才基本完成。

大石牌坊——大宫门(大红门)——碑亭——石像生——棂星门(龙凤门)石像生---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卧立各一对,武臣、文臣、勋臣各四尊

20. 不同朝代陵寝中的侍奉仪式

21. 干阑式民居分布地区

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岛、四川、台湾等地区

22. 北京四合院的构成要素:大门、倒座、垂花门、正房、厢房、耳房、抄手游

廊、后罩房

23. 云南一颗印、浙江民居、围拢屋、东北大院的平面布局方式

云南地区环境特点:低纬度、高海拔,风力大、地震多、太阳高度角大,雨水充

沛。

构筑特点:房屋毗连;以柁墩代替瓜柱;降低层高、增加柱数、认真扣榫、加厚土墙、多用串枋、合柱;墙体:夯土墙、土坯墙、卵石墙(砌滑墙)、条石墙;

内长外短的双坡屋顶,腰檐。

浙江天井院:环境特点: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山多水多。构架形式:以穿斗式

为主。

几种基本类型:三间两搭厢、十三间头、轻薄围护、室内轻薄隔断

围垅屋:“三堂两横”

东北大院以“一正四厢”的两进院为基本形态的离散式布局

构筑特点——华北民间木构架体系(杦),厚墙厚顶

墙体:土坯墙、厚砖墙、拉哈墙、“内生外熟”墙、“前浪后不浪”

坐地烟囱火炕屋顶:起脊瓦顶、起脊草顶、碱土囤顶

冬季严寒土地辽阔礼制约束有所削弱满汉民族住居习俗相互渗透、影响

24. 西南干阑建筑的特点及其分类

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海南等省,是傣、壮、侗、等十多个少

数民族的住屋形式。

基本特征:楼面架空

作用:避免贴地潮湿、有利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便于防洪排涝

分类:傣族高楼干阑:主要靠通风来防暑,内部梁架结构;景颇族低楼干阑:倒梯形屋面,楼面离地约60~100cm,平面形式均为长条形,主要靠遮阳来防暑;

广西壮族麻阑。

25. 客家土楼的分类及其特点

大家族聚居:同宅、同楼聚居同居异财超大规模的大家族聚居

平等聚居向心聚居

几种类型:

围垅屋“三堂两横” 花胎天井

福建土楼大的直径可达81米八卦楼方楼

五凤楼:前低后高,层层跌落,由上堂、中堂、下堂和两侧的厢房组成

26. 窣堵波做法

27. 塔的类型及其特点,讲过的塔属于哪种

按功能分:①佛塔②经塔③舍利塔④墓塔⑤风水塔

按形式分:

① 楼阁式塔②密檐塔③喇嘛塔④金刚宝座塔⑤亭阁式塔⑥花塔⑦ 过街塔和

塔门

①楼阁式塔(汉)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最悠久、体型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多层

楼阁的形式

江苏苏州虎丘塔(宋初)、江苏苏州北寺塔

②密檐塔: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塔身只有一层,上面为密檐。

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

③喇嘛塔(覆钵式塔)主要流行元代以后

山西五台山塔院寺白塔、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

④金刚宝座塔

⑤亭阁式塔:喇嘛塔与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外形象亭,单层,有时

加建小阁。

⑥花塔塔身上半部装饰繁复,用来表现佛教中的莲花藏世界。数量不多,造型

独具一格。

⑦过街塔和塔门:修建在街道中或大路上的塔,下有门洞可以通行。元朝开始出

现。

北京居庸关过街塔塔座(元)

29、绘制正式建筑四种屋顶的简单透视图、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平立面、祈年殿平立面、长陵祾恩殿平立面图、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佛光寺大殿平立面、北京四合院平面

佛光寺大殿平立面

南禅寺大殿立面图

太和殿平立面

祈年殿平立面

祾恩殿平立面

30、所有带“最”的建筑

南禅寺大殿——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李家庄,中唐时期

建造,是一座禅宗寺院

佛光寺——容晚唐大殿、金代配殿、北朝墓塔和两座唐幢于一寺,堪称荟萃中华

古建瑰宝的第一寺

过街塔和塔门——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最悠久、体型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全木构的木塔,是世界现存的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67.31米)

最高规格的太和殿9开间

我国最早的住所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距今约50万年)

穴居是最适合黄土地带的原始构筑方式

辽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是国内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祭祀建筑

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华夏文明第一殿

曲阜孔庙是中国现有古建组群中历史延续最悠久的一处,已有2400余年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园中国历史上形体最大的陵墓茂陵是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兴平县城东15公里处

长陵——在十三陵中,建成时间最早,规模最大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试卷A (5)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B) 1、考试试卷共 7 页 2、考试形式:开卷 3、考试时间: 120 分钟 4、适用专业:建筑学 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共 5 页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套型: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 套居住空间 2.户代际数:指住户家庭常住人口的代际数 3.公私分区:指按照住宅内各功能空间对私密性的不同要求对空间进 行分层次的序列布置,形成内外分区 4.生理分室:指根据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人数、辈分、是否夫妻关 系分室就寝 5.支撑体住宅:指将住宅的骨架作为支撑体,并预留洞口。其间容纳面 宽和面积各不相同的套型单元,将可拆装的轻质隔墙、设备、装修、 按模数设计的通用构件和部件作为填充体(可分体)。从而具有更多灵 活可变性的住宅类型。 6.住宅单元: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 统一结构、构造和方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 将这种标准段叫做单元 7.安全疏散间距: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8.防火分区:为防止火灾广泛蔓延,将建筑分隔成若干一定面积的区域, 每个区域均设有两个安全疏散口,这种区域划分称作防火分区 9.廊式高层住宅:为让电梯服务更多户数,将住户沿走廊布置的高层住 宅类型均称作廊式高层住宅。包括内廊、外廊和跃廊式。 10体型系数: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哪些低层住宅的优点和概念能在中、高层住宅加以应用: 答: A、接近自然的概念:底层及平台形成院子或生活性露台,室内外空间 融合、延伸。---(2分) B、利用退台、跃层、叠拼等形式,追求低层住宅那种小体量的亲切尺 度感,增强居民对住宅和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2分) C、利用退台、跃层、叠拼等形式,增加空间布置的错落与变化,减少 中、高层住宅中空间及形式的单调感。。---(1分) 2.试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阐述住宅的可适应性设计做法: 答: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房间用途的多适应性。---(1分) 2.设置可调剂分配的灵活房间。---(1分) 3.设置活动隔墙,改变相邻套型面积。---(1分) 4.单元之内的可分性。---(0.5分) 5.菜单式套型平面。---(0.5分) 6.在套型中设置多功能空间。---(0.5分) 7.套型空间的模糊处理。---(0.5分) 3.简述高层和中高层住宅的设计特点: 答: ⑴直交通,以电梯为主,要求方便、安全、经济,并对平面布局与 空间组合产生一定影响。---(1分) ⑵构形式严格,对建筑布局提出了更加严谨和富逻辑性的要求。 ---(1分) ⑶筑设备技术含量高,在给水、供电、疏散、防火、防烟及安全上 都有新的要求。。---(1分) ⑷大的体量和高度会对人的身心、心理产生特殊影响,对城市及居 住区规划组织产生影响。---(0.5分) ⑸次性投资大,维护费用高。使其总投资大大高于多层住宅,因而 建造时需较多考虑经济因素。---(0.5分) ⑹随着新的结构形式带来新的施工方式,同时也影响到设计方法和 建筑处理。---(0.5分) ⑺中高层住宅还涉及到节地、经济和使用舒适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0.5分) 4.环境审美观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的环境意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中国传统的环境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设计原理试题与答案64002

建筑设计原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共20分) 1.方案阶段的建筑剖面,可包括以下内容() A.建筑的剖切与投影部分、设计绝对标高、环境和配景、电梯井剖面; B.建筑轴线、设计标高、高度尺寸、室外地坪; C.设计标高、环境和配景、楼梯剖面、文字标注; D.绘图比例、高度尺寸、建筑轴线、建筑阴影。 2.在面积定额指标中.所谓户均使用面积是指() A.有效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B.建筑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C.居住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D.使用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3.建筑艺术区别于其它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刻等)的重要标志在于( ) A、建筑艺术作品一般比较大 B、建筑有使用功能的要求 C、造价较高 D、有内部空间 4.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属于居住建筑。 A. 托儿所 B. 宾馆 C. 公寓 D. 疗养院 5. 平面利用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100%,其中使用面积是指除结构面积之外的() A. 所有使用房间净面积之和 B. 所有使用房间与辅助房间净面积之和 C. 所有房间面积与交通面积之和 6.考虑建筑的防火及安全疏散,可采用的楼电梯类型有()

A.双跑梯剪刀梯、螺旋楼梯、自动扶梯; B.悬臂梯、双跑梯、弧形楼梯、剪刀梯; C.防烟楼梯、封闭楼梯、消防电梯、螺旋梯;D.剪刀梯、弧形楼梯、双跑梯、封闭楼梯。 7.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手法。 A.对比 B.均衡 C. 统一 D.韵律 8. 民用建筑的主要楼梯一般布置在() A、建筑物次要入口附近 B、主要入口附近位置明显的部位 C、一定要在房屋的中间部位 D、一定要在房屋的端部 9. 通常房间内最小净高不宜低于( ) A.2.0m B.2.2m C.2.4m D.2.6m 10.建筑施工平面图上,建筑物外部尺寸的标注一般是() A.一道B.二道C.三道D.四道 11. 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剧院、电影院、体育馆 B.火车站、浴室 C.医院、中小学、办公楼D.百货商店 12.以下门的类型组可用于建筑的安全疏散口。() A.旋转门、平开门、自动感应门、卷帘门;B.平开门、弹簧门、滑拉门、防火门; C.铝合金地弹门、平开门、防火门、隔音门;D. 铁拉门、防火门、平开门、弹簧门。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 1总论 1.1居住建筑功能类型与发展概况 1.1.1居住建筑是人类生存活动和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空间,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类型,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变化。现代社会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宿舍、专用公寓和居住综合体等多种建筑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它是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我国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无论在建筑群体组合、院落布局、平面与空间处理上,还是在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的利用上和外观造型的艺术形式等方面,都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独特而璀璨的中国民居建筑文化。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它们为刚进入就业市场的青年群体,缺少生活照料的老年群体,在家办公的商务白领群体,以及寻求独立生活的青年学生群体提供了新的居住空间环境。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型居住建筑。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仍将继续推动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居住方式的变革,

综合型居住建筑的广义特性,将会使其展现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广阔前景。 1.1.2发展概况 简略回顾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住宅建设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我国居住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当今住宅和其他各类居住建筑的建设及预见今后的发展方向,皆具有重要的研究、借鉴意义。其发展轨迹也基本反映了我国居住建筑总体的发展概况。 (1)1950-1952年,为建国初期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为生活最为贫困的基层工人和市民初步改善了居住条件。 (2)1953-1957年,为我国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大量城镇住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3)1958-1966年,为我国住宅建设自主探索时期,1963-1965年实行了三年国民经济调整,促进了住宅建设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发展。(4)1966-1976年,为发展迟缓时期,国内政治处于10年文革动荡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住宅建设标准自然仍以小面积、低造价、低标准为计划控制目标。 (5)1979-1990年,为我国住宅建设振兴发展时期。经历了10年文革的经济停滞,拨乱反正,百业待兴,城镇住宅建设重新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6)1991年直至目前,为加速改革与全面发展时期,该时期正值国民经济“八五”、“九五”、“十五”计划实施阶段,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民用建筑设计原理阶段综合测试题

《房屋建筑学》阶段性测试 一、填空题 1.建筑设计一般包括:阶段和阶段,比较复杂的设计中间还有一个阶段;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所遵循的宗旨是:从入手,着眼于的组合。 2.日照间距的计算通常以太阳光线能直接照到 为设计依据。 3.建筑剖面的组合方式有组合、组合和组合;体型的组合方式分为体型和体型。 4.在确定窗的大小和位置时,主要根据室内和要求考虑。5.墙身的加固措施有:增设和,设置和。6.由于材料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常见的墙面装修分为、、、、。 7.根据建筑物和等高线位置的关系,坡地建筑主要有两种布置方式: 的布置和的布置 8.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构件的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决定的,共分____级。 9.走道的宽度主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因素综合考虑。 10.当墙身两侧室内地面标高有高差时,为避免墙身受潮,常在室内地面处设_______________并在靠土的垂直墙面设_______________。 11.现浇梁板式楼板布置中,主梁应沿房间的________方向布置,次梁垂直于________方向布置。 12、混凝土基础的断面形式可以做成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基础宽度大于350mm时,基础断面多为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 14、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________相同,高度不小于_________。圈梁遇

洞口中断,所设的附加圈梁与原圈梁的搭接长度应满足________________。 15、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支承方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二、单向选择题 1、建筑是指()的总称。 A、建筑物 B、构筑物 C、建筑物与构筑物 D、建造物与构造物 2、建筑物按照使用性质可分为()。①工业建筑②公共建筑③民用建筑④农业建筑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对于走廊式或套间式长向布置的房屋,确定其间距的主要因素是()A.室外使用要求B.防火要求C.室外使用要求及防火要求D.前后排房屋日照间距的要求 4、房屋抗震设防的重点是对() A.地震烈度在6度及6度以下的地区B.地震烈度在6、7、8度的地区C.地震烈度在7、8、9度的地区D.地震烈度在8度以下的地区 5、在地震区各组合体应避免采用哪种连接方式?() A.直接连接B.咬接C.以走廊连接D.以连接体连接 6、基础埋深是指() A.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B.从室内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C.从基础顶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D.从基础顶面至基础垫层的距离7、下面关于勒脚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做法,正确的是()

建筑设计知识题-网上模拟试卷(1)答案

建筑设计知识题-网上模拟试卷(1) (房地产英才网支持百度文库友情提供) 单选题(100道)每题1分,满分100分 [1] “少就是多”是谁提出的口号()。 A.密斯 B.路斯 C.文丘里 D.贝伦斯 [2] 窑洞式民居分布于哪一带?  A.东北地区 B.河南、山西、陕西 C.内蒙古地区 D.河北、山东 [3] 低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A.1000m2 B.1500m2 C.2000m2 D.2500m2 [4] 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下列哪种耐火等级分类是不正确的? A.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B.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C.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D.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5] 天坛中祭天的建筑是哪一座? A.祈年殿 B.圜丘 C.皇穹宇 D.斋宫 [6]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设计人是()。 A.SOM B.贝聿明 C.雅马萨奇 D.约翰逊 [7] 教学用房窗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教室、实验室靠外廊、单内廊一侧应设窗。但距地面()mm范围内,窗开启后不应影响教室使用、走廊宽度和通行安全。二层以上的教学楼向外开启的窗,应考虑擦玻璃方便与安全措施。 A.1500 B.1800 C.2000 D.2400 [8] 芝加哥学派得力支柱沙利文的代表作品是()。 A.卡匹托大厦 B.马葵特大厦 C.蒙纳诺克大厦 D.芝加哥百货公司 [9] 下列关于“模数制”的叙述何者不正确()。 A.选定的尺寸单位为模数 B.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为基本模数 C.标志尺寸减去缝隙为构造尺寸 D.基本模数的数值为300mm [10] CIAM的准确含义是()。 A.国际建筑师协会 B.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C.国际规划师协 会 D.现代建筑师协会

高层建筑设计原理答案B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高层建筑设计原理 考试性质:考试试卷类型:B卷 一.选着题(共10题,每空3分,共30分) CDBDA BADBD 二.填空题(共8题,每空1分,共20分) 1.直落式、基座式、毗邻式、分离式 2.3~7 、8~12 、12 3.确定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4.内嵌式中庭、贴附式中庭 5.结构选型与柱网布置、防火分区与安全疏散设计 6.下降 7.中央型、外周型、偏心型、分离型、复合型 8.斜坡式、水平式 三.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一般指在一个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主体底部,其占地面积大于建筑主体标准层面积的附属建筑体。其特征如下:一般指在一个多高层建筑的主体下半部分,修建的横切面积大于建筑主体本身横切面积的低层附属建筑体。 2.高层塔楼部分由多层叠置的水平空间与贯穿各层水平空间的垂直空间两部分构成。各水平空间的形式相同或相近,重叠并以有效的方式组合:在若干个水平面之间,用一定的形式和内容的垂直体,以某种方式贯穿其中,如电梯井,楼梯间和竖井及结构支撑系统等,构成水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支撑和联系,从结构及交通等方面确保水平使用空间各功能的顺利实现。截取这种水平面和垂直体交汇的任一单元段,得到的这种按竖向空间积层的相同或相近楼层称为高层建筑标准层。 3.建筑智能化指以建筑为平台,通过综合配置建筑内的各项功能子系统,以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全面实现对网络通信、办公自动化和建筑设备等系统的之中综合管理方式。智能化体现了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系统

的优化组合,目的是提供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建筑环境。 4.机械防烟:是指发生火灾时使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以确保疏散时间和疏散通道安全的排烟方式。常用于没有自然开窗,且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或者地下室。在顶棚设排烟口,发生火灾时风机启动从排烟口抽烟。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层主体建筑与裙房之间是否应设置变形缝,实质是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链接问题。板式高层公共建筑标准层要避免超过设置缝(伸缩缝)的长度要求,而高层住宅的变形缝一定选择在居住单元的分户墙之间,还要考虑多个住宅单元拼接长度和设置伸缩缝的长度要求之间的关系,尽量争取少设缝。 主体与裙房设缝后对平面功能,建筑平面、室内外装修等有明显的影响,采暖同风,电气管线设置不便,且费工、费料;屋面、墙面、地下室等防水处理的难度也明显加大,例如,寒冷和严寒地区的设计要求缝两侧内全部做保温,但实际工程中很多都只是在边上做(里面没有做),结果产生冷桥,造成变形缝处保暖效果不好,导致变形缝两侧的住宅单元市场抗性较大。显然,从建筑的角度来看,不设缝较好。 从结构抗震来看,虽然有时设缝能简化结构形体,但设缝也带来了不少麻烦:一是主体的填埋深度不宜保证;二是由于施工原因,极易照成缝内堵塞,不利于抗震。 2 (1)效率特征:高层建筑适应了现代城市要求的紧凑性和高运转效率,使城市空间高度集约化、立体化、和综合化、提高了城市空间综合利用率 (2)节地特征:节约用地是高层建筑的基本特征,但高度超过300米的摩天大楼将失去节约用地的经济意义。 (3)功能与空间组合特征:一般高层建筑竖向层叠大量功能相同和尺度相近的空间,如写字间、客房、住宅单元、公寓等,形成高耸的体量;而会议、餐饮、商场、展销、康乐等大小不一的公共空间一般聚集在裙楼,形成变化丰富、扁平舒缓的横向体量,竖向层叠和功能集聚是高层建筑功能与空间组合和基本特征。(4)象征性与识别性: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主角,具有较好的地标性和可识别性。高层建筑具有很强和象征性,是现代社会的标志。 (5)环境特征:高层建筑环境特征主要为负面特征,有以下三点 其一,高层建筑存在比多层建筑更多的安全隐患。

09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笔试试题参考答案

2009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部分笔试试题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建筑设计原理:100分 一?名词解释 1?空间序列:建筑作为三度空间的实体,人们不能一眼就看到它的全部,而是只有在运动中,也就是在连续行进的过程中,从一个空间走到另一个空间,才能逐一地看到它的各个部分,从而形成整体印象,即建筑的空间序列。人们在观赏建筑的时候,不仅涉及到空间变化的因素,同时还要涉及到时间变化的因素。组织空间序列,就是要综合运用对比、重复、过渡、衔接、引导等一系列处理手法,把空间的排列和时间的先后这两种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将个别的、独立的空间 组织成为一个有秩序、有变化、统一完整的空间集群。空间序列通常由:序列、过渡、高潮、尾声等组成。对称式布局和自由式布局是空间序列的两种常见形式。 (见空间组合论第5章P53-55) 2?比例与尺度:比例指的长宽高这三个方向度量之间的关系问题。尺度指的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比例主要表现为各部分数量关系之比,是相对的,可不涉及具体尺寸。尺度却要涉及真实大小和尺寸。当两者一致的时候,则建筑形象正确地反映了建筑的真实大小,如果不一致,则建筑形象歪曲了建筑物的真实大小。(见空间组合论P39-41) 3.行为单元:人类生活完成所有居住行为所需要的个体空间称为“行为单元” , 是构成住宅户型架构的基本元素。对行为单元所表现出的特征分析,户型功能分区主要包括三大类:居住部分,辅助部分,交通部分。(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4.均衡:指的是物体在重力下保持稳定的状态。建筑的均衡包括静态均衡和动态 均衡两种。静态均衡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对称的形式;另一种是非对称的形 式。动态均衡指的是人对于建筑的观赏不是固定于某一个点上,而是在连续运动 的过程中来观赏建筑。因此必须从各个角度考察建筑体形的均衡,特别是从连续行进的过程中来看建筑体型和外轮廓线的变化。(来自组合论第四章形式美P37)5.绿色建筑:源经济和较低费用,全寿命设计,宜人性设计,灵活性设计,传统与现代建筑相统一,建筑理论与环境科学相统一。(本题来自工大建筑学院提供的样卷原题,答案也为样卷所附答案) 6.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是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市场价格而言,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使用效果,而不是降低建筑标准。它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修建的普通住房。这类住宅因减免了工程报建中的部分费用,其成本略低于普通商品房,故又称为经济适用房。(来自网络) 二?简答题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试的试题

1.如何理解“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并说明建筑空间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名词解释 层高是指该层地坪或楼地面到上层楼板面的距离。 造型表现 :利用建筑自身存在的某些规律,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结合反映建筑空间处理、环境布局而构成的完美的建筑形象。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研究:设计应该如何进行与建筑师应如何思考和工作。 1、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空间尺度:就是人们权衡空间的大小、粗细等视觉感受上的问题。 3、韵律:所谓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是变化与重复形成了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4、建筑构图原理:形式美的规律,运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 5、功能分区:在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更需要把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使不同要求的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 6、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 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 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 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 7、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填空 建筑结构的发展。一方面是新材料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仿生学 建筑构图规律:1.统一与完整2.对比与微差3.均衡与稳定4.韵律与节奏5.比例与尺度6.主从与重点 2.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一般考虑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和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1.在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中,作为垂直交通联系的手段,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坡道等形式。 2.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3.民用建筑按照它们的使用性质,通常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两大类。 4.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2 5.公共建筑交通枢纽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功能要求,二是精神要求。 6.在医疗建筑中,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设置2部楼梯。

2013建筑设计原理试题

一、选择题 1、阳台栏杆的高度,对于中、高层住宅可以为(A ) A、1050mm B、1100mm C、900mm D、1000mm 2、厨房内设备布置方式若为双排布置时,厨房净宽可以为( B ),两排设备净距可以为() A、1500mm,800mm B、1600mm,900mm C、1800mm,800mm D、2000mm,1000mm 3、若多层住宅楼梯梯段净宽为1100mm,则楼梯平台宽度可以为( C ) A、1050mm B、1100mm C、1200mm D、1000mm 4、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一类建筑、二类建筑各为( D )平方米 A、1500,1000 B、900,1200 C、1000,1000 D、1000,1500 5、我国的《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B ) A、2.7m B、2.8m C、2.9m D、3.0m 1、对于住宅室内楼梯,当一边为栏杆或墙时,其净宽不小于(D ) A、700mm B、750mm C、900mm D、1000mm 2、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一类建筑、二类建筑各为( D)平方米 A、1500,1000 B、900,1200 C、1000,1000 D、1000,1500 3、消防电梯应设防烟前室,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A)m2。 A、4.5 B、6 C、8 D、10 4、18层及18层以下的塔式高层,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C )平方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A、550 B、600 C、650 D、700 5、一般情况下,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距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C ) A、20m B、30m C、40m D、60m 1、建筑构成基本要素包含 D 。 a.平面、立面、剖面 b.规划、单体、局部详图 c.基础、墙体、屋顶 d.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2、建筑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下面哪类内容不属于初步设计文件中所包含

建筑设计原理习题(详细答案)资料

课堂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建筑的基本属性的是( A ) A 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民族和地域性、社会性 B 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 C 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民族和地域性、社会性 D 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 2、古代拉丁美洲建筑主要是以什么建筑类型为主( D ) A 木构架体系建筑 B 伊斯兰教建筑 C 陵墓建筑 D 高台建筑 3、古代印度建筑主要是以什么建筑类型为主( A ) A 佛教建筑 B 筑陵墓建筑 C 伊斯兰教建 D 木构架体系建筑 4、下列不是两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发展主要表现的一项是( D ) A 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建筑、礼制建筑(宗庙、 明堂、辟雍)、居住建筑(宅第、坞壁)、园林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等 B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已出现,斗拱在建 筑上开始广泛使用,建筑组群日趋庞大,群体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 C 多层楼阁兴起和盛行,战国时期的台榭建筑到东汉时期已被独立 的、大型多层的木楼阁 所取代 D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经历了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变革,

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5、下列不是清代建筑发展主要表现的一项是( D ) A 园林建筑进入极盛期;藏传佛教建筑兴盛,住宅建筑百花齐放 B 单体建筑在明代定性化基础上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筑高度程式化 C 建筑结构与建筑装饰分离,单体的建筑装饰精细、华丽,甚至由 于装饰过分而产生繁缛和堆砌感 D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经历了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变革, 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6、希腊建筑长期的推敲改进主要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及其相互组合上,这套做法固定后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柱式:( A ) A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 B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塔斯干 C 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复合柱式 D 爱奥尼克柱式塔斯干复合柱式 7、自然环境构思法主要是指( C ) A 通过建筑形态、语言、符号等表达其内在的某种哲学或思想内涵, 从而使观者产生联想、共鸣或启示 B 建筑通过形象(含总平面、平面、立面及内外装饰)表达或蕴涵某 一主题思想,从而增加建筑文化含量 C 新建筑根据所处环境原有的道路、景观及建筑布局、形态、形式、 风格、材料、色彩以及特点、个性等进行构思,从而达到新旧环境与建筑的谐调平衡。 D 运用象征或隐喻的方法来表达经构思而确定 8、基本构思法的设计操作过程包括( A ) A 方案设计依据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形态设计方案设计深化

室内设计原理考试试卷答案

3、室典型的室空间具备的三要素是地面、顶盖、墙面,其中区别外空间的主要标志是;顶盖。

19、室灯具的布置方式有:整体照明、局部照明、整体与局部混合照明和成角照明。 4、“室镜面反映的虚像,可把人们的视线带到镜面背后的空间去,于是产生空间扩大的视觉效果,还可利用有一定景深的大幅画面把人的视线引向远方,造成空间深远的意象。”这种空间类型属于:() A 凹入空间 B 迷幻空间 C 地台空间 D 流动空间 6、“在建筑中属于似是而非、摸棱两可,而无可名状的空间,常介于两种不同类别的空间之间,空间界限不十分明确。”这种空间类型属于:( ) A模糊空间 B 固定空间 C动态空间 D 虚幻空间

7、“在界定的空间,通过界面的局部变化而再次限定的空间,如局部升高或降低地坪或天棚,或以不同材质、色彩的平面变化来限定空间等。”这种空间类型属于:() A模糊空间 B 虚幻空间 C动态空间 D 虚拟空间 17、以下哪项属于室设计调节中的实质性调节的是() A色彩的运用B隔断的设置 C照明的运用 D 材质的运用

四、名词解释 色相:色彩的相貌。 高技派:也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 室界面处理:是指对室空间的各个围合面--地面、墙面、隔断、平顶等各界面的使用功能和特点的分析,界面的形状、图形线脚、肌理构成的设计,以及界面和结构的连接构造,界面和风、水、电等管线设施的协调配合等方面的设计。 静态空间:形势比较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空间比较封闭,构成比较单一,视觉常被引导在一个方位或落在一个点上,空间常表现得非常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pdf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很古老的建筑类型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 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性居住建筑 ·居住面积标准 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 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文明型标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性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 我国小康住宅居住目标的基本定位应属国际上的文明型标准,即在21世纪初,我国居民应达到每户拥有一套设施完备的住房的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 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住宅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型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时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 ·室内光环境质量 1.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 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a.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里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 b.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以提高劳作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c.正确处理天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从建筑整体上节约能源。 2.确保光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和控制标准:为创造居住建筑室内良好的光环境,建筑 设计上应争取良好的朝向,确保足够的建筑日照间距,立面窗户的开设应确保足够的采光面积。建筑电气设计上,应提供合理照明水平。 a.关于日照标准的确定。 b.关于天然采光标准。 c.关于人工照明标准。 ·室内声环境质量 A.要求和意义: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 B.标准和措施 标准:符合人们健康的生活需要;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 措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尽量是居住区远离各种工业或城市交通措施的强音噪声源;设置声屏障或利用道路绿化大幅度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影响;居住建筑中需要安静的房间,应设计布置在远离道路较安静的一侧。安静房间的上下层位置设计也宜安排安静的用房,以减少户间撞击噪声的影响;提高建筑物构建的隔声能力, 特别是分户墙、楼板和外墙门窗的隔声性能,降低室内建筑与家用电器设备的噪声级。·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居住空间:起居室、餐厅、主卧室、书房、次卧室 厨卫空间:厨房、卫生间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A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 A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1、考试试卷共 7 页 2、考试形式:开卷 3、考试时间: 120 分钟 4、适用专业:建筑学 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共 5 页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 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2.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 3.动静分区:通常把住宅中使用时间主要在白天和部分晚上活动频繁的区域 划分为动区。如会客室、起居室、餐厅、厨房等。把使用时间集中在晚上 或要求安静不受干扰的区域划分为静区。如卧室、书房等。 4.跃层住宅:指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 系。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间丰富。在坡顶住宅中, 可充分利用坡顶空间。 5.支撑体住宅:指将住宅的骨架作为支撑体,并预留洞口。其间容纳面宽和 面积各不相同的套型单元,将可拆装的轻质隔墙、设备、装修、按模数设 计的通用构件和部件作为填充体(可分体)。从而具有更多灵活可变性的 住宅类型。 6.住宅单元: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统一 结构、构造和方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将这种标 准段叫做单元 7.安全疏散间距: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8.防火分区:为防止火灾广泛蔓延,将建筑分隔成若干一定面积的区域,每 个区域均设有两个安全疏散口,这种区域划分称作防火分区 9.塔式住宅:指平面上两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而高度又远远超过平面尺 寸,以一组垂直交通枢纽为中心,各户围绕布置,不与其他单元拼接,独 立自成一栋的高层住宅。 10 体型系数: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 的体积的比值。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多层住宅区别于低、高层住宅的特点: 答:⑴多层住宅必须借助于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有时还需设置公共走廊 解决水平交通; ---(2分) ⑵多层住宅用地较低层住宅节省,造价比高层住宅经济,适合于目前一般的 生活水平;---(1分) ⑶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且楼层住户缺乏属于自己的私家 庭院,居住环境没有低层住宅优越;---(1分) ⑷多层住宅虽不需高层住宅所必须的电梯设备,但上面几层垂直交通仍感不 便。---(1分) 2.试从功能、环境和心理三方面阐述住宅的套型设计要求: 答:从功能上说应按人的生理需要划分空间,符合人的生活规律,避风雨、 御寒暑、保安全,保证必要的空气环境质量以及热、声、光环境等卫生要 求。---(2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2.住宅:指专供居住的房屋,包括别墅、公寓、职工家属宿舍和集体宿舍、职工单身宿舍和学生宿舍等。但不包括住宅楼中作为人防用、不住人的地下室等,也不包括托儿所、病房、疗养院、旅馆等具有专门用途的房屋。 3.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4.住宅组团:在城市居住区规划和居住小区设计中,将若干栋住宅集中紧凑地布置在一起,在建筑上形成整体的、在生活上有密切联系的住宅组织形式。 5.套型: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6.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7.复式住宅:所谓复式住宅,即在住宅层高3.3-3.5m的情况下,在内部空间中巧妙地布置夹层,形成空间重复利用。 8.点式住宅:此种住宅在进深、面阔、方向、尺寸大体相当,在住区规划图上好似一个点,故称点式住宅 9.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四、简答 1.低层住宅特点: 答:优:1居住行为方面:使住户较接近自然,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生活提供方便,一次性上楼高度小或不用上楼,使住户在住宅附近活动频率加大,加强住户之间相互交往。 2居住心理方面:小体量易形成亲切的尺度,符合人类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造型灵活,有“前院后庭”的;理想家园模式,使对住宅及居住环境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强:因体量小,使其与地形、地貌、绿化、水体等

重庆大学混凝土设计原理复习试题。

重庆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题 综合练习--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大,有利于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及抗震)。 2.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依据(D.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3.混凝土的弹性系数反映了混凝土的弹塑性性质,定义(A.弹性应变与总应变的比值)为弹性系数。 4.混凝土的变形模量等于(弹性系数与弹性模量之乘积)。 5.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无明显流幅的钢筋,在构件承载力设计时,取极限抗拉强度的(C.85%)作为条件屈服点。 6.结构的功能要求不包括(经济性) 7.结构上的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下列不属于间接作用的是(B.风荷载) 8.(A.荷载标准值)是结构按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的荷载基本代表值,是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中对各类荷载规定的设计取值。 9.当结构或构件出现(B.I、III)时,我们认为其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I.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II.构件挠度超过允许的限值III.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IV.构件裂缝宽度超过了允许的最大裂缝宽度 10.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的依据是适筋梁正截面(A.第I阶段末)的截面受力状态。 11.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拉区边缘达到(D.混凝土弯曲时的极限拉应变)时,受拉区开始出现裂缝。 12.有明显流幅的热轧钢筋,其屈服强度是以(D.屈服下限)为依据的。 13.受弯构件正截面极限状态承载力计算的依据是适筋梁正截面(C.第III阶段末)的截面受力状态。 14.在T形梁的截面设计计算中,满足下列条件()则为第二类T形梁。 15.梁的破坏形式为受拉钢筋的屈服与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则这种梁称为(平衡配筋梁)。 16.单筋矩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的适用条件是:(A.I、III)I.II. III.IV. 17.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的第二个适用条件的物理意义是(C.保证受压钢筋屈服)。18.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以(D.剪压破坏)为依据的。 19.为了保证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时规定最小配箍率的目的是为了防止(A.斜拉破坏)的发生。 20.为了保证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对梁的截面尺寸加以限制的原因在于防止(C.斜压破坏)的发生。21.螺旋箍筋柱较普通箍筋柱承载力提高的原因是(C.螺旋筋约束了混凝土的横向变形)。 22.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主要与(C.长细比)有关。 23.大偏心和小偏心受压破坏的本质区别在于(B.受拉区的钢筋是否屈服)。 24.以下破坏形式属延性破坏的是(A.大偏压破坏)。 25.计算偏心受压构件,当()时,构件确定属于大偏心受压构件。 26.偏心受压构件界限破坏时,(D.远离轴向力一侧的钢筋屈服与受压区混凝土压碎同时发生)。 27.大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A.受拉钢筋)。 28.进行构件的裂缝宽度和变形验算的目的是(A.使构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 29.受拉钢筋配置适当的大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截面(C.有受压区)。 30.轴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拉力(C.仅由钢筋)承担。 31.其它条件相同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与平均裂缝间距、裂缝宽度的关系是(A.保护层越厚,平均裂缝间距越大,裂缝宽度越大)。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建筑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很古老的建筑类型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 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性居住建筑 ·居住面积标准 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 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文明型标 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性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 我国小康住宅居住目标的基本定位应属国际上的文明型标准,即在21世纪初,我国居民应达到每户拥有一套设施完备的住房的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 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住宅 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型 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时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 ·室内光环境质量 1.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 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a.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里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 以提高劳作b.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 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c.正确处理天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从建筑整体上节约能源。 2.确保光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和控制标准:为创造居住建筑室内良好的光环境,建筑 设计上应争取良好的朝向,确保足够的建筑日照间距,立面窗户的开设应确保足够的采光面积。建筑电气设计上,应提供合理照明水平。 a.关于日照标准的确定。 b.关于天然采光标准。 c.关于人工照明标准。 ·室内声环境质量 A.要求和意义: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 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 B.标准和措施 标准:符合人们健康的生活需要;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 措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尽量是居住区远离各种工业或城市交通措施的强音噪声源;设置声屏障或利用道路绿化大幅度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影响;居住建筑中需要安静的房间,应设计布置在远离道路较安静的一侧。安静房间的上下层位置设 计也宜安排安静的用房,以减少户间撞击噪声的影响;提高建筑物构建的隔声能力, 特别是分户墙、楼板和外墙门窗的隔声性能,降低室内建筑与家用电器设备的噪声级。·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居住空间:起居室、餐厅、主卧室、书房、次卧室 厨卫空间:厨房、卫生间

高层建筑设计原理课件

1.下列哪一种形状的平面体形系数最小,能耗最少。 A.方形B.圆形C.三角形D.梯形 2、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规定,()层及其以上的建筑为高层住宅。 A.10 B.20 C.15 D.9 3、《通则》中规定,建筑高度大于()米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A. 200 B.60 C.100 D.300 4、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高层建筑是() A.101大厦 B.迪拜哈利法塔 C.美国帝国大厦 D.芝加哥蒙托克大厦 5、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高层建筑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 A.有可能造成令人不愉快的环境。 B.存在比多层建筑更多的安全隐患。 C.不利于人们户外活动,容易形成对人类健康不利的室环境。 D.高层建筑象征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也表现了拥有者的财富、地位和商业信用。 6、高层建筑场地调查包括项目背景、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以及()等方面的容。 A.能源供应 B.地域特征 C.项目定位 D.开发强度 7下列哪一项是比较良好的高层建筑外部空间尺度。() A.b/h≤1 B.b/h≥2 C. 1≤b/h≤2 D.b/h≥3

8、若建筑用地为条形用地,则下列说确的是:() A.用地相对进深较大,不利于吸引顾客; B.建筑多沿街布置,且首层多为商业功能; C.用地中高层建筑对城市道路多有退缩; D.条形用地临街面多为短轴方向。 9、平原和丘陵城市用地评价一般将坡度大于()的用地列为不适于作为建筑用地的类别。 A.25% B. 20% C.30% D.50% 10、在平坦地区,当建筑间距与高度之比()时,通风效率可视为良好。 A.b>2h B.b=2h C.b=h D.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