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旺版习题解答_现控理论_第2章

赵明旺版习题解答_现控理论_第2章
赵明旺版习题解答_现控理论_第2章

习题解答

2-1 如题图2-1所示为RLC 电路网络,其中()i U t 为输入电压,安培表的指示电流)(t i o 为输出量。试列写状态空间模型。

题图2-1

解:?(1) 根据回路电压和节点电流关系,列出各电压和电流所满足的关系式.

()()()1

()()()()()

i L C L C R C C d

U t L

i t U t dt

d i t i t i t C U t U t dt R

=+=+=+

(2) 在这个电路中,只要给定了储能R 元件电感L 和电容C 上的i L 和U C 的初始值,以及t?t 0时

刻后的输入量U i (t ),则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压、电流在t?t 0时刻以后的值就完全确定了。也就是说,i L 和U C 可构成完整的描述系统行为的一组最少个数的变量组,因此可选i L 和为U C 状态变量,即

x 1(t )=i L , x 2(t )=u C (3) 将状态变量代入电压电流的关系式,有

1221211

11

i dx x U dt L L

dx x x dt C RC

=-+=-

经整理可得如下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一阶矩阵微分方程组--状态方程

11i 22110110x x L U L x x C

RC ??

-??????????=+????????-?

?????

??????

&& (4) 列写描述输出变量与状态变量之间关系的输出方程,

1221110C x y U x x R R R ??

?

?=

==?????

???

(5) 将上述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列写在一起,即为描述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的状态空间表达

1

1

i 221211011010

x x L U L x x C RC x y x R ??-??

????????=+????????

-?

???????????????=?????

???

&&

2-2 如题图2-2所示为RLC 电路网络,其中1()v t 为输入电压,2()v t 为输出电压。试列写状态

空间模型。

题图2-2

解: (1) 根据回路电压和节点电流关系,列出各电压和电流所满足的关系式.

11

21d d d d d d d d C L L C C

C L u i L R i C u t t u u u R C R i C t t ???+-=? ???

??

??

?+=- ????

?

(2) 选择状态变量.状态变量的个数应为独立一阶储能元件(如电感和电容)的个数.对本题

x 1(t )=i L , x 2(t )=u C (3) 将状态变量代入电压电流的关系式,经整理可得如下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一阶矩阵微分

方程组--状态方程

121121211122112121()()10()()R R R R R L R R L x x u L x x R R R C R R C --??

????++????????=+????????-??

??????

++??

&& (4) 列写描述输出变量与状态变量之间关系的输出方程,

()1121

2111221212d d ()

()C

L x u R R R y u R i C R x Cx x t R R R R ?????

?

==-=-=???? ?

++?

???

??&

(5) 将上述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列写在一起,即为描述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的状态空间表达

121121211122112121121

212121()()1

0()()()

()R R R R R L R R L x x u L x x R R R C R R C x R R R y x R R R R --??

?

?

??++????????=+????????-???????

?

++??

????=?

???

++??

??&&

2-3 设有一个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安装在一个不计质量的小车上,如题图2-3所示。u 和y

为分别为小车和质量体的位移,k 、b 和m 分别为弹簧弹性系数、阻尼器阻尼系数和质量体质量阻尼器。试建立u 为输入,y 为输出的状态空间模型。

题图2-3

解:下面推导安装在小车上的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的数学模型。假设0

不动,并且安装在小车上面的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这时也处于静止状态(平衡状态)。在这个系统中,()u t 是小车的位移,并且是系统的输入量。当0t =时,小车以定常速度运动,即u =&常量。质量的位移()y t 为输出量(该位移是相对于地面的位移)

。在此系统中,m 表示质量,b 表示黏性摩擦系数,k 表示弹簧刚度。假设阻尼器的摩擦力与y u

-&&成正比,并且假设弹簧为线性弹簧,即弹簧力与y u -成正比。 对于平移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表示为:

ma F =∑

式中,m 为质量,a 为质量加速度,F ∑为沿着加速度a 的方向并作用在该质量上的外力之和。对该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并且不计小车的质量,我们得到:

22()d y dy du m b k y u dt dt dt ??

=---- ???

即: 22d y dy du

m b ky b ku dt dt dt

++=+

这个方程就是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对这个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并且令初始条件等于零,得到:

)()()()(2s U k bs s Y k bs ms +=++

取)()(s U s Y 与之比,求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

()()()Y s bs k

G s U s ms bs k

+=

=++ 下面我们来求这个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首先将该系统的微分方程

b k b k

y y y u u m m m m

+

+=+&&&& 与下列标准形式比较:

1212o y a y a y b u b u b u ++=++&&&&&&

得到:

1b a m =

, 2k a m =, 0o b =, 1b b m =, 2k b m

= 即而得到:

0011102

2211200b b

b a m

k b b a a m m ββββββ===-=

??

=--=- ?

??

并定义:

102111x y u y b x x u x u m

ββ=-==-=-

&& 可得到:

1212222112212b x x u x u m

k b

k b x a x a x u x x u m m m m ββ=+=+

????=--+=-

-+-?? ??????

?&& 输出方程为:

1y x =

即:

[]11222120110b x x m u

k b x x k b m m m m x y x ??????????????=+????????--

????????-?

?

?? ?????

??

=??

??

&&

2-4 题图2-4为登月舱在月球软着陆的示意图。其中,m 为登月舱质量,g 为月球表面重力常

数,m k &-项为反向推力,k 为常数,y 为登月舱相对于地球表面着陆点的距离。现指定状态

变量组m x y x y x ===321 , 和&,输入变量 m u &= ,试列出系统的状态方程。

题图2-4

解:本题属于由物理系统建立状态空间描述的基本题。

对给定力学系统,储能元件质量的相应变量即位置、速度和质量(本题中他也是随时间改变的),可被取为状态变量组

m x y x y x ===321 , 和& 。

基此,利用力学定律并考虑到输入变量m u &=,先来导出

122333

3x y x k gm g k x y m x u m m x x x m u

====

-=-+==&&&&&&&& 在将此方程组表为向量方程,就得到系统的状态方程:

????????????+???????????????

???????-=?????

?????1 0 0 0 0 0 00 1 033321321x k x g x x x x x

x &&& 且由状态方程形式可以看出,给定力学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2-5某磁场控制的直流电动机的简化原理图如题图2-5所示,其中电动机轴上的负载为阻尼摩

擦,其摩擦系数为f ;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为J 。设输入为电枢电压u a 和激磁电压u f ,输出为电机转角θ,试列出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题图2-5

解 设电动机的铁芯工作在非饱和区。分析题图2-5所描述的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可以写出电动机的主回路、励磁回路电压方程和轴转动运动方程为

22d d d d d d a a a a

f

f f f f

u R i E i u R i L t

M J f

t t

θθ=+=+=+ 式中,E a 和M 分别为如下电动机电枢电势和电动机转矩,且

d d d d a

e e f

E C k i t t

θθ

=, m a m f a M C i k i i =Φ= 式中,C e 和C m 分别为电动机的电枢电势常数和转矩常数;?为磁场的磁通量,其正比于励磁

回路电流i f ;k e 和k m 分别为比例常数。因此,主回路、励磁回路电压方程和轴转动运动可记为

22d d d d d d d d a

a a e f f f f f f

m f a u R i k i t

i u R i L t k i i J f

t t θθθ?

=+??

?

=+??

?=+??

(2-13)

对于上述微分方程组,若已知电枢电流i f (t )、角位移θ(t )及其导数t t /d )(d θ在初始时刻t 0

的值,以及电枢电压u a 和励磁回路电压u f ,则方程组有惟一解。因此,可以选择状态变量为

123d ()

()(),()(),()d f t x t i t x t t x t t

θθ===

因此,由微分方程组(2-13)可得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1

12313313

131---f f f f m m a e a a R x x u L L x x k k u k x x f f x x i x x x J J J R J ?=+???=??

??-?== ?????

&&& 输出方程为

y =θ=x 2

由上述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可得系统的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为

11

23

2311332

1

--f f f f m m e a a a R x x u L L x x k k k f

x u x x x x JR JR J y x ?=+???=???=

-??=&&&

2-6 题图2-6为一化学反应器,它是一个均匀、连续流动单元,其中发生如下反应速率常数为k 的一级吸热反应

A k→B

该化工反应生产过程为:温度为常量θf,含A物质浓度为常量C Af的料液以Q(t)的流量进入反应器;假定流出的液体的流量也为Q(t),保持单元内液体体积为V;为了使化学反应向右进行,用蒸汽对反应器内的溶液进行加热,蒸汽加热量为q(t)。试以料液的流量Q(t)和蒸汽加热量q(t)为输入,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θ(t)和物质B的浓度C B(t)为输出,建立状态空间模型。

题图2-6

参见2.2小节例题

2-7. 将以下系统输入输出方程变换为状态空间模型。

(1) 2635y y y y u +++=&&&&&&

(2) 23y y u u -=-&&&&&&

(3) 45222y y y y u u u u +++=+++&&&&&&&&&&&&

解 (1) 由所求的系统输入输出方程,有

a 1=2, a 2=6, a 3=3,

b =5

当选择输出y 及其1阶、2阶导数为状态变量时,可得状态空间模型为

10000103625[10

0]????

????=+????????---????

=x x u y x

& (2) 先将方程变换成y 的首项的系数为1,对方程两边除以2,得

311

222

y y u u -

=-&&&&&&

由所求的系统输入输出方程,有

a 1=0, a 2=0, a 3=-3/2,

b 0=1/2, b 1=0, b 2=0, b 3=-1/2,

故由式(2-17)可得

001110221120331221301/2

1/4

b b a b a a b a a a ββββββββββ===-==--==---=

因此,当选择状态变量

102103210121212x y u y u x y

u u y u x y u u u y u ββββββ?

=-=-??

?

=--=-??

?

=---=-??

&&&&&&&&&&&&& 时,可写出状态空间模型为

010000103/2001/41

[100]2

u

????????=+????????????=+x x u y x &

(3) 由所求的系统输入输出方程,有

a 1=4, a 2=5, a 3=2,

b 0=2, b 1=1, b 2=1, b 3=2,

故由式(2-17)可得

001110221120331221302

7

19

43

b b a b a a b a a a ββββββββββ===-=-=--==---=-

因此,当选择状态变量

1021032102721972x y u y u x y u u y u u x y

u u u y u u u ββββββ=-=-??

=--=+-??=---=-+-?&&&&&&&&&&&&&& 时,可写出状态空间模型为

1070011925443[10

0]2u

-????

????=+????????----????

=+x x u y x &

2-8将下列传递函数转换为状态空间模型

(1) 232

21840

()6116s s G s s s s ++=+++

(2) 2221

()56

s s G s s s ++=++

(3) 2

3(5)

()(3)(1)s G s s s +=++

解 (1) 由系统特征多项式611623+++s s s ,可求得系统的极点为

s 1=-1, s 2=-2, s 3=-3

于是有

3

32211)(s s k s s k

s s k s G -+-+-=

其中,

112233

[()(1)]12[()(2)]12[()(3)]

2

s s s k G s s k G s s k G s s =-=-=-=+==+=-=+= 故当选择状态变量为G (s )分式并联分解的各个一阶惯性环节的输出,则可得状态空间模型为

100102010031[12122]-????????=-+????????-????=-x x u y x

& (2) 对本题,先用长除法求出严格真有理函数如下

2222135()11()5656

s s s G s G s s s s s ++--==+=+++++% 由系统特征多项式256s s ++,可求得系统的极点为

s 1=-2, s 2=-3

于是有

1212

()1k k

G s s s s s =+

+-- 其中,

1223[()(2)]1

[()(3)]4

s s k G s s k G s s =-=-=+==+=-%%

故当选择状态变量为G (s )分式并联分解的各个一阶惯性环节的输出,则可得状态空间模型为

201031[14]-????

=+????-????=-+x x u y x u

& (3) 由系统特征多项式2(3)(1)s s ++,可求得系统的极点为

s 1=s 2=-3, s 3=-1

于是有

3

31112

2

111)()(s s k s s k s s k s G -+-+

-=

其中

2112

2122311[()(3)]3,

d

[()(3)]3,d [()(1)]3s s s k G s s k G s s s

k G s s =-=-=-=+=-=

+=-=+=。

故当选择状态变量为G (s )分式串-并联分解的各个一阶惯性环节的输出,可得状态空间模型为

310003010011[333]????-????=-+????????-????=--x

x u y x

&

2-9 试求题图2-9所示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模型。

题图2-9

解: 系统方框图变换成:

则状态空间表达式x

Ax Bu y Cx Du =+??=+?

&中:

???

?

???

?????

?????

???-----=00

1

00

001000000/00

/00//1/00000

/000/2

1111

1

111J k J k J k J J k k k k k k k A b n p p p p

??????

?

??

???????????=00000/1p k k B , []010000=C , 0=D

2-10 给定题图2-10所示的一个系统方框图,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分别为y u 和,试列出系统

的一个状态空间模型。

题图2-10

解:首先,定出状态方程。对此,需将给定方块图化为图示规范方块图,并按图中所示把每个一

阶环节的输出取为状态变量1234,,,x x x x 。进而,利用每个环节的因果关系,可以导出变换域变量关系式:

()()()(){}

12310

????52

x s u s x s x s s =--????+ ()()()()(){}212342

?????x s x s x s x s x s s

=-++ ()()()()(){}312342

?????1

x s x s x s x s x s s =-+++ ()()(){}4231

???3

x

s x s x s s =-+ 基此,可以导出变换域状态变量方程:

()()()()()1123?????2505010sx

s x s x s x s u s =--++ ()()()()()21234?????2222sx

s x s x s x s x s =-++ ()()()()()31234?????222sx

s x s x s x s x s =-++ ()()()()4234????23sx

s x s x s x s =-- 将上述关系式组取拉普拉斯反变换,并运用(){}1i i L sx s x -=&,就定义此方块图的状态变量方

程:

112321234312344234

250501022222223x x x x u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再将上述方程组表为向量方程,得到此方块图的状态方程:

11223

3442 50 50 010 2 -2 2 2 0 2 -2 1 2 0 0 1 -1 -3 0x x x x u x x x x --????????????????????????=+????????????????????????

????&&&& 进而,定出输出方程。对此,由方块图中相应环节显示的因果关系,可直接导出此方块图的输出

方程:

[]12

340 1 1 0x x y x x ??????=-????????

2-11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

3001015220021053016

20????

????=+??????????????

=????

&x x u y x

现用%x =P x 进行状态变换,其变换矩阵为

100020003P ??

??=??

????

试写出状态变换后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解 本题的线性变换为%x =P x ,因此相应的各个矩阵的变换公式为

11,,,A PAP B PB C

CP D D --====%%%% P 的逆矩阵为

110

001/20001/3P -????=??????

因此有

113

0010254/3400

31015301/36

10A PAP B PB C CP --????

????====?

???

??????????==???

?

%%%

故系统在新的状态变量x ~下的状态空间模型为

3

0010254/340031015301/36

10????

????=+??????????????

=????

x x u y x

&%%%

2-12 求下列各方阵A 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广义特征向量。

(1) 1302A ??

????

(2) 122212221A ??

??=??

???? (3) 010001254A ??

??=??

??-??

(4) 0

100018126A ????=??

??---??

解 (1) 由特征方程|λI -A |=0可求得系统的特征值为

λ1=1, λ2=2

计算对应于λ1=1的特征向量。按定义有

(λ1I -A )v 1=0

将A 、λ1和v 1代入上式,有

111203001v v -??

??=????-????

该方程组有无穷组解。由于 n -rank(?1I -A )=1,即特征向量解空间为1维,其通解式为

[][]T

T

111

11

00v v v ==

令v 11=1, 可得如下独立的特征向量

[]T

110v =

再计算对应于重特征值λ2= 2的特征向量。按定义有

(λ2I -A )v 2=0

将A 、λ2和v 2代入上式,有

212213000v v -????=????????

由于 n -rank(?2I -A )=1,该方程组有特征向量解空间为1维,其通解式为

[][]T

T

221

2222

223v v v v v ==

因此,令v 22=1,解之得

[]T

231v =

(2) 由特征方程|λI -A |=0可求得系统的特征值为

λ1=λ2=-1, λ3=5

即-1为系统的二重特征值,其代数重数为2。

计算对应于二重特征值-1的特征向量。按定义有

(λ1I -A )v 1=0

将A 、λ1和v 1代入上式,有

1112132222220222v v v ---??

??????---=????????---????

由于 n -rank(?1I -A )=2,该方程组有特征向量解空间为2维,故特征向量解空间为2维,独立的特

征向量数为2。解该方程,可得特征向量的通解式为

[][]T

T

11112

231112

1112()v v v v v v v v ==-+

因此,令v 11=1,v 12=0或1,解之得

[]T 1101v =- 和 []T

2112v =-

即重特征值2有两个线性独立的特征向量,故该重特征值的几何重数亦为2。

再计算对应于重特征值λ3=5的特征向量。按定义有

(λ3I -A )v 2=0

将A 、λ3和v 3代入上式,有

3132334222420224v v v --??

??????--=????????--????

该方程组有无穷组解。由于 n -rank(?1I -A )=1,即特征向量解空间为1维,其通解式为

[][]T T

33132

33313131v v v v v v v ==

令v 31=1, 可得如下独立的特征向量

[]T

1111v =

(4) 由特征方程|λI -A |=0可求得系统的特征值为

λ1=λ2=1, λ3=2

由于矩阵为友矩阵,因此对应于λ1=λ2=1的特征向量和广义特征向量分别为

[]

[][]

T

T

21,111

1T

T

1,211111012012v v v λλλ??===??==

对应于λ3=2的特征向量和广义特征向量分别为

[]T

T

233

31124v λλ??==??

(4) 由特征方程|λI -A |=0可求得系统的特征值为

λ1=λ2=λ3=-2

由于矩阵为友矩阵,因此对应于λ1=λ2=λ3=-2的特征向量和广义特征向量分别为

[]

[][][][]

T

T

2

1,1111T T

1,21T

T

1,31124012014001001v v v v λλλ??===-??==-==

理论力学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 一.是非题 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二.选择题 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 )b(杆AB d(杆AB、CD、整体 )c(杆AB、CD、整体)

f(杆AC、CD、整体 )e(杆AC、CB、整体) 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 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 接触。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W A D B C E Original Figure A D B C E W W F Ax F Ay F B FBD of the entire frame )a (杆AB 、BC 、整体 )b (杆AB 、BC 、轮E 、整体 )c (杆AB 、CD 、整体 )d (杆BC 带铰、杆AC 、整体

军事理论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

重庆工程学院 军事理论考试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古代海防建设是从开始的。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清朝规定:所有岁以上的满族男子都是兵丁。 A.15 B.16 C.17 D.18 3.1895年日本以清朝出兵朝鲜为由发动了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70多年间,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大大小小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近160万平方千米,共赔款万元,白银7亿多两。 A.2 200 B.2 400 C.2 500 D.2 700 5. 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 A.总参谋部 B.总政治部 C.总后勤部 D.总装备部 6. 国防是的全面体现。 A.国家综合力量 B.国家经济实力 C.国家军事力量 D.国家科技实力 7.按照《兵役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合法服兵役的最高年龄限制是。 A.16岁 B.18岁 C.22岁 D.23岁8.下列不属于国防要素内容的是。 A政治要素 B 经济要素 C文化要素 D历史要素9. 围绕军队“三化”建设的总目标,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10.《兵役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A.义务兵与民兵 B.义务兵与武装警察 C.义务兵与预备役 D.义务兵与志愿兵 1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世纪。 A.11 B.10 C.9 D.8 1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理论。 A.军队建设理论 B.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重庆工程学院军事理论考试试题库第1 页(共52 页)

理论力学第二章

第2章 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2-1试求图示中力F 对O 点的矩。 解:(a )l F F M F M F M M y O y O x O O ?==+=αsin )()()()(F (b )l F M O ?=αsin )(F (c ))(sin cos )()()(312l l Fl F F M F M M y O x O O +--=+=ααF (d )2 22 1sin )()()()(l l F F M F M F M M y O y O x O O +==+=αF 2-2 图示正方体的边长a =0.5m ,其上作用的力F =100N ,求力F 对O 点的矩及对x 轴的力矩。 解:)(2 )()(j i k i F r F M +-? +=?=F a A O m kN )(36.35) (2 ?+--=+--= k j i k j i Fa m kN 36.35)(?-=F x M 2-3 曲拐手柄如图所示,已知作用于手柄上的力F =100N ,AB =100mm ,BC =400mm ,CD =200mm , α = 30°。试求力F 对x 、y 、z 轴之矩。 解: )cos cos sin (sin )4.03.0()(2k j i k j F r F M αααα--?-=?=F D A k j i αααα22sin 30sin 40)sin 4.03.0(cos 100--+-= 力F 对x 、y 、z 轴之矩为: m N 3.43)2.03.0(350)sin 4.03.0(cos 100)(?-=+-=+-=ααF x M m N 10sin 40)(2?-=-=αF y M m N 5.7sin 30)(2?-=-=αF z M 2—4 正三棱柱的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已知OA=OB =a ,在平面ABED 内沿对角线AE 有一个力F , 图中θ =30°,试求此力对各坐标轴之矩。 习题2-1图 A r A 习题2-2图 (a ) 习题2-3图

2013年军事理论试卷参考题

军事理论试卷参考题 一、填空题 1、我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______、平等、______。 2、根据我国兵役法,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服现役、服预备役和_________三种形式。 3、《孙子兵法》“五事七计”中的“五事”是指道、天、地、_______________、法。 4、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______________起巨大推动作用,以________为核心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5、我军的三大民主包括:政治民主、_______________和军事民主。 6、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_______________、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建设等部分。 7、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指出“不知彼不知己,_______________”。 8、信息化战争的作战速度快,是指_______、部队机动快和打击速度快。 9、1935年1月我党召开的_______________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10、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_______________而不是武器。 11、江泽民同志提出加强军队建设的“五句话”总要求是:_______________、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1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_______________、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建设等部分。 13、《孙子兵法》“五事七计”中的“五事”是指_______________天、地、将、法。 14、地缘关系,是指以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和距离等地缘要素为基础所产生的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______________等关系。 15、信息化战争作战要素一体化主要体现在_______、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指挥一体化、综合保障一体化。 16、在国防信息人才培养的渠道上,一是要依托地方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双向培养;二是_______。 17、战略相对的稳定性是指战略的指导对象、______________、基本内容是相对稳定的。 18、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国际战略力量的______________、国际战略力量关系的______________、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过渡性、单极与多极斗争的激烈性。 19、目前,一般将国际格局分为______________、两极格局和______________三种。 20、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武器装备信息化、战场空间多维化、作战要素一体化_______、作战样式多样化、战场行动快速化。 21、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________选举。 22、军事思想是关于_______________、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23、我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______、平等、______。 24、毛泽东指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_______________,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 25、______________以国际机制为纽带,国际机制是国际秩序的核心。 26、战略环境与战略是______________和主观指导的关系。 27、我国于_______成立了国防动员委员会。 28、弹道导弹根据射程可以分为近程、中程、远程以及洲际导弹,近程导弹的射程小于________千米,洲际导弹的射程大于________千米。 29、寻的制导的工作方式有主动式、被动式和____________三种。

胡汉才编著《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力系的简化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 2-1.通过A(3,0,0),B(0,4,5)两点(长度单位为米),且由A指向B的力F,在z轴上投影为,对z轴的矩的大小为。 答:F/2;62F/5。 2-2.已知力F的大小,角度φ和θ,以及长方体的边长a,b,c,则力F在轴z和y上的投影:Fz= ;Fy= ;F对轴x的矩 M x(F)= 。 答:Fz=F·sinφ;Fy=-F·cosφ·cosφ;Mx(F)=F(b·sinφ+c·cosφ·cosθ) 图2-40 图2-41 2-3.力F通过A(3,4、0),B(0,4,4)两点(长度单位为米),若F=100N,则该力在x轴上的投影为,对x轴的矩为。 答:-60N; 2-4.正三棱柱的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已知OA=OB=a,在平面ABED内有沿对角线AE的一个力F,图中α=30°,则此力对各坐标轴之矩为: M x(F)= ;M Y(F)= ;M z(F)= 。 答:M x(F)=0,M y(F)=-Fa/2;M z(F)=6Fa/4 2-5.已知力F的大小为60(N),则力F对x轴的矩为;对z轴的矩为。 答:M x(F)=160 N·cm;M z(F)=100 N·cm

图2-42 图2-43 2-6.试求图示中力F 对O 点的矩。 解:a: M O (F)=F l sin α b: M O (F)=F l sin α c: M O (F)=F(l 1+l 3)sin α+ F l 2cos α d: ()22 21l l F F M o +=αsin 2-7.图示力F=1000N ,求对于z 轴的力矩M z 。 题2-7图 题2-8图 2-8.在图示平面力系中,已知:F 1=10N ,F 2=40N ,F 3=40N ,M=30N ·m 。试求其合力,并画在图上(图中长度单位为米)。 解:将力系向O 点简化 R X =F 2-F 1=30N R V =-F 3=-40N ∴R=50N 主矩:Mo=(F 1+F 2+F 3)·3+M=300N ·m 合力的作用线至O 点的矩离 d=Mo/R=6m 合力的方向:cos (R ,)=,cos (R ,)=-

2013年军事理论考试题库(2)

2013年军事理论考试题库(2) 一、填空题 1、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_20_赫兹,人们听不见的声波。 2、侦查监视技术是指在全时空内用于发现、区分、_识别_、_定位_监视和跟踪目标锁采取的技术。 3、遥控制导是指导弹的飞行受设在_导弹弹体之外_的制导站控制。 4、卫星侦查的弱点有_运行规律可以掌握、识别伪装能力差、信息处理难度大_ 5、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且是_第一生产力_。 6、航天侦查的特点是侦察面积大、_飞行速度快_、_侦查效果好_、侦查“合法”化 7、精确制导技术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控制武器(含导弹)的飞行方向、_姿态_、_高度__、和速度 8、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_50%_以上的武器。 9、军事高级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_信息技术_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_国防科技_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高技术群总称。 10、雷达是“无线电探测与定位”的音译。雷达的基本用途是探测感兴趣的目标,测定有关目标的_距离_、_方向_、_高程_和_速度_等状态参数。 11、威胁要素包括了_实力_、_企图_、_环境_、_时机_和方式。 12、威胁的类型中就时间而言包括_现实威胁_、_潜在威胁_。 13、13、在我国漫长的国境线中,与我国陆地接壤国家有_14_个。 14、国内战略环境包含了_地理环境_、_政治环境_、_综合国力状况_。 15、国际战略环境包含了_时代特征_、_世界战略格局_、_主要国家战略动向_。 16、决定战略的基本因素包括_国家利益、政治因素、战争力量、地缘战略关系、战略文化传统 17、战争力量包括_战争实力、战争潜力 18、中国和菲律宾近期在中国南沙群岛针对中国的_黄岩岛、仁爱礁_两座礁岛产生冲突。 19、战略的构成要素_战略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战略措施_。 20、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设_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_四大领导机关。 21、坚持_国防建设_与_经济建设_协调发展的方针,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 22、立足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着眼_维护国家主权_、_安全和发展利益_的需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23、中国的核战略贯彻国家的核政策和军事战略,根本目标是_遏制_他国对中国使用或_威胁_使用核武器。 24、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_抵抗_和_制止_的行为。 25、国防的性质是由_国家_的性质决定的,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其国防性质也不同。 27、政治动员是指_国家_或掌握武装力量的_政治集团_为了进行战争而开展的宣传、教育、组织工作和外交活动。 28、习近平主席对军队提出的三句话是:_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29、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_目的_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0、国防的对象,一是_“侵略”_;二是_“武装颠覆”_。 31、信息武器系统包含_软杀伤_型信息武器和_硬杀伤_型信息武器。 32、信息空间是指_电磁空间、_网络空间和_心理空间。 33、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主要由_信息武器系统、单兵数字化装备和C4KISR系统_三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第二章思考题答案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第二章思考题解答 2.1.答:因均匀物体质量密度处处相等,规则形体的几何中心即为质心,故先找出各规则形体的质心把它们看作质点组,然后求质点组的质心即为整个物体的质心。对被割去的部分,先假定它存在,后以其负质量代入质心公式即可。 2.2.答:物体具有三个对称面已足以确定该物体的规则性,该三平面的交点即为该物体的几何对称中心,又该物体是均匀的,故此点即为质心的位置。 2.3.答:对几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组,理论上可以求每一质点的运动情况,但由于每一质点受到周围其它各质点的相互作用力都是相互关联的,往往其作用力难以 n3 预先知道;再者,每一质点可列出三个二阶运动微分方程,各个质点组有个相互关联的三个二阶微分方程组,难以解算。但对于二质点组成的质点组,每一质点的运动还是可以解算的。 若质点组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每一质点都受到组内其它各质点的作用力,每一质点的合内力不一定等于零,故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表明,内力不改变质点组整体的运动,但可改变组内质点间的运动。 2.4.答:把碰撞的二球看作质点组,由于碰撞内力远大于外力,故可以认为外力为零,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如果只考虑任一球,碰撞过程中受到另一球的碰撞冲力的作用,动量发生改变。 2.5.答:不矛盾。因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在人行走前后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忽略水对船的阻力),且开船时系统质心的初速度也为零,故人行走前后系统质心相对地面的位置不变。当人向船尾移动时,系统的质量分布改变,质心位置后移,为抵消这种改变,船将向前移动,这是符合质心运动定理的。 2.6.答:碰撞过程中不计外力,碰撞内力不改变系统的总动量,但碰撞内力很大,

理论力学题库第二章

理论力学题库——第二章 一、 填空题 1. 对于一个有n 个质点构成的质点系,质量分别为123,,,...,...i n m m m m m ,位置矢量分别 为123,,,...,...i n r r r r r ,则质心C 的位矢为 。 2. 质点系动量守恒的条件是 。 3. 质点系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 。 4. 质点系动量矩守恒的条件是 。 5. 质点组 对 的微商等于作用在质点组上外力的矢量和,此即质点组的 定理。 6. 质心运动定理的表达式是 。 7.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合力为零。 8. 各质点对质心角动量对时间的微商等于 外力对质心的力矩 之和。 9. 质点组的角动量等于 质心角动量 与各质点对质心角动量之和。 10. 质点组动能的微分的数学表达式为: ∑∑∑===?+?==n i i i i n i i e i n i i i r d F r d F v m d dT 1 )(1)(12 )21( , 表述为质点组动能的微分等于 力和 外 力所作的 元功 之和。 11. 质点组动能等于 质心 动能与各质点对 质心 动能之和。 12. 柯尼希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 ∑='+=n i i i C r m r m T 1 2221 ,表述为质点组动能等于 质心 动能与各质点对 质心 动能之和。 13. 2-6.质点组质心动能的微分等于 、外 力在 质心系 系中的元功之和。 14. 包含运动电荷的系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不一定 在同一条直线上。 15. 太阳、行星绕质心作圆锥曲线的运动可看成质量为 折合质量 的行星受太阳(不动) 的引力的运动。 16. 两粒子完全弹性碰撞,当 质量相等 时,一个粒子就有可能把所有能量转移给另一个 粒子。 17. 设木块的质量为m 2 , 被悬挂在细绳的下端,构成一种测定子弹速率的冲击摆装置。如 果有一质量为m 1的子弹以速率v 1 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子弹与木块将一起摆至高度为 h 处,则此子弹射入木块前的速率为: 2 /11 2 11)2(gh m m m += v 。 18. 位力定理(亦称维里定理)可表述为:系统平均动能等于均位力积的负值 。(或

理论力学第七版答案 第九章

9-10 在瓦特行星传动机构中,平衡杆O 1A 绕O 1轴转动,并借连杆AB 带动曲柄OB ;而曲柄OB 活动地装置在O 轴上,如图所示。在O 轴上装有齿轮Ⅰ,齿轮Ⅱ与连杆AB 固连于一体。已知:r 1=r 2=0.33m ,O 1A =0.75m ,AB =1.5m ;又平衡杆的角速度ωO 1=6rad/s 。求当γ=60°且β=90°时,曲柄OB 和齿轮Ⅰ的角速度。 题9-10图 【知识要点】 Ⅰ、Ⅱ两轮运动相关性。 【解题分析】 本题已知平衡杆的角速度,利用两轮边缘切向线速度相等,找出ωAB ,ωOB 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Ⅰ轮运动的相关参数。 【解答】 A 、B 、M 三点的速度分析如图所示,点C 为AB 杆的瞬心,故有 AB A O CA v A A B ??== 21ωω ωω?= ?=A O CD v AB B 12 3 所以 s rad r r v B OB /75.32 1=+= ω s rad r v CM v M AB M /6,1 == ?=I ωω 9-12 图示小型精压机的传动机构,OA =O 1B =r =0.1m ,EB =BD =AD =l =0.4m 。在图示瞬时,OA ⊥AD ,O 1B ⊥ED ,O 1D 在水平位置,OD 和EF 在铅直位置。已知曲柄OA 的转速n =120r/min ,求此时压头F 的速度。

题9-12图 【知识要点】 速度投影定理。 【解题分析】 由速度投影定理找到A 、D 两点速度的关系。再由D 、E 、F 三者关系,求F 速度。 【解答】 速度分析如图,杆ED 与AD 均为平面运动,点P 为杆ED 的速度瞬心,故 v F = v E = v D 由速度投影定理,有A D v v =?θcos 可得 s l l r n r v v A F /30.1602cos 2 2m =+??==πθ 9-16 曲柄OA 以恒定的角速度ω=2rad/s 绕轴O 转动,并借助连杆AB 驱动半径为r 的轮子 在半径为R 的圆弧槽中作无滑动的滚动。设OA =AB =R =2r =1m ,求图示瞬时点B 和点C 的速度与加速度。 题9-16图 【知识要点】 基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 【解题速度】 分别对A 、B 运动分析,列出关于B 点和C 点的基点法加速度合成方程,代入已知数据库联立求解。 【解答】 轮子速度瞬心为P, AB 杆为瞬时平动,有

2019年大学《军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国防的类型,按照性质可分为扩张型和自卫型,按照形式可分为联盟型和中立型。 2、学校国防教育是国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国防教育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3、国家机构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队,警察,监狱等专门机构,这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实体。 4、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组成,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组成。 5、著名的兵书有《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和《李卫公问对》等,被称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 6、《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在世界军事历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7、“军事是政治关系的延续”这一名言出自《战争论》。 8、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从战略角度,从全局上对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包括战争与和平理论,武器装备发展理论,人才培养理论,科技强军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等等。 9、胡锦涛提出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10、不同时期的战略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决定因素主要有战略思想,战略环境,军事力量。

11、战略特点主要表现为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相对稳定性。 12、研究国内的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综合国力三方面的情况。 13、一般把国际战略格局区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单极格局,两级格局,多级格局,多远交叉格局。 14、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疆土,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15、目前我国地缘方向上表现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16、新的国家安全观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安全观。 17、精确制导武器是指直接命中概率超过50%的制导武器。 18、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实现军事人才的跨越式发展。 19我国的预备役部队是现役常备军直接的后援力量,是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006年2月5日,中国政府代表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述了中国安全政策。中国的安全政策有三个目标,一是保持中国自身的稳定与发展,二是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三是促进国际安全对话与合作。 二、简答题 1.请简要阐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公民享有的国防权利和义务。 1)履行兵役的义务 2)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军事理论教程考试题库【超全】

军事理论课复习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唐宋以后发明的火药和指南针开始应用于军事理论。 2.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3.世界各国的国防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扩张型、自卫型、___联盟型_和中立型。 4.现行《兵役法》于___2011___年12月29日颁布实施。 5.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从范围上,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从内涵上,可分为__安全目标___、发展目标。 6.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确定每年_9____月第_____3_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7.中国国防性质:防御型、独立自主型、自卫型。 8.中国国防精神含:爱国主义、革命英雄、爱军尚武、国际主义四种精神。 9.2007年9月15日第七个“全国国防教育日”的宣传主题是“热爱军队、情系国防”;2008年 9月20 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国防教育日”。 二、单选题 1.2011年我国对《兵役法》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兵役法》规定我国公民合法服兵役的最低年龄限制是( B)。 A、16岁 B、17岁 C、18岁 D、20岁 2.朝鲜停战谈判的最后地点在哪?(C ) A、平壤 B、汉城 C、板门店 D、上甘岭 3.国防的类型有扩张型、自卫型、中立型和( B )。 A、同盟型 B、联盟型 C、侵略型 D、结盟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颁布于(C)。 A、1998年 B、1999年 C、1997年 D、1996年 5.我国古代军队最早可以追溯到( A )朝时期。 A、夏 B、商 C、周 D、秦 6.国防教育的对象是(C)。 A、学生 B、符合征兵条件的公民 C、全体公民 D、全体指战员 7.“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在( D )。 A、皇姑屯 B、长春 C、旅顺 D、沈阳 8.在我国历史上,城池的建设最早始于( C )。 A、春秋 B、夏朝 C、商朝 D、周朝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国家边界除传统的陆上边界、海上边界、空中边界外,(B)边界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A、网络 B、信息 C、水下 D、实力 10.进行以(A)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正是提高民族素质不缺少的重要方面。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勇于奉献 D、民族精神 11.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B)的重要内容。 A、德育 B、素质教育 C、智育 D、国情教育 12.自卫型国防的主要目的是(B)。 A、保证本地区的安全稳定 B、防止敌人侵略 C、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地区环境 D、创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空间 13.(A )是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不变的根本保证。 A、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B、紧密联系群众 C、党支部建在连上 D、坚持政治工作民主制 14.奴隶社会时期,我国主要实行( A )的兵役制度。 A、兵民合一 B、职业兵制 C、奴隶兵制 D、常备兵制 15.国防的主要手段是( B )。 A、教育 B、军事 C、科技 D、经济 16.( B )规定了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 1、捍卫国家主权是国防的根本职能。(×) 2、国防不仅担负着国家对外的职能,还担负着对内职能。(√) 3、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 4、现代国防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 5、抵御外来侵略是我国古代各朝代都十分重视的国防思想。(×) 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本依据。(√) 7、我国国防法规调整对象的军事性意味着国防法规只管军队,不管地方。(×) 8、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 9、中国解放军由陆军,海军和空军三个军种组成。(×) 10、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标准是军事力量。(×) 11、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时间活动。(√) 12、现代国防又叫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 13、经济是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国防建设的许多方面都要受到经济的制约。(√) 14、科技要素是显示一个国家国防力量最具代表性的要素。(×) 15、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16、国防军事法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再宪法之外加以制定。(×) 17、近代中国国防史是一部中华名族备受欺凌和遭受民族耻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列强侵略和压迫,争取名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 18、中国民兵是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力量。(×) 19、现代战争中,武装动员与战争的开局,过程和结局无关。(×) 20、若米尼在《战争艺术概论》中指出全民参加的民族战争具有最可怕的力量。(√) 21、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单纯的议会斗争和和平方式夺取胜利。(×) 2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指所有毛泽东个人研究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23、19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研究战争,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论断。(√) 24、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是三位一体的,同等重要的。(×) 25、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提出军队必须与“国民相结合”,使之成为“国民之武力”的建军思想。(√) 26、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内容,揭示了近代战争的一些规律,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为资产阶级的掠夺扩张性政策服务的。(√) 27、1985年,邓小平提出,现在世界面临的大问题,是发展问题和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是核心问题。(×) 28、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是邓小平关于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理性认识。(√)

理论力学答案第二章

《理论力学》第二章作业 习题2-5 解:(1)以D点为研究对象,其上所受力如上图(a)所示:即除了有一铅直向下的拉力F外,沿DB有一拉力7和沿DE有一拉力T E。列平衡方程 F Y 0 T E sin F 0 解之得 T Fctg 800/0.1 8000( N) (2)以B点为研究对象,其上所受力如上图(b)所示:除了有一沿DB拉力T夕卜,沿BA有一铅直向下的拉力T A,沿BC有一拉力T C,且拉力T与D点所受的拉力T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T TT。列平衡方程 F X 0 T T C sin 0 F Y 0 T C COS T A 0 解之得 T A Tctg 8000/0.1 80000( N) 答:绳AB作用于桩上的力约为80000N 习题2-6 解:(1)取构件BC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下图(a)所示:由于其主动力仅有一个力偶M,那末B、C处所受的约束力F B、F C必定形成一个阻力偶与之 F X 0 T T E COS 0 3) ,T A

平衡。列平衡方程 r M B (F) 0 M F C l 0 与BC 构件所受的约束力F C 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在D 处有一约束力F D 的 方向向上,在A 处有一约束力F A ,其方向可根据三力汇交定理确定,即与水平 方向成45度角。列平衡方程 F X 0 F A sin 45o F C 所以 F A 迈F C >/2F C V 2 -M - 答:支座A 的约束力为.2-,其方向如上图(b ) 所示 习题2-7 解: (1)取曲柄0A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下图(a )所示:由于其主动力 仅有一个力偶M ,那末O A 处所受的约束力F O 、F BA 必定形成一个阻力偶与之 平衡。列平衡方程 ⑵ 取构件ACD ^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上图(b )所示:C 处有一约束力F C F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第二章解答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第二章解答 2.1 解 均匀扇形薄片,取对称轴为轴,由对称性可知质心一定在轴上。 有质心公式 设均匀扇形薄片密度为,任意取一小面元, 又因为 所以 对于半圆片的质心,即代入,有 2.2 解 建立如图2.2.1图所示的球坐标系 x x 题2.1.1图 ? ?=dm xdm x c ρdS dr rd dS dm θρρ==θcos r x =θθθρθρsin 32a dr rd dr rd x dm xdm x c ===?? ????2 π θ= πππ θθa a a x c 342 2sin 32sin 32=?==

把球帽看成垂直于轴的所切层面的叠加(图中阴影部分所示)。设均匀球体的密度为。 则 由对称性可知,此球帽的质心一定在轴上。 代入质心计算公式,即 2.3 解 建立如题2. 3.1图所示的直角坐标,原来与共同作一个斜抛运动。 当达到最高点人把物体水皮抛出后,人的速度改变,设为,此人即以 的速度作平抛运动。由此可知,两次运动过程中,在达到最高点时两次运动的水平距离是一致的(因为两次运动水平方向上均以作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也相同)。所以我们只要比较人把物抛出后水平距离的变化即可。第一次运动:从最高点运动到落地,水平距离 题2.2.1图 z ρ)(222z a dz y dv dm -===ρπρπρz )2()(432 b a b a dm zdm z c ++-==? ?人 W y 题2.3.1图 x v x v αcos v 0=水平v 1s

① ② ③ 第二次运动:在最高点人抛出物体,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有 可知道 水平距离 跳的距离增加了 = 2.4解 建立如图2.4.1图所示的水平坐标。 以,为系统研究,水平方向上系统不受外力,动量守恒,有 ① 对分析;因为 ② 在劈上下滑,以为参照物,则受到一个惯性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如图2.4.2图所示。所以相对下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t a v s ?=cos 01gt v =αsin 0ααcos sin 20 1g v s =)(cos )(0u v w Wv v w W x x -+=+αu w W w a v v x ++ =cos 0αααsin )(cos sin 0202uv g W w w g v t v s x ++==12s s s -=?αsin )(0uv g w W w + 题2.4.1图 θ题2.4.2图 1m 2m 02211=+x m x m 1m 相对绝a a a +=1m 2m 2m 1m 21x m F -=惯2m 1m 2m

(完整word版)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题库 带答案)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1-1、自重为P=100kN 的T 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20kN.m ,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 。试求固定端A 的约束力。 解:取T 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 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1q =60kN/m ,2q =40kN/m ,机翼重1p =45kN ,发动机重2p =20kN ,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用 力偶矩M=18kN.m 。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 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6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12F F F ==, 求:A ,D 处约束力.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 。求杆CD 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 端采用铰链约束,B 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 。在节点E 和G 上分别作用载荷E F =10kN ,G F =7 kN 。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又EC=CK=FD=DM。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安徽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题库DOC

军事理论 PS:安大的军事理论考试只有选择判断,大家注意! 军事理论课《普通高等学校军事学概论》 复习题 一、判断:将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 1.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N)2.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Y)3.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Y)4.我国古代兴衰交替的国防其特色表现:一是修明政治,变法图强;二是改革军制,演兵习武;三是重视教战,全民尚武(Y)5.近代中国国防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备受欺凌和遭受民族耻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列强侵略和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历史(Y)6.国防军事法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在宪法之外加以制定(N)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Y)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Y)9.陆军是我军的主要兵种,主要担负陆战场歼敌任务(Y)10.民兵军事训练的基本要求是:政治落实、军事落实、时间落实(Y)11.82毫米迫击炮和82毫米无后座力炮都属直射武器,用于打敌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Y) 12.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经济建设又要适当照顾国防建设的需要,以保证国防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Y)1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主要担负防卫作战任务,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N)14.“国家武装力量”是国家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N)15.炮兵由地面炮兵和高射炮兵组成(N)16.防化兵担负防化保障任务,由防化、喷火、发烟等部(分)队组成(Y)17.经济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是经济发展的保障(Y)18.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人民解放军的中坚力量,是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Y)19.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Y)20.《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Y)21.我国实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Y)22.我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Y)23.军事思想的概念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Y)

理论力学题库第二章

理论力学题库一一第二章 填空题 对于一个有n 个质点构成的质点系,质量分别为 m 1, m>, m 3,...m i ,...m n ,位置矢量分别 卄彳 4 T 为r ∣,r 2, r 3,...r i ,...r n ,则质心 C 的位矢为 _________ 。 质点系动量守恒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质点系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质点系动量矩守恒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质点组 ______ 对 ________ 的微商等于作用在质点组上外力的矢量和,此即质点组的 定理。 质心运动定理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合力为零。 各质点对质心角动量对时间的微商等于 外力对质心的力矩 之和。 质点组的角动量等于 质心角动量 与各质点对质心角动量之和。 n n n 质点组动能的微分的数学表达式为: dT =d C'? m i v 2)i" F i Wdr i X Ffdr i 2 iA i = I i =I 表述为质点组动能的微分等于 内力和夕卜力所作的元功之和。 质点组动能等于质心动能与各质点对 质心动能之和。 1 n T= mr c 2亠二m i r i 2 ,表述为质点组动能等于 质心 2 y 动能与各质点对 质心动能之和。 2-6.质点组质心动能的微分等于 内、夕卜 力在 质心系 系中的元功之和。 包含运动电荷的系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不一定 在同一条直线上。 太阳、行星绕质心作圆锥曲线的运动可看成质量为 折合质量 的行星受太阳(不动) 的引力的运动。 两粒子完全弹性碰撞,当 质量相等 时,一个粒子就有可能把所有能量转移给另一个 粒子。 设木块的质量为m,被悬挂在细绳的下端,构成一种测定子弹速率的冲击摆装置。如 果有一质量为 m 的子弹以速率 V 1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子弹与木块将一起摆至高度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柯尼希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 18. h 处,则此子弹射入木块前的速率为: 位力定理(亦称维里定理)可表述为: m ■旦(2gh)1/2 m 1 系统平均动能等于均位力积的负值 。(或

理论力学题库第4章

理论力学题库——第四章 一、填空题 1.科里奥利加速度(“是”或“不是”)由科里奥利力产生的,二 者方向(“相同”或“不相同”)。 2.平面转动参考系中某一点对静止参考系的加速度的表达式 是,其中是相对加速度,是牵 连加速度,是科里奥利加速度。 4-1.非惯性系中,运动物体要受到 4种惯性力的作用它们是:惯性力、惯性切 向力、惯性离轴力、科里奥利力。 4-2.在北半球,科里奥利力使运动的物体向右偏移,而南半球,科里奥利力使 运动的物体向左偏移。(填“左”或“右”) 4-3.产生科里奥利加速度的条件是:物体有相对速度υ'及参照系转动,有角速度ω,且υ'与ω不平行。 4-4.科里奥利加速度是由参考系的转动和物体的相对运动相互影响产生的。 4-5.物体在主动力、约束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下在动系中保持平衡,称为相对平衡。4-6.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轴力与地心引力有抵消作用。 4-7.由于科里奥利力的原因北半球气旋(旋风)一般是逆时针旋转的.(顺时针或逆时针) 4-8.地球的自转效应,在北半球会使球摆在水平面内顺时针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 二、选择题 1.关于平面转动参考系和平动参考系,正确的是() A.平面转动参考系是非惯性系; B.牛顿定律都不成立; C.牛顿定律都成立; D.平动参考系中质点也受科里奥利力。

2. 下列关于非惯性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惯性离心力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B 科里奥利力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无关; C 科里奥利力是参考系的转动与物体相对与参考系的运动引起的; D 科里奥利力使地球上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比左岸严重。 3. 科里奥利力的产生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B 】 A 参照系的转动; B 参照系的平动; C 物体的平动; D 物体的转动。 4. 在非惯性系中如果要克服科里奥利力的产生,需要: 【D 】 A 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作匀速定点转动; C 物体作匀速定轴转动; D 物体静止不动。 5. A 、B 两点相对于地球作任意曲线运动,若要研究A 点相对于B 点的运动,则A (A) 可以选固结在B 点上的作平移运动的坐标系为动系; (B) 只能选固结在B 点上的作转动的坐标系为动系; (C) 必须选固结在A 点上的作平移运动的坐标系为动系; (D) 可以选固结在A 点上的作转动的坐标系为动系。 6..点的合成运动中D (A) 牵连运动是指动点相对动参考系的运动; (B) 相对运动是指动参考系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 (C) 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是指动参考系对定参考系的速度和加速度; (D) 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是该瞬时动系上与动点重合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7. dt v d a e e =和dt v d a r r =两式A (A) 只有当牵连运动为平移时成立; (B) 只有当牵连运动为转动时成立; (C) 无论牵连运动为平移或转动时都成立; (D) 无论牵连运动为平移或转动时都不成立。 8.点的速度合成定理D (A) 只适用于牵连运动为平移的情况下才成立; (B) 只适用于牵连运动为转动的情况下才成立; (C) 不适用于牵连运动为转动的情况; (D) 适用于牵连运动为任意运动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