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经济发展

农业与经济发展

农业与经济发展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理性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质。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在产业结构已失衡的今天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以使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效用最大化。从《发展经济学》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贫困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靠土地谋生的,领导者希望通过帮助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劳动生产率,然后提高这些农产品销售价格,给大多数农村人口带来好处。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不仅要生产足够多的粮食养活自己,还要生产足够的粮食来供养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人口,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是现代城市部门的重要市场。农业部门以规模为特征,这个特征使得农业在手工业和其他现代化部门提供生产要素投入——主要是劳动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外汇看作是一个单独的生产要素,农业在这个要素的供应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借助于制度、市场和科技三者来实现,并且通过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机械化、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来逐步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贫困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农业部门已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这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和研究,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分析和理解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经济国民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 一、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及经验 在很多人眼里,对于发达国家经济的最初印象,都是其在经济上的强大,而经济的强大都是来自于高科技产业的支撑。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农业经济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虽然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相比,这些贡献在发达国家的重要性总体上相对降低,但仍然不可忽视。并且在某些具体情况下,甚至可能高于发展中国家。例如,美国和法国都属于发达国家,但同时又分别为农产品出口的第一、第二大国,农产品的外汇贡献十分巨大。其中,美国的情况尤为突出,它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而很多经常项目长期存在巨额赤字,农业在减少外汇赤字、平衡国际收支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的绝对值虽然稍小,但占出口总值的比例却很高,其外汇贡献也不可低估。至于农业的产品贡献,特别是食物形式的产品贡献,更不可以用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来简单地加以评价。发达国家大规模发展现代化农业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大多数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日本等,通过市场、制度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机械化、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化,都把传统农业发展成了现代农业。农业的现代化带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起作用也是越来越大。 美国是一个人少地多、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凭借着发达的低价能源和现代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以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经营面积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的农业现代化模式。美国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这一资源禀赋特征使得机械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不断上升,促使农场主不得不用机械动力替代人畜力,这种替代包含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改进。因此美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起步首先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功率拖拉机、多功能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得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机械化水平最高、人均经营耕地最多的农业大国。以1990年为例,人均耕地73.75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农机150马力以上。同时随着科技成果不断地应用于农业,美国农业不仅农机数量增加,而且性能不断提高,设计和制造出适应精细作业要求的农业机械,如谷物联合收割机由牵引式改为自走式,在拖拉机和其他机械上采用发动机涡轮增压、液压传动、电子监控、自动控制等新技术。此外美国农业现代化采取的措施还有:重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注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经营集约化、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的作用 科技成果转化奖励》

《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的作 用科技成果转化奖励》 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认识,多方面促进农业的现代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关键。运用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增加信息流通的价值,是科技转化的必要条件。科技成果转化将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所在。把握其信息特点,遵循信息传播规律,改善信息传播条件,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将是提高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重点。 1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障碍 1)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进步需要不断推出科技项目。每个科技项目的实施,都要经过信息筛选跟踪,技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直至推广普及的过程,这都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这些投入由农民承担比较困难,必须由各级政府投入。目前,各乡镇科技投入普遍未能达到本级财政经常性预算支出的1%;农业投入本身就不足,用于农业科技投入的就更少,县级科三费不到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2‰。科技进步难,难在信息不灵、创新不够、人才匮乏、服务不周,千难万难,难在无钱。 2)科技传播渠道建设障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网上资源匮乏,因此网络用户稀少,加之用户入网费用的提高,进一步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也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加强农业推广工作是科技转化的前提。

3)认识不足,方法欠妥。无钱是现象,认识不足才是本质。针对投入不足问题,基层不少干部群众说,如果象前几年抓乡镇企业和城镇建设那样抓科技兴农,投入也不是一个大问题,关键还是存在一个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们不少乡镇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科技兴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急功近利思想严重,重有形项目建设,轻无形的科技进步投入,对“科技兴农”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不求扎实有效地推进。此外,对科技兴农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不是根据农民群众“摸到石头过河”的思想,从引进试验示范入手,通过成功的典型示范,引导农民自觉的接受,并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而是习惯于采用行政命令,搞大项目,一哄而上,硬性摊派,加之管理不善,服务不到位,造成了大量人、财、物浪费,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效应,影响了科技兴农的健康推进。 2创新科技转化的对策 对于怎样提高创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是有效提高科技转化的重要手段。进行制度创新,改革农技推广项目的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的农技推广项目招投标竞争制度,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条件,解决其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农技推广工作得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新生力量的扶持及建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 国经济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1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 2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1 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2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如果将国民经济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农业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的基础。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一个国家如果吃饭问题要依靠别的国家来解决,那么这个国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基础,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听人摆布。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经济规律。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条规律都是普遍适用的。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下降而改变。直到有一天,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在工业生产中把石头、泥沙、水加工成面包、牛奶等食物,农业基础地位才会动摇。

(3)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以及华北的旱灾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4)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是我

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的地位十分重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农业产出率都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我国的土地资源不集中,也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农业经济却有所下滑,因此,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迫在眉睫,这也是缩短我国农业经济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距离的根本保障。笔者在本文中,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状况,展望了我国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大趋势,研究总结了一些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的重要位置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在维护社会安定的前提下,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实现公平效益方面,意义非凡。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假设农业经济落后,那么国民经济的发展会严重受挫,最终也会影响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此外,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很多,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50.32%,农

业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广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同时,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点,“三农”工作的目标就是促进农民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收,工作的动力就是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工作的重点是从技术、政策、机械、机制、人才配置等方面为农业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提升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农业经济的地位十分重要,现阶段及未来的长时间内,我国都将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仍是国民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进行农业科技、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因为,这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创新可以帮助我国的农业经济实现更快、更稳地发展。 2.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情 2.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情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至今,农业经济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在某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现代化农业经济初见成效,然而,农业经济的现代化,需要健全完善对应的制度和政策,但是,现在我国与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尚未健全,仍有不足。劳动力是实现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的农业人口数量很大,这些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作为调研报告

2020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作为调研报告 安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安远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脐橙、生猪、食用菌、蔬菜、油茶和纸业原料林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加快安远县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近期,我们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 一、安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安远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保障,努力推动安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一)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六大特色产业渐成规模。通过立足市场,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结构调 整步伐,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果业(加工橙、脐橙)、生猪两个产业确定为农业优势产业,食用菌、蔬菜、油茶、纸业原料林等四个为特色产业格局。目前全县已开发果业面积38万亩,其中无公害脐橙31万亩,加工橙3.69万亩;水果年产量达25万吨,其中 脐橙22万吨;全县生猪出栏16万头,生猪存栏13万头;以珍稀品种为主 的食用菌5000万袋,其中工厂化生产4500万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8 万亩,其中大棚栽培模式的种植面积2万亩;西瓜种植面积5万亩;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2、85万亩;全县纸业原料林面积达5万多亩。据统计,XX 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79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5300万元, 林业产值13200万元,渔业产值4899万元,牧业产值36400万元,分别 增长8.5%、 9.5%、8.8%和4.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39元,同比增 长9%。 (二)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来,安远县 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狠抓龙头企业上档升级,使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XX年 新增12家脐橙打蜡分级包装销售企业,至此,全县拥有安圣达、赣州王品、养生堂、金丰利、仙人峰、祥源等40家加工企业,40条生产线,日 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XX年新增贮藏库、气调库 40000平方米,全 县贮藏保鲜能力达到8万吨;XX年出口脐橙8.1万吨,出口额达到5296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干好村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曲江镇巷里村大学生村官熊劲松大学生村官作为一支朝气勃发、思想活跃、能谋善战的队伍,其所拥有的学识、信念和精力为推动农村事业发展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名在村工作近三年的村官,本人一直坚信,大学生村官只有端正态度、找准定位,敢于吃苦、踏实肯干,知不足而学之、砥砺前行,才能在基层组织建设、扶贫攻坚、为民办事等方面发光发热、才能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端正态度、找准定位,建强基层组织 从象牙塔走进泥巴裹裤腿的乡村,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心理上的适应期和角色转换的磨合期。不熟悉的语言、陌生的工作环境、不太优越的生活条件……都需要刚踏入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端正态度,以最平和、最吃苦、最奉献的面貌面对农村、面对村民,竭尽所能开展各项工作。一要虚怀若谷,放下架子。虚心向村干部、有经验的村民学习农村工作的相关方法、经验。要协助配齐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着力解决班子不团结、软弱无力、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同时,物色培养村(社区)后备干部。二要用自己的知识扎扎实实地为村民服务。如向村民传授技术,帮助村民致富;宣讲政策、法律知识,帮助调解邻里纠纷;帮助落实“三会一课”,严肃党组织生活,协同推动落

实村(社区)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社区)干部报酬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建设和完善村(社区)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等,努力把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三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国农村当前正处于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要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树立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敢于吃苦、踏实肯干,助力扶贫攻坚 树立“困难就是机遇”的意识,进一步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敢于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把工作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作为考验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人生历练。一要在基层中多磨炼、多学习、多奉献。在老百姓身上学习不骄不躁、勤劳朴实和谦虚谨慎的精神。同时,采取召开座谈会、印发宣传资料、开设专刊专栏、面对面讲解等形式,对任职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讲,深入推动政策落实,确保扶贫政策家喻户晓。二要扎根深入基层群众,坚持学习,在基层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坚持“七种一票否决,四种从严”和整户识别原则和标准,按照“一评三审三示”程序,带领村“两委”干部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一次再识别。对贫困户纳入、退出过程中“错评”、“漏评”、“数字脱贫”等情况进行

中国农业现状及发展策略(底稿)

中国农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道路,并在农业科技、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现代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 现状: 自1978年中国率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已基本摆脱了短缺状况。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5亿吨增加到了目前的5亿吨以上,已经实现了总量大体平衡,丰年略有节余。(2)农村废除了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人民公社制度,普遍实行了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和村民自治的社会体制。(3)基本上废除了由政府统一定价、实行国家计划收购、配给性销售的农产品流通体制,除粮食外,其余的农产品目前都已实行由市场定价、自主流通的体制。(4)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已有1.2亿劳动者在乡镇企业中就业,乡镇企业的生产总值已占农村社会生产总值的65%以上。(5)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978年仅为134元,到1999年已提高到2210元。绝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5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而且使农民生活从温饱迈向了小康,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 但我国目前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浅谈如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问题既有微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宏观方面的问题,农业企业(或农户)的农业经济问题属于微观方面;全国的或某一地区的农业经济问题属于宏观方面的问题。宏观要以微观为基础,微观归根结底要受宏观的制约。因此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既要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又要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来分析农业经济这个大系统,就属于宏观分析,而对农业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就属于微观分析。要最大的发挥农业经济系统的效益,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又需要从局部来分析,要熟练掌握并自觉运用。 1.地方政府对农村经济的引导、协调作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市场为地方政府介入落后地区农村经济提供了依据市场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但其同地方政府一样,有所能,有所不能。一方面,市场经济是落后地区最有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它具有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经济利益的刺激性。在落后地区,经济利益对农民的刺激作用更加明显。市场决策的灵活性,市场信息的有效性,这些特征是政府不具有的。但另一方面,市场也有其局限性,其功能缺陷在落后地区表现的更加突兀,靠市场是难以克服的。实事求是地分析农业的现状及其综合生产能力,是认识和确定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 2.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发展农村经济:第一主要靠政策,解放生产力,使原有的农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第二主要靠投入,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问题,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收定购粮资金问题;第三主要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经济发展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不断强化农业是基础的意识,以防止对农业领导、农业投资及农业科技的弱化。发展高效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轨变型,是农业内部产品结构、行业结构、部门结构的调整。其实现途径是:(1)市场农业。外部要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按市场需求确定生产方向;内部要强化市场核算功能,淘汰在比较成本上的劣势产品和项目。(2)科技农业。科技农业的内涵是农业活动投入和产出逐步向科技倾斜,提高农业投入中科技投入的比重,增大农业科技成果中的科技含量。科技农业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和新技术、新方式的引进和推广。当前,发展科技农业的重点是科学技术的推广。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以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繁荣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知识经济的外形是无形资本,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人力资本、智能、高科技网络电脑等等,如同产业革命极大地改造了世界的面貌一样。发展知识经济必须重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人力资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五峰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学院:法学院学号:2010131228 姓名:赵长珍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农村人口居多,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同时也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达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农村的发展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结合我的家乡五峰经济发展的现状,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这次调研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同时通过这个方式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并加以改进有利于家乡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生活的富裕安康,最终达到建设和谐农村、富裕农村发的目的。五峰农业产业结构在一步步的优化,但是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2012年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五峰经济现状、发展问题、解决对策、产业结构、和谐农村 五峰经济现状 本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进行专门的社会调查,我本次关于五峰农业结构深入了解大多在我走亲访友途中完成的,虽然没有专业化的随机调查,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在此,通过五峰农村的经济体制以及产业结构的了解可以深化到对于整个山区农村的一些基本认识,并且通过这次亲身调查还发现了很多五峰农业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和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比较前些年五峰的确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取得新的进展。近年来,五峰人民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新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吃水问题;同时,投入资金由于支持烟叶种植的发展,也收效明显;再则,养殖业在五峰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希望能够在政府的带领下形成规模化养殖,从而更好的应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出去烟叶和养猪,通过我所在的村庄来看,还存在很多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说养羊、养牛、种植魔芋、种植土豆等等,我相信这些产业要是得到相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一定可以为五峰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的。总的来说,现在五峰的经济产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烟叶和养猪是一般农户的主打产业和收入来源。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探讨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探讨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的重要产业,必须及时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新时期,国家发展逐步进入信息时代,农业发展随之快速进步,政府及相关机构逐渐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措施,带动了各地区经济的增长。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的结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必然趋势,这也是保证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经济发展 一、引言 当下,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需加强基础性产业的调整和发展,农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提高大众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等均起到了明显作用。新时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引起重视,带动了各个行业的进步,为农业经济进步提供了新方向。因此,当代农业发展中,必须有效结合互联网技术,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稳定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为国家经济进步奠定扎实的基础,力求快速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互联网+农业”概述 “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新时期主要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较为突出的时代印记。该特征主要将互联网当作基础性平台,将生产生活中的各项要素进行有效管理、整合分析,保证网络化、信息化特征逐渐融入社会发展的各项行业中,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需借助规范化政策体系、积极有效措施等完成保障,加强信息技术、网络体系、数据平台和各个行业的有效结合,建立新型经济增长点,为国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促进其朝着产业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进步,实现提高国民经济的最终目的。“互联网+农业”作为国内农业发展的重要变革,借助互联网创新、结构重塑等方法实现了整合,资源管理更加高效,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合理发展,新时期农业产品具有下述特征:创新化、产业化、系统化、智能化,已经达到了生产模式的跨越发展。具体发展模式包括下述三种形式:第一、生产智能化类型,借助互联网模式对农业生产、资源配置等进行妥善处理,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处理,实现技术手段的合理化应用。第二、电子商务类型,借助网络营销的方法对农副产品进行销售、

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作者:李光亮 来源:《商情》2020年第02期 【摘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事关我国社会稳定,事关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各个环节,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重点。信息技术改变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内容,使得农业生产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基于此,文章立足于互联网背景,就“互联网+农业”予以概述,分析互联网+”时代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自己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旨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 ;农业经济 ;途径 ;重要性 一、“互联网+农业”简述 “互联网+农业”主要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对农业经济各项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模式。“互联网+农业”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构、内容和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互联网+农业”实现了现代化科技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极大程度上避免了人工劳动的局限,弥补了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短板,符合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互联网+农业”就是要推动弄月经济发展朝着全面化、智能化、产业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实现对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将现代化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领域,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智能配置,提升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益,进而确保农业生产合理化。其次,实现对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创新。借助互联网终端中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打破销售的时间界限和空间界限,拓宽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打造现代农产品销售平台。最后,实现对经济活动沟通交流的创新。互联网能够进一步为农户、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主体提供交流沟通平台,进而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二、互联网+”时代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互联网+农业”能够进一步对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首先,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其能够促进各项农业生产信息的自由流通和公开透明,便于生产者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调整自身未来的生产规划,避免盲目生产等状况的发生。其次,互联网打破了信息资源传输的空间和时间界限,能够拓宽农业生产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的传播渠道,提升农产品销售质量。最后,互联网具有创新属性,能够改变农产品生产的模式以及内容,避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户以及农村企业只有抓住这一契机,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发表时间:2019-11-18T14:11:44.60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5卷12期作者:贺万桥[导读] 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所以农业经济发展存在许多问题。摘要: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所以农业经济发展存在许多问题。随着我国政府对于农业生产逐渐提高了重视,如何制定新形势下的发展策略成了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新形势 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关键词:新形势;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以人力为主,生产能力低下,经济模式比较落后,已经满足不了我国现阶段对于农业经济的需求。因此,为了加快农业经济转型,提升农业经济水平,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把现阶段我国对农业经济的需求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以政府、政策等为辅,实现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快速转型和发展。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由于我国为了加快经济建设而大力扶持工业发展,忽视了农业发展,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例如,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农业机械设备的普及度不够,人工劳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力,不仅生产效率低,产量也得不到有效保障,产品品质更是参差不齐。此外,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有限,对于农业技术的创新能力缺乏,主要依靠传统的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求。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收入较低,很多农民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农村务农,使得农业发展严重失衡。 二、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构问题新形势下,要想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扫清限制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是就目前来看,这些限制因素由于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早已根深蒂固。例如,农业结构问题。由于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未认识到转变农业结构的重要性,导致农作物种植种类单一、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要想发展农业经济,必须优化农业结构。(二)对农业资金、资源缺乏合理利用目前,相关政府机构对于农业资金、资源的利用缺乏合理性。虽然我国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和补贴支持,也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但是,很多地方政府把资金都用在了对农民的补贴上,不注重农业技术的研发、农业设施的建设以及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导致限制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没有从根源上得到解决,造成了现阶段虽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但效果却不太明显。 三、新形势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要想发展农业经济,必须解决根源问题,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一是对农作物进行优化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三是发展一些有特色的农作物,同时兼顾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结构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优化。四是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构建完善的农业生产结构。(二)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充当着主力军的角色,对于农业生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利用现代化技术和充足的资源为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且定期培训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三)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政府,其职能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政府应为农民提供正确的引导,根据市场经济体制进行职能发挥,积极地制定相关政策,为农民解决难题。地方政府要不断加强与广大农民的沟通与交流,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想促进农业生产,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农业经济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农业经济生产提供便利,进而推动农业生产水平全面提高。(五)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生产要想获得最大化效益,依赖于最优的产业结构和高端技术。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农业部门必须深入改善农村产业布局,制定合理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改革方案,并积极进行宣传和引导,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农业生产理念,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农业生产,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发展需求。(六)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在新形势下,必须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利用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是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发展,这就要求农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综合竞争力,并结合网络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发展。二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利用新时代先进的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三是不仅要发展农业生产,还要配合其他农业相关行业共同进步,将农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1]。(七)培养高素质的团队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至关重要。因此,国家应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并鼓励他们加入龙头企业,来指导农业的生产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团队能为农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团队的管理模式一定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2]。(八)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目前,农业信息化技术已经得到飞速发展。将传统农业模式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并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必然会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但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各项技术不够成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深入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推动信息化进程。(九)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国的农业经济却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鉴于这些问题,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经济面临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农业经济现状及问题产业地位食品价格世贸组织国内外市场 Abstract Agricult 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is the other material production sourc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 role play a decisive role, but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in a slow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and after joining the WTO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economy faces a series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is main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f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is in the position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ve these problems some suggestions. And after joining W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Key words

积极发展农业项目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积极发展农业项目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丰南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我区地处渤海之滨,位居环渤海经济圈腹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农副产品丰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随着我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战略的逐步实施,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最大限度地解决农业农村发展资金瓶颈制约,农村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薄弱环节和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克服。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把农村经济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臵,克服困难,认真谋划,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2011年,全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9万亩,总产达27.6万吨,比上年增加5.1%。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8.3万亩,总产13.15万吨,比上年增加4.9%;水稻播种面积13.1万亩,总产7.97万吨,比上年增加4.9%;小麦播种面积16.5万亩,总产5.9万吨,比上年增加0.2%;蔬菜播种面积43.4万亩,总产达194.1万吨,比上年增加1%。奶牛存栏4.2万头,同比增长5%;生猪出栏43万头,同比增长3.6%;家禽出栏700万只,同比增长13.43%;全区肉蛋奶总产达16万吨,同比增长6.67%。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5.9万亩,实现水产品总

产量6.9万吨。 (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为核心,通过重点项目建设,牵动主导产业发展和区域特色经济建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和农民增收。现有华北东方希望动物食品有限公司、唐山三商食品有限公司、丰南华成食品有限公司、唐山鸿兴养殖公司、唐山市丰南区新兴海产品有限公司、海丰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市丰南区鼎新蔬菜出口加工有限公司等固定资产2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5家(省级3家、市级26家),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9个,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额42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 (三)区域特色经济基本形成。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以专业村、特色镇建设为载体,区域经济框架基本构建。形成了东部设施菜,东部奶牛养殖,东南部生猪养殖,中东部肉蛋鸡养殖,西南部优质棉,西部露地椒,南部水产养殖等七大特色生产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区大新庄镇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棚菜生产专业镇,设施菜面积达到3.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3%,“绿音符”牌无公害西红柿已成为该镇棚菜主打品牌,年产37万吨,实现产值3.7亿元,人均蔬菜收入4350元,被誉为“西红柿之乡”。我区南孙庄乡结合新民居建设,瞄准打造面向京津唐、辐射东三省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的目标,与新民居建设同步,在唐津运河西岸新民居周边今年开工建设1万亩日光温室,目前已完成966个。全区建有300头以上奶牛规模场区45个,规模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解析中国农业发展思路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解析中国农业发展思路 【摘要】农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本文主要从经济学原理来讨论我国农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经济;农业;发展 一、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 我国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仅1.2亩,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且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一二类耕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21%,79%的耕地属于中低产地。我国农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极强,农民到现在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 2.我国农产品结构单一,品质低,在出口创汇上没有优势 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品质不高,且更新换代周期较长。低质产品充斥市场,而优质产品供给不足。一些粮食品种质量过于低劣,不仅在国际上没有市场,在国内也找不到市场。 3.农业生产方式落后,难形成规模化经营

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初就开始积极推进土地的规模经营,并实现了机械力对人力和畜力的替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虽逐年增加,但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份额只占27%-35%,较美国等发达国家低四十多个百分点。 4.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劳动生产效率低下 由于我国尚未普及机械化耕作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农业生产效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5.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经济损失严重 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每年我国受灾害面积都在8亿亩左右(占全部农作物种植面积的 1/3以上),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都在400亿公斤以上,经济损失每年都在600亿元以上。 二、从宏观经济学角度解析中国农业发展思路 通过对曼昆教授的理论理解,我们知道政府政策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最主要表现在运用财政的“三农”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其结果是扩大了内需,又提高了农业在GDP的比例,其内容涵盖了曼昆教授经济理论的大多方面。近年来,国家财政支持“三农”的政策不断创新,力度不断加大,范围不断拓宽,农民受益程度越来越大。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