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生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生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生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练习题

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

A.浓度增高,发育成枝B.浓度增高,生长受抑制

C.浓度降低,发育成枝D.浓度降低,生长受抑制

2.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说明了()

A.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B.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C.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D.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

3.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移栽促进植物侧根的生长,这是因为在移栽过程中能()

A.破坏根的顶端优势B.促进侧根的生长素形成

C.促进侧根细胞分裂D.破坏侧根的生长素形成

4.(2011·河南焦作市模块水平测试)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A.植物的向光性B.根的向地性

C.顶端优势D.用生长素类似物在农田中除杂草5.丝瓜是单性花,小明用正常的丝瓜雌花探究生长素的作用,他的做法是:①开花前将1号花套上纸袋,开花后给雌蕊柱头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②2号花开花后人工授粉。此设计的缺陷是()

A.2号花未套纸袋B.2号花未涂生长素

C.缺乏只进行套袋处理的雌花D.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6.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

③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④促进细胞的代谢

⑤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⑥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A.①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

二、非选择题

7.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看图回答问题:

(1)曲线A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中B点生长素浓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BC段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曲线交点D的生长素浓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拓展

一、选择题

1.下表为用不同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茄子的花蕾后

对照组

经2,4—D处理的实验组

(未处理)

平均结果率(%) 27 100 100 100 100

平均株产量(kg) 0.16 0.73 0.92 0.91 0.72

平均单果重(g) 186 247 277 273 243

2,4—D浓度(ppm) 1000 850 720 630

B.该实验结果表明2,4—D能促进果实的成熟

C.不同浓度的2,4—D对同种植物的结实情况影响不同

D.该实验的对照组花蕾是经过受粉的,而实验组花蕾是未经受粉的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 4-D浓度

0 5 10 15 20 25 30 35

(mg/L)

无子番茄平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均重量(g/个)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捉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3.某生物小组为测定适合杨树枝条扦插的最适NAA(α-萘乙酸)浓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6的NAA溶液9份。②将杨树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并将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到1~9号NAA溶液中。③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④十天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下列选项中,属于该实验单一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是()

A.枝条的生根数量;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

B.NAA(α-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生根数量

C.NAA(α-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

D.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NAA(α-萘乙酸)的浓度

4.(2011·济宁)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5.(2011·临沂)将柳树枝条正挂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枝条的a、b两端分别长出芽和根,如图中甲所示。若把柳树枝条倒挂在同样潮湿的空气中,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其根和芽的生长情况是()

A.b端长芽、a端长根,越靠近b端芽越长,越靠近a端根越长

B.b端长芽、a端长根,越靠近b端芽越短,越靠近a端根越短

C.a端长芽、b端长根,越靠近a端芽越长,越靠近b端根越长

D.a央长芽、b端长根,越靠近a端芽越短,越靠近b端根越短

6.(2011·汕头)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NAA浓度大小

B.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C.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用NAA处理枝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7.农业生产中,利用生长素作用的原理可进行疏花疏果。下列各项应用中与其原理最为相似的是()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植株,这样可以达到保蕾保铃的目的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C.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瓜类单性结实,产生无子果实

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8.用14C标记的生长素涂抹切除顶芽的枝条切口,发现侧芽被抑制的程度与侧芽中的14C含量成正比,此现象说明()

A.顶芽生长快于侧芽

B.侧芽的生长素来自于侧芽

C.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输到侧芽

D.切除顶芽,侧芽就没有生长素

二、非选择题

9.已知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产生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吲哚乙酸(IAA)。为了验证NAA和IAA 的这种差异,可分别用胚芽鞘和扦插枝条为材料进行实验。请简单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结果。

(1)以胚芽鞘为材料的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测结果。

实验设计:

①用________的IAA和NAA分别处理各组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②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扦插枝条为材料的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测结果。

实验设计:

①用________的IAA和NAA分别处理各组扦插枝条的下端。

②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Ⅰ.实验一:某校生物研究小组为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早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欲设计一实验方案。

(1)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取6个培养皿,编号并垫上滤纸。

②用移液管取等量的5种浓度的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滴入6个培养皿中。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结果:幼苗的生长情况如下图

据此判断促进幼苗生长的适宜生长素浓度的范围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二:现已知道植物的地上部分具有向光性,那么地下部分是否也受光的影响呢?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单侧光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

材料和用具:洋葱、广口瓶、清水、黑纸等。

(1)方法和步骤:

①取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洋葱2个,分别放在已编号并盛有清水的广口瓶A、B上,让洋葱底部总接触到水;

②A组广口瓶用黑纸遮光,B组广口瓶外黑纸的一侧穿一个小孔,让光线从小孔射入,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并经常换水;

③几天后,观察两组洋葱根的生长、弯曲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

①根在黑暗中竖直生长。

②根在单侧光照射下:

a.若竖直生长,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答案

1[答案] C

2[答案] C

[解析]未受粉的番茄雌蕊不会发生受精作用,因此无子番茄果实的发育与受精作用无关。无子番茄没有种子,因此与种子无关。番茄雌蕊未受粉自然不会有种子,并不是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的发育。通常情况下,花未受粉就不会结果实。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涂抹生长素而得到了无子番茄,只能说明是所涂抹的生长素促进雌蕊的子房发育成了果实。

3[答案] A

[解析]移栽过程会对主根造成损害,从而破坏了其顶端优势而使侧根生长得到促进。

4[答案] A

[解析]A选项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根的向地性形成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在重力作用下分布多,由于根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低,因此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近地侧生长慢于远地侧,表现为向地性,可以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顶端优势形成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起来,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最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抑制杂草生长的同时,促进农田中农作物的生长,也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5[答案] C

[解析]实验①②都会使丝瓜正常生长。不受粉、不产生生长素,丝瓜能否生长,这是一种可能,为了排除此种可能,应设置只进行套袋处理的雌花。

6[答案] A

[解析]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作用方式相似,是微量高效,它不直接参与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但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如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属于有机物。

7[答案](1)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茎的生长促进作用加强

(2)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3)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

(4)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根生长的作用减弱,促进茎生长的作用增强。这说明根比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高。

[解析]生长素对植物的影响与其浓度高低有关。一般地说,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这是解题的主要理论根据。同时还应知道,生长素对不同植物器官的作用也不一样。实验证明,10-10mol/L 的生长素促进根的生长,10-8mol/L的生长素抑制根的生长,茎的最适生长素的浓度是10-4mol/L。

能力拓展

1[答案] A

[解析]与对照组相比使用2,4—D后,株产量提高较大,不同浓度处理后结果率均为100%,而且对照组和实验组都是经过受粉的,单一变量为2,4—D溶液的处理,它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而不是促进成熟。

2[答案] D

[解析]2,4-D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从题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A选项中的浓度仍能促进果实发育;由于缺少使用生长素的实验作对照,故不能得出B选项的结论;C选项与表格数据无关;D 选项正确,其所示浓度在正常使用浓度范围内,且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番茄果实的发育。

3[答案] C

[解析]实验变量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处理或控制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二者是因果关系。自变量是指单一变量,根据实验目的而定,如本实验中NAA的浓度;无关变量是各组保持一致的变量,如枝条的粗细、长度、生长状况、扦插环境等。

4[答案] A

5[答案] C

6[答案] C

[解析]本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为NAA浓度不同,进而影响枝条的生根数不同,处理时间等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由于银杏侧芽可以产生生

长素所以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又由于实验中所选取的NAA浓度范围较小,所以不能肯定c是最适浓度。

7[答案] D

[解析]生长素疏花疏果的原理是高浓度对植物某些器官的发育起抑制作用,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合题意。

8[答案] C

[解析]生长素用14C标记后,由顶芽处可以运输到侧芽,进而使侧芽处出现14C,而且含14C的生长素含量越高,对侧芽的生长抑制作用越强。

9[答案](1)实验设计:①等量且相同浓度

②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角度

预测结果:NAA处理胚芽鞘的弯曲角度大于IAA处理的

(2)实验设计:①等量且相同浓度

②扦插枝条的生根多少

预测结果:NAA处理的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多于IAA处理的

10[答案]Ⅰ.(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2)②生长素溶液蒸馏水

③取等量的生长状况相同的已萌发种子分别放入6个培养皿中

(3)1 mg/L~10 mg/L

Ⅱ.(2)②a.根不具有向光性

b.若弯向光源生长,表明根具有向光性

c.若背向光源生长,表明根具有负向光性

[解析]Ⅰ.实验一:(1)实验的假设应与实验目的相结合,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2)在设计步骤中要有相应的对照组,并注意单一变量原则。

(3)由于1 mg/L与10 mg/L根长势相似,应位于最适浓度两侧。

Ⅱ.实验二:依题目可知,变量为有光照(单侧光)和无光照,故实验设置两组,A组洋葱的根置于黑暗中,B组洋葱的根处于单侧光环境下,其他条件相同,同时要满足根正常生长的需要。作为探究性实验,实验现象和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故应从不同的角度对实验现象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 答:类群:1.真核细胞型;2.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式体; 3.非细胞型:病毒。 特点:1.体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 5.适应强,易变异二.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研究领域有制药、治理环境污染等,微生物的基因科学,微生物病毒学,现代微生物学已发展出很多的分支学科,如病毒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应用微生物(生物农药,浸矿微生物等),病源微生物(主要指细菌),海洋微生物,古细菌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的遗传背景,市场化应用等,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食用菌的生产、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等。 三.简述微生物与制药工程的关系。 答:1.人类除机械损伤外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造成的 2.微生物又是人用来防治疾病的常用方法 3.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来源很多 4.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相当多样,可用于生物制药 5.微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涉及人、微生物、植物的协同进化 6.遗传学与生态学 名词对照: 古菌域:Archae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细菌域:bacteri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细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真核生物域:Eukary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所有形态体积微小的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第二章 一.比较下列各队名词 ①.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其细胞核为拟核,细胞内么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大多为单细胞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明显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核糖体为80S型。 ②.真细菌与古菌:相同点: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 不同点:细胞膜中的脂质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等。 ③.原生质体与球形体:原生质体是脱去细胞壁的细胞,是由原生质分化而来,具体包括细胞膜和细胞质以及细胞器;球形体:指在螯合剂等存在的条件下用溶菌酶部分除去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缺损型细胞。 ④.鞭毛、菌毛和性菌毛:鞭毛是一端连于细胞膜,一端游离的、细长的波形纤丝状物。菌毛为一些菌体表面的非鞭毛的细毛状物,菌毛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多的丝状蛋白附属器。其化学组成是菌毛蛋白,菌毛与运动无关;性菌毛在少数革兰阴性菌,比普通菌毛略微稍粗,一个菌体只有1~4根,通常由质粒编码。带有性菌毛的细菌具有致育能力。 ⑤.芽孢与孢子:芽孢是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孢子是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二.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新编生物工艺学思考题

生物工艺学 1.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生物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的代表性技术和产品:①经验生物技术时期(面包啤酒酸奶麻沸散);②近代生物技术建立时期(300倍显微镜巴斯德消毒法疫苗生产乳酸酒精发酵青霉素有机溶剂); ③近代生物技术全盛时期(青霉素投产抗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④现代生物技术建立和发展时期(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转基因动植物)。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步骤:①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②材料的预处理;③所需菌种的分离;④菌种的培养;⑤菌种的选择和纯化。 2.菌种的选育方法:①自然育种;②诱变育种;③抗噬菌体菌种的选育;④杂交育种;⑤原生质体融合;⑥DNA重组技术。 3.诱变选育的经典流程(包括诱变和筛选):出发菌种→斜面→单孢子悬液→诱变处理→稀释涂平板→挑取单菌落传种斜面→摇瓶初筛→挑出高产斜面→留种保藏菌种→传种斜面→摇瓶复筛→挑出高产菌株作稳定性试验和菌种特性考察→放大罐试验,中试考察→大型投产 4.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与其它筛选方法相比较有哪些优点:①去除了细胞壁的障碍,亲株基因组直接融合、交换,实现重组,不需要有已知的遗传系统;②原生质体融合后两亲株的基因组之间有机会发生多次交换,产生各种各样的基因组合而得到多种类型的重组子;③重组频率特别高,因为聚乙二醇作助溶剂;④可以和其它育种方法相结合,

把由其它方法得到的优良性状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再组合到一个单株中;⑤可以用温度、药物、紫外线等处理、钝化亲株的一方或双方,然后使之融合,再在再生菌落中筛选重组子。 5.DNA重组技术的基本过程:①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的准备;②载体;③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载体相连接;④将重组分子送入受体细胞,并于其中复制、扩增;⑤筛选出带有重组DNA分子的转化细胞; ⑥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 6.菌种常见保存方法及其特点:①斜面冰箱保存法(短期、过渡的方法 3~6月);②沙土管保藏法(适合于产孢子或者芽孢的微生物一年左右);③菌丝速冻法(不产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④石蜡油封存法(适用于不能利用石蜡油作碳源的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保存期一年左右);⑤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快速将细胞冻结,保持细胞完整,且对各种微生物都适用五年左右);⑥液氮超低温保藏法(适用范围最广保存期最长)。 1.微生物代谢调节控制部位:养分的吸收排泄、限制基质与酶的接近,控制代谢流程。 2.微生物次级代谢特征:1.种类繁多,结构特殊,含有不常见的化合物 2.含有少见的化学键 3.一种微生物所合成的次级代谢物往往是一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4.一种微生物的不同菌株可以产生分子结构迥异的次级代谢物 5.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比生长对环境因素更敏感3.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步骤:①养料的摄入;②通过中枢代谢途径养分转化为中间体;③小分子建筑单位(次级代谢物合成的前体)的生物合成;④如有必要,改变其中的一些中间体;⑤这些前体进入次

智慧树知到《保护生物学》章节测试答案

1、目前全球严重退化的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 答案:13 2、目前全球水量明显减少或被严重污染的河流约占河流总数的 % 答案: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 3、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两栖类约占两栖类种数的 % 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哺乳动物约占哺乳动物种数的 % 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鸟类约占鸟类种数的 % 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第2章单元测试 1、昆虫雌雄二型是遗传多样性引起的。 答案:对 2、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的遗传变异,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答案:对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保护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或进化潜能。 答案:以上都对 4、遗传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答案:DNA 5、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该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则愈小,其进化的潜力也就愈小。 答案:×

1、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的许多药物都取自于野生的动物、植物,这些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答案:1644年 2、下列关于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的步骤,正确的是()①分组②选择调查范围③调查记录④归类⑤设计调查路线⑥整理 答案:爆炸 3、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 答案:正确 4、水葫芦从国外引进,在滇池里疯狂生长,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灭绝。导致滇池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答案:有意引入 5、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 答案:扬子鳄 第4章单元测试 1、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磷大部分的单向流动的,不能构成磷循环,因此磷酸盐资源也因而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答案:上述都正确。 2、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中的α多样性指数是用于以测度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沿着环境梯度变化的速率。() 答案:× 3、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它们均是生态系统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 答案:× 4、生态系统是存在于自然界的基本单位,其分布受制于自然条件,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大的格局上看,水分和温度状况是决定生态系统分布的主要因子。()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生命体细胞作为基本单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生物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由一层质膜包被:质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来,并成为它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口。在化学组成上,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细胞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外,还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分子,特别是起关键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由这些分子构成的细胞是结构异常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在一个细胞中除了可以进行生命所需要的全部基本新陈代谢活动外,还各有特定的功能。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其组成细胞的功能的总和。 2 . 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生物分界代表性人物?如二界系统为瑞典林奈。 界、门、纲、目、科、属、种(递减) 林奈:二界系统、海克尔:原生生物界惠特克: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3 .在五界系统中,为什么没有病毒? 五界系统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病毒不具细胞形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不包含在五界系统中。 4 .在二界或三界系统中,细菌、真菌均隶属于植物界,在五界系统中,它们都从植物界中划出来,或独立或为原核生物界和真菌,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二界系统中,细菌和蓝藻属于植物界,但是它们的细胞结构显然处于较低水平,它们没有完整的细胞核(染色体是一个环状的DNA 分子,没有核膜), 也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蓝藻和某些细菌有光合作用,但不应因此就把它们放入植物界。它们有光合作用只是说明生命在进化到原核生物阶段就有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真菌是是进化的产物,腐食营养,独立为真菌界。 6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于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分子生物学告诉我们,所有生物的细胞是由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分子所构建的。细胞内代谢过程中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所催化的,而酶是一种蛋白质。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0 种氨基酸以肽键的方式连接而成。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是由蛋白质长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决定的。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或RNA 。所有DNA 都是由相同的4 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的方式连接而成的长链。2 条互补的长链形成DNA 双螺旋分子。沿着DNA 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蛋白质长链上氨基酸的序列,进而为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物体编制蓝图。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都受到来自DNA 的信息的调控。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信息的方向是相同的,使用的是同一种遗传密码。这些事实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DNA→RNA →蛋白质的遗传系统是生物界的统一基础。这就令人信服地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由来,各种各样的生物彼此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化系谱。 8 .为什么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地球形成之初,以酸性气体为主,经历37 亿年的生物和环境协同进化,使今日地球的表面环境作为我们的家园“恰到好处”,大气中的C02 浓度正好使地表温度适合生物生存,并有效地防止了地表液态水的过度蒸发,保持了一个生物生存的液态水圈;大气中含有足够的分子态氧,保证了生物的呼吸和岩石的风化,而岩石的风化提供了生命所需的矿物质,并且大气中的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挡住了来自宇宙的紫外线辐射,保护了地表生命;氧化性大气圈还能使大多数陨石在到达地表之前燃烧掉。储存在地下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生命活动的产物。这一切都依赖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提供,要维持这种环境的物理状态,仍然需要地表上具有相当规模和质量的生态系统,所以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试述脂类的生物学意义或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1)主要的储能物质;(2)生物膜的主要成分;(3)构成生物保护层;(4)有些脂类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5)很好的绝缘体

《保护生物学》2020期末复习思考题库

《保护生物学》学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分支;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出现的各类问题,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的一门综合学科。它兼容基础和应用研究两种途径,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群落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5.生境破碎、生境退化、沙漠化、温室效应 ★生境退化:是指外在因素使生物群落和物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群落结构有可能受到破坏,物种有可能被推向灭绝,由于尚未能改变群落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植物结构,所以,这种破坏还不会立即呈现。 沙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季节性干旱气候下,许多生物群落发生了渐进的、不可逆转化沙漠化的人工沙漠模型。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7.最小生存种群(MVP)、物种最小动态区(MDA) 最小生存种群:任何生境中任一物种的种群,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以一定的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种群数量。确保种群在可预见的将来,具有很高的生存机会所必需的个体最小生存种群数量。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都有99%的可能性存活100 年。 8.再引种计划、增强项目、引种计划 再引种计划: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它们历史上曾经分布而现在不分布再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 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型。 2. 鞭毛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单生鞭毛)、(丛生鞭毛)和(周生鞭毛)。 3. 从应用角度,把真菌分为(霉菌)、(酵母菌)、(蕈菌)三类。 4. 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共生关系)、(拮抗关系)、(互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猎食关系)。 5.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主要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4种方式。 6. 真菌菌丝体形成各种特化结构,主要有(假根)、(吸器)、(菌核)、(菌环)等。 7.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进行增殖的过程分为(吸附)、(侵入)、(复制)、(聚集)、(装配)等步骤。 8. 纤维素酶分为(C1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等3类。 9. 无隔膜菌丝产生(孢囊孢子),有隔膜菌丝产生(分生孢子)。 10.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少一般规律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11. 真菌的有性孢子分为4种,即:(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2. 培养基的类型按成分不同划分成(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三大类。 13. 霉菌菌丝从功能上划分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

菌丝)。 14. 病毒的结构主要有(衣壳粒)、(衣壳)、(核髓)、(核衣壳)。16.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受(土壤类型)、(深度)和(季节)的影响。 17. 细菌的生长曲线可以划分为(延迟期)、(对树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等4个时期。 18.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根据生理作用划分为:(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六大类。 19. 原核生物的三菌是指(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20.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无性孢子)和(菌丝断裂)。 21. 通常根据宿主范围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与(微生物病毒)。 22. 微生物的特点有:(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易发生变异)。 21. 放线菌为分枝状细菌,宽度和(细菌)类似,但(长度)和(分支)则是无限制的。 22. 杀虫真菌侵入寄主的过程有:(附着)、(萌发)、(侵入)、(增殖)等4个过程。 23. 根据产物的不同,乳酸发酵有三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异性乳酸发酵)和(双歧杆菌乳酸发酵)。 24. 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中(C)、(H)、(O)、(N)、(P)、(S)等6种元素占菌体细胞干重的97%。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1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2 1、绪论 一、生物技术归纳起来可有三个特点 ?A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B反应中需有生物催化剂的参与; ?C其最后目的是建立工业生产过程或进行社会服务,这一过程可称为生物反应过程二、生物催化剂特点 1)优点 A常温、常压下反应,B反应速率大,C催化作用专一,D大幅度提高效率,成本低廉 2)缺点 A稳定性差.B控制条件严格.C易变异 三、近代生物技术的全盛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核心技术和产业: ?青霉素工业化生产;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和抗生素产业的兴盛以及新的初级代谢产物开发; ?以酶为催化剂的生物转化及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及应用。 四、现代生物技术建立和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开始)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特征。 2、生产菌种的来源与菌种选育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大致分为五个步骤: 1、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采样 2、材料的预处理 3、所需菌种的分离 4、菌种的培养 5菌种的选择和纯化 理想的工业发酵菌种-优良菌种应符合以下要求: (1)遗传性状稳定; (2)生长速度快,不易被噬菌体等污染; (3)目标产物的产量尽可能接近理论转化率; (4)目标产物最好能分泌到胞外,以降低产物抑制并利于产物分离; (5)尽可能减少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及利于产物分离; (6)培养基成分简单、来源广、价格低廉; (7)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 (8)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及降低能耗。 2)液体富集培养,即通过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和不利于其他菌株生长的条件(供给特殊的基质或加入抑制剂),从而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数量的培养方法。 3)菌种选育是微生物工程的关键技术,主要方法有传统的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以及现代的原生质体融合与基因工程等。 4)自然选育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体的古老的育种方法。 5)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的育种技术。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1、绪论 1、20世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揭示了生物界在化学成分上,即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的同一性。这会给人们什么启示? 答案要点: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组成生物体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原则上是相同的。例如各种生物的蛋白质的单体都是氨基酸,种类20种左右,各种生物的核算的单体都是核苷酸,这些单体都以相同的方式组成蛋白质或者长链,它们的功能对于所有生物都是一样的。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基本代谢途径也是相同的,甚至在代谢途径中各个不同步骤所需要的酶也是基本相同的。生物化学的同一性深刻地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也促进了人们从分子生物水平上认识生命本质的深入研究。提示人们从分子水平研究进化的同源性,人工改革的可能性,也为物种多样性与基因库保护提供了物质基础。 2、生物学中,一方面有新的学科不断分化出来,另一方面一些分支学科又在走向融合,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要点: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各有一定的研究内容而又相互依赖,相互交叉。生命作为一种物质运动形态,有它自己的生物学规律,同时又包含并遵循物理和化学的规律。因此,生物学同物理学,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分布于地球表面,是构成地球景观的重要因素。因此,生物学和地学也是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一些新的学科不断的分化出来,一些学科又在走向融合。学科的分化,分科的互相渗透走向融合,反映了生物学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蓬勃发展的景象。数理化的成果融入到人类认识生物,改造生物中,也说明生物未知领域研究还很大。 2、细胞与生物大分子 1、动物是以氧气(O2)氧化糖(C6H12O6)产生CO2和H2O获得能量。假设你想知道所产生的CO2中的氧是来自于糖还是氧气,试设计一个用18O作为示踪原子的实验来回答你的问题。 答案:自然界中氧含有3种同位素,即16O、17O、18O。18O占0.2%,是一种稳定同位素,常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中。 实验设计:用18O标记糖作为示踪原子供给动物的有氧呼吸,质谱分析测定生成物CO2的放射性,如果CO2中的氧具放射性说明CO2中的氧是来自于糖。对照组中18O标记O2进行实验,分析测定CO2是否具有放射性,如果没有,进一步清楚地表明CO2中的氧来自糖而不是O2 2、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因为牛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而人胃中没有。你认为这种微生物进行的是什么生化反映?如果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的所有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样? 答案:动物消化道中没有纤维素酶,不能消化纤维素。牛,马等动物胃中寄生着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具有能分解纤维素的酶(cellulase),使纤维素水解产生纤维二糖,再进一步水解而成葡萄糖。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3)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3) 绪论 1、什么叫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2、了解五界系统、六界系统、三域学说及其发展,说明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3、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明确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特点)是什么?表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单位是什么? 5、微生物有哪些重要性?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 1、什么叫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原核细胞有何主要特点? 2、细菌基本形态有哪些?举出各形态类型的菌例,细菌形态和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根据球菌分裂方向和子细胞排列状态不同球菌可分为有哪些类型?根据螺旋圈数不同 螺旋状的细菌分为哪三种不同形态类型? 4、如何表示细菌大小?细菌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5、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6、什么叫肽聚糖?G+ 和G—细菌的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各有何特点?试比较说明。 7、试述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方法步骤和机理,染色结果。举出G+ 和G—的细菌的菌例。 8、细菌细胞膜的结构有何特点?具有什么功能? 9、什么叫中体?什么叫质粒?细菌质粒有何特性? 10、什么叫内含物?细菌细胞常见的内含物有哪些?细菌细胞内有哪些种类的颗粒状贮藏物?各有什么功能? 11、什么叫糖被?糖被有哪些种类?糖被主要成分是什么?什么叫荚膜?什么叫粘液层?什么叫菌胶团?细菌糖被有何功能? 12、细菌鞭毛起源于细菌细胞何处?有何功用?细菌鞭毛由哪几部分构成?具有鞭毛的细菌主要有哪些类群? 13、细菌菌毛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功能? 14、细菌芽孢有何特性?对细菌本身和生产实践有何意义?说明芽孢的抗性机制。目前认为较新的渗透调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性机制的? 15、细菌芽孢是繁殖结构吗?为什么?具有芽孢的细菌主要有哪些种类?举出产生芽孢的 球菌和产生芽孢和伴胞晶体的芽孢杆菌的菌例。 16、什么叫菌落?什么叫菌苔?细菌菌落有何特征? 17、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有哪些?什么叫裂殖? 18、什么叫放线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和菌落有何特征?与细菌比较有何异同? 19、以链霉菌属为代表的放线菌其菌丝体按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功能? 20、放线菌有哪些繁殖方式?以什么方式产生分生孢子? 21、何种放线菌可以与植物共生固氮?其形态特征怎样?

保护生物学习题答案

保护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生境和生物群落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5)恢复生态学: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提出,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6)生态灭绝:当一个种的数量减少到,其对群落其它成员的影响微不足道时认为是生态灭绝。 (7)创始者效应:是指几个个体离开大群体而建立一个新种群,这个特殊的遗传瓶颈效应。 (8)遗传多样性:是生物体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种群间或同一种群的遗传变异。 (9)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1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12)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13)功能群::是生态系统,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集合中的成员之间互相替代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生态过程的执行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14)有效种群数量:是可生育成体的有效数量。 二、填空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潜在利用价值、伦理价值。 2.按不同的分类依据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若按系统与外部环境联系的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隔离系统;若按人类的影响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3.生物性公约又称为里约热卢公约,是 1992 年在巴西签定的,中国在 1992 年加入该公约。 1IUCN确定的濒危物种是指不久的将来具有高度的灭绝可能性的物种。 4、动态种群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的种群和若干个附属的种群。 5、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等4项。 6、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为 140-170万种?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在 1000-3000万种之间。 7、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组成。 8.《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华盛顿公约,在美国签定的,中国在 1980 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几个层次? 答:(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所有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上的多样性。 2.什么是遗传多样性及研究遗传多样性有哪些意义? 答:(1)广义的遗传多样性可泛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包括不同物种的不同基因库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1分) (2)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物种的遗传变异。种的遗传变异既包括群体的个体间变异,也包括群体间或群体系统、地理宗、生态型、变种、亚种间以及农作物品系、品种间的遗传差异。(1分) (3)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3分) ①有助于追溯生物进化的历史; ②探究现存生物进化的潜能; ③可以评估现存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 ④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 ⑤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保护策略和措施; ⑥指导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 3.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答:(1)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1分) (2)物种原有生活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1分) (3)当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恶化时;(1分) (4)IUCN 建议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 只时,应当将人工繁育迁地保护作为保护该物种的重要手段。虽然这些物种仍有许多个体,但却面临着生存危机,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实施迁地保护。(2分) 4.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及任务? 答:(1)展示生态系统的本底 (2)保存生物多样性 (3)提供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4)开展宣传教育的课堂 (5)人类游憩的场所 (6)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 (7)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示 (8)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5.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普通生物学课后思考题13

普通生物学课后思考题13 发布时间:2009-6-29 21:41:17 浏览次数:244 当前共有14条记录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第11页共14页 ※<第一章绪论> 1. 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20世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揭示了生物界在化学成分上, 即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的同一性。这会给人们什么启示? 2.生物学中,一方面有新的学科不断分化出来,另一方面一些 分支学科又在走向融合,这说明了什么? 3.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光合自养的蓝细菌和绿色植物在地球 表层环境的演变中起了哪些作 用? 5※<第二章细胞与生物大分子> 2 生命的化学基础 1.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因为牛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 物而人胃中没有。你认为这种微生物进行的是什么生化反应?如 果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的所有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样? 2.有人说:"不必担心工业所产生的化学废料会污染环境,因为 组成这些废料的原子本来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你如何驳 斥此种论调? 3.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2.细胞核实由哪几种部分组成的,其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3.细胞之间有哪几种连接方式?其生理机能是什么? 4 细胞代谢 1.人体的细胞不会用核糖作为能源,试分析其理由。 2.某科学家用分类的叶绿体进行下列实验。先将叶绿体浸泡在 pH4的溶液中,使类囊体空腔中的pH为4。然后将此叶绿体转移 到pH8的溶液中。结果此叶绿体暗中就能合成ATP,试解释此实验 结果。 3.有一个小组用伊乐藻(Elodea)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他们 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水族箱中,计算光下该枝条放出的气泡数(氧 气),以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作为光合速率。他们用太阳灯 与水族箱的距离从75cm缩短到45cm时,光合强度基本无变化。 只有从45cm移到15cm这一段距离时,光合速率才随光强度的增 加而增加。根据计算,当太阳灯从75cm处被移至45cm处时,照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农学类) 涂国全编写 2010年05月 第一章绪论 一、复习题(30题) 1.什么是微生物?简述其3大特点和所属类群。 2.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试述其在历史上对人类的一次严重危害。 3.如何理解“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 4.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 5.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各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6.试简介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1632~1723),并说明他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7.巴斯德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8.科赫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9.由巴斯德设计的著名曲颈瓶试验,有何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0.巴斯德、科赫等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横向扩散”,产生了哪些分支学科?各学科的代表人物是谁? 11.微生物学史上的“成熟期”始于何时、何人?试简述本期的特点。 12.在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史中,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六大战役”是什么?它们对人类的进步起了什么作用? 13.在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中有哪些关键性的工艺技术?试述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对当代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14.什么是生物工程(学)?它由哪5大具体工程组成?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5.简述微生物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6.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微生物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17.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

18.在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的过程中,微生物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 19.微生物学有哪6类分科?试简述分类依据并各举数例。 20.试列举10项起源微生物学研究的特有操作技术。 21.试列举微生物学中3项最重要的独特技术,并分别说出其创始人、基本原理及其对发展微生物学的贡献。 22.何谓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23.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4.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 25.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6.微生物界有哪几项特点可称得上是“生物界之最”?(应答10项) 27.当前人类正面临哪5大危机?解决危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在解决这些危机中微生物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8简述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6大趋势。 29.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30.简述微生物学在那几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为什么? 二、参考答案(54小题) 1.答案定义: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 mm);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注:也可用表解法解答) 2.答案一种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发生了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并引起爱尔兰等地大量居民饿死或逃往北美。 起因:当地过分强调种植单一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当时连年气候异常,长期阴雨,温湿度过高,十分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3.答案不同的人群或个人有其不同的幸福观或福利观。 一般都集中在追求钱、权、利、名、业、健(健康长寿)等几个方面。 健康在幸福观上应居首位;在近代多门科学中,对人类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4.答案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生物工艺学复习题集答案

生物工艺学习题 一、填空题 1、酒精原料在蒸煮之前加α-淀粉酶的作用就是降低蒸煮压力,缩短蒸煮时间,用量为粉碎原料的0、1%~0、2% 。 2、乳酸细菌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的代谢途径有三条:属于同型发酵的_____EMP途径_____、属于异型发酵的___双歧途径_____、属于异型发酵的__HMP_途径_____。 3、米根霉属于___好氧真菌______,其发酵类型属__混合酸发酵途径_______, L- 乳酸的转化率能达到75%以上。 4、生物素影响谷氨酸发酵主要就是影响细胞膜渗透性与代谢途径。 5、乳酸发酵一般要在__厌氧____条件下进行, 它可分为_同型__ 与_异型__ 乳酸发酵。 6、壳聚糖酶降解部分乙酰化壳聚糖时,能得到一定聚合度的具有某些功能性的 ___壳寡糖_。 7、ω-3不饱与脂肪酸包括__EPA__、___DPA/DHA__;ω-6不饱与脂肪酸包括_亚 油酸(十八碳二烯酸)____、γ-亚麻酸与花生四烯酸(AA)______。 8、大曲酒生产操作工艺一般可分为清渣法、续渣法、清蒸混烧法 9、α—淀粉酶任意水解淀粉分子内的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作用于支链淀粉时,生成葡萄糖、麦芽糖、α-界限糊精。 10、β—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的第2个α-1,4-糖苷键开始,依次水解麦芽糖分子,并发生转位反应,将麦芽糖转变为β-构型。 11、β—淀粉酶作用于支链淀粉时,遇到α-1,6-糖苷键分支点即停止作用,最终产物为麦芽糖与β-界限糊精。 12、麦芽β—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温度就是 62-65 ℃。 13、麦芽α—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温度就是 72-75 ℃。 14、在麦汁煮沸、发酵、过滤过程中添加单宁的作用主要就是沉淀蛋白质 ,以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15、双乙酰的前驱体就是α-乙酰乳酸 ,双乙酰被还原,经过乙偶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

————————————————————————————————作者:————————————————————————————————日期:

《保护生物学》教案 课程:考察课,开卷考试90分钟 第一章保护生物学概论 由于受现代人口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影响,目前全球正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失调等严重的危机。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当前世界的重要发展战略。保护生态学的目标是了解人类活动对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物种濒危机制和保护策略,以恢复濒危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正常功能,从而到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命维持系统的最终目的。(PPT1+课本P2) 总结(知识摸底) ——保护生物学以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为主线,探讨了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关系,以及保护生物学的起源特征和发展;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介绍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形成和物种灭绝的机理;阐述了物种濒危等级划分、物种保护原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设计与管理,以及物种迁地保护方法和措施;最后介绍了与自然环境保护及环境合理开发,特别是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与公约。 (PPT2)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我国始终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护生态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 第一节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简介?1什么是保护生物学 PPT讲解定义《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diversity)是从保护生物及其环境的角度出发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环境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系统与进化等自然科学。

森林保护与游憩2000级答案

东北林业大学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题及答案 森保2000保护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遗传多样性: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种群间或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3.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5.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6.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不远的将来;灭绝; 2.一个或几个核心、附属; 3.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 4.1992、巴西; 三、简答下列问题(共30分) 1.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5分) λ=∑[N i(N i-1) / N(N-1)] D=1-λ D=1-∑[N i(N i-1) / N(N-1)] 当N很大时,λ=∑(N i / N)2=∑P i2,其中:P i=N i / N 式中——N:为总个体中个体总数;N i:为总体中第i个种个体总数;λ: 为集中性D:为多样性测度指标 2. 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7

农业微生物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农业微生物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生长曲线:在分批培养中,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氨化作用:就是微生物将有机氮化物转化成氨的过程。 培养基: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拮抗作用:由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引起的其他条件改变抑制或杀死他种生物的现象。 菌落: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局限一处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即称为菌落。 朊病毒:朊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杆状颗粒、直径26nm,长100~200nm(一般为125~150nm)。 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指分子氮通过固氮微生物固氮酶系的催化而形成氨的过程。 衣原体: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 根瘤:是根瘤细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在植物根部共生发育形成的特殊结构。 互生作用: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可以创造或改善另一种微生物生活条件,彼此促进生长。 二、填空(20分) 1.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2. 放线菌的菌丝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3. 霉菌的无性孢子有节孢子、胞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4.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兼性呼吸 5. 地衣是蓝细菌和真菌的共生体。 6. 常用的微生物杀虫剂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7. 根据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关系,可以把固氮作用分为自生、共生、联合 三、简答题(30分) 1、举例说明微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及其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实例 五个共性对人类来说是既有利又有弊的。我们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能兴利除弊、趋利避害。人类利用微生物(还可包括单细胞化的动、植物)的潜力是无穷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自己努力达到能在细胞、分子和群体水平上认识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并设法联系生产实际,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或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打好坚实的基础。 2.简述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⑴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当微生物所处环境的温度降低到生长最低温度以下时,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逐渐降低,最后处以停滞状态,但微生物仍能维持较长的生命,当温度恢复到该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时,又开始正常的生长繁殖。所以可以采用低温保藏菌种,用冷藏方法保藏食品,以期限制其中的微生物活力,防止腐败。 ⑵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高温可以死微生物,主要是由于它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生物高分子发生变性、破坏。所以可以采用高温进行灭菌和消毒。 3.简述革兰氏染色方法及其机理 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其分子交联度较紧密,在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再加上它基本上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能牢牢阻留在其细胞壁内,使其呈现紫色。反之,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松散,故遇乙醇后,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把类脂溶解后,在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缝隙,这样,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就极易被溶出细胞壁,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细胞又呈无色。这时,再经番红等红色染料进行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细菌出现红色,而革兰氏阳性菌则仍呈紫色。 四、论述题(30分) 1.论述氮素循环途径及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