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节能系统技术规范智能换热器部分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节能系统技术规范智能换热器部分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节能系统技术规范智能换热器部分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基站节能系统技术规范

--智能换热器部分

T e c h n i c a l S t a n d a r d o f B T S P o w e r E c o n o m i z e r

--P a r t t h e I n t e l l i g e n t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r

版本号: 1.0.0

20××-××-××发布20××-××-××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QB-D-027-2006

目次

1 总则 (1)

1.1编制目的 (2)

1.2适用范围 (2)

2 规范性适用范围 (2)

2.1基站环境的温湿度要求 (2)

2.2基站用现行空调的特点及能耗和投资情况 (2)

2.3基站实施智能换热节能的必要性 (2)

2.4引用标准 (2)

3技术要求 (3)

3.1基本思路及意义 (3)

3.2系统工作原理 (3)

3.3系统构成 (4)

3.4系统各部分功能 (4)

3.5参考技术指标 (4)

4应用分析模型 (4)

4.1能耗计算 (4)

4.2节能评价模型 (5)

5工程技术要求 (5)

5.1应用环境要求 (5)

5.2工程施工要求 (5)

6运行管理 (6)

6.1系统要求 (6)

6.2管理体制 (6)

6.3节能原则 (6)

前言

本规范是《基站节能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标准中的子项。该系列标准分为两部分:智能通风和智能换热器部分。

本规范为《基站节能系统技术规范--智能换热器部分》。本规范依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基站节能需求编制而成。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黑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魏巍、孙研、高健、金太洙、冯涛

本规范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及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为提高基站能源利用效率,起草该规范。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基站智能换热节能技术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方法,适用于基站的节能设计和管理。

2 规范性适用范围

2.1 基站环境的温湿度要求

基站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温湿度和洁净度等环境参数不仅直接影响着通信设备的可靠运行和使用寿命,更关系到通信的顺畅与安全。其内部温湿度要求根据“中国移动通信电源空调维护规程”如表1所示:

交换机房数据机房基站机房21~25

19~23

10~30

40%~70%

40%~60%

15%~80%

B级

B级

B级

2.2 基站用现行空调的特点及能耗和投资情况

基站的空调降温、空气净化及其运行管理始终是通信维护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基站现行利用的空调设备具有以下特点:

2.2.1 设备散热量大、散热量集中。同时,由于基站内没有特定的湿源,湿量主要来自工作人员及渗入的室外空气,因此散湿量很小;

2.2.2 空调送风焓差小,风量大。由于基站内散热量中95%以上为显热,热湿比近似无穷大。因此,空调机的空气处理过程可近似看作等湿降温过程。此工况下的焓差小,必然造成送风量偏大;

2.2.3 基站内部设备属于全年不间断高负荷运行,即使在冬季,也可能存在散热情况。因此空调机也必须全年连续不间断运行,运行周期较长。为保证全年运行的高可靠性,有时需要考虑备用。

2.3 基站实施智能换热节能的必要性

2.3.1 符合全国节能节电的总体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CO2排放国。能源的合理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其中能源短缺最直接的表现为电力严重不足。

2.3.2 符合通信业自身的发展规律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各种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的运作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残酷,通信运营业务收入增长会越来越缓慢,开源节流成为提高经营收益的有效办法。各大运营商一方面要通过挖掘网络潜力、发展新业务来增加业务收入,另一方面要想尽一切办法减少运营支出,特别是降低电费支出。在这样的形势下,节电降耗不仅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又满足企业的生存发展策略。

2.4 引用标准

2.4.1 GF 014-95 通信机房环境条件(暂行规定)

2.4.2 中国移动通信电源空调维护规程

3 技术要求

3.1 基本思路及意义

基站智能换热节能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室外空气中的冷量,通过智能换热的手段对基站进行降温。与现行空调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3.1.1 从节能的角度,智能换能节能系统可以代替空调制冷,降低了基站的电能消耗;

3.1.2 从经济的角度,除节能带来的空调运行成本的降低外,由于智能换热节能系统的利用,空调机的工作时间大为减少,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降低了通信系统的投资成本及维护费用;

3.1.3 在空调出现故障时,可作为应急备用空调设备使用,尽量满足基站设备要求。

3.2 系统工作原理

基站智能换热节能系统可采用以下三种形式,其中第三种为推荐采用形式:

3.2.1 直接新风冷却方式利用风机等动力装置将室外冷空气经适当过滤后引入室内,与室内空气混合达到降温的目的。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和问题:

(1) 由于直接引入室外新风,冷却效果最直接;

(2) 系统简单,成本相对低廉;

(3) 由于很多基站设在野外,风沙较大,采用直接新风冷却,如果不能及时更换过滤装置,长时间使用会使得系统阻力增加,新风供冷能力下降;也很难保证基站对洁净度的要求。

3.2.2 传统换热方式利用新风与排风状态不同,通过热交换进行全热(或显热)的传递,从而达到不消耗或少消耗建筑冷(热)源能量的目的的装置。按照原理不同又可分为板式、板翘式和转轮式换热器。传统换热器具有以下特点和问题:

(1) 与直接新风冷却相比,由于新风与排风互不接触,可防止空气污染从排风向新风转移,但需注意粉尘等颗粒物污染物在换热芯体内聚集,使换热设备的换热性能下降;

(2) 设备以冬季节省热负荷为主要目的。传统的换热效率η越大,换热后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越高。而η低,又没有体现出换热效果,可以说传统的换热设备不能适用于本研究的对象;

(3)夏季一般都通过旁通直接将新风引入室内,而旁通的设立就要占用建筑空间,增加了设备尺寸。

3.2.3 基站智能换热节能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只利用室外新风的冷量,室内空气通过换热冷却后再被送回室内。由于在室外冷源的利用上采用了隔绝换热的方式,从而避免了直接新风换热可能造成的室外空气中的尘埃对基站内空气洁净度的影响,使新风过滤问题得到缓解。另外,该系统通过控制系统与空调设备联动,当室外温度过高,新风无法满足排出全部冷负荷目的时,空调设备将自动启动,保证移动基站内部温度在正常范围内。

图1 基站通风节能系统示意图

3.3 系统构成

系统的本体由换热芯体、室内侧风机、室外侧风机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从室外侧的角度看,室外空气在室外侧风机的作用下从室外侧送风口进入装置本体,然后通过换热芯体进行换热,从室外侧排风口又被排出至室外;从室内侧的角度看,室内空气在室内侧风机的作用下由室内侧送风管进入装置本体,然后通过换热芯体进行换热,再由室内侧回风管重新回到基站内。

3.4 系统各部分功能

3.4.1 本体为方形的一体化装置,安装设置在基站外部或者内部。室外侧设有送风口、排风口。为避免风管相隔太近,造成室内空气通风短路,回风管设在基站内下部,而换热后被冷却的空气通过送风管直接送到通信设备的上部,提高降温效果;

3.4.2 为避免室内外空气的交叉污染,换热芯体采用显热板翘式交换形式;

3.4.3 换热芯体为长方形,室外新风与室内循环风垂直交叉通过换热芯体。由于室内侧与室外侧进风断面面积不同,换热芯体的尺寸与两个风机的风量要根据移动基站的全年动态负荷特点,根据实验和理论计算确定出最佳比例,以达到最大换热效果;

3.4.4 采用离心式风机。平时由交流驱动,市电停电后由直流电供电,不受市电影响。

3.4.5 智能换热节能系统与现行空调系统应实现连锁启停。当室外温度低于基站设定温度时,通过自控系统自动关闭空调,开启智能换热节能系统;而当室外温度超过基站设定温度时,通过自控系统实现空调启动的切换,以保证基站内温度;

3.4.6 智能换热节能系统应具有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火灾报警和高低温报警功能,可通过通讯接口或无线方式将信息上传,提高维护效率和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3.5 参考技术指标

3.5.1 风机:离心式风机两台,风量可挑选。考虑到换热效果和风道尺寸等因素,建议采用250~400m 3/h

之间风量;

3.5.2 过滤器:中效以上过滤器(粒径≥1.0μm ,效率70%>E ≥20%,初阻力≤80Pa );

3.5.3 风管:圆形光滑管,管径160mm ;

3.5.4 换热芯体:显热板翘式换热形式(板翘当量厚度0.3mm 、节距2mm ),换热效率60%左右;

3.5.5 设备总阻力:180~250Pa ;

3.5.6 允许使用室外环境条件:-5o C ~20o C (可低于-5o C ),湿度不限。

4 应用分析模型

4.1 能耗计算

4.1.1 现行空调机能耗计算

空调机能耗包括风机耗能和压缩机耗能。非名义工况下空调机制冷量按下式计算:

a Q q =

式中:q 为制冷量(kW );Q 为房间冷负荷(kW );a 为制冷量修正系数,可看作室外温度的函数。由此,空调机的耗电量按下式计算: ()τ?∑?=b COP q E

式中:E 为空调机耗电量(kWh );COP 为性能系数,一般取2.8;b 为耗电量修正系数,可看作室外温度的函数;Δτ为某运行时段(h )。

4.1.2 智能换热节能系统能耗计算

智能换热节能系统的能耗只包括风机部分,其单位风量耗功率按下式计算:

ηe N N =

式中:W 为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kW/(m3h));P 为风机全压(kW );η为包括风机、电机和传动效率在内的总效率,普通机械智能换热系统可取0.32。

4.2 节能评价模型

4.2.1 节能率

采用智能换热节能系统后总节能量:

21E E E -=?

式中:E 1、E 2分别为不运行空调系统节省的能耗量、采用智能换热节能系统增加的能耗量(kWh )。 节能率:

E

E e ?=

η 式中:E 为采用现行空调系统的能耗量(kWh )。

4.2.2 总体经济效益 采用基站智能换热节能系统后的总体经济效率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年运行电费节省量P :

t E P ??=

式中:t 为电费(元/kWh )。

投资回收年限m :

P P m c =

式中:P c 为增设基站智能换热节能系统的初投资费用(元)。

5 工程技术要求

5.1 应用环境要求

5.1.1 智能换热节能系统是与移动通信基站内的空调机组专用配套的节能产品;

5.1.2 智能换热节能系统的可利用时间及效果与当地气象状况相关,推荐应用于全年室外气温在-5o C ~20o C 之间范围内超过4000小时的地区,冬天基站内温度可按规定温度下限,夏季按规定温度上限考虑。附表给出了该系统在全国主要地区与城市的节能率参考值,以供参考;

5.1.3 智能换热节能系统的风量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以及基站的负荷确定;

5.1.4 需充分考虑室外空气中尘埃粒子的存在对基站内部洁净度的影响。应选择中效以上的过滤装置。且要注意定期清洗或更换;

5.1.5 基站需密封良好(门窗密闭防尘,封堵漏气孔道等),气流组织合理,以保证系统可提供设计的新风量。

5.2 工程施工要求

5.2.1 换热机箱 固定方式应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吊装或壁挂式,也可以装在室外。

5.2.2 控制器 控制器要求挂在墙上安装,要选择择操作便利、接线简短、视觉开阔和无阳光直射的位置。高度以显示屏与视线一平为好,距地面约1600mm 。

5.2.3 风管铺设 采用PVC 管件,挑选内壁光滑的管材。

5.2.4 温度探头要避光、防雨,远离热源。

5.2.5 布线所有缆线都要经电缆槽道或走线道敷设,尽量缩短路由,并且符合“三线分离”的原则。

6 运行管理

6.1 系统要求

6.1.1 建议选择低噪声风机,或采用必要的降低噪声措施。安装后的系统不得因安装不良使其产

生异常噪声和震动;

6.1.2 设备、阀门和管道的表面应保持整洁,无严重锈蚀,无跑、冒、滴、漏、堵现象,特别是

新风口附近需进行有效的防雨防漏水设计;

6.1.3 与空调装置的自控联动设备应定期检修、维护,按规程要求定期校验传感器(每季度一次)

和仪表(每年一次),以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6.1.4 风道保温,应考虑设备的防火阻燃性;

6.1.5 安装智能换热节能系统的温湿度敏感元件和检测元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6.1.5.1 在室内,应设置在不受局部热源影响的、有代表性的、空气流通的地点,局部区域有

要求严格时,应设在要求严格的地点;

6.1.5.2 在风管内,设在气流稳定的管段的截面中心;

6.1.6 报警装置应定期检测和维护;

6.1.7 系统设备的电气控制及操作系统应安全可靠,电源符合设备要求,接线牢固,接地措施符

合《电气安装验收标准》,无过载运转现象;

6.1.8 智能换热节能系统在基站内的安装应充分考虑基站内现有设备以及空调的位置和布局,合

理布置风道,使气流组织合理、通畅。

6.2 管理体制

6.2.1 相关单位应根据基站规模、现行空调及智能换热节能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维护管理工作量的

大小,配备必要的专职或兼职管理技术人员,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和维修班组,购置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表等;

6.2.2 操作人员应当熟悉其所管理的系统,树立节能与环保意识,做好系统运行的日常记录和责

任记录。同时管理人员应对工作人员和系统状态进行定时或不定时抽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和运行技术分析,发现异常应及时纠正;

6.2.3 在智能换热节能系统运行之后,相关单位应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设备的完好程度、能耗状

况、节能改进措施等进行季度、年度运行总结和分析;

6.2.4 在设备工作期内,设备供应者应为使用者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及配件,并做好维修记录;

6.2.5 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检测、维修和评定等相关技术文件应当完整并保存完好,以作

为技术管理、责任分析、管理评定的重要依据。

6.3 节能原则

6.3.1 节能要付出一定代价节能技术的应用要增加或改造一定数量设备,要增加设备维护工作

量,对一个项目来讲,节约能源是肯定的,但是能否节约成本则需要对项目进行跟踪测试,综合评估。

6.3.2 节能必须保证通信安全节能不能导致机房环境指标降低和设备寿命缩短,不能影响通信

生产安全。

6.3.3 节能有一定限度节能应把原来浪费的电量,水量,冷量,风量节约下来,不应把正常

生产该消耗的能量也节掉。同时,现有设备应尽量发挥其作用,以免造成更大浪费。

附表基站智能换热节能系统在全国各主要地区及城市的节能率参考值

无线智能路灯节能控制系统介绍

第一篇项目概述 第一章城市照明节能改造的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照明已成为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城市照明已不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已成为一个城市形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内容上,城市照明的表现手法越来越丰富;在趋势上,城市照明越来越注重科技含量。总体而言,城市正逐步走向高层次化。在满足城市功能与景观照明的同时,如何解决电费支出增加、应对电力供应缺口增大的矛盾,成为各地政府关心的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央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能源和节能工作, 90年代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0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发布了《节约用电管理办法》;2002年11月6日经贸委、国家计委、科技部、建设部等13个部门领导在北京召开《推动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交流会;2004年11月26日建设部在北京召开《2004年中国城市照明国际研讨会》;2005年5月9日国家发改委在上海召开《中国绿色照明国际会议暨第六届国际高效照明》会议。建设部、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23日颁发了建城[2004]204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提高电能利用效力,尽快实现节能型的城市照明体系,有条件的城市应实施城市照明集中监控和分时控制模式,努力降低电耗,并要求2006年底之前改造完成。照明节电成为政府相关机构重大任务之一。 同时,对城市灯饰的管理与控制迫切需要一种科学、合理、高效的方法。因此,提供一种有效而合理的控制与管理的方法,对城市路灯与饰灯的运行状态进行远程智能监控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回顾传统的路灯控制运行方式:钟控、人眼观测,派巡逻车轮巡……等等,传统路灯控制运行方式早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GSM、GPRS无线通讯网络的问世,真正能够自动化的、远程管理的监控办法出炉了,基于这两大实用的新兴技术,针对一般城市路灯系统线路长、布局分散、管理困难,我公司自主研发、生产了我公司路灯自动化监控系统,它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对快速发展的城市路灯实行科学化的管理,从而提高道路照明的质量,实现故障检测的实时性和维修效率,保证城市整体的亮灯率和设备完好率,它不但能降低能耗、减轻劳动强度,而且避免了无畏的电能和人力物力的浪费,最终它提高了路灯所对社会的服务质量,综合发挥出城市道路照明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智能路灯节能控制系统介绍 现代城市景观照明控制管理系统中,要求在实现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集中管理操作的便捷性及场所性,以及设备的安装方便可靠。 1.1 产品特性 1、高效、稳定的经济型节电器: 我公司系列路灯节电器采用最先进的快速电子检测技术、微电脑的精确计算,通过电力电子智能控制技术,节电效果明显,节电率稳定在20%—45%。 2、无电网污染的“绿色环保”节电器: 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有明文规定对电气设备谐波含量的限制,国内部分城市对谐波含量超标的设备也限制并入电网使用。我公司系列路灯节电器,实现了电压的正弦波输出,克服了晶闸管等类型灯光节电产品产生谐波的缺陷。 3、无“闪断”切换技术的智能节电器: “闪断”现象会导致HID灯(高压气体放电,如高压钠灯,金卤灯,高压汞灯等)熄灭。我公司系列路灯节电器运用了先进的控制技术,确保在自动运行时不发生闪断现象。 4、高速、智能的I2C数据总线控制系统: 我公司系列路灯节电器的控制核心FN-PSCEIP1000控制系统是在经过长期使用的FN-PSCEIP控制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及其发展

综述与评论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16(9) C omputer Measurement &Control 1217 中华测控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57877232.html, 收稿日期:2008-06-08; 修回日期:2008-07-16。 作者简介:安茂春(1967-),山东莱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管理工作。 文章编号:1671-4598(2008)09-1217-03 中图分类号:TP182 文献标识码:A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及其发展 安茂春 (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文章对主要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类,主要关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重点讨论了基于规则的诊断专家系统、基于模型的诊断专家系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诊断专家系统、基于模糊推理的诊断专家系统和基于事例的诊断专家系统的技术要点、发展现状、优缺点及其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预测,指出基于多种模型结合的诊断专家系统、分布式诊断专家系统、实时诊断专家系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专家系统;故障诊断;军事应用;基于规则推理;建模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推理;基于事例推理 A Survey on Fault Diagnosis Expert Systems An M ao chun (Beijing Institute o f System and Eng ineering ,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w e present a s urvey of fault diagnosis expert system s,and categorize them into 5different types according to know ledge organiz ation m ethod and reasoning m ech anis m,w hich are ru le-b as ed fault diagn osis expert system,model-based fault diagnosis ex pert system,n eural netw ork fault diagnosis exp ert sy stem,fuz zy fault diagn osis expert system and cas e-based fault diagn os is expert sys -tem,for each type w e describ e its techn ical pr op erties,curren t status,ad vantag es and disadvantages,and application s in military field.At the end of th is article,w e point out that hybrid model-based,distributed and real-time diagnosis expert sys tems are fu tu re direction s. Key words:ex pert sys tem;fault diagnosis ;military application;rule -b as ed reasoning;modelin g;artificial neural netw or k;fuzzy reasonin g;ease-b as ed reasoning 1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及其分类 专家系统(Ex per t Sy st em,ES)是人工智能技术(A rt if-i cial I ntelligence,A I)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智能化主要表现为能够在特定的领域内模仿人类专家思维来求解复杂问题。专家系统必须包含领域专家的大量知识,拥有类似人类专家思维的推理能力,并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故障诊断技术是一门应用型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涉及多门学科,如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工程、数理统计、模糊集理论、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故障诊断的任务是在系统发生故障时,根据系统中的各种量(可测的或不可测的)或其中部分量表现出的与正常状态不同的特性,找出故障的特征描述并进行故障的检测与隔离。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是将专家系统应用到故障诊断之中,可以利用领域知识和专家经验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1]。目前专家系统在故障诊断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美空军研制的用于飞机喷气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XM AN [2],N A SA 与M IT 合作开发的用于动力系统诊断的专家系统,英国某公司为英美军方开发的直升机发动机转子监控与诊断专家系统[3]等,此外在电力、机械、化工、船舶等许多领域中也大量应用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根据知识组织方式与推理机制的不同,可将目前常用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大致分为基于规则的诊断专家系统、基于模型 的诊断专家系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诊断专家系统、基于模糊推理的诊断专家系统和基于事例的诊断专家系统。 2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对比分析 2 1 基于规则的诊断专家系统 在基于规则的诊断专家系统中,领域专家的知识与经验被 表示成产生式规则,一般形式是:if<前提>then<结论>其中前提部分表示能与数据匹配的任何模型,结论部分表示满足前提时可以得出的结论。基于规则的推理是先根据推理策略从规则库中选择相应的规则,再匹配规则的前提部分,最后根据匹配结果得出结论。 基于规则的诊断知识表达方式直观、形式统一,在求解小规模问题时效率较高,并且具有易于理解与实现的优点,因而取得了一定成功。20世纪90年代,国外在军用水压系统、电力供应网络等方面进行了应用。 但是,对于复杂系统,所观测到的症状与对应的诊断之间的联系是相当复杂的,通过归纳专家经验来获取规则有着相当的难度,且诊断时只能对事先预想到的并能与规则前提匹配的事件进行推理,存在知识获取的瓶颈问题。2 2 基于模型的诊断专家系统 在基于模型的诊断专家系统中,领域专家的专业知识包含在建立的系统模型中,这种基于模型的诊断更多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行为等知识。相比基于规则的诊断专家系统,这种诊断方式能够处理预先没有想到的情况,并且可能检测到系统存在的潜在故障。这类系统的知识库相对容易建立并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已应用于航天器动力燃烧系统故障诊断等方面。

通信基站用节能型新风空调一体机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_征求意见稿

ICS 备案号: YD 通信基站用节能型新风空调一体机技术要 求和试验方法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200×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定义 (2) 4 分类、组成与基本参数 (3) 5 技术要求 (3) 6 试验方法 (6) 7 检验规则 (8)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 I

YD/T ××××—200× II 前言 ×××××××××××××××××××××××××××××××××××××××××× ××××××××××××××××××××××××××××××××××××××××××本标准按GB/T 1.1-2000的格式要求编写。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佳力图空调机电有限公司、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通信基站用节能型新风空调一体机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基站用节能型新风空调一体机产品分类、主要组成部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通信基站用节能型新风空调一体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7-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4706.32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B 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 4798.1-2005 电工电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一部分:贮存 GB 4798.2-1996 电工电产品应用环境条件:运输 GB 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 8624-1998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GB 9237-2001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 12218-1989 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295-1993 空气过滤器 GB/T 17758-1999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T 19413-2003 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JB 8655-1997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 IEC 60529-1989 外壳防护等级 IEC 60335-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IEC 60335-2-4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二部分: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YD5098-2005 通讯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T 944-2007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1969-2009 通信局站用智能新风节能系统 3 术语和定义 3.1 通信基站用节能型新风空调一体机 一种向密闭通信基站提供诸如空气循环(大风量)、空气净化、制冷(全年提供)、新风冷却、再加热的整体式空气调节机,简称新风空调一体机。 3.2 新风冷却 将外部冷空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引入机房,并排出机房内部热空气,利用空气温差控制室内温度的冷却方式。 3.3 新风冷却风量 新风冷却模式下,从机房外吸入机房内的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

基站新风系统

基站节能通风设备是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最关心的一个话题,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倡节能减排以来讨论最热门的议题,2010绿色无线基站高峰论坛上,工信部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指出,2009年我国通信行业耗电量达到290亿度,其中通信基站耗电量已占45%,成为未来节能降耗首要部分。 据统计分析,平均每个基站空调的电费支出约占整个基站电费支出的54%左右,空调成为基站机房中的主要耗电设备,而基站新风系统是针对基站空调节电效果非常显著的一款产品。 基站节能通风设备(TLKS-SPF)是根据通信基站、机房室内外的环境条件温差引入室外清洁的冷空气对通信基站、机房内进行自然降温,同时排出基站、机房内的热空气,从而达到在常年大多数条件下替代空调制冷的效果,避免了空调长时间的运行所造成的电能浪费,有效降低通信机房空调的运行时间,达到降低通信机房电能消耗的目的。 我公司的基站新风系统具备强大的功能,能够满足15-30㎡基站、机房的节能要求: 1、系统采用微处理控制器,具备中文操作界面,系统可选用手动/自动运行模式。 2、节能效果显著:根据各地区气候环境的不同,节能效果可以达到25%-45%,经济效益显著。 3、系统具备与空调联动的功能:智能新风与局站原有空调联动,智能新风优先启动,以保证最大的节能;在智能新风不满足室内热负荷条件下,发出信号启动空调;当智能新风满足室内热负荷要求时,应发出信号并停止空调运行。我司新风系统与空调联动的方式有两种,对于智能空调,采取空点电源的方式,对于非智能空调,采取控制空调面板轻触开关的方式。 4、三遥功能 通信接口选用RS-485智能接口,能远程实时读取和设置系统运行状况、告警信息、操作信息、运行时间以及机房环境、空调运行状态、供电状态等信息。具体包括: 遥测:室外温度、室内温度等; 遥信:新风系统进排风风机的运行状态,新风系统的工作状态,正常/故障状态;遥控:开/关机控制,远程设置系统运行控制参数等;

办公室节能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办公室节能智能控制系统(KITZOER)解决 方案 一、系统概述 办公环境不仅要有足够的工作照明,更应营造一个舒适的视觉环境,减少光污染。现代办公楼的照明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办公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做好照明设计,加强照明控制设计,已成为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一个重要内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介绍,办公照明用电量占整幢大楼能耗的约1/3,办公照明的设备费用(包括照明器件和配布线工程费)约占电气工程费用的10%以上,因此选择合理的照明方案,配置先进的控制系统,不仅能大大简化穿管布线的工作量,而且能有效地节约能源,降低用户运行费用,提高大楼管理水准,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照明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已成为智能化大楼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技术,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以适应各种建筑结构布局,不同灯具的选配,实现多样化的控制模式。由于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采用标准接口可以方便地与其它系统诸如BA、安保、消防等相互连接完成系统集成功能;同时利用系统配备的监控软件,大楼管理工作人员借助“友好”的用户界面,能极其方便地遥控、监控大楼所有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 二、办公室节能智能控制系统(KITZOER)功能介绍 2.1 实现照明控制智能化 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后,可使照明系统运行在全自动状态,系统将按预先设置切换若干基本工作状态,通常为“、白天”,“晚上”,“安全”、“清洁”、“周末”和“午饭”等,根据预设定的时间自动地在各种工作状态之间转换。例如,上班时间来临时,系统自动将灯打开,而且光照度会自动调节到工作人员最合适的水平。在靠窗的房间,系统能智能地利用室外自然光,当天气晴朗,室内灯会自动调暗;天气阴暗,室内灯会自动调亮,以始终保持室内恒定的亮度(按预设定要求的亮度)。 当每一个工作日结束,系统将自动进入“晚上”工作状态,自动地极其缓慢地调暗各区域的灯光;同时,系统的动静探测功能将自动生效,让没有人的办公室的灯光自动关掉;相反,动静探测能保证有员工加班的办公区灯光处于合适的亮度。 系统还能使公共走道及楼梯间等公共区域的灯协调工作,当办公区有员工加班时,楼梯间、走道等公共区域的灯就保持基本的亮度,只有当所有办公区的人走完后,才将灯调到“安全”状态或关掉。 此外,还可用手动控制面板或遥控器等,随意改变各区域的光照度。

视觉导航智能车辆的目标识别精确性与实时性研究

视觉导航智能车辆的目标识别精确性与实时性研究 1)概述 2)视觉路径导航原理 3)识别精确性研究(提高精确性的意义和方法:滤波、自适应阈值等) 4)实时性研究(软硬件方面;软件方面:优化算法、其他处理方法(减小图像处理区域等)) 5)总结 1.概述 智能车辆技术 智能车辆(IntelligentVehicle)又称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自动驾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致力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提供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是目前各国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 智能车辆概述 智能车辆的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这种制约不仅体现在交通堵塞问题日益突出上,同时还体现在由于交通不畅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及相对落后的道路和先进的车辆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所形成的安全隐患。正因为如此,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ITS)日益受到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他们相继启动了各种以智能交通系统为目标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如欧洲的PROMETHEUS和DRIVE项目,日本的VICS和ARTS项目,美国的IVHS项目等。各国家各地区研究的项目内容,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不尽相同,各项目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但目标都是综合利用新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等,来提高道路和车辆的利用效率,提高安全性,减少污染及阻塞的发生。

ITS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智能道路及交通控制系统和智能车辆系统IVS(IntelligentVehicleSystem)。目前智能道路系统的构筑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且投资大,所以发展智能车辆及车辆自主行驶系统,通过提高车辆自身智能的方案是目前实现安全、高效的自主行驶的最佳选择,同时它还可为开发将来在完备的自动高速网络环境中运行的智能车辆奠定基础。 智能车辆作为智能车辆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可以集成如视觉技术、触觉技术、自主控制和决策技术、多智能体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多传感器集成和融合技术等许多最新的智能技术,从而能够完成很多高智能工作。我国也已经把智能车辆列入国家高新技术计划,足以证明政府有关部门对发展智能车辆的高度重视。 智能车辆的应用范围 由于智能车辆具有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自动驾驶等功能,目前已经在以下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 1.智能交通系统 为解决交通问题,各发达国家在ITS的研究上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自然而然,智能车辆就成为ITS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装配系统 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智能车辆用来运输工件,能够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军事领域 智能车辆的研究也受到了军方的关注。以智能车辆作为其它智能武器的安装平台,能够实现全天候的自动搜索、攻击动静态目标,能够极大的提高在高新技术战争中的攻击力,减少人员伤亡。 4.应用于其它特殊环境 智能车辆在有毒或放射性环境下运输,还可应用于野外探险、消防、救灾等。 智能车辆的研究状况 1.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于智能车辆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最初是军方用做特殊用途的,80年代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与智能交通系统的结合,

教室智能节能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南昌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机电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教室节能控制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目录 摘要 (1) 前言 (4) 第一章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5) 第二章系统硬件设计 (6) 2.1电源 (6) 2.2中心控制模块 (8) 2.3光照检测电路 (16) 2.4温度检测电路 (18) 2.5热释电传感器及处理电路 (24) 2.6控制电路 (29) 第三章人机交互 (30) 3.1 FYD12864-0402B的基本特性 (30) 3.2 模块接口 (31) 3.3 FYD12864-0402B显示模块时应注意事项 (34) 3.4 FYD12864-0402B与单片机80C52的接线图 (35) 第四章系统软件的设计 (35) 4.1 程序 (35) 结束语 (44) 参考文献 (45)

智能路灯节能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路灯节能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豆豆网技术应用频道2009年07月03日【字号:小中大】收藏本文 关键字:雷达系统LabVIEW智能远程控制系统声音控制计数器地震烈度计运动控制器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能源和资源变得日益紧张,电力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国照明消耗的电能约占电力生产总量的10%~20%,而城市公共照明则在照明耗电中占30%,并且近几年随着让城市亮起来的口号的提出,全国路灯的数量仍在迅猛地增长。公共路灯节能的口号便由此而提出。通常的节能途径有两个:一个是采用节能光源;二是采用合理的控制线路。本文在使用节能光源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控制线路来实现路灯节能。在供电系统中,为避免送电过程中的线路损耗和用电高峰时造成末端电压过低,供电部门均采用较高电压进行传输。因此路灯承受电压多高于灯具的额定电压。然而据调查我国小型城市晚上21:00后,大中城市00:00以后道路上几乎空无一人。从而造成了“人少车稀灯更亮”的不合理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大多数城市和地区均采用了发达国家早已淘汰了的隔盏关灯的原始路灯控制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导致路面照度分布不均,而且会减少路灯使用寿命。本文采用“全年分三季,一季分时段”的分时控制思想实现节能的目的。在不同的时段投入不同的供电电压运行,在保证路灯正常照明的前提下,兼顾到了用电低谷期节能的效果。同时利用电力载波技术实现对路灯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1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1.1 智能路灯控制系统 该智能路灯节能系统主要由电量检测电路、实时时钟、自耦变压器电路、显示电路及载波通信等电路组成。将一年大致分为三个季节段来对路灯进行控制,使其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开关灯时间。而从开灯到关灯根据当地交通又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高峰、正常、低谷)来对路灯进行控制。从实时时钟芯片中将当前的路灯工作状况进行相应的归类,由单片机输出控制接触器的线圈的断合,而其触点的输出分别控制自耦变压器的三个触

电力系统故障的智能诊断综述

电力系统故障的智能诊断综述 发表时间:2016-06-30T14:34:41.5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9期作者:李艳君蒋杰李玉玲李飞翔 [导读] 在电力系统中,设备故障诊断和厂站级的故障诊断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现今已经较为成熟,而电力系统层面的故障才刚刚开始。 李艳君蒋杰李玉玲李飞翔 (国网新疆检修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常用的智能故障诊断技术有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数据挖掘等,专家系统技术应用最广,最为成熟,但是也需要结合使用其他智能技术来克服专家系统技术自身的缺点。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多信息融合、多智能体协同、多种算法结合等,并向提高智能性、快速性、全局性、协同性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本文就针对电力系统故障的智能诊断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故障;智能诊断 引言 文章对电力系统故障的智能诊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对电力系统的简介,和对故障诊断的发展阶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阐述了电力系统故障的智能诊断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章最后指出了电力系统故障的智能诊断的发展趋势。望文章的阐述推动电力系统故障的智能诊断的发展。 1电力系统概述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送变电线路、供配电所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电力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自然界中的能源,通过先进的发电动力装置,将能源转换为电能。在通过输电线路和变压系统,将电能传送到各个用户。为了实现这一功能,电力系统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优质的电能。 2电力系统故障智能诊断技术及发展现状 2.1智能故障诊断技术 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分为基于信号处理和基于数据模型,均需要人工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分析,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这一新方法的产生及发展,为故障诊断提供了初步的自动分析和学习的途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存储和利用故障诊断长期积累的专家经验,通过模拟人大脑的逻辑思维进行推理,从而解决复杂的诊断问题。 目前在电网故障诊断领域出现了包括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理论、数据挖掘、模糊理论、粗糙集理论、贝叶斯网络、支持向量机及多智能体系统等技术以及上述方法的综合应用。 目前,在对电网故障智能诊断领域的研究中,依靠单一智能技术的系统多,信息的综合利用研究较少,协同技术的研究应用更少;投入运行的诊断系统多为专家系统,但是离线运行的多,在线运行的很少。即使广泛投入使用的专家系统也同样存在着:(1)知识的获取和管理问题,难以获取较高适应度和准确度的知识。(2)推理的效率问题。(3)故障诊断的在线应用问题,目前仅限于离线故障诊断,该结论不能指导对电网的实际控制。(4)故障诊断的动态分析问题,缺乏故障的动态分析,从而屏蔽了很多有用的细节,尤其是各元件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等。基于以上问题,采用决策树方法可以对系统信息进行归类梳理,可以提高专家系统的速度;通过粗糙集方法建立清晰的数学模型;采用数据挖掘和关联性规则可以提高故障诊断分析的准确度。这几种方法的结合应用有助于提高故障诊断的智能水平、效率和准确度。 2.2电力系统故障智能诊断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连锁故障分析理论与应用中提到,电力系统故障智能诊断是相对传统的故障诊断而言的。在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可划分为两类。其一是关于信号出路的方法。其二是数学模型的方法。这些都需要人为地区判断和分析,这些方法应用是没有自动化的处理能力。故障的智能诊断是将传统的方法,与当下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有效的结合,形成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新方法,对电力系统的故障进行智能的诊断,这是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新时期。 3智能故障诊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3.1智能故障诊断面临的问题 知识的获取和管理问题,也可以说是规则的表达和维护问题。知识是专家系统行为的核心,如何根据系统的变化,获取具有较高适应度和准确度的知识(规则)。对知识的一致性、冗余性、矛盾性和完备性进行检验、维护和管理,是专家系统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推理的效率问题,也可以说是如何解决规则组合爆炸的问题。规则库的规模增大以后,搜索的运算量迅速增长,尽管人们提出了许多算法,规则组合爆炸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 故障诊断的在线应用问题。以往的故障诊断离线运行,只能告诉调度员已有故障是如何发展的,因为运行方式的多变性,离线故障诊断结论不一定能够指导调度员对电网的实际控制;只有做到在线运行,才能及时帮助调度员进行控制决策。 故障诊断的动态分析问题。以往的故障诊断只能进行静态分析,忽略了故障动态过程的大量有用的细节,尤其是采用了高速保护的大型电网,更加需要分析动态过程,例如快速相继开断过程中的顺序和相互关系、复杂故障中各元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电压崩溃的动态过程、运行方式切换或调度控制过程对电网的影响等。 3.2智能故障诊断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对于知识的获取和管理问题,可以采用提高故障诊断系统的学习能力的方法,如 ANN、数据挖掘、仿生学方法等。这些智能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需要有针对性地应用。 对于推理的效率问题,可以采用计算速度更快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算法,通信速度更快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手段;数据挖掘是从各种复杂故障中发现最常见的故障或分解出简单故障的有力手段;建立系统的故障案例库,可以降低决策分析的计算量,提高诊断推理的效率。 对于故障诊断的在线应用和动态分析问题,可以采用更能够反映电网实时运行状态的信息,如广域量测系统、高速保护信息系统和故障录波信息系统、稳定控制系统等提供的动态数据;实时进行电网的灵敏度分析,动态分析电网的健康状况;增量挖掘技术只处理实时的

基于单片机的教室节能控制系统设计

开题报告

二、课题综述(课题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预期目标,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等) 设计一个节电控制器,可根据用户不同时间的不同照明需求调节电压供应,控制照明亮度,从而避免长期的不必要的高亮度、高功率电能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该系统需实现的功能如: (1)软起动功能:照明灯起动时,电压自动由低压状态缓慢上升至正常电压十分有效的防止了照明灯冷状态下瞬间起动电流的冲击对照明灯设备造成的损害。 (2)自动稳压功能:当系统钦起动完毕后,通过检测电网电压,自动调整照明灯控制柜出口电压,保证路灯端电压稳定在正常电压220V。避免超压耗能和减少照明灯具的损坏,实现初步节能。 (3)缓慢阶梯式调功功能:这是本节电器的核心功能,能根据I作日和休息日的不同时刻调节照明灯具的工作电压,达到分时照明。白天,外部光线好时进行缓慢阶梯式调功,实现半照明.采用微电脑时控进行设定进入实质性节电阶段。 (4)过载、短路、自动散热等保护功能:具有负载护充性,对负载量变化范围大,过载能力强,同时具有短路、自动散热等保护功能。 (5)无触点开关照明灯:无噪声,完全排除有机接触点造成电蚀导致发热,接触不良等现象,工作性能稳定可靠。 (6)其他功能:例如系统要有方便的命令输入界面,如键盘等,用户能够对 此节电控制器的各项工作参数,如系统时间、电压改变时刻等进行自主设置:系统要有方便的状态输出界面,如液晶显示器,以使用户能够方便的了解系统的工作状态,也给其他各项人机交互工作带来方便:其他便于用户使用的各项辅助功能,如密码输入、系统提示等。

三、参考文献 [1]葛毓,程玲. 基于单片机的教室节能控制系统设计研究[J]. 科技资讯,2011(31):50. [2]张云莉,周晓平,朱双霞. 基于单片机的教室节能控制系统设计研究[J]. 制造业自动化,2012,34(04):103-105. [3]崔亮亮,苏延全,党晓婧. 基于单片机的教室智能节能控制系统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2012,41(08):136-138. [4]伊桂芬. 基于单片机的教室节能控制器的设计[J]. 科技资讯,2012(33):120. [5]陈天厚. 高校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吉林建筑大学,2017. [6]王昊辰. 高校教学楼智能灯光控制系统设计[D].河北科技大学,2014. [7]王军敏,卫亚博. 基于AT89S51和RE200B的教室照明节能控制系统设计[J]. 平顶山学院学 报,2013,28(02):36-38. [8]李鹏飞,接贵祥. 基于LabVIEW与单片机的智能教室控制系统的设计[J]. 电子制作,2016(01):39-40. [9]刘瑞妮,梁瑞. 基于单片机的教学楼智能照明节能系统的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0):224-225. [10]张野,王翔,李陈红,房佳辰. 基于物联网的教室灯光节能控制系统[J]. 电子世界,2018(01):95-96. [11]张锦荣,罗彦琦. 基于微机控制的高校教室节能系统设计与研究[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05):78-82. [12]赵凡如,檀伟,张扬,彭国斌. 基于单片机的楼宇灯控系统的设计与仿真[J]. 现代计算机(专业 版),2018(22):93-95+100. [13]崔晓龙.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智能照明系统设计[J]. 电子制作,2018(16):3-4+62. [14]闫璞. 教室照明智能节能控制系统[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8):31-33. 院(系)审批意见: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月日 签章: 年月日

基站智能新风系统

基站智能新风系统(TLKS-SPC) 一、概述 本系统的主体部分是由主控制箱和新风执行系统、网管中心三部分构成。此系统是根据通信基站、机房室内外的环境条件温差引入室外清洁的冷空气对通信基站、机房内进行自然降温,同时排出基站、机房内的热空气,从而达到在常年大多数条件下替代空调制冷的效果,避免了空调长时间的运行所造成的电能浪费,有效降低通信机房空调的运行时间,达到降低通信机房电能消耗的目的。 基站/机房节能智能新风系统适合于无人职守的通信基站、机房和设备中心,不仅具有节能通风的功能,而且具备强大的中心网管能力,面板LCD汉字实时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及运行数据,具备6路开关报警输入量,可接入烟感、红外、门磁、水浸等开关输入量。 本系统有着系统完善、性能可靠、安装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是目前通信运营商最佳的综合型基站/机房节能管理系统。 二、基站智能新风系统的原理 基站智能新风系统充分利用基站、机房室内外的环境条件温差,引入室外清洁的冷空气对通信基站、机房内进行自然降温,同时排出基站、机房内的热空气,依靠大量的空气流通,有效地将机房内的热量迅速向外迁移,实现室内散热。通过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从而大幅度降低电能消耗和营运成本、延长空调使用寿命。 三、基站智能新风系统的主要功能 1、系统采用微处理控制器,具备中文操作界面,系统可选用手动/自动运行模式。 2、实时监测室内室外温度、湿度。当室外温度低于某个设定值,控制器开启新风机引入室外新风,关闭机房空调达到节能效果。在确保机房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室内外温湿度,控制风机、空调的切换运行。当室内外温差达到某个设定值且室内温度高于某设定值,同时室外湿度满足要求时,控制器开启新风机引入室外新风。 3、延时启动功能。系统具备有效防止风机与空调频繁切换的功能,新风系统与空调切换设置有延时功能,延时时间可调。

智能节能窗户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要 本系统的主要器件即为控制器件单片机和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单片机根据接收传感器检测模块的信号,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实现开、关窗,声光报警,等功能,实现窗户开、关的智能化。智能窗户控制系统使用机械传动控制窗户的开关与窗帘的开合,机械部分由步进电机提供动力,通过设计动滑轮组在运动部件和窗架间进行传动。电子自动控制系统部分包含湿度温度探测传感器模块、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烟雾探测传感器模块、红外检测防盗模块、换风控制模块。各传感器将探测到的变化反映到单片机口,由单片机根据信号的变化(即电平的高低)判断外界环境的变化,然后根据内部设定的程序发出命令,控制机械传动部分实现相应的动作。 关键词:电机传感器信号指令自动控制

Abstract The main device of the system is the control device MCU and various types and different functions of the sensor, MCU according to receive the signal of the sensor detection module, issue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instructions, implementation of open, window, sound and light alarm, and so on, to achieve the windows open and intelligent. The intelligent window control system uses th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control window switch and the curtain to open and close, the mechanical part is provided by the stepping motor, through the design movable pulley block carries on the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moving part and the window frame. The electronic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includes humidity temperature detection sensor module, photosensitive resistance sensor module, smoke detection sensor module, infrared detection anti-theft module, wind change control module. Each sensor will detect the changes reflected in the microcontroller mouth, the MCU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signal ( i.e level of level ) to judge the change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programmed order to control th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part to achieve the corresponding action. Keywords: Automatic control of motor sensor signal instruction

基于GPS的汽车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邮局订阅号:82-946360元/年技术 创新 汽车电子 《PLC 技术应用200例》 您的论文得到两院院士关注 基于GPS 的汽车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Realization and design of automobile guidance system based on GPS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张丹彤 ZHANG Dan-tong 摘要: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以单片机为主要控制器件、基于GSP 模块的新型智能电动汽车底盘的导航系统。GPS 定位系统主 要采用技术非常成熟的GPS 模块进行与单片机的接口通信完成,使用更方便,定位也更准确。所设计的电动导航系统具有全球定位、自动控制、实时性好等多方面优点为一体,应用在当今的汽车上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关键词:GPS;导航;数据采集中图分类号:U49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 introduced one kind take th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as the primary control component,based on GSP module new intelligent electric automobile chassis guidance system design.The GPS localization mainly uses the technical ex -tremely mature GPS module to carry on with th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connection correspondence completes,use more conve -nient,the localization is also more accurate.This chassis collection whole world localization,the automatic control,timeliness good and so on the various merit is a body,applies has the goo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on the now automobile.Keywords:GPS;navigation;data acquisition 文章编号:1008-0570(2008)11-2-0255-02 近年来,我国私人小轿车拥有量呈上升趋势,单位用轿车拥有量也在快速发展,对于这一类车辆,GPS 领航系统侧重于电子地图领航,对运行路线不固定的车辆,可预先设置到达目的地,在运行中告知运行路线,起到领航的重要作用。本论文介绍了一种以单片机为主要控制器件,基于GSP 模块的新型智能电动汽车底盘的导航系统设计。 1主体控制方案 本系统是以单片机为主要控制器件,基于GSP 模块的新型智 能电动汽车底盘的导航系统设计。该车底盘具有智能避障、 寻迹、测距、报警、寻光、行驶路程显示、行驶时间显示、车体所在环境温度显示、车体所在环境湿度显示、人工定位等功能。可以使用无线遥控器控制,并可以在上位机显示出它所在的位置等数据信息。本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硬件电路的设计、实时操作系统程序设计、多机通信设计与总线接口的设计。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框图 本系统硬件电路主要包括控制模块、GPS 定位模块、电机 驱动模块、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网络节点接口模块、光报警模 块、 显示驱动模块、时间模块、键盘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组成。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由光电传感器进行对光线的跟踪,红外传 感器进行对近距离的数据采集,声纳传感器进行对远距离的数 据采集,温度传感器对车体周围的环境温度采集,湿度传感器 对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采集等。网络接口采用串行通信方式。 显示驱动模块由LED 数码管与液晶共同显示。无线通信模块采用FSK 方式进行无线传输。 2GPS 定位系统设计 GPS 定位主要采用技术非常成熟的GPS 模块进行与单片机的接口通信完成。电机驱动电路模块主要采用H 型电路构建而成。GPS 模块的电源接口供电有15v 、12v 、5v 、3.3v 不等,本系统为了设计简单采用全新台湾HOLUX 公司推出的SIRF 第三代高灵敏度超小型GPS 接收模块这是最新推出的产品,采用 SiRF 第三代芯片, 主要是定位灵敏度大大提高,例如在汽车上应用时,只要靠近车窗就能较好工作,使用更方便,定位也更准确。本模块主要是提供给从事GPS 模块二次开发的客户使用的,GPS 模块使用3.3伏 (70毫安)直流工作电压,默认每秒输出一次TTL 的NMEA-0183信号。 此模块接口定义如表1所示。GPS 控制模块口控制模块方框图如图2所示。为了使车具 有导航系统,所以在车体上安装了GPS 模块,本设计采用全新台湾HOLUX 公司推出的SIRF 第三代高灵敏度超小型GPS 接 收模块,该模块由6个控制脚组成。为了减轻主控CPU 的负担,并且为了模块化硬件,所以该GPS 模块由一块STC12C2052单 片机进行单独的控制,并且通过74HS573与主单片机进行总线通信。STC12C2052单片机与GPS 通过串行口连接,并且以4800bps 的波特率进行通信。单片机的P1口与74HC573的数据输入口相连接,作为并行的8为数据总线使用,而LE 端口通过一个反响器与STC12C2052单片机的P3.7连接,并且P3.7口 通过一个74HC14与主控单片机的INT0相连。这样当P3.7为张丹彤:副教授 2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