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文学史

宋元文学史
宋元文学史

第三部分宋元文学试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

1.西昆体

2.晚唐体

3.香山派

4.江西诗派

5.豪放派

6.婉约派

7.中兴四大诗人

8.诚斋体

9.四灵诗派10.江湖诗人11.散曲12.词牌13.科范14.套数15.话本16.入话17.诗话18.南戏19.元末四大南戏20.元曲四大家21.套曲22.《董西厢》23.《录鬼簿》24.“张三影”25.自度曲

二、填空

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3.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是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李春风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_________。

9.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悲切。

12.惜春常怕花开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1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宋初“香山派”师法的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称梅妻鹤子。

18.大小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宋代的__________事件将李清照人生分成两个时期,其词集的名称__________;“词别是一家”是她的《__________》一文中著名的观点。

20.苏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苏门四学士长于词者___________,长于诗者____________。

22.江西诗派“一祖”__________;三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元好问是_______代重要诗人,其以_______形式作诗论批评,题名为________________。

24.元杂剧每一幕称_______,南戏中则称_______;南戏中动作提示语“介”,杂剧为________。

25.元早期杂剧家中本色派的代表是____________,文采派的代表是____________。

26.王实甫《西厢记》取材于唐元稹《______________》,经金代________所作的《诸宫调西厢记》而获重大成功。

27.元末四大南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8.柳永的词集_________,秦观的词集________,周邦彦的词集_________。

29.苏轼的词集,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的词集,_______________。

30.晏殊的词集___________。欧阳修的词集____________。贺铸的词集___________。李清照的词集____________。

31.陆游的诗集______________。杨万里的诗集_____________。范成大的诗集_______________。32.《明妃曲》的作者______________;《荔枝叹》的作者______________。

33.《后催租行》的作者____________;《过零丁洋》的作者____________;《论诗绝句》的作者____________。34.《岳阳楼记》的作者____________;《秋声赋》的作者____________;《六国论》的作者____________。35.《留侯论》的作者____________;《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____________。

36.《金石录后序》的作者____________;《指南录后序》的作者____________。

37.因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影响而产生的词牌《念奴娇》的别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8.窦娥的三桩誓愿是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金代《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40.元曲四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关汉卿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王实甫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白朴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

42.纪君祥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郑光祖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高明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

43.辛派词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4.姜派词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5.《梧桐雨》杂剧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汉宫秋》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46.《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代传奇________________;《琵琶记》中的女主角是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诗与词的区别2.简述词与散曲的异同3.简述杂剧与南戏在形式上的区别

4.简述话本的结构5.简述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中的作用与地位6.简述柳永对词文学发展的贡献7.简述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8.简述贺铸词的风格与特色9.简述周邦彦对词发展的影响10.简述张元干在词史上的地11.简述姜夔词的风格与影响12.简述吴文英词的风格13.简述柳永《雨霖铃》的抒情特色14.简述柳永《望海潮》的白描特色15.简述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旷达风格16.简述李清照《声声慢》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17.简述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张18.简述“江西诗派”的主张与特点19.简述《西厢记》的主题及其表达20.简述《错斩崔宁》的结构特色21.简述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主题的表达22.简述《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

四、论述题

1.宋代散文兴盛的原因2.欧阳修对宋代文学的影响3.欧阳修“诗文革新”对文学的影响4.分析《秋声赋》5.苏东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6.分析《前赤壁赋》7.豪放派形成的原因8.陆游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9.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10.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1.元好问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与影响12.杂剧之所以成型、成熟于元代的原因13.关汉卿的戏曲成就及影响14.王实甫的戏曲成就及影响15.王实甫《西厢记》的成书过程及艺术特色16.戏曲的形成过程17.话本的形成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一、名词解释答案

1.西昆体:宋初馆阁文士杨亿、钱惟演、刘筠大倡吟和风习,所吟编为《西昆酬唱集》,因得名。风格师法李商隐,词采华丽而少实质内容。因是高官文人,故多影响。

2.晚唐体:宋初寇准、林逋等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得流派。有清丽、质朴的风韵。

3.香山派:又称“白体诗派”,以五代入宋的李昉、徐铉等人为代表,有闲适风格。

4.江西诗派:指北宋晚期以黄庭坚(江西修水人)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有“一祖三宗”——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5.豪放派:指宋词中渊源于范仲淹,形成于苏轼,鼎盛于辛弃疾与辛派词人一种的词派。题材扩大,延伸至史事、家国、建功立业,风格豪纵、旷达、雄奇。

6.婉约派:指有晚唐五代宋初一路继承,以吟风弄月,闲情逸致,男欢女爱为题材,风格委婉、轻柔、圆润的词派。以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为代表。

7.中兴四大诗人:是进入南宋以后,从江西诗派得氛围中冲决而起,取得重大创作成就得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以陆游为代表。

8.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字成斋。写诗自出机杼,独具风格。有活脱通透的特点。

9.四灵诗派:指南宋后期温州地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四人,因均有“灵”,而得名。是对江西诗派得继承者得反拨。以清苦、幽深、枯健、小巧取胜。

10.江湖诗人:南宋后期由江湖游士,因刊印《江湖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刘克庄、戴复古等。内容反应底层生活,风格较为多样。

11.散曲:渊源于民间,盛行于元代,别于剧曲的“新诗体”,合乐;有散套与小令两种。诗、词、散曲有一定的承接关系。

12.词牌:填词用的曲调名。不同的“词”,以词牌区分,对句,字数,声调有限制。有些词牌,一调数名;也有同名异调。

13.科范:元杂剧中术语,是对演员作出动作、表现效果的提示语。

14.套数:是散曲中相对于小令一种大型体式,与诸宫调有渊源关系,是由多种曲调连贯而成的整套曲子。又名“套曲”、“散套”。

15.话本:说话人的底本。说话是起于隋唐的一种说故事的行当,有类现代的说书。“话”:故事。是白话小说的源头。

16.入话:是“话本”与“说话”引入“正话”的部分,大多是相类的小故事,也有诗词等。

17.诗话:中国诗学史上,诗人、文人读诗时评点、分析而发展而来的理论概括。

18.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流行于宋元南方的相对于北方杂剧的戏曲。其曲调来自宋人词调与里巷歌谣;篇幅较长,场次结构为“出”;演唱比杂剧灵活,可合唱、对唱、接唱;“科”曰“介”。后发展为明清传奇。

19.元末四大南戏:柯丹邱《荆钗记》;民间作品《刘知远白兔记》;徐田臣《杀狗记》;施惠《拜月亭》。

20.元曲四大家:指元代最有代表性的四位曲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四大家的说法是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提出来的。

21.套曲:套曲是由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又称散套、套数,或与小令相对而言而称大令,一般都有尾声。

22.《董西厢》:指的是金代董解元所作《西厢记诸宫调》,取材唐元稹《莺莺传》,而结果从始乱终弃到终成眷属,主题人物均有变化,反封建意义更为积极,篇幅亦甚宏大,是演变为王实甫《西厢记》的重大关节。董解元生平不详。

23.《录鬼簿》:元锺嗣成所著关于元曲的重要史料著作。

24.“张三影”:北宋词人张先,以写景著称,有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等,因此得名。

25.自度曲:自创词调、曲调。可举例。

二、填空答案

1.暗香浮动月黄昏2.春风又绿江南岸3.淡妆浓抹总相宜4.只缘身在此山中5.江湖夜雨十年灯6.镜中衰鬓已先斑7.杨柳岸晓风残月8.此事古难全9.又岂在朝朝暮暮10.人比黄花瘦1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12.何况落红无数13.八千里路云和月14.似曾相识燕归来15.人生自古谁无死16.柳暗花明又一村17.白居易;林逋18.晏殊;晏几道19.靖康之变;《漱玉集》;《词论》20.苏轼;黄庭坚21.秦观;黄庭坚22.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23.金,“诗”,论诗绝句24.折,出;科25.关汉卿;王实甫26.《莺莺传》,董解元27.《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28.《乐章集》,《淮海词》,《清真集》29.《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30.《珠玉集》,《六一词》,《东山词》,《漱玉集》31.《剑南诗稿》,《诚斋集》,《石湖居士诗集》32.王安石;苏轼33.范成大;文天祥;元好问34.范仲淹,欧阳修,苏洵35.苏轼,苏辙36.李清照;文天祥37.大江东去;酹江月38.血染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39.董解元40.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41.《窦娥冤》;《西厢记》;《墙头马上》;《汉宫秋》42.《赵氏孤儿》;《倩女离魂》;《琵琶记》43.陈亮、刘过、刘克庄44.吴文英、张炎、周密、史达祖45.唐明皇、

杨贵妃;王昭君46.《离魂记》;赵五娘

三、简答题答案

1.要点:词合乐,诗不必合乐;相对格律诗的齐言,词可长短;相对于格律诗的平声韵,词韵的押韵多样;诗庄词媚。

2.要点:合乐供唱是相同;曲多用北曲;用韵自由;可用衬词;内容更俚俗,广泛。词雅曲俗。

3.要点:(1)形成地不同,一南一北,故各自承传有别。(2)形制不同。(3)术语不同。(4)曲调渊源不同。(5)唱法不同。

4.要点:(1)入话引入,是相类相关的小故事,或相关诗词韵语。(2)正话,即本体故事。(3)结尾,有时有一段说教的文字,或以诗结题,或以套语“话本说彻,权作散场”之类。

5.要点:说话;话本;白话小说的肇始;形式、内容对后来小说的影响;反映社会现实。

6.要点:有《乐章集》。(1)自创长调;(2)扩大题材;(3)丰富艺术手法。

7.要点:有《淮海居士长短句》。婉约风格的代表。(1)“古今第一伤心人也”。(2)言情的特色、婉转的语调。(3)凄迷的景色。

8.要点:有《东山词》。栖于豪放与婉约之间;豪气中有伤情。主调叙写愁情;主题风格则是秾丽带凄凉,伤感中显幽洁。

9.要点:有《清真词》。(1)形式上创制新调,讲求章法,注重语言锤炼;(2)表现手法上善于铺叙与白描,通过曲折往复的描写,表达摇曳之美。

10.要点:有《芦川词》。他经历靖康之变,留守于李纲门下,以词表现爱国情怀,在豪放派的发展历程中起重大作用,成为南宋爱国词派的先导。

11.要点:有《白石道人歌曲》。语言清刚峭拔,瘦硬凝练;音节谐婉,意境清空;兼具骚雅,多有寄托。12.要点:有《梦窗词》。音律和协,字句研炼,重视形式,喜用典故,词意晦涩。

13.要点:该词抒人之别情,特色是哀怨悲愁。(1)特征性景物的选用,包括别前、别时、别后。(2)临别的别情描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3)别后设想,铺垫、映衬等手法。

14.要点:(1)总写与分写。(2)详写与略写。(3)实写与虚写。

15.要点:此词述志而怀人——志未达,人相隔。并不生怨,而显得达观。志:不羡“天上宫阙”,能在人间把酒起舞,亦足称慰。情:“离”与“悲”,若“月缺”,不可避免,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可慰相思。

16.要点:思想内容,故国之思,故乡之思,故人(丈夫)之思。

艺术特色,纯用赋体,白描铺叙,语言家常,感受细腻,形容尽致,讲求声律,巧用叠字。

17.要点:(1)“文”与“道”的关系,肯定“道”而突破“道”,文以明道,“道”不仅“道统”,文自有“道”。(2)文学内容与功用的关系,文既载道明道,亦当经世致用。(3)关于创作规律,吸收司马迁的“发愤说”与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提出“穷而后工说”。(4)创作态度,主张严谨勤奋,力戒浮躁。

18.要点:“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无一字无来历”。

19.要点:主题是“让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通过有情人莺莺与张生有情而遭阻,通过艰难的努力斗争而终获成功,表达出来。

20.要点:(1)通过十五贯钱组织情节。(2)巧妙使用误会、巧合的手段。

21.要点:(1)铺垫,险要的潼关不能拱卫皇权,让人寻思巩固政权的要素究竟是什么。(2)“兴亡”百姓均苦的原因。

22.要点:尽孝,勤劳,善良。

四、论述题参考答案

1.要点:(1)诗文革新运动的影响;(2)天才领袖欧阳修、苏轼等的出现,引领;(3)社会因素;(4)宋代科举“策论”的指挥棒作用。

2.要点:(1)作为领导诗文革新的领袖而产生的影响。(2)培养奖掖青年学人而产生的影响。(3)散文、诗歌、词创作的影响。(4)文论、诗学观的影响。

3.要点:(1)基本主张;(2)欧阳修及其奖掖下的文人集团的形成;(3)诗文词的成就;(4)对后代的影响(明唐宋派,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等)。

4.要点:(1)内容简说;(2)人生哲理分析;(3)艺术特色。

5.要点:(1)诗、文、词、书、小说的各自成就与地位;(2)儒道佛积极的和谐结合文人魅力;(3)豪迈旷达的风格的魅力等。

6.要点:(1)内容简说;(2)人生哲理分析;(3)旷达的情志;(4)艺术特色。

7.要点:(1)婉约是正宗,豪放是流变。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2)北宋、南宋的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导致有志之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用词作表达,又每与自己建功立业的志气相连。(3)天才人物的引领。8.要点:(1)内容方面——爱国、述志等;(2)艺术特色方面——对李杜的继承与发展;独自的风格魅力;(3)数量方面。

9.要点:(1)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前期贵族小姐、少妇的生活形成的悠闲风雅的前期风格;靖康之变以后题材的拓展、视野的开阔的家国之思。(2)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神骏自傲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直率大胆与委婉含蓄的抒情艺术;自然清新的语言;庄重典雅的词品;意境的炼铸。(3)“词论”中表达的对词的本质的独特认识。

10.要点:(1)专力写词,词作在宋代最多;(2)爱国内容的巨大影响;(3)豪放派中的雄奇一路,对苏轼一路有所推进;(4)熔铸与创新出自己新的艺术特色:①从词作看出一个抒情主人翁的英雄形象;②用典的蕴藉繁富;③以文入词;④多样化风格。

11.要点:诗、词、文、文论均有重要影响,分别叙述。

12.要点:文体的内在规律的发展;元代的特殊社会原因,文人无出路,与瓦肆勾栏优伶的结合;天才人物的出现(如关汉卿、王实甫等)。

13.要点:(1)对杂剧形式的形成与完善。(2)剧作题材多样,关注生活,有深刻丰富的认识功能。(3)创作手法上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4)善于营造戏剧冲突,切合舞台需要。(5)语言的戏剧“本色”。

14.要点:即是《西厢记》的成就与影响:主题的提炼、戏剧的冲突、人物的塑造、语言的优美,“让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主题对后世青年男女、后世爱情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15.要点:《莺莺传》、《董西厢》、《王西厢》,说出主题及其其他主要变化。艺术特色:(1)鲜明的从众的主题。(2)人物形象的鲜明与典型化;莺莺、张生、崔母、红娘形象。(3)严谨的结构,曲折的的情节,优美的辞章。

16.要点:(1)远源——原始社会至唐宋;(2)宋金的“诸宫调”;(3)杂剧与南戏。

17.话本的形成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要点:社会、经济、城市、市民化;说话与说话行业;话本;白话小说渊源。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

1. 宋代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是(C )。 A. 王禹唐 B. 穆修 C. 柳开 D. 林逋 2. 王禹偁晚年自编的文集是(A )。 A. 《小畜集》 B. 《河东先生集》 C. 《穆参军集》 D. 《嘉祜集》 3. 王禹偁在学习白居易诗的同时,更重视和推崇的唐代诗人是(D )。 A. 李白 B. 韩愈 C. 王维 D. 杜甫 4. 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应属(A )。 A. 白居易体 B. 西昆体 C. 宫体 D. 晚唐体 5.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 )。 A. 欧阳修 B. 苏轼 C. 曾巩 D. 梅尧臣 6.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B )。 A.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B. 开创北宋诗风的重要作家 C. 宋词的开创者 D. 北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 7. 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D )。 A. 欧阳修 B. 王安石 C. 陆游 D. 苏轼 8. 北宋时,文章带有战国纵横家色彩的作家是(B )。 A. 柳开 B. 苏洵 C. 王安石 D. 范仲淹 9.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D )。 A. 李维 B. 丁渭 C. 穆修 D. 杨亿 10. 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 D )。 A. 范仲淹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晏殊 11. 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 B )。 A. 范仲淹 B. 柳永 C. 欧阳修 D. 苏轼 12. 柳永的集子是(D )。 A. 《珠玉词》 B. 《樵歌》 C. 《清真词》 D. 《乐章集》 13. 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C )。 A. 冯延巳 B. 晏殊 C. 欧阳修 D. 柳永 14. 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 B )。 A. 秦观 B. 柳永 C. 晏殊 D. 欧阳修 15. 《淮海集》的作者是(D )。 A. 王令 B. 柳永 C. 贺铸 D. 秦观 16. 北宋后期词的代表作家是(A )。 A. 周邦彦 B. 柳永 C. 苏轼 D. 秦观 17. 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 C )。 A. 稼轩词派 B. 清雅词派 C. 大晟词派 D. 婉约词派 18. 易安居士是(B )。 A. 秦观 B. 李清照 C. 柳永 D. 辛弃疾 19. 《漱玉集》的作者是(D )。 A. 晏殊 B. 周邦彦 C. 朱敦儒 D. 李清照 20. 苏轼的号是(C )。 A. 子瞻 B. 颍滨遗老 C. 东坡居士 D. 半山 21.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的作家是( B )。 A. 曾巩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梅尧臣 22. 《元丰类稿》的作者是(C )。 A. 范仲淹 B. 苏舜钦C :曾巩D. 苏辙 23. “山谷体”是指(A )的诗歌。 A. 黄庭坚 B. 陈与义 C. 陈师道 D. 吕本中 24. 提出“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的作家是(A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 3、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涸辙之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4、楚辞《九歌》包括:《湘君》、《大司命》、《河伯》 5、汉赋作品中,属于骚体的有:《吊屈原赋》、《士不遇赋》、《服鸟赋》、《长杨赋》、《刺世疾邪赋》 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9、荀子曾游学稷下10、《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驱晚 1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的意义是: 转折性作品、结构格局上为大赋奠定了基础、后世有许多模仿性作品 12、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14、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15、“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16、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1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庾信 18、《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19、《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20、《诗经》作品中,《桑柔》不属于婚恋题材。 21、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22、“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23、《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24、《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5、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27、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28、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29、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30、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31、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3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34、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35、汉大赋的特征是:主客问答、铺陈状物、喻本相间 36、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37、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39、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40、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41、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42、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

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白体:宋初文坛上的一个诗歌流派。从学习白居易清平浅易的诗风而得名。主要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而以王氏的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有《对雪》、《感流亡》、《村行》等。 2、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包括:一是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二是林逋等隐逸诗人。惠崇《访杨云卿淮上别墅》、林逋《秋日西湖闲泛》。 3、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杨亿《武夷新集》。 5、江西诗派: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诗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改诗派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代表作家作品有黄庭坚《寄黄几复》、陈诗道《别三子》。 6、诚斋体:南宋中期杨万里的诗歌风格,因杨万里号诚斋,故名。其主要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如《晓行望云山》和《小池》其特点是①富有幽默诙谐的风格②丰富新颖的想象③自然活泼的语言。 7、“话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话本”,有小说、讲史、讲经,合声(生)四类。体制:入话诗、头回故事、正话、煞尾,代表作《碾玉观音》《错斩崔宁》《西湖三塔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简帖和尚》 8、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唐有韩愈,宋为欧阳修、三苏和曾巩、王安石) 9、南戏: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南戏的体制特点:(1)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2)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3)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 10、董西厢: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简称,《董西厢》的本事源于唐元稹的《会真记》。为了和王实甫的杂居《西厢记》区别,故称《董西厢》。他在情节、结局、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修改,最重要的是把原来张生对崔莺莺的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变为崔张二人私奔团聚的喜剧故事,是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重要关节,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11、王西厢:《王西厢》的本事源于唐稹的《会真记》,是元代王实甫所作的杂剧《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其题材更集中,反封建思想倾向更鲜明,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称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 小令:是散曲的一种形式,又叫“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只用一个曲牌,且一韵到底,调短字少,形式短小精悍。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 (上古——公元前221年) 概说 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是非常长远的。据文献记载,大概到了传说的五帝时代,可能已经进入氏族社会后期。我国儒家所乐道的尧舜禅让,天下为公,大概就是氏族部落会议以及氏族长和部落酋长推选制的反映。那时的社会没有阶级,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儒家经典著作中曾称赞它为理想的“大同”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少数人占有了生产资料,人类开始出现了阶级,社会更有了保护私有制的措施,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国家组织也逐渐形成。我国古代文献多有夏禹“家天下”的传说,认为是“小康”时代的开始。按照这个传说看来,夏代可能就是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的起点。但即使如此,只能看作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推移的过渡状态,真正的奴隶制社会是到了殷商时代才完成的,这有许多文献及地下发掘材料可以确切证明。后来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起了变化,奴隶社会才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化。这个转化的完成约在春秋战国之交。及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于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由完成走向巩固。 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也是非常长远的。从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看,生产工具已相当进步,且有红色陶器,其时代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左右,我们一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比“仰韶文化”稍晚、其时代约在公元前四千多年的又有“龙

山文化”,这是山东济南的龙山镇发现的。其文化遗存有精致的黑色陶器、卜骨等。这些考古学上的材料,使我们看到远古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缩影。 从野蛮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字的发明创造。文字的发生一般是在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候。我国何时开始有文字,现在还不能断言,但自从甲骨卜辞的发现,证明至迟在殷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已有初步的定型文字,同时也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标志着我国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文字的应用渐渐推广,史前时期流传的原始人民的口头创作如诗歌、神话故事等,有不少被记录下来,使我们得以从文献中窥见上古文化的一斑和文学艺术的萌芽。 但文学艺术并非起于有了文字之后,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学艺术早已产生。上古时代文学的具体情况不能知道,所可推测的就是上古文学同现实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相联系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还不难推测:由于上古时代人们的群居生活和集体劳动,决定它的文学艺术活动一般是集体的;又由于那时候既没有文字,也没有社会分工,文学就只有口头创作,没有书面创作;只有文学和其他艺术如诗歌和音乐、舞蹈那样互相结合的形式,没有单纯的文学作品独立存在。所有这些集体性的口头创作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相伴随的现象,都是上古文学的特点。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通过人们头脑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又是阶级意识形态的形象的表现,它不可能超阶级而存在。但上古时代的社会还

宋代文学名词解释

1、※山谷体(黄庭坚体):指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的诗风,因其自号山谷道人, 故名山谷体。黄庭坚推崇杜甫,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功用,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主张“无一字无来处”,但要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追求“生新”,主张“不俗”,故以其鲜明的风格自成一体。在艺术特征上,强调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诗韵的兀拗美。以唐诗为参照,山谷体生新程度最高,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2、※江西诗派:北宋后期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因吕本中作《江 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25人。他们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比较接近,都主张以杜甫为宗,但过分强调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拗律,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到了宋末,因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又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即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 3、半山体(王荆公体):指北宋诗人王安石后期诗歌中写景抒情的绝句。王安 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紫金山,又称半山。这期间他写景抒情的绝句诗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体现出唐诗的复归。 4、※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在题材选择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思; 在表达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曲折表达;风格委婉、绮丽。从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后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5、※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南宋辛弃疾将其创 作推向高峰。豪放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恢弘、沉郁,艺术成就颇高,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 6、※理趣:理趣一词最早在宋代用于诗歌评论。指体现哲理的诗歌要符合读者 的审美情趣,做到哲理与情味相交融。由于宋代理学和禅学盛行,大量理语与禅语入诗,“以议论为诗”变得令人生厌,受到宋代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以议论为诗”必须讲究议论与叙事、抒情的结合,讲究短小精悍,发人深省。“议论需带情韵而行”。宋代理趣诗的代表有苏轼、王安石、陆游等。 7、※易安体:指南宋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因其自号易安居士,故称易安体。其 词善于选取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示内心世界,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语言来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历程,以白描手法创造出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颇具特色,后人多有效法者。 8、南渡作家:指经历靖康之难动乱狂飙的诗人和词人,他们在血雨腥风的苦难 中被迫对人生道路和文学道路做出新的选择。他们是宋代文学史上结束旧时代,开启新时代的关键人群,从他们开始,书写民族忧患意识和抗战复国豪情成了文学的主旋律。 9、中兴四大诗人: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的并称。他们早年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元文学 选择题及答案

1. 宋代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是( C )。 A. 王禹唐 B. 穆修 C. 柳开 D. 林逋 2. 王禹偁晚年自编的文集是( A )。 A. 《小畜集》 B. 《河东先生集》 C. 《穆参军集》 D. 《嘉祜集》 3. 王禹偁在学习白居易诗的同时,更重视和推崇的唐代诗人是( D )。 A. 李白 B. 韩愈 C. 王维 D. 杜甫 4. 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应属( A )。 A. 白居易体 B. 西昆体 C. 宫体 D. 晚唐体 5.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 )。 A. 欧阳修 B. 苏轼 C. 曾巩 D. 梅尧臣 6.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 B )。 A.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B. 开创北宋诗风的重要作家 C. 宋词的开创者 D. 北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 7. 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 D )。 A. 欧阳修 B. 王安石 C. 陆游 D. 苏轼 8. 北宋时,文章带有战国纵横家色彩的作家是( B )。 A. 柳开 B. 苏洵 C. 王安石 D. 范仲淹 9.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 D )。 A. 李维 B. 丁渭 C. 穆修 D. 杨亿 10. 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 D )。 A. 范仲淹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晏殊 11. 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 B )。 A. 范仲淹 B. 柳永 C. 欧阳修 D. 苏轼 12. 柳永的集子是( D )。 A. 《珠玉词》 B. 《樵歌》 C. 《清真词》 D. 《乐章集》 13. 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 C )。 A. 冯延巳 B. 晏殊 C. 欧阳修 D. 柳永 14. 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 B )。 A. 秦观 B.柳永 C. 晏殊 D. 欧阳修 15. 《淮海集》的作者是( D )。 A. 王令 B. 柳永 C. 贺铸 D. 秦观 16. 北宋后期词的代表作家是( A )。 A. 周邦彦 B. 柳永 C. 苏轼 D. 秦观 17. 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 C )。 A. 稼轩词派 B. 清雅词派 C. 大晟词派 D. 婉约词派 18. 易安居士是( B )。 A. 秦观 B. 李清照 C. 柳永 D. 辛弃疾 19. 《漱玉集》的作者是( D )。 A. 晏殊 B. 周邦彦 C. 朱敦儒 D. 李清照 20. 苏轼的号是( C )。 A. 子瞻 B. 颍滨遗老 C. 东坡居士 D. 半山 21.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的作家是( B )。 A. 曾巩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梅尧臣 22. 《元丰类稿》的作者是( C )。

古代文学史(宋代)名词解释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半山体: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特点是雅丽清绝,脱去流俗,多七言绝句。 以诗为词:所谓“以诗为词”即以写诗的态度来填词,将诗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等引入词的领域并使之扩展,开拓新词境,提高词的格调。"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即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中比较成功的表现是用题序和用典. 诚斋体:诚斋体的得名是源于杨万里。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要素之二是杨万里做诗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 文赋:是赋体的一类。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复古口号下改革了骈偶语言,他们的赋作直接继承发展先秦两汉古赋传统,既保持主客答难的赋的结构,又用比较整饰而不拘对偶的古文语言,实质便是文赋。文赋始于唐,典型作品是《阿房宫赋》。北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继承韩、柳革新的传统,反对宋初盛行的西昆派骈偶文风,进一步巩固了古文取代骈文的文学语言地位,扩大了古文的文学功能。 永嘉四灵:是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永嘉四灵是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形成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因彼此旨趣相投,诗格相类,工为唐律,专以晚唐贾岛、姚合为法,谓之唐体,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温州古为永嘉郡,遂称之为“永嘉四灵”。 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晚唐体"是宋初一个诗歌流派,作为沿用已久的一个诗学和文学史概念,晚唐体是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 中兴四大诗人: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又称南宋四大家。当时杨、陆的声名尤著。尤袤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杨、范虽比不上陆游,但各有特色。杨万里一反江西诗派的生硬槎桠,创立了活泼自然的诚斋体。杨万里、陆游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之多是惊人的。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杨万里有《诚斋集》,范成大有《范石湖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 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 的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 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部分参考答案: 1 沉郁顿挫: 1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鬰顿挫,沉鬰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2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感情深沉阔大。3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心态,把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使它变得缓慢深沉,低回起伏。4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梦李白二首》、《北征》、《秋兴八首》都是这样的例子。5沉鬰,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3永州八记: 1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审美情趣的结晶。2 “永州八记”最为人称道。“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he2)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3写景状物绘声绘色,生动传神,对清冷寂寥之境的描摹和气氛的渲染,展示出被贬者凄楚悲苦的心态。 5初唐四杰 1“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2 “四杰”的创作活动

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3 “四杰”作诗,重视抒情,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如卢照邻的《行路难》,杨炯的《从军行》。4“四杰”诗风亦属“当时体”,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一些作品讲究对偶声律,追求词采,有雕琢之病。 7《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作品选中编一册P103) 1作者杜甫。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杜甫由长安赴奉先,探望寄居在那里的家属。此诗作于到家之后,是作者长安十年政治生活的总结。2诗以“忧黎元”为核心,反覆陈明“自比稷契”的用世之志。3抨击最高统治集团的腐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映了尖锐的阶级矛盾。4纪行即所以言志,故以《咏怀》为题。5此诗把叙事、抒情、说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波澜壮阔,是反映社会社实的长篇史诗。 9《秋兴八首》(作品选中编一册P135) 1是唐代宗大历元年秋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2秋兴,因秋而发兴。3此诗以身居巫峡,心念长安为线索,抒写遭逢兵乱,留滞他乡的客中秋感,於凄清哀怨中,具有沉雄博丽的意境。4八首脉络贯通,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六编元代文学 绪论 一、解释: 1、勾栏 2、对棚 3、末本 4、旦本 二、填空 1、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从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年朱元璋推翻元朝为止,其间约年。 2、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并与、、、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和两种类型。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的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主干。 3、剧本包括、、三个部分。杂剧一般由折组成一个剧本,脚色可分、、三类,全剧只能由或一人主唱。南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脚色分为、、、、等类,在剧中歌唱。杂剧和南戏的唱词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具有强烈的性。 4、杂剧的曲调由民间歌曲、的乐曲和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的民间音乐与的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两者在音乐文化方面均由传统衍繁,彼此;两者在音乐上的差别,实际是差异的表现,加上区域等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两大音乐系统。 5、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包括以北的大部地区,流行;剧作多以故事、故事、传说为题材,多给人以、的感受。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包括地区,既流行,也演出;剧作更重视的描写和的宣泄。 6、散曲是一种新体,押韵较灵活,可以平仄,句中可以增加。作家纯以曲体,与毫无联系。散曲的语言往往呈现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化的状态。散曲

的艺术表现比近体诗和词更多采用“”的方式加以、。 7、元代文学创作,均体现出之美,与每以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大异其趣。 三、简答 1、为什么说元代文学具有划时代意义? 2、元代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散曲为什么大盛于元代?为什么又会在元代走向衰微? 4、王国维认为元曲的审美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王国维的看法是否可取? 5、吴伟业说元杂剧“较昔之歌舞,更显而畅”,这“显而畅”的含义是什么? 四、论述 1、简析元代社会对元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2、简析元杂剧和南戏的异同。 3、怎样认识元代的叙事文学和抒情文学?

古代文学史宋元时期名词解释

37。江湖诗派 ⑴基本性质:是继永嘉四灵而起的一个诗派。 ⑵得名由来: ①因书商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②后人以《江湖集》中诗人之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派。 ⑶代表作家:以戴复古、方岳为代表。 ⑷主要特征: ①其宗师是当时文坛领袖刘克庄。 ②其成员大都是落策的布衣之士和官场提失意的小吏。 ③他们流转江湖,结诗酬唱,多效四灵体,崇尚晚唐体的轻巧之思,意于苦吟,尽量白描,以不用事为贵。 2。西昆体 ⑴历史地位: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⑵得名由来:“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⑶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⑷主要特点: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诗派,代表作家杨亿、刘筠、钱惟演,艺术上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特征,多为近体诗,如杨亿的《南朝》,但因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往往徒有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13。山谷诗体 ⑴诗体作者: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 ⑵理论主张: ①他写诗提倡以学问为诗,为主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 ②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 ⑶主要特征: ①工于炼字和用典,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 ②创制拗句和拗律,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 ⑷历史评价: 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17。江西诗派 ⑴历史地位: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⑵名称由来: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⑶主要成员:领袖是黄庭坚,其他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⑷基本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 之称。 ●战国策:

宋元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由“四折一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可选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也可放在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起序幕作用;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为元曲: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体裁不同,但两者都以曲词义语,如臧主,合乐歌唱,故统称为曲。因元杂剧成就最高,故又常以元曲为元杂剧的同晋叔的《元曲选》实际是元杂剧的选集”新诗体,合乐;有散套与小令两渊源于民间,盛行于元代,别于剧曲的“散曲:种。诗、词、散曲有一定的承接关系。 乐府:原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魏晋六朝时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乐府始于秦, 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1 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2 易安体——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故其词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3 山谷体——是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的特征是:生奇瘦硬,其艺术特色是:1以学杜诗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4 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 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5 江西诗派——指北宋以黄庭坚为主,以他的诗歌风格为特点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共二十五人,江西诗派远学杜甫,以黄庭坚的诗歌为典范。. 6骚雅词派——指的是姜夔词的艺术特征概括出来的,即“清空”与“优雅”。 7 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淡谐,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生活小情趣的特定场景,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诚斋体”以绝句最为出色,主要学习借鉴了王安石的“半山体”和唐人的“晚唐体”。 8 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9 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以戴复古﹑方岳为代表,因陈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他们流转江湖,结诗酬唱,多效四灵体,崇尚晚唐体的清巧之思,意于苦吟,尽量

古代文学史大三上复习知识点(宋元文学)

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背诵19句(考5句)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2.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3.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6.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8.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9.始知锁向金龙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 1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1.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12.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13.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池怀旧》文学史P60 1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文学史P74 15.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门。——秦观《满庭芳》文学史P93 16.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文学史P95 17.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文学史P147 18.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P147 19.惨淡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元好问《壬辰十二月》文学史P179 二.名句赏析(考5句)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P38 2.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P39 3.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P46 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P52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P54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文学史P90 9.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文学史P146 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文学史P297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大处着笔勾勒,“柳暗花明又一村”近景小处着手。重”山多,“复”水曲,为“凝”作烘托;“暗”柳木茂盛;“明”众花繁盛,柳花相映,生机勃勃,暗示有人存在,“又”突出惊喜、欣喜之情,化用前人之句,又赋予其新意。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选择题及答案

1.宋代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是(C)。 A. 王禹唐 B穆修 C柳开 D.林逋 2. 王禹偁晚年自编的文集是(A)。 A. 《小畜集》 B. 《河东先生集》 C. 《穆参军集》 D. 《嘉祜集》 3. 王禹偁在学习白居易诗的同时,更重视和推崇的唐代诗人是(D) A. 李白 B. 韩愈 C王维 D.杜甫 4. 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应属(A)。 A. 白居易体 B. 西昆体 C. 宫体 D. 晚唐体

5.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 A. 欧阳修 B. 苏轼 C. 曾巩 D. 梅尧臣 6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B)。 A.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B. 开创北宋诗风的重要作家 C宋词的开创者 D.北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 7. 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D) A. 欧阳修 B. 王安石 C. 陆游 D. 苏轼 8. 北宋时,文章带有战国纵横家色彩的作家是(B) A. 柳开 B. 苏洵 C. 王安石 D. 范仲淹

9.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D)。 A. 李维 B. 丁渭 C穆修 D.杨亿 1 0."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D)。 A. 范仲淹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晏殊 1 1. "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B)。 A. 范仲淹 B. 柳永 C. 欧阳修 D. 苏轼 1 2. "柳永的集子是(D)。 A. 《珠玉词》 B. 《樵歌》

C. 《清真词》 D. 《乐章集》 1 3. "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C)。 A. 冯延巳 B. 晏殊 C. 欧阳修 D. 柳永 1 4. "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B)。 A. 秦观 B. 柳永 C晏殊 D.欧阳修 1 5. " 《淮海集》的作者是(D)。 A住令 B. 柳永 C贺铸 D.秦观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 导论 第五篇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