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交线网优化导则

上海市公交线网优化导则
上海市公交线网优化导则

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2016年2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与定义 (2)

3 基本规定 (4)

4 公交线路新辟 (7)

5 公交线路调整 (9)

6 公交线路终止 (12)

7 公交线网评价 (13)

8 线网优化调整管理机制 (15)

9 编制依据 (17)

10 本导则用词说明 (18)

1 总则

1.0.1 为服务上海“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全球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为上海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和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需要进一步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平衡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提升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

1.0.2 随着本市轨道交通大力发展、城市空间布局不断调整,居民出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已经超过地面公交。由于地面公交线路优化尤其是调整与终止的难度较大,公交线网与其功能定位仍存在不适应之处,线网功能层次不清晰,市中心部分路段重复严重,市区边缘线网稀疏,换乘衔接不便等。

1.0.3 结合本市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交通出行特征,公交线路应构建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三级线网结构,形成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相互协调、分担均衡的公交线网体系,实现便捷、可靠的公交服务。

1.0.4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本市公共汽(电)车(以下简称“公交”)线网,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建设世界一流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特制订《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0.5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以下简称“公交线路”)的新辟、调整和终止。

2 术语与定义

2.0.1 公交线路

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按照固定的线路、站点和规定的时间营运,用于运载乘客并按照核定的营运收费标准收费的公共汽车和电车线路。

2.0.2 骨干线路

骨干线路服务于城市主要客运走廊,提供较大运量、快速可靠的公交服务,主要承担中长距离出行。所经主要通道优先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运行的速度和可靠性;运营组织采取灵活的方式,如设置大站快车、直达快线等。

2.0.3 区域线路

区域线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域,服务于区域性主要客运走廊,通过加密公交线网提高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主要承担中短距离出行。

2.0.4 驳运线路

驳运线服务于居住社区、商务区等局部区域,通过与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枢纽以及周边的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商场等公共活动区域相连接,填补公交线网空白区域或服务不便区域,满足居住区乘客换乘或生活出行需求,主要承担短距离出行。

2.0.5 线路新辟

线路新辟指交通运输管理机构根据公交实际客流需求以及道路条件新增开设全新公交线路的行为。

2.0.6 线路调整

线路调整指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对既有公交线路的线路走向、站点布局、运营组织模式等方案进行变更的行为。

2.0.7 线路终止

线路终止指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对既有公交线路进行评估并批准终止运营的行为。

3 基本规定

3.1 公交网络结构

3.1.1 本市公共交通体系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

(电)车为基础、水上轮渡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通过综合交通枢纽紧密衔接,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低碳智能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综合体系”为目标。

3.1.2本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由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三级线网构成,各级线网应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相互协调、分担均衡。

3.1.3公交线路优化调整的手段主要包括新辟、终止、调整三种

手段。

表3-1 不同功能层次公交线路的基本特征

3.2 公交线网优化原则

3.2.1 应遵循出行便捷原则。外环线内两点间公共交通出行在一

小时内完成,郊区新城可以通过一次乘车进入轨道交通网络或外环线内,新市镇与所属行政村(道路、桥梁符合公交车辆通行条件)之间通过一次乘车到达。

3.2.2 应遵循区域差别原则。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实际,因地制宜,重点调整疏解内环线以内公交线网,不断补充完善内外环线之间公交线网,加快发展外环线以外新城区(新城、新市镇)公交线网。

3.2.3 应遵循功能分级原则。在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基础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根据公交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的功能定位与线路特征,明确其合理的网络形态与优化调整的策略,形成科学合理的网络布局。

3.2.4 应遵循集约高效原则。协调整合各种公共交通方式,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合理分工;加强不同交通方式和不同线路之间的衔接,在合理的换乘范围内,提高公交的运营效率,形成运行高效的一体化公共交通。

3.3 公交线网区域优化策略

3.3.1 内环内区域,公共交通出行以轨道交通(中运量、骨干地面公交)为主。在轨道交通客流走廊,视客流情况削减与轨道相重复的线路,减少或缩短穿越性长线路;对部分轨道交通线路运能不足,规划在轨道交通重复路段上灵活设置大站车疏解、分担轨道交通的客流压力。对轨道交通未覆盖区域设置骨干线路,依托专用道提高骨干线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依托枢纽完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换乘。

上海公交线网优化导则

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2016年2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与定义 (2) 3 基本规定 (4) 4 公交线路新辟 (7) 5 公交线路调整 (9) 6 公交线路终止 (12) 7 公交线网评价 (13) 8 线网优化调整管理机制 (15) 9 编制依据 (17) 10 本导则用词说明 (18)

1 总则 1.0.1 为服务上海“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全球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为上海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和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需要进一步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平衡公共交通资源配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提升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 1.0.2 随着本市轨道交通大力发展、城市空间布局不断调整,居民出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已经超过地面公交。由于地面公交线路优化尤其是调整与终止的难度较大,公交线网与其功能定位仍存在不适应之处,线网功能层次不清晰,市中心部分路段重复严重,市区边缘线网稀疏,换乘衔接不便等。 1.0.3 结合本市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交通出行特征,公交线路应构建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三级线网结构,形成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相互协调、分担均衡的公交线网体系,实现便捷、可靠的公交服务。 1.0.4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本市公共汽(电)车(以下简称“公交”)线网,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建设世界一流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特制订《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0.5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以下简称“公交线路”)的新辟、调整和终止。

《上海市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试行).pdf

上海市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 (试行) 2018年3月

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规范道路杆件及相关设施设置,切实改善市容市貌,创造有温度、可感知的城市环境,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上海市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规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8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布设要求、综合杆、综合机箱、附属设施设计、城市家具布设要求。 本导则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地址:上海市徐家汇路579号,邮政编码:200023),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管单位: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主编单位: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电科(上海)公共设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 上海勤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人员: 袁文平唐海雯董茂强吴军盛勇李攀王秀玲 张敏王文彪唐术熙张胜王天华林涛汤峰 金益桓朱圣庆周齐亮杨衍瑞倪锦华刘阳范敏佶 宋树德刘博林澄昀杨凤菊徐爱峰李晨源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3.1 总体要求 (3) 3.2 杆件整合 (3) 3.3 机箱整合 (4) 3.4 设备整合 (5) 3.5 城市家具整合 (5) 4 布设要求 (6) 4.1 一般要求 (6) 4.2 杆件布设要求 (7) 4.3 机箱布设要求 (7) 4.4 城市家具布设要求 (8) 5 综合杆 (10) 5.1 一般要求 (10) 5.2 工程设计要求 (10) 5.3 杆件设计要求 (10) 6 综合机箱 (13) 6.1 一般要求 (13) 6.2 工程设计要求 (13) 6.3 综合机箱设计要求 (13) 7 附属设施设计 (15) 7.1 供电设计要求 (15) 7.2 管线设计要求 (15) 7.3 接地设计要求 (16) 8 城市家具布设要求 (18) 8.1 一般要求 (18) 8.2 人行道设施 (18) 8.3 交通管理设施 (19) 8.4 公交服务设施 (20) 8.5 公共服务设施 (21) 附录A 杆件布设场景示意图 (23) A.1 典型路口布设区域杆件布设示例 (23) A.2 典型路段布设区域杆件布设示例 (29) A.3 典型横断面杆件布设示例 (30) 附录B 杆件样式 (32) 附录C 城市家具布设平面示意图 (40)

上海市宝山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剖析

第一章前言 1.1任务来源 根据市委市府对上海市新一轮总体规划要求做到“把专业规划向郊区延伸,做到专业规划全覆盖”的指示精神和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以沪交规[2003]第521号问《关于开展郊区交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开展新一轮交通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宝山区的区委区府对宝山区城市建设发展同城市的交通发展相协调,尤其是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等课题的高度重视。因此2005年2月,由宝山区城市交通管理局委托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徐道钫工作室,进行宝山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方案的编制,其研究内容有: ●系统规模,按客源强度、不同交通方式的分配结果,分析既有设施的状态、存 在问题等,确定公共交通系统的总规模和要求的总运输能力; ●从上述系统的总规模,研究确定线路的总里程(分轨道线和常规地面公共交通 线)。结合分析地区内的交通走廊、用地状况,确定合理的线路长度(走向)、线路的数量、级别和分布; ●按周边用地结构,编制公交线网,以我国有关交通规划规范,校核线网的技术 指标:密度、等级、形态……等; ●研究公交枢纽站,确定枢纽站的定义、标准、规模。结合地区特点、需求,进 行布局研究。 提供一般过境站、终点站的典型设计;以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确定站点设施的分布规则,组合形态等。 ●公交的配套设施:停车场、车辆段的研究,规模、数量、分布及在停车场上部 开发的可能和相应的建议方案; ●公交线的运营方式、服务水平的确定,及为达到目的需要的措施建议; ●公交线网的分期实施计划; ●有关的政策探讨,管理、实施的建议; ●线网的确定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最后确定一个推荐方案; ●系统的综合评价。 研究工作确定后,本工作室立即组成项目咨询组进行工作,鉴于本项目涉及范围较广,情况较为复杂,项目组会同市城市交通管理局,有关部门深入至运营单位,就宝山区范围内的有关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向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其次,项目组就一些重大的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向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和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区城市规划管理局进行了征询。另外项目组还就现有的公共交通运营情况专门听取了市公交客运处、地铁运营公司、久事公司以及港口管理局有关业务主管专家的意见,并就公交线路的调整、新辟以及同陆岛交通的联系、轨道交通的衔接进行了逐条研究,并在05年的7月份先后向区城市规划管理局和区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就初步方案的设想进行了汇报,并听取了有关领导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本报告。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公交停靠站点相对于城市道路及用地来说,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点,但由于其在公交系统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性,使其广泛的分布在城市各处,公交停靠站的布局、设置和设计不仅关系到公共交通运输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影响道路交通的运行质量和城市环境,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论文通过较为全面的交通调查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总结公交运行、停靠特征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路段和交叉口不同类型公交停靠站点与其他交通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理,建立了路段及交叉口不同类型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延误模型及公交停靠对其他交通流延误和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模型,在比较分析、综合优化的基础上,研究发展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公交停靠站布局、设置和设计的优化技术和方法。论文首先对公交停靠的最基本特征指标-公交车辆到达分布、加减速时间分布、公交停靠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分布拟合函数,找出了各种特征分布所遵循的规律。在公交停靠站点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研究方面,论文选取了最常见的三幅路和四幅路沿机非分隔带和沿人行道设置的五种类型的公交站点。通过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分别对各种类型公交站点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交通流运行的影响程度和态势,选取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不同类型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对道路交通流影响的理论模型,进而根据调查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回归拟合,确定了各类影响模型的回归参数和拟合效果。在公交停靠站点对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的影响研究方面,根据公交车辆停靠对不同类

1、公交线网优化

1、公交线网优化 公交优先项目提出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优化方案、骨干线网优化方案,同时对天府新区公交线网进行优化和规划。 成都市常规公交目前已初步形成“环形+放射状”的“快、干、支、微”四级线网体系。 城市公交骨架线路是在公交网络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线路,它衔接区域内公交客流需求较大的枢纽点,主要满足直达客流的需要,以实现乘客快速、便捷的转移。公交骨架线路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网络运行效率。 成都市公交线网概念骨架图 按照城市任何两个公交服务区之间均应提供快速公交服务的理念,构筑抽象的理想快线网络。通过网络拟合,筛选可行网络,考虑对策略发展区快线支持,补充得到近期快线实施网络。以实施网络为基础,对现有线网进行改造,得到近期快线方案,如下图。

成都市近期公交快线网络规划图 线网优化实例图 随着2014年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成立,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与中心城区形成双核发展;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天府新区产城融合,突出国际化服务和创新型引领,突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国际门户功能和龙泉山现代化

产业基地的集聚优势,把天府新区打造成为新兴增长极核。”因此,将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与中心城区的快捷连通作为公交快线布设的重要因素,同时兼顾天府新区内部各核心组团(天府新城、成都科学城、南部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区)的连通性,规划布局多条公交干线。 天府新区新增/调整快线布局

天府新区公交干线布局 2、交通集成模型数据库 交通模型数据库项目的开展形成了多个预测模型和各项交通指标数据库,使得成都在机动化快速发展中的交通模式向智慧出行、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数据库建设一览表

第五章公共交通系统现状的主要特征分析讲解

第五章公共交通系统现状的主要特征分析与评价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一个综合、复杂、开放、动态的大系统,如何评价该系统的现状服务供应能力、运营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是进行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公共交通系统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为公共交通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可见,公共交通系统的现状分析评价在交通规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反应系统使用者乘车便捷程度的公共交通网络技术评价,反应满足居民出行需要程度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以及反应系统经营者和管理者利益的公共交通效益水平评价。 在本设计中,由于限于篇幅和参考数据的欠缺,只对保定市公共交通网络技术性能进行评价。 5.1建立公交线网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结构合理与否,是能否有效地吸引城市居民出行采用公共交通方式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对公共交通网络现状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公共交通网络规划的的好坏程度必须用表征线路网络特征的指标来衡量。早在1984年,美国交通部(USDOT)发表了《公交服务评价方法》,重新提出了这一问题并给出了一些补充的资料。公交服务评价标准是很重要的,即使是一些运营情况良好的公交企业也需如此,这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在北美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公交企业中存在着多达44种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与公交线路设计、公交运营等都有关系。 5.2评价指标的分类与选取 5.2.1 评价指标的分类 对城市公交线网进行服务水平评价,必须首先客观准确地反映公交线网的运营状况和运行效果。其次,城市公交线网不是孤立运作的,因此还要考虑其子系统之间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对所有指标进行归类分析整理后,将简单将其归结为三大类指标: ◆公交线网技术性能指标 ◆公交系统服务水平指标 ◆公交系统效益水平指标 1 公交线网技术性能指标。整体而言,公交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如何,首先取决于公交线网的技术性能。因此,公交线网的技术评价是公交系统评价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线网的技术性能评价是从线网的建设水平和技术方面,分析其建设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内部结构和功能。其目的是揭示公交的运行效果,验证公交线网规划方案的优化程度,为决策层提供技术方面的信息和依据。一些主要的路网评价指标如下: ●公共交通线网密度 ●线路长度

(整理)常规公交网络设计与分析

常规公交网络与分析 总体设计过程 一、设计 1.线路设计 公交线路与公交路线的区别。从范畴上讲,公交线路的概念范畴较公交路线大。《 设计原则 (1)沿主要客流方向开线 为了降低线路网的平均乘车距离,应该把客流量最大的线路挑选出来,优先设线,保证设立的公交线路能覆盖这些出行需求最大的路段。 (2)优先大流量的直达客流 为了降低线路网的平均换乘系数,在设立公交线路时,应该优先大客流的直达客流。所设的线路要尽可能和最大的客流方向一致。 ! (3)线路平均客流不低于最低开线标准。 在开设线路前,必须进行乘客数的估算。只有乘客数达到一定标准之后才能开设公交线路。这样能够使线路开通后有足够的乘客数,保证较高的公交运输效率,同时才能保证公交企业的经济效益。 (4)平均满载率尽可能高 在满足最低客流标准的待选公交线路中,应当尽量选出客流量最大的线路,优先布线,保证尽可能高的车辆满载率。 实现方法 】 通过客流预测(实际RP和意向SP调查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和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获取公交客流量在规划的交通区域里的分布情况,确定一定的控制点,从而确定公交线路的布设和走向。“逐条布线,优化成网”。类似于道路勘测设计的工程。 详细设计

(1)线路的长度在所规定的范围内。 这样便于公交系统更好地组织运营。线路太长,车辆周转时间过长,会使车辆准点率下降,发车、配车都有一定的困难;线路过短,车辆周转过快,客流量可能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公交车的运输效率,经济效益差。所以,在设立公交线路时,应该尽量使线路长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关资料建议线路长度以运行30-60分钟,5-15公里为宜,建议采用建设部8-12km的标准。 (2)公交线路的布设应该尽可能地选取最短距离的线路。 : 这样才能保证全服务区乘客总的出行时间或乘行距离最短,以保证公交车服务质量。 (3)线路开设前,要考察线路的非直线系数。 该系数应按照建设部“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的标准执行。(4)要尽量结合城市的公共交通线网状况及相关指标,以使线路的开辟符合线网方面的相关要求。 比如,在线网密度方面,建议结合建设部标准“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公里每平方公里;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公里每平方公里。 : 在线路重复系数方面,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系数约定为~。建议公交线路重复系数约定为~;开线时尽量减少重点道路、路段的线路重复,避免在有过度重复线路的道路、路段上开辟线路。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中、小城市不应大于 2.场站设计(首末站、中途站和枢纽站) 首末站 设置原则: … (1)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 (2)与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走廊相临近,且便于与其他客运交通方式换乘处(如火车站,客运车站和地铁站)。

基于现状分析的城镇公交线路规划问题研究

基于现状分析的城镇公交线路规划问题研究 【摘要】公共交通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一剂良药”,已成为共识。常规公交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伴随城镇建设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交通问题也随之而来,城镇公交规划也渐渐被提上日程。与大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相比,小城镇公交规划除满足技术标准,解决一般交通问题外,还需面对一些特殊问题。本文以津南区公交线路规划为例,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城镇居民的实际需求,分析了在城镇公共交通规划过程中需关注的公共交通服务空间及时间覆盖性、线路限制条件及场站设施设置的问题,并提出规划后期实施过程中的政策保障措施,确保公共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城镇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已经具备相对比较成熟的公交规划体系,但对于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相比,天津市公交整体建设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在环城四区及各县区中,公共交通甚至处于起步阶段。提高镇区公交运营覆盖率,填补公交空白,改善城镇及新建小区居民出行、调整规划站点、构建科学合理而人性化的公交网络,将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居住品质、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提升作用。 津南区是天津市四个环城区之一,位于中心城区、滨海核心区和大港区之间的几何中心,是天津城市“双城双港,相向拓展”发展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津南区公交规划为例,以解决现状问题为导向,阐述了在公交线路布局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研究。 1 公交现状及症结分析 津南区内现状运营的公共交通线路共36条,其中19条为中心城区线路,对区内群众服务能力较弱,17条为区域线路,承担区内主要公交客运流量。近年来,公共交通已有了初步的发展,但与城市建设的步伐相比,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公交优势地位不显著,公交出行率较低。 (2)站点设施缺失严重,少数线路无站点设置,招手即停、乱停乱靠既容易埋下交通安全隐患,也有损市容市貌。 (3)大部分线路采用人工售票、分段计费方式,容易造成收费标准混乱,在售票员与乘客之间产生纠纷,影响公交的正常运营。 2 公交线路规划关键问题研究 2.1 覆盖性

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 王建明,靳文舟,郝小妮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摘 要:阐述了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功能结构,分析了系统的运行思路;针对公交预测子系统,提出了基于IC卡的基础公交数据的获取及分层配流思想;针对网络运营评价子系统, 提出了以政府、企业和乘客三方主体为目标的评价方法;针对网络运营优化子系统,提出了逐层实 现公交线网优化的“分层配流优化”思想;基于组件ArcEngine等软件,设计了公共交通网络运营 优化系统,实现对优化结果的图形化显示,为规划部门及企业提供决策信息。 关键词:公共交通;系统开发;网络运营优化;网络运营评价 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68(2010)02-0033-03 3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07AA11Z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8089) 随着中国城市道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 土地利用日益紧张,道路供给远远低于需求,交通拥 堵问题愈演愈烈,于是,优先发展运量大、占地少的 城市公共交通成为各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共识。 但公共交通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 伐,主要有以下原因:1)政府、企业在运营模式上 缺乏对构建一体化公交体系的深入思考;2)公共交 通便捷、经济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3)公共交通网 络运营优化技术理论还未形成可操作、成熟、完备的 体系;4)国际上流行的软件和模型很难适应中国的 实际交通状况。而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实 现是解决线网优化和运营优化的重要手段。因此, 通过深入研究公共交通的网络运营优化技术,运用 综合交通网规划思想,建立一套公共交通网络运营 优化系统尤为重要。 1 系统架构 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1 所示,主要由基础数据、公交预测、网络运营优化和 网络运营评价等子系统组成。 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运行思路:针对 铁路与公路客运站、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基础数 据及社会经济情况、城市规划布局和人口分布情况 等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计算公交需求 预测数据,把得到的预测数据分配到公交线网上,对 公交网络运营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建立 优化目标与模型,对公交网络运营进行优化调整;再 在调整后的公交线网上进行公交需求预测,通过预 测结果进行线网的再次评价。这样通过根据实际网 络营运状况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形成客流数据与公 交网络的动态调整平衡,最终使公共交通网络运营 总体趋向最优化 。 图1 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功能结构 2 系统设计 建立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目的是调整 网络运营配置、整合各种公交方式以发挥网络运营 的最佳总体效率,为动态公交网络调整和运营策略 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其设计目标:1)为公 交企业及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和决策的辅助手段;2) 提供便捷的属性和空间数据库建立、维护、分析方法 33 公 路 与 汽 运  总第137期 H i g hw ays&A utomoti ve A p plications

浅析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公交停靠站课程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1009053班 学号101006231 姓名王岩

公交停靠站课程设计 【摘要】现在的市政道路中,车流量大,尤其是上下班时间经常会出现堵车情况,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和发展一种既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又经济合理,且能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城市交通运输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公交车作为公共交通,有效的缓解了市政交通压力。公交站点虽然只占城市道路中很短的一段,却是公交和道路包括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字】公交停靠站现状公交停靠站设置不足公交站点选型设计公交站点站间距布局设计 城市交通拥挤和由此带来的环境与能源问题已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影响到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和发展一种既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又经济合理,且能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城市交通运输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公交站点虽然只占城市道路中很短的一段,却是公交和道路包括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城市公交站点的建设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站点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公交站点间距过长或过短,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位置选择不合理,路段公交停靠站类型选择不合理等,导致公交车辆和其它非公交车辆相互干扰严重,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使得公交停靠站停靠延误增大。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之外,站点优化设计不足是十分重要却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方面。 由于公交站点的建设与设计涉及到道路以外的用地、道路条件、站点与站点之间以及其它交通方式站点之间的关系、站点内的布局形式等多方面的因素,仅仅有宏观规划层面的站点数、站场选址、用地规模技术标准等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微观层次上提高公交站点的设计水平,为交通管理的高效实施创造条件。 公交站点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子系统,承担着客流集散的功能,对于公共交通服务的方便度与舒适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公交站点选址、站点形式的选择、站点的容量设计和站点设施的完善等不仅影响到公共交通本身的运营效

上海市公交数字线路一览表解析

《上海市公交数字线路一览表》 红色字为↑上行,蓝色字为↓下行 01路桃浦公路--上海西站--武宁路--曹杨八村--中山北 路--愚园路--延安西路--美丽园--华山路--石门一 路--重庆南路--浙江中路--杨家宅--杨家渡--王家 宅--浦建路--南泉路 6:30-21:00 6:30-21:00 02路龙门路--嵩山路--黄陂南路--重庆南路--思南路-- 陕西南路--常熟路--复兴中路--高安路--宛平路-- 徐家汇--徐家汇广场--漕溪北路--虹桥路--宜山路 6:00-17:00 6:30-19:00 04路大润发--闻喜路--平顺路--华联吉买盛--少年宫-- 阳曲路--保德路--岭南路--临汾路--彭浦新村--大 润发 6:00-23:00 6:00-23:00 07路上海体育馆--田林东路--龙华--龙漕路--漕河泾-- 冠生园路--柳州南路--钦州南路--漕东支路--宾阳 路--老沪闵路--上海南站地铁站--上海南站--龙川 北路--二号桥--桂林南路 5:55-23:00 5:30-22:35 6路图门路--敦化路--内江公园--隆昌路--双阳路--黄 兴路--新华医院--鞍山路--和平公园--飞虹路--保 定路--公平路--商丘路--新建路--吴凇路--四川北 路--乍浦路--河南北路 4:10-23:45 4:10-23:45 8路杨树浦路--松藩路--平凉路--长阳路--周家嘴路-- 控江路--控江新村--黄兴路桥--国顺路--五角场-- 凇沪路五角场--政立路--国京路--市光路--三门 路 4:45-23:45 4:45-23:45 11路老西门--小北门--老北门--新北门--小东门--大东 门--大南门--尚文路--老西门 4:45-23:15 6:00-23:30 13路曹家渡--武宁路--叶家宅--常熟路--江宁路--恒丰 路--上海火车站--晋元路--山西北路--共和新路-- 浙江北路--四川北路--吴淞路--商丘路--高阳路-- 长治路--提篮桥 4:00-23:57 4:00-24:00 14路东新桥--南京东路--老闸桥--山东北路--北京东路 --浙江北路--河南北路--塘沽路--武进路--吴淞路 --潭阳路--临平北路--邮电新村--和平公园--大连 路--打虎山路--鞍山路--新华医院--本溪路--延吉 4:15-23:48 4:20-23:45

智慧公交分析报告

智慧公交分析报告 报告人:王益恩 一、公共交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城市常住人口持续增加,给公共交通带来极大压力; 2.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与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 三、智慧交通的目的及目标 设计目的: 1.提高公交企业员工工作规范性 从公交运营史来看,长期以来公交行业习惯以人工路单作为车辆运营调度和统计依据,各种人为因素严重影响了营运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从而导致人车比难以降低,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智能公交监控调度系统使行车路单

及车辆调度过程演进为信息化和图形化阶段,提高了管理的及时性与数据的准确性,使企业内的工作人员能够真正按照相应规范来办事。 2.提高公交企业的运营效率 智能公交监控调度系统通过有效而实时的数据信息采集,综合单车单人运营数据、各类营业收入数据、车辆油气消耗数据等,分析出的公交企业相关各项运营经济指标,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采用智能公交监控调度系统还将缩短出行总时耗、提高车辆运营效率和运营均匀性,从而使公交在同等出行距离 对 车环境,同时更大大降低了公交企业因为意外事故造成的支出。 设计目标: 智能公交监控调度系统综合利用了GPS卫星定位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全面实现公交车辆、人员和线路运营的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公共企业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优质高效的运输能力,提高公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社会与经济两个效益的增长。

1.实现运营管理和调度指挥的智能化 (1)实现公交车辆的动态监控和实时调度,解决以前人工手动调度的弊端。借助车辆实时定位、无线通信及电子地图、线路虚拟化技术,实现对线路运营车辆、机动车辆、检修车辆动态位置的实时监控和运行数据采集,从根本上提高调度监控系统对运营状况的实时掌握与应变能力,实现公交运营智能调度。 (2)实现多线路、多车辆的集中调度和区域调度,提高运营调度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调度人员的工作量和减少管理人员配置数量。 (3)实现路单电子化,逐渐替代现行手工填写的“行车路单”模式,调度人员 (3)全面实现公交企业经营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 (4)降低公交企业运营成本,使公交企业成本构成更合理。 4.社会效益目标 (1)贯彻“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减轻公交司机的工作强度、降低乘客投诉率,提升乘客的满意度,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 (2)贯彻“公交优先”的政策,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轻城市交通管理、道路建设压力。

上海市公交车查询系统分析报告

上海市公交车查询系统报告

————————————————————————————————作者:————————————————————————————————日期: 2

上海市公交车查询系统报告 一. 上海市公交车查询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人们都避免不了要到某些城市去公干或其他的事情。一旦你对这个城市不熟悉,你的出门就会举步维艰。打的,对于一些因公出差的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旅游者或是个人来说就不是很好的选择。因此,开发一个城市的公交车查询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以说是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问题。本软件是利用Visual Basic语言和Access数据库开发系统开发的,结构紧凑、运行速度快、操作简单,更因为拥有自己的源代码,所以保证了软件具有高度的保密、安全性,将帮助出行人士方便、高效的安排自己的行程。 本系统的开发目的主要是向公交车用户提供公交的相关信息查询,为他们的出行提供相关的线路查询和选择。包括提供全部线路的具体情况(途经站点、早班和末班车时间、票价)查询,各个站点所有的线路查询,站点与站点之间的线路查询等等。 1.1.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采用的是VB编程与Access数据库相结合的方法,将所有收集的数据信息都存储到数据库中,再通过程序调用这些数据信息实现各种查询,即所谓的"程序设计数据化,数据管理程序化"思想。基于这种思想的查询系统的理论及技术已日趋成熟,加之这两款软件的应用性和移植性都非常优秀而且其发展也到了较成熟的阶段,保障了日后的系统维护。所以本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本系统对于操作环境的要求不高,486以上的计算机都可以使用。 1.2.操作可行性: 本系统界面简单明了,提供的信息语言通俗易懂,用户只要懂得初步的计算机操作即可。 1.3.经济可行性: 从成本上看来,开发及维护系统所需的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电话、网络等通信费用,软件支持,开发人员报酬等开支都比较少。短期收益:可制作光盘,或放在INTERNET上作收费下载或查询。长期收益:发展成可查询全球交通网络的超级交通网络查询软件,并不断有更新。 1.4.社会环境可行性: 如今城市改造日益加快,外来人口不断增多,使得交通的便捷性难上加难,所以我软件拥有非常成熟的市场。而且现在上海政府鼓励市民信箱,若我软件能与之联手,将会使我软件的前途一片光明。

公交线路优化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河南科技大学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许光辉 2. 李贵涛 3. 蔡亚娟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0 年 8 月 18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0河南科技大学数学建模选拔赛 A 题 公交车线路优化设计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公交线路优化设计问题,寻找出一条或多条快速、经济、方便的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最优乘车或换乘方案。 首先,我们依据“公交乘客心理调查结果”,明确影响乘客选择车次、路线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换乘次数、乘车时间和出行费用,确定各自所占的权重。之后登陆“洛阳公交网”全面收集和整理这三个影响因素的具体数据。 对于问题一,已经给出确定的乘车路线,直接找出两目的地的车次依次乘车。结果见论文第4页图1。 对于问题二,我们先用“控制变量法”初次筛选出任意两个目的地之间的最优车次,然后运用排列组合的方法确定遍历四个目的地再回到出发点的可行方案共有4 424A = 种。结果见论文第6页表格4。 对于问题三,我们先利用“控制变量法”对任意两个目的地间的车次情况进行优化,筛选出任意两个目的地之间的最佳乘车方案。然后又在问题一、二的基础上通过对权重的设定和调整,将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一目标规划问题,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对各条线路进行评价的数学模型,最后用 LINGO 编程求解出最优乘车方案。 问题三的中顺序经过这几个站点的最佳乘车路线是: 火车站33???→路市政府57???→路科大新区???→39-53路 洛阳师院 ???→69路上海市场14??? →路 火车站 遍历经过这几个站点的最佳乘车路线是: 火车站???→←???14路海市场步行街???→←???25路河科大新区57???→←???路洛阳市政府 ???→←???33路洛阳师院52???→←??? 路火车站(正序逆序皆可) 【关键词】线路优化;乘客心理调查;控制变量法;遍历;目标规划;层次分析法; LINGO

基于TransCAD的公交线网评价指标

基于TransCAD的公交线网评价指标 姓名:苏跃江学号:Y0702066 1 建立公交线网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通过实施高效、合理、经济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案,可以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为居民提供迅速方便、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准点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从而为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市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如何评价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如何评价公共交通规划方案满足未来客运交通需求的程度?如何反馈和检验客运交通规划的实施效果?这些问题对交通系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公共交通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公交线路评价标准包括一些评价公交服务质量和数量的指标。早在1984年,美国交通部(USDOT)发表了《公交服务评价方法》,重新提出了这一问题并给出了一些补充的资料。公交服务评价标准是很重要的,即使是一些运营情况良好的公交企业也需如此,这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在北美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公交企业中存在着多达44种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与公交线路设计、公交运营等都有关系。 2 评价指标的分类与选取 2.1 评价指标的分类 对城市公交线网进行服务水平评价,必须首先客观准确地反映公交线网的运营状况和运行效果。其次,城市公交线网不是孤立运作的,因此还要考虑其子系统之间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对所有指标进行归类分析整理后,作者认为可分为五大类评价指标: 公交线网技术性能指标 公交线路运营设计指标 经济性指标 公交服务运送指标 乘客舒适与安全性指标 第一大类为体现公交线网的技术性能指标。从整体而言,公交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如何,首先取决于公交线网的技术性能。因此,公交线网的技术评价是公交系统评价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线网的技术性能评价是从线网的建设水平和技术方面,分析其建设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内部结构和功能。其目的是揭示公交的运行效果,验证公交线网规划方案的优化程度,为决策层提供技

公交线路选择的优化模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0673686.html, 公交线路选择的优化模型 作者:张俊丽 来源:《价值工程》2015年第28期 摘要:本文针对城市公交线路选择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将公共自行车看作独立于公汽、地铁的第三种交通方式。利用网络图,主要从换乘次数、出行花费和出行总时间三个方面来确定最佳线路,分别考虑了各单目标,增加不同的上限约束,建立了任意两站点的最佳线路相应的网络流模型。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rresponding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the problem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route selection. The public bicycle as independent of the bus, the subway third modes of transport. Using the network diagram, three main factors are considered to find the best route, the number of trips, travel expenses and travel time.The network flow model of the best optimal line between any two sites, which considers the single objective and the different upper bound constraints. 关键词:公交系统;最佳线路;最小费用流;优先因子 Key words: bus system;best line;minimum cost flow;priority factor 中图分类号:U49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8-0206-02 0 引言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利用率被公认为是改善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如何优化城市现有公交网络以提高城市公交系统的利用率,是当今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公交汽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发挥着大动脉的作用,但是由于线路和站点布局的限制,是无法覆盖城市每一个角落的。即在公共交通体系的末端,缺少一套针对每个乘客特定的短途出行需求的公共交通微循环系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能够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微循环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被引入我国。西安市区也常规地在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点、社区门口设置租赁点,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来管理这些租赁点的自行车。对租赁站点的发展规模预测、追加投资额的分配问题进行探讨,对政府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如何将公共交通中地铁、公共汽车、公共自行车租赁有效结合一直是个空白。 本文给出了城市中任意两站点最佳线路方案。本文认为所谓最佳线路,应该从乘车费用、公共自行车骑行时间、换乘次数、出行时间四个方面来理解。对于任意两站点的最佳线路,建立了网络流模型。 1 模型准备:构造容量费用网络图N=(V,E,C,B)

珠海市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第12卷第32期2012年11月1671—1815(2012)32-8622-06 科学技术与工程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Vol.12No.32Nov.2012 2012Sci.Tech.Engrg. 珠海市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徐小红 刘 炜 * 江铭杰 (上饶师范学院图书馆,上饶33400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数学学院,珠海519087) 摘要依据珠海市公交线网的拓扑特点及公交乘客O-D 量(起点、终点的客流量),提出了以直达乘客运输量最大为目标函 数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运用数学规划中求解指派问题和最短路问题的算法,对公交线网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公交线网规划方案。此外,还运用了线路客流分布均匀性检验方法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正确性。关键词 公交线网优化 指派问题 最短路问题 中图法分类号 O224; 文献标志码 A 2012年6月27日收到,7月20日修改 * 通信作者简介:刘炜,男(1977—),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 数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最优化理论与算法。E-mail :li-uwei1949@https://www.360docs.net/doc/a610673686.html, 。 城市的公交线网是城市的生命线,与市民的出行息息相关。它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构建一个运行顺畅的城市公交线网,是城市交通规划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交线网的规划与设计,必须以公交乘客O-D 量为依据,以方便居民出行为目的,并兼顾公交企业效益。因此,在规划与设计公交线网时,必须考虑如下目标: (1)线路走向必须与主要客流方向相一致,以满足乘客乘车需要; (2)尽可能组织直接运输,使全服务区乘客总换乘次数最少; (3)尽可能按最短距离布设路线,使乘客总乘行距离最短; (4)使线路上的客流分布均匀,以充分发挥运载公交的运能。 可见,公交线网规划实质上是一个优化问题。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公交线网优化方法进行研究 [1—5] 。通常是将公交线网优化归纳为一个非 线性规划或二次规划问题。但由于维数太大,求解往往不可能,因而不能获得最优解。本文运用数学规划中的“指派问题”求解思想对珠海市公交线网 进行优化。 1拟设线路起讫点的优化配对 要确定公交路线,必须先确定拟设的线路起点 与终点。通常,在确定线路起讫点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公交客流量。在公交客流发生量或吸引量比较集中的场所,需设置起讫点站,流量特别大的交通区,可设置多个起讫点站。 (2)实际需要。对某些特殊地点,如车站、码头、风景区、居民点等,即使其流量不是很大,但为了方便居民也需设置站点。 由于公交线路通常为双向线路,若某点为某线路的起点站,则它必为另一方向线路的终点站,故起点站、 终点站的个数应为偶数,以便形成双向线路,而双向线路的条数为起点站或终点站个数的一半。 观察表1(数据来源于珠海市巴士公交公司技术部),发现A 、C 、D 、E 有较大的吸引量,而F 、I 、G 为长途汽车站、机场等一些居民生活必需的基本设施所在分区;并且在城市的边缘,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必须将它们设置为拟设线路起讫点。又A 、C 、D 三个区域的人流量较多,所以应设置为2个起点、终点。又因为公交线路通常是双向的,所以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起点和终点都设置成同一点。

网络分析-以某地公交选线为例

兰州交通大学开放性实验 基于ArcGIS的地理分析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网络分析-以某市公交选线为例 学生姓名:张鑫港 学生学号:201408301 指导老师:朱睿 时间:2016年5月25日

1. 实验背景 现在的交通环境状况明显已经对人类生命安全、财产以及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现阶段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了各国城市面临的极其严重的病症之一,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修建道路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的传统办法,但是无论哪个国家的城市,空间都越来越小,没有更多的土地资源可提供修建道路。依托快速公交系统,全市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生活等功能片区被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在线网周围,老城区地块被置换出来,成为厦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新开发片区、重点建设区域的发展被带动,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调整。 2. 实验目的 通过练习,熟悉ArcGIS网络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采样数据特点,结合ArcGIS提供的Network Analyst工具集,制作符合要求的线路选择方案。 3. 实验要求 (1)准备道路网络; (2)创建公交站点辐射区; (3)创建公交路线; (4)制作并输出专题地图; 4. 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一添加网络文件,打开网络分析工具 1)添加名为Street的栅格数据,并查看属性表中的Feet数据 2)生成时间数据

右键点击【streets】,打开属性表,选择【表选项】中的添加字段,添加名为【Minutes】的字段,设置为【浮点型】,【精度】和【比例】选择8与4。右键点击【Minutes】字段,选择【字段计算器】,输入如下的公式: [Feet]/5280/[SPEED_MPH]*60 如上图所示,此步骤已经将时间数据添加至属性表中。 3)创建网络数据 启动【Arccatalog】中【自定义】中的【扩展模块】,在目录树中右键点击【streets】,选择【新建网络数据集】。用【英尺】和【分钟】来指定成本,如下图所示。 启动右下角的【赋值器】,可以看到Feet属性已经被添加作为衡量网络距离的单位,如下图所示。(如果没有在streets形文件的属性表中建立明确的命名变量,软件无法自动提取英尺和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