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经济生活重要知识点详细整理版

高一经济生活重要知识点详细整理版
高一经济生活重要知识点详细整理版

. 1

经济生活重要知识点

1、商品:是正在或等待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物的关系。

②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本质属性、社会属性),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社会承担者。

④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⑤“物美”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廉”指商品的价值。“物美价廉”实际上是商品不仅质量好,

而且价格也便宜。即体现了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⑥任何人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即销售者获得价值,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获得

使用价值,让渡价值。

⑦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①货币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由于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观念中的货币。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货币的其他职能:

①贮藏手段: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而且是金银铸币货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黄金

饰品有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贬值,不能当作贮藏手段。

②支付手段: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多用于还债、租金、工资和利息等。

③世界货币: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多用于购买外国货物,国际收

支等。

注意:①在银行存款不是贮藏手段。

②信用卡消费,所花的钱由银行代为支付,故履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

5、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使用的。

①纸币代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某些国家的纸币也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

元、欧元等)。

②纸币的面值(1元、10元等)是由国家规定的。

③纸币的购买力在市场中形成的,而不是由国家规定的。

6、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1)通货膨胀:①主要原因:货币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②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③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④解决办法: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经济,增加供给;实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控制

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2)通货紧缩:

①主要原因: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②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③表现: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

④解决办法:采取扩展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需,调整出口结构,努

力扩大出口。

7、经济收支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8、常用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9、支票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支票不可直接用于购物。

10、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1、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

①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②外汇汇率变化记忆口诀:外升则外升,同时本降降(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同时本币贬

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升则本升,同时外降降(本币汇率升高,则本币升值,同时外币贬值,外汇汇率跌落)。

12、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信仰、习俗等,这些因素

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13、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求

14、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涨落的根本原因是商品

的价值变化,商品的价格一般来说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价值大则价格高,价值小则价格低)。

15、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②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个别劳动时间与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总

量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

16、价值规律:①基本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

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7、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价格上升,减少购买(需求缩小);

价格下降,增加购买(需求扩大)。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

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③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需求的影响。商品价格上涨时,其替代品的需求增加,反之则减少;

其互补品的需求减少,反之则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则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则

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

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18、消费类型:

①按照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②按照消费对象分: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③按照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18、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提高,表明

生活水平下降;恩格尔系数下降,表明生活水平提高。

19、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心理。

20、消费原则: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滞后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反对跟风随大流、情绪化消费和只注

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反对破坏环境和危害健康)

④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反对铺浪费和骄奢淫逸)

21、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2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对生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时生产的动

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5、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26、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主体、根本经济特征、基础

国有经济的地位:主导、支柱、支配、控制力

27、国有经济同我国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28、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9、港澳台投资的经济属于外资经济。

30、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最大的区别体现在是否存在雇佣关系,不存在属于个体经济,存在属于私

营经济。

3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32、我国法定公司的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都是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33、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最主要区别:是否把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的形式加以表

现。共同特征:共同出资、有限责任(详细容见课本38页)

34、公司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35、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利润=收入-成本)

36、企业兼并:含义:指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以优

带劣)意义:①对企业有利: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②对国家和社会有利: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37、企业破产:含义:指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

济现象。意义:①对企业而言: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提高企业竞争力。②对国家和社会而言: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38、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9、正确区分四种就业观念:①凡是强调发挥自己主动性、不等不靠的,就属于自主择业观;②凡

是强调劳动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就属于竞争就业观;③凡是强调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的,就属于职业平等观;凡是强调就业门路不拘一格的,就属于多种方式就业观。

40、实现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

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41、我国实现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42、居民参加储蓄的目的具有多样性,但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其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息。

43、储蓄存款唯一的收益:利息

储蓄存款利息的决定性因素:本金、存款期限和利率水平

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44、在我国,储蓄存款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储蓄机构必须挂牌公

告储蓄存款利率,不得擅自变动。

银行规定,定期存款如果提前支取,则在一定时间按活期计息。

定期存款在存期遇有利率调整,按存单开户日的定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46、商业银行主要经营目标:利润

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门。

47、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没有存款,就没有商业银行;

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③结算业务(收费业务)。

其他业务:债券买卖及兑现、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和提供保管箱业务。

48、★存款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上调→存款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生活消费支出相对下降

利率下调→存款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生活消费支出相对上升

★贷款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上升→贷款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投资需求相对下降

利率下降→贷款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投资需求相对上升

48、股票是股份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在我国,并不是所有股份有限公

司的股票都能上市交易。

49、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①股息和红利收入②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股票投资的特点:高收入、高风险。

50、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

期偿还本金。

债券的类型: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风险: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收益: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流通情况: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51、股票和债券的异同:

52、储蓄、股票和债券的对比:

风险:储蓄﹤债券﹤股票

收益:储蓄﹤债券﹤股票

结论: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小。

53、商业保险的类型:①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和人寿

险等。②财产保险,以财产及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如汽车险、运输险等

54、商业保险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55、投资的原则:①合法投资。②安全第一,赚钱第二。③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经

济实力,量力而行。④谨记”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及“不要把鸡蛋放在太多个篮子里”两个原则。⑤成功在坚持,理财在习惯。

56、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7、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即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8、按劳分配:①地位:基本原则、主体②分配围:公有制经济③分配依据:劳动者向社会提

供的劳动为尺度④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⑤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⑤分配形式:工资、奖金、津贴

59、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原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

的性质和特点

60、按劳分配的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

术,提高技能③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④实行按劳分配是对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61、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生产要素有:劳动、资本、技术、管

理、土地、房屋等。

62、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

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绝对平均)

63、人人平均,否认差别,不是公平;差别过于悬殊也不是公平;有差别,且差别合理才是公平。

64、实现公平的重要举措:①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

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

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部门部进行的分配。初次分配后国民收入形成国家、企业

和个人收入三部分:国家通过税收等形式占有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企业的税后利润形成企业的收入;个人的劳动报酬形成个人收入。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国民收入在全社会围的再次分配。再分配主要由政

府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收入调节,如国家的个税调整、支农补贴等。

65、要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效率,在再分配中注重公平。

66、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统一):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②效率和公平之间也有矛盾(对立),它们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效率属于生产力畴,公平属于生产关系畴。注重效率就会有差距,而差距过

大就会有失公平。

67、财政是一种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和决算实现的。国家预算是

财政的主要环节。

68、财政的巨大作用: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财政具有促进资

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的作用。

72、财政收入的形式(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及其他收入。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7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

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②分配政策

73、财政支出:①经济建设支出②科教文卫事业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

⑤债务支出

74、财政收支情况:①财政平衡:收入=支出②财政盈余:收入>支出③财政赤字:收入<支出

75、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指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

的单位和个人。中学生是负税人,因为税收最终都会通过市场价格传递到消费者身上。也就是说,消费就要纳税。

76、税收:①主体:国家②目的:实现国家职能③手段:凭借政治权利④依据:税法

⑤地位: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77、税收的基本特征: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无偿性要求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无偿性和固定性又要求具有固定性。

78、增值税:(1)征税对象: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2)计税方法:①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②增值税=商品增值额×税率

(3)增值税税率为比例税率,基本税率为17%

(4)意义:①可以避免对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防止上一环节企业偷漏税行为②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③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79、个人所得税:(1)征税对象:个人所得

(2)纳税人:①在我国境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外取

得的所得;(不管有没住所,但在我国境住满一年,从境外取得的所得)②在我国境无

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在境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取得的所得,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不管有没住所,不管住或不住,从我国境取得的所得)

(3)征税标准: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4)意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81、合理配置资源:①必要性: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②手段:计划和市场

82、市场调节的本质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83、市场规则的具体容:①市场准入规则:凡是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

入市场②市场竞争规则:坚持合法竞争原则,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非法垄断及其非法竞争行为③市场交易原则: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84、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①市场不能调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②不让市场

调节:如枪支弹药、危险品、麻醉品等。

85、(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调节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自发性(商家为了追逐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如制假售假、走私、盗版等)

盲目性(商家独立、分散的地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决策盲目,如一哄而上、一哄而下)滞后性(事后调节)

86、市场调节固有的弱点和缺陷的后果:①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

经济波动和混乱③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两极分化。

87、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资源配置的手段,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它可以为资本主义所利

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

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科学的宏观调控(调控力度)

89、加强宏观调控:(1)原因:①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③坚持公有

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目标。

(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行政手段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地运用。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6)如何区分宏观调控的手段:①关键词:经济手段通常用经济政策、经济计划、财政与税收、国债、利率、信贷等词语;法律手段通常用立法、司法等词语;行政手段:通常用命令、指示、规定、查封、审批等词语。②通过实施主体来辨别: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实行经济手段;立法司法部门实行法律手段;具体行政部门实施行政手段。③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易混:一般来说,材料中强调的立法、司法属于法律手段;强调强制性,属于行政手段。

9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宏

观调控,以弥补市场的种种缺陷,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市制度的优越性。

市场经济(无形的手,看不见的手)宏观调控(有形的手,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只有手拉手,经济才能往前走。

91、总体小康:(1)成就: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总体小康的不足: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低水平:我国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居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9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原因:①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在要求。②当前总体小康的不足

③本世纪头二十年不可多的的战略机遇。

9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③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人民不断扩大;⑤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9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两个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大约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②建设进程的不平衡,全面小康社会并不是要求所有地区在同一时间达到全面小康,而是有

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96、科学发展观:(1)基本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全

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原因):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

②地位: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③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

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97、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战略核心,新

动力)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战略任务)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重中之重)

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国策)。

98、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条道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道路。一个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二个依靠:一是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需拉动;

二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99、经济全球化:(1)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围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对世界各国的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它推动世界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

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③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4)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①对广大发展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②在深入发展的经济全球化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100、世界贸易组织(WTO):(1)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3)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4)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及作用: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极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0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①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式,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的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互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③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要求越来越迫切。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10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立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2017届高考《经济生活》必背基本知识点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由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导致价值量增大,这是造成物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纸币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其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对物价上涨起了助推作用). (1)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有不同影响。)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影响人们消费选择:替代品比较多的商品,其价格上涨后,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在互补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不仅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反之,也是这样。) (1)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拓展延伸】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以及稳定物价的措施 原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以人为本。 措施 提示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经济生活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为什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多层次,发展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为什么实行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P59) (1)现实经济条件决定 A、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前提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按劳分配的意义:A、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B、对以往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4、多种分配制度并存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土地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 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造福于人民。 5、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④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⑤统筹好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效率和公平并重,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①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福帮后富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预算,国家决算 ★2、财政的作用: ①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收入、教育、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救助、福利、医疗) 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资金、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 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3、财政收入:(1)税收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来源(2)利润(3)债务(4)其他

高中政治必修经济生活精编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 ★影响价格的因素 (1)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 (2)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一般情况下两者成正比。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两者成正比。 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价格变动的影响(热点:高物价、高房价等重点掌握)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对需求的一般影响: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A.互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

B.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归纳到一点,就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具体体现: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生产者如何获得更高的利润: ①企业提高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缩小自己个别劳动时间,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②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依靠科技创新。 ③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生产,调节产量,在能在竞争中取胜。 ④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国家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因此要增加就业。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关系。国家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国家要稳定物价,提高居民购买力。 ★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人为出,适度消费。既要反对高消费,又要反对不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完整版)《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1.中国无偿捐赠给海地、智利的救灾物资是商品。(×)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也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救灾物资是无偿捐赠的,没有用于交换。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既不是劳动产品,又没有用于交换。) 2.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是一对孪生兄弟。(×) (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3.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7.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8.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是因为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影响价值的实现。) 9.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不具备价值尺度职能,可以行使流通手段职能。)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可以规定每种面值纸币代表多少价值(纸币的购买力)(×) (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无法规定之比的购买力) 10、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所以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国债的发行量。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纸币发行量,缩减银行信贷规模。通货紧缩时相反。 11.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紧缩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12.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3.2007月8年24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756.91,2008年4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698.36(注:人民币外汇牌价的标价方法为人民币/100外币)。这一变化表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贬值,美元汇率下跌,有利于我国进口,公民出国留学、旅游的成本降低,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不利于吸引外国旅游者等。(√) 14.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时涨时落,但是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 15.“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价值决定价格。(×) (“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 16.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7.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1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最新整理)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 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1、结算方式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 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 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供求影响价格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高中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复习:《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 点归纳 政治大题是学生们的“黑洞”,所以老师今天为大家总结出了常考的答题知识点归纳,,常读,常记就能跳出黑洞!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 (2)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一般情况下两者成正比。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两者成正比。 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价格变动的影响 (热点:高物价、高房价等重点掌握)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对需求的一般影响: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厦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A.互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 B.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韵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归纳到一点,就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具体体现: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l)根本原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当前、未来、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和物价水平(物价高,消费水平低) (3)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 4、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版)2020

必修一《经济生活》需背诵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价格与消费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直接因素) 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需求法则,需求曲线)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供给法则,供给曲线)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2)居民的收入,包括①当前可支配收入②收入预期③收入差距(主要因素) (3)消费心理、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其它因素) 第二单元:生产与经营 三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1)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3)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4)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5)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 1.企业(公司)经营成功的要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

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总结精华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 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 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 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 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

高考政治【记忆】《经济生活》答题术语汇总

2019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核心主干知识点(必背) 一、经济生活综合型题高频术语归纳:(措施类直接用、意义类加上“有利于”)(转型、产业、结构)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科学发展。 (科技、创新)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供给侧) 3、化解过剩产能,增加有效供给,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市场、政府) 4、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减政放权,放管结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秩序) 5、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基本经济制度) 6、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分配、公平)7、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分配、效率)8、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民生)9、关注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就业)10、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企业)11、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减轻企业负担,减低成本,扩大盈利空间,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扩宽融资渠道。 (环境、绿色) 1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生态文明。(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外)13、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分工的地位,培育国际品牌,拓宽海外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资源,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城乡、区域)1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高考的重点) 另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三种职能。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其中,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的次数成反比。(高考的必考内容) 4、? 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高考选择题的常考题型)5、? 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影响价格的因素有那些? ①供求影响价格②价值影响价格③国家的宏观调控 ④纸币的发行量⑤货币本身的价值 7、?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成反比。(高考的常考内容) 8、?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高考必考内容,必须记住并且会灵活运用) 9、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 需的员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 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 响是反向的。(高考选择题常考)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0、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11、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表明人们用于食品支出的较多,生活水平低;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高考选择题常考)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主观题常考知识点

《经济生活》主观题常考知识点 Unit 1生活与消费 1.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3.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4.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不同。 5.价格变动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6.①消费水平主要受居民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③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有密切的联系。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做理智的消费者。 Unit 2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生产发展。 3.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 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增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 产积极性。 5.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求。 6.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7.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 代企业制度,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8.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 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 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10.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①经营战略②自主创新能力、竞争优势(价格、 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③诚信经营、企业形象。 11.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12.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分工不同,地 位平等,光荣属于劳动者。 13.就业是民生之本。 14.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①自主择业观②竞争就业观③职业平等观④多 种方式就业观。 15.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 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经济生活主观题知识点 归纳整理(1)

经济生活主观题归纳 1.分析某商品价格变动(上涨或下降)的原因(重点) 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成本上升是商品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材料分析【分析材料中是哪一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商品价值量增大,生产成本提高而导致价格上涨】 2)供求影响价格。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材料分析【分析材料中具体是哪些因素(气候、节日、地域。习俗等)导致供不应求】 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引起价格变化 4)价格上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商品价格下降的原因: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了,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 +材料分析【分析材料中是哪一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导致价格下降】 2)供求影响价格。当供过于求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 +材料分析【分析材料中具体是哪些因素(气候、节日、地域、习俗等)导致供过于求】 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引起价格变化 4)价格下降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 A、一般地,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需求。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 C、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 A、调节产量和生产要素的投入,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 C、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D、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树立品牌意识,重视新产品开发。 E、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联系: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重点) 1)根本因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的影响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一般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B、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消费。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未来收入预期。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它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其他职能有哪些?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充当此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生产者要能把商品顺利卖出去,就要为购买者着

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纸币的含义是什么?纸币有何优点?纸币的发行规律 是什么? ▲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纸币的发行规律: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放行纸币。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③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纸币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它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5.货币的流通公式是什么?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 通次数。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 6.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解决?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