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周边市县概况分析

都江堰周边市县概况分析
都江堰周边市县概况分析

都江堰市周边市县市场概况

一、崇义镇概况:

1、幅员面积46.8平方公里,全镇人口4.4万余人,辖崇德一个社区和崇义、江安、大桥、新华、界牌、海云、桂桥、古桥、罗桥、圣庵、双土、笆桥、吴塘14个村,共计184个村(居)民小组。

2、经济:崇义,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城镇。镇内交通发达,国道317线、成灌高速公路、成都沙西延伸线、灌温路、成都IT大道延伸线,以及崇唐路、崇土路、彭青线、聚青线,成灌高速公路都江堰段的立交桥作为贯穿崇义主要交通枢纽,把周边各条道路连接在一起,形成“五纵一横一桥”的优势路网。境内水能装机容量达2万千瓦。3.5万KVA规模变电站、3.5万KVA双玉变电站、10KV开关站、日产2000吨水厂各一座,地方网和国家网双向供电,各类通讯电话直拨全国及世界各地。全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2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镇域内以福英、创奇、都江铸造为重点的汽车配套业,以航兴、达兴为主的精密铸造及管材业,以都崇、鑫威、世伟为龙头的门业,以川西、久业为主的化工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崇义素有“钢门窗之乡”的美誉。都崇,鑫威,纷云,四维等钢门窗龙头企业四十于家。名牌产品占据着西南市场和远销远东国际市场。。全口径财政收入(即工商税收)实现1237.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865万元,地税收入372.5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22.8万元。引进到位成都市外资金13300万元。外贸出口426.67万美元。门业企业实现产值6个多亿,解决就业人口4000多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38元。

3、房市:

二、天马镇概况:

1、位于市区东南的柏条河中游。东西最大横距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5公里。幅员面积37.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904亩。东与彭州市、郫县交界,南与崇义镇相连,西南、西北分别与聚源镇、胥家乡接壤,北与驾虹乡交界。镇境以平原为主,有七头山、童子山、涌山等少量浅丘,平均海拔643米。1999年辖向荣、高基、金陵、金玉、安阜、涌山、乐民、禹王、二郎、绿凤、长虹、吉星、金华、崇金、法华、仙鹤、童山、建华、净土、金马20个行政村、140个村民组及场镇1个居委会、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0177人,其中农业人口28932人;非农业人口1245人。天马镇政府驻天马场(设展地),西北距市区14公里。

2、经济:天马镇重点发展春秋“两淡”蔬菜,形成了“早春蔬菜+水稻+晚秋蔬菜”的高效产出模式;全镇截止2003年底,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20万元,实现乡镇企业产值5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62元。2009年天马镇党委书记廖鹏介绍,地震前,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4000元;而去年,达到了8526元。

3、房市:

270平方米,2519元/平方。

三、安德镇概况:

1、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04年安德镇由原两路口镇和原安德镇合并而成。由原来的25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合并为现在的11个行政村、两个社区居委会,面积39.69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城区道路管网络体系完善,“三纵两横”交通便捷;绿化面积18万M2;路灯、管网设施齐全;城区卫生管理全部由保洁公司全天候保洁;镇上配套有一家自来水公司和一家天然气公司;即将新建一座自来水厂,安德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优越的区位条件,安德镇地处成都近郊,东邻成都繁华市区;西靠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属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范围,半小时可达成都、都江堰、彭洲、温江等城市。可充分享受周边成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优势十分明显。舒适的自然环境空气清新,空气污染指数API45以下,常年空气质量保持在一级。

2、经济

荣誉称号

安德镇

安德镇先后被授予2007年中国食品安全年会示范镇荣誉、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成都市政治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文明镇、市级卫生集镇、教育强镇、双拥工作先进镇、村民自治示范镇等省市级专项目标和县委、政府各项荣誉80多个。同时被省市定为“四川省安德民族工业园区”、“四川省安德民族贸易市场”、“成都市安德民族

工业园区”、“成都市安德民族贸易市场”。成都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安德镇抓住“郫县豆瓣”传统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规划建设3.7平方公里的“川菜产业化园区”,集聚发展川菜调味品、川菜原辅料和特色食品产业集群。目前,安德川菜产业化园区已形成3平方公里承载能力,引进聚集产业项目80个,投资总额54亿元,51家企业建成投产,2010年园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79亿元。全镇工业企业从2004年的3家发展到2010年的80家(其中,51家企业已经建成投产);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3977元增加到2010

年的9513元;全镇土地流转面积从2004年的450亩增加到2010年的15300亩。

3、房市:

四、彭州概况:

1、彭州市位于成都市北部,距成都19公里,北与汶川县、茂县接壤,南隔蒲阳河一一清白江市与郫县、新都区相望,东邻什邡市、广汉市两市,西连都江堰市。总人口78万人。境内有汉、回、藏、苗、彝、壮、满、朝鲜、布依等19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5%以上。幅员面积1420平方公里,人口78万,是成都市19个区(市)县之一。区内“上山一水三分坝”,4000多米的海拔落差,山丘坝俱全的地形和温暖湿润和气候,决定了彭州丰富的矿藏、林业、药材、水利和旅游资源。

2、龙兴寺、三昧水、丹景山、葛仙山、银厂沟、海窝子古街、成都双流机场,彭州市辖20个镇,全市家庭总户数300064户,总人口803455人,比上年减少1804人,户均人口为2.68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64302人。男性人口为401941人,女性人口为401514人,性别比为100:99.89。18岁以下、18-35岁、35-60岁、60岁以上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13.6%、23.2%、43.1%、20.1%。全年出生人口7065人,人口出生率8.79 ‰;死亡人口5832人,人口死亡率7.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9793元,比上年增加1646元,增长14.8%。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总收入18814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6129元,增长17%。在总收入中:工薪收入10025元;经营净收入3788元;财产性收入584元;转移性收入4418元。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总支出14190元,其中日常消费支出10770元,占总支出的75.9%。

3、房市:

五、温江概况

1、温江位于成都市中心区正西16公里处,距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全区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辖6镇4街办,总人口32.67万。温江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的发祥地,自西魏恭帝(公元555年)建制以来,一直是川西政治、经济、文化重镇。

2、经济:全区国民经济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011年继续被评为四川省“十强县”,主要从经济规模、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温江排名强势靠前,并一举成为全省最高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区县,可分配收入达25021元(约3850美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本年温江区更以“兴三优二,一三互动”的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继续开拓,向现代化国际田园城市迈进范围,拉近距离,完美打造。

2010年温江区经济延续较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4.35亿元,同比增长17.8%。

3、房市:

最低3000元/平方米起价,最高5862元/平方米

六、大邑概况

1、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与邛崃山脉接壤。东与崇州市交界,东南与新津县毗邻,西南与邛崃市相邻,西与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相连,北与阿坝州汶川县接壤。县域总面积1327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大邑辖3乡、17镇。

2、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92亿元,较2006年增长76.9%;三次产业比例由25:36.2:38.8调整为22.3:41.2:36.5。财政收入显著提高,全口径财政收入23.1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7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7.29亿元,地方税收5.16亿元,较2006年分别增长485%、662%、390%和439%。投资消费明显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8亿元,较2006年增长323.2%、151%。人民生活切实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95元,较2006年增长88.2%、95.6%。2011年,接待游客56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95亿元,较2006年分别增长95.99%、151.7%。

3、房市:

最低3100元/平方米起价,最高3860元/平方米。

“住成都,好安逸!选大邑,正当时!”随着成蒲高铁的动工修建,拥有安仁、西岭雪山、花水湾、鹤鸣山等国际旅游资源的大邑县正在“宜居成都”的各区(市)县中脱颖而出,成为开发投资的热土、置业安居的首选。

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全球500强、国内地产巨头纷纷强势登陆,大邑更是成为了一座更宜居的城市。

大邑的“宜居”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大邑县购房,从“大邑县2011年度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来看2011年度商品房成交5666套,成交面积60.7万㎡,成交金额23.95亿元,虽受宏观调控影响,但刚性需求依然较强,较去年成交4279套同比上升32.41%。第四季度销量与前三季度基本持平,成交1612套,环比上升17.66%。其中普通商品住房成交量为3837套,成交面积38.36万㎡,销售金额12.35亿元;别墅类住宅成交291套,面积6.45万㎡;经济适用房成交742套,面积7.21万㎡;商业成交532宗,面积7.37万㎡。按揭购房2786套,占总成交量的49.17%。

七、邛崃概况:

1、邛崃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距成都65公里,位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幅员1384平方公里,辖24个镇乡,人口64万,其中,城镇人口26万。距成都国际航空港50公里,成温邛高速公路和成新邛高等级公路横贯其境,现邛名高速公路已正式通车。

2、经济:四川省县市GDP排名42,GDP565893元。普通职工月收入的大致在2000到3000元,家庭年纯收入超过万元。

3、房市:

最低4500元/平方米起价,最高5080元/平方米。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4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新一任领导人的上台,提倡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反腐力度,增加一些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与政治环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房地产市场”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热点,改革开放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明显转变,住房消费有效启动,房地产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发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矛盾,普通居民没有能力购买高档房,而且部分商家从中在此“炒作”,使房地产市场秩序不太规范,为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明显,人民币汇率逐渐上升,对此有利有弊。西方国家都强烈呼吁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此来促动其自身的外贸出口,因为中国劳动力比较丰富、廉价,是以加工业为主要出口的,一旦汇率有较大波动,中国出口将会减少。所以对此问题,自2007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平稳的汇改政策,以此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案例分析

2.1 刺五加注射液污染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 【案情简介】2008年10月5日,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使用黑龙江省 某制药厂(黑龙江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某药业公司)刺五加注射液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经查,这是一起由药品污染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某药业公司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部分药品在流通环节被雨水浸泡,使药品受到细菌污染,后被更换包装标签并销售。2008年7月1日,昆明特大暴雨造成库存的刺五加注射液被雨水浸泡。某药业公司云南销售人员张某从某药业公司调来包装标签,更换后销售;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云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在被雨水浸泡药品的部分样品中检出多种细菌。此外,某药业公司包装标签管理存在严重缺陷,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包装标签管理不严,提供包装标签说明书给销售人员在厂外重新贴签包装。 2008年10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某制药厂(2008年1月更名为黑龙江某药业公司)生产的两批刺五加注射液(批号: 200712272 1、200712151 1,规格:100ml/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3例死亡。 【案例分析】 1. 案例性质 该药业公司的行为严重违反《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刺五加注射液事件是一起由药品污染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依法应按假药论处。 2. 案例处理 依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对该药业公司刺五加不良事件的处理如下:行政责任:(1)按照《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食品药品监管局责令并监督黑龙江某制药厂召回2007121511和2007122721两个批次的100ml刺五加注射液,查封、扣押以上两个批次药品的库存成品和留样。 (2)由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责令该药业公司全面停产,收回药品GMP证书,对该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罚,直至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 (3)由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依法处理企业直接责任人,在十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建议该企业主管部门追究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责任。刑事责任: 该药业公司销售人员张某等人的行为涉嫌违法犯罪,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2.2 03年8月15日上午8点半至9点,根据群众举报,武汉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局执法人员在书剑苑现场聆听了都江堰市弘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其产品“泰元胶囊”的宣传讲座,经发现都江堰市弘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夸大其产品“泰元胶囊”(保健食品)能够治疗各种风湿病、颈椎病、腰腿疼等疾病,并现场卖“药”,并现场销售了两天,出售了50盒,获得违法所得4000.00元。 问题: 1、本案违法主体是谁? 2、有何违法行为,应定性为什么? 3、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案例分析: 本案中都江堰市弘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行为有以下违法之处: 1、销售假药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 销售假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都江堰市弘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夸大其产品“泰元胶囊”(保健食品)能够治疗各种风湿病、颈椎病、腰腿疼等疾病,是以保健食品冒充药品,属于假药。 2、虚假广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一条第三款规定:非药品广告不得有涉及药品的宣传。都江堰市弘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宣传其“泰元胶囊”能治疗人体疾病,属于非法的虚假宣传。

都江堰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现都江堰(2张) 江堰市城西[1]。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地区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等工程。 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编辑本段历史变迁 名称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都江堰风景 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

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修建背景 现在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流经的四川盆地西部是中国多雨地区。发源于四川与甘肃交界的岷山南麓,分为东源和西源,东源出自弓杠岭,西源出自郎架岭。两源在松潘境内漳腊的无坝汇合。向南流经四川省的松潘县、都江堰市、乐山市,在宜宾市汇入长江。全长793公里,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平均坡度4.83‰,总水量年均150亿m3左右。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资源1300多万千瓦。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

关于大庆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情况的报告20150623

关于大庆市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情况的报告 ——2015年6月29日在市九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陈国彬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大庆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以报告,请予审议。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大庆实际,坚持“全党抓发展、中心抓经济、重点抓项目”,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持续开展“百个重点项目、百个骨干企业、百个知名品牌”三百行动计划,扎实推进“集中打造石油开采、石油化工、新材料、汽车制造、现代服务业5个销售收入超千亿的集群产业和农产品加工、现代装备、新能源、建筑安装、旅游、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生物工程、文化创意、现代物流10个销售收入超百亿的重点产业,建成1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骨干

企业”的“5?10?15”计划,加快构筑高新技术先导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城市近郊功能区、绿色生态示范区和现代农业引领区。经过不懈努力,石油化工、现代服务业等2大接续替代产业销售收入已超过千亿,食品加工、现代装备、生物工程等6个接续替代产业销售收入已过百亿,中蓝石化、油田建设集团等8家骨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以石油工业为基础,石化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务业为支柱的“1+5”产业格局初步形成。2012年大庆油与非油经济比重调整到46:54,改变了油经济“一柱擎天”的局面;2013年油与非油经济比重调整到43.9:56.1,多元综合型经济逐步形成;2014年油与非油比重调整到41.9:58.1,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 3.8:80.9:15.3调整到2014年的4.5:77:18.5,服务业占经济比重有了明显提升。 (二)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在全力支持油田保持原油稳产、提高天然气产量的同时,依托资源引入开发要素、用好存量促进对外合作、创新技术升级产业层次,通过“抓谋划,超前储备快上项目;抓载体,拓展空间集聚项目;抓重点,实施…三百?牵动项目;抓关键,破解难题建设项目;抓保障,创新机制推进项目”五项举措,三年来我市共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重点项目848个,完成投资167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

余秋雨都江堰赏析

余秋雨《都江堰》赏析 作为一位富有使命感的学者,余秋雨在文化景观与历史遗迹中穿行,在探寻中观照,在观照中体悟,在体悟中传达,用现代意识烛照历史遗迹,反思传统文化,构建人文精神。学院化的经历和身份,使得他的文章带有浓厚的书卷气和深邃的文化底蕴。读他的文章,会让人感到字里行间流淌着文化的清流,绽放着智慧的琼花。 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说天一阁能读出文化保存和流传的艰难,道士塔能读出文明被劫掠的悲哀,那么作为一项跨越千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文化精义是什么呢? 《都江堰》和余秋雨的其它文章一样,传达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独特观念。在作者那里,都江堰不是一种单纯的建筑,而是一个中国文化因子的载体。从“都江堰——李冰——中国文化”的逻辑演进中,作者难于掩饰自己内心中的兴奋、感慨、悲凉和欣慰的复杂情绪。在作者那里,长城和都江堰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两端。长城是一种蛮横的政治哲学的象征,不过是统治者壮胆和摆排场的道具;而都江堰是一种灵动的文明,是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丰碑,因此都江堰才这样激动人心,才这样让作者击节赞赏,余秋雨那种兴奋的心情早已溢出文外。作家从都江堰想到李冰,想到李冰所象征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想到李冰的治水哲学体现出的文化观念,想到李冰的澄明的智慧境界。李冰的治水哲学固然泽被后人的水利事业,然而让人悲哀的是,这种哲学却被统治者扭曲利用而成为治人的阳谋抑或阴谋。悲凉中又有着

若干亮色。作者又从人们对李冰的纪念膜拜中产生了一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李冰父子已经成为民众心中的神,李冰的哲学已经成为普通百姓普遍的价值标准。文章的最后一节,传达了作者所认同的一种文化理念,这就是“厚生爱民”。在作者饱满沉实的文字中,让人们再次感受到都江堰所承载的文化重量。 正是余秋雨的复杂情绪和灵动文字,使得整篇文章起伏跌宕,颇具生命力和丰富性。从艺术角度看,至少有以下几点比较惹人注目: 一、两相对照的太极笔法。余秋雨从文章一开始就将都江堰和长城并置,宛如太极图中的两极:一阳刚,一阴柔。两者相互映照构成了一种对比,孕育了作者的价值判断。文章一落笔就有千钧之力,一反人们的思维定势。在常人的眼里,长城是人民智慧的结晶,雄壮的气势哪里是都江堰所能与之相比的?然而作者却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因为在作者的眼里,长城和都江堰在这里是中国文化系统内部两种文化的象征。长城所代表的是统治者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雄壮、蛮横、残忍的文化,是一种僵硬、壮胆和排场的文化;都江堰所代表的是一种苍生的文化,即中国文化传统中“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文化,是一种浚理、消灾、滋润、濡养的文化,是一种实在而又具体的惠泽苍生的文化。在春风化雨般的情感渗透和文化思考中,后一种文化在价值上超越了前一种文化而获得了更为普泛的意义,获得了更为突出的强调和推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创新新形势下发展模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创新新形势下发展模式.txt珍惜生活——上帝还让你活着,就肯定有他的安排。雷锋做了好事不留名,但是每一件事情都记到日记里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症结性”问题。10年前,“九五”计划提出了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0年来,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取得根本性转变,重外延、轻内涵,重速度、轻效益等情况依然严重存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是“十一五”期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四位一体”的发展体系中把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强调,我们今天“发展”的内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这就产生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的问题。原来讲的发展是比较狭窄的概念,把发展片面等同于经济发展,进而又把经济发展片面等同于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主要是看GDP这个指标。这种传统发展理念带来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开始,发展将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发展体系: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二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以及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四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等。我们应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 “十一五”期间之所以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作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由于资源、环境的约束相当严重,原来的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在20世纪70年代,“罗马俱乐部”成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丹尼斯·米都斯(DennisL.Meadows)教授等在《增长的极限》中就警告世人,受资源约束,增长是有极限的。最近,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在讲到亟待解决的八个突出矛盾时,把“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增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列为第一位,是意味深长的。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国家发展战略角度考虑,要打破这一战略瓶颈,必须要在增长方式方面找出路。二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与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下一步怎么走?不能按照西方和东方国家老的工业化思路走,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比较少、环境污染比较小、各种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不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三是我国在未来新时期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需要。我国已经进入WTO的“后过渡期”,逐步与国际经济交融到一起,加上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崛起,这两个潮流同时涌来,给我国经济带来极大的压力。 我们深知现在中国的竞争力在国际上排序不高,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如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新发展模式的角度看,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战略性措施。一是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产业依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三是重大举措: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制度支撑:推进体制创新,在开放中获取尽可能大的比较利益。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当代中国和世界,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动力源泉。通过对先进生产力发展若干规律性现象的研究,有下列5点认识:(1)科学发明——技术创

都江堰余秋雨答案解析及赏析

都江堰 整体感知 本文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全文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将都江堰与长城进行对比,第二部分描绘都江堰的壮观图景,第三部分表现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形象。 三个部分有机融合,表现了作者对都江堰的深情赞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民族文化的独特思考,读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首先,文章表现了作者对人文景观的独特思考。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文章以这样出人意料的新锐观点拉开了序幕,也奠定了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我以为”三字透露出本文强烈的主观意识和个性风格。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作者却慧眼独具地认为,都江堰才是中国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其实,作为同样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都江堰和长城各有其独到的美感和风采,各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似乎很难进行价值优劣判断。而作者却发前人之未发,以独特的视野对两者进行了令人信服的睿智比较。 文章认为: 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都江堰占据了邈远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已经废弃,都江堰为老百姓输送清流的功能绵延至今; 长城追求夸饰和炫耀,都江堰毫无所求只知奉献; 长城讲排场,都江堰求低调等等。 通过对两者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对比,作者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都江堰的褒扬之情和对长城的贬抑之意。 同时,文章推物及人,由对都江堰的关注自然推进到对工程建造者李冰形象的描写。 作者通过对李冰“以使命为学校”、以实际为基点、质朴务实、无私奉献、“大智”“大巧”的形象和性格的描写,高度评价其“既具体又质朴”的政治实践是中国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并通过对“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的复杂命运的揭示,表现了作者对立足实际的真学问、真人格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对李冰的“伟大精魂”的褒扬和崇敬之情。 更进一步说,堰由人造,人与堰在精神本质上是息息相通的。 作者对都江堰的褒扬和对李冰精神的赞美在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都表现了作者对淳朴务实、含蓄内敛的美学境界和精神追求的肯定。 其次,文章寄托了作者的现实关怀。 本文虽为山水游记,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游山玩水”的自然层面,而是把对山水的感悟延伸到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挖掘与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 如作者由一位市长与众不同的名片而联想到历史人物李冰,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的精彩对联而向现代官员们提出了“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的严肃命题,这都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使命意识。 另外,文章提出了不少精彩的新颖观点。 山海关、八达岭是中外旅游者登临长城的首选,作者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倒是在甘肃、内蒙等地的“颓壁残垣”感觉更深厚、味道更浓郁。

都江堰与水文化

都江堰与水文化 都江堰饱含水文化内涵 现代科学的文化观认为:一切有利于人本身作为社会生活主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活动及其成果,都可归属于文化。都江堰水文化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座丰碑,既代表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也代表着我国悠久文化的精神文明。在这里,水利工程与自然及人文景观良性互补,融为优美的旅游胜地,。其“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在世界上也是仅有的。古今中外,许多诗人学者对此赞美不绝。水与民风、民俗、水与园林建筑、水与民间传说、水与诗词歌赋、水与绘画、水与散文游记、水与音乐、书法、雕塑等,在都江堰都有其丰富的内容。都江堰是历史、文化和科学的最佳组合。在都江堰水文化中,已经树立了以下形象: 1 水资源科学开发形象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都江堰建成使洪旱灾害频繁的川西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世无饥谨”的鱼米之乡。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自然位置优越,工程布置适合自然规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联合运行发挥了引水、分洪、排沙的重要作用。都江堰以历史悠久,布局合理,经久不衰,费省效宏的特色而闻名于世。它历经二千多年,延用至今,是举世无双的。都江堰不是简单延用而已,它在二仟多年后仍焕发青春,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80万亩发展到1993年突破一千万亩,在全国也是第一个突破一千万亩的灌区。同时,还担负着二仟多万人的生活用水、流域内的工业用水、防洪、发电、环境用水等多目标、多层次用水。这表明了都江堰与时俱进的发展潜力,也表明了新中国水利科学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2 水利工程形象,任何建筑工程都是凝固的艺术,有蕴藏和孕育文化的功能,在都江堰灌区有现代的坝、渠、闸、桥、水库、渡槽、涵洞等,也有传统的庙宇亭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自己家乡环境状况论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精)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灵宝坐落在河南省最西部,是夹在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一座小山城。灵宝虽然地域面积不大,但四周群山环绕这里生产全国闻名的黄金、苹果、大枣,自古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在改革开放推动下灵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灵宝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衣、食、住、行、用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卫生各方面也有了极大地改善。 在物质方面,首先说吃,爸妈生活在六十年代,中国的经济还没开始复苏,人们还不能吃饱穿暖。当时过的是大集体生活,一年到头分下来的粮食根本不够吃。豆腐,萝卜、白菜,都很难吃上一顿,更不用说鸡蛋、猪肉、鱼一年也不能吃上几次。到了现在,每家每户的饭桌上几乎天天有三四个青菜,还有肉或熟食。其次谈谈穿吧,看着现在满大街样式新潮、色彩艳丽的衣服,你很难会想到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穿衣情况。爸爸小时候穿的衣服布料粗糙,样式单一,颜色基本上就是蓝、绿、灰。在住房方面,六十年代家家都住是泥瓦房。当时还未实行计划生育,每家都有四五个孩子,房屋数量不够,一家人通常挤在一个屋里。到了现在,人们再也不会为住房问题担忧,而且屋内有客厅、卧室、卫生间和厨房。客厅中有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在交通方面,我们灵宝与相邻的几个村子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村村通工程,把公路铺到了农民的家门口,彻底改变了原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旧貌。还有就是修建了窄口水库,使得农民种地不再靠天吃饭。出行方面,现在几乎每家都有摩托车,小汽车也已经进入家庭。在以前,因为这里没有大医院,人们看病只能进城去看。现在公路通到了家门口,公共汽车、出租车、火车构成了立体交通网,日行千里已不是梦想。还有就是市里面修建了几个大型体育场所和公园,各个村镇里也修建了全民健身场所。 在经济建设方面,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村里建起了蘑菇种植基地。基地里种有平菇、香菇、金针菇等。这几年又兴办起蔬菜大棚把以前闲置的贫瘠的土地充分利用给农民创收。还有就是充分利用灵宝的地理优势发展重轻工业,加强农村闲置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加就业。

都江堰投资环境分析

都江堰投资环境分析

投资学作业: 都江堰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高校迁入的投资环境分析 我们的西南财经大学新校区坐落在成都市温江区的大学城。我们也知道,都江堰市距离温江并不算远,而且那里临山,是一个旅游胜地。这引发了我们的一个猜想:为什么西南财经大学新校区会选择温江呢?如果选在都江堰市,是否能比在温江好呢? 为此,我们尝试着运用投资学的有关知识对都江堰市的投资环境进行浅析。 进行投资环境的评价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假设,因为地区投资环境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特殊性,即使是同一投资环境,对不同的项目也会有不同的影响。只有在一定的假设下,评价投资环境才有特定的现实意义。 在这里我们假设:西南财经大学准备设立新校区,并且需要对温江和都江堰的投资环境进行

对比比较,确定哪个地区的投资环境更好。 根据这个假设和投资目的,我们遵循投资环境评价的比较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将温江作为都江堰的参照物,以评定都江堰是否适合作为西财迁入的投资地为目的,这样我们就更容易确定哪些因素是主要因素,哪些因素是次要因素,从而确定不同因素的权重了。 评价都江堰市的高校迁入的投资环境,我们借鉴闵建蜀教授的“多因素评估法”,但投资环境的因素并不完全按照闵教授的理论来设定,我们首先分析了高校新校区选址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来设定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 一.对高校新校区的选址因素浅析 我们的假设条件是西南财经大学新校区选址,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分析高校选址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及条件: 这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地理位置、水文条件等。校园的气候自然条件影响学生的视觉影响学生的心情、心态,从而影响学

探究都江堰水文化传承和开发现状

探究都江堰水文化传承和开发现状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1 绪论 (3) 1.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3) 1.1.1 研究背景 (3)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3) 1.2文献综述 (3)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1.3.1 研究内容 (4) 1.3.2 研究方法 (5) 2 水文化的界定及发展 (5) 2.1 水文化的含义 (5) 2.2 国内外水文化的发展史概况 (5) 2.2.1 国内水文化发展史概况 (5) 2.2.2 国外水文化发展史概况 (6) 3 都江堰水文化的内涵 (6) 3.1 都江堰水文化物质层面 (6) 3.1.1 水文化之水利工程 (6) 3.1.2 水文化之水利人物及文物 (7) 3.2 都江堰水文化精神层面 (7) 3.2.1 水文化之民间习俗 (7) 3.2.2 水文化之哲学理念 (8) 4 都江堰水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8) 4.1 都江堰水文化的传承保护 (8) 4.2 都江堰水文化的发展优势 (9) 4.3 都江堰水文化的发展途径 (9) 4.3.1 加强水文化产业的宣传 (9) 4.3.2 园林景观建设设计融入水文化 (10) 4.3.3 文化与科技的有效融合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探究都江堰水文化传承和开发现状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姓名:胡钊庆 指导教师:窦存芳教授 摘要:被誉为“天府之源”的都江堰,因其所在的地理区域与主要场所都与水文化息息相关,身处都江堰,无时无刻都能够体会到一种具有古老、悠远、特色的水文化气息。都江堰的水文化内涵丰富,其包括“以人文本”、“天人合一”、“开拓进取”等特点,因此本文将对都江堰水文化传承和开发现状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使都江堰丰富的水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保护,并为水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真正将水文化发展和水资源保护确切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心中目。 关键词:都江堰;水文化传承;水文化产业;水利工程 Inquiry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Dujiangyan Water Culture Major:Cultural Industry Management Name:Hu Zhaoqing Supervior:Professor Dou Cunfang Abstract:Dujiangyan, known as the "source of Tianfu", is closely related to water culture because of its geographical area and main places. Being in Dujiangyan, we can experience an ancient, remote and characteristic water culture breath all the time. The water culture of Dujiangyan is rich in connotation, which i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text",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pioneering and enterpris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culture of Dujiangyan in order to further inherit and protect the abundant water culture of Dujiangya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culture industry, so as to truly develop the water culture and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ng is precisely in everyone's mind. Key Words:Dujiangyan;Water Culture Inheritance;Water Culture Industry;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某某市调节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现状的调研

关于淄博市调节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 调查研究报告 所属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 指导教师念金波 团队成员吴鹏、刘玉新、徐睿瑶、董轶群、刘凯、段怿炜、张飞

目录 一、研究意义及背景3 一、研究意义及背景3 二、文献资料及论述5 三、基本概念及操作框架6 (一)基本概念6 (二)调研操作框架7 四、样本与资料8 (一)资料来源及抽样说明8 (二)调研样本的基本情况9 五、结果与分析16 (一)对样本地区当地经济主管部门的相关调研16 (二)淄博市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工作执行情况调研结果和分析20 (三)对样本地区代表性“调结构、转方式”企业的相关调研24 六、总结、讨论与建议35 (一)淄博市“调结构、转方式”调研现状总结35 (二)在淄博市“调结构、转方式”调研过程所发现的不足38 (三)对淄博市“调结构、转方式”过程中的工作的建议39 七、收获与心得44 八、参考文献及鸣谢45 (一)参考文献45 (二)鸣谢46

关于淄博市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重视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继市场经济改革之后,经济领域的又一次深刻变革,目的在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摆脱粗放型发展的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转变。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涵盖了诸多方面,调结构、促转型,是重中之重。 淄博市作为老工业城市,已经有百年历史,尤其是建国以来,依靠资源优势、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人规模的投入以及齐鲁石化的建设,淄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但是随着能源、土地、环境等制约因素的增加,淄博市的比较优势正逐步消失,产业竞争水平出现下降,经济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极人影响了淄博市经济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淄博必须从市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挖掘高端高质高效的新产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着重分析淄博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为市委、市政府至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参考。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团队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结构情况、

2016年都江堰街区、社区商业调查报告

都江堰商业调查报告 前言: 商业街类型多种多样,此调查是为了更好说明目前整个都江堰商业市场的特点,及目前我市集中性商业,街区商业与社区商业的发展状况、特点和区别,完善我方商业项目销售说辞,说明我方项目市场竞争力。 一、都江堰商圈分布图 按照如图板块划分,目前都江堰重点商圈:A-老城区核心商圈; B-新兴商业区;C-城南老商业区;D-城南区;E-城北区商圈调查报告 A-老城区核心商圈

(1)幸福路街区商业 地震前曾是都江堰的核心区域,以服装业为主力,带动整条路的综合性商业:鞋靴、童装、箱包、化妆品、饰品、中小餐饮等,此区域的商铺曾属于都江堰的黄金旺铺;地震后市区扩建,幸福路改造,目前虽然仍以服装业为主,但随着一大批优质商家(如:杰克琼斯,劲浪体育,卡宾男装,百丽鞋业等)撤出,加上政府规划不明,幸福路通往都江堰景区、南桥、西街特色街区,更适宜打造做旅游步行街,但目前仍以服装业为主,商业氛围一般,非节假日从从宣化门至柳河路口有一定人流,节假日整条路以游客为主,对整个区域商业带动较小。 此区域按地理条件,人流量,人流动方向较明显可划为两个区域:幸福路入口(宣化门)---柳河路入口(a);柳河路入口---南街入口前(b),这两段街区商业氛 小结:目前幸福路商业街运营状况逐渐走下坡路,大量优质商家撤场,人流减少,节假日的游客消费对促进幸福路商业并无多大作用,说明电商对服装业的冲击大,而幸福路街区商业又是依靠服装业,其风险性大,稳定性差。 (2)建设路街区综合性商业 根据地理位置,人流量,人流方向划分为两段:宣化门至天和盛世(a),此段人流量较大,商业氛围好,汇集大量优质商家(包括好利来蛋糕、海澜之家、屈层氏、声雨竹女装,精品家电城,德克士,以纯6层楼整栋商业体等);天和盛世至乔富广场段(b),此两段街区商业氛围目前差异较大,租金差异极大,b 段街区主要聚会一些小商家:小超市,奶茶店等,甚至乔富广场与天和盛世部分商铺因人流稀少而关门歇业,打出转租,招租的牌子(杨柳河转角位置尚可,浙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解说稿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解说稿 1、这是中国西部富饶的成都平原,“ 水” 遍布在城市和乡村,是平原最生动的表情和息息相关的命脉。 水为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历史。 水为这里创造了无尽的财富。 水为这里带来了天地的灵气和永恒的凝聚力。 “水”来自成都西北部的岷江,一座修建于2250 年前的水利工程将丰富的岷江水引进了平原,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充满着东方哲学和智慧色彩,直到今天还在源源不断地为成都平原创造着奇迹和世代富饶。 (字幕: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青城山) 两千多年前古人们修建了如此浩大的工程,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在这里2、 修建一个水利工程 都江堰来自于一个偶然的机遇。 公元前四世纪末,大一统前夜的中国,正处于战国诸雄对峙、激烈兼并的大动荡之中。当时中国北方的霸主秦国君臣,正在为统一华夏进行着一场历史上着名的辩论。在众多攻战主张中,大将司马错提出建议,先攻占南面毗邻的署国,利用蜀国占据长江上游的优势,顺江而下吞并当时唯一能与北方大国秦国相抗衡的楚国。这个“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定矣”的军事主张,成为了这场辩论的结果。这也为跃跃欲试的秦国直接勾画出横扫列国,实现统一的清晰思路。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军事策略后,在公元前316 年,举兵灭掉了蜀国。 公元前280 年的秋天,秦灭蜀30 年后,大将司马错在蜀国的首府成都齐集10 万人马,以一万艘战船的浩荡之势从岷江上游出发,顺水进入长江,南下东攻楚国,实践自己借岷江之势攻楚的军事思想,然而在夺取了楚国的商於,也就是今天的重庆涪陵之后,军队却因为粮草和兵马不能及时补充,在商於陷入了瘫痪,无法继续深入楚国,这次战争的失败暴露了秦国利用蜀国作为攻楚跳板的缺陷。因为当时训练士兵,打造兵器,征集军需物资,主要是在蜀国的中心成都,可是造船和起运却要在岷江上游的汶山进行,兵马从成都到岷江运输码头至少要经过50 多公里的陆路行进,粮草从成都出发也需要数以百万计的劳工经过沿途装卸的艰难才能到达码头,这样一来就很难在作战中及时的补充兵员和物资。 因此,把岷江改道使其经过成都的想法在司马错伐楚之后开始酝酿,一项注定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宏大工程,就这样在公元前三世纪群雄对峙,军事利益高于一切的中国大地上开始了运筹帷幄。 3 、在中国西南部的这个城市,每年清明节,当地都要举行这样隆重的祭祀仪式,人们围着中央这位“神”狂舞呐喊,希望他继续惠泽苍生,保佑来年的风调雨顺。而“ 神” 就是战国时期掌管这里的官员-- 李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建国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表明“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年平均GDP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八五”期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量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明显转变,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改善型转变,不仅经济效益改善,而且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改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我们希望经济增长率是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有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从国际横向比较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呈减缓趋势,但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宏观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与经济稳定的“稳定器”。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与贸易衰退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中国和印度避免了这种情形。 虽然我国在稳步发展中,但是也存在了不少问题。首先,我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因此面临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这已成为了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安抚好失业人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面对大规模结构调整和失业,国家大量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结构改革成本,购买社会稳定。其次,“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三农”问题

的核心是广大农民的农业收入的绝对数大幅度下降,而农民无法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扩大内需主要是要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而提高居民消费主要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要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则必需提高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只有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有可能富裕农民。 我国有着很强的发展前景,首先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我们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又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要素供给条件。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创造了新的市场最终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使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其次,投资与消费关系应当逐步得到合理调整,人民群众将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影响我国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拓展居民消费的空间。在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合理变动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改善。第三,分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使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目标,也是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鲜明标志。这两个目标一旦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第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应当取得重大进展。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一步转变,有可能具备比过去更为有利的体制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过“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与转型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与转型 农业科王开国 [授课老师简介]李翀,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世界经济、金融学、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 一、中国现行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它包括对内经济发展方式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经济的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如何通过经济体制的变迁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来实现产值增长的方式。后者是指一个国家外部经济的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对外金融和直接投资的发展方式。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 (一)中国对内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 第一,在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上,中国实行的是以政府为指导的、由市场发挥基础调节作用的发展方式。中国的这种发展方式与日本和韩国采用的“东亚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

中国国有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发挥着主导和核心的作用,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具有比日本和韩国政府更加重要的影响。 第二,在推动生产能力提高的方式上,中国采用的是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大量地投入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来实现产值的高速发展。中国的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相似的,但是中国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强度是其他发展中国家难以比拟的。 (二)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 第一,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形成的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发展方式。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它是指一个国家通过进口原料、材料或零部件,加工成制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外汇形式的附加价值。第三,在对外金融方面,中国对借入外国债务持谨慎态度,实行以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为主、借入外国债务为辅的发展方式。 二、中国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中国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是由中国的现实情况决定的,它是适合于中国改革开发以后的现实情况的。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劳动者的总体素质也不高。再次,在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要通过劳动的高投入来实现产值的高产出,物质资本就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中国经济发展急切需要资本。中国通过本国资本积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借入外国债务等方法加快资本形成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一)中国对内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