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拓展知识-对数表

对数表的历史

对数表的应用领域是极其广阔的,但对数表的编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公元前200年,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 )就注意到表2-2中两数列之间的关系: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0

1

2

3

4

5

6

7

可以用下面数列中两数的加、减关系来替代上面数列中两数的乘、除关系,这样就把繁复的乘、除运算转化成简单的加、减运算。

在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Stifel ,1487-1567)在《整数的算术》中又重新发现了这个性质。

不过,Archimedes 和Stifel 的先驱性工作,成了Napier 发明对数的“巨人肩膀”。

在1594年,Napier 发明了对数,在1614年出版的《奇妙的对数定律说明书》中公布了他编制的间隔为1′的7位正弦对数表。

要编制对数表,先要解决选择底数的问题。我们已经学过换底公式

a

b

b c c a log log log

, 所以,只要选择合适的底数使对数表编制方便就可以了。 如果以a =10为底数,则有

表2-2

表2-3

b a log

0.0000 0.0001

0.0002

0.0003

?? b

1.0000

??

显然,这种对数表的真数多是无理数,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如果以a =1010000为底数,则有

b a log

0.0000 0.0001 0.0002 0.0003 ?? b

1.0000

101

102

103

??

显然,这种对数表的真数间隔很大,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如果以a =1.000110000为底数,则有

b a log

0.0000 0.0001 0.0002 0.0003 ?? b

1.0000

1.000100

1.000200

1.000300

??

显然,这种对数表的真数间隔已经小多了。

实际上,要使间隔更小,可以取底数1(1+)

n

a n

=,其中n>10000。 Napier 编制第一张对数表时选1000000)0000001.1(=a 。

纳皮尔的对数发表后,就得到英国数学家布里格斯(Briggs )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响应。他建议纳皮尔选用10来作为对数的底,因为这有利于对十进位的数取对数。

纳皮尔很赞成布里格斯的意见,然而他已有点力不从心了。制造对数表的任务后来便落在布里格斯及荷兰青年弗拉格(Vlacq )身上。他们终于完成了从1到100000,精确到14位的常用对数表。

表2-4

表2-5

依据这个表再配合对数运算律,我们就可估计所有正实数的对数值。

比如,计算152

lg.。

利用对数表(如表2-6)中,从最左一行( 直行) N底下找出15 ( 代表1.5 ),其次在最上面一列( 横列) N的右侧找到2,然后在15之横列与2的直行交汇处找到一数1818 ( 代表0.1818 ),则15201818

lg..

=。

比如,计算1526

lg.,

第一步,先查出前三个数字1.52的对数值15201818

lg..

=。

第二步,在15的横列与表尾差数字6的直行交会处找到数字3,

152018180001701835

lg....

=+=。

N0 1 2 3 4 5 6 7 8 9

表尾差

1 2 3 4 5 6 7 8 9

15

|

1818

|

17

表2-6

常用对数表

使用说明:

1、整数部分是一位非零数字。 计算 573.2lg 。

在第1列找25再横行找“7”为4099,修正值“3”为5。

0.4099+0.0005=0.4104, 所以4104.0573.2lg 。

2、整数部分不是一位非零数字的。用科学记数法表示N×10n

。 4104.44573.2lg )10573.2lg(25730lg 4

=+=?=, 5896.2)3(573.2lg )10573.2lg(002573.0lg 3-=-+=?=-。 3、查反对数时。正小数部分查表,整数部分决定小数点的位置。

计算 6410410.

由0.4104查出573.2lg 4104.0=。则

2573000lg )10573.2lg(6573.2lg 4104.66=?=+=,

64104

10.

=2573000。 负的对数化负整数+正纯小数。再同样查。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1、角的概念的推广: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称它形成一个零角。射线的起始位置称为始边,终止位置称为终边。 2、象限角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射线上)?2()k k αθπ=+∈Z , 注意: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如与角 1825-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的度数是___,合___弧度。 弧度:一周的弧度数为2πr/r=2π,360°角=2π弧度,因此,1弧度约为57.3°,即57°17'44.806'', 1°为π/180弧度,近似值为0.01745弧度,周角为2π弧度,平角(即180°角)为π弧度, 直角为π/2弧度。(答:25-;5 36 π- ) (2)α终边与θ终边共线(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直线上) ?()k k αθπ=+∈Z . (3)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x 轴对称?2()k k αθπ=-+∈Z . (4)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y 轴对称?2()k k απθπ=-+∈Z . (5)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 k απθπ=++∈Z . (6)α终边在x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k Z απ=∈; α终边在y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k k Z παπ=+∈;α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 k k Z π α=∈. 如α的终边与 6 π 的终边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α=____________。 (答:Z k k ∈+ ,3 2π π) 4、α与2α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如若α是第 二象限角,则2 α 是第_____象限角 (答:一、三) 5.弧长公式:||l R α=,扇形面积公式:211||22 S lR R α==,1弧度 (1rad)57.3≈. 如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答:22cm ) 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220r x y =+>,那么 s i n ,c o s y x r r αα==,()tan ,0y x x α=≠,cot x y α=(0)y ≠,sec r x α=()0x ≠, ()csc 0r y y α=≠。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数学基础知识大全

数学基础知识大全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倍数×1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6.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7.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三角形高=面积×2÷底h=2s÷a 三角形底=面积×2÷高a=2s÷h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C:周长л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s=лrr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 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高二数学上公式大全

高二数学(上)公式大全 一. 不等式部分。 1.不等式的性质: a>b ?a-b=0 ; a=b ?a-b=0 ; ab 且b>c ?a>c cb ?a ±c>b ±c ; a>b 且c>d ?a+c>b+d a>b 且c>0?ac>bc ; a>b 且c<0?acb>0且c>d>0?ac>bd a>b 且ab>0?1a <1b a>b>0?n n a b >(,n N ∈且n>1) a>b>0? >(,n N ∈且n>1 ) 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 若a. 、b ∈R,则有: ①2 2 2a b ab +≥ ② 222a b ab +≤ ③2 2a b ab +?? ≤ ??? ④2 22 22a b a b ++??≤ ??? ⑤ 2a b +≤ ⑥222 a b c ab bc ca ++≥++ ⑦当a 、b 均大于0时,3322 a b a b ab +≥+ ( 以上各式均当且仅当 a=b=c 时取“=”) 3。均值不等式 ①若a 、b 大于0 ,则2a b +≥ ② 若a 、b 、c 均>0, 则3 a b c ++≥拓展:若有n 个正数a 1a 2……a n (n ≥2), 则有12...n a a a n +++≥ 均值不等式的推论: ①ab>02b a a b ? +≥ ②ab<02b a a b ?+≤- ③ ab 22,112ab a b R a b a b + +∈?=≤≤≤++(以上各式均当且仅当a=b 时取=) 4.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若x 、y 是正数,①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x=y 时,和x+y 有最小值 ②如果和x+y 是定值S, 那么当x=y 时,积xy 有最大值214 S (注意:使用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①a b a b a b -≤+≤+ ②1212......n n a a a a a a +++≤+++ ③a b a b a b -≤-≤+

高中数学基本知识必背清单手册

高中数学 知识必背手册 目录 复数 ............................................................................................................................................. - 1 -集合与逻辑.................................................................................................................................. - 2 -三角学部分.................................................................................................................................. - 4 -数列部分...................................................................................................................................... - 8 -立体几何部分............................................................................................................................ - 11 -统计与概率................................................................................................................................ - 24 -解析几何必背公式.................................................................................................................... - 26 -导数必背知识清单.................................................................................................................... - 29 -平面向量.................................................................................................................................... - 30 -

高中数学各种暴强公式

[例题1] 已知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B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的延长线交C于点D,且向量BF=2向量FD,求C的离心率_____。[解析]:利用爆强公式:ecosA=(x-1)/(x +1)A为直线与焦点所在轴夹角,是锐角。x为分离比(就是指AF=xBF),必须大于1。注上述公式适合一切圆锥曲线。如果焦点内分,用该公式;如果外分,将公式中正负号对调。综上:本题中cosA=c/a=e,所以代入公式易得e=√3/3 [例题2]已知O三角形ABC的外心,AB=2,AC=5,向量AO※向量BC(数量积)=__[解析]:根据爆强公式:向量AO※向量BC=(AC^2-AB^2)/2易得。[公式的来源:过O作BC 垂线,垂足为D,转化到三角形]综上:答案为:21/2 [例题3]已知正三棱锥S-ABC,若点P是底面ABC内一点,且点P到三棱锥的三个侧面的三个距离依次成等差数列,则点P的轨迹是()A.一条直线的一部分B,椭圆的一部分,C,圆的一部分D,抛物线的一部分[解析]:根据等体积易得d1+d2+d3=定值。又因为这三个数成等差,所以d2为定值。故选A[答案]:A [例题4]已知椭圆x^2/4+y^2/3=1,直线AB过椭圆右焦点,交于椭圆A.B两点,AB的中点为(1/2,1/2),求直线AB的方程。[解析]:根据爆强公式k椭=-b^2xo/(a^2yo)=-3/4根据点斜易得直线方程。[答案]3x+4y-3=0 [例题5]已知点(x,y)满足x^2/4+y^2<=1,求x+2y的取值范围。[解析]:根据参数方程求解。x=2cosc,y=sinc 所以x+2y=2cosc+2sinc=2√2sin(c+派/4) [答案]:[-2√2,2√2] [例题6]已知a(n+1)=3a(n)+2,a1=2,求an。[解析]:根据爆强公式特征根方程得到x=q/(1-p)=2/(1-3)=-1,所以an=(a1-x)p^(n-1)+x=3^(n-1)-1[答案]:an=3^(n-1)-1 [例题7]空间给定不共面的A、B、C、D 四个点,其中任意两点的距离都不相同,考虑具有如下性质的平面α:A、B、C、D中有三个点到α的距离相同,另外一个点到α的距离是前三个点到α的距离的2倍,这样的平面的个数是A.15 B.23 C.26 D.32 [解析]:无论如何算,答案必是4的倍数。因为C41=4[答案]:D 如果要真正做也可以自己想一下:4×(2+6)=32 [例题8]三角形ABC的两顶点A(-5,0),B(5,0),三角形内心在直线x=3上,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解析]:根据双曲线性质,c是双曲线上一点,三角形f1cf2的内切圆的圆心必在x=a 上,所以易得a=3,c=5注意定义域[答案]:x^2/9 -y^2/16=1(x>0) [例题9]已知P点在圆c:x^2+(y-4)^2=1上移动,Q点在椭圆x^2/4 +y^2=1上移动,求∣PQ∣的最大值。[解析]:抓住圆的圆心不动,以静制动。设点C(0,4)与点Q(x,y)的距离为d,则d^2=x^2+(y-4)^2=4-4y^2+(y-4)^2 又因为y属于[-1,1] 所以d^2最大为25 所以d+1最大为6。[答案]:6 [例题10](a+b+c)^6的展开式中合并同类项后共有__项。[解析]:根据常用结论(a+b+c)^n的展开项有C(n+2) 2项。所以本题C8 2=28[答案]:28[拓展]:上述公式可以推广成(x1+x2+…+xm)^n 展开合并后共有:C(n+m-1) (m-1) 项

高考文科数学的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文科数学的答题技巧总结 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分配时间 1、文科数学就是和时间的斗争。高考文科数学试卷一发下来后,首先把全部问题看一遍。找出其中看上去最容易解答的题,然后假定步骤,思考怎么样的顺序解题才最好。 2、切忌不看题目盲目背题,要仔细审题,清楚题目要求你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有条不紊迅速解题,提高准确率。 3、解题格式要规范,重点步骤要突出。 4、选择题时间控制在35分中以内。小题小做、巧做、简单做,选择题和填空题要多用数形结合、特殊值验证法等技巧,节约时间。 5、保持心静,以不变应万变。切莫因旁人的翻卷或其他行为干扰自己的解决思路。这些都是高考文科数学应试答题高分技巧。 浏览试卷,确定考试策略 一般提前5分钟发卷,涂卡、填密封线内部分和座号后浏览试卷:试卷发下后,先利用23分钟时间迅速把试卷浏览一遍,检查试卷有无遗漏或差错,了解考题的难易程度、分值等概况以及试题的数目、类型、结构、占分比例、哪些是难题,同时根据考试时间分配做题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全局,做题时心绪平定,得心应手。 巧妙制定答题顺序 在浏览完试卷后,对答题顺序基本上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尽快做出答题顺序,排序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自己对考试内容所掌握的程度和试题分值来确定答题顺序。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3) 第二章 统计(续) 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估试题 第二章 统计 测试卷 (本卷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几项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 (A )调查全省食品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是否超标 (B )调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收视率 (C )调查你所住单元各家庭订阅报刊杂志情况 (D )调查本市小学生每人每天的零花钱 2、刘翔在出征雅典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栏训练,教练对他某段时间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教练需要知道这些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中位数 (D )众数 3、为了了解某地5000名学生的语文测试水平,从中抽取了200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5000名学生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B )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 (C )抽取200学生成绩的集体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样本的容量是5000 4、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80和0.125,则n 的值为( ) (A )800 (B )1250 (C )1000 (D )640 5、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 s ,将每个数据都乘以2,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 (A )2 5.0s (B )2 4s (C )2 2s (D )2 s 6、为了保证分层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则要求( ) (A )每层等可能抽样 (B )每层抽取同样的样本容量 (C )每层用同一抽样方法等可能抽样 (D )不同的层用不同的方法抽样 7、若b a ,是常数,下列有关连加符号 ∑ =n k 1 的运算 ① ∑==n k na a 1 ,②∑∑===n k n k k f b k bf 1 1 )()(,③[]∑∑∑===+=+n k n k n k k g k f k g k f 1 1 1 )()()()( 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8、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不是函数关系(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与公式大全

必修 1 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 1.1.1 、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或N,整数集合:Z,有理数集合:Q,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 §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 、 B ,如果集合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 B的 子集。记作 A B . 2、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 x B ,且 x A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如果集合 A 中含有 n 个元素,则集合 A 有2n个子集 . §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 B的并集 .记作:A B .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 B的交集.记作:A B . 3、全集、补集?C U A { x | x U , 且 x U } § 1.2.1 、函数的概念 1、设 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 有惟一确定的数 f 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 A B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 x A .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 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 § 1.2.2 、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 x1 , x2a, b 且 x1x2,则: f x1 f x2=, §1.3.2 、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 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 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 f x 为偶函数. 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 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 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 f x 为奇函数. 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一般地,如果x n a ,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其中n 1, n N . 2、当n为奇数时,n a n a ; n n a n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1.2知识拓展:由三角恒等式派生的公式

由三角恒等式派生的公式 由基本公式经过简单推导,得出一系列的公式,谓之派生公式,在恒等变形中使用这些派生公式,可使解题过程简化.常用的有 1.sinα±cosα=2sin ??? ? ?±4πα =2cos ??? ? ?4πα . 2.tan α+cot α=secα·cscα= α 2sin 2. 3.tan α-cot α=-2cot 2α. 4.tan α±tan β=βαβαcos cos )sin(±. 5.cot α±cot β=β αβαsin sin )sin(±. 6.sin (α+β)sin (α-β)=sin 2α-sin 2β. 7.cos (α+β)cos (α-β)=cos 2α-sin 2β. 8.(sinα±cosα)2=1±sin2α. 9.2 tg 2tg sin sin sin sin βαβ αβαβα+-=+-. 10.2tg 2 cos 2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βαβα+=++=++. 11.1+cosα=2cos 22α,1+sin α=2cos 2??? ??-24απ. 12.1-cosα=2sin 2 2α,1-sinα=2sin 2??? ??-24απ. 13.当A +B +C =kπ(k ∈Z )时, tan A +tan B +tan C =tan A ·tan B ·tan C . 14.当A +B +C =π时,

sin2A +sin2B +sin2C =4sin A sin B sin C . sin A +sin B +sin C =4cos 2A cos 2B cos 2 C . cos A +cos B +cos C =1+4sin 2A sin 2B sin 2C . 15.a sinα+b cosα=22b a +sin (α+φ),????????????+=+=2222s i n c o s b a b b a a ??, =22b a +cos (α-φ1),??? ? ????????+=+= 221221c o s s i n b a b b a a ??.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函数基础知识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函数基础知识 初等函数的性质定义判定方法函数的奇偶性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 (1)利用定义直接判断; (2)利用等价变形判断: f(x)是奇函数f(-x)+f(x)=0?f(x)是 数f(-x)-f(x)=0 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给定的区间上的函数f(x): (1)如果对于属于这个去件的任意两个自变的值 x1、x2,当x1

二次函数 y=ax2+bx+c(a、 b、c为常数,其中a ≠0) R a>0时,?[- ,+∞) a<0时,?(- ∞,] b=0时为偶函数 b≠0时为非奇非 偶函数 a>0时,?在(-∞,-]上是减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 a<0时, 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角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产生的图形叫做角。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角的始边,旋转终止时的射线叫 角的终边,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角的单 位制 关系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角度制10=弧度≈0.01745 弧度 l=S 扇形= 弧度制1弧度=≈57018'l=∣α∣·r S 扇形=∣α∣·r 2=lr 角的终 边 位置角的集合 在x轴正半轴上{α∣α=2kπ,k Z} 在x轴负半轴上{α∣α=2kπ+π,kZ} 在x轴上{α∣α=kπ,k Z} 在y轴上{α∣α=kπ+,k Z} 在第一象限内{α∣2kπ<α<2kπ+,kZ} 在第二象限内{α∣2kπ+<α<2kπ+π,k Z} 在第三象限内 {α∣2kπ+π<α<2kπ+,kZ} 在第四象限内 {α∣2kπ+<α<2kπ+2π,kZ} 特殊角 的三角 函数值 函数/角0 π2π sina 0 1 0 -1 0 cosa 10 -10 1

高考数学探究利用高中数学拓展公式巧解高考或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探究利用高中数学拓展公式巧解高考或模拟试题 ★角平分线定理 如下图所示,若P 为ABC ?中A ∠的内(外)角平分线与BC 的交点,则 PC BP AC AB = 。 【示例1】已知1F 、2F 分别为双曲线C :127 92 2=-y x 的左、右焦点,点C A ∈,点M 的坐标为)02(,,AM 为21AF F ∠的平分线,则=2AF 。 【简答】:依据题意可得)0,6(1-F ,)0,6(2F ,因为AM 为21AF F ∠的平分线,且点M 的坐标为)02(,,所以由角平分线定理得 24 8 2 12 1== = MF M F AF AF ,即212AF AF =。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6221==-a AF AF ,故可得62=AF 。 【示例2】已知I 是ABC ?的内心,2=AC ,3=BC ,4=AB ,若AC y AB x AI +=,则y x +的值为( ) (A ) 31 (B )32 (C )94 (D )9 5

【简答】:如上图所示,因为I 是ABC ?的内心,即AD 平分BAC ∠,BI 平分ABC ∠,所以由角平分线定理得 224===DC BD AC AB ,从而得23 2 ==BC BD 224===ID AI BD AB ,AD AI 3 2 = (评注:目的是为了确定I D ,的位置) 所以)32(32)(3232BC AB BD AB AD AI +=+== BC AB 9 4 32+= 9492)(9432+=-+= ,即3 2 9492=+=+y x ,故选B 。 【示例3】已知双曲线C :122 22=-b y a x 的右焦点为F ,过点F 向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引垂线,垂足为M , 交另一条渐近线于N 。若=2,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 。 【简答】:如上图所示,因为)(2 2 2 b a c c OF +==,所以依据题意可得b MF =,a OM =,b FN 2=。 注意到,x 轴为MON ∠的平分线,所以由角平分线定理可得到 2 1 ==FN MF ON OM ,所以a ON 2= 进而在直角三角形OMN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2 2 2 )2()2(a b b a =++,即3 1 22=a b 所以3 3 2311122=+=+=a b e ★广义托勒密定理(不等式) 设ABCD 为任意凸四边形,则BD AC AD BC CD AB ?≥?+?,当且仅当D C B A ,,,四点共圆时取等号。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手册(草稿)

高考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手册 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 基本考点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子集个数 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 7. 8.

9.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常用结论 1.集合的元素具有无序性和互异性,确定性. 2.对集合A B 、,A B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 次为,n 2,12-n ,12-n .22-n 4.“交的补等于补的并,即()U U U C A B C A C B =”;“并的补等于补的交,即 ()U U U C A B C A C B =”. 5.判断命题的真假 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不‘且’即‘或’”. 6.“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7.四种命题中“‘逆’者‘交换’也”、“‘否’者‘否定’也”. 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反证法分为三步:假设、推矛、得果. 注意:命题的否定是“命题的非命题,也就是‘条件不变,仅否定结论’所得命题”,但否命题是“既否定原命题的条件作为条件,又否定原命题的结论作为结论的所得命题” ?. 8.充要条件 条件推结论为充分,结论反推条件为必要 二、 函 数 基础考点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2.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且,若A B A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或,若A B A =则B A ? ③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 之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25y x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高中数学必修1、3、4、5知识点归纳与公式大全

必修1数学知识点 §1.1.1、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 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 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 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 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n n ,1. 2、 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当n 为偶数时,a a n n =. 3、 我们规定:

2019年上海高考数学 拓展学习2 数列

2019年高中数学·拓展学习 数列 一、单调性: 1、已知数列{}n a 是首项为1,公差为2m 的等差数列,前n 项和为n S ,设2n n n S b n =?* ()n N ∈,若数列{}n b 是递减数列,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2、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8n a n =-,下列四个命题.1α: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2α:数列{}n na 是递增数列;3α:数列n a n ?????? 是递增数列;4α:数列{}2 n a 是递增数列.其中真命题的是 3、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x f ,对任意实数21,x x 都有1212()1()()f x x f x f x +=++,且(1)1f =. (1)设对任意正整数n ,有1 () n b f n = .若不等式12226 log (1)35 n n n b b b x +++++> +对任意不小于2的正整数n 都成立,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

二、新定义型: 1、(运算型)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n a 满足11(2)(1)0n n n n a a a a ++--=*()n N ∈,且110a a =,则首项1a 所有可能取值中最大值为 2、(方法型)设1210x x x ,,,为1210,, ,的一个排列,则满足对任意正整数m n ,,且110m n ≤<≤,都有m n x m x n +≤+成立的不同排列的个数为( ) (A )512 (B )256 (C )255 (D )64 3、(运算型)已知等比数列1a 、2a 、3a 、4a 满足)1,0(1∈a ,)2,1(2∈a ,)4,2(3∈a ,则4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8) B. (2,16) C. (4,8) D. 4、(运算型)对于数列{}n a ,规定{}n a ?为数列{}n a 的一阶差分数列,其中11()n n n a a a n N *+?=-∈.对于正整数k ,规定{}k n a ?为{}n a 的k 阶差分数列,其中111k n k n k n a a a -+-?=?-?.若数列{}n a 的通项1 3 n n a -=,则 2122232n a a a a ?+?+?++?= 5、(运算型)以()m ,0间的整数()N m m ∈>,1为分子,以m 为分母组成分数集合1A ,其所有元素和为1a ;以() 2 ,0m 间的整数()N m m ∈>,1为分子,以2 m 为分母组成不属于集合1A 的分数集合2A ,其所有元素和为2a ;……,依次类推以( )n m ,0间的整数()N m m ∈>,1为分子,以n m 为分母组成不属于121,,,n A A A -???的分数集合n A ,其所有 元素和为n a ;则12n a a a ???+++=________. 6、(概念型)已知二次函数2() ()f x x ax a x R =-+∈同时满足: ① 不等式()0f x ≤的解集有且只有一个元素; ② 在定义域内存在120x x <<,使得不等式12()()f x f x >成立.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n S f n =.规定:各项均不为零的数列{}n b 中,所有满足10i i b b +?<的正整数i 的个数称为这个数列{}n b 的变号数.若令1n n a b a =-(*n N ∈),则数列{}n b 的变号数等于 7、(概念型)设)2(log 1+=+n a n n )(* ∈N n ,称k a a a a 321为整数的k 为“希望数”,则在)2013,1(内所有“希 望数”的个数为 8、(匹配型)设数列{}n a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6,231==a a ,若自然数,...,...,21k n n n 满足 ......321<<<<

高中数学拓展知识一欧拉公式

欧拉公式 等式i e cos i sin θθθ=+称为复数的欧拉公式(Euler's complex number formula )。 1714年,英国数学家科兹(1682-1716),首先发表了下述定理(用现代+, +, +, 在的展开式中把x 换成±ix . i =,4()i ±

3423(1-+)(-+)!3!4!2!1!3! x x x x x i +±=±, ix e cos x i sin x ±=±, ix e cos x i sin x =+ (x R ∈), 这个等式有一种直观的几何解释。一个实数在实数轴上可以用一个向量表示,旋转这个向量,就相当于乘以一个虚数i 。据此建立一个以实数为横轴,虚数为纵轴的坐标系。实单位向量,每次逆时针旋转2 π, 可以分别得到结果1,i ,-1,-i ,1, 即转4次以后就回到了原位。而当实单位向量保持长度不变旋转θ角度,得到的向量就是:θθsin cos i +。 根据欧拉公式 θθθsin cos i e i +=可以看出θi e 就代表实单位向量1旋转θ角后而得到的向量。所以πi e 意味着单位向量逆时针旋转了π,结果显然是-1。

用积分的方法也可以证明欧拉公式。 设复数()z cos x i sin x,x R =+∈,两边对x 求导数,得 2dz sin x i cos x i sin x i cos x i(cos x i sin x )iz dx =-+=+=+=, 分离变量并对两边积分,得 1即dz idx,ln z ix C z ==+??, 取0x =得0C =,故有ln z ix =,即ix e cos x i sin x =+。 欧拉公式被称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公式”,关于它也有一个好玩的故事。欧拉早年曾受过良好的神学教育,成为数学家后在俄国宫廷供职。一次,俄女皇邀请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访问。狄德罗试图通过使朝臣改信无神论来证明他是值得被邀请的。女皇厌倦了,她命令欧拉去让这位哲学家闭嘴。于是,狄德罗被告知,一个有学问的数学家用代数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要是他想听的话,这位数学家将当着所有朝臣的面给出这个证明。狄德罗高兴地接受了挑战。 “先生,10ei π+=,因此上帝存在。请回答!”对狄德罗来说,这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他困惑得不知说什么好。周围的人报以纵声大笑,使这个可怜的人觉得受了羞辱。他请求女皇答应他立即返回法国,女皇神态自若地答应了。 图3-1 意味着单位向量逆时针旋转了π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手册(理科)

原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 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 逆否 互逆否 互为逆否互互逆否 互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知识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3.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 集合运算:交、并、补. 5. 主要性质: ①U A B A B A A B B A B U ??=?=?= C ②C U (A ∩B)=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 6. 设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①A 的子集个数为n 2; ②A 的真子集个数为12-n ; ③A 的非空子集个数为12-n ;④A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7.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b ax >()00<>a a 或分 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0(02>>++a c bx ax :(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③一元高次不等式:穿根法(零点分段法)(记忆:x 的系数全化为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奇(次幂)穿,偶(次幂)穿而不过) 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0 )(0 )()(0)() (; 0)()(0)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移项通分,不能去分母) 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将x 的系数化为正,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三.简易逻辑 1.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一真则真); p 且q(记作“p ∧q ” )(一假则假);非p(记作“┑q ” )(真假相反) 。 2.四种命题的形式: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原命题?逆否命题) 3、充要条件: 4、反证法: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假设),引出(与已知、公理、定理…)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