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莽作《孩儿塔》序

白莽作《孩儿塔》序
白莽作《孩儿塔》序

白莽作《孩儿塔》序

教学目标:

1.引起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热爱和重视,克服学习上的畏难心理。

2.学会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品味语言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印发《为了忘却的记念》节选及关于白莽的背景资料。

2.学生充分预习,利用印发的资料通读课文,质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提到鲁迅,心里不仅充满崇敬,而且感到非常亲切。对鲁迅笔下的茶馆、酒肆、旧毡帽、乌蓬船、绍兴老太都非常熟悉。至今天,鲁迅作品仍是我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一盏智慧之灯。

从鲁迅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再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

确实鲁迅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将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整个人类。正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读书人不能不学鲁迅;也正因此,在我们的中学课文中选了大量鲁迅的文章。初中:《一件小事》《藤野先生》《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论雷峰塔的倒掉》(7篇)高中:《白莽作<孩儿塔>序》《<呐喊>自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记念刘和珍君》《范爱农》《祝福》《药》《阿Q正传》《拿来主义》

二、介绍白莽

印发一部分背景资料(白莽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介绍),并印发白莽的《血字》一诗。交给同学们一把钥匙,让你自己尝试着去阅读鲁迅的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着借助资料,读懂课文,并试着品味鲁迅的语言风格。

资料如下:

关于白莽

白莽(1909~1931年),原名徐祖华,一名柏庭,笔名殷夫、白莽、文雄白、沙菲、洛夫等。现代诗人,中共党员。从小好学,9岁能读各种小说,十三四岁开始写诗。1927年到上海,不久即同党取得联系,同年4月间被捕;秋天,被释放后入同济大学读书。1927年加入“太阳社”。不久就离开学校,专门从事共青团的工作,担任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编辑,创作了许多红色鼓动诗。1929年再度被捕,后又获释。1930年春加入“左联”。

1931年1月17日,跟其他23位革命同志一同被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龙华,时年仅22岁。主要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O七个》等。他是我国早期无产阶级优秀诗人。其诗多取材革命斗争,格调新颖,境界开阔,气魄雄浑,声调激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息。

血字

血液写成的大字,斜斜地躺在南京路,这个难忘的日子——

润饰着一年一度……

血液写成的大字,刻划着千万声的高呼,这个难忘的日子——

几万个心灵暴怒……

血液写成的大字,记录着冲突的经过,这个难忘的日子——

狞笑着几多叛徒……

“五卅”哟!

;立起来,在南京路走!

把你血的光芒射到天的尽头。

把你刚强的姿态投映到黄浦江口。

把你的洪钟般的预言震动宇宙!

今日他们的天堂,

他日他们的地狱,

今日我们的血液写成字,

异日他们的泪水可入浴。

我是一个叛乱的开始,

我也是历史的长子,

我是海燕,

我是时代的尖刺。

“五”要成为报复的枷子,

“卅”要成为囚禁仇敌的铁栅,

“五”要分成镰刀和铁吹,

“卅”要成为断铐和炮弹!……

四年的血液润饰够了,

两个血字不该再放光辉,

千万的心音够坚决了,

这个日子应该即刻消毁!

三、在了解了白莽的生平和创作之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篇鲁迅的杂文,也就是鲁迅为白莽的《孩儿塔》诗集作的一篇序,这文章是鲁迅和白莽真挚友谊的写照,也是白

莽诗篇的社会价值的写照。

请同学们朗读《白莽作〈孩儿塔〉序》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简单介绍鲁迅写这篇序文的原因、背景。

1931年2月7日深夜,白莽、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被国民党政府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白莽作<孩儿塔>序》写于革命烈士牺牲五年之后。其间,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抗战,国民党政府对外“不抵抗”,对内进行疯狂围剿。1936年春开始,他的病情加重,常需要卧床。3月10日,他接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请他给《孩儿塔》诗集写篇序言,他“大病初愈,才能起坐”,当天夜里,“夜雨淅沥,怆然有怀,便力疾写了一点短文”(引自《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3月12日便寄出了,可见鲁迅先生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热忱。

二、文篇幅不长,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饱满而丰富。请同学们再次细读全文,捕捉表现鲁迅先生感情的语句。

学生回答。

老师归纳整理如下:

凄凉、惆怅——更加惆怅——回忆、思念——抨击、讽刺当时社会,愤慨之情——对白莽作品的赞美——对革命文学充满信心。

三、要求同学自读全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

生:(1)写序的起因——(2)回忆白莽的音容笑貌——(3)欲为亡友遗诗作序,但又难以兑现——(4)客观而热情地评价《孩儿塔》创作意义——(5)点明《孩儿塔》的价值,走出惆怅。

四、朗读课文第一节

问题1:文中多次出现“惆怅”一词,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作者惆怅的原因。

明确:惆怅原意是因为失望、失意而忧伤。文中“惆怅”有忧伤、烦恼、凄凉的意思。时局动荡,身患重病,时令还在暮春,寒意料峭,雨声淅沥,感时伤怀,作者心境本是惆怅。

五、阅读第2自然段。

问题2:请同学圈划出最能体现白莽精神、个性的语句加以分析。

明确:两次外貌描写,强调,歌颂其乐观、信念坚定等革命精神

(引出白莽诗作《别了,哥哥》。进一步理解白莽为革命宁可放弃手足深情的举

动。)

问题3:“蒙上了许多新鲜的血迹。”其中,“蒙”字可否用“滴”字代替?

明确:不可。蒙:覆盖,言其多。

(时代背景:白色恐怖严重,革命志士仁人不断被杀,轻轻一点,揭批的很大。)

六、朗读第三节

问题4:文中第3段为什么说“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这“一团火”的

比喻作何解?

明确:原因有二

(1)白莽的诗,是进步作品,可见他是一个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对革命怀一腔赤子之心,故为之。

(2)此比喻表达了“我”企图流布亡友诗文的焦灼迫切心情。

问题5:从“一团火”三字,我们得知作者想要流布亡友遗文的心情迫切,那么他又为什么至今没有流布,甚至于对于亡友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明确:不是不想说,是不能说,无奈的。引《为了忘却的记念》:“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问题6:白莽是一位革命诗人,鲁迅与白莽既为好友,为什么有说“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

明确:这鲁迅先生不懂的“诗”也就是下文第四节所说的“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指的是那些艺术上讲究精致,但内容匮乏空洞的诗,即不同于白莽的进步诗的诗;这“诗人”也就是下文第四节所说的“现在一般的诗人”,指的是那些不关心民族危难,只知风花雪月无病呻吟,或逃避现实的诗人。

问题7:由此可以思考一下,使作者更加惆怅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天气、心境、悲愤、怀念、痛惜,引《为了忘却的记念》:“我沉痛地感到我失掉了……中国失掉……”

想起亡友被害五年,“遗文”尚未予以流布,一旦有人提起,深深的怀念和歉疚一齐涌上心头,如今给亡友的遗诗写序,却有不可能详加评析的难处,故而“更加惆怅”。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4自然段。

问题1:阅读思考练习二,并考虑这三个问题。

明确:1、整句:六个比喻句组成的排比句;散句:开头和结尾的两句句子。

2、白莽的战斗诗篇,是向千万民众发出的向反动派进军的动员,预示着革命高潮的来临,所以把它比作“东方的微光”,白莽的诗是对反动派进行有力打击的武器,所以比作“响箭”,诗预示着革命高潮即将来临,所以比作“进军的第一步”。因为当时白色恐怖笼罩大地,还是严冬季节,白莽的诗篇向人们报道了春的消息,蕴涵着勃勃生机,所以把它比作“冬末的萌芽”。诗篇倾吐了对革命的无限热爱,激励人们团结战斗,彻底打碎旧世界,所以把它比作“爱的大纛”;他的诗篇永远记录了敌人的罪恶,记录了人民对反动派的憎恨,像铭刻着的碑文,所以把它比作“憎的丰碑”。

这组排比句,以丰富的比喻,予以形象表现,集中评述《孩儿塔》革命的战斗作用和鲜明的思想倾向,对革命是一种激励,语势酣畅,充分抒写了作者对革命作家,作品,革命事业的热爱和赞颂之情。

3、整散结合,句式灵活,使感情的抒写徐缓激越,张弛有致。

问题2:纵观全文,“这就使我更加惆怅”是文章的文眼,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明确:贯穿全文,凝聚着作者炽热,深沉的感情。第1段,因“亡友”“遗文”而更加惆怅,表达了对烈士深切的怀念和歉疚。第2段,回忆白莽,是“更加惆怅”具体化,通过烈士出狱时音容笑貌的描写,赞颂其坚强的革命意志,寄托自己的哀思,同时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革命者的愤慨之情。第3段,我之所以“惆怅”,是因为不能详加评析亡友遗文,对烈士的挚爱和对反动派的憎恨交织在一起。第4、5段,高度评价了《孩儿塔》的出版意义,揭示其巨大的生命力,对社会的价值,“我”出离“惆怅”,感到无限欣慰。

二、朗读第五节

问题3:“那一世界”指什么?

明确:与第四节中的“别一世界”含义相同,指革命阵营。

问题4:“这一点”,指什么?

明确:指无数白莽的战友,会流传他的诗作,他永远活在他们的心中。

三、学生质疑,在教师点拨下解疑。

估计有以下问题:

1.我简直不懂诗。

(抓住“简直”,理解并非真不懂,有不愿懂无聊文人诗之意;也是自谦,抑己扬人)

2.终至于闹开与和白莽没有闹开,也许是他死的太快。

(“也许”表示不肯定,可见不是死的快,从材料可见是志同道合所致。如此看,真和鲁迅闹开的都是志趣不投者。貌似自嘲,实则顺乎一击。)

3.“何需我的序文之类”却又作序,为什么?

(作序对鲁迅而言是份内事,但是即使没有序,白莽的诗照样会流传,因为他有许多前赴后继的战友,他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4.学生读全文,思考整体感受到课文都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作者对白莽的怀念、赞颂、评价。

在替换词语中比较: ( 东方的微光(曙光,阳光)——(联系《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铁罐头”,“禁锢”等文字,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 ( 林中的响箭(利箭)——(使视觉转化为听觉,使人惊心动魄) ( 进军的第一步(号角)——(诗歌本身就是在战斗)此既是书序,要评人评诗,又是杂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远见卓识及战斗精神。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同学们今天尝试着借助资料来阅读鲁迅的文章,初步读懂了文章,且品出了语言的妙处。但是本文值得咀嚼推敲的东西太多了,课外要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

2.作业:范文评点(评一点)。

例:

A.读两三篇别人的书序,体会此序开头特色。

B.分析本文文眼:惆怅,怎样统领全篇思想感情。

C.从白莽外貌描写看鲁迅白描手法的运用。

D.评比喻修辞法的运用。

白莽作孩儿塔序 教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为沪教版高二上第二单元的必读课文,该单元是“书话与书评” 专题,旨在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书评,遨游书海,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并学习书评写作,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阅读发现传递给别人,营造书香氛围。本单元另外两篇课文为《无韵之离骚》和《密室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情感; 2.理解白莽诗作问世的重要意义; 3.了解“序”的一般写法,了解整句散句特点,体会二者结合的效果。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为何高度评价诗作出版的意义。 2.体会整散句结合的表达效果。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白莽简介 白莽(1909-1931),原名徐祖华,一名柏庭,笔名殿夫、白莽、 文雄白、沙菲、洛夫等。浙江象山人。现代诗人,中共党员。 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 代表作《别了,哥哥》、《血字》 2.关于“序” 序,也叫序文、序言、前言。一般写在正文之前的文章,有的作 者自己写的(自序),多说明写书目的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他序), 多介绍或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还有一种写在诗歌前 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另还有传序、赠序、寿序等。 补充:《琵琶行》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 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 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 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 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3.鲁迅杂文 杂文:包含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文艺性和辩论性。它把精辟深 刻的说理和形象生动的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尖锐泼辣、 风趣幽默的独特文体。鲁迅是现代杂文大师。 “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鲁迅的写作杂文,倾注了他的最热烈、 最真挚,也最鲜明的政治感情。……对于中国人民的全部热爱和 对于人民敌人的全部情恨。……真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二)文章分析 1.初读课文,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第一段写序的缘由 第二段回忆白莽 第三段欲为亡友遗诗作序,又难以实现 第四段客观而热情地评价《孩儿塔》地创作意义 第五段强调《孩儿塔》出版的价值 第六段交代写序的时间地点作者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在文中找出统领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眼: 惆怅(文眼)文中指忧伤、烦恼、凄凉 2)围绕“惆怅”,梳理作者的情感发展线索: 凄凉、惆怅——更加惆怅——回忆、思念——愤懑——对白莽作品的赞美——对革命文学充满信心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范文整理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把握关键语句、语段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 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前期:反复阅读文本,并结合课前发下的资料进行阅读。 后期:提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1-3个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 郁达夫在《怀鲁迅》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有了 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人们用一面绣着“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旗覆盖 在鲁迅棺木上。“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鲁迅的最

高褒奖。. 关于鲁迅,我想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那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所了解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今天,老师要讲的是一个爱护青年、接近青年、与青年人心灵相通的鲁迅。 在他56年的生命中,竟有19年时间是做教师的。在学校,鲁迅是一位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鲁迅对青年人、尤其是青年作家,总是热忱地关怀和积极地培养。这也是鲁迅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31年,白莽被国民党枪杀后,白莽的身影就经常在鲁迅的眼前出现———“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鲁迅久久不能平静,为中国失去这样的英雄健 儿而痛哭。鲁迅悲痛地回忆着和白莽相处的日子,在白莽死去已经五年后的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夜里,重病缠身的鲁迅当夜便为白莽的遗诗《孩儿塔》作序。今天我们就来结识鲁迅用他那蘸满深情的笔给我们描绘的这位可爱的青年——白莽,以及他的诗集。 二、解题:关于序

6《-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序”的常识及写法、“杂文”的特点及相关要素。 2.引导学生对照“序”之框架,梳理文本,讨论异同的原因。 3.对照“杂文”特点,找关键语句、语段,分析其中内涵。 4.引导学生在朗读文本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炽热、深沉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照“序”之框架,梳理文本脉络。 ?教学难点 对照“杂文”特点,找关键语句、语段,分析其中内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课文前“重点聚焦”。 2.课文后“阅读与理解”1-3题。 二、课堂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说起鲁迅先生,我们的耳边一定会响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句话。的确,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爱是超出常人的。大家知道吗?在他56年的生命中,竟有19年时间是做教师的。在学校,鲁迅是一位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究其原因,是因为鲁迅对青年人、尤其是青年作家,总是热忱地关怀和积极地培养。这也是鲁迅对中国文化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夜,在左联青年诗人白莽死去五年后,重病缠身的鲁迅手握其遗诗《孩儿塔》,心绪难平,于是当夜便为之作序。今天就让我们走入文本,来结识鲁迅用他那蘸满深情的笔给我们描绘的这位可爱的青年——白莽以及他的诗集;来感悟鲁迅先生在字里行间传递出的爱护青年、接近青年、与青年

人心灵相通的厚意。 (二)解读文本 1.常识普及(见阅读指导) 《白莽作〈孩儿塔〉序》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一篇序。 (1)序:指序文,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面对其写作缘由、内容、体例加以说明的文字。 它同时也是一篇著名的杂文。 (2)杂文:包含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文艺性和议论性。它把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形象生动的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尖锐泼辣、风趣幽默的独特文体。鲁迅是现代杂文大师。 2.理框架,说异同 问题一:第2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问题二:第四段中究竟有还是无具体的诗集内容? 问题三:概括各段段落大意。 第2段介绍了作者情况;(1931年,白莽被国民党枪杀后,白莽的身影就经常在鲁迅的眼前出现——“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鲁迅久久不能平静,为中国失去这样的英雄健儿而痛哭。鲁迅悲痛地回忆着和白莽相处的日子。)第4段既无也有,序中并未涉及具体篇目,但作者用排比、比喻的修辞句给出了总体评价。之所以如此处理,体现出作者对诗集中每篇的赞赏,作者对诗人白莽创作的肯定。 本文虽名为序,却突破了一般的序文平实介绍的框框,作者没有就诗论诗,而是或叙或议、或抒情,以深沉的强烈的感情,对白莽的诗作了激情昂扬的高度评价,抒发了对革命者的深深怀念之情。 段落大意概括如下: 写序的起由。产生惆怅

白莽作《孩儿塔》序

课题白莽作《孩儿塔》序 教学 目标 1.品味文章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情感; 2.理解白莽诗作问世的重要意义; 3.了解“序”的一般写法,了解整句散句特点,体会二者结合的效果。 教材 说明本文虽为序,但没有就诗论诗,而是以深沉强烈的情感,对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因此,在了解序言基础上特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选择这一评价角度的意图,成为理解文意,理解情感的关键。文中或叙或议,或抒情或描写,因此品味关键语句的内涵,能帮助学生走近鲁迅,读懂鲁迅。 教材 分析重点理解关键语句“这就使我更加惆怅”在文章中的统领作用,体会作者流露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 难点 1.理解作者为何高度评价诗作出版的意义。 2.体会整散句结合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1 一.导入:高一的时候,我们学过了鲁迅的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文章是为了纪念被敌人迫害的五位“左联”,其中作者回忆自己与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学事业与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触,特别记叙了他们被捕后的狱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又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同时还抒发了作者怀念烈士、憎爱分明、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白莽作孩儿塔序》。 二.解题:关于白莽关于序 1.序:序,也叫序文、序言、前言。一般写在正文之前的文章,有的作者自己写的(自序),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他序),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本文即鲁迅为白莽诗作的《孩儿塔》的序文。《白莽作〈孩儿塔〉序》是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一篇序。 三.文章分析 (一)读第一段并分析 1、这段中集中表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是什么?什么意思? 明确:伤感、失意。 并板书:“更加惆怅” 2、作者因何而“惆怅”? 明确:料峭春寒的清冷、雨夜独坐的凄凉 明确:插补潜在的两点内因:重病缠身(肺结核病重,只有38公斤,最后的春天)、民族危亡(时值卢沟桥事变爆发前一个春天,日本侵华的阴云密布神州上空,而当局却正忙着“攘外必先安内”,对共产党进行军事和文化的围剿。“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自然要“惆怅”。)3、因何“更加”惆怅? 明确:远道来信的重托。 4、追问过渡:来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序为什么会使我“更加惆怅”呢? 请同学依次朗诵二到三段,大家边听边寻找具体原因。 (二)读第二段并分析 1、这个自然节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回忆白莽

白莽作孩儿塔序练习

白莽作孩儿塔序练习 1、作者第一节说“惆怅”,请问作者因何惆怅和更加惆怅? 2、作者误引自己曾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为忘却的纪念》),原题应是。 3、第二节作者回忆白莽,采用了和的描写手法,表现了白莽的性格,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4、“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格?含义是什么? 5、作者说自己“不懂诗”,真的不懂吗?为什么要这样说? 6、对于白莽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可是实际说了吗?说了什么? 7、第四段说“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其中“比方”是什么意思? 8、本文语言含蓄而深沉与其使用比喻象征手法有关,请举例作简要说明。 9、说说第四段各个喻体的含义。 答案: 1、作者惆怅的原因是:时局动荡,身患疾病,加之春雨绵绵,感时伤怀。“更加惆怅”的原因是:提及亡友白莽,自己不懂诗。 2、为了忘却的纪念 3、外貌和情态;乐观爽朗;对白莽深深的怀念 4、借代;含义是许多和白莽一样的革命者又被反动派杀害了。 5、不是。这样说表明作者对当时的一般诗人所写的“圆熟简练,静穆幽远”的所谓“新诗”的不认同;当然也表现了作者的谦逊。 6、因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使作者不能尽情评价白莽的革命诗篇。实际上说了。在下文用了一组排比句对白莽的诗即将产生革命效果表达了由衷的赞赏。 7、“比方”这里是“比较”(或“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的意思。 8、如文章开始写道:“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这既是写自然气候,更是写一种令人窒息难忍的政治气候。这里就用了象征的手法。还比如:第四段,“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这一组排比句同时又是比喻句,既非常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白莽诗歌呼唤光明鞭挞黑暗的巨大作用,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者无限崇敬赞赏的激情。(只要举出一例就行) 9、微光:比喻白莽的诗给广大民众带来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光亮。响箭:白莽的诗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具有鼓动性。萌芽:白莽的诗比喻在冰冷的世界中透露出春天的信息,给人带来了希望。第一步:是赞美革命者的勇敢和开拓精神。爱的大纛:表现了对革命者无限的爱,激励人们团结战斗彻底打碎旧世界。憎的丰碑:他的诗记载了敌人的罪恶,记录了人民对反对派的憎恨好像铭刻的碑文。别一世界:指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阵营。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Teaching plan of Bai Mang's preface to baby t ower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学会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品味语言的方法。理 解关键语句所凝聚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在课文中的作用。提高 注重关键语句品味在阅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体会作者字里行间 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关键语词“惆怅 “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印发《为了忘却的记念》节选及关于鲁迅、白 莽的背景资料。学生充分预习,利用印发的资料通读课文,质疑。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导入关于 鲁迅,我想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那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 所了解的鲁迅。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 使用的笔名。检查学生对原有的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今天,我 们要讲的是一个爱护青年、接近青年、与青年人心灵相通的鲁迅。在他56年的生命中,竟有19年时间是做教师的。在学校,鲁迅 是一位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点拨,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2、通过品读、体验,感悟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 2、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并赏析由此而形成的音乐美。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复习高一课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导入,并关注相关时间: 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2月7日夜或8日晨,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 1933年2月7-8日,鲁迅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带着无限悲愤的感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纪念性文章。 1936年3月11日,鲁迅写下了《白莽作《孩儿塔》序》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 二、解题:关于白莽关于序 1、白莽(1909——1931年),原名徐祖华,一名柏庭,笔名殷夫、白莽、文雄白、沙菲、洛夫等。浙江象山人。现代诗人,中共党员。1927年4月间被捕;同年被释放后入同济大学读书。1927年加入“太阳社”。从事共青团工作。1929年,再度被捕,后又获释。1930年春加入“左联”,经常为刊物《萌芽》、《拓荒者》、《巴尔底山》写稿。1931年1月17日,跟其他23位革命同志一同被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龙华,时年仅22岁。主要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等。他是我国早期无产阶级诗人。其诗多取材革命斗争,格调新颖,境界开阔,气魄雄浑,声调激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息。 2、《白莽作〈孩儿塔〉序》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一篇序。 3、序:序,也叫序文、序言、前言。一般写在正文之前的文章,有的作者自己写的(自序),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他序),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本文即鲁迅为白莽诗作的《孩儿塔》的序文。 4、孩儿塔是一种塔形的类似于房屋的平顶建筑物。高约2米,1米5见方,成正方形。四周没有门,南北向各开一个1市尺大小的正方形小窗。窗口离地面较高,在外面窗下有个土台。塔内向下挖有两米多深的土坑。早间乡间习俗,凡两周岁以下的死婴不作单独埋葬,用布裹住往“塔”的窗口向内一丢就算了事,故而名之为“孩儿塔”,其实就是一座砖砌的坟。这种“塔”浙东一带较多。 5、补充资料:孩儿塔——白莽

2018最新试题资料-白莽作孩儿塔序同步测试(含参考答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同步测试(含参考答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同步测试(含参考答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同步测试(含参考答案) 5 c 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1) 说起白莽,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轻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象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前一回的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2)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3)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之类的义务。我所以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尔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短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牙,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dà,古代军中大旗),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恨的丰碑。(4)一切所谓圆熟简练,敬穆幽远之作,都无须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那一世界(5)里有许多许多人,白莽也是他们的亡友。单是这一点,我想,就够保证这本集子的存在了,又何需我的序之类。(6)(7) 1选出“使我更加惆怅”的原因的正确答案 A、气候反常,加上整天淅淅沥沥的雨声,令人惆怅; B、收到要求作序的信,勾起对白

高二语文白莽作孩儿塔序同步测试

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1) 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轻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象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 (2)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3)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我所以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尔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短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牙,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de,古代军中大旗),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恨的丰碑。(4)一切所谓圆熟简练,敬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那一世界(5)里有许多许

多人,白莽也是他们的亡友。单是这一点,我想,就够保证这本集子的存在了,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6)(7) 1?选出“使我更加惆怅”的原因的正确答案A、气候反常,加上整天 淅淅沥沥的雨声,令人惆怅;B、收到要求作序的信,勾起对白莽 的深情回忆,因而更加惆怅;C、反常的气候,凄凉的雨声,衬托 对亡友的怀念,因而更加惆怅;D、雨天景物凄凉,加上深夜独坐,因而更加惆怅。2?联系徐培根任航空署长期间,因航空署被烧毁,被捕入狱的事实及本段内容,试解释“殊途同归”的意思。“殊途同归”的意思是: 3.这一段具体写对白莽的回忆,真正的作用是A、与其兄作对比,说明他走的是另一条路;B、为下文说明白莽遗诗的重要价值做好铺垫;C、说明自己是的确知道白莽的;D、以上三点兼而有之。4?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含义?下面哪一项最正确?A、运用暗喻、借喻、博喻、借代等修辞方法,形象而含蓄地表明《孩儿塔》的深刻意义和巨大作用;B、运用借喻、借代、 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形象而含蓄地表明《孩儿塔》的深刻意义和巨大作用;C、运用暗喻、借喻、博喻、借代等修辞方法,形象而含蓄地表明《孩儿塔》的深刻主题与写作意图;D、运用借喻、借代、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形象而含蓄地表明《孩儿塔》的深刻主题与写作意图。 5?“别一世界”和“那一世界”是否同义?具体指什么?

选修白莽作《孩儿塔》序阅读练习

阅读鲁迅的短文,回答18-20题。(18分) 白莽作《孩儿塔》序 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忘却的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 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尔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那一世界里有许多许多人,白莽也是他们的亡友。单是这一点,我想,就足够保证这本集子的存在了,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 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夜,鲁迅记于上海之且介亭。 【注释】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四月《文学丛报》月刊第一期,发表时题为《白莽遗诗序》。白莽(1909—1931)原名徐祖华,笔名白莽、殷夫、徐白,浙江象山人,共产党员,诗人。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孩儿塔》是他的诗集。 17、第四段说“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其中“比方”是什么意思?“别一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提示:可以用《灯下漫笔》中的词语回答)?(4分) ①“比方” ②“别一世界” 18、“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格?含义是什么?(4分) 答: 19、怎样理解第3自然段加横线的句子,请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作者说自己“不懂诗”,真的不懂吗?为什么要这样说? ②对于白莽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可是实际说了吗?说了什么? 20、本文语言含蓄而深沉与其使用比喻象征手法有关,请举例作简要说明。(4分)

白莽作《孩儿塔》序

白莽作《孩儿塔》序 白莽作《孩儿塔》序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深沉、炽热的情感。 2、把握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理解作者评人评诗的写法。 说明: 本文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序。本文虽名为序,却突破了一般的序文平实介绍的框框,作者没有就诗论诗,而是或叙或议、或抒情,以深沉的强烈的感情,对白莽的诗作作了激情昂扬的高度评价,抒发了对革命者的深深怀念之情。建议对本文的处理,可以从文本入手,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关键语句所凝聚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在课文中的作用,提高注重关键语句品味在阅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缩短与作者的时空距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关键语句“这就使我更加惆怅”在文章中的统领作用,体会作者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 2、重点:了解本文“诗一样的语言”的特点。 3、难点:知人论世,体会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孩儿塔》的作用。

说明: 解读本文的思路可以从感性到理性,从人物的音容笑貌到其作品的重要意义,再到作者的深沉、炽热的感情。经过教师的点拨,由易到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对文章具体字句的品位和感悟中,各抒己见,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作者的感情是非常炽热的强烈的,但他对诗作的评价也是很客观的。在分析时,先做好铺垫工作,不要急于求成,不然学生难以理解诗作的重要意义和作者的感情态度,或者可能留于表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 1、回忆《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关于白莽的描写。 2、白莽是一个怎样的青年? 3、鲁迅对白莽的情感? 作者和白莽共有三次会面:第一次只记住了他的外貌,第二次和第三次则发现了在白莽身上具有的直率、自尊、乐观、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信任同志、内心世界崇高等特点。 从已学的课文入手,使学生感觉比较亲切,在心理上不会与文章有太多的距离和隔阂。

【高二下册语文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练习

【高二下册语文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白莽作孩儿塔序练习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2、把握关键语句、语段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 2、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前期:反复阅读文本,并结合课前发下的资料(关于鲁迅、关于白莽,以及白莽诗作《血字》、《让死的死去吧》、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节选文字)进行阅读。 后期:提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1-3个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 郁达夫在《怀鲁迅》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有了 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人们用一面绣着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旗覆盖 在鲁迅棺木上。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鲁迅的最高褒奖。 2、关于鲁迅,我想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那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所了解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3、今天,老师要讲的是一个爱护青年、接近青年、与青年人心灵相通的鲁迅。 在他56年的生命中,竟有19年时间是做教师的。在学校,鲁迅是一位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鲁迅对青年人、尤其是青年作家,总是热忱地关怀和积极地培养。这也是鲁迅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1931年,白莽被国民党枪杀后,白莽的身影就经常在鲁迅的眼前出现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鲁迅久久不能平静,为中国失去这样的英雄健儿而痛哭。鲁迅悲痛地回忆着和白莽相处的日子,在白莽死去已经五年后的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夜里,重病缠身的鲁迅当夜便为白莽的遗诗《孩儿塔》作序。今天我们就来结识鲁迅用他那蘸满深情的笔给我们描绘的这位可爱的青年白莽,以及他的诗集。 二、解题:关于序 《白莽作〈孩儿塔〉序》是什么意思呢?

鲁迅作品选读《白莽作〈孩儿塔〉序》课例赏鉴

《白莽作〈孩儿塔〉序》课例赏鉴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点拨,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2.通过品读、体验,感悟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 2.体会作者在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以及看似压抑、冷静的语言背后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体会人间鲁迅的大爱大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讨论法。 2. 通过手稿和课文两者的区别,来把握作者情感的脉络。 【课例实录】 一、导入 【课前预习:阅读文本,并结合课前印发资料(鲁迅晚年处境的背景资料、鲁迅的几首诗歌、一则书信和1936 年2 月28 日至10 月18 日的11 则日记)进行阅读。】 师:76 年前的昨天是个特别的日子。1936 年10 月22 日,鲁迅先生出殡,上万民众步行数十里,涌向万国公墓为他送行。今天我们学习在鲁迅生命倒计时220天,最后的一个春天里所写的一篇短文———《白莽作〈孩儿塔〉序》。 序,一般写在正文之前,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作缘由和成书经过,从中可见作者的心路历程;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艺术特色。本文即鲁迅为白莽诗作《孩儿塔》所写之序。通过这篇仅700 字的小序,我们来体会“小体积”文章里的“大味道”,来探究鲁迅先生文字背后深沉的情感脉络。 二、研读文章 师:文章第1 段有几个关键词奠定了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大家找找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 众生:凄凉、惆怅。(师板书:凄凉、惆怅) 师:全体齐读1—3 段,找出惆怅的几条原因。 (生齐读1—3 段。) 生1:时值暮春,春寒料峭,雨声淅淅沥沥听得令人有些凄凉。感时伤怀。 生2:收到远道寄来的信,请鲁迅为白莽遗诗写序,是触媒。 生3:第3 段,“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为自己不懂诗,没有诗友可以请教,而不能准确评价诗歌而惆怅。 师(补充):据鲁迅日记,1936年2 月28 日到3 月11 日,十多天里六次求医问药,写此文时“大病初愈,才能起坐”。(《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 师:行文自然过渡到对白莽的回忆。鲁迅温暖又痛苦,用笔再现烈士的音容笑貌。第 2 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白莽?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4:从衣着、外貌、神态、语言来描写他。 生5:反常的衣着———热天穿棉袍;神态———笑笑的;语言———“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可见他是一个乐观阳光、年轻坚定的革命者。入狱多次,还那么乐观坚定。 师:有幸得到上海鲁迅纪念馆乔丽华博士的帮助,大家手头有了一份特别珍贵的资料———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手稿影印件。大家比对手稿和课本,能否发现鲁迅先生的匠心,看出

【范文】《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教学目标:学会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品味语言的方法。理解关键语句所凝聚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在课文中的作用。提高注重关键语句品味在阅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印发《为了忘却的记念》节选及关于鲁迅、白莽的背景资料。学生充分预习,利用印发的资料通读课文,质疑。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导入关于鲁迅,我想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那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所了解的鲁迅。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检查学生对原有的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爱护青年、接近青年、与青年人心灵相通的鲁迅。在他56年的生命中,竟有19年时间是做教师的。在学校,鲁迅是一位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鲁迅对青年人、尤其是青年作家,总是热忱地关怀和积极地培养。这也是鲁迅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1931年,白莽被国民党枪杀后,白莽的身影就经常在鲁迅的眼前出现———

“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鲁迅久久不能平静,为中国失去这样的英雄健儿而痛哭。鲁迅悲痛地回忆着和白莽相处的日子,在白莽死去已经五年后的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夜里,重病缠身的鲁迅当夜便为白莽的遗诗《孩儿塔》作序。今天我们就来结识鲁迅用他那蘸满深情的笔给我们描绘的这位可爱的青年——白莽,以及他的诗集。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鲁迅,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解题《白莽作〈孩儿塔〉序》的意思也就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一篇序。通过解读题目,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的内容,同时检查学生有关“文体”的知识掌握情况。“序”、“杂文”的意思“序”指序文,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面对其写作缘由、内容、体例加以说明的文字。“杂文”包含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文艺性和辩论性。它把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形象生动的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尖锐泼辣、风趣幽默的独特文体。研读为亡友的遗文作序是义不容辞的事情,鲁迅本身也视其为一种义务,这在第三段中有所流露,但为什么作者在这篇序文要结束的时候却说“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也就是说在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背后,作者的感情起了怎样的波澜,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呢?我们一起来摸索文中的情感线索。在文中找出统领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眼惆怅训练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度。如何理解这种惆怅,它是怎样串联起全文的?诗写序→产生惆怅由信的

白莽作孩儿塔序阅读答案

篇一:白莽作孩儿塔序阅读答案 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1) 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轻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象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2)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3) 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我所以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尔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短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牙,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dào,古代军中大旗),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恨的丰碑。(4)一切所谓圆熟简练,敬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那一世界(5)里有许多许多人,白莽也是他们的亡友。单是这一点,我想,就够保证这本集子的存在了,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6)(7) 1.选出“使我更加惆怅”的原因的正确答案a、气候反常,加上整天淅淅沥沥的雨声,令人惆怅; b、收到要求作序的信,勾起对白莽的深情回忆,因而更加惆怅; c、反常的气候,凄凉的雨声,衬托对亡友的怀念,因而更加惆怅; d、雨天景物凄凉,加上深夜独坐,因而更加惆怅。 2.联系徐培根任航空署长期间,因航空署被烧毁,被捕入狱的事实及本段内容,试解释“殊途同归”的意思。“殊途同归”的意思是: 3.这一段具体写对白莽的回忆,真正的作用是 a、与其兄作对比,说明他走的是另一条路; b、为下文说明白莽遗诗的重要价值做好铺垫; c、说明自己是的确知道白莽的; d、以上三点兼而有之。 4.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含义?下面哪一项最正确? a、运用暗喻、借喻、博喻、借代等修辞方法,形象而含蓄地表明《孩儿塔》的深刻意义和巨大作用; b、运用借喻、借代、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形象而含蓄地表明《孩儿塔》的深刻意义和巨大作用; c、运用暗喻、借喻、博喻、借代等修辞方法,形象而含蓄地表明《孩儿塔》的深刻主题与写作意图; d、运用借喻、借代、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形象而含蓄地表明《孩儿塔》的深刻主题与写作意图。 5.“别一世界”和“那一世界”是否同义?具体指什么? 6.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 7.这篇序的主要意思是 a、颂扬青年革命作家白莽的精神; b、抒写对白莽的深情回忆; c、阐明白莽诗集的重大价值; d、指出序言的重点内容。 1、答案:c 2、答案:兄弟二人走的人生道路不同,但都被国民党政府关押。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同义,指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意思对即可)。 篇二:白莽作孩儿塔序阅读答案 内容提示:阅读鲁迅的短文,回答 18-20 题。(18 分)白莽作《孩儿塔》序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 白莽作孩儿塔序的课后练习1.这篇序言表达了鲁迅的复杂感情,试从“惆怅”一词入手,具体分析._百度作业帮白莽作孩儿塔序的课后练习1.这篇序言表达了鲁迅的复杂感情,试从“惆怅”一词入手,具体分析. 白莽作孩儿塔序的课后练习1.这篇序言表达了鲁迅的复杂感情,试从“惆怅”一词入手,具体分析. 狮子爱4209 2014-10-13 一、具体分析“惆怅”鲁迅产生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点拨,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2、通过品读、体验,感悟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 2、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并赏析由此而形成的音乐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复习高一课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导入,并关注相关时间: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2月7日夜或8日晨,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1933年2月7-8日,鲁迅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带着无限悲愤的感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纪念性文章。 1936年3月11日,鲁迅写下了《白莽作《孩儿塔》序》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 二、解题:关于白莽关于序 1、白莽(1909——1931年),原名徐祖华,一名柏庭,笔名殷夫、白莽、文雄白、沙菲、洛夫等。浙江象山人。现代诗人,中共党员。1927年4月间被捕;同年被释放后入同济大学读书。1927年加入“太阳社”。从事共青团工作。1929年,再度被捕,后又获释。1930年春加入“左联”,经常为刊物《萌芽》、《拓荒者》、《巴尔底山》写稿。1931年1月17日,跟其他23位革命同志一同被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龙华,时年仅22岁。主要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等。他是我国早期无产阶级诗人。其诗多取材革命斗争,格调新颖,境界开阔,气魄雄浑,声调激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息。 2、《白莽作〈孩儿塔〉序》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一篇序。

《孩儿塔》序 作业答案讲课教案

《孩儿塔》序作业答 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作业答案 一、阅读课文第四、五段,完成下列题目: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那一世界里有许多许多人,白莽也是他们的亡友。单是这一点,我想,就足够保证这本集子的存在了,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 ⑴指出下列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东方的微光”: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孩儿塔》比作东方的微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孩儿塔》的出现给千万民众带来了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光亮,及革命的光明前景。 ○“林中的响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孩儿塔》比作林中的响箭,使视觉转化为听觉,使人惊心动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革命已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冬末的萌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孩儿塔》比作冬末的萌芽,形象生动地写出《孩儿塔》让这冰冷的世界透露出了春天的信息。 ○“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运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孩儿塔》的作用比作爱的大纛、憎的丰碑。 “爱的大纛”形象地表明了对革命者的热爱,激励人们团结战斗,打碎旧世界; “憎的丰碑”,形象地说明了敌人的罪恶都将被人民记住,充满了仇恨。 ——突出表明了爱人民、恨敌人的革命精神。

⑵指出下列词句有什么含义? ○“别一种意义”:在文中指“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是进军的第一步”:表明了这部诗集的巨大作用,赞美了走在革命前列的先驱们,鼓励人们继续斗争。 ○“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指无聊文人之作﹙反面说明亡友的诗作爱憎分明、旗帜鲜明、战斗性强,属于美好进步的社会。﹚ ○“别一世界”﹙那一世界﹚:隐晦的写法,都是指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的世界。 ⑶指出文章第四段,作者要表达的含义是? ——通过运用比喻、对比、排比手法,高度肯定了诗集的战斗精神和战斗作用,把怀念战友、揭露敌人、歌颂光明的感情融为一炉,构成一股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⑷第五段,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无产阶级和革命人名需要自己的文学;因为无产阶级革命还要发展,因为还有前仆后继的战友,因此,《孩儿塔》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即使没有序,诗照样流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