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1. 概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政府进行的一次全面调查,旨在收集国内各地区的人口数据和相关统计信息。本文档将总结主要的统计数据。

2. 人口总数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截至20XX年底,中国的人口总数为xx亿人。

3. 城乡人口比例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截至20XX年底,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xx%。

4. 性别比例

第七次人口普查也调查了性别比例。据统计,中国的性别比例为男性:女性=xx:xx。

5. 年龄结构

通过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年龄结构。截至20XX年底,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xx%,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xx%,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xx%。

6. 人口迁移情况

第七次人口普查也记录了人口迁移情况。据统计,xx省份是人口迁入最多的地区,而xx省份是人口迁出最多的地区。

7. 教育水平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XX年底,中国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口分布如下:

- 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xx%

- 初中教育程度:xx%

- 高中教育程度:xx%

- 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xx%

总结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重要的统计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人口情况。这些数据对于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 2021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这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的重要公布,对于我们了解我国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关政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解读本次人口普查公报。 一、我国常住人口规模增加 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常住人口总量为14.93亿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7.59%,年均增长率为0.53%。其中,城镇人口9258.28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 61.05%,比2010年增加14.41个百分点;农村人口5992.5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38.95%,比2010年减少14.41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已进入城镇化进程加速阶段,但农村人口依然占据相当比重,需要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二、男女性别比例略有变化 本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男性常住人口7751.92万人,女性常住人口7743.78万人,男女比例为100.105:100。与2010年比较,男女性别比例略有变化,但整体上没有显著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区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仍然存在,应引起重视。 三、高龄老年人口增长快速

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增长快速,截至2020年11月1日,该人群规模为2.57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2亿人,占比8.2%。这意味着我国已进入了一个老龄化的时代,需要加快建设适老化社会,提高老年人口的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 四、少数民族人口规模有所提高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本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除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总量为12614万人,占总人口的8.47%;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10.26%,年均增长率为0.92%。这一数字虽然不算太高,但显示出少数民族群体发展趋势良好,也证明了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有效性。 总之,本次人口普查公报数据全面、详实,反映了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制定更好的人口政策和相关发展规划,促进我国人口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最新公布202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最新公布2021 很多人很好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已经公布,大家可以看看,关心一下国家人口状况。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最新公布2021查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年龄构成方面,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人口占比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 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 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城镇人口占比63.89%,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解读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解读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解读 本次普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普查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住房等方面情况,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其中,“境内”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内,“境外”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普查登记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或由普查对象自主申报等方式进行。普查数据采集原则上采用电子化的方式。采取普查员使用电子采集设备(PAD或智能手机)登记普查 对象信息,并联网实时上报,或由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等方式进行。 本次普查组织实施分为四个方面: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 本次普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普查登记阶段和数据汇总和发布阶段。其中,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组建各级普查机构、制定普查方案和工作计划、进行普查试点、落实普查经费和物资、开展普查宣传、选聘培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后各省会城市人口最新数据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后各省会城市人口最新 数据 一、省会城市人口增长情况 近日各地陆续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省市人口数据,从已经公布的省份来看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是主要趋势,而从各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整体变化不大,国内城市的总体格局基本确定。考虑到未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还可能进一步放缓进入极低增长模式,对于国内的很多城市来说进一步大量增长人口的窗口期已经快要结束。从结果来看一线城市格局依然稳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人口、经济体量、城市规模上的地位明显优于其他城市,而往下则是以成都、武汉、杭州为代表的二线城市,这些城市当中成都在某种程度上是最有可能跻身“北上广深”之列的二线省会,考虑到成都约2000万规模的人口以及四川这个广袤的经济腹地,再加上国家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之后,布局成渝双城经济圈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未来的发展潜力极大。 实际上从2014年以后各内地省会城市越来越重视人口迁入指标,并通过各种各样的人才吸引政策刺激人口回流。从七普的调查结果来看,强省会模式+人才吸引政策的确使得大量的人口从沿海向内陆回流,同时也将省内下属地级市人口快速向省会集中。例如西安2010-2020年间常住人口从847万猛增至1295万,人口增长了400

万人以上,而整个陕西仅增长300余万人,另外人口增长超过300万人以上的城市还有长沙、郑州,成都等,这些城市所在的省份都在积极推行强省会战略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省会城市人口占全省的比重十年内提升了3%以上。 二、省会首位度进一步提高 要想留住省内人口,就必须打造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竞争力的“明星城市”,这已经成为了许多中西部省份的共识。事实上中西部省会留住省内人才甚至吸收外来人口不仅仅要靠更低的房地产价格和生活成本,关键还是有没有能容纳人口回乡就业的岗位。近年来一些省内经济发展偏向均衡的省份如福建、山东、南京等都在努力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强省会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往后仍是大部分省的共识,以“强省会”推动区域发展、竞逐战略、参加城市竞争,还是时下的不二选择。同时也要看到只有城市治理能力与首位度提升能够齐头并进,才能避免城市资源过度集中、规模极大膨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在这方面,粤苏浙的经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合肥六普期间没有吞并巢湖因此两次统计标准的基数不一样 三、各地老龄化水平 也正是由于省会城市的虹吸效应使得大量的年轻人向省会城市集中(事实上中西部地级市产业也被省会虹吸),各大省会城市的老龄化往往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点在一些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省会城市

(3篇)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3篇)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第一篇: 在今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由于全国各地群众对人口普查工作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使得我们的工作更加顺利高效。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设备提升和数据处理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维护和升级,为人口普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统计,本次人口普查共耗时1个月,覆盖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涉及2.8亿以上的人口。通过新的调查手段 和提高的信息化水平,我们成功地采集了包括地理、社会、经济、家庭、人口特征等在内的一系列数据,包括身份证明、民族、教育程度、职业分布、人口自然增长数据等。这些数据量庞大,分散在全国各地,数据归集、处理、分析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我们通过高效的人员管理、精准的数据存储和系统维护,保证了数据质量,让本次普查工作更加精准、实用。 本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成功离不开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普查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和方向上展现了出色的合作和配合精神,让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得以成功实施。同时,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比如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安全保障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等等,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些方面的工作,弥补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我们相信,在全体参与合作的共同努力下,今后的人口普查工

作一定可以更加精准、实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篇: 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圆满结束,本次普查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关注和支持,对于我们的工作成果充满期待。在本次人口普查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和精准数据采集,努力做到真实、完整、准确。我们积极借鉴国内外普查经验,促进技术创新和普查管理协同作用。本次普查工作历时一个月,覆盖全国31个省份,共采集了2.8亿以上的人口信息。同时,我们通过采用先进的视频导航和图片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使普查工作更加科学和高效,全面提升了普查工作水平。 另外,我们还高度重视普查各项工作的关联和协调,建立了普查组织领导小组,加强了工作流程和工作推进,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在工作中发现和解决了一些问题,比如人员空缺、普查数据标准化不到位、个人隐私泄露等等,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切实加强数据安全的保护和利用,确保普查的公正、透明与可靠。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更加精准、更加实用的数据为基础,用更加科学的技术手段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 第三篇: 在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中,我们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和规范流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第七次人口普查3篇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第七次人口 普查3篇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第七次人口普查1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第七次人口普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接触到许多与政治有关的内容,例如选举,公共政策,人口普查等等。本文将重点介绍第七次人口普查,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知识,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 第七次人口普查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每十年进行的一次全国性普查,于2020年进行。这是本世纪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也是改革开 放以来第一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以人口为主要调查对象,重点统计国内居民的数量、性别、年龄、地域分布、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从业状况、收入状况等信息。通过人口普查,政府可以清晰了解全国范围内人口的发展趋势和人口结构,为今后的经济发展,社会政策,区域规划和资源分配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第七次人口普查部署在2019年,全面展开于2020年11月, 历时10天。普查的主要工作由政府统计机构负责,并配合各 地政府所派遣的调查员完成。针对人口普查调查,调查员可以通过现场、手机、互联网等方式进行,方便快捷。政府为了保障普查的顺利进行,在举报犯罪、受访者求助方面进行法律保护。

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可以为政府人口基础信息化管理和全面脱贫战略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持。过去一年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关于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的报道。例如,我们知道全国总人口达14.96亿,与2010年相比,人口总增长了7.35%。男性 人口为775.94万,女性人口为753.57万,其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了22.37万人。而且我们还能看到,中国城市化程度在过去十年中呈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了9.83亿,城 镇化率已超过了60%。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人口数量 呈下降趋势,总数接近了3亿,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8.17%。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出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扶贫、城乡建设等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例如,在扶贫战略上,政府可以针对农村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城市化程度的增加制定相应政策,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卫生、住房等条件,以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发展平衡。 总之,第七次人口普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每十年进行的一次重要活动,有助于政府了解全国各地人口的数量、人口结构、地域分布、收入状况等基本信息。这些数据对于政府制定合理的扶贫、城乡建设等政策非常重要,也为公民了解本国人口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我们作为公民,应该了解并积极参与到这个进程中来 通过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城市化程度快速提升,农村人口数量下降,人口总量增长。这些数据为政府制定扶贫和城乡建设等政策提供了

第七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划分标准

第七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划分标准 一、背景 第七次人口普查是指我国国家统计局在2020年进行的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普查活动。其中,城镇人口划分标准是对城镇人口进行分类和统计的重要依据。在本文中,我们将就第七次人口普查中的城镇人口划分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和深入探讨。 二、城镇人口划分标准的含义 城镇人口划分标准是根据人口在城镇地区的居住情况和户口信息状态来界定城镇人口的范围和标准。具体来说,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城镇人口划分标准主要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两大类别。常住人口是指在城镇地区具有本地户口的居民,而流动人口则是指在城镇地区生活和工作但户口在农村地区的居民。 三、城镇人口划分标准的深度分析 在进行城镇人口划分标准的深度分析时,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城镇人口的基本分类,还需要考虑到城镇人口的流动性、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的现代社会,城镇人口的流动性愈发显著。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城镇人口,对于政府制定城市规

划、社会保障政策以及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城镇人口划分标准的广度探讨 在对城镇人口划分标准进行广度探讨时,我们还需要思考城镇人口划分标准与人口普查数据的关系、城镇人口划分标准的变化和趋势等方面的内容。城镇人口划分标准直接关系到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必须保证城镇人口划分标准的科学和合理性,以便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依据。 五、对城镇人口划分标准的个人观点 个人认为,城镇人口划分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更加注重对流动人口的特殊关照,并不断完善和更新城镇人口划分标准,以适应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的需求。 六、总结与回顾 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城镇人口划分标准是对城市人口进行分类和统计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和社会影响。只有通过对城镇人口划分标准进行深入和广泛的探讨,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的需求,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七、城镇人口划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以下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总结: 1. 参与人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动员了大量的普查员参与工作。据统计,共有数百万名普查员参与其中,他们在全国各地的城乡区域进行了普查工作。 2. 普查内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涵盖了诸多内容,包括人口基本情况、经济状况、教育状况、婚姻情况、居住环境等。普查员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向被普查对象收集相关信息。 3. 数据采集方式: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了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包括纸质问卷调查和移动设备普查。普查员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直接将被普查对象的信息输入到数据库中,加快了数据采集和整理的速度。 4. 技术支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依靠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普查员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信息采集,并实时传输到中央数据库,提高了普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完成数据采集后,相关部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统计和整合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数据分析则从不同角度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解读和应用。 6. 重要意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政府开展的一项重要统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和社会影响。通过普查数据,政府能够了解人口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普查数据也对各行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总的来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通过组织大量的普查员,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方式和技术支持,确保了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普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帮助政府了解人口情况,并为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依据。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看看性别比和出生率两大热门数据竟这样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看看性别比和出生率两 大热门数据竟这样 我国的人口普查是一个周期性的全面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国家人口 状况、结构和分布的变化趋势,并为制定人口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 学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于2020年10月31日至11月10日进行,调 查内容涉及人口数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 户籍状况、职业状况、生育状况等方面。其中,性别比和出生率是两 个备受关注的热门数据,它们展现了我国人口结构的某些特征和问题。本文将从性别比和出生率两方面,探讨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 性别比是指男性和女性人口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全国第七次 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93亿人,其中男性人口为7.79 亿人,女性人口为7.14亿人,男女性别比为1.09∶1,即每100个女性 对应109个男性。与上一次人口普查相比,性别比略有上升,但整体 上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水平。但是,一些地区的性别比却呈现出严重失 衡的现象,即男女比例失衡。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导致了少女缺失和 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这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 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出生率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每千人口中新生儿的数量。根据全国第 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出生率为每千人口10.48人,比上一 次人口普查下降了近四分之一。这说明我国目前的生育水平较低,而

低生育率带来的问题可能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出生率数据还反映出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加剧。随 着经济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提高,晚婚晚育、单身化、独生子女等现象 越来越普遍,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将对我国未来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 和社会保障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性别比和出生率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结构中 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性别比失衡的现象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这不仅关乎社会道德和公平正义,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长远 发展。其次,低出生率导致的老龄化问题将对我国社会保障、医疗健 康和劳动力供给产生重大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采取积极 措施,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推动人口的健康发展和结构的合理调整。 总之,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性别比和出生率数据揭示了我国人口 结构中的一些问题与挑战。通过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积极引 导社会观念的转变,提高人口健康素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 发展中,我国的人口问题将得到良好解决,人口结构将更加合理稳定,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宁波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分区县分类统计数据)

宁波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宁波市统计局 宁波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5月17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市、县(市、区)各级人民政府的精心组织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人口普查主要阶段任务已圆满完成。现将宁波市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2]为940428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60568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98594人,增长23.65%,年平均增长率为2.15%。 二、户别构成 全市共有家庭户[3]3932712户,集体户261322户,家庭户人口为8696308人,集体户人口为70797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1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2.47人减少0.26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905769人,占52.17%;女性人口为4498514人,占47.8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05,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34提高4.71个点。 四、地区分布 表1 全市常住人口地区分布[4] 五、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153372人,占12.26%;15-59岁人口为6548345人,占69.63%;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02566人,占18.1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4189人,占12.5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5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43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总10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 表 表 号: 制定机 国家统计局 关: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 文 国发()号 号: 有效期 2020年12月 至: 地址:_____县(市、区)_____乡(镇、街道)_____村(居)委会_____调查 小区______户编号 一、住户项目 H1. 户别 1. 家庭户 2. 集体户 H2. 本户应登记人数 2020年10月31日晚居住本户的人数 _____人 户口在本户,202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户的人数 _____人 H3. 本户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的出生人口 男_____人女_____人 H4. 本户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的死亡人口 男_____人女_____人 H5. 住房类型 1. 普通住房 2. 商住公寓 3. 集体住所(学生宿舍、职工宿舍、工棚、养老院、福利院、旅馆、宗教机构等) 4. 其他住房 5. 非居住房屋 6. 无住房 (选择3-6的,跳至个人项目。) H6. 本户住房建筑面积 _____平方米 H7. 本户住房间数 _____间

H1-H7直接取短表相同项目数据 H8. 建筑层数 1. 平房 2. 多层(7层及以下) 3. 高层(8-33层) 4. 超高层(34层及以上) H9. 建筑结构 1. 钢及钢筋混凝土结构 2. 混合结构 3. 砖木结构 4. 装配式建筑 5. 竹、木结构 6. 窑洞 7. 其他结构 H10. 住房建成年代 1. 1949年以前 2. 1949-1959年 3. 1960-1969年 4. 1970-1979年 5. 1980-1989年 6. 1990-1999年 7. 2000-2009年 8. 2010-2014年 9. 2015年以后 H11. 住房所在建筑有无电梯 1. 有 2. 无 H12. 主要炊事燃料 1. 燃气 2. 电 3. 煤炭 4. 柴草 5. 其他 H13. 住房内有无管道自来水 1. 有 2. 无 H14. 住房内有无厨房

2022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2022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中国平均寿命将超过77.7岁。到2022年,中国国民人的平均寿命将超过77.从7 岁到2030年,城镇居民的关键健康指数水平已进到高收入地区的行业 2022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人口分布如下: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 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 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 2021中国人口年龄分布图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 1、0—14 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

2、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 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 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 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 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 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 压力。 其它类型数据分布1、从户别人口来看,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 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 2、在人口地区分布方面,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 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 3、在性别构成方面,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 占48.76%。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 4、在受教育程度人口方面,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 5、在城乡人口方面,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 口为50979万人,占36.11%。 6、在流动人口方面,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 7、从民族人口来看,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 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 中国人口年龄分布图2022 人口分布如下: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

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热点专题复习训练——第七次人口普查

2022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训练——第七次人口普查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总人口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均增长率为0.53%;按年龄结构,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人户分离(“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增长88.52%。据此,据此完成1~3题。 1. 根据以上信息,推测未来我国 A. 少儿抚养比将增加 B. 养老产业不断发展 C. 性别比例失衡减缓 D. 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2.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户在人不在”比重最大的是 A. 粵 B. 沪 C. 黑 D. 浙 3. 根据目前人口状况,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三孩生育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 B. 改善人口年龄结构 C. 增加社会的整体活力 D. 缓和代际之间矛盾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男性占比(%) 女男占比达到51.24%,与2010年人口普查的51.27%基本持平。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 年的105.20 相比略有下降。尽管我国放宽了生育政策,但近几年人口出生率还是低迷,二孩生育率在短期回升后也开始回落。图2为2019年我国各年龄段男女人(岁)口占比状况。读图,完成4~5题。 4.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男性人口平均寿命比女性短 B.人口出现老龄化现象 C.青壮年男女性别比比较均衡 D.我国退休人口迎来高峰 5. 目前造成我国生育率低迷的原因有 ①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②社会保障程度低 ③女性接受教育程度提高④生活水平高,结婚和育儿成本不断上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深圳市统计局 •【公布日期】2021.05.17 •【字号】 •【施行日期】2021.05.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户籍、身份证管理 正文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 ——全市常住人口情况 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5月1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我国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在各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下,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市常住人口[3]的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4]为17560061人。 二、人口增长 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397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136088人,增长68.46%,年平均增长率为5.35%。 图1-1 历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及年均增长率[5]

三、户别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户[6]6424556户,集体户1062594户,家庭户人口为14480695人,集体户人口为307936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12人增加0.13人。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汇总数据。 [2]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全市常住人口是指市内11个区(包括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市内11个区(包括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其中,深汕特别合作区2010年数据取自《汕尾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鹅埠镇、小漠镇、鲘门镇及赤石镇的数据,其余10个区数据取自《深圳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5]历次人口普查数据中1982年、1990年及2000年的数据不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 [6]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 ——分区人口情况 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5月17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 目录 一、普查基本情况 二、普查主要数据 (一)人口总量 (二)户别人口 (三)人口地区分布 (四)性别构成 (五)年龄构成 (六)受教育程度人口 (七)城乡人口 (八)流动人口 (九)民族人口 (十)居住在大陆接受普查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三、注释 四、结语 五、原始数据 - 1 -

一、普查基本情况 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全国省、市、县、乡、村级共组建67.9万个普查机构,选聘700多万名普查人员。 七人普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随机抽取141个县的3.2万户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普查过程严谨规范,普查结果真实可靠。 二、普查主要数据 (一)人口总量 全国总人口为144350万人,其中: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8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47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8万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56万人。 - 2 -

全国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5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二)户别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集体户285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 - 4 -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人口地区分布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人口为56372万人,占39.93%;中部地区人口为36469万人,占25.83%;西部地区人口为38285万人,占27.12%;东北地区人口为9851万人,占6.98%。 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 5 -

石家庄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分区县分类统计数据)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一号) ——全市人口情况 石家庄市统计局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5月28日 根据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人口的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2]总量 石家庄市常住人口为11235086人。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163788人相比,增加1071298人,增长10.54%,年平均增长率为1.01%。 图1-1 近三次普查总人口及年均增长率

二、户别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户[3]3639157户,家庭户人口为10259382人,集体户226291户,集体户人口为97570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2 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65人。 注释: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 [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

二、地区人口变化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4]相比,24个县(市、区)中,有10个县(市、区)人口有增加。人口增长较多

的5个县(市、区)依次为长安区、裕华区、桥西区、新华区、鹿泉区,分别增加335506人、277525人、217631人、176938人、155343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区[5]人口所占比重增长7.97%,其中主城区[6]人口所占比重增长7.65%,其他县(市)人口所占比重减少7.97%。 注释: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指各县(市、区)的常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 [4]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随着桥东区、长安区、桥西区、循环化工园区、藁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数据。 [5]城区常住人口,包括长安区、桥西区、新华区、井陉矿区、裕华区、藁城区、鹿泉区、栾城区、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共10个区的常住人口。 [6]主城区常住人口,包括长安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5个区的常住人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