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标准

《数据库》课程标准
《数据库》课程标准

《数据库》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数据库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16 实验(训)学时:20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基本信息

2.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以Access 2003数据库为蓝本,系统讲授Access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可视化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可视化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的思想,使学生具备使用可视化关系数据库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建立Access中宏与Visual Basic程序代码的联系,并为学生熟练使用Office套件和进一步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打下坚

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3.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方法指导下,以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贯穿课程始终,突出实践教学过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针对市场需求,以学生为本,选取循序渐进的典型工作项目“学习包”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营造“易学乐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小组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保持课程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4.课程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根据课程需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原则,让学生从实践中深入体会理论知识,以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依据,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中职各专业教学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数据库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和课程建设。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可视化关系数据库进行简单的数据管理操作,养成良好的数据管理习惯,初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数据库的常用操作;

@

3. 掌握数据的查询与统计;

4. 掌握窗体的设计与使用;

5. 掌握报表的设计与使用;

6. 理解宏、数据访问页、模块;

7. 了解Access应用示例。

(二)、方法能力培养目标(方法与过程目标)

1. 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库结构设计;

2. 能设计数据库及数据表;

·

3. 能对报表进行创建与编辑;

4. 宏的创建与设计;

5. 具有初步的数据库系统设计能力;

6. 能建立数据库系统与可视化语言之间的联系。

(三)、社会能力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并使之有机结合;

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 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审美观念;

~

4. 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标准

1.核心内容

2.课程进度表设计

3.项目设计

·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

1.实施人员

课程负责人:具有充分的Access数据库实践,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网络,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教学效果好、具备高级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

教师的能力要求:具有可视化数据库基础和VB编程基础知识,经过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具有教学经验和测评指导组织能力。

2.实施环境

;

建议在机房组织教学,上课即为上机,讲授与上机合二为一。

3.教学建议

(1)《数据库》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授中应尽量“淡化理论,强调实践操作,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注意发现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

(2)教学中应尽量设计合理的情境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提高学生对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活动中,应注重以学生为本,注意“教、学、做”统一和互动,在促进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积极启发、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使用传统的讲授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拓展。

任务驱动式:把真实的企业项目作为工作任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模拟进入岗位角色,并以公司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来要求学生完成数据库的设计。

案例教学法:对于典型项目中的核心技能用生动、直观的案例进行导入。

启发式教学法:学生掌握案例的制作方法后,对案例涉及的知识技能进行拓展提问,启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拓宽数据库设计思路。

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实验计算机及局域网等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机操作教师示范,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时教师利用课件教学。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

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使之符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和学生成长的发展规律,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制度,形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激励机制。

2.考核内容

3.考核方式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1 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参考学时:56学时 参考学分:学分 开设时间:第四学期 2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工业机器人编程等知识和进行机器工作站系统建模及仿真等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及仿真设计能力。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离线编程基础、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程序及轨迹设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基础知识等。 3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领域; (2)掌握离线编程软件安装过程; (3)掌握离线编程软件的工作界面使用方法; (4)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外部设备模型构建方法; (5)掌握工业机器人仿真工作站的构建流程; (6)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离线编程方法; (7)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仿真测试方法; (8)掌握机器人工件及工作站设备的三维建模与设计分析。 (9)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手动操纵。 (10)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轨迹编程及设计。 能力目标 (1)能安装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 (2)能构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

(3)能按要求在离线编程软件下编写工作站控制程序; (4)能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仿真测试。 (5)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操纵及编程操纵。 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 (2)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组织管理能力; (5)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6)养成“认真负责、精检细修、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4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以重点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依据职业能力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能力递进”课程。 课程结构以就业岗位对就业人员知识、技能的需求取向,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技能训练、综合案例考核等活动,构建机器人工作站典型应用、轨迹设计及编程、机械及动态装置、现场编程基础等四大模块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机电工程技术基础》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并为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集成与维护》、《行业应用典型工作站维护》提供相应的理论及技术支持。 课程主要内容为ISO 、IOS 15187:2000/GB/T 19399-2003、IEC 9506-3:1991、ISO/IEC 9506-3:1991、DIN7168-91、GB/T 33262-2016标准中的知识点和操作要求。 5 课程教学设计 表课程教学设计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课程设计(DOC)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学院(部)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12 月26 日至 1 月 6 日共 2 周 指导教师(签 2017年 1 月 5 日 目录 一、设计要求 (1) 1. 设计内容 (1) 2. 技术要求 (2)

3. 给定条件 (2) 4. 发挥部分 (2) 二、设计系统简介 (2) 三、设计思想 (3) 四、设计依据 (3) 五、子系统设计 (4) 六、设备选型 (8) 七、结束语 (10) 八、设备清单 (10) 一、设计要求 1. 设计内容 1)图书实验楼公共区域;2)实验室;3)办公室 4)阅览室

2. 技术要求 1)采用全数字式电视监控系统(前端采用网络摄像机或摄像机加Video Streamer) 2)公共区域无死角,实验室考虑安全要求 3)主控室在五楼网络中心 3. 给定条件 1)某图书实验楼图纸及建筑概况 4. 发挥部分 设计入侵报警系统并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 二、设计系统简介 DVR硬盘录像机(digital video recorder),相对于传统的模拟视频录像机,采用硬盘录像,故常被称为硬盘录像机。它是一套进行图像存储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具有对图像/语音具有长时间录像、录音、远程监视和控制的功能,DVR集合了录像机、画面分割器、云台镜头控制、报警控制、网络传输等五功能集于一身,用一台设备就能具有模拟监控系统一大堆设备的功能,而且在价格上也越来越占有优势。 DVR采用的是数字录用技术,在图像处理、图像储存、检索、备份,以及网络传递、远程控制等方面也远远优于模拟监控设备。DVR代表了电视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是目前市面上电视监控系统的首选产品。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压缩技术有MPEG-2、MPEG-4、H.264等,而MPEG-4、H.264是国内最常见的压缩方式。从压缩卡上分有软压缩和硬压缩两种。软压受CPU影响太大,做不到全时显示图像和录像,故逐渐被硬压缩取代。从摄像机输入录像上分为1路、2路、4路、6路、9路、12路、16路、32路,甚至更多路数。

《办公自动化》(中级)一体化教学方案计划课程规范标准

《办公自动化》(中级)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介绍 《办公自动化》是技工院校两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必备条件。本课程以模块教学的形式进行,实行专业技能一体化教学。通过校内的一体化教学,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点和行业特征,努力使学生达到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图形编辑、表格处理等技术能力,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Office 2007基础知识入手,详细掌握主要组件的相关操作。包括走进Office 2007、Word 2007基础操作、文档的排版设计、Word 2007高级应用、页面布局与打印、Excel 2007基础操作、计算与分析数据、制作演示文稿、放映与打印幻灯片的应用。并以“基础知识+上机练习”的方式讲解每章知识,使学生学起来轻松容易。操作性强,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能将功能丰富的OFFICE软件灵活应用于不同的现代化信息管理过程中,并能掌握常见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 本课程的模块化设置强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中等职业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要求,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发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本着以能力为本,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则,将本门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即Word2007、Excel2007、PowerPoint2007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个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题,每个课题均采用目标化管理,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块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使学生在反复强化练习中熟练地掌握Office 2007的基本操作方法。 1.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1)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实用性,通用性且与办公实际相联系的商务案例作为工作任务。 (2)按工作任务分解目标要求,构建或组织相关实践——理论知识——拓展知识的教学内容。 2.一体化教学模式 (1)专业理论学习与上机技能训练一体化 (2)学习空间与实习场地一体化 (3)教学功能与实际应用一体化 3.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1)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必备能力的相衔接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专业课程标准 2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130311 建议课时数:54学分:3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先修课程:《液压与气动》、《继电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PLC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控制系统信号的检测与处理》、《变频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钳工实习》、《电工实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系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今天的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化系统,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的两个分支,两个分支相结合成为现代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支柱。从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角度来看,工业控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制造业,如机械加工、汽车等制造工业;另一大类是过程工业,如石油、化工等。实际中,PLC,DCS,SCADA,OFBS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工程进行自动控制或监控。但在一些特殊领域,则可能是几种系统的同时应用,尤其在一些大型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时,应用的大型监控管理系统也是这几种系统同时应用于全企业的不同地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正是在适应工业对象的过程中发展成为不同类型系统的。现代企业显然对从事设计、安装、调试、现场操作、维修管理等自动化岗位上的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无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从技术技能结构上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作为一门新兴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实际应用为重点,培养学生熟悉工业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利用工控计算机或者触摸屏组态现场人机界面监控技术,实时监控生产现场的运行状态、实查询数据和曲线、打印各种需求的报表,以及具有将可编程技术、工控组态与触摸屏技术、变频器技术、工业检测技术、驱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力和现场维护能力。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课程结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以企业的若干个真实任务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在真实的环境中实现理论、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本门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具体的生产线设备为载体,以完整

焊接自动化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一、《课程标准》由开课系/部提出具体要求、意见,经课程组充分讨论后指定一人执笔。 二、每一门课程,如果学时不同、适用专业不同,《课程标准》也不同。 三、《课程标准》的制定,由课程任务所在专业负责人初审、系/部审核、教务处批准后,方可执行。 四、《课程标准》若需修订,经课程组商议后,提出申请,由课程任务所在教研室、系/部、教务处逐级批准后,方可进行修订。每学期的《课程标准》要作为原始教学文档进行保存。 五、《课程标准》应一式四份,授课教师、课程所在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各一份。 六、文字编排要求 (一)正文:宋体小四号 (二)标题序号:一、(一) 1. (1) (三)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 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 四级标题:楷体小四号(加粗) 七、段落排版要求: 首行缩进2个字符; 段前段后为0; 行间距为1.5倍行距。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焊接自动化技术》 课程标准 2014年 9 月

《焊接自动化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A类(纯理论课) 是否为精品课程:院内一般课程 学时:36 开课学期:2015年春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焊接自动化技术》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基于数控与智能控制的现代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知识,焊接自动化设备的组成,传感技术和控制系统,焊接自动化设备设计和发展前景。学习本课程,可以开拓学生在焊接夹具和自动化技术等领域的知识,达到懂设计、会编程的能力。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焊接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2.了解自动化技术的分类。 3.熟悉焊接自动化设备结构组成。 4.熟悉传感技术和控制系统。 5.掌握焊接自动化设备设计步骤和要点。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备自动化设备设计能力。 2.初步具备自动化编程能力。 3.初步具备焊接夹具设计能力。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图书实验楼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 学院(部)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设施智能技术 班级28060601 学生姓名梁潇 学号35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许多高级建筑物(例如:商务大厦、会展中心、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楼,高级宾馆,高级写字间)内包含的楼宇设备设备和不同功能的子系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同时,建筑物业主希望整个系统具有更高的性能、更高的效率和相对低的维护扩展费用。但由于不同厂商提供了不同功能的产品和子系统,采用了不同的通信协议,因此将造成各子系统有不同的通信速率、不同的编码格式和不同的通信规则,致使各子系统间实现互操作和系统互连将很困难,实现智能建筑的系统一体化集成更就无从谈起。如果各子系统孤立运行,不仅难以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会有较高的运行和维护费用,而且不利于系统扩展和改造。现在,建筑物业主和管理者迫切需要一种开放的、可互操作的控制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建筑物内的各种自控设备都可方便地集成在一起,实现各个子系统和各个设备间的自由通信,以求取得最佳的经济利益。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介绍楼宇电视监控系统,以及入侵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的联动。

目录 1.设计要求 (4) 2.设计思想 (4) 3.方案及产品选择 (5) 4.各子系统设计 (6) 5.结束语 (16) 6.设备清单 (17) 7.参考文献 (18) 8.附图(系统图、平面图) (19)

正文 设计要求 1.初步掌握简单的建筑设备自动化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确定建筑设备自动化子系统的内容,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系统结构和产品,画出建筑设备自动化子系统的系统图、平面设计图,并写出设计说明书; 2.了解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最新发展和主流技术与产品; 3.培养初步设计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设计思想 本着系统既要先进、实用、成熟、可靠,又要做到系统开放性、可扩展性好,兼顾投资合理、效益最佳的目的。电视监控系统对现场设备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使这些设备得以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管理的作用,创造安全、健康、舒适宜人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优良环境。

办公自动化课程

1Word初步 1.1 新建和保存文件 几乎任何Word文档都是从新建开始,保存结束的。 ○1启动Word程序。 ○2新建一空白文档。 ○3保存文件:单击“文件/保存”命令, 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如图3.2所示。 在“保存位置”处选择文档的保存位置, 在“文件名”中输入文件的名字如“纺锤 形文字”。注意确保“保存类型”为默认的 “Word文档(*.doc)”,单击按 图3.2 保存Word文档 钮。 相关知识3-1 Word的启动和退出 启动Word应用程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命令。 ●双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启动Word。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打开一个现有的Word文档,启动Word。 退出Word应用程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单击Word窗口标题栏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单击Word窗口标题栏左上角的控制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关闭”。 ●双击Word窗口标题栏左上角的控制按钮。 ●启用系统热键。 ●单击“文件/退出”命令。 相关知识3-2 Word窗口界面 启动Word后,屏幕上出现其工作界面,如图3.3所示。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和工作区窗口等部分。

图3.3 Word 窗口界面 (1)标题栏 标题栏位于窗口界面的最上端,在标题栏中显示的是文档名和当前应用程序名,标题栏由三部分组成:位于最左端的控制按钮、位于中间部分的高亮度条和最右端的3个Windows 标准按钮。 双击位于窗口最左端的控制按钮 可以退出Word 应用程序,单击该按钮将弹出快捷菜 单,在该菜单中可以执行移动,最小化,最大化和关闭程序等操作;双击中间部分的高亮度条可以最大化窗口,单击并拖动此处可移动编辑窗口;单击位于标题栏的右边的、、 可分别执行最小化、还原和关闭窗口操作。 (2)菜单栏 菜单栏位于标题栏的下方,包含“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和“帮助”9个菜单项,涵盖了用于Word 文件管理和正文编辑的所有菜单命令。 (3)工具栏 Word 特点之一是将常用命令以工具按钮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户可通过按钮来进行相应操作。Word 默认界面上含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工具栏的位置和按钮都可以进行调整。 插入点 状态栏 任务窗格 标题栏 常用工具栏 格式工具栏 菜单栏 水平滚动条 垂直滚动条 垂直标尺 选定对象按钮 水平标尺 工作区

37《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课程性质:职业技术课 学分:2 计划学时:32 1前言 今天的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化系统,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的两个分支,两个分支相结合成为现代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支柱。从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角度来看,工业控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制造业,如机械加工、汽车等制造工业;另一大类是过程工业,如石油、化工等。但在一些特殊领域,则可能是几种系统的同时应用,尤其在一些大型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时,应用的大型监控管理系统也是这几种系统同时应用于全企业的不同地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正是在适应工业对象的过程中发展成为不同类型系统的。现代企业显然对从事设计、安装、调试、现场操作、维修管理等自动化岗位上的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无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从技术技能结构上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作为一门新兴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实际应用为重点,培养学生熟悉工业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利用工控计算机或者触摸屏组态现场人机界面监控技术,实时监控生产现场的运行状态、实查询数据和曲线、打印各种需求的报表,以及具有将可编程技术、工控组态与触摸屏技术、变频器技术、工业检测技术、驱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力和现场维护能力。 1.1 课程定位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课程结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以企业的若干个真实任务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在真实的环境中实现理论、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本门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具体的生产线设备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培养生产线设备维修维护的应用技能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紧密性,与企业专家、技术工人共同设计开发了本课程的各个学习情境。采用《自动线安装与调试》作为教学项目,贯穿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对照工艺文件要求,归纳总结了6个学习情境,采用理实一体化,同时突出了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工业环境的自动化生产制造系统中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装配和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调试,全面掌握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的的设计思想和先进控制理念,掌握“工业组态和触摸屏技术”与PLC技术、变频器技术之间的通信方式及变量联接,具备设计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并能进行安装、运行和维护的综合实践能力。 1.2 设计思路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贯彻校企一体、工学结合课程理念,针对对岳阳饲料、食品、医药、电磁装备等企业中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安装、运行调试、检测维护的需求,按照自动化设备安装员、设备调试员的行业标准,融入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以简易组装件生产自动线的零配件安装、元器件检测、运行调试到正常运转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以学院现代制造技术创业园区的湖南鑫和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生产的口罩自动化生产设备为实战项目。根据我们学院学生心理、身体、知识和能力的结构现状和需求采用了讲授法、现场教学法、项目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

《水电站机组自动化运行与监控》课程标准

《水电站机组自动化运行与监控》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 课程名称:水电站机组自动化运行与监控 所属专业: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水电站方向)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总学时:128(52+28+44+4)(52学时为讲练一体,28学时在水电站仿真机上训练,44学时在校内水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中心完成,4学时为课程结业综合考核) 课程教学模式: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练一体。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教改试点专业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课程体系,《水电站机组自动化运行与监控》课程以培养学生对水电站机组自动化系统运行、分析能力和解决运行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贯穿水电行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以水电站机组自动化系统的各个控制系统为载体构建项目,围绕水电站发电生产工作过程,瞄准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水电厂自动装置检修工两个工种职业标准,教学内容按项目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序化,形成基于水力发电工作过程的项目式学习领域课程。整个课程按照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先是学中做,后是做中学,分为7个学习情境。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水电站机组自动化运行与监控》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双证书课程 .....”,与“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水电站自动装置检修工”职业标准所要求的核心知识、技能相对应,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水电站运行值班员、维护工等岗位无缝对接。是学生对前续课程的综合和专业落脚点之一,是走向本专业岗位学习的必经之路。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包括:《水电站》、《PLC控制技术》、《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

轮机》、《发电机与电气一次设备》,为后续课程《水电站综合自动化运行与维护》服务。 本课程除水电站机组自动化系统认知外包括:水轮发电机辅助设备油、水、气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机组现地控制单元的自动化运行,调速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励磁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公用设备的自动化运行,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自动化运行等6大部分。 能力递进 低 高 油系统的主要作用主要有机组的润滑、散热及液压操作。压缩空气系统的主要作用有储能建压设备用气。技术供水的主要作用是对运行设备进行冷却和润滑。排水系统的任务是避免厂房内部积水和潮湿,保证机组过水部分和厂房水下部分的检修。调速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发电机的转速、频率,机组并网后调节有功。励磁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机组并网后调节无功。现地控制单元的作用是发电机组的启停等顺序控制。主阀、闸门等公用设备控制系统对相关引水系统进行自动控制。 本行业领域正朝着“大机组、智能化、绿色电力”方向发展,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进行水电站机组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学会水电站各个系统的运行维护等知识、技能,应用技术分析解决运行中的问题的能力。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水电企业大多在偏远山区,这就要求学生们要有“不畏艰苦、扎根山区、志在高峰”的精神,同时要养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责任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

本科课程设计说明书 某塑料制品厂全厂总配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 学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08-5 学生姓名:XXX,XXX,XXX 指导教师:XX老师 2011年6月29日 某塑料制品厂全厂总配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 摘要 本厂是35kV变电站的设计,本设计首先根据厂方给定的全厂各车间电气设备及车间变电所负荷计算表进行电力负荷计算,然后根据对计算负荷的分析选定主变压器和各车间变电所的变压器型号,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是依据变电所的最高电压等级和变电所的性质,选择出一种与变电所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接线方式。在经济角度上要考虑周全,尽量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佳的方案。选好变压器和主接线后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对变电站系统中的各个电压等级下的母线发生三相短路时,所流过的短路电流进行了分别计算。在设计过程中根据电力部门对工厂功率因数的要求计算出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并以此选择相应的补偿电容器。然后对线路设定短路点进行短路电流的计算作为各设备的选型依据。对电气设备进行选择,电气设备的选择条件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气设备所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即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并按短路状态校验动、热稳定;二是根据不同电气设备的特点而提出的选择和校验项目。考虑到对变压器的保护在设计中对主变压器设置了以下继电保护:瓦斯保护、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熟悉变电所中供电系统的负荷计算,掌握变电所中二次回路的基本原理,在次基础上对供电系统中的变电所二次接线进行了设计和保护,最后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对电气设备进行校验,使本次设计的内容更加完善。 关键词:电力负荷计算,变压器选择,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

《办公自动化》课程标准(新)

《办公自动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办公自动化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计划学时:60学时学分:4学分 授课对象:计算机专业学生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⑴课改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司的日常管理及解决各项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提高办公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因素。在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中,有不少学生毕业后到公司或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或文员的工作。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很多院校开设了办公自动化这门课程,用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的能力。 随着我国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上高职院校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一部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如果我们还是重复讲授中学或是小学老师已经讲过的内容,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本教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用任务教学法讲解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日常办公事务,提高办公效率。 ⑵课程定位 《办公自动化》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及Office办公软件知识的基础课程,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领域中的最常用的应用软件,掌握利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原理及方法,并能熟练使用OFFICE及其捆绑组件实现电子化办公。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很强的课程,内容横跨文理科和软硬件,教学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为主,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大量的上机实验,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基于.NET技术的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基于.NET技术的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发表时间:2009-12-01T11:23:16.68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8月下旬刊供稿作者:罗耀华李莉李涯[导读] 对于高校而言,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文件多,流转步骤多,速度慢,公文发布繁琐,信息管理不便等比较突出的问题罗耀华李莉李涯(成都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要:对于高校而言,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文件多,流转步骤多,速度慢,公文发布繁琐,信息管理不便等比较突出的问题。校园网络办 公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已经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之一,开发学校的OA 系统,建立一个分布式办公自动化环境,有助于学校实现公文的顺畅流转,节省公文流转时间,提高办公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对推动学校内部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办公自动化 .NET技术 0 引言 在网络化和电子化日益普及的新形势下,高校的行政管理迫切希望把繁琐复杂的业务流程,转化为计算机应用,来实现随时沟通、共享信息,以及解决传送报批过程中的效率低下问题。校园网络办公系统不仅有助于学校简化行政工作量,扩大办学规模,转变职能,深化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办公成本,而且使管理与教学更加规范化,促进校务公开,帮助学校实现更远的目标。 1 系统需求设计 针对目前学校日常办公的需要,系统主要目标是实现一个集成的协同办公环境,让使用人员能够利用网络实现协同工作和知识管理。在设计系统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实现网络化无纸办公和信息的实时通讯,真正做到随时随地的办公;②将数据、信息数据化,用数据库技术将所有的数据和信息统一管理,便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⒀系统安全性考虑。防止因病毒或网络攻击而造成的数据丢失;④系统设计人性化,从界面设计和功能设计上都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操作,避免因设计不当而造成使用者对系统的抵触;⑤系统底层设计考虑充分,为后期维护和增加新功能打好基础; 2 系统设计 2.1 平台选择系统采用三层结构。包括了客户端、中间层和数据层三个部分。客户端可以是传统的必须在用户计算机上实现本地安装和维护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页浏览器。本系统使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我们就把这样的三层结构称为“基于B/S(Browser/Server,简称B/S)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使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的最大好处是能真正实现客户端的零安装和零维护。 开发环境采用基于.Net框架的C#语言和SQL2000数据库。.Net 平台提供了企业级应用框架标准,为搭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的OA 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机制。它可以实现跨平台应用开发,支持控件动态绑定,便于和SQL Server、ORACLE 等大型关系数据库进行连接,适合分布式信息系统的开发。 2.2 系统模块设计根据实际日常办公需要,在充分对工作流程和需求进行了解后,将系统功能划分成多个模块,功能涵盖内部电子邮件、站内短信息、公告通知、日程安排、工作日志、通讯录、考勤管理、工作计划、网络硬盘、工作流、讨论区、投票、聊天室、文件柜、人事档案、工资管理、人员考核、办公用品、会议管理、车辆管理、图书管理电话区号查询、邮政编码查询、法律法规查询、万年历、世界时间等数十个极具价值的功能。 2.2.1 公文模块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各个部门都存在着大量流程化的工作,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各种审批、请示、汇报等,都是一些流程化的工作,通过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达到可以规范各项工作,提高单位协同工作的效率的目的。 2.2.2 信息模块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在内部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场所,包括电子公告、电子论坛、使内部的规章制度、新闻简报、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能够在内部教师之间得到广泛的传播,使教师能够了解单位的发展动态。同时,建立内部协作机制,使组织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 2.2.3 资源模块实现知识管理。使各类文档(包括各种文件、知识、信息)能够按权限进行保存、共享和使用,并有一个方便的查找手段。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打下基础。 2.2.4 辅助模块指实现会议管理、经费管理、物品管理等日常事务自动化管理。 3 结束语 办公自动化化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部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其建设和应用不仅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章显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 本系统现已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把学校中的公文、信息等数据进行了统一管理,实现了各部门间的协同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课题为成都理工大学校级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08-336)。参考文献: [1]王佳.浅谈如何实现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6). [2]关南宝,刘建辉.高校网络办公系统的探讨[J].科技广场.2008.(03). [2]范孝良,刘虎.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a62023360.html,技术的办公自动化系统[J].电力信息化. 2005.(2). [3]杜威,皱先霞.基于工作流技术的OA系统流程模型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1). [4]宋修舵,孙强https://www.360docs.net/doc/a62023360.html,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人民邮件出版社.2005. 此课题为成都理工大学校级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08-336

2016级《自动化概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20A1K801 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utomation 3、学时学分:28学时;学分2.0 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5、先修课程:电工电子基础 09ACK024(4) 6、授课对象:自动化专业 二、教学方法 课堂坚持“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法、移动课堂”相结合;通过教师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法与移动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并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发展动态。 三、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以平时考核(考勤、课堂组织纪律、课堂讨论发言)、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论文、PPT 课件、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作业成绩(30%)+期末成绩(50%) 四、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课程内容讲授实验、实训合计第一章自动化概述 2 0 2 第二章自动化的核心——自动控制10 0 10 第三章自动化的典型应用14 0 14 第四章自动化教育的内涵与体系 2 0 2 五、教学安排 第一章自动化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动化的作用和应用概括,自动化的有关定义,特点,应用技术以及自动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自动化的概念; 2、自动化的作用与应用概况。 难点: 1、自动化的应用概括 2、自动化、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教学内容】: 1、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2、自动化的作用与应用概况; 3、自动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4、自动化与信息技术; 5、自动化与信息化。 第二章自动化的核心——自动控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形式的结构与特点;理解PID控制的结构、特点以及优缺点;了解各种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智能控制的发展趋势。

网络课程设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课程设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生产实习报告书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号:0905010422 姓名:常勇 指导老师:姜磊 完成日期:2013年3月15日

目录 第一章前言---------------------------------------------------1 第二章可行性分析-------------------------------------------1 1、社会可行性分析---------------------------------------------1 2、使用可行性分析---------------------------------------------1 第三章系统分析----------------------------------------------1 1、性能需求------------------------------------------------1 2、功能需求------------------------------------------------2 3、用户需求------------------------------------------------------2 第四章系统总体设计-----------------------------------------2 1、功能描述------------------------------------------------2 2、系统操作流程图-----------------------------------------3 第五章系统详细设计

《办公自动化》(高级)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0001

《办公自动化》(高级)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介绍 《办公自动化》是技工院校三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必 备条件。本课程以模块教学的形式进行,实行专业技能一体化教学。通过校内的一体化教学,结合计算 机应用技术专业特点和行业特征,努力使学生达到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图形编辑、表格处 理等技术能力,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Office 2007基础知识入手,详细掌握主要组件的相关操作。包括走 进Office 2007、Word 2007基础操作、文档的排版设计、Word 2007高级应用、页面布局与打印、Excel 2007基础操作、计算与分析数据、制作演示文稿、放映与打印幻灯片的应用。并以“基础知识+上机练 习”的方式讲解每章知识,使学生学起来轻松容易。操作性强,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能将功能丰富的OFFICE软件灵活应用于不同的现代化信息管理过程中,并能掌握常见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 本课程的模块化设置强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中等职业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 学要求,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发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和计算机专业毕 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本着以能力为本,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则,将本门 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即Word2007、Excel2007、PowerPoint2007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个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题,每个课题均采用目标化管理,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块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使学生在反复强化练习中熟练地掌握Office 2007的基本操作方法。 1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1)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实用性,通用性且与办公实际相联系的商务案例作为工作任务。 (2)按工作任务分解目标要求,构建或组织相关实践一一理论知识一一拓展知识的教学内容。

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_陈国香_指导教师范一鸣李林静_职称副教授助教 系别_ 信息与电子工程系__ 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 年级___ 03级______ 班级2班 课题名称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__________ 任务与要求: 一、设计(论文)要求: (一)毕业设计目的: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是检验学生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检验手段主要通过毕业课题的选题、开题、详细设计、毕业论文及毕业答辩五个环节。 1、培养学生巩固和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具体应用软件自学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编程水平。 4、训练他们对实际问题的需求分析能力和提炼模型的能力。 培养设计毕业论文的能力。 (二)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 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帮助学校办公人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使用先进的办公设备,实现办公活动的科学化和自动化。实施办公自动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办公效率和改进学校办公质量,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减少或避免各种差错和弊病,缩短办公处理周期,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借助于各种先进技术,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水平。 其主要功能: 个人办公:包括工作计划、通告管理(分为发布通告和管理通告)、人力资源(分为员工基本档案、员工职位变动、员工奖惩情况和员工考核情况)、通讯助理、电子邮件(分为新邮件、发邮件、收邮件和发件箱)等功能模块。 提高个人办公管理效率。 档案资料:包括会议管理(分为会议申请、会议通知和会议纪要)和档案资料两个功能模块 设置:主要是用户帐号设置,包括增加下属用户、管理下属用户、增加用户、管理用户、个人资料维护等功能。 二、设计(论文)条件: (一)要求学生具备的基础知识: (1)B/S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 (2)网站开发的相关技术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标准(强世锦)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导论课时:40学时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通信技术(物联网方向)和电信技术专业第1学期开设的专业方向普及基础课,也可作为计算机类、工程类、管理类及经济类等相关专业的选修课。(选修课也可放在最后一个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该课程是通信物联网方向和电子信息物联网智能技术专业的专业指导基础普适课程。 本课为新生物联网技术入门课程。内容涵盖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的构成及内涵辨析,具体针对条码、传感器、MEMS、RFID、互联网、移动通信网、ZigBee、WIFI、蓝牙、WSN、EPC系统、综合通信传输网技术、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云计算、中间件和软件等知识的概念做了较为详细阐述。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物联网的总体框架有一个充分了解,并知道物联网技术体系的脉搏及所涉及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及发展趋势。配20多个有宝贵而丰富的典型应用案例的音像动画视频资料。做到理实一体,为教学提供了既便捷又生动的教学资料,以利于学生尽快深入理解相关的技术概念,同时开阔眼见。 前期课程:高初中科技技术课程 后续课程:通信原理基础、自动识别原理、计算机通信、移动通信、自动控制原理、短距离无线通信、无线网关技术等综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多种多媒体视频和动画并重,要求理论与实践认识能够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以章节为主,每个章节凸显一个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主题技术,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对概念和技术应用问题从高到低的要求是理解、了解和知道三级,对基本分析方法,对核心技术的分析方法及技术手段是透彻、掌握和清楚三级。以便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学习好后续的专业课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联网的主题构架,技术核心和难点、智能传感器、RFID、工作频率的选择、传感网构架和特点、网络层中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种类、软件分类和中间件含义和意义、M2M的定义和物联网的关联、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概念和特质。 难点:物联网的定义和深层意义、传感网与智能传感器工作频率的分类及应用环境、短距离无线通信

网络课程设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生产实习报告书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号:0905010422 姓名:常勇 指导老师:姜磊 完成日期:2013年3月15日

目录 第一章前言---------------------------------------------------1 第二章可行性分析-------------------------------------------1 1、社会可行性分析---------------------------------------------1 2、使用可行性分析---------------------------------------------1 第三章系统分析----------------------------------------------1 1、性能需求------------------------------------------------1 2、功能需求------------------------------------------------2 3、用户需求------------------------------------------------------2第四章系统总体设计-----------------------------------------2 1、功能描述------------------------------------------------2 2、系统操作流程图-----------------------------------------3 第五章系统详细设计--------------------------------------4 1、数据库设计---------------------------------------------4 2、系统模块设计-------------------------------------------5 第六章系统测试--------------------------------------------9 1、测试环境-----------------------------------------------9 2、主要模块测试及结果-------------------------------------9 总结-----------------------------------------------------10参考文献------------------------------------------------------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