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知识点大全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知识点大全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知识点大全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知识点大全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一节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金属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金属的分类

金属的应用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低廉 钨——灯丝——熔点高 铬——电镀——硬度大 铁——菜刀、镰刀、锤子等 汞——体温计液柱 银——保温瓶内胆 铝——“银粉”、锡箔纸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而合金已达几千种。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常见的合金: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造人造骨。

钛和钛合金的优点:①熔点高、密度小;②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③抗腐蚀性能好。

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含碳量不同。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22MgO 4Al+3O2=2Al2O3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铁、铜

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 2Cu+O22CuO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酸→盐+H2↑

描述现象时,需要注意:①如果有铁、铜元素参加反应,一定要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②反应放热,但是只有镁和酸反应时放热现象明显。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价。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先发生。一个置换反应结束后,另一个置换反应才会发生。如在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粒,锌会先和硫酸铜反应,反应完毕后锌才和硫酸亚铁反应。

“湿法冶金”的反应原理:Fe+CuSO4=Cu+FeSO4

Fe2+的盐溶液是浅绿色的,Fe3+的盐溶液是黄色的,Cu2+的盐溶液是蓝色的。

比较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使用铁、银和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把铁、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没有现象;而银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并且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使用铜、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而在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选用试剂时,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将三种金属排序,然后将排在中间的金属变成盐溶液,或者将排在两边的金属变成盐溶液,这样才能一次性得出结果。

第三节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矿石:工业上把能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叫做矿石。

常见的矿石及主要成分: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FeS2)、菱铁矿(FeCO3)、铝土矿(Al2O3)、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等。

铁的冶炼

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工业——高炉炼铁

设备:高炉(图见书17页)。 原料:铁矿石(赤铁矿或磁铁矿)、焦炭、石灰石、(空气)。 反应原理:C+O2

CO2、CO2+C

2CO 、3CO+Fe2O3

2Fe+3CO2。

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SiO2)转变为炉渣(CaSiO3)。 产品:生铁(实验室中“炼”出的铁不含碳,而工业生产中炼出的铁含碳)。 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有关计算

当参加反应的物质含杂质时,先要把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再进行计算。

一般利用该公式及其变形:

%

100?=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

纯度。

【例题】1000t 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解法1】 1000t 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800t 80%1000t =?

设生成的铁的质量为x 。

x

800t 112

160 3CO 2Fe

高温 O Fe 3CO 2

3

2++

t

560160t 800112t

800112160=?==x x

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t 583%96560t =÷

答:800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生铁的质量为583t 。

【解法2】 设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 。(x 不是纯物质的质量,不能直接代入计算)

1000t 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800t 80%1000t =?

%

96 80%1000t 112

160 3CO 2Fe

3CO

O Fe 2

32??++x 高温

t 583%96160t 800112%

96t

800112160=??=?=

x x

答:800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生铁的质量为583t 。 铁生锈的实验(见右图)

【实验器材】大试管、试管夹(带铁夹的铁架台)、胶塞、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洁净无锈的铁钉、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等。

【实验过程】取三根洁净无锈的铁钉,一根放在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并使铁钉外露一半;一根放在用植物油密封的蒸馏水中;一根放在干燥的空气中,注意每天观察铁钉锈蚀的现象,连续观察约一周。 【实验现象】第一个试管中的铁钉生锈,而第二、三个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注意事项】

干燥剂

第二个试管内没有现象,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氧气;

第三个试管内没有现象,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水蒸气。

铁锈很疏松,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除去铁锈的方法

物理方法:刀刮、砂纸打磨。

化学方法:少量、多次地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保持铁制品的洁净、干燥;

擦干后涂一层保护膜(作用:隔绝空气、防水)。具体方法如下:

物理方法——刷漆(油漆或银粉)、涂油

化学方法——电镀其它金属(铬或锌)、烤蓝

制成不锈钢。

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①防止金属的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例如用塑料来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齿轮和汽车外壳等)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降低金属的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九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区分溶剂和溶质

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升高。(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例如硝酸钾) 氯化钠等溶于水时,不会有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第二节 溶解度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由于水可以和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水和酒精不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

① 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② 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③ 若想把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并过滤。 ④ 若想把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也可以加入CaO 并冷却。

⑤ 氢氧化钙不是晶体,从氢氧化钙溶液也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过滤法(溶解、过滤、蒸发或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铁屑和其他固体:用磁铁反复吸引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法(蒸发溶剂)

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高温溶解、降温、过滤)

(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后两者往往应用在分离两种可溶于水的物质,并且其中一种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另一种受温度影响小。我们希望析出的晶体是量多的一种,所以选用的方法要适合量多的那种。 蒸发溶剂时溶液浓度不变,冷却热饱和溶液时溶液浓度变小。

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100g 的饱和溶液和200g 的饱和溶液,二者都蒸发10g 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在60℃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把100g 的饱和溶液和200g 的饱和溶液降低到20℃,若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M ,后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N ,那么N=2M 。 固体的溶解度

不饱和溶液

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饱和溶液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性才有意义。 溶剂的质量是100g 。

固体在溶解在溶液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 。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温度是20℃,并且溶剂的质量是100g 。 在20℃下,溶解度小于0.01g ,被称为难溶(或不溶);溶解度介于0.01~1g 之间,被称为微溶; 溶解度介于1~10g 之间,被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10g ,被称为易溶。 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见右上图) t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 。

P 点的的含义是: 在该温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 。

N 点为 t3℃时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 物质,降温,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象上方),加溶质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t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 。

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t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 A 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除去A 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 与少量B 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氯化钠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硝酸钾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它们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气体的溶解度

定义:在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没有单位。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内因)气体的性质、水的性质;(外因)温度、压强。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第三节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牢记下面的公式:

使用该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应考虑。(计算溶质质量时要考虑溶解度) 溶液的质量包括溶液中所有溶质的质量。 上下的单位要统一。

%

100g 100?+=s s

分数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16%”的意义:每100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含16份质量的氯化钠。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固体配制溶液

123 s /g

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用浓溶液稀释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 标签一般包括药品的名称(化学式)和浓度。 溶液的稀释计算

稀释的方法:加入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 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变。 关系式

① 加水稀释:浓溶液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加入水的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 ② 加入低浓度溶液稀释: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稀溶液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混合计算

依据:混合前各溶液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 已知的问题

① 如果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固体带有结晶水(例如硫酸铜晶体),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② 量取液体时,如果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少;如果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多。 ③ 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天平未配平、物码颠倒等情况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

【例题】把2.8g 铁片放入2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 ① 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HCl 的质量为x ,生成的FeCl2的质量为y ,生成H2的质量为z 。

z y x 2.8g 2 127 73 56 H FeCl 2HCl Fe 22↑+=+

g

1.0562g 8.2g 35.656127g 8.2g 65.35673g 8.22

12773g 8.256=?==?==?====z y x z

y x ,,

① 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18%100g 20g

65.3=?

②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7.27%1000.1g -g 20g 8.2g

65.3=?+

答: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5%,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97%。

【注意事项】

① 铁片放入盐酸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不是铁,而是氯化亚铁。 ② 不要设“盐酸的质量为x ”,因为盐酸是混合物,而溶解到盐酸中的氯化氢才是纯净物。 ③ 在第二题中,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般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一节 预备 一、酸碱指示剂

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s

二、干燥剂

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2O=Ca(OH)2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浓硫酸

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应

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特点:交换成分,价态不变。

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先后顺序,可同时发生。

第二节 酸

一、酸的定义和分类

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酸的电离:HCl=H++Cl-,H2SO4=2H++SO42-

二、常见的酸 H2+Cl2

含氧酸(命名“某酸”) H 2SO 4(硫酸)、H 2CO 3(碳酸)、HNO 3(硝酸)、H 2SO 3(亚硫酸)…… 无氧酸(命名“氢某酸”) HCl (盐酸,学名氢氯酸)、HF (氢氟酸)、H 2S (氢硫酸)…… 特殊的有机酸:CH 3COOH (醋酸,又名乙酸)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 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它们要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浓硫酸的稀释操作

三、酸的化学性质

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H+,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能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 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酸+活泼金属 → 盐+氢气(置换反应) 这里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示例:Fe+2HCl=FeCl2+H2↑ 和 Fe+H2SO4=FeSO4+H2↑

【现象】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 酸+金属氧化物 → 盐+水(复分解反应)

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和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因为生成物有水,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所以反应一定发生。

示例1:Fe2O3+6HCl=2FeCl3+3H2O 和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Fe3+的盐溶液呈黄色)。 示例2:CuO+2HCl=CuCl2+H2O 和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Cu2+的盐溶液呈蓝色) 酸+碱 → 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酸+盐 → 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

反应发生的条件:① 新酸是碳酸; ② 如果新酸不是碳酸,新盐必须是沉淀。 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除硫酸钡以外的钡盐都能与硫酸反应:BaCl2+H2SO4=BaSO4↓+ 2HCl (注意:HCl 是稀盐酸,不写↑) 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AgNO3+HCl=HNO3+AgCl ↓

第三节 碱

一、碱的定义和分类

碱: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金属的氢氧化物 (“氢氧化某”)

四大强碱:KOH (氢氧化钾)、NaOH (氢氧化钠)、Ca(OH)2(氢氧化钙)、

Ba(OH)2(氢氧化钡) 碱

NH 3·H 2O (氨水) 弱碱 白色沉淀:Mg(OH)2(氢氧化镁)、Al(OH)3(氢氧化铝)、Zn(OH)2(氢氧化

锌)、Mn(OH)2(氢氧化锰)……

有色沉淀:蓝色沉淀Cu(OH)2(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Fe(OH)3(氢氧化铁)

四大强碱都可以溶于水,但弱碱不能溶于水。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液体。

在初中化学范围内,只有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氨水的电离是NH3·H2O=NH4++ OH-,所以氨水也是碱。

钾、钠、钙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2O=Ca(OH)2

二、常见的碱

CaO+CO2

酸、碱包括其溶液都要密封。

澄清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氢氧化钠必须密封有两个原因:①吸水性;②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Na2CO3+H2O。

三、碱的化学性质

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碱溶液(四大强碱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由于弱碱不溶于水,所以弱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

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碱是四大强碱;②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根据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十二个化学方程式,但必须掌握的四个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

Ca(OH)2+CO2=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石灰墙“出汗”)

碱+酸→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在碱的通性中,弱碱只有该性质。

碱+盐→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

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反应物能溶于水(包括氢氧化钙,不包括其他微溶于水的物质);②新碱是氨水;③若新碱不是氨水,新碱和新盐中至少有一个沉淀。

铵盐一定能与四大强碱反应。

新碱是沉淀:

蓝色沉淀– 2NaOH+CuSO4=Na2SO4+Cu(OH)2↓

红褐色沉淀– 3NaOH+FeCl3=3NaCl+Fe(OH)3↓

白色沉淀– 2NaOH+MgSO4=Na2SO4+Mg(OH)2↓

新盐是沉淀:

Ba(OH)2+Na2SO4=BaSO4↓+ 2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蓝白沉淀:Ba(OH)2+CuSO4=BaSO4↓+ Cu(OH)2↓

红白沉淀:3Ba(OH)2+Fe2(SO4)3=3BaSO4↓+ 2Fe(OH)3↓

波尔多液(注:波尔多液不是溶液):Ca(OH)2+CuSO4=CaSO4+Cu(OH)2↓

弱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成金属氧化物和水。如Cu(OH)2CuO+H2O。

但需要注意的是,强碱没有该性质,该性质不属于碱的通性。

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

氢氧化钠变质

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证明方法:

取样,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NaOH+HCl=NaCl+H2O 和 Na2CO3+2HCl=2NaCl+H2O+CO2↑

取样,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Na2CO3+Ca(OH)2=2NaOH+CaCO3↓

取样,加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OH已经变质:

Na2CO3+CaCl2=2NaCl+CaCO3↓或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氢氧化钙变质

氢氧化钙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证明方法: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钙已经变质:

Ca(OH)2+2HCl=CaCl2+2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变质时,固体质量都会增加。

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部分变质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

①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碳酸钠存在:

Na2CO3+CaCl2=2NaCl+CaCO3↓或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滤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氢氧化钙固体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

①取样,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钙存在: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另取少量固体,加氯化铵(或硫酸铵)研磨,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氢氧化钙存在,氢氧化钙部分变质: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或 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

第四节中和反应

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配平时要注意H2O的化学计量数。如:2NaOH+H2SO4=Na2SO4+2H2O

强酸和强碱反应,一般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沉淀、气泡、不溶物溶解消失、溶液颜色变化),所以为了观察反应是否发生,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如NaOH+HCl=NaCl+H2O,反应的时候要进行以下操作:

①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③用滴管慢慢地滴入稀盐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容器是试管,就直接振荡);

④溶液由红色刚刚褪成无色时,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注意是先加碱溶液,再加指示剂,然后才加酸)

做上述实验时,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忘加酚酞,在实验结束后再加酚酞溶液,发现酚酞不变色,会有两种情况: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或者酸过量。这时加入碳酸钙固体,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酸过量;如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虽然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但借助一种碱溶液,就能将酸性和中性溶液区分出来。

在所有的复分解反应中,中和反应优先发生,并且反应可以瞬时完成。

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反应。

中和反应的应用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在缺少熟石灰的情况下,用生石灰也可以)。

熟石灰改良酸性河流(处理硫酸厂的污水:H2SO4+Ca(OH)2=CaSO4+2H2O)。

铁粉、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也可改良酸性河流,但它们不属于中和反应。

碳酸水改良碱性土壤。

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

Al(OH)3+3HCl=AlCl3+3H2O Mg(OH)2+2HCl=MgCl2+2H2O

小苏打、墨鱼骨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但它们不属于中和反应。

被蚊虫叮咬时涂含氨水(或者是牙膏、肥皂水)的药物。

中和反应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一样,是特征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第五节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如下图所示:

0 酸性增强(由H+控制酸性) 7 碱性增强(由OH-控制碱性)14

酸性溶液的pH < 7,中性溶液的pH = 7,碱性溶液的pH > 7。

H+的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小;OH-的浓度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

溶液中H+或OH-的浓度改变,则pH会相应改变。

一杯pH为5.6的溶液,怎样增大它的pH值?

物理方法:加水稀释。

化学方法:加入锌粒、氧化铜、氢氧化钠或碳酸钙等物质(因为pH小于5.6,溶液呈酸性,所以要考虑酸的通性)。

加水稀释只能使酸性或碱性溶液的pH无限靠近7,但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测定pH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试纸的使用步骤: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将待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使用pH试纸时的注意事项:

不能把pH试纸浸在待测液体中。

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

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整数。

在做习题时,使用pH试纸和使用酸碱指示剂是同一种方法。

常见物质的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厕所清洁剂柠檬

苹果橘子酱油西瓜牛奶鸡蛋清牙膏肥皂草木灰水

厨房清

洁剂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CO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一节常见的盐

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几种常见的盐

2NaHCO3Na2CO3+H2O+CO2

消毒用盐

游泳池一般用硫酸铜消毒。

医疗上一般用高锰酸钾消毒。

过去习惯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现在用二氧化氯消毒。

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主要产物是碳酸钠,此外还有副产品是氯化铵。

钠离子可以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氯离子可以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氯化钠等溶于水后,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以达到溶雪的目的。氯化钠作为融雪剂,对植物有害,会腐蚀桥梁等,所以现在逐渐被绿色融雪剂代替。

第二节粗盐提纯

粗盐的初步提纯只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回收。

实验仪器

蒸发时要经常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水接近全部蒸发时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剩余水分蒸发。

第三节盐的化学性质

盐(可溶)+ 金属1 →金属2 +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金属不是钾、钙、钠)

盐 + 酸→新盐 + 新酸

盐 + 碱 → 新盐 +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盐 + 盐 → 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部分不溶于水的盐只具有性质2。

氯化银、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溶于酸就是不与酸反应)。

第四节 酸、碱、盐的溶解性(室温) 酸:大多数都可溶。

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氯化物除氯化银不溶于水外,其余多数均易溶于水。

硫酸盐除硫酸钡不溶于水,硫酸银、硫酸钙微溶于水外,其余多数易溶于水。 碳酸盐只有碳酸铵、碳酸钾、碳酸钠易溶于水。

第五节 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肥料。

农家肥料的特点: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化学肥料的特点:营养元素单一,肥效快。

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要量较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氮肥

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的表现:叶黄) 常用氮肥

“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

“不”表示不溶于水, “微”表示微溶于水, “挥”表示挥发性,

“-”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尿素是含氮量最高的化肥,并且尿素是有机物。

铵根离子的检验

方法一:取样,加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有铵根离子:NH4NO3+NaOH=NaNO3+NH3↑+H2O

如果现象不明显,可以加大反应物的浓度,或者加热。

方法二:取样,加熟石灰研磨,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有铵根离子: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氮肥的简易鉴别

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区别。

对于剩下的氮肥,首先加碱研磨,没有气味的是尿素。

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铵。

接下来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铵,否则是硝酸铵。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钾肥

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缺钾的表现:叶尖发黄)

常用钾肥: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农村最常用的钾肥是草木灰。

磷肥

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常用磷肥:磷矿粉(磷酸钙)、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

过磷酸钙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

磷酸根的化合价是-3,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5。

复合肥: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肥。

常见的复合肥有: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铵

后三者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土壤污染:产生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大气污染:产生一氧化二氮、氨气、硫化氢等气体

水体污染:氮、磷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出现赤潮、水华等现象。

长期使用硫酸钾、硫酸铵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对待化肥的态度: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肥。

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

初中需要掌握的唯一一种农药就是波尔多液,农药也需要合理施用。

第六节计算题

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

?

?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

原子个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化合物的质量

【例题】多少吨的氧化亚铁(FeO)中所含铁元素质量和100t中氧化铁所含铁元素的质量相同?解:设需氧化铁的质量为x。

t 90%100160

42t 100%1007256%

1003

162562

56t 100%100165656=??=????+???=?+?

x x x

答:需氧化亚铁的质量为90t 。

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

量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求化肥纯度:

%

100???

?=量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纯度某混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

【例题】现在有一种化肥,主要成分是硝酸铵,测得其含氮量为34.3%(杂质不含氮),求这种化肥的纯度。

解:设该化肥的质量为100g ,该化肥的纯度为a%。

%98%%

3.34g 10080

28

%g 100%

3.34g 100%1003

16214412

14%g 100=?=???=??+?+???

?a a a

答:这种化肥的纯度为98%。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第一节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前四者是有机物,而无机盐和水是无机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蛋白质

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

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人体蛋白质代谢: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一部分氨基酸被氧化,生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同时放出热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另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亚铁离子)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载体(血红蛋白+O2→氧合血红蛋白)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气结合的能力强200倍。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而死亡。

香烟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有毒物质。 酶:酶是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引起蛋白质变质的因素: 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重金属盐(银离子、铜离子、汞离子、钡离子)、有机物(甲醛、酒精)等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蛋白质的检验:点燃,如果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就说明有蛋白质。 糖类

作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食物供给的总能量中60%~70%来自糖类)。

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常见的糖

淀粉: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又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糖原贮藏在肝脏和肌肉中。

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呼吸作用:C6H12O6+6O26CO2+6H2O

蔗糖: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

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富含淀粉的食物容易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素)。只有温度达到280℃以上才能破坏黄曲霉素,所以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油脂

分类: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

功能:提供大量能量。

在正常情况下,每日需摄入50~60g油脂。

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护内脏。

维生素

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

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缺维生素A会引发夜盲症;缺维生素C会引发坏血症。

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糖类、蛋白质、油脂的热值:脂肪>蛋白质>糖类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组成人体的元素共50多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

在人体内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氧、碳、氢、氮、钙等。

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铜、锌、氟、碘、硒等。

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钙摄入量过多的表现:结石、骨骼变粗

缺钙的表现:(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骨质疏松

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成人体内约含钙1.2kg,主要以羟基磷酸钙的形式存在。

钠和钾

Na+:存在于细胞外液,人体内含钠80~120g。

K+:存在于细胞内液,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

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20多种)

铝、钡、钛等微量元素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汞、铅、镉等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即使是必需元素,也要合理摄入。

第三节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

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属于无机化合物。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乙醇(俗名:酒精)、乙酸(俗名:醋酸)、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在有机物中,碳原子可以和氮、氢、氧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之间可以互相连接起来,形成碳链或碳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机物可分为小分子(如甲烷、乙醇、乙酸、葡萄糖)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等)

含碳、氢(含碳、氢、氧)的有机物在充分燃烧时,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而在不充分燃烧时,产物是一氧化碳和水。

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点燃后产生烧纸气味。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三大合成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热塑性——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

网状结构——热固性——如:酚醛塑料(电木)、脲醛塑料(电玉)

具有热塑性的塑料可以进行热修补。

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乙烯塑料。

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我们要控制使用保鲜膜。

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单质

化合物氧化物

有机物

其他:氨气NH3

常见物质的俗名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说明:用楷体标示的内容不是重点。

化合反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4P+5O22P2O5

白磷自燃:4P+5O2=2P2O5

木炭充分燃烧:C+O2CO2

木炭不充分燃烧:2C+O22CO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S+O2SO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铝不易生锈的原因:4Al+3O2=2Al2O3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将CO2变成CO:C+CO22CO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CO2+H2O=H2CO3

用生石灰制取熟石灰:CaO+H2O=Ca(OH)2

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CaCO3+CO2+H2O=Ca(HCO3)2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 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 酸→ 盐 + H2↑ 3、金属 + 盐→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1 金属材料(2页)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 属,也可能是合金。 2.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考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2页-3页) 1.共性:★在常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均为固体。都具有金属光泽,都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差异性: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 考点3★金属之最(4页) 1.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 2.锇的密度最大; 3.锂的密度最小; 4.钨的熔点最高; 5.汞的熔点最低; 6.铬的硬度最大。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考点4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4页)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紧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考点5 合金(4页-5页)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2.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3.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 (1)铁合金:主要包括生铁和钢,它们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生铁含碳量2%-4.3%, ★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比生铁具有更多的优良性能,易于加工,用途更为广泛。(2)铝合金:铝中加入镁、铜、锌等金属形成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舰艇和载重汽车等,可增加它们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并具有抗海水腐蚀、避磁性等特点。 (3)铜合金:黄铜:铜、锌的合金;青铜:铜、锡的合金;白铜:铜、镍的合金。 (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性质:优异的耐腐蚀性,对海水、空气和若干腐蚀介质都稳定,可塑性好,强度大,有密度小,又称亲生物金属。 用途:喷气式发动机、飞机机身、人造卫星外壳、火箭壳体、医学补形、造纸、人造骨、海水淡化设备、海轮、舰艇的外壳等。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苏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苏教版 【篇一:盐化学肥料】 一、常见的盐 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实验仪器 三、盐的化学性质 1、盐(可溶)+金属1→金属2+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 2、盐+酸→新盐+新酸 3、盐+碱→新盐+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盐+盐→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2、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 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 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注:BaSO4、、AgCl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五、化学肥料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叶黄 a、常用氮肥 尿素CO(NH2)2:含氮量的氮肥(有机物)46.7% b、NH4+的检验 试剂: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NaOH=NaNO3+NH3↑+H2O 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2)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缺钾:叶尖发黄 常用钾肥KCl 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呈碱性 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3)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关于金属的物理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导热性 B.具有延展性 C.具有金属光泽 D.能溶于酸 2.常温下,____________是液体,____________是熔点最高的金属,通常用____________做电缆线。白炽灯泡用的灯丝是用_________制备的;日光灯内则充入了低压_________蒸气,_________和_________可用作货币,古代用_________做镜子。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2006福建福州中考,2) “21金维他”中含有铁、钾、钙等多种成分,这里的铁、钾、钙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2.下列各物质不属于铁合金的是( ) A.白口铁 B.磁铁矿 C.锰钢 D.球磨铸铁 3.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铁板表面镀上一层锌称为白铁,白铁是铁锌合金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高炉炼出来的是生铁,不是钢 D.从高炉排出的废气,可以直接放空 4.在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金属元素约占____________;在冶金工业上,把____________等金属称为黑色金属,其他金属称为____________。 5.今有四种处于固态的物质:钠、硅、氖、氯化钠。问下列四项性质的叙述各适用于哪种物质? (1)熔点很低的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的良导体,熔点在100℃左右________________; (3)熔点很高的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导体,但熔融后可以导电____________________。 6.铝的下列用途主要是根据它的哪些主要物理性质? (1)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造飞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用炊具____________________。 (4)包装用铝箔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金属的物理性质,试列举常见金属或金属用途: (1)金属光泽: (2)导电性: (3)导热性: (4)延展性: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山东的黄金储量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 金属 合金 金属资源 课题一 金属材料 考试要求: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能区别金属与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知道合金的特性及应用,知道生铁和钢等金属的重要合金。 一、金属材料(考点一)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一定的韧性 二、合金(考点二):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 性的物质。(注:混合物)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考试要求 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及常见酸的反应 初步认识置换反应,并能解析常见的化学反应 能用金属活动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作简单的判断,并能解析常见的化学反应 考点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 、金属材料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Mg +O 2 点燃 2MgO 2Mg +O 2 2MgO 注:MgO :白色固体 4Al +3O 2 点燃 2Al 2O 3 4Al +3O 2 2Al 2O 3 注:Al 2O 3:白色固体 3Fe +2 O 2 点燃 Fe 3O 4 2Cu + O 2 △ 2CuO 注:CuO :黑色固体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 + 酸 → 盐 + H 2↑ 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 H 2SO 4 + Mg MgSO 4 + H 2↑ 2HCl + Mg MgCl 2+ H 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3H 2SO 4 + 2Al Al 2(SO 4)3 + 3H 2↑ 6HCl + 2Al 2AlCl 3+ 3H 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 2SO 4 +Zn ZnSO 4 + H 2↑ 2HCl +Zn ZnCl 2 + H 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 2SO 4 + Fe FeSO 4 + H 2↑ 2HCl + Fe FeCl 2+ H 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当一定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或硫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 一价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法: M(H 2) =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 置换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 Fe + CuSO 4 == Cu + FeSO 4 (“湿法冶金”原理)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Al + 3CuSO 4 Al 2(SO 4)3 + 3Cu 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 Cu + 2AgNO 3 Cu(NO 3)2 + 2Ag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①CuSO 4溶液:蓝色 FeSO 4 、FeCl 2溶液:浅绿色 ②Fe 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考点二、置换反应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一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的金属(6)钨:熔点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钢黄铜青铜: 成分含碳量 2%~4.3%含碳量 0.03%~2%铜锌 合金铜锡 合金铅锡 合金钛镍合金 备注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紫铜为纯铜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酸→盐+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Fe2O3高温2Fe+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①大多数的金属呈__银白_色,(但是铜呈_黄_色,金呈_金_色);②常温下为_固体(但是汞为_液体_体);③具有良好的_导电_性、_导热_性和_延展_性。 (2)用途: 决定金属用途的因素有:是否经济、是否有害、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是否污染环境和是否便于废物回收 2. 合金:(1)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__金属_和_非金属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例如:生铁和钢是含__碳量_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约为_2%~4.3%,钢的含碳量为_0.03%~2%_。(2)合金的性质与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硬度大、耐腐蚀性好、熔点低。 1、通过观察上面的表格,你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密度比较大、熔点比较高、硬度比较大 2、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答:铅的硬度小,而铁的硬度大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钨的熔点高,锡的熔点低;如果用锡,则锡丝易烧断。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铬硬度大, 耐磨、美观,又防锈;金的价格高、硬度小如果镀金则会增加成本且不耐用。 5、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银的价格比铜高许多 6、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__性质___,还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资源、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价格、对环境的影响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10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考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 金属的化学性质(请完成化学方程式)

2020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2020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导语】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经验。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2020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一 关于溶液 1.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不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一种。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同样,溶剂也有固体、气体、液体状态。比如洁净的空气,其溶质、溶剂都是气体。 3.物质溶解于水时,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可以用手触摸感知,也可以借助温度计测量。 (1)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 (2)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3)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如食盐、蔗糖。 4.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要大。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他易溶物。 5.配制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分为两种情况 (1)固体溶质配溶液: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浓溶液稀释: 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注意:需要选择与回答时,一定要先辨别是上述两种配制中的哪一种,进行有针对地回答。 (3)分析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或者偏小的原因 固体溶质配溶液时浓度偏小的可能原因: 固体不纯;称量固体时,左物右码放反了(使用了游码);转移固体时有残留;取水时仰 视读数等 (4)将溶液稀释或者浓缩的计算:依据溶质质量不变 计算式: 浓溶液浓度X浓溶液质量=稀溶液浓度X稀溶液质量 稀释加水(或蒸发水)质量=m(稀溶液)-m(浓溶液) 6.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改变温度结晶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仅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恒温蒸发结晶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得到的仍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所以出现结晶现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注意:结晶后得到的母液,一定是晶体物质的饱和溶液 7. (1)从硝酸钾中除去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操作步骤为: ①用沸水溶解(制成热饱和溶液) ②降温结晶 ③过滤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名师精品教案 2017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一 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二 第四节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现状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53%,其中大部分还分 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 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三 1、溶液的判断:根据溶液的特征判断(均一性、稳定性)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集

课题: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常见的金 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了解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 途。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和方法---1.学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 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性质,物质性质体现其用途”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课型:新课 教法:练习;讲解;实验;归纳。 教具:电脑;铁、铝、铜片、保险丝、生铁、钢。 教学过程: [引入] 1.展示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 2.提问:你对金属的了解还有哪些?为什么金属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 [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物理通性 (1)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2)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是固体(汞常温下呈液态) (3)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4)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5)大多数金属熔点较高。 [讲解] 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但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 影响等到多种因素。 [讨论](1)为什么镰刀、菜刀、锤子等到用铁制面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是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用来铸造金属硬币的材料应具有什么性质? [提问] 为什么目前金属只有90余种,由它们制得的合金却有几千种? [板书]二、合金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实验]实验8—1,比较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光泽、颜色、硬度,填写教材中的实验表格。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学 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 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 [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总汇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①大多数的金属呈__银白_色,(但是铜呈_黄_色,金呈_金_色);②常温下为_固体(但是汞为_液体_体);③具有良好的_导电_性、_导热_性和_延展_性。 决定金属用途的因素有:是否经济、是否有害、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是否污染环境和是否便于废物回收 2. 合金:(1)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__金属_和_非金属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例如:生铁和钢是含__碳量_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约为_2%~4.3%,钢的含碳量为_0.03%~2%_。 (2)合金的性质与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硬度大、耐腐蚀性好、熔点低。 1、通过观察上面的表格,你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密度比较大、熔点比较高、硬度比较大 2、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答:铅的硬度小,而铁的硬度大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钨的熔点高,锡的熔点低;如果用锡,则锡丝易烧断。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铬硬度大, 耐磨、美观,又防锈;金的价格高、硬度小如果镀金则会增加成本且不耐用。 5、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银的价格比铜高许多 6、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__性质___,还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资源、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价格、对环境的影响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家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拉瓦锡是最早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 (3)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4)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发明联合制碱法。 3.绿色化学:无毒无害的原料及条件,减少废物排放,最好是零排放,产品要环保健康安全。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有无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最新苏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苏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酸碱中和反应】 溶液中酸碱度的表示——pH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显酸性、显碱性或中性,指示剂可以判断溶液显酸或碱性,却无法判断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为了能够表示溶液的酸碱强弱程度,常用pH表示。 (2)pH的范围通常是0-14之间 (3)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pH数字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pH数字越大碱性越强。 注意:pH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性越强,溶液中H+含量越多,pH值越小;碱性越强,溶液中OH-含量越多,pH值越大。 (4)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值。 注意:①不能直接将pH试纸侵入待测溶液中,这样会污染我们的溶液。 ②润湿的pH试纸测得的结果不准确,因为相当于把溶液稀释了。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可将试纸润湿。 ③pH测得的数字是正数。

④通常情况下把pH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数值越小,污染越大。 【盐化学肥料】 一、常见的盐 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实验仪器 三、盐的化学性质 1、盐(可溶)+金属1→金属2+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 2、盐+酸→新盐+新酸 3、盐+碱→新盐+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盐+盐→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2、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鲁教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知识点 李花 龙山中学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酸 1、电离 (1)定义: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溶于水) ①HCl=H++Cl- ②H2SO4=2H++SO42- 2、由①②得: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例:硝酸、碳酸、硫酸、盐酸、醋酸等 二、酸的性质 1、盐酸和硫酸的物理学性质(浓) (1)盐酸(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工业盐酸因具有杂质而略显黄色。 (2)、硫酸(物理性质) ①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引流到水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 2、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稀) 因为盐酸和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2)酸+金属——盐+氢气 ③Na2CO3=2Na++CO32- ④CuSO4=Cu2++SO42- 由③④得: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等 A、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2HCl= ZnCl2+H2↑ 2Al+6HCl=2AlCl3+3H2↑ Mg+H2SO4=MgSO4+ H2↑ Fe+H2SO4=FeSO4+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H2SO4= 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B、用途:验室制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①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②用途:金属除锈 (4)、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①化学方程式 2HCl+Na2CO3=2NaCl+H2O+CO2↑用于检验碳酸根离子 HCl+AgNO3=AgCl↓+HNO3用于检验氯离子 H2SO4+BaCl2=BaSO4↓+2HCl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②实例: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取无色溶液少许注入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5)、复分解反应 ①定义: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 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水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碱 (1)电离方程式: ⑤NaOH=Na++OH- ⑥Ca(OH)2=Ca2++2OH- (2)由⑤⑥得: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例: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二、碱的性质 1、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物理性质) 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白色固体,易溶液于水,溶于水后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放在空气中溶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具有强腐蚀性。 (2)、氢氧化钙(物理性质) 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CaO+H2O=Ca(OH)2 (放出大量的热) 白色固体,微溶液于水。 2、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因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1)、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八单元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 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1、金属材料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 酸→盐 + H 2 ↑ 3、金属 + 盐→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 4 == Cu + FeSO 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B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 2 O 3 高温2Fe + 3CO 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 3 O 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 2 O 3 )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 2 、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 2 O 3 )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 2 、水、CO 2 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 2 (OH) 2 CO 3 )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 人造骨等。 1、金属材料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 酸→盐 + H2↑ 3、金属 + 盐→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B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高温2Fe +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①防止金属腐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