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8模块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6章18模块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6章18模块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6章18模块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掌握:

1.心脏的神经支配;

2.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

循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供给各组织器官适量的血液,以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各器官组织的代谢水平和对血流量的需求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心血管活动能够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改变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

一、神经调节

(一)支配心脏和血管的神经

1.支配心脏的神经

心脏活动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该递质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β1型肾上腺素能受体(β1受体),引起心率加快、兴奋经房室交界传导速度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收缩增强、心输出量增多,这些作用分别称为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

作用。

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兴奋作用可被β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等)所阻断,因而临床上常用β受体拮抗剂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等。

(2)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该递质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M受体),使腺苷酸环化酶被抑制,细胞内cAMP浓度降低,引起心脏活动的抑制,导致心率减慢、心内传导组织的传导速度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等效应,分别称为负性变时作用、负性变传导作用、负性变力作用。

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可阻断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但两者相辅相成,使心脏活动能很快适应当时机体功能活动的需要。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平时都具有紧张性活动。在多数情况下,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比心交感神经更强,称为迷走优势。

2.支配血管的神经

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活动称为血管运动。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纤维称为血管运动神经纤维,血管运动神经纤维可分为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两类。

(1)缩血管神经纤维:缩血管神经纤维都属于交感神经,故称为交感缩血管纤维。交感缩血管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它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膜上的α型肾上腺素能受体(α受体),产生缩血管效应,该效应可被α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所阻断。

(2)舒血管神经纤维:部分血管接受舒血管神经纤维支配。舒血管神经纤维的作用多为局部性的支配。

(二)心血管活动的中枢控制

生理学上常将中枢神经系统内控制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相对集中的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但控制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并不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一部位,而是分布于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多个水平,其中延髓内含有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延髓以上的脑干和下丘脑在心血管调节中也有重要作用。

图-心血管活动中枢示意图

(三)心血管反射

心血管活动主要受神经调节,神经调节都以反射的形式进行。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或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从而使心输出量和各器官的血流量发生相应改变,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循环系统能适应当时机体所处的状态或环境的变化,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较为重要的心血管反射包括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图-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二、体液调节

除神经调节外,血液和组织液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也有重要的调节

作用。有些因素通过血液循环广泛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有些因素在组织中形成,主要作用于局部血管,对局部血流起调节作用,称为局部性体液调节。

(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循环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其中肾上腺素约占80%,去甲肾上腺素约占20%。两者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儿茶酚胺。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也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与交感神经类似。这两种激素的作用虽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取决于它们与相应受体的结合能力和受体的分布。

肾上腺素对β1受体的亲和力最强,β2受体次之,α受体最弱。心肌细胞膜上以β1受体为主,因此肾上腺素在心脏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使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临床上常用作强心药。骨骼肌和肝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占优势,皮肤、肾和胃肠道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以α受体为主,所以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可以使β2受体占优势使得血管舒张,大剂量时,α受体也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肾上腺素有重新分配血液的作用,保证在应激状态下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以及在运动时增加骨骼肌的供血量。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α受体,其次是β1受体。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可以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血压明显升高,故临床上常用作升压药。而动脉血压的升高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使心率减慢的效应大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膜β1受体的直接兴奋作用,故可以使心率减慢。

肾上腺素既与α受体结合,又与β受体结合,作用都很强。肾上腺素的心血管效应是心率加快(β1效应),心输出量增加;皮肤、内脏血流量减少(α效应),骨骼肌、肝、冠脉血流量增加(β2效应)。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作强心药。

去甲肾上腺素对α受体作用较强,对β受体作用较弱。所以它主要与血管平滑肌α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因此临床多用作升压药。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肾素主要来自肾脏,是由肾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链式反应的启动因子。

肾素可以将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在血浆和组织中,特别是在肺循环血管内皮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在血浆和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酶A的作用下水解成血管紧张素Ⅲ。

图-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其中,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最强,其主要作用有:

①作用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上,使全身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使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多,故动脉血压升高。

②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增强。

③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④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保钠保水,提高血容量。血管紧张素原(肝脏)

肾素(肾近球细胞)

血管紧张素Ⅰ(10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肺)

血管紧张素Ⅱ(8肽)

血管紧张素酶A

血管紧张素Ⅲ(7肽)

血量↓

血钠↓

交感神经兴奋

图-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示意图

在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能竞争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降低循环和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阻止其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三、局部调节

在将神经、体液因素去除后,在一定的血压变动范围内,器官、组织的血流量仍能通过局部的机制得到适当的调节。这种局部调节机制有如下两类。

(一)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消耗氧气,并产生各种代谢产物。代谢活动增强时(如肌肉运动),局部组织中氧分压降低,代谢产物如CO2、H+等积聚,都能使局部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局部组织血流增多,向组织提供更多的氧,并带走代谢产物,与增加的代谢水平相适应;同时,局部组织血流增多也带走了可引起血管舒张的多种代谢产物,又使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局部组织血流量减少,如此周而复始。这种随氧分压下降和代谢产物增加而引起的局部舒血管效应称为代谢性自身调节。

(二)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血管平滑肌本身经常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收缩,称为肌源性活动。当血管平滑肌受牵张时,肌

源性活动加强。当某器官灌注压突然升高时,血管的跨壁压增加,血管平滑肌受牵张刺激增加,肌源性活动加强,血管收缩,血流阻力相应加大,其结果是该器官血流量不会因灌注压升高而明显增加。反之,当动脉灌注压突然降低时,肌源性活动减弱,血管阻力相应减小,从而使器官的血流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肌源性的自身调节在肾脏血管的表现特别明显,也见于脑、心、肝、肠系膜和骨骼肌的血管,但是在皮肤血管中并不明显。当用罂粟碱、水合氯醛或氰化钠等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活动后,肌源性自身调节也会随之消失。

心血管活动调节及药物影响

心血管活动调节及药物影响实验报告 1.课程名称: 动物机能学实验 2.实验名称: 心血管活动调节及药物影响 3.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描记法。 2.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4.实验原理 正常情况下,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当体内外环境的某些因素改变时,动脉血压随之改变。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因素,主要有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 5.实验材料 ⑴.实验动物: 家兔 ⑵.实验器械: BL-420E+生物信号分析系统、压力感受器、保护电极、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注射器【5ml,10ml】 ⑶.实验药品: 20%乌拉坦、0.5%肝素、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1:1000000乙酰胆碱注射液、生理盐水 6.实验步骤及原始数据记录 ⑴.实验步骤 1.麻醉:家兔称重,计算20%乌拉坦用量,之后耳缘静脉注射。 2.手术:家兔保定,颈部手术野去毛,切开颈部皮肤,钝性分离家兔左右两侧颈 总动脉,并分离出左侧迷走神经、减压神经和交感神经,皆穿线备用。 3.软件操作 4.实验项目:⑴观察正常时的血压曲线 ⑵牵拉左侧颈总动脉 ⑶夹闭右侧颈总动脉 ⑷电刺激减压神经【中间剪断,分别刺激向中端与离中端】 ⑸电刺激迷走神经 ⑹电刺激交感神经 ⑺耳缘静脉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 ⑻耳缘静脉注射1:1000000乙酰胆碱注射液 ⑵.原始数据记录: 家兔重2396g。 7.实验结果与分析 ⑴.实验结果:

⑵.分析: 1.正常时 ①支配血管运动所神经纤维由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持续地发放低频率的冲动,称为交感缩血管紧张【vasomotor tome】,这种紧张性活动使血管平滑肌维持一定程度的收缩,从而使血压保持稳定。 ②位于延髓头端外侧区的缩血管区是整合各种心血管反射、维持血管紧张性和血压平衡的重要部位。其中含有控制心交感神经以及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的神经元。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这些神经元的紧张性活动表现为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持续的低频放电活动。 ③肾上腺素【AD】和乙酰胆碱【Ach】对动脉血压由明显影响。其主要作用是由所选择的受体不同而异。正常时,肾上腺素【AD】和乙酰胆碱【Ach】在血管重的含量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故正常时动脉血压处于平衡状态。 2.牵拉左侧颈总动脉【向中端】 在颈总动脉向中端,存在一种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装置-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位于血管壁的外膜下,是一类感觉神经末稍,感受血液对血管壁机械牵张的程度。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颈动脉窦神经。并加入Ⅸ【舌咽】神经进入延髓。 压力感受性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压力感受器不断向中枢发放冲动,引起一定程度的反射效应。当牵拉颈总动脉向中端时,压力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加强,传入冲动加强,使迷走神经紧张性加强,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减弱,分别通过它们的传出神经,导致心率减慢,心脏收缩力减弱,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从而维持血压的稳定,停止前拉后,血压恢复正常。 3.夹闭右侧颈总动脉 夹闭右侧颈总动脉时,由于此时颈总动脉窦缩感受的机械牵张减少,从而反射性地引起动脉血压升高,加上外周阻力增加以及脑缺血反射等原因,使得动脉血压明显最高【作用机制与牵拉颈总动脉向中端一致】 4.电刺激减压神经 ①刺激向中端 主动脉弓是一种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装置,其传入纤维自成一束,与迷走神经伴行,称为主动脉神经,即减压神经。其作用机理与颈动脉窦类似,都是通过感受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来影响血压的变化。当电刺激减压神经向中端时,单个神经纤维发放冲动,通过迷走神经进入延髓,传入冲动经心血管中枢整合后,通过抑制心交感神经、缩血管神经和兴奋心迷走神经,三者综合作用结果使血压降低, 此过程也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过程。

病理学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①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小体;②中心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有较多Aschoff细胞;③外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亦称为粥瘤atheroma。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表面为纤维帽,其下方为多量黄色粥样物。光镜下:在玻璃样变性的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即脂质)、坏死物、胆固醇结晶和钙化。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动脉硬化:一组疾病,常包括: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危害较大 动脉中层钙化—老年人常见,危害较小 细动脉硬化—见于高血压病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基本病理变化 1.脂纹fatty streak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肉眼观,为点状或条纹状黄色不隆起或微隆于内膜的病灶,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光镜下:病灶处内皮细胞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泡沫细胞是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吞噬脂质后形成的。 2.纤维斑块脂纹进一步发展演变为纤维斑块。动脉内膜面散在不规则形隆起的斑块,初为淡黄或灰黄色,后呈瓷白色。光镜下,病灶表层为大量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在纤维帽之下可见数量不等的泡沫细胞、SMC、细胞外基质和炎细胞。 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亦称为粥瘤atheroma。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 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切面:表层纤维帽为瓷白色,深部为黄色粥糜样物。光镜下:在玻璃样变 性的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即脂质)、坏死物、胆固醇结晶和钙化。底部及 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4.继发性改变 (1) 斑块内出血:由于斑块内新生血管破裂或动脉内血液经斑块破裂口进入斑块而形成,使斑块 增大。造成病变动脉管腔的进一步狭窄,甚至闭塞。 (2) 溃疡形成:斑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粥样物逸入血流,遗留粥瘤样溃疡,造成胆固醇栓塞。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理习题道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理习题 A型题 1.疣状赘生物是指 A.心内膜增生物 B.心内膜上的新生物 C.心瓣膜纤维化 D.心瓣膜上的附壁血栓 E.心瓣膜钙化 2.下列符合恶性高血压特征性病理变化的是 A.肾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 B.肾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C.肾动脉粥瘤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透明血栓 E.肾小球纤维化 3.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主动脉脂纹仅见于中年以上人群 B.粥瘤内泡沫细胞均来自单核细胞 C.脂纹以主动脉前壁多见 D.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L)具

有细胞毒性 E.粥瘤内胶原由纤维母细胞产生 4.下述哪项符合限制性心肌病 A.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 B.心肌间质纤维化 C.心肌细胞呈旋涡状排列 D.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E.心肌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 5.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常见的联合瓣膜损害是 A.二尖瓣和三尖瓣 B.二尖瓣与主动脉瓣 C.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 D.主动脉瓣与三尖瓣 E.二尖瓣与肺动脉瓣 6.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的部位是 A.主动脉 B.冠状动脉 C.肾动脉 D.脑动脉 E.四肢动脉 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的部位是

A.左总干 B.左前降支 C.左旋支 D.右总支 E.右回旋支 8.高血压病时,大动脉的病变常表现为 A.纤维蛋白样坏死 B.内膜弹力纤维增生 C.内膜粥样斑块形成 D.管壁玻璃样变 E.外膜滋养小血管炎 9.原发性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 A.细、小动脉痉挛 B.细、小动脉玻璃样变 C.细、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D.细、小动脉洋葱皮样改变 E.以上都不是 10.动脉粥样硬化最易合并动脉瘤形成的部位是 A.下肢动脉 B.肾动脉 C.腹主动脉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A型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血浆LDL水平持续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有关 B 病变主要累及中、小型动脉 C 在动脉内膜有脂质沉积 D 好发于中、老年人 E 心脑血管受累可造成严重后果 2 肾脏体积缩小,表面有多数大疤痕,切面呈楔形,见于 A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B 肾动脉粥样硬化 C 多发性肾梗死 D 慢性肾盂肾炎 E 高血压病 3 恶性高血压病时,血管壁的主要改变为 A 细动脉玻璃样变性 B 小动脉内膜纤维及平滑肌增生 C 小动脉内血栓形成 D 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E 小动脉内弹力板分离断裂 4 良性高血压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A 心力衰竭 B 脑出血 C 高血压脑病 D 脑血栓形成 E 肾功能衰竭 5 高血压心脏病代偿期心脏病变特征为 A 左心室肥大,心腔扩张 B 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C 左室壁肉柱及乳头肌扁平 D 右心室肥大 E 右心室扩张 6 高血压病脑出血的血管多为 A 大脑前动脉 B 豆纹动脉 C 大脑后动脉 D 基底动脉 E 大脑中动脉 7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坏死性动脉炎 A 结节性多动脉炎 B 梅毒性主动脉炎

C Wegener肉芽肿性动脉炎 D 风湿性动脉炎 E 狼疮性动脉炎 8 风湿病中最具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A 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变性 B 风湿小体 C 心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 D 心外膜纤维素渗出 E 心瓣膜赘生物 9 与风湿性心内膜炎无关的病变是 A 心瓣膜赘生物形成 B 风湿小体形成 C 瓣膜纤维化 D 赘生物脱落致栓塞 E 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变性 10 关于风湿病,下列叙述何者是错误的 A 它的诊断性病变是风湿小体 B 在某些部位可以是渗出性病变 C 病变反复发作可引起心瓣膜病 D 常引起关节炎症并造成关节僵直、畸形 E 它属于结缔组织病 11 McCallum斑位于 A 右心房 B 左心房 C 右心室 D 左心室 E 心外膜 12 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的瓣膜是 A 二尖瓣 B 肺动脉瓣 C 三尖瓣 D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E 主动脉瓣 13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中不包括哪种成分 A 细菌 B 大量中性粒细胞 C 纤维素和血小板 D 大量肉芽组织 E 坏死组织 14 最常见的联合瓣膜病变是 A 二尖瓣和三尖瓣 B 三尖瓣和肺动脉瓣 C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D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2.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3.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4.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5. 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 6. 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 7.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 8. 心脏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 9.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10. 急进性高血压(accelerated hypertension) 11. 动脉瘤(aneurysm) 12. 风湿病(rheumatism) 13. 阿绍夫小体(Aschoff body) 14. 绒毛心(cor villosum) 15. 环形红斑(erythema annulare) 16. 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heart) 17. 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 18. Mac Callum斑(Mac Callum patch) 19. 原发性心肌病(primary cardiomyopathy) 二、 A型题 (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最为密切的血脂是 A. TG B. HDL C. LDL D. VLDL E. HDL-C 2. 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为严重的部位是 A. 主动脉弓 B. 升主动脉 C. 腹主动脉 D. 降主动脉 E. 胸主动脉 3.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以下哪项关系最密切?

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与急性心力衰竭

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和急性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以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等为指标,观察整体情况下某些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加深对心血管活动神经体液调节的认识; 3.学习使心脏负荷过度的方法以及家兔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建立,观察急性右心衰时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变化。方法: 分别通过夹闭家兔的右侧颈总动脉,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神经体液刺激方法观察家兔在刺激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静脉注射石蜡建立急性右心衰模型,并注射山良菪碱进行抢救,对比心衰前后及救治前后家兔生命体征变化。结果:夹闭家兔的右侧颈总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增大,中心静脉压降低;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收缩压、舒张压显著升高,心率减慢;静脉注射乙酰胆碱,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大;完成心力衰竭模型的构建,山良菪碱抢救有一定效果。结论:经过实验验证,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符合其理论的作用机制。 @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呼吸频率、急性心力衰竭 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对于心血管功能活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对于机体正常血液供应和物质代谢极其重要。血管主要受交感神经的支配,而心脏受受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β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以及血压升高,与血管平滑肌α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受体有α及β两个类型,作用基本与去甲肾上腺素相同;迷走神经兴奋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M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急性心力衰竭是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通过给家兔静脉快速大量输液使回心血量增多,以及静脉注射石蜡造成肺毛细血管栓塞,引起右心前、后负荷升高,导致右心衰竭,从而构建急性心衰模型,运用M胆碱受体阻滞剂山良菪碱可进行救治。 1材料与方法 | 材料 实验动物:家兔 手术器械和仪器:家兔手术台,恒温水浴锅,注射器(1ml、2ml、5ml、10ml),动脉夹,止血钳,组织剪,粗剪,眼科镊,手术线,固定绳,纱布,动静脉插管,三通管,压力换能器,PcLab数据采集系统。 — 药品和试剂:20%乌拉坦,37℃生理盐水,%肝素,蒸馏水,液体石蜡,1:10000去甲肾上腺素,5:100000肾上腺素,1:100000乙酰胆碱, 1%呋噻米,山莨菪碱。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风湿小体赘生物原发性固缩肾心绞痛动脉瘤室壁瘤心肌梗死心肌硬化高血压脑病 泡沫细胞 二、填空题 1.风湿病按病变发展过程可分______、______、______。 2.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累及______,最常发生在______。 3.风湿性心脏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4.缓进型高血压依病变发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期。 5.高血压器官病变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主动脉粥样硬化按病变发展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7.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继发性改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冠心病的病变及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 9.心绞痛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 10.心肌梗死按病变范围可分三种______、______、______。 11.冠心病的常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 12.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高血压脑病变有______、______、______。 14.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风湿病造成的后果,最严重的部位是: A.关节 B.皮肤 C.脑 D.心脏 E.浆膜 2.风湿病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征病变是: A.纤维素样变性 B.风湿小体形成 C.巨噬细胞增生 D.纤维母细胞增生 E.后期瘢痕形成 3.风湿病的早期病变是: A.粘液样变性 B.纤维素样变性 C.风湿小体形成 D.炎性细胞浸润 E.纤维化 4.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多发生于: A.主动脉瓣 B.肺动脉瓣 C.二尖瓣 D.三尖瓣 E.腱索 5.风湿细胞来源于: A.巨噬细胞 B.组织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6.风湿性心外膜炎的病变主要是: A.风湿小体形成 B.粘液样变性 C.纤维素样坏死 D.炎细胞浸润 E.浆液纤维素渗出 7.“绒毛心”是由何种心脏病引起? A.风湿性心肌炎 B.风湿性主动脉炎 C.风湿性心内膜炎 D.风湿性心外膜炎 E.感染性心内膜炎 8.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多数为: A.由草绿色链球菌直接引起 B.由溶血性链球菌直接引起 C.与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有关 D.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E.葡萄球菌引起 9.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的病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赘生物大小不规则 B.单个或多个,黄色 C.质脆易脱落 D.不易引起栓塞 E.重者瓣膜形成溃疡、穿孔 10.心瓣膜病多见于: A.二尖瓣 B.三尖瓣 C.主动脉瓣 D.肺动脉瓣 E.腱索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姓名张立鑫2010221460 专业临床二系年级2010级班次4班赵文韬2010221470 日期2011年11月9日 郑维金2010221473 钟原2010221475 【实验名称】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实验目的】观察和验证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了解和掌握哺乳动物急性实验技术以及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 【实验对象】家兔,体重2-4kg左右。 【实验药品和器材】20%氨基甲酸乙酯,0.9%NaCl,肝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10000肾上腺素,1:100000乙酰胆碱;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BL-410生物信息记录处理系统。 【实验步骤及方法】(详见书P72-73) 1.麻醉。 2.气管插管。 3.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 4.左侧颈总动脉插管。 5.BL-410的操作 6.实验记录 【实验结果】 1.牵拉左侧颈总动脉残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活动增强,导致血压下降。 2.夹闭右侧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减弱,导致血压升高。

3.注射0.4ml去甲肾上腺素,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 4.注射肾上腺素:在心脏,肾上腺素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时和变力作用,使心输出量增加,在血管,血管平滑肌上α肾上腺素能受体在数量上占优势,肾上腺素的作用是使这些器官的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5.注射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M受体结合,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升高,心率降低,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 6.刺激迷走神经外端,迷走神经兴奋,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M受体结合,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升高,心率降低,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

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药物 一、单项选择题 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Propranolol)的化学名是 A. 1-异丙氨基-3-[对-(2-甲氧基乙基)苯氧基]-2-丙醇 B. 1-(2,6-二甲基苯氧基)-2-丙胺 C. 1-异丙氨基-3-(1-萘氧基)-2-丙醇 D. 1,2,3-丙三醇三硝酸酯 E. 2,2-二甲基-5-(2,5-二甲苯基氧基)戊酸 2)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的药物是 A. H N O N N B. H N O O O NO2 O C. D. O OH O E. O O I I O N 3)辛伐他汀在临床上主要用于: A. 抗高血压 B. 降血脂 C. 心力衰竭 D. 胃溃疡 4)属于AngⅡ受体拮抗剂是: A. 氯贝丁酯Clofibrate B. 洛伐他汀Lovastatin C. 地高辛Digoxin D.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E. 洛沙坦Losartan 5)盐酸美西律属于( )类钠通道阻滞剂。 A. Ⅰa B. Ⅰb C. Ⅰc D. Ⅰd

E. 上述答案都不对 6)属于非联苯四唑类的AngⅡ受体拮抗剂是: A. 替米沙坦 B. 氯沙坦 C. 坎地沙坦 D. 厄贝沙坦 E. 缬沙坦 7)下列他汀类调血脂药中,哪一个不属于2-甲基丁酸萘酯衍生物? A. 美伐他汀 B. 辛伐他汀 C. 洛伐他汀 D. 普伐他汀 E. 阿托伐他汀 8)根据临床应用,心血管系统药物可分为哪几类 A.降血脂药、强心药、镇痛药、抗心律失常药 B.抗心律失常药、降血脂药、强心药、利尿药 C.降血脂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抗高血压药、强心药 D.降血脂药、抗溃疡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组胺药 E.抗心律失常药、降血脂药、强心药、维生素 二、配比选择题 1) A. 分子中含巯基,水溶液易发生氧化反应 B. 分子中含联苯和四唑结构 C. 为一种前药,在体内,内酯环水解为 -羟基酸衍生物才具活性 D. 结构中含单乙酯,为一前药 1. 洛伐他汀Lovastatin 2. 卡托普利Captopril 3. 氯沙坦Losartan 4. 依那普利Enalapril 2) A.氯贝丁酯 B.硝酸甘油 C.硝苯地平 D.卡托普利 E.普萘洛尔 1.属于抗心绞痛药物

家兔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家兔动脉血压调节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动脉血压的变化来反映心血管活动的变化。目的在于间接地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性调节和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加强,传导加速,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为迷走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减慢,从而使心输出量减少。 支配血管的植物性神经,绝大多数属于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同时由于容量血管收缩,促进静脉回流,心输出量亦增加。 心血管中枢通过反射作用,调节心血管的活动,改变心输出量和外用阻力,从而调节动脉血压。 心血管活动除受神经调节外,还受体液因素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肾上腺素对α与β受体均有激活作用,使心跳加快,收缩力加强,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它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两种受体中哪一种占优势。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受体α,对β受体作用很小,因而使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增加。其对心脏的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弱。静脉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时,血压升高,

可反射性地引起心动过缓。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兔。 2.器材:四道生理记录仪、血压换能器、电刺激器、保护电极、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照明灯、铁支架、双凹夹、烧瓶夹、试管夹、气管插管、动脉夹、三通管、塑料动脉插管、放血插管、注射器(lml、5ml、20ml),有色丝线、纱布、棉花、1%戊巴比妥钠、1:1000肝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2.5U/ml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 1.实验记录装置 将血压换能器固定在铁支架上,换能器的位置大致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将换能器电缆与二道生理记录仪的血压放大器输人插座相连(图6-18)。按照前述二道记录仪的使用方法调整记录仪。对血压放大器定标,校正选择开关拨至 13.3kPa(100mmHg),灵敏度置于50,记录描笔上移2cm。通过三通管向换器压力小室及动脉插管内注满肝素生理盐水,排尽气泡,并预先加压至 13.3kPa,检查有无漏液。 四道生理记录仪——血压换能器装置 记录仪灵敏度一般置于 50或 100档,计时置 10s,走纸速度0.5~lmm/s。 2.手术

心血管活动调节及药物影响

心血管活动调节及药物影响 实验报告 1. 课程名称:动物机能学实验 2. 实验名称:心血管活动调节及药物影响 3. 实验目的、要求 1. 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描记法。 2. 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4. 实验原理 正常情况下,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当体内外环境的某些因素改变时,动脉 血压随之改变。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因素,主要有肾上腺素【AC】和去甲肾上腺素【NAI。 5. 实验材料 ⑴.实验动物:家兔 ⑵.实验器械:BL —420已生物信号分析系统、压力感受器、保护电极、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注射器【5ml,10ml ] ⑶.实验药品:20 %乌拉坦、0.5 %肝素、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1:1000000乙酰胆碱注射液、生理盐水 6. 实验步骤及原始数据记录 ⑴.实验步骤 1. 麻醉:家兔称重,计算20%乌拉坦用量,之后耳缘静脉注射。 2. 手术:家兔保定,颈部手术野去毛,切开颈部皮肤,钝性分离家兔左右两侧颈 总动脉,并分离出左侧迷走神经、减压神经和交感神经,皆穿线备用。 3. 软件操作 4. 实验项目:⑴ 观察正常时的血压曲线 ⑵牵拉左侧颈总动脉 ⑶夹闭右侧颈总动脉 ⑷ 电刺激减压神经【中间剪断,分别刺激向中端与离中端] ⑸电刺激迷走神经 ⑹电刺激交感神经 ⑺ 耳缘静脉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⑻ 耳缘静脉注射1: 1000000乙酰胆碱注射液 ⑵.原始数据记录:家兔重2396g。 7. 实验结果与分析 ⑴.实验结果:

交感缩血管紧张【vasomotor tome ],这种紧张性活动使血管平滑肌维持一定程度的 收缩,从而使血压保持稳定。 ② 位于延髓头端外侧区的缩血管区是整合各种心血管反射、维持血管紧张性和 血压平衡的重要部位。其中含有控制心交感神经以及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的神经元 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这些神经元的紧张性活动表现为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持续 的低频放电活动。 ③肾上腺素【AE3和乙酰胆碱【Ach ]对动脉血压由明显影响。其主要作用是由 所选择的受体不同而异。正常时,肾上腺素【AD 和乙酰胆碱【Ach ]在血管重的含 量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故正常时动脉血压处于平衡状态。 2.牵拉左侧颈总动脉【向中端 在颈总动脉向中端,存在一种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装置-颈动脉窦 carotid sinus ],位于血管壁的外膜下,是一类感觉神经末稍,感受血液对血管 壁机械牵张的程度。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颈动脉窦神经。并加入 区【舌咽]神经进入延髓。 压力感受性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压力感受器不断向中枢发放冲动,引起一定 程度的反射效应。当牵拉颈总动脉向中端时,压力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加强,传入冲 动加强,使迷走神经紧张性加强,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减弱,分别通 过它们的传出神经,导致心率减慢,心脏收缩力减弱,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 血压下降,从而维持血压的稳定,停止前拉后,血压恢复正常。 3. 夹闭右侧颈总动脉 夹闭右侧颈总动脉时,由于此时颈总动脉窦缩感受的机械牵张减少,从而反射性 地引起动脉血压升高,加上外周阻力增加以及脑缺血反射等原因,使得动脉血压明 显最咼【作用机制与牵拉颈总动脉向中端一致] 4. 电刺激减压神经 ①刺激向中端 主动脉弓是一种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装置,其传入纤维自成一束,与迷 走神经伴 行,称为主动脉神经,即减压神经。其作用机理与颈动脉窦类似,都是通 过感受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来影响血压的变化。当电刺激减压神经向中端时,单个 神经纤维发放冲动,通过迷走神经进入延髓,传入冲动经心血管中枢整合后,通过 抑制心交感神经、缩血管神经和兴奋心迷走神经,三者综合作用结果使血压降低, 此过程也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过程。 ②刺激离中端 由于减压神经被剪断,离中端减压神经受电刺激时,产生的冲动无法传导至延 髓,从而 ⑵.分析: 1.正 ①支 动所神经 管神经纤 管神经纤 态下,交感 经纤维持 低频率的 常时 配血管运 纤维由血 维和舒血 维。安静状 缩血管神 续地发放 冲动,称为

7.心血管系统用药

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用药 A 型题 掌握26 种78 题 硝酸甘油 1. 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是通过:D A. 阻断心脏β受体,降低心肌耗氧量 B. 直接抑制心肌,降低心肌耗氧量 C. 主要扩张冠脉阻力血管 D. 扩张外周血管同时扩张冠脉侧支血管 E. 阻断Ca ++ 内流,增加心肌血流量 2. 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硝酸甘油的常用给药方式:D A. 口服 B. 吸入 C. 皮下注射 D. 舌下含服 E. 静脉注射 3.关于硝酸甘油,下列说法有误的是:B A. 片剂用于舌下含服,不可吞服 B. 可用于颅内压增高者 C. 血容量不足,收缩压低的患者慎用 D.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禁用 E. 青光眼患者禁用 硝酸异山梨酯: 1. 关于硝酸异山梨酯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舌下含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80% B. 口服给药无肝脏首过效应 C. 可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 D. 主要以原形由尿中排出 E. 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3小时 2. 下列药物中,可与洋地黄、利尿剂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是:B A. 硝苯地平 B. 硝酸异山梨酯 C. 硝酸甘油 D. 普萘洛尔 E. 复方利血平 3. 硝酸异山梨酯药物严禁与西地那非合用,否则会导致:A A. 严重低血压 B. 严重贫血 C. 严重颅内压增高 D. 抗心绞痛作用减弱 E. 休克 硝苯地平 1. 硝苯地平不能与下列哪种药物合用,否则会使硝苯地平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D A. 硝酸甘油 B. 硝酸异山梨酯 C. 普萘洛尔 D. 利福平 E. 美托洛尔 2. 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的机理是:A A. 降低心肌细胞内Ca+浓度 B. 降低心肌细胞内K+浓度 C. 收缩外周阻力血管 D. 降低心脏前负荷 E. 增加心肌耗氧量 3. 关于硝苯地平,哪一项是正确的B A. 以原药形式80%经肾脏排泄,20%随粪便排出 B. 通过位于肠粘膜和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 3A4系统代谢消除 C. 哺乳期妇女可以使用 D. 舌下含服或嚼碎服后15分钟起效,1~2小时达高峰 E.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30%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 、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 .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 草绿色链球菌 C .溶血性链球菌 D . 肠球菌 E .白色念球菌 2 、下述引起心瓣膜的疾病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 感染性心内膜炎 B . 主动脉粥样硬化 C . 风湿性心内膜炎 D . 克山病 E . 瓣膜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3 、下述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常发生于已有病变的心瓣膜 B 赘生物易脱落而引起栓塞 C 往往并发细菌性心肌炎 D 病变的心瓣膜可发生穿孔 E 治愈后可导致心瓣膜病 4 、关于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瓣膜硬化 B . 瓣叶相互粘连 C . 瓣膜增厚卷曲 D . 腱索增粗和缩短 E . 瓣膜断裂,穿孔 5 、二尖瓣狭窄时的血液动力学和心脏变化中,不正确的是: A、左心房代偿性扩张和肥大 B、患者常咳出带血的泡沫痰 C、左心室代偿性扩张和肥大 D、右心室代偿性肥大和失代偿扩张 E、下肢浮肿 6、下列哪项因素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 A、低密度脂蛋白 B、高密度脂蛋白 C、α球蛋白 D、β球蛋白 E、免疫球蛋白 7、下列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动脉内膜脂质浸润 B、动脉内膜胶原纤维增多及玻璃样变 C、粥样斑块内可发生钙化 D、病变部位发生纤维素样坏死 E、病变严重处可出现中膜萎缩 8、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 A、细动脉 B、大、中动脉 C、小动脉 D、大动脉 E、中动脉 9、下述那种成分是粥瘤所不具备的? A 纤维组织伴有玻璃样变 B 无细胞的不定形物质 C 苏丹Ⅲ染色阳性物质 D 泡沫状细胞 E 中性白细胞 10、心肌梗死病变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 A 左室前壁心尖区 B 左室侧壁 C 室间隔后1/3 D 右心室后壁 E 左心房 11、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分支是哪个? A 右冠状动脉主干 B 左冠状动脉主干

病理学练习题(第六章)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指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弹力型动脉和弹力肌型动脉。病变特征是血浆内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浸润和沉积于大、中动脉内膜,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动脉变硬,心、脑、肾等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贫血性梗死等病变。 2.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r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绝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3.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剧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体表或内脏的牵涉痛(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通常休息或服用硝酸酯剂后可缓解。 4.室壁瘤(Venticular aneurysm) :是指心肌梗死后,梗死灶处的瘢痕组织在血流的冲击和心室内压作用下,局部向外膨出所形成的结构。 5.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指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基本病变为全身细小动脉硬化。 6.动脉瘤(aneurysm):是指动脉壁因局部病变变薄而向外膨出所形成的永久性的局限性异常扩张。 7.风湿病(rheumatism):是一种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以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死和风湿性肉芽肿形成为特征。常侵犯心脏、关节、血管和皮肤,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风湿病的病变发生在全身结缔组织,属结缔组织疾病。 8.风湿小体(Aschoff body):又称风湿性肉芽肿,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其出现提示风湿活动。典型的风湿小体位于心肌间质内血管旁,呈梭形或椭圆形,中央为结缔组织的纤维素样坏死,,周围绕以Aschoff细胞(风湿细胞)并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二、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种因素与瓣膜口的关闭不全发生无关? A.瓣叶的卷曲 B.腱索的融合与缩短 C.瓣叶间的粘连 D.瓣膜的穿孔 E.以上都有关 2.高血压可以引起下列脑改变,除了 A.脑萎缩 B.脑水肿 C.脑出血 D.脑软化 E.脑梗死 3.下列哪项叙述与风湿病不相符合? A.风湿病为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B.风湿病是一种肉芽肿性病变 C.风湿性关节炎多累及小关节 D.风湿病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 E.风湿病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 4.二尖瓣狭窄一般不会引起 A.左心房肥大、扩张 B.左心室肥大、扩张 C.肺淤血、水肿 D.右心房肥大、扩张 E.右心室肥大、扩张

心血管系统——第七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血管系统——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因】 --急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亚急性:草绿色链球菌 【表现】 1.症状 --最常见:发热 --非特异:脾大、贫血、杵状指(趾) 2.动脉栓塞:脑和脾(最常见) 3.心脏杂音 4.周围体征(微血管炎或微栓塞) --瘀点 --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 --Osler结节:在指和趾垫,亚急性 --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急性 --Roth斑:视网膜 A.Janeway损害 B.瘀点 C.脾大 D.Roth斑 E.Osler结节 1.主要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体征是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发生于视网膜的病变是 『正确答案』A、D

5.并发症 --心力衰竭:最常见,主动脉瓣受损最常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栓塞引起) --心肌脓肿:急性 --化脓性心包炎 --心肌炎 【检查】 两大基石 1.最有价值的检查:血培养 2.超声心动图 --经胸超声心动图(50%~75%)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5mm,95%) 3.其他 --尿液:镜下血尿、轻度蛋白尿 --免疫学:丙种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 --心电图、X线 【诊断】缺乏典型特异性表现 --主要指标:2大基石 --亚急性:原有心脏病+周围体征+超声心动图 女,43岁。近1月来发热,乏力,气促。有先天性心脏病史。查体:T 37.2℃,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0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响亮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血WBC 13.4×109/L,N 0.89,Hb 104g/L,尿常规沉渣镜检RBC 5/HP,该患者需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心包炎 C.风湿热 D.感染性心内膜炎 E.急性心肌炎 『正确答案』D 女,20岁。3个月前拔牙后持续发热至今。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查体:体温38.6℃,贫血貌,脾肋下1cm。最有助于确诊的检查是 A.胸部X线片 B.血培养 C.血清铁 D.腹部B超 E.心电图 『正确答案』B 【治疗】 1.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抗微生物药物 --用药原则 ①早期:连续送3-5次血培养后 ②大剂量和长疗程:完全消灭致病菌

第八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八章循环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高血压: 2.低血压: 3.先天性心脏病: 4.差异性青紫: 5.肺门舞蹈症: 6.艾森曼格综合征: 二、填空题 1.7小儿收缩压为年龄×0.26+10.6kpa,如以毫米汞柱表示则相当于,舒张压为收缩压的。 2.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心病除室间隔缺损外还有 、、。3.小儿生后,卵圆孔在解剖上大多闭合,动脉导管多在生后天闭合。 4.根据心脏左右两侧及大血管间有无分流和分流情况,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三类,即型、 型和型。 5.在先心病中,当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蛋白> 时即出现青紫。 6.目前认为,对新生儿唯一可使用药物防治的先心病是。 7.先心病者左右房室的大小多发生改变,房间隔缺损可有增大,而动脉导管未闭则可有 增大。 8.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心脏杂音特点是于 闻及粗糙的连续性样杂音,占据整个收矩期与舒张期。 9.法洛联症的畸形括、 、和,其最主要的畸形是和。10.如法洛四联症同时还伴有,则称为法洛五联症。 11.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中除风湿性心脏炎外,还有 、、和。12.风湿性全心炎包括、 和。 13.风湿性心内膜炎时二尖瓣受累多见,其杂音在急性期后可以恢复,若仍有收缩期杂音,可诊断为,一年后仍有舒张期杂音,可诊断为。 14.风湿性心肌炎常需与、 和相鉴别。15.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临床上分为 型,型和 型。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 16.风湿热活动静止以上时间,又发生风湿活动表现称为复发。 17.法洛四联症因红经胞增多,血液粘度高,血流变慢,可引起。 三、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号,错的打“×”号) 1.胎儿时期的血液循环只有大循环,几乎无小循环。() 2.小儿心脏听诊常可听到窦性心律不齐,P2>A2,较易听到第三心音,这些都属生理性。() 3.先心病的心脏杂音响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可根据杂音的响度来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4.房间隔缺损患儿的肺动脉第二音亢进,而法洛四联症的肺动脉第二音减低。() 5.室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症患儿的胸部X线检查,都可出现肺门舞蹈。() 6.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患儿的肺部呈充血状态,因此都易患呼吸道感染。() 7.法洛四联症中,如肺动脉狭窄不严重,临床上也可无青紫出现。() 8.主动脉缩窄患儿的桡动脉搏动弱,而股动脉搏动强。() 9.妊娠6个月时母亲感染风疹病毒者,其胎儿容易发生心血管畸形。() 10.法洛四联症和房间隔缺损一样,都易继发呼吸道感染。() 11.风湿热由链球菌感染引起,因此可从患儿的病变组织中找到链球菌。() 12.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风湿热,要持续用药到4~8周。() 四、最佳选择题 (一)A1型题 1.正常胎儿的血循环中下列哪一部位的血氧含量最高

第8章 循环系统

---------------------------------------------------------------最新资料推荐------------------------------------------------------ 第8章循环系统 第 8 章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是分布于全身各部密闭的管道系统。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司人体的血液运输并参与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淋巴系统由各级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可辅助静脉引流组织液。 第 1 节血管壁的微细结构一、动脉动脉按管径粗细分为大、中、小动脉和微动脉等。 动脉管壁分内膜、中膜和外膜 3 层,各层结构随动脉分支而变化,并以中膜变化最明显。 (一)大动脉是指靠近心的动脉干,如主动脉、肺动脉干、头臂干、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髂总动脉等。 因其管壁含大量弹性膜,又称弹性动脉(elastic artery)。 图 8 -1 大动脉和静脉的微细结构模式题1.内膜: 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 内皮下层为结缔组织,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图 8-1)。 2.中膜: 由 40~70 层弹性膜组成,较厚,其间夹有少量平滑肌、胶原纤维和基质。 1 / 8

在病理状态下,中膜内平滑肌纤维可迁入内膜增生,使内膜增厚,引起动脉硬化。 3.外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较薄,内有血管壁的营养血管。 大动脉在心收缩时管壁扩张,心舒张时弹性膜引起管壁回缩,使血液持续、均匀地向前流动,又称弹性贮器。 (二)中动脉除大动脉外,凡解剖学上命名的动脉大多属中动脉(图 8-2),因中膜平滑肌十分丰富,又称肌性动脉。 图 8 -2 中等动脉和静脉的微细结构模式图 1.内膜: 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组成。 内弹性膜是弹性蛋白构成的有孔均质薄膜,在血管横切面上常呈波浪状,可作为内膜与中膜的分界。 2.中膜: 较厚,主要由 10~40 层环行平滑肌组成,肌纤维间夹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相邻肌纤维间有缝管连接,能协调整个中膜平滑肌收缩。 3.外膜: 外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小的营养血管和神经纤维束。 近中膜处,有密集的外弹性膜。 (三)小动脉指管径在 0. 3~1mm 的动脉,属肌性动脉。 结构与中动脉相似。

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医学专业《解剖学》 高二年级试题库 第8章出题人:刘凤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8分) 1、窦房结: 2、心包腔: 3、微循环: 4、静脉角: 5、房室结: 6、心包: 7、血液循环: 8、心的传导系统: 9、乳糜池: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32分) 1、心的传导系统包括、、。 2、右心房的三个入口为、、。

3、腹腔干的直接分支为、、。 4、淋巴系统由、、组成。 5、人体的九条淋巴干为、、、、 、、、、。 6、淋巴结的功能为、、。 7、人体最大的淋巴管道为,它起自于,终止于。 8、脾的功能为、、、 。 9、防止血液倒流的装置是、、。 10、心壁从内向外依次分为、、三层。 11、与微循环有关的血管一般包括六部分、、、 、、。 12、体循环的动脉主干为。 13、主动脉弓的凸侧向上发出三个分支,从右向左依次为、 、。 15、头臂静脉是由和汇合而成。 16、腹部的动脉脏支中不成对的脏支有、、 ,成对的脏支有、、。17、上肢的三条浅静脉有、、, 其中血液注入腋静脉的是,血液注入肱静脉的是,临床常选用药物注射和采血的部位是。 18、淋巴器官包括、、。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A、肝 B、脾 C、心 D、肾

2、营养心的动脉为()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腔静脉 D、左、右冠状动脉 3、测血压时听诊部位是() A、腋动脉 B、肱动脉 C、桡动脉 D、尺动脉 4、全身最大的静脉是() A、颈外静脉 B、上腔静脉 C、髂总静脉 D、下腔静脉 5、大隐静脉的血液注入() A、股静脉 B、尺静脉 C、腋静脉 D、肱静脉 6、右淋巴导管的淋巴注入() A、左静脉角 B、右静脉角 C、乳糜池 7、颈部最大的浅静脉为() A、颈内动脉 B、颈外动脉 C、面静脉 D、锁骨下静脉 8、人体最大的淋巴管道是() A、胸导管 B、右淋巴导管 C、右颈干 D、左颈干 9、体循环的动脉主干是() A、主动脉 B、冠状动脉 C、颈动脉 D、面动脉 10、心的正常起搏点是() A、窦房结 B、房室结 C、房室束 D、蒲肯野纤维 11、左右房室口的瓣膜是() A、二尖瓣 B、三尖瓣 C、主动脉瓣 D、肺动脉瓣 12、动脉圆锥位于() A、右心室的流入道 B、右心室的流出道 C、左心室的流入道 D、左心室的流出道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腔中的血液为动脉血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