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标准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标准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标准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适用学制三年制

获取证书无

编制陈淑姣

审核

制定日期2014.9

一、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与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是面向艺术设计各专业开设的专业通识选修课。其中理论与实践比例分别占70%和30%。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是艺术专业群大类的公选课,通过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增进他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本课程以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本着文化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融合、对接原则,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视角,对经典之外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弥补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小传统”的缺失,使学生对民族传统的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为学生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对传统文化加以审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使学生能够在文化多元的时代语境中保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

本课程前导课程有《文艺常识》和《中外美术鉴赏》,是学习后续课程《创意思维》、《设计综合应用实训》等的重要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在于提高文化素养,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传承,目标涵盖了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基本形态特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等基础理论;深入理解并掌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分类体系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实的调查与分析、整理与记录过程中来,独立完成课程设定的实践目标。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从而实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训“求实、创新、厚德、重艺”所包容的发展目标。

三、教学起点

该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44学时)完成。该课程的前导除相当高中水平的通识课程以外,还有艺术类其它技术平台课程,如:《素描》、《色彩》、《中外美术鉴赏》等,他们已具有相关基础知识并具备相应的基本能力,具体如下:

1.具有基本的语、数、史、地等文化基础,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述和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造型、色彩认知等美术基础,具备基本的绘画表现能力;

3.具有对美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以及中外著名画家经典作品的创作规律、风格流派的基本认知。并学会了基本的赏析方法;

4. 具有借助现代工具搜集信息、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

5.愿意与人沟通,具有与他人合作意识;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1. 课程教学载体

根据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分类进行解读,并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十种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推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沿革、评价标准、人文内涵和审美特征,作为教学载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主题:

(1)民间文学(刘三姐、梁祝传说);

(2)传统音乐(蒙古族长调民歌、陕北民歌);

(3)传统舞蹈(秧歌舞、傩舞);

(4)传统戏剧(京剧、川剧);

(5)曲艺(京韵大鼓、山东快书);

(6)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北京天桥耍中幡、抖空竹,武当功夫);

(7)传统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凤翔泥塑);

(8)传统技艺 (景泰蓝技艺、保安族腰刀技艺);

(9)传统医药(针灸、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10)民俗(春节、端午节)。

2.课程教学内容概要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学生数量大,涉及面广,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特点,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在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及作业、考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主要做法有: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方式不拘一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样式非常丰富,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课题组设计了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教学组织方式方面,打破课堂集中授课的单一模式,采取让学生分组学习、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现场授课、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直观的了解。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的激发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进行概念辨析的时候,教师除了进行深入的理论剖析之外,还列举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样式作为例证来说明概念的内涵;在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过程中,

除了教师根据例证总结特点之外,还要求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加以应用,把教师总结的特点与自身熟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样式结合起来,把教师归纳的理论化的特点还原成丰富多样而又内在统一的直观感性认识,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理解。

2、教学途径多管齐下,手段别出心裁

除进行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之外,课程组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途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渠道、多侧面地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教学过程中,全过程采用多媒体授课,并于教师板书有机结合,使文字、图片和音像共同呈现在学生面前。此外,还通过邀请校外专家开设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与学生交流、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验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接受最前沿的学科信息,真实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样,在传承过程中学生作为参与者,改变了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过程中的“旁观者”角色,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和主体。

3、教学互动渠道丰富,学生主体地位明确

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与听课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等多种方式与授课教师在线交流,尽可能地弥补了课堂内外的差别,为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教学过程中,课程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的内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列举不同的例证,便于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对授课内容加以理解和接受。在收集整理实践方面,也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将课程实践与学生个体情况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实践条件

1.多媒体教室、校内相关工作室或实训基地;

2.美术馆、博物馆等:

3.信息化虚拟实践条件,如相关网络课、微课程平台等。

七、评价方法

1.综合能力评价:

(1)学会记笔记:有关概念内涵、分类体系、遗产特征、社会背景、历史意义等;

(2)学会语言\文字表达:课堂参与主动提问,并积极回答问题,感想和认识;

(3)学会查找\整理信息: 课后搜集相关资讯,按照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归纳整理。

2.实操能力评价:

收集整理:须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收集整理1-2类。

3.评价权重和激励机制:

本课程考核评价分为基础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方面,具体评价权重如下:

(1)出勤率占8%,管理办法参照各学院有关规定;

(2)平时笔记与学习感想占20%,体现自主学习态度及文字表达能力。

(3)课堂参与占8%,包括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积极参与程度等课堂表现;

(4)课后搜集相关资讯占4%,能够运用各种数字媒体手段归纳整理。

(5)基础学习能力。包括收集整理当地非遗资源共占60%。

(6)参与相关知识问答竞赛,优胜者给予5-8分加分奖励并与该课程成绩挂钩。

八、课程资源

1.教材与学材

(1)纸本教材:

■教材选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读》陈淑姣主编

■参考教材:

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05

2)《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牟延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1

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赵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09

(2)数字媒体资源:

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相关图片、文字、视频等素材资源;相关网络共享课、微课程、电子出版物的图文、视频数字资源以及相关艺术专业网站信息资源,中国非物质文化网站、中国工艺美术网站等。

2.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网络机房、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

网络广告设计--课程标准

能源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人才培养案“专业核心理论课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网络广告设计》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 编制人:云 编制单位:文科教研室 审核人: 教研室主任:燕 院长、系部主任:毛加宁、静 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目录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教学设计 二、课程容与要求 (一)知识体系 (二)能力体系 三、课程实施 四、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二)师资条件 (三)建议选用教材版本及样本教材编写(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六、其他说明

《网络广告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统一填写) 适用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全称) 课程类别:知识+技能+素质(基础、专业、拓展) 修课式:必修(必修、选修) 教学时数:128学时 总学分数:16学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与广告设计相关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职业素养、操作技能与技术应用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平面广告和二维动画广告制作的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课程作用: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设计基础能力和设计相关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网络广告的理论和设计实践进行整体的学习和研究,了解网络广告发展的历史和分类,掌握网络设计的一般规律和设计法,课程重在培养学生二维空间设计的能力与创作的表达,并结合电脑制图软件精确的表达出来,使其能够承担一般二维动画的制作工作,并为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工艺美术基础》、《设计基础》、《广告导论》、《广告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主要用于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室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广告和二维动画广告设计与制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从对任务的需求分析报告到广告的设计、到广告作品制作最后输出完成。让学生从读懂、创意设计、制作、修改、到自己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完成平面广告和二维动画广告的学习。其前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本课程中有着极大地应用价值,起着指导作用。其起直接作用的后续课程有:广告设计与制作,展示设计等课程。 (二)课程目标 知识体系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二维动画广告设计的特性,掌握网络广告设计效果表现的知识与技能,熟悉各种二维动画广告设计的表现技巧和设计思维,具备较高的创造性、综合性才能和解决设计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包括美术基础、平面设计表现技法、构成设计、等容,掌握广告设计与制作的法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容。 职业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广告设计的表现,使学生具备二维动画设计的表现能力,具备与他人合作完成设计

《工业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工业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概论/ 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Design 课程编号: 1303070014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课程学时/学分:24课时/1.5学分 实验(创作、制作、上机)学时/学分: 审定人 开课部门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业设计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的:设计概论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介绍设计的概念、分类、各设计领域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历史和发展,使学生对工业设计学科的性质和历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和专业学习思想。 二、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1章工业设计概述 第2章工业设计的本质及原理 第3章工业设计的范畴及相关学科 第4章工业设计的原则 第5章工业设计与文化、市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6章工业设计展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设计的概念、范畴和分类,理解工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设计师及设计工作范畴、性质以及素质和技能要求。 3、了解工业设计在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研究内容。 4、理解人机工程学、心理学、工业工程的研究内容、范围及其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5、探讨文化因素对设计的影响关系以及设计文化的生成机制;理解设计与产品附加价值、市场导向和设计管理的关系;探讨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 6、了解生态设计,探讨商品化、生态化、本土化等未来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之路。 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总学时分配

2.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 六、实验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工具、器具名称 无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以考试和命题设计形式作为全部作业为依据进行综合的评价考核(作业数量、质量、专业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出勤等)。 评价参考标准:期末成绩100%; 八、参考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1.程能林编著:《工业设计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柳冠中编著:《工业设计概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2第三版 3.李砚祖著:《造物之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赵江洪编著:《设计艺术的含义》,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9 5.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 执笔人: 编写或修订日期:2019年12月5日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105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中国秘书工作文化与传统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秘书工作的基本素质。该课程先导课程有秘书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中外秘书比较、中国文化概论等。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了解秘书职业在纵横时间上的背景,掌握秘书职业的优良文化传统与发展过程,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基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秘书史研究的对象之一是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秘书活动与秘书工作变化规律,专业知识较为系统,在教学内容上侧重选取各个时期秘书机构的设置、秘书人员的来源、秘书工作的内容等方面来探讨历代的秘书工作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秘书史的发展规律。本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中国秘书工作的基本脉络和框架,认识历代秘书工作的变迁和规律,从而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思路,为当前的秘书工作服务。同时通过对中国古代秘书工作历史的考察,亦能加深对今天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更好的角色和素质意识。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历代秘书机构的设置、职能、作用、地位及演进过程,历代秘书人员的名谓、来源、选用、素质及传统,历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制度。 (2)理解和把握我国秘书工作的萌生及形成理论,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与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 能运用秘书工作发展的相关规律与理论,分析以往与当前秘书工作。

日本文化概论及答案

『日本文化概論』の試験問題 一、次の_の部分にもっとも適切なものを入れてくだい。 (毎_は2点、全部30点) 1、日本文化の基本的な特徴は_と_。 2、_が『十七条憲法』を発布した。 3、日本は_年に始まる大化の改新をした。 4、平安初期の『三筆』の_、_、_が日本書道史上代表的な人物である。 5、日本は710年に遷都した_も794年に遷都した_も、長安をモデルにして作った都である。 6、_のルソーの『社会契約論』を翻訳、解説した『民約訳解』が広く読まれ、東洋のルソーと呼 ばれた。 7、804年、_が入唐して天台宗を学び、翌年帰国して_を拠点に天台宗を説き広めた。 8、日本陽明学は反体制と_の特色がある。 9、普通、_、伊藤仁斎、_は日本古学派の三人の代表者と見なされている。 二、次のセンテンスを判断し正しいものに○、違っている ものに×をつけなさい。(10点) 1、中国との交流の中で大規模に系統的に中国文化を吸収したのは、推古天皇の時期であった。()

2、日本は隋唐文化を吸収するとき、中国の科挙制も取り入れた。() 3、飛脚は江戸時代信書、金銀、貨物などの送達を業と押してひろめした者。() 4、最澄が天台宗を、空海が真言宗を中国大陸から学び新しい日本的な仏教として広めている。 () 5、江戸幕府が1612年に禁教令を出したけど、明治政府が1873年に禁教令を解いた。()三、次に問題を答えなさい。(30点) 1、日本文化がよく外来文化を吸収し得た理由としていくつかの要因が挙げてください。 2、日本家族内で兄弟の間『本家』と『分家』は中国の兄弟関係と同じですか。 3、日本の年功序列制について自分の考えを書きなさい。 四、論述(30点) 1、日本企業の特色の一つの終身雇用の利弊を述べてください。 2、日本の儒学、中国の儒学とは異なる。認識論の面と論理面から述べてください。

影视广告课程标准

《影视广告》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影视广告》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通过影视广告、栏目包装创意与制作的训练培养学生应用不同创意方法完成影视广告、栏目包装创意的能力;通过具体制作技能完成影视广告、栏目包装的制作能力。掌握影视广告、栏目包装的调研、创意、制作的相关知识。 先修课程为《影视合成1、2》、《广告设计》。 2.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以服务影视广告设计行业的编导、创意、剪辑及特效制作等岗位的实际需求为课程开设的依据。以影视广告的创作与设计流程为该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学生认知能力规律和影视广告调研、创意设计、制作的工作流程编排课程内容。 教学中采取理论、方法、实践、考核四个教学模块顺序开展教学,并将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融于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影视剪辑、编辑的流程、方法,培养灵活操作、使用After Effects软件各项功能命令进行多种效果制作的能力。 本课程建议开设在第五学期,是以第三、四学期开设的《影视合成1、2》课程为基础,进行的综合创意和制作。 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综合运用创意的方法完成影视广告、栏目包装的创意,能够熟练运用影视广告的相关软件(包括Photo shop、Premiere、After Effects等)完成影视广告、栏目包装的后期制作与特效处理。 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能够开展影视广告、栏目包装的调研与分析工作; (2)能够根据广告或栏目目标需求制定合理的项目设计; (3)能够综合运用创意与制作技巧完成项目的前期创意与后期制作。 2.知识目标 (1)了解影视广告、栏目包装的基本原理; (2)熟悉影视广告、栏目包装的创意表现; (3)熟悉影视广告、栏目包装的制作技巧; (4)掌握影视广告、栏目包装的创作规律;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为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何谓设计、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等。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并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较全面地认识设计文化和各种特征。理解并掌握设计的本质特征、设计的物化、设计文化的继承方式,装饰的意义和特点、视觉在设计中的意义和特性,美感的特征及材料和技术的重要性等重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主要围绕艺术设计类基础理论进行编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何谓设计、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

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并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 (一)专业能力: 了解设计设计的基本涵义,设计的本质与特征; 掌握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 (二)方法能力: (1)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 (2)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发散思维。 (三)社会能力: 独立工作的技能; 学业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团结就是力量。 四、学习情境设计 (一)学习情境设计与时间安排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024 课程总学时:40 课程学分:2.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主要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此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无先导与后续课程,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秘书史等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多关联。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需要了解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知识营养,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生产的文化大环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时间长,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性强,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丝绸文化概论

浅谈中国古代丝绸的地位和作用 论点:研究丝绸文化的作用 摘要 丝绸文化是人们在丝绸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丝绸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丝绸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先导,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1]。世界丝绸文化起源于中国,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把中国丝绸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的同时,也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丝绸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推动了中国和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丝绸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交流的友好使者,对促进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研究丝绸文化,既有利于我们把握丝绸文化的发展脉络,又有利于我们发掘丝绸文化对我国新时期发展所能发挥的现实意义。 重点词:丝绸文化中国作用 丝绸文化的作用: 1.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丝绸文化对纺织业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本土的丝绸文化反作用于本土的纺织业,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改革,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创造出新的织物类型,进一步丰富了丝绸文化。 外来丝绸文化对本土纺织业的发展与革新所产生的作用更为巨大。中国的丝绸进入欧洲各国后,各国君主们纷纷建立与发展本国的丝织业。在此过程中丝绸文化的传播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不断完善、不断丰满的。例如西欧抽丝织绸工人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融于中华民族祖先的创造力之中,使纺织技术日益精湛、科学,成为近代工业的先导。正是由于这种极富创造性的糅合,极大地丰富与促进了纺织技术的发展。国外丝绸文化形成后又反馈

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广告设计与制作》 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的定位 《广告设计与制作》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训课程,培养学生 具备与广告设计相关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职业素养、操作技能与技术应用 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平面广告和二维、三维动画广告和影视广告设计及制作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 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艺 术修养。 《广告设计与制作》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广告和二维、三维动画广告和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从对任务的需求分析报告,到广告的设计,到广告作品制作,到广告作品最后输出完成.让学生从读懂、创意设计、制作、修改、到自己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完成平面广告和二维、三维动画广告和影视广告设计的学习。 2.与上下游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基于学生经过了《平面图像处理》、《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视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学习后进行的综合实训课程。 3.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 (1)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课程项目的开发是以职业活动为基础,在典型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设计导向的开发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其项目任务的核心是通过项目任务的实施使学生逐渐养成职业能力。 (2)教学项目的开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是教学项目开发的设计对象是具有学习能力和设计基础的学生,二是教学过程的实施主体是学生,三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在主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职业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主导的角色,引导和指导学生完

艺术欣赏课程标准

《艺术欣赏》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况 注:课程类别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方向课。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 系统地了解艺术涵盖的范畴、美术的分类、指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通过鉴赏美术术作品、学习美术理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方法和手段。 三、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美术涵盖的范畴、美术的分类、指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通过鉴赏美术术作品、学习美术理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课程中不光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巧,同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习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面积极的做人原则和学习态度。 2、知识目标 (1)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史前美术和各个时期不同的美术史知识。 (3)西方艺术流派和绘画风格 (4)建筑艺术欣赏 (5)中国传统美术鉴赏。 (6)平面设计形式和构形手法

3、能力目标 (1)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2)掌握不同时期美术形式、风格和流派。 (3)通过优秀平面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横向、多向思维方式,从而开创丰富、新颖的审美境界,为提高版面设计的整体水平打下良好的根基。 4、素养目标 (1)增强学生视觉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感性素质。 (3)提高个人艺术修养。 (4)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课程设计思路 美术鉴赏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部分组成。美术鉴赏课程内容由若干学习模块组成,各学习模块依据课程目标要求进行设计,并通过活动建议具体展开。基础型课程:是使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健康的美术审美观念与情趣,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必修课程。拓展型课程:是发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美术的某些专长奠定基础的课程。拓展型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探究型课程:是学生自主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针对美术某一领域的问题进行更深入地学习、研究,从而获得并应用新的知识,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探究型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习模块本课程主要分美术及美术鉴赏的基本常识、古老文明、宗教故事影响下的美术、艺术家的故事、中外美术之间的比较以及代表作品赏析四个模块完成。内容与要求根据四个阶段课程目标进行设计与编制,针对学习模块落实教学目标。活动建议主要从研究性学习、美术与社会及生活的融合、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方面提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建议。 五、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整体设计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2018.4.12

中国文化概论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制) 总学时数:36 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 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学生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片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简论(1学时) 【目的要求】 概括了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 文化的含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2.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3. 中国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地理状况(2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地理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地理情况。 【教学内容】 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的历代疆域。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秦奠定了我国现有版图的基础,以后有所发展。 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章历史纵横(3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情况。 【教学内容】 1. 中国文化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的观点。四大区域说。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几个代表。 2. 三皇五帝 3. 夏代文明和商周社会 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殷商。 西周的青铜器、社会制度。 4. 春秋战国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开始兼并战争。战国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战国七雄”。 5. 秦汉帝国 6. 魏晋南北朝 7. 隋唐时代 8. 宋元明清 9. 近代历史 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3学时) 【目的要求】

新媒体广告设计课程标准

新媒体广告设计课程标 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新媒体广告设计》课程标准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与艺术设计系广告教研室 课程标准是学院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对课程培养目标、定位、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等作出规定的教育指导性文件。它是编写教材、实施教学与教学评价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和学时,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围绕广告设计专业特点,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强调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的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和专业设计水平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本课程教学的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主要在于教学指导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和就业市场。课程在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手段的同时,注重了对国外现代设计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的吸收和借鉴,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选择人才的衡量指标不断地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总结教学经验,逐步探索现代设计教育模式,使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评制度,教学过程逐步规范化和系统化,该课程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参考书目以及教学内容和学时数都进一步进行规

划、调整和改进,使其更加合理。本课程自建立专业以来便开始设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考虑到学生创意表达的现状,增加了广告创意表现的内容;在课程中坚持理论指引,实践提高;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现代媒体手段的运用等使该课程的特色更趋鲜明,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前期课程:设计概论、造型能力(素描、速写)、设计色彩、构成设计、商业插画、photoshop、市场营销和消费心理、字体与版式设计、图形创意设计与制作等广告文案创作人员必修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 后续课程:设计大赛专题项目设计、毕业设计。 三、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1.《新媒体广告设计》是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非常有特色的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研究,重视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践性,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次设计实践过程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完整的、全面的对一个广告课题进行策划的能力,从与客户接触到进行调查分析、广告目标的确立、广告媒体策略的制定、广告的创意与制作、广告效果的评估,并通过设计作品讲评,请业内人士和其他院校的教师点评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广告并非个人的主观行为,而是有着科学的、逻辑的思维方式,并使其了解新媒体广告设计活动与纯粹的艺术创作和平面设计的不同。要求学生掌握运用部分营销学、心理学、市场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2.在教学中,规定的广告选题都是市场中存在着问题的产品,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创作时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让学生参与整个广告活动的全过程,这对于学生步入社会进行新媒体广告设计活动有着很明显的实践意义。 3.本课程在教学中,完全模拟广告公司的真实运作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从市场调查,新媒体广告设计书到广告的系列设计,都以小组为单位,锻炼学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 新媒体广告设计是一门集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课程,也是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重点必修课程,是对广告专业的认知程度与表现能力的检验。学生通过策划与设计的实践活动,完成一整套的新媒体广告设计报告书与系列设计作品,可以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审美趣味、艺术表达形式和个性创意,以及专业表现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综合体现和个性的充分展示,同时是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从事广告设计工作,从心理方面、设计实践方面都是一次很好的铺垫,对培养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有十分重要意义。

动画概论-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动画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多媒体艺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本课程力求对动画艺术学体系进行系统、全面、立体的梳理,培养学生清晰的动画理论思维,并将这种思维本能地应用到动画实践和艺术创作中,毕业后可从事动画制作、多媒体艺术等工作,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铺垫。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画理论的基础知识,并得到必要的实践思维训练。为学生以后从动画制作、多媒体设计打下坚实基础。动画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很强且指导实际应用的重要专业课,和多媒体其他课程有着重要的关联作用。 二、职业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清晰的动画理论,并将这种思维运用到设计实践和艺术创作中。 (1)掌握动画基本理论的相关知识 (2)了解各种类型动画的制作方式; (3)具有制作动画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理念在语言教学中体现动画理论的培养,引导讲理论运用到创作实践中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案例分析为中心组织课程内 容,并让学生在分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分析以技能目标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采取学习与讨论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调动学生的思考。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64 学时(理论学时:56 实训学时:8)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需求,培养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掌握物理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物理教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本科层次、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信念,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价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规范,为人师表,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具备从事物理学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物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从事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能够将这些知识与技能渗透于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中。 3.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描述和分析物理学领域实际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以获得对相应问题的深刻认识并得出有效结论。能通过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提取、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为问题分析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4.具有较为宽阔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具备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5. 具备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职业技能,普通话、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达到规定要求;理解和掌握有关中学生成长的规律与特点,具有尊重、理解、保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意识与能力;掌握教与学的知识,熟悉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

日本文化概述

日本文化概述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中国传入日本的格斗运动。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 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 毛笔抄录经 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现在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寿司是以生鱼片【刺身(さしみ)】、生虾、生鱼粉等为原料,配以精白米饭、醋、海鲜、辣根等,捏成饭团后食用的一种食物。寿司的种类很多,不下数百种,各地区的寿司也有不同的特点。大多数是先用米饭加醋调制,再包卷鱼、肉、蛋类,加以紫菜或豆皮。吃生鱼寿司时,饮日本绿茶或清酒,别有一番风 味。 日本文化史 日本文化有无自己的根?回答是肯定的。尽管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始终以到如得的外来文化为媒介,但它毕竟尽有自己的根。日本文化如同一棵树,它的根深扎于日本国的风土上。若究其缘起,则可上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绳纹时代。“绳纹文化与后来的弥生文化、古坟文化,是日本原出文化的三个时期。” 日本历史始于石器的出现,绳纹时代即是日本的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的那个时期的陶器表面带有丰富多彩的草绳模样,史称绳纹陶器。绳纹陶器历史久远,外观渐趋复杂,花纹日益丰富多彩,说明其时陶器工艺的成熟以及石器加工的发达。尽管当时日本已经处于新石器时代,但因岛国的地理位置,致使当时欧亚大陆的先进文化未能进入日本。绳纹人群居坚穴,仍以捕鱼、狩猎、采集为生,不知农耕。生产力的滞后,亦使其当时社会滞留在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巫术支配人们的原始社会生活,也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 活。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日本历史进入弥生时代。考古学家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掘出不同绳纹陶器的新式陶器,史称弥生陶器,史称弥生文化。弥生陶器器形简单,花纹也不繁杂,与绳纹陶器迥然不同,反映出一种新的审美情趣。一般认为,弥生陶器是从海外输入的,即可能是从大陆迁入的民族带去了新的弥生文化。新的文化虽然战胜原有的绳纹文化而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但外来人终被原住居民所同化,日本民族并未因之而断续。弥生时代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先进的大陆文明经由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促经日本很快进入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石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弥生人从事农耕,种植粮食,共同劳动逐渐形成大的村落,父系社会制度取代了母系制度,阶级差别、政治支配关系也逐渐形成。当时,自然崇拜和巫术迷信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农耕祭祀活动盛行, 成为弥生文化的一大特征。 从公元三四世纪到六七世纪,以畿内为中心,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高冢古坟,标志着日本由弥生文化进入古坟文化的时代。古坟的建筑需要征集大批劳动力,坟内陪葬有镜、剑、勾玉等精致工艺品,象征着死者生前拥有强大权力。这与一般民众死后的简易安葬形成鲜明对照,说明强大的专制集权已经形成,即以畿内为中心的大和国终于在5世纪初统一了日本。这个时期,日本从大陆不仅源源不断地输入物质文明,而且开始导入大陆的精神文明。一方面,移居日本的汉人和朝鲜人即所谓“归化人”

最新艺术学概论课程标准教案

《艺术学概论》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书法学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与核心课程。《艺术学概论》就是艺术理论。它概括、简明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题。本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二)课程定位 《艺术学概论》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在为学生提供艺术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为艺术类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的涉及基础语文教育、文化管理、文秘、新闻和广告等各方面专

业人才。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在向学生传授艺术理论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作品的分析鉴赏要素;注重如何将艺术理论转化为直观的艺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感知、鉴赏、批评艺术作品的能力。 2、具体方法:授课以理论讲解和实践分析为主线,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36学时。要求主讲教师能够很清楚的掌握艺术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说明,并结合自身学术专长重点讲解,点与面的结合有利于使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从而继续深化所学知识并最终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结合起来。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了解艺术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明确学习艺术概论的意义,正确理解艺术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二)职业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艺术概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艺术活动的现象 和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艺术课程打好基础。(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 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专业教育课程) (一)课程教学内容

广告设计课程标准

《广告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广告设计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应用专业图形图像 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综合应用《平面设计艺术》、《Photo shop沢《Illustrator 》、《Page-Maker》和《CorelDraw》等图形图像软件,实现任务式教学。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独立掌握图形 编辑软件,通过最新广告理论、策略分析、文案配合、图形概念提取、设计表现等知识点的学习,目标是让同学们能综合所学知识及手段,独立完成平面广告设计。 1、专业能力目标 (1)具有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软件的能力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正确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 (4)在引导学生学习各类设计风格的同时促进学生设计个性的发展。

(5)能够熟练掌握至少一种图形编辑软件。 (6)掌握基本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素质,具备实操能力。 (7)把握平面广告设计的各种创意与方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 (1)制定广告设计流程能力。 (2)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设计定位、设计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专业理念、专业技术创造能力和运用能力。 (5)通过独立学习,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工作中寻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 3、社会能力目标 ⑴在工作中的沟通能力与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⑵公正坦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学会与人相处。 ⑶掌握和控制工作进度,合理安排时间。 ⑷认真、细致,有自制力,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进取心。 ⑸有较强的环境意识。 三、设计思路 禾I」用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平面广告设计项目中实践积累的经验与社会对设计人员的要求相结合,充分听取行业人士的建设,紧跟市

工业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工业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 适用专业[ ] 课程承担单位[ ] 学时[ ] 制定人[ ] 制定日期[ ] 审核人[ ] 审核日期[ ] 批准人[ ] 批准日期[ ]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专业理论性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概貌,树立正确的设计思维与方法。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正确全面了解工业设计的概念、特征、学科范围、发展历史,了解工业设计师的业务范围、知识结构,了解工业设计的基本工作过程和思维方法,培养正确的设计观念,并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起指导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工业设计理论研究员、设计师、设计助理等人员,以“概论”为载体,将工业设计要素、工业设计程序、工业设计原则、工业设计师、工业设计管理、工业设计教育等知识融到单元中进行讲解。 本课程需要前期学习《构成基础》课程,完成前导课程是“造型基础”、“色彩基础”,为本课程学习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本课程为后续课程《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能力是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管理,这就要求学生先掌握美术基础的知识,继而获得岗位所需的审美与表达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调研、管理、设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知识目标 1.工业设计原则与原理; 2.工业设计要素; 3.工业设计程序; 4.工业设计师的种类与职责; 5.工业设计评价; 6.工业设计管理。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按照工业设计的设计程序进行产品设计2.能够掌握工业设计师的划分与职责; 3.能够对设计作品做出专业点评。 (三)素质目标 1.具备设计评价能力; 2.具备工业设计管理能力;

日本概论

第一章 1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侧,南北方向狭长约3000公里,是一个呈弧状的岛国。 2日本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1/25 3领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大岛屿和7000多个小岛屿组成。 4日本与亚洲大陆之间是日本海,日本与美洲大陆之间是太平洋。 5日本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 6南北气候差别很大 7日本安倍延伸3000公里,各地气候存在明显差异北纬35度以南属季风型亚热带森林气候;本州北部及北海道属季风型温带针叶林气候;其余广大地区属季风型温带阔叶林气候。 8日本是多山的国家,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76% 9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一座休眠火山,也是全日本最高峰。 10纵贯本州中部的飞、木曾,赤石三条山脉被称为北、中央、南阿尔卑斯山,也统称为日本阿尔卑斯山。 11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带,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 12地震频繁 13平原仅占国土面积的24% 14日本河流短小,水量充沛,落差大。水势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 15全国最大的湖泊琵琶湖式构造湖 16最深的湖是田泽湖 第二章 1日本历史分为:原始、古代社会、中世社会、近世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2水稻的广泛种植和铁器、青铜器的使用,是弥生文化的重要特征。 3公元57年,倭奴国王遣使赴汉朝贺,受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4日本没有文字。渡来人带来了汉字。 5随着文字的传入,儒学、道教、佛教等高度发达的学说、宗教也传入日本。 6 1192年源赖朝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镰仓幕府正式形成。 7 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 8 1868年(明治元年)3月,天皇发布“五条誓文”,表明了新政府的基本方针。 9新政府为了富国强兵,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维新改革,即“明治维新” 101889年发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11近代天皇制国家体制的确立同时也标志着日本开始向帝国主义国家的转变 121894年7月27日甲午战争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下《马关条约》 13日本为实现其独霸中国的野心,俞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迫启承认。14“米骚动” 15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进攻宛平城,制造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161940年3月,汪精卫在日本侵略者的支持下,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 17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站爆发。 181941年1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成功,太平洋战争爆发。 19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01946年11月公布了《日本国宪法》。宪法的根本精神是主权在民。 2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重新武装日本,于1951年,是48国与日本单独和,签订了《旧金山合约》,宣布结束与日本的战争状态,恢复日本的主权,但美国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