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再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本章教学,拓展数的概念,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打下基础。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

2、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问题,使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也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负数是因为生活实际的需要。教材在安排前两道例题的教学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用正书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一是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了商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二是以平面图形的形式呈现了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或南北方向的大街行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正书或负数表示行走时方向相反的路程。再结合其他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力量。

3、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机会。

在例题教学后,教材多次安排了“试一试”,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在初次认识正数和负数后,教材安排学生根据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尝试自己写出、读出正数和负数。在知道“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后,教材让学生尝试用正、负数表示盈利和亏损的情况。在教学用正、负数表示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后,教材呈现了抽象的数轴,让学生填数和读数,初步体会数轴上正数和负数的排列规律。

本单元最后还安排了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这是在学生已经理解面积的意义,以及会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含有整格、半格图形的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一方面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用估数和数方格的方法计算稍复杂的图形或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体会可以通过平移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熟悉的图形计算出面积,从而为下一单元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作些铺垫。在活动中,教材结合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积极与小组成员开展交流,表达完善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重难点、关键

重难点: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负数的含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

关键:结合实际,让学生自主尝试和探索。

课时划分

1、认识负数…………………………2课时

2、面积是多少………………………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页及练一练与练习一的第1至6小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 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对接反义词(师说:前。生答:后)。

(2)教师做动作,学生对相反意义的动作。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意思相反的情况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一、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读写方法

1. 情境引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

出示例1:上海、南京和北京图片及温度计图。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每个城市的气温或两个城市气温之间的比较。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个城市气温的?你是怎样看温度计的?

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埘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引导: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

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4 ℃(+ 4 ℃) - 4 ℃

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并板书:“+ 4”这个数读作正四,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4的前面加一个正号,“+ 4”也可以写成“4”;“- 4”这个数读作负四,书写时,可以写成“- 4”。

2. 巩固气温的表示方法。

练习第2页的“试一试”。

介绍:气候状况与地形特点、海拔高度等有关。

二、进一步认识负数,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

1. 课件出示例2直观图,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同步出现与海平面的比较)

提问: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要求: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表达,并说含义。

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 8 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记作:-155米。

2. 归纳正数和负数。

小结: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课件同时呈现: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

引导: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请学生移动贴纸独立分类,汇报。

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出现:

① + 4、19、+ 8 844.43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上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上的高度,- 4、- 11、- 7、- 155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下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② + 4、19、+ 8 844.43都大于0,- 4、- 11、- 7、- 155都小于0。

小结:像+ 4、19、+ 8 844.43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 4、- 11、- 7、- 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完成板书)

3. 练习。

(1)完成第6页第2题。

提问:读一读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么?(都是负数,低于海平面或比0小)

(2)完成第7页第5题。

题目改为:读一读下面这些温度,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分别说出:水结冰的温度是0℃,水沸腾的温度是100℃,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 88.3℃。

学生可能出现:这些数有的是正数,有的是负数,正数比0大或负数比0小。

(3)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先读一读,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并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圈内。

- 5 + 26 8 - 40 - 88.3 + 103 0 12.4

提问:

①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

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③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负数要小于0,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4)完成第6页第3题。

学生可能出现:

①1、2、3、4、5,- 1、- 2、- 3、- 4、- 5

②有分数、小数或整数(除0外)各种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读一读写的正数和负数。

如1、- 1、2、- 2……感受正数和负数是相对的,正数有无数个,负数也有无数个。

如1、2、3、4、5,- 1、- 2、- 3、- 4、- 5,感受这组正数读起来越来越大,负数读起来则越来越小。

对于第二种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过去学过的除0以外的整数、小数、分数都是正数。

教师随后用数轴表示出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三、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初步体会正负数是相反意义的量

1. 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吗?(电梯间里标识的楼层数、商场购物导示牌上的正负数)

2. 完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下面是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小明家六月份很有意义的一笔支出是什么?

3. 推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介绍第9页“你知道吗”负数的产生史。

第二课时负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的例3、4,"试一试"、练一练"、习一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盈与亏、收与支、增与减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中正负数的应

用,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在学习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出3个正书和3个负数.

2、生活中在哪些情况下会遇到负数?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

(1)、情境引入

商店通常会用统计表来记录每个月的盈亏情况.我这有一张新光服装店的统计表

(2)、出示统计表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书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你能看出该商店哪几个月是盈利,哪及个月是亏损吗?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思考后,指名说一说.

(3)指导完成“试一试”

学生根据题中的数据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的盈亏情况.

注意正确读写正负数的指导.

2、教学例4

(1)、出示例图

师:从平面上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说说想法)

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可能会到什么地方?

(向东走2100米会到达邮局,向西走2100米会到达公园)

师: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呢?(-2100米)

如果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你能分别用一个正书和一个负数来表示吗?

指名汇报并说说想法.

师:这里的学校相当于哪个数呢?(0)

(2)、指导完成“试一试”

分步出示数轴:

A、画出直线后,标出表示0的点.

B、向右等距离地标出1、2等点,向左等距离地标出-1、-2等点.

C、学生填出空格中的数.

D、从0开始分别向右、向左读一读各数.

E、思考-2是接近2还是接近0?

(3)、指导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什么?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指名回答并说说想法.

(4)、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并说说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说说想法.

师:你还能指出生活中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吗?

2、指导完成练习一的第8题.

师:从存折这一页的记录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框中的数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完成后汇报,师讲评.

3、指导完成练习一的第10题.

师:在这张表中的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

说说每站的上下车人数.

这里的0表示什么?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第三课时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P10、11

教学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

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

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教学重难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先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一数吗?

2、你是怎样分的?

怎样数的?

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

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初步掌握了图形的平移、旋转方法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基本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独立地探索并解决实际生活中与多边形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内容奠定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分四段安排。

第一段:以长方形面积公式为基础,引导学生应用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二段: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为基础,引导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三段:以前两段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四段:回顾与整理,进一步揭示几种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提高运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实践与综合运用《校园的绿化面积》,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稍复杂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进一步体会这部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本单元教材的安排有以下几个特点:

1、按照几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安排教学顺序,并注意教学方法上从扶到放,逐步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

2、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探索面积公式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图形的内在联系,体会计算多边形面积的一般策略。

3、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建立猜想、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正确计算。

难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公式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课时划分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1课时

2、三角形的面积计算………………………2课时

3、梯形的面积计算…………………………2课时

4、整理与复习………………………………2课时

5、校园的绿化面积…………………………1课时

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感知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操作等活动,有互相合作、交流、评价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若干形状大小不一的平行四边形、剪刀、透明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学生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名称,师根据学生回答一一出示图形。

2、请学生选一个说说你对它了解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看看谁是“火眼金睛”(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先问: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接着要求学生先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最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问:这一组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假设图中一小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你能想办法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学生可能说用数方格的方法,可能说把它转化成长方形,也可能说量出它的底和高用面积计算公式算出它的面积。

如果有学生说出第二种方法,就提问:你能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吗?(说不出第二种,可以引导学生到第二种方法上来)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右)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左)平移。

③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右)侧的梯形向右(左)平移。

③到斜边重合。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条件许可的话可借助多媒体演示),问:得到的两个长方形完全一样吗?现在你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了吗?

接着提问:这两种转化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出:它们都是沿着高剪的。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5)师:老师父母亲在乡下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农田,现在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帮老师的父母亲算出它的面积吗?虽然不能直接用转化的方法来求出它的面积,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转化的思想来寻求一种更为科学的计算方法,大家愿意一起去探索一下吗?

3、教学例3:

(1)师:以小组为单位,请大家从信封里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作业纸上的这张表格。

(2)学生操作。

(3)填好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从这张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老师友情提醒:哪个小组或哪个同学有困难的,可以到老师这里来领取参考材料。参考材料: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4)小组讨论。

(5)交流反馈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

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 = a h(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现在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块平行四边形农田的面积吗?为什么要先量出底和高?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教师给出数据:底是50米,高是40米,让学生求出面积。(请一学生板演)

2、指导完成练一练后增加一题:两组底和高都标好数据的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算出面积。(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16页的例4、例5和“试一试”“练一练”,第17页的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深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出示例4,明确题意

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吗?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方法。

2、提问: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呢?相机总结:每个平行四边形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完全相同的;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揭题: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动手操作,填表分析。

(1)、出示例5中的三角形。

①这几个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说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③每人从第127页选一个三角形剪下来,与例5中相应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要提醒每个小组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三种都要齐全)

教师加强巡视,对拼平行四边形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加以指导。

④组织讨论:通过操作,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进一步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根据要求测量、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分别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呢?

(3)汇总数据,填写表格,初步归纳。

①要求学生把小组内得到的不同数据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②提问:你是怎样算出三角形的面积的?

2、讨论交流,得出公式。

⑴出示讨论题,小组开展讨论。

①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⑵全班交流。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

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⑷让学生看书上的例4、例5,回顾刚才的推导过程,如果还有疑问,可提出讨论。反馈时要求学生用清晰的语言表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应用公式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再说说应用的面积公式。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回忆拼的过程,再回答。第2题看图口答。两题都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第1题口答。

第2题独立练习,要求先想一想面积公式,再列式计算。交流时,再让学生说说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以及计算时为什么要“÷2”。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适当交流。

四、介绍“你知道吗?”

1、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内容。

2、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半广以乘正从”的理解。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第三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练习三第4—10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口答练习三第4题。

说说300÷50与44×200怎样算比较简便?

二、指导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三的第5题。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结:可以通过计算解答,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得出。

教师追问:怎样找可以又快又好?

2、指导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师问:要使画出的三角形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和高的乘积应该是多少?(18)在整数范围内,乘积是18的数有几组?是哪几组?(1和18,2和9,3和6)每组可以画几个三角形?学生尝试画3个。

3、指导完成练习三的第7、8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交流,教师讲评。

4、指导完成练习三的第9题。

师问:测量红领巾的高时,可以怎样量?(将红领巾对折)

5、指导完成练习三的第10题。

师问:涂色的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

三、指导完成思考题

师问: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每一块板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的例6、“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是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印入

师问:谁能说出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应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6

(1)出是示例6

师:用准备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每小组内每一种梯形都要选到)(2)小组操作及交流。

师问:都拼成平行四边形了吗?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

(3)测量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数据并计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

师问:完成后填入表内并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学生完成填表并汇报想法。

师追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归纳得出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

因为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5)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

师问:想要求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什么条件呢?

1、完成“试一试”

师问:你准备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核对。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

师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

先说一说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师追问:(上底+下底)×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2呢?

3、指导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师问:你是怎样理解“横截面”的意义的?

“横截面”是图上的哪个面的面积?

应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地理完成,完成后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转化的方法在数学上应用广泛吗?

第五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页的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

熟练、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学生口头回答,并说说为什么用24×2?

师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每个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2、指导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师问:你能看出哪几个梯形的面积相等吗?

你发现了什么特点?(每个梯形的高都相等)

在高都相等的情况下,再具备什么条件,它们的面积就一定相等了?

3、指导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师问:右边梯形的高,指的是哪条线段?(让学生指出)

为什么是这一条?(直角梯形中与上底、下底垂直的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讲评。

4、指导完成练习四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如果学生列出(4+8)×20,也是可以的,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

5、指导完成练习四的第5题。

师问:要求这快地里一共有白菜多少棵,必需先求出什么?(梯形菜地的面积)

还应注意什么?(统一单位)

学生用计算器完成。

6、指导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

师:谁来指一指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分别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求它们的面积所需要的条件都知道吗?你能指着图告诉大家吗?

怎样列式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