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

《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修身齐家处世待人和谐圆满自行化他

弘一大师选集

依《格言联璧》录写

缘起

格言,又称箴言,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简短、优美的文句,往往蕴藏着无尽的人生哲理,作为修养身心的行为准则,教导人进德修业,激励人奋发进取;它像烦恼火宅中的清凉风,又如春雨,润物无声。所以,两千年来,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朝咸丰年间,绍兴儒生金缨先生,字兰生,在读书中,选辑前代哲人警策身心、修养道德的名言,编辑成《格言联璧》一书,颇受读书人的喜爱。

李叔同先生,出生于诗礼世家,是中国近代文化界的大家,在文学、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他写的《送别》《清凉歌》《梦》《三宝歌》等至今脍炙人口;是他首先把话剧表演和西洋绘画引入中国;著名画家丰子恺和音乐家刘质平都是他的得意门生。中年的李叔同放下世间的名利,洗尽铅华,投入佛门,法名演音,字弘一。弘一大师致力于戒律的研究、学习、实行,又成为佛门律宗祖师,近代四大高僧之一。

这位在世间与佛门都有卓越成就、具备完美人格的高僧,一生都极重视《格言联璧》。他曾经自称:“余童年恒览是书。”一个“恒”字,说明他对这本书不是读一、二遍就算,而是经常读、反复读。他成年以后,仍然不忘此书,说自己“三十以后,稍知修养,亦奉之为圭臬(圭臬,比喻典范;准则)”。大师在《改过实验谈》演讲中说︰“余自儿时,即读此书,皈信佛法以来,亦常常翻阅。”他不仅自己常常阅读,也常摘录来教导学生,写成条幅和大众结缘,并且撷取其中菁华百余条,编成《格言别录》。大师把全书分为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敦品类、处世类、接物类,齐家从政惠吉类、悖凶类八个部分,简约明了,更方便阅读、受持。

那么,格言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令弘一大师一生如此重视呢?让我们跟着大师的引导,走进历代圣哲的智慧宝藏,每日采得昆山片玉,就足以让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了。

(二)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公《人谱》六条

凛闲居,凛是敬畏的意思,闲居是没有事情的时候;以体独,独是慎独,独自一个人没有与人共处的时候。这两句是说,一个人闲居独处的时候,要有敬畏谨慎的心,不敢放纵,胡思乱想,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一个人看计算机、网络,不要去看暴力色情的节目。以敬畏之心,体会自己慎独的功夫有没有到家。

卜动念,卜是预测观察的意思;动念,是内心起的想法、念头。以知几,几(jīㄐ〡)在这里读平声,是几微,事前征兆,微细的事情。这两句教我们观察自己现在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头,要清楚明瞭。观察这个心,就可以知道事情发生之前微细的预兆。

谨威仪,威则有威可畏,仪是有仪可敬。一个人的仪表端正庄严,给人感觉可敬可畏。以定命,命是命运、遭遇,命有吉凶祸福。这两句说,要谨慎检点自己行住坐卧的威仪,不敢随便放纵,要合乎常礼,就可以趋吉避凶,改造命运。命运操纵全在自己,命是自己定的。

敦大伦,敦是亲厚,伦是五伦。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这五种关系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大道。以凝道,凝有固定的意思。这两句告诉我们,为人要尽自己在五伦中的本分。如父慈子孝,做儿子的对父母要孝顺,做父母的对儿女要慈爱;兄友弟恭,哥哥要爱护弟弟,弟弟要尊敬哥哥;夫妻要相敬如宾,朋友交往要讲信用、道义;君仁臣忠,领导对下属要仁爱、照顾,做下属的要忠于领导,做事认真负责,不能欺瞒。以此来凝聚伦常大道,维持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社会才不会动乱,家庭才会幸福,世界才有和平。

备百行,备是具备,百行是道德行为,用百来比喻,也就是我们整个生活行为;以考德,考是考验,都必须合乎伦理道德。这两句是说我们整个生活行为,以此考验我们的道德修养有没有欠缺。

迁善改过,见善则迁,知过必改;以作圣,以迁善改过的心行,作为成圣成贤的基础。只要能迁善改过,人人都可以成圣成贤,《弟子规》这本书就是改过迁善的标准。

以上是出自明朝学者刘忠介公的著作《人谱》。这六条,是每一个人都要去修学落实的。

(三)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观是观察、体会,观察天地之间万物生长的气象,从中体悟宇宙人生,可以开拓心胸眼界;克是克服,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的烦恼习气,学习古圣先贤克己复礼修身的功夫,可以成就功业道德。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人生就是大宇宙的缩影。学习天的博大,地的厚重,山的高远,海的深广,云的飘逸,水的随缘,太阳的光明,月亮的清柔。回归自然,与万物融

为一体,万事万物都可以给我们启示,灵性的提升才有根基。

学圣贤下手功夫就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拒绝五欲六尘的诱惑、污染,保持清净心;回归伦理道德,与一切人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才能成就真实的道德学问。有人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其实正是因为不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放纵自己追逐外在的物质享受,不知道那些都是短暂、虚幻的,只会带给我们无尽的灾难。以致玩物丧志,一天天堕落,自己还不能察觉。圣贤和一般人不同的就在这里,勇于面对自己,克服自己的坏习惯,一天天提升,才是真正的大英雄,真正有智慧的人。

(四)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行善修福、帮助别人,是人生最快乐的事,读圣贤书是最好的事。

茅鹿门,即茅坤,号鹿门,归安(现在浙江吴兴)人,是明朝著名散文家,“唐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嘉靖年间进士。他曾经说:人生在世,多做帮助救济他人的事情,那么对方对我的感激怀念,发于肺腑,温暖入心。能得人心到如此地步,是多么值得庆幸啊!

助人为快乐之本。积极行善,乐于助人就是给自己积累福报,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爱心,对方得利益很小,真正得利益的还是自己。帮助人的方法有很多,人人都可以随时去做,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一个座位,在黑暗中点一盏灯,随手捡起脚下的垃圾,给自己和大家一个清洁的心情,及时为口渴的人送上一杯水,不仅滋润口唇,更滋润心田。甚至只是一句关怀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带给我们温暖,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创造和谐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古人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为我们读书的目标是长养智能、成圣成贤。读一本好书,就是得到一个好老师、交到一个好朋友;读圣贤书就是亲近圣贤,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变化气质,渐渐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提升自己的灵性。不读圣贤书,不懂得做人处世的原则,就难免思想行为出现偏差,给自己以及家庭、社会带来灾难。

所以又说:三日不读圣贤书,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五)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这副楹联出自广州香山书院,从中可以看出书院创办人的教学宗旨。

楹,读作(yíng 〡ㄥˊ),楹柱是建筑物大厅、正堂前面的柱子,楹联就是贴在楹柱上的对联。

君是对人的尊称,像现在讲“先生”,诸君就是各位先生。擅是据有、专长的意思,也有独特出众之义。上联是说,各位先生来到书院是为了什么事呢?难道只是徒然为求学问、写写文章,据有一种枝末技艺的微小专长,就算是个能够读圣贤书做学问的人吗?

恕是推己及人、仁爱待物的意思,恕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思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包容,是达到仁德的基本功夫。五伦是人与人之间天然的关系与秩序,所谓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应该如何相处。名教是指礼法教育、人伦教育,因为必须先端正名分,所以称为名教。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只有端正名分,各人认清楚自己的责任、义务,担当好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个社会才能和谐有序,繁荣健康,所以,恕道、伦理道德教育实在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保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而我所希求也就是恕道而已,不过是通过学习,让做儿女、下属、兄弟、朋友的,都能够各自尽到五伦的本分,孝敬父母,忠于职守,友爱兄弟,朋友之间互相信任,共同用伦理道德完善人格,成为一个善人、贤人。

学问重在力行,如果没有伦理道德的基础,不知道礼义廉耻,学越多就越增长浮华傲慢,和学问背道而驰,不得利益。在广西凤山书院也有这幅楹联,说明古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创办书院,推行教育,都是把道德教育列在首位,学习做人的

学问,尤其重在落实。

(六)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至是达到真实、尽善尽美的意思,至行是指圆满的品德行为。庸是平常的。《中庸》说:中不偏,庸不易;庸行就是平常生活。什么才是尽善尽美的德行呢?就是平常生活,言语行为都能够安分守己,不浮夸,不炫耀,不放逸。

大人是指德行高尚、心量宽大的人。什么样才能算作大人?生活中,待人处世接物,谦卑恭敬,处处小心谨慎。

无论是凡夫还是圣人,都要穿衣吃饭,都要面对社会家庭,这些并没有什么不同,真正的圣贤绝不会标新立异。所不同的,只是在于存心、用心,时时保持真诚、清净、慈悲、平等,热爱生活,坦然面对。道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它贯穿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只要我们能够认识,顺应,就是圣贤,就能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

谦虚恭敬是福报的根基,不但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灾

祸,还会得到大众的欢迎、尊敬;小心也代表一个人思虑周密,办事有条不紊,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与重用;小心谦畏,成就自己的人际关系,成就自己的德行、事业。所以德行的建立,决定离不开现实生活环境,在世间法中觉悟,就是佛法。

存养类

(七)存是存心,养是涵养心性,这一篇是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存心,涵养德行,提高修养。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这四条可以算是存养功夫的总原则。涵养德行,首先心要宁静安定,言语寡少沉默;行为举动要从容安详,待人处事严谨恭敬,生活简单朴实,少欲知足。能够常常这样检点自己,自然容易止息妄念,心专意凝。古人对这一段也有不少精彩的解释。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明朝学问家刘宗周先生,号念台,他告诫学生说:“涵养品行,完全得自于一个缓字,无论言语、动作都要徐缓安详,不可急躁莽撞。”

《无量寿经》说: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做事仓促,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工夫。举止安详,心就容易得定,这是从外在的身体行为影响内心。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无论处事待人接物,心中常常有优裕从容、游刃有余的感觉,忙而不乱,才表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功夫。这是从内心修养,表现在外部的谈吐举止自然就是镇定从容。而要达到这样的修养功夫,首先就要克服心浮气躁、感情冲动。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所以,刘念台先生又说:容易感情用事,喜怒无常,随便讲话、评论是非,放任自己妄念纷飞,都只是心浮气躁起作用,这是德行涵养不能成就的病根,不可以轻视。要对治这个毛

病,可以多学静坐,帮助收摄浮气;或者练习写毛笔字、诵经、念佛、读有益身心的书籍,都是很好的方法。

(八)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与人相处,谦虚退让是保全自身的首要方法,安详镇定是办事成功的关键,包容别人的过失是与人相处的第一妙法,恬淡少欲、知足常乐,是修养心神的关键。

华夏民族号称礼仪之邦,从小就教人谦让、礼让,古圣先贤深知,只有互相包容、礼让,才能共存共荣;竞争、斗争只会两败俱伤。曾经有美国社会学家在世界各国做了一个游戏,三个带线的小球放在一个瓶子中,而瓶口只能容一个小球进出,交给三个小朋友每人一条线。象征三个人掉进井中,而一次只能救出一个人,看那国小朋友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救。中国被随机选中的三个孩子,一个女孩10岁,两个男孩分别是7岁、5岁,5岁男孩首先牵出了自己的小球,随

后是7岁男孩,最后,10岁女孩也安然脱险,他们说,作为哥哥姐姐应该照顾弟弟。美国调查者很感慨,作为一个生死游戏,其它国家的孩子都是争先恐后,互不相让,三条线往往纠结一团,谁也无法出来。这个游戏充分证明,想要保全自己,最好的方法不是争,而是让,所以古人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虚退让不是怯懦,只有真正的聪明人才欢喜退让。

一个人能够谦虚退让,与人无争,所表现出的自然就是态度安详柔和,待人宽大包容,性情恬淡宁静。所以,无论处事待人接物、修养身心,都要以谦虚为根本。

(九)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乖是违背的意思;沴(lìㄌ〡ˋ)是水流不畅的意思。乖沴指不和之气、邪气。与人交往时态度温和柔顺,一片慈悲,真诚关怀,就能化解一切的不和、误会、冲突、矛盾。面对天地万物正气凛然,丝毫不存邪思杂念,妖风邪气也会退避。

人弃常则妖兴,邪气都是我们自己的心念行为感应来的,心术不正、背弃伦理道德,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鬼神都会瞧不起,才敢捉弄,以致出现各种反常的现象,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心反常了。所以,想要消灾免难,首先要端正我们自己的心行。

处理事情时,心胸浩然开阔、正大刚直,没有成见、没有分别,公正平等,不被私欲蒙蔽诱惑,一切的疑虑、猜忌、畏惧自然就可以消除。因为存在利害冲突,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处理事情就有所顾忌,互相猜疑。或者因为见解分歧,就会排斥和自己看法不同的人,于是造成互相猜忌。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对一切人一切事坦诚公开。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沉重,家庭、感情等各方面问题烦杂,多数都有失眠的经验,其实这些问题无非是欲望太多造成的。学习放下,减少对欲望的追求贪恋,降伏妄念,保持心地清净安宁,不但养心,也是保养身体、减少疾病的最好方法。心境安稳,没有牵挂,没有忧虑,随处都可以安然入睡。临睡前或静坐,或念佛,或者听一些古典音乐,都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放下杂念,轻松入眠。

(十)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溪刻当矫之以浑厚。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纯净纯善的。然而由于环境的影响,养成各种不同的习惯,性情就慢慢出现种种差别,有了善恶是非。教育的功能就在于纠正偏差,恢复真心的和谐融洽,所以必须要懂得对症下药。

矫(jiǎo ㄐ〡ㄠˇ),本义是把弯曲的木材等物处理后,变成正直,引申为纠正的意思。褊(biǎn ㄅ〡ㄢˇ),本义是衣服窄小,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狭窄。溪(xīㄒ〡)刻是苛刻、刻薄的意思。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性情轻狂的,要用稳重去矫正;性情浮华的,要用稳重踏实去矫正;心胸狭窄的,要用宽宏去矫正;急躁的,要用和气舒缓来矫正;粗暴刚强,要用温和柔顺来矫正;浅薄外露的,用深沉收敛去矫正;刻薄严格的,用浑厚平易来矫正。或者用言语劝诫,或者用行动引导,甚至只是用自身修养所散发出的磁场来感召对方,走出偏颇的心理误区。所谓对症下药,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之间帮助他改

变气质。这种人格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谓百年树人,而它对我们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踏实,真正让我们得到和谐的心灵,幸福的人生,甚至影响我们的子孙后世,我们的生生世世。所以,我们如果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存在上面所讲的偏差,也可以用相应的方法自己加以调整,达到身心和谐。

(十一)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襟度,襟是胸怀,度是气度,襟度就是襟怀与气度。同是人,类不齐,每个人的心量气概都不一样,有人心胸开阔,对一切事情都不放在心上,有的人则心量狭隘,斤斤计较;有的人大而化之,有的人拘谨保守。这种种的不同平时或许很难看出,只有面对顺逆境界、善恶纷呈、利害冲突时,就会表现的淋漓尽致,无法隐瞒、伪装;越是大的境界波动,这种表现就越明显、充分,真假、善恶、忠奸,就从这里区分。所以,拓开心量,放开怀抱,才能经得起境界的磨炼和考验。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也是人际交往沟通的手段,可是要有节制,不能放纵而失去理智。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不压抑,也不过分,情绪稳定和谐,才可以算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如

果情绪失控,喜怒无常,不但会有意无意伤害别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被人讥笑没有涵养,还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影响,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引起更多的麻烦。在喜怒情绪将要发作的时候,能够克制自己,才表现出我们的涵养、修持。这里两个临字很重要,也就是面对境界,第一个反应,是喜?是怒?就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放任。否则一个念头把持不住,感情冲动,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也就谈不上涵养了。

(十二)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能力有高低,学问有深浅,才华有优劣,善根有厚薄,习气有轻重,品行有善恶,福报有大小,贫富贵贱各有不同,这就是“同是人,类不齐”。在社会生活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怎么样和大众和睦相处,提升自己的德行,帮助大众提升,古人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诲。在这里,先哲告诉我们,对自己的长处、优点,要掩藏一些,不可以张扬炫耀。内敛涵容,谦虚谨慎,

既可以避免伤害别人而招来嫉妒障碍,又可以培养德行更加深沉踏实。如果有一点成绩就大肆宣扬,只会暴露自己的浅薄与浮华。

而对于别人的过失与不足,要替他遮掩一些,不可以揭露渲染,使对方无立足之地。尤其对弱势人群,要更加尊重同情,体谅他们的苦衷,怎么可以讥笑呢?人犯过失,往往只是一念之差,有他们的不得已处,我们能够包容感化,隐恶扬善,就是给他们留一条改过自新之路。《弟子规》告诉我们,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又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许多灾祸都是随便谈论、夸大别人的过失而招来的。肯给别人留余地,可以帮助我们开拓心胸,更加浑厚广大。

(十三)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气忌盛。气,有情绪、气势、表情等不同意思。盛气,就是血气方刚,浮躁傲慢,盛气凌人,情绪冲动,这些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学问深时意气平,学问修养想要成就,必须戒除这些。

心忌满。涵养心志,要戒除骄傲自满,保持谦虚卑下。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自满自矜就会障碍自己向上提升,所以说“满招损,谦受益”。

才忌露。天生我材必有用,真正有才华的人即使不刻意显露,也会脱颖而出,为人瞩目。浮华衒露恰好说明见识浅薄,难以成就大器,也是薄福的表现。如唐朝时,初唐四杰才华横溢,少年得志,一般人都以为他们会大有作为,丞相裴行俭却说,“士之致远者,必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浮躁衒露,岂享爵禄者哉?”后来,果然四个人都应验了他所说的。

气势凌人,志得心满,衒露才华,都是涵养德行的大病。《礼记》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凡事发乎情,止乎礼,在此基础上,才能修世出世法。想要提升灵性,就要切实作克己的功夫,达到心平气和。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恭敬谨慎,严守心神,不令放逸,渐渐收束妄想杂念,心神就能宁静安定。收敛抑制情绪意气,有所节制而不放任,情绪就能平顺和谐。境随心转,我们的环境也会变得祥和安乐。

弘一法师的认真

李叔同(1880~1942),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弘一法师的认真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弘一法师(李叔同)就最讲认真,凡事皆认真。叶圣陶之孙叶兆言《陈旧人物》载: 有次给学生上音乐课,有个学生放了一个臭屁,熏得大家分了神。下课了,李叔同十分认真地说:“以后方便,请到外面去。”他说完便向大家深深一鞠躬,认真得让人莞尔。 刘质平是李叔同的音乐传人,在日本留学无经济来源。为帮助弟子并使他放心,李叔同认认真真给弟子写了一封信,细报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让刘质平吃了定心丸。李叔同后来出家做和尚,出家前,备了一大笔款子,供刘读书至毕业。款未凑齐时,李写信说:“此款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 正因为拥有这种常人所不能及的认真精神,所以李叔同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他做老师,就是个模范的教师;一旦出家,他就是个彻底的法师。可以说,认真是李叔同人格魅力的第一特质,正是这种常人所没有的特质,成就了他丰厚人生的累累硕果。 【名师解读】认真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一个人,能认真做好

一件事,说明他有认真的态度;当他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件事,便是有了认真的境界,李叔同即是如此。李叔同认真的习惯成就了他“百世之师”的人生,我们又何尝不需认真呢?保持认真这个好习惯,认真做事,认真为人,终能成就自我。 【适用话题】认真人格魅力成就自我

怀李叔同先生 阅读及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

弘一大师李叔同 半世潇洒半世僧

弘一大师李叔同:半世潇洒半世僧 谢和琛 “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 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丰子恺《我的老师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李叔同被丰子恺称赞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后来他遁入空门,法号弘一。 1942年10月的一天下午,泉州的温陵养老院的晚晴室中,沉疴久病的弘一法师临终弥留之际,他挥毫作书“悲欣交集”四字后右肋而卧,安详圆寂,走完了他辉煌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四个字中蕴含了他对人生的多少难以言传的感慨,至今谁又能说得清呢? 传奇的身世 弘一法师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出生于天津。父亲李筱楼是同冶时期的进士,曾官吏部。李叔同排行第三,幼名成蹊。他五岁时。73岁的老父因病去世,母亲王氏是父亲四个妻子中最小的妾室,时年25岁。就这样,一个身卑位贱的年轻寡妇带着幼年的挛叔同,在这样一个中国传统的旧式大家庭中艰辛度日。因此,依母教养成人的李叔同对母亲终生孝敬和怀念。 也许正是李叔同幼年丧父的悲苦和“庶出”身份的低微,小时候的李叔同就显出不同于人的特殊性情:他常常趋于偏激。他从小就喜欢养猫,甚至爱猫如痴。不仅养了许多只,并且敬猫如同敬人。直到他十几年后去日本留学,仍未改变自己奇特的个性。一次,他竟突然专门给家里发了一封急电,询问自己养的那些猫是否平安。 李叔同幼年聪慧过人,五岁便跟随母亲习诵古诗格言,六七岁时即攻读《昭明文选》,居然能朗朗成诵,人多异之。八九岁时,他的侄媳曾与当地居士学习佛教《大悲咒》、《往生咒》等,他从旁听之,不久也能背诵。十岁始读《古文观止》和《四书》、《尔雅》,尤喜《说文解字》,并开始临摹篆贴。十六七岁始学习诗词及篆刻,最爱唐代有“诗佛”之称的王维之诗。李叔同从幼年即接受中国传统教育,饱读经史子集和其他杂学,与当时天津士林学者多有接触,学有根底。弱冠之年的李叔同即以对

李叔同作品(弘一法师)

遇风愁不成寐 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 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 烛烬难寻梦,春寒况五更。 马嘶残月坠,笳鼓万军营。 -------------------------------------------------------------------------------- 早秋 十里明湖一叶舟, 城南烟月水西楼, 几许秋容娇欲流, 隔著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 闲云飘忽罗纹绉, 天末凉风送早秋, 秋花点点头。 --------------------------------------------------------------------------------

送别(填词)作曲:约翰〃p〃奥德威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 春游 春风吹面薄于纱, 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 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

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 花外疏钟送夕阳。 -------------------------------------------------------------------------------- 悲秋 西风乍起黄叶飘, 日夕疏林杪。 花事匆匆,梦影迢迢, 零落凭谁吊。 镜里朱颜,愁边白发, 光阴催人老, 纵有千金,纵有千金, 千金难买年少。 -------------------------------------------------------------------------------- 月夜 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 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 万里空明人意静, 呀!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度幽岭 呀!是何处,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 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90道题(1)

1、中华大家庭有多少个民族?答:56个; 2、生肖又叫属相,每个人都有一个属相,它是根据出生的年份来确定的,请问生肖一 共有几个?答:12个; 3、离地球最近的星体是什么?答:月亮,距离是38.44万千米。 4、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有哪些? 答:构成人体的物质中70%是水,还有蛋白质,糖,矿物质。 5、人类的五观指的是什么? 答:所谓的“五官”,指的就是“耳、眉、眼、鼻、口”等五种人体器官。 6、鲜明的四季指的是什么?答: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7、地球的最南边和最北边分别叫什么?答:南极,北极; 8、世界最高的山峰是?海拔最高多少米?答:珠穆朗玛峰,海拔最高8848米; 9、陆地上最大的食草动物是?答:大象; 10、中华文明的摇篮我们的母亲河是?答:黄河 1、《红楼梦》原名叫《石头记》 2、浙江绍兴有位文学家,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 (鲁 迅)。 3、《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4、成为美国第一位全票当选的总统是(华盛顿) 5、《清明》一诗的作者是(杜牧) 6、“宁”是哪座城市的简称( 江苏) 7、尼尔斯骑的鹅的名字是(阿卡) 8、端午节是农历5月5日,它是用来纪念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9、谁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 10、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灵芝) 1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13、《孙子兵法》是谁写的(孙武) 14、被世界视为无价之宝的《蒙娜丽莎》这幅画的作者是(达?芬奇) 15、李逵这一形象出自(《水浒传》) 1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哪里的壮观景象。(庐山) 17、下面四位都是我国唐朝杰出的诗人,其中号称“诗圣”的是(杜甫) 18、《西游记》里面的主人公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花果山的名字叫(美猴王)

(完整版)城南旧事新书推荐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电影情节回顾,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欲望。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课前准备:观看电影《城南旧事》 教学设计 一、播放背景音乐《送别》,进入情境。 1、听着这首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悠扬的乐曲"长亭外古道边"响起,《城南旧事》的大幕就在这忧伤的追忆中开启 二、回顾影片《城南旧事》 1、回顾电影,城南在什么地方?电影中讲了哪几件旧事?《送别》这首曲子分别在什么情形下出现? ?疯女人秀贞的故事 ?厚嘴唇小偷的故事 ?宋妈的故事

师:全剧从一个儿童的视角,通过英子的所见所感所闻,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京的风土人情,并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反动政府对革命青年的血腥镇压,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等动乱的社会面貌。 2、再现三个故事图片,生跟记忆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送别》这首音乐分别在影片的什么时候出现过? 三、新书推荐《城南旧事》 1、情境引入 童年,是生命起步的摇篮,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它永远像梦一样珍藏在我们的心中。有的人把它写成歌曲,有的人把它画成图画,也有人把它拍成照片,但是童年的时光却注定不能随生命远航,它像一朵秋天的花,在生命的起点独自摇曳,感伤而又美丽!在《城南旧事》中,林海音便是通过主人公英子的童年,展现了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看电影时,大家如痴如醉的神情,老师是历历在目,所以今天老师为大家推荐这本书,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全集。我愿意和你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感受她那美好的一生。 2、简介名著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生于日本大阪,在北平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任报社编辑。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是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一生创作颇丰,散文、小说、童话等都有涉及,代表作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

李叔同(弘一法师)书法作品赏析

李叔同(弘一法师)书法作品鉴赏 摘要:弘一法师李叔同是一位中国近代成就卓著、德艺双馨的高僧,同时也是杰出的艺术大师。他倾注毕生心血于书法创作,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精品。他的书法集合了各种艺术精华,尤其深受佛教影响,给人一种空灵、素净,超然物外的享受。本文就以下三个方面对他的书法作品作以简单鉴赏。 关键字:技法;意象;文化背景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姓李,名侯,字叔同,别号漱筒;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他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多才多艺的高僧。被誉为“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 斯人已去,馨德永存!岁月带走了一位天之骄子的艺术家,却带不走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带不走他流芳万世的不朽作品。尽管,作为凡夫俗子,我无法达到大师的高度与之对话、共鸣,但我仍愿意追逐他的踪迹,寻找那超凡的人格与亘古长存的传奇…… 弘一法师自幼研习书法,并在其他艺术领域也颇有建树,因此,他的书法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集合了各种艺术之所长,为己所用,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书法风格。而在遁入佛门之后“诸艺俱废,唯有书法不曾放弃”,他晚年在书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基于这种事实,本文只对大师晚年的作品作以简单的赏析。 弘一法师的书法风格有别于他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独特的技法,这与他深厚的书法功底是分不开的,加之他在其他艺术领域的造诣,是他对书法有自己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晚年遁入空门,在接受了佛法的洗礼和对佛理的研究之后,更是奠定了大师的最终书法风格,有人称之为“弘一体”。陈祥耀先生认为弘一法师“其初由碑学脱化而来,体势较矮,肉较多,其后肉渐减,气渐收,力渐凝,变为较方较楷的一派,数年后乃由方楷而变为修长,骨肉由饱满而变得瘦硬,气韵由沉雄而变为清拔。其不可及处,乃在笔笔气舒、锋藏、神敛。写这种字,必先把全部精神集于心中,然后运之于腕,贯之于笔,传之于纸。心正笔正,此之谓欤。”这是从技法层面对弘一法师作品风格的分析,非常中肯。因为书法风格的由来绝不是突然的,它一定与个人书法的基础风格有关。欣赏弘一法师的作品,犹如读一本佛家经典,给人一种心灵的洗礼,使我们在这纷繁的世界里获得片刻安宁。一切尘世的烦恼与纷争暂时搁浅,只有天人合一的超然享受……

《李叔同早年的艺术追求》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叔同早年的艺术追求 1904年,24岁的李叔同参加了沪学会,沪学会里有“乐歌课”,教授西方现代乐理及西洋作曲法。李叔同天资聪颖,很多时间内学会了作曲。他以民间的《老八板》为乐调,创作了一首乐歌《祖国歌》:“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呜呼,大国民!呜呼,唯我大国民!幸生珍世界,琳琅十倍增声价。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呜呼,大国民!谁与我鼓吹庆升平!”《祖国歌》词曲豪迈,极富感染力,经沪学会首唱,很快唱红全国。李叔同首次展现他的音乐才能,便一举成为闻名全国的乐歌作者。 1906年9月李叔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油画,期间,他还在东京音乐学校兼修音乐理论与钢琴课。他在自己创办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的序言中写道:“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音乐小杂志》的扉页,是李叔同的木炭画《贝多芬像》,这是中国人绘制的第一幅贝多芬像。李叔同留学日本五年,成就斐然,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与同学曾延年一起创立中国最早的话剧社——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开中国话剧之先河。早在天津少年时代,李叔同对演戏就怀有浓厚的兴趣,读书之余,常去戏园学戏。在南洋公学读书时,他便粉墨登场,演出过京剧《黄天霸》《白水滩》等。与写作《祖国歌》几乎同时,沪学会演出新戏《文野婚姻》,剧本即出自李叔同的笔端,传作该剧时他还赋诗明志:“誓度众生成佛界,为现歌台说法身。孟旃不作吾道绝,中原滚地皆胡尘。”先他四年到日本留学的鲁迅因受日俄战争幻灯画片的刺激,觉悟到医治精神上的麻木比医治身体上的病弱更为重要,于是决定弃医从文。这与李叔同欲以演戏唤醒民众、文艺救国的理想有异曲同工之处。传说春柳社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时,鲁迅就曾在台下观看。李叔同曾将自己在日本读过的一本《莎士比亚剧作选》送给丰子恺,上面密密麻麻布满笔记,可见其曾用功研读,对话剧早有准备。春柳社公演《茶花女》时,李叔同饰演茶花女玛格丽特。后来成为著名戏剧家的欧阳予倩,当时还是台下的一名学生观众。他回忆道:“这一回的表演可以说是中国人演话剧最初的一次,我当时所受的刺激很深……我就入了春柳社。” 回国后,李叔同担任上海《太平洋报》的编辑,负责画报副刊。李叔同开设了“西洋画法”专栏,以连载的形式介绍石膏写生、木炭、油画等技法。著名画家吕凤子先生推李叔同为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第一人,称“李先生应是民国以来第一位把西洋绘画思想引介于我国,进而启发了我国传统绘画需要的改良思潮,而后的刘海粟、徐悲鸿等在实质上都是接受了李先生的影响,进而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运动的推动者。”对于此论,刘、徐二人都是认可的。 任教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李叔同教学成就斐然,著名画家丰子恺、著名音乐家刘质平等都是李叔同这个时期的弟子。李叔同在浙一师六年,继续开文艺风气之先:最早撰写欧洲文学史。他在浙一师创办《向阳》杂志,以此为阵地广泛介绍西洋文学艺术,其中的《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一文是中国人撰写的最早的一部欧洲文学史;最早倡导木刻艺术,李叔同和夏丏尊发起成立漫画会和乐石社,指导学生研习木刻和金石技法,并印制中国最早的现代木刻版画集——《木刻画集》,李叔同因此被称为中国木刻艺术的先驱;创作中国第一首分声部合唱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曲

小学学校简介(8)

小学学校简介 新世纪飞歌 ——xx镇中心小学校史 xx镇中心小学,地处xx省xx市东北部、xx中心镇、全国千强镇——xx镇的玉屏峰下,渼沙溪畔,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教育之乡。一个多世纪来,学校共培养毕业生:小学98届,16200余人;初中4届,850人;高中二届:80余人。1978年被确定为xx地区重点小学。1999年,学校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xx省示范学校”。XX年学校被命名为xx省“百年名校”。学校现在占地面积2038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15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8990平方米;固定资产1465万元,其中多媒体教室42个,音乐、美术、科学等专用教室8个,舞蹈房1个,室内体育馆1个,学生食堂1座,塑胶操场一块,语言室2个。学校有独立的闭路电视系统和广播系统,有校园网落系统,每个教室有电视机、多媒体电脑投影和广播,每位教师配备两台电脑。学校的体育器具、铜管乐器、民乐器材具有相当规模。 xx镇中心小学的前身xx小学和坦然小学均创办于公元1906年1月(清光绪三十二年),是年正月,由xx坦然公嗣孙赵渊玑和xx公嗣孙贡生赵鹤书分别创办了坦然小学和xx小学。 xx二房的xx学堂校址一直设在xx“懿德堂”①。xx小学首任校长由韦希贤。 xx四房坦然公嗣孙赵渊玑受到蔡汝霖②影响,在xx创办坦然学堂。xx“五芳塘”门下子弟一律免收学杂费。坦然小学堂初设赵氏四房祠“三和堂”(现xx浙东书画院)、“理和堂”(书画院东厢)、“永成堂”和“雍贞堂”(现xx国药店)。附贡生赵云谷是首任校长。坦然初时是七年制,毕业后直接可考东中。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赵渊玑联络乡绅,捣毁长安殿④旁厢房坦然庵、慧业庵内五百罗汉,将坦然小学堂搬进了长安殿内。“坦然小学堂”更名为“xx县立第三小学”(简称“三小”)。扩大了招生范围,赵姓之外的贫寒子弟也在招收范围。

怀李叔同先生 阅读及答案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弘一法师 《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母亲的教养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 学问类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公《人谱》六条 敬畏於闲居独处之时,从中体悟慎独的功夫;预测念头初动,了知其中因缘果报之事细微的前兆;谨慎威仪举止之规范,以安定吉凶祸福之命运,趋吉避凶也;敦厚和睦大众之间的正常伦理关系,以坚固凝定伦常不变之大道;具备百德细行,以考验道德行为规范;见善则迁,知过则改,以此作为成圣成贤的功夫。 这一条出自明朝学者刘宗周的著作《人谱》,说明做人就需要具备这六条。 几(jī ㄐ〡):读平声。几微,事前徵兆,微末细小之事。 敦:修治使之厚。考:考绩、考验,稽查之义。 考德:另有本为“考旋”,取《易经》“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之意。(观察其行为善恶得失,考绩祸福徵祥,以期回转天命,得到洪福大吉。)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观察天地之间生长万物之气象,以开拓心胸眼界;学习古圣先贤克己复礼修身的功夫,可以成就功业道德。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行善助人最为快乐,读圣贤书便是佳事。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明朝名士茅鹿门说:人生在世,多做帮助救济他人之事,则对方感恩於我,发於肺腑,温暖入心。能得人心到如此地步,是多麼值得庆幸啊~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诸位君子到此为何事,岂只徒然为求学问、写写文章,擅得一种技艺之微小专长,就算是个读圣贤书的种子吗,而在我所求亦是恕道而已,不过是子孝臣忠,弟悌友信,各自尽到五伦的本分,共同成就为名教中的贤人。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如果没有伦理道德的基础,不知礼义廉耻,学越多越长浮华傲慢,就与学问背道而驰,不得利益。 这副对联出自广州香山书院,从中可见创办人的教学宗旨。 楹联:贴在楹柱(厅堂前的柱子)上的对联。 第 1 页共 8 页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何谓至行,曰:“庸行”; 何谓大人,曰:“小心”。 什麼是最高的德行,就是平常生活,一言一行安分守己;什麼叫做大人,不过处处小心,一切恭敬而已。 圣贤绝无标新立异,外表生活与凡夫并无不同,所不同者,存心而已。在世间法中觉悟,即是佛法。 庸:平常的。《中庸》曰:中不偏,庸不易。庸行即平常生活。 存养类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涵养德行,心须宁静,言语寡少沉默,举动从容安详,行事严谨恭敬,生活简单朴实,少欲知足。常常这样检点,自然容易止息妄念,心专意凝。

田蕴章《每日一题每日一字》365集全在线播放精编版

田蕴章《每日一题每日一字》365集全在线播放 课程标题:田蕴章《每日一题每日一字》365集全 课程分类:中国书画 关键词TAG:书法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田蕴章 课程主播:田蕴章每日一题每日一字 播放次数:178326 分享到: QQ空间 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更多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001_永字八法002_火笔顺003_必_笔顺004_又_笔顺005_有_执笔006_无_无字与捻管007_飞_飞字与入门008_耳_耳字与入门009_之_偏锋与中锋010_乎_方笔与圆笔011_者_藏锋与露锋012_也_临帖主要方法013_哉_临帖三忌014_不_先学古人还是今人015_方_欧体字笨拙怎么办016_为_楷行

草之间的联系017_岂_书法研究生报考方式018_君_今人难以超越古人019_臣_师古而不泥古020_日_高科技与学习书法021_月_行草字形大小022_雨_书法界文化品位低023_竹_书法家的标准024_鱼_风格和面目025_马_字外功026_龙_今人与古人临帖027_风_书法协会(一)028_鸟_书法协会(二)029_山_评委(一)030_心_评委(二)031_其_书法评选过程032_虎_流行书风033_气_学院派书法034_良_正书展035_能_正书展评委036_而_投稿作弊037_处_学者型书法家038_门_异体字039_安_书法的变化040_孝_读书与书法关系041_自_当今书法家不写自己的诗042_高_现代书法043_武_个人书展044_每_书法有益于健康吗045_寿_雅俗共赏046_东_力透纸背047_西_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048_南_书法保守派049_北_字因人贵(一)050_中_字因人贵(二)051_多_少年儿童学书法052_世_书法天赋问题053_此_文人画与书法的关系054_曾_书法作品润格计算055_年_书法可以速成吗056_史_书法与笔迹学的关系057_事_书法作品个性形成原因058_是_繁体字与简体字不可相掺059_寺_酒与书法的关系060_言_书法是艺术吗(一)061_登_书法是艺术吗(二)062_知_什么是艺术书法063_家_书法水平与学历的关系064_寒_笔会话题065_云_“呼吁大师出现”话题066_当_书展评选话题068_张_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关系(二)069_笑_书法家的诗词功力070_第_书品与人品的关系_颜真卿071_筑_书品与人品的

丰子恺介绍

丰子恺介绍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文名丰子恺 外文名ZikaiFeng 别名名:润、仁、仍,号:子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 出生日期1898年(戊戌年)11月9日 逝世日期1975年(乙卯年)9月15日 职业散文家,教育家,漫画家,画家,音乐家 毕业院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代表作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 主要成就他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端 笔名TK 子女子女十人 师承弘一法师 人物生平 丰子恺原名丰润,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

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他就以这个名字进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颛”。后改为“子恺”(“恺”与“颛”同,均为安乐意)。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丰子恺在早期作画时,曾用TK署名。那是“子恺”二字的英文拼写缩写。当时的子读作“TSU”。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对他的教育方式为“爸爸般的教育”,而夏丏尊老师的则为“妈妈般的教育”,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丰子恺曾作文《怀念李叔同先生》以纪念恩师。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院。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 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43年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仁者爱人》教学实录高品质版

《仁者爱人》教学实录 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 班级:高二(4)班(理科) 设计思路,正如夫子所言,观其言而察其行,夫言者,所以抒其匈而发其情者也,能行之士,必能言之,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先从孔子关于仁的细节行动入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对文言文的本能的排斥,可以让学生先直观的感受仁,意识到仁是很生活化,很普通化。很温度化。而后深入研读仁的有关理论,易于整体把握。 师:在黑板上出示大大的仁字(无非是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捷无华的单刀直入)师:我们先来技术难度较低的,(停顿)给“仁“组词,多多益善。 (学生的答案,仁慈、仁爱、仁者,核仁、仁义,为富不仁。) 师:何谓仁,从字面来看,就是两个人。说通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与物的关系,就像同学们刚才的组词,两者的关系就是要爱,要慈,要讲义,仁字为何要在人旁加个二字,为什么不加一呢?(停顿)一说明一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加二就是两个人,除了要管好自己以外,还要管好另外一个人。那就产生了相互关系,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助、怎样相爱的问题。仁就是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关系变得和谐的方法。你自己处好了,对人也好了,就是仁者了。就是一句广告词,大家好生:才是真的好。 师:关于仁,老师想起了一位名人和蚂蚁的故事,有这样一位名人,交待后事时,他嘱咐:“当我呼吸停止时,要待热度散尽,再送去火化,身上就穿这破旧的短衣,因为我福气不够。身体停龛时,要用四只小碗填龛四脚,再盛满水,以免蚂蚁爬上来,这样也可在焚化时免得损伤蚂蚁”。这位名人叫李叔同,知道这个人吗? 生:不知道 师:就是唱长亭外,古道边。 生:荒草碧连天 师:后来出家了,当了和尚,世间就少了李叔同,佛门中多了个弘一法师。 师:同学们听后有什么想法(停顿)这便是“弘一法师与蚂蚁”的故事。当然,和尚一生慈悲为怀,临终之际想到的是蚂蚁,勿让它们无端成为“冤死生灵”。这便是佛心、神性吗?我想说,这是人性。或以孔子所说的“仁”来表述,或以西方的“人道主义”来表述,这片仁慈,不愿伤害无辜的赤子之心,于今何其值得珍视! 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被于丹教授称为既有风度,又有温度的孔子,当然,孔子是我们教师的开山鼻祖,我们先走进孔子的课堂,感受有风度的老先生。 (学生朗读第五则,孔子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是很喜欢问学生的理想,或者要报考什么专业,每时每刻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天生的教师大师。) 师:这里出现了孔子的两位很喜欢的学生? 生:颜回和子路 师:就是颜渊和季路,我们可以认为他们是当时的文科生和理科生的代表,说说谁是文科?谁是理科? 生:子路是理科,颜渊是文科。 师:我们一般认为理科是技术性人才,而文科是管理性人才。我们看看两千年前他们的志愿,我们想象当时两位学生回答的表情。当然孔子的问题是 生:盍各言尔志? 师:盍是 生:为何不的意思。

李叔同简介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 被丰子恺称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的李叔同,由于佛缘成熟而走上了世俗眼光中的“消极”(佛法是入世的、积极的、而非消极厌世的,所谓“佛法不离世间觉,出世寻佛法,如同觅兔角”)人生之路,1918年,剃度于杭州虎跑定慧寺,遁入空门,成为一个名“演音”、号“弘一”的僧人。一名曾经所谓纯正且优秀的艺术家,穿上百衲衣后,从观念到行动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放下尘缘,超然物外,几乎搁置了所有的艺术专长,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艺术家的李叔同变成了佛教家的弘一法师。 诸艺俱疏,唯有书法一事未能让弘一割舍(以书法表佛法),伴他直至圆寂于泉州不二寺。在弘一60余年的生命历程中。至少有50年的翰墨活动。由此可见,书法早期在他心目中占有的地位了。弘一习书始于少年,初学篆书,从津门名士唐敬严学习书法篆刻,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再写隶书,后入楷、行、草诸体,尤对六朝碑版精心揣摩,

李叔同是近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

李叔同是近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丰子恺在一篇回忆文章中介绍说:?在四十年前,我做巾小学生的时候,图画、音乐两科在学校里最被忽视。……在课程表里被认为一种点级,好比中药方里的甘草石红枣,而图画、音乐教师在教职员中也地体最低,好比从前京戏里的跑龙套的。?。 看了如上的描述,使我们看到了八十年前一般学校美术音乐教育的情景。然而,却忽然出现了意外的景况,请看文艺前‘辈夏丐尊的叙述:?我担任舍监职务,兼修身课,时时感觉对学生撼化力不足。他(指李叔同—本文作者注)教的是图画、音乐两科,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全校师生以及工役没有人不起敬的?。 一般学校忽视图画、音乐课,这不用说在当时,即令在今天仍然是个普迫的现象。这当然在于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那么,为什么出现了浙江两级师范那样稀有的状况呢?时代的变化固然是原因,但更主要和直接的原因,不能不从教师李叔同身上去找。 李叔同多才多艺。他精日文,通英文和意大利文。他演话剧,作油画、素描,绘中国画,弹例琴,作六朝文、填词、作诗,普书法,刻金石,又搜长图案设计,而且都造诣较深,不是一般的爱好。这样广博的学问修养,在当时文艺界罕见,在中年教师辈中更是鹤立鸡群。丰子恺曾说:?他不是只教图画、音乐,他是拿许多别的学问为背景而教他的图画音乐。夏丐葬先生曾经说:‘李先生为教师,是有后光的’。象佛菩萨那样有后光,怎不教人崇拜他??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侣人力量。而作为教师,仅具丰富的学识,拿今天的话说仅仅是业务强也还不够,他之所以能受学生的祟敬,更重要的是因为他认真、严肃、献身的教育精神,其核心则是身教。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据丰子恺介绍,李叔同在浙江两级师范任教时,宿舍的案头长年放着一本明人刘宗周所著的《人谱》。书上有他亲手所书?身体力行?四个字,每个字旁还加了一个红圈圈。这本书中列举了古代许多货人的熹言猫行。有一次丰子恺与几个同学到李叔同宿舍,李翻开《人谱》,指着一节给大家看:?店初,王(勃)、杨、卢、骆皆以文章有盛名,人皆期许其贵显.装行俭见之.日: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章,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李叔同当时耐心地把?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意义作了讲解。他认为一个文艺家倘没有?器识?,无论技术多么精通,也是不足道的。?应使文艺以人传,而不可人以文艺传?,他调人品修养的重要性,要做一个好的文艺家,首先必须是一一个好的人。虽然道德规范的内容,不同的时代有本质的差别,但李叔同的基本观点,今天看来依然是十分正确的。 关于李叔同善于身教的事例,他当时的同事和学生有口皆碑。那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前后,提倡国货的呼声很高。李叔同脱下洋装,换上布衣、马褂和长袍子,而且连进口的松紧带也不用。出家后仍是如此,只用麻绳束袜子,直到有了国产的松紧带他才使用。李叔同勉励学生爱惜时间,他自己是以身作则的。他非常注意经济地使用课堂的五十分钟,凡上课必须在黑板上写着的内容,他都课前写好。黑板是双层的,用完一块推上再用另一块。上课铃未响,他早已先端坐讲坛,恭候学生,上课铃一响,马上讲课。因而学生们听他的课不敢迟到。当时学校里学习图画和音乐的空气浓厚,早饭前半小时,午饭至上课的三刻钟.下午四时后到就崔,都是可以进行课外练习的时间。李叔同安排学生轮流接受个别教授。他自己的中晚饭都是提前吃好.以便及时教授。由于他的认真、献身,也就博得了学生的尊敬、信服。这是学生之所以重视图画、音乐最重要的原因。 李叔同的教育方法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他对学生的态度一向和荡可亲。遇有学生犯了过失,他当时不说,过后把学生叫到宿舍,和颜悦色,低声耐心地开导。李叔同当时的学生、著名作家曹聚仁事后回忆说:?在我们教师中,李叔同先生最.不会使我们忘记。他从来没有怒容,总是轻轻地象母亲一般吩咐我们。?据说连最顽皮的学生也说:?我情愿被夏木瓜骂一顿,李先生的开导真是吃不消,找真想哭出来。?。(当时复丐茸是舍监,心直口快,也很受学生的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繁文,珍藏版)

弘一法师写本 格言别錄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涵養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儘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人當變故之來,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而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倖行,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至於好散,則善其終矣,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人生在世多行救濟事,則彼之感我中懷,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於緩。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辨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受得小氣則不致於受大氣,喫得小虧則不致於喫大虧,凡事最不可想佔便宜,便宜便宜者,天下之所共爭也,我一人據之,則怨萃於我矣,我失便宜則眾怨消矣,故終身失便宜,乃終身得便宜。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凡勸人,不可遽指其過,必須先美其長,蓋人喜則言易入,怒則言難入也,善化人者,心誠色溫氣和詞婉,容其所不及,而諒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隨時講說隨時開導,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惡,當不得一個悔字。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殃咎之來,未有不始於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憂,逢喜而懼,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寡欲故靜,有主則虛,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己,以弱字禦侮。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怒宜實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些不足處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來,歷試歷驗。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悦心,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惠不在大在乎當危,怨不在多在乎傷心,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惡莫大於縱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庚辰年寅月佛弟子紫微居士恭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