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

摘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文化,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保证国家文化安全,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本文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特色网络文化途径

1.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而出现的新文化,是人类文化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衍生。网络文化既然是一种衍生文化,表明它是同人类文化既保持着紧密的“血缘”关系而又具有独有特点。“血缘”关系表明网络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上衍生出来的;独有特点表明网络文化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存在于人类文化世界。

网络及网络文化产生于美国,随后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兴盛,最后开始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发展。1990年万维网出现之后,与网络文化研究相关的学术机构、研究所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开设网络文化课程的大学越来越多,网络文化研究全面兴起,并以其深刻的影响力、强劲的渗透力引起各国政府高层、经济界、学界有识之士乃至普通人群的高度重视。1994年5月互联网在中国内地登陆后,中国网民人数开始飞速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2011年年底将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

中国内地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兴起于1996年的“数字化热潮”,后在翻译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结合中国国情,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研究自2003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之后,“网络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名词被广泛认同,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升级,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2006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胡锦涛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上,胡

锦涛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近日,各级共青团微博、微信平台上发起了一项名为“青年好声音——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的活动,鼓励青少年网友编写“价值观体”,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最近,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这说明,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重要意义

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而重要的影响。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已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必然选择。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既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和谐文化建设,也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引导网络文化,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更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保证国家文化安全,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重要载体

互联网是一种多向度的文化传播载体,有利于承载和传播各种各样的文化。互联网文化载体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会在网络中自发产生出来,它应当而且也必须占领互联网这块文化阵地,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2.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网络文化是特殊的社会意识现象,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网络文化中有不少内容表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性质,因而网络文化在价值观上表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引导网络文化。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西方资本主义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成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并发挥其对人们精神世界的统领作用,在当前显得格外重要。

2.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是保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部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的基础。失去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就失去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全球经济和文化怎样发展,各

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都应在历史变迁中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和根据。越是历史的,就越是现代化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中华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特部分,它包含诸多经时间检验而弥久常新的思想文化资源,可以通过调节自身,以适应文化领域内的生存竞争规律,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在互联网上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网络文化阵地成为互联网时代中华民族精神传播的新载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新型动力基地,成为中华儿女精神食粮的新仓库。

2.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互联网上无国界,这为中国优秀民族文化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最快地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实现先进文化的交融和互补。作为一种新兴传播方式和载体,互联网必然要承担起锻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责任。

3.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途径

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要立足中国国情,重在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3.1.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

面对全球网络文化的竞争与挑战,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思想基础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在竞争中渐增实力,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础,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以确保网络文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占据网络文化发展的制高点,筑牢网上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切实掌握网络文化竞争的主动权,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价值取向、昂扬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自觉担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责任,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网上传播,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2建设精品网络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网络文化要依托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发挥民族传统文化优势资源,创建高质量的中文网站,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出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品。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人、感染人,使人们在遨游网络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网络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网络文化的快捷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由性特征,使中国必须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符合现代文明标准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通过网络不断传播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喜欢中国文化,接受中国文化,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品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转化到互联网上来,引导人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文化平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利用中华民族丰厚文化资源,推广传统文化精华,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互联网中的分量。积极鼓励扶持民族原创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创作生产出更多体现和谐精神、讴歌真善美、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作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3.3以高素质的网络文化队伍提供网络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国家应加大力度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可以支持和鼓励一些具有计算机教育方面优势的高校开设专门培养掌握互联网专业技术和科学化管理人才的专业,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技术上一流、管理上一流、思想上一流的互联网专业技术和管理手段并重的互联网专业管理人才;还可从政策、环境等方面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为网络文化产业人才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可以积极引进一些国内外富有经验和水平的高端人才,投身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以保证我国网络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4用创新精神网研发自主网络文化系统

要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必须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敏锐捕捉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关注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运用新技术开拓新业务,不断丰富和创新网络文化内容。必须加强网络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和应用,以高端网络技术装备承载高水平的网络文化。大力研发自主品牌,将网络技术优势转换成国家软实力,这样我国的文化信息安全才有足够的保障,网络文化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3.5领导和构建良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生态环境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感受到它巨大魅力的同时,也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向我们袭来:虚假信息、垃圾邮件、网络色情暴力等泛滥;博客随意披露他人隐私;网络“恶搞”挑战道德底线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要求网络信息内容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和道德的要求,大力倡导依法办网、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之形成一种社会风尚。我国网民主体是青少年,应该把网络文化教育纳入到青少年教育体系之中。通过广泛的社会教育,夯实我们网络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要充分发挥舆论和公众对网络文化建设的监督作用,使网上有害信息、违法信息、不良信息没有藏身之所,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文明的实现同时需要适度的管制。要用现实社会中的合法性标准来要求网络社会,现实社会中为法律所不容的色情、侵权、盗窃等行为,在网络环境下不应该得到“宽容”,以任何形式在互联网上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都是违法行为。网络内容的部门执法体制与互联网行业主管体制之间要统一合作,以实现对网络内容的有效监管,做到依法关闭淫秽色情网站不动摇,依法打击网络犯罪不手软。同时,要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构筑网络边界和网络海关,使所有网络连接都要强制性地接受网络边界的“边检”和网络海关的过滤检查,最大限度阻止“有害数据”进入中国网络文化系统,以达到净化网络文化空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娟.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网络文化建设思想述略[J].理

论学刊,2012,(1).

[2]唐代喜.网络化趋势下的我国政治文明建设[J].求索,2003,(6).

[3]赵坚.论网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5).

[4]周荣.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6).

[5]陈志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6]李泾一.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J].求是,2007,(8).

[7]陶春.浅谈网络文化建设[J].理论前沿,2007,(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