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硅胶的变色原理

变色硅胶的变色原理
变色硅胶的变色原理

变色硅胶的变色原理:

变色硅胶就是在硅胶中加入了一来些带有结晶水的无机盐、少量的二氯化硅,如钴盐(CoCl2)。无水源时就是失去结晶水时的状态是蓝色,吸水时就是结晶水时的状态为粉红色(CoCl2·6H2O),这时硅胶干燥剂失去了作用,就显示出了粉红色,可以加热再生。反应原理为:

CoCl2加热)

变色硅胶是以具有高活性吸附材料细孔硅胶为基础原料经过深加工制成的具有高附加值和较高技术含量的指示型吸附剂,属于高档次的吸附干燥剂,现执行国家行业标准,《蓝胶指示剂、变色硅胶和

无钴变色硅胶》HG/T 2765.4-2005。这种产品在国内外通用的生产方法是从细孔硅胶(孔径2—3nm,比表面600㎡/g以上)为载体,用氯化钴(分子式:CoCl2 )通过一定的工艺步骤结合在硅胶内部孔隙的表面上。

扩展--变色硅胶怎么烘干:

变色硅胶吸潮后,会变淡粉红色。将变色硅胶和生石灰分隔后同时放置在密封的容器中,在恒温干燥箱吸收硅胶水分,直到硅胶变为蓝色。再生时应注意掌握逐渐提高温度,以免剧烈干燥引起胶粒炸裂,降低回收率。温度控制在100--120℃为宜。

硅胶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硅胶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011.10.23 百顺硅胶:https://www.360docs.net/doc/a712421589.html,

报告内容 z一.硅胶的组成及分类 z二.硅胶的性质及原理 z三.硅胶柱的使用过程 z四.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小经验

一.硅胶的组成及分类 z1.硅胶的组成 z硅胶(Silica Gel)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 z在传统的硅胶合成方面,主要是以水玻璃作为原料经过反应→胶凝→老化→洗涤→浸泡→干燥→焙烧等步骤合成出成品。 z用作分离介质的硅胶是人工合成的多孔二氧化硅,它的特点是其表面含有硅醇基(Silanol groups or surface hydroxyl groups),这是硅胶可以进行表面化学键合或改性的基础。

2.硅胶的分类 z2.1颗粒大小 z2.2正反相硅胶 z2.3重质轻质微粉硅胶z2.4五级硅胶 z2.5制备方法

z2.1 颗粒大小 z作为分离材料的硅胶,其颗粒的形状大小、孔的结构、孔径及其分布、总孔容、比表面及机械强度等,均是重要的参数。目前,通用的分析型硅胶基质的直径为5-10μm,且其化学键合相硅胶已有商品出售,而高效制备型所用的硅胶,其直径多在20-40μm之间。 z按目数分

z2.2正反相硅胶柱 z正相柱大多以硅胶为柱填料或是在硅胶表面键合-CN,-NH3 等官能团的键合相硅胶柱。反相柱填料主要以硅胶为基质,在其表面键合非极性的十八烷基官能 (ODS)称为C18 柱。其它常用的反相柱还有 C8,C4,C2 和苯基柱等。 z一般的C18 柱pH 值范围都在2-8,流动相的pH 值小于2 时,会导致键合相的水解;当pH 值大于7 时硅胶易溶解;经常使用缓冲液固定相要降解。如果流动相pH较高或经常使用缓冲液时,建议选择pH 范围大的柱子。

蓝色硅胶

蓝色硅胶 变色硅胶是在硅胶中加入了少量的CoCl2此物质为蓝色,当硅胶在干燥过程中吸收的水分到了一定程度时,CoCl2形成了CoCl2·6H2O,此物质为粉红色。当硅胶干燥剂失去了作用时,就显示出了粉红色,可以加热再生。反应原理为: CoCl2·6H2O = CoCl2 + 6H2O (加热) 粉红蓝 产品名称: 蓝色硅胶 详细资料: 蓝胶外观为蓝色半透明玻璃状,通常分为蓝胶,变色蓝胶,蓝胶指示剂。因它的成分中含有一种显示剂,未受潮时颗粒呈蓝色,胶粒受潮后逐渐变成浅蓝色,继续受潮会变成粉红色,以显示需要更换新的硅胶或再生使用。 用途: 蓝色硅胶可以单独用来吸湿吸潮,由于具有变色的特点,它通常与普通硅胶干燥剂配合使用,用来指示干燥剂的吸湿程度,以此判定环境的相对湿度。蓝色硅胶广泛用于精密仪器、皮革、服装、食品、药品和家用电器的包装防潮。 主要指标和规格如下: 一级蓝色硅胶1-3MM 质量标准 指标名称指标值 外观 蓝色或深蓝色,色泽均匀无白豆,无杂质 吸附量% RH= 20% %≥9.0,浅蓝色 RH= 35% % ≥14.0,浅红色 RH= 50% % ≥23.0,粉红色 粒度分布3MM以上%≤ 0.6 1-2MM %20.0-30.0 2-3MM % 70.0-80.0 1MM以下%≤0.6 粒度合格率,%≥98.5

球形颗粒合格率% ≥95.0 堆积密度,G/L 780-820 烘干失重(150 ℃下2小时)≤根据客户要求PH值 6.2-6.6 比电阻Ω .CM >1000 异型胶% ≤ 2.0炸纹胶% ≤2.0 一级蓝色硅胶2-4MM 质量标准 指标名称指标值 外观蓝色或深蓝色,色泽均匀无白豆,无杂质 吸附量%RH= 20% %≥9.0,浅蓝色 RH= 35% % ≥14.0,紫红色 RH= 50% % ≥23.0,粉红色 粒度分布4MM以上%≤1.0 3-4MM %35.0-45.0 2-3MM % 55.0-65.0 2MM以下%≤ 0.4 粒度合格率,%≥98.6 球形颗粒合格率% ≥95.0 堆积密度,G/L770-810 烘干失重(150 ℃下2小时)≤根据客户要求 PH值 6.2-6.6比电阻Ω .CM1000 异型胶% ≤3.0炸纹胶% ≤4.0 包装主要有:25KG复合袋,25KG纸板桶;12.5KG,25KG铁桶装;800KG集装袋,500KG集装袋。

红色酚酞溶液逐渐褪色的原因探究

红色酚酞溶液逐渐褪色的原因探究 摘要对红色酚酞逐渐褪色的原因进行了实验探究,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从中发现:这种红色酚酞醌式结构能够自动转化为无色酚酞甲醇式结构,其转化速度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而加快,此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而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在一定的碱性条件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30%时),无色酚酞甲醇式结构的热稳定性比红色酚酞醌式结构的热稳定性差。 关键词红色酚酞自然褪色原因探究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许多化学实验问题可作为实验探究课题,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当无色的酚酞溶液滴入到碱性溶液(如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溶液)中时,无色溶液立即变成红色。随后,红色溶液又逐渐地褪成无色,而且褪色的速度有快有慢。对于这种异常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们曾在课堂上就此问题提出设问,但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可归纳为3个方面:(1)红色酚酞结构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红色酚酞溶液与空气接触时,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其溶液的pH降低到8以下,红色酚酞结构又转化为无色酚酞分子结构;(3)红色酚酞结构自动转化成另外一种无色酚酞结构。究竟哪种推测正确、合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对此,我们组织了学生分组展开实验探究,并从中获得了正确的解释。 1实验用品 1 %酚酞溶液,稀硫酸(1∶4),氢氧化钠溶液(1%、5%、10%、20%、30%、40%、50%);大试管10支,酒精灯1盏,试管夹1支,橡皮塞5个。 2实验探究 酚酞是一种弱的有机酸,也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在溶液里,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酚酞分子结构发生转化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无色酚酞结构红色酚酞结构。这种转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学生对此很熟悉。在碱性溶液中,红色酚酞为什么会逐渐褪色?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教学案例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红色为什么会消失

教学案例: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红色为什么会消失? 在上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的学习中,为了探究酸和碱能否反应,在演示课本P193活动与探究实验1时,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溶液立刻变红,振荡后颜色却消失了,这一简单的实验超出了超乎预想的现象,学生对此不解,“为什么还没加稀盐酸变红的溶液就褪色了?”面对这种异常现象,我也感到很突然。为了排除偶然想象,我又重新做了一遍实验,可变红的溶液又一次褪色了,学生已经按奈不住了,议论纷纷,我也在不断思考酚酞褪色的原因。突然,我灵机一动,“既然学生从实验中发现了异常现象,何不通过实验证明一切。”于是我说:“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溶液的红色消失呢?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大胆猜想,并设计出能证明你们猜想的具体实验方案,下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我的话音刚落,平静的课堂沸腾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了。 我将同学们提出的猜想总结如下: 猜想1 可能是烧杯不干净,烧杯内壁沾有酸的缘故。 猜想2 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猜想3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缘故。 猜想4 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使酚酞褪色的缘故。 …… 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一取干净的烧杯再做一遍实验。 方案二如果酚酞变质了,则氢氧化钠溶液一开始就不会变色,所以猜想2错误。(或重新配制酚酞试液,再进行实验验证。) 方案三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所以猜想3错误。 方案四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赶出其中的氧气,再在加热后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以隔绝氧气。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虽没有完成,但我和同学们尝到了探究性学习的快乐,我和他们在课堂上一起争论,一起探讨,学生那种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感染着我,我也享受着其中的快乐。 为了彻底弄清楚这个问题,我课下查阅了大量资料,才明白酚酞褪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有关。

硅胶干燥剂的用途

胶干燥剂是透湿性小袋包装的不同品种的硅胶,主要原料硅胶是一种高微孔结构的含水二氧化硅,无毒、无味、无嗅,化学性质稳定,具强烈的吸湿性能,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通常是用硅酸钠和硫酸反应,并经老化、酸泡等一系列后处理过程而制得。硅胶属非晶态物质,其形状透明不规则球体,其化学分子式为mSiO2·nH2O。因而广泛用于仪器、仪表、设备器械、皮革、箱包、鞋类、纺织品、食品、药品等的贮存和运输中控制环境的相对湿度,降低和减缓物品受潮,霉变和锈蚀。 硅胶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对人的皮肤能产生干燥作用,因此,操作时应穿戴好工作服。若硅胶进入眼中,需用大量的水冲洗,并尽快找医生治疗。 硅胶本身是一种中性物质,除与强碱、强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外,不会与其他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同时,硅胶也是唯一通过美国FDA认证,可与药品、食品直接接触使用的干燥剂。 如果硅胶干燥剂发生误食后,应及时就医。通常它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也不会被人体吸收,但并不是每种硅胶干燥剂都是安全的,需要通过医生诊断制定治疗方式。 质量指标符合HG/T2765-2005 单位吸附能力:吸附量RH=20%时≥10% RH=40%时≥20%RH=90%时≥30% 注:按GB10455-89标准:在RH=90%时合格品≥28% 一等品≥29% 优等品≥30%常用规格:0.5g、1g、2g、3g、5g、10g、20g、30g等 包装材料:复合纸、无纺纸、复合无纺纸、杜邦纸、OPP膜 硅胶干燥剂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因此应贮存在干燥地方。包装与地面之间要有搁架。包装物有钢桶、纸桶、纸箱、塑料瓶、聚乙烯塑料复合袋、柔性集装袋等。具体包装规格见分类产品说明。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雨淋、受潮和爆晒。 用途 药品、机械、光学电子、精密仪器、仪表、种子、加工食品、茶叶、各种化纤纺织、皮鞋、皮革、运动鞋以及文物档案、照相机、工艺美术品等一切需要防潮防霉的物品,应用十分广泛。具体说明如下 1、硅胶干燥剂可用于瓶装药品、食品的防潮。保证内容物品的干燥,防止各种杂霉菌的生长。

干燥的原理和方法

干燥 干燥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到的重要操作之一,其目的在于除去化合物中存在的少量水分或其他溶剂。液体中的水分会与液体形成共沸物,在蒸馏时就有过多的“前馏分”,造成物料的严重损失;固体中的水分会造成熔点降低,而得不到正确的测定结果。试剂中的水分会严重干扰反应,如在制备格氏试剂或酰氯的反应中若不能保证反应体系的充分干燥就得不到预期产物;而反应产物如不能充分干燥,则在分析测试中就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甚至可能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所有这些情况中都需要用到干燥。干燥的方法因被干燥物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要求干燥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如果处置不当就不能得到预期 的效果。 1.液体的干燥 实验室中干燥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1)物理干燥法 ①分馏法:可溶于水但不形成共沸物的有机液体可用分馏法干燥,如实验4那样。 ②共沸蒸(分)馏法:许多有机液体可与水形成二元最低共沸物(见书末附录3),可用共沸蒸馏法除去其中的水分,其原理见第74~77页。当共沸物的沸点与其有机组分的沸点相差不大时,可采用分馏法除去含水的共沸物,以获得干燥的有机液体。但若液体的含水量大于共沸物中的含水量,则直接的蒸(分)馏只能得到共沸物而不能得到干燥的有机液体。在这种情况下常需加入另一种液体来改变共沸物的组成,以使水较多较快地蒸出,而被干燥液体尽可能少被蒸出。例如,工业上制备无水乙醇时,是在95%乙醇中加入适量苯作共沸蒸馏。首先蒸出的是沸点为℃的三元共沸物,含苯、水、乙醇的比例为74∶∶。在水完全蒸出后,接着蒸出的是沸点为℃的二元共沸物,其中苯与乙醇之比为∶。当苯也被蒸完后,温度上升到℃, 蒸出的是无水乙醇。 ③ 用分子筛干燥:分子筛是一类人工制作的多孔性固体,因取材及处理方法不同而有若干类别和型号,应用最广的是沸石分子筛,它是一种铝硅酸盐的结晶,由其自身的结构,形成大量与外界相通的均一的微孔。化合物的分子若小于其孔径,可进入这些孔道;若大于其孔径则只能留在外面,从而起到对不同种分子进行“筛分”的作用。选用合适型号的分子筛,直接浸入待干燥液体中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即可有选择地除去有机液体中的少量水分或其他溶剂。分子筛干燥的作用原理是物理吸附,其主要优点是选择性高,干燥效果好,可在pH 5~12的介质中使用。表3-3列出了几种最常用的分子筛供选用时参考。

过氧化钠使红色酚酞溶液褪色的实验分析

过氧化钠使红色酚酞溶液褪色的实验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教材第四章碱金属的第4个演示实验,给盛有Na2O2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当检验完O2后,再加数滴酚酞试液,其现象并不完全像教学参考书中所描述的那样,而是红色消失。对于此种反常现象,有过两种不同的观点。实际情况怎样?本文通过下述实验,给出一种解释,供参考。 二、实验过程 1.反应原理 Na2O2溶解于水及酚酞在溶液中的显色机理分别用下式表示 Na 2O2+2H2O2NaOH+H2O2 2H 2O22H2O+O2↑ 2.酚酞与NaOH作用 称取NaOH,配制pH从14~8的不同溶液。取这些溶液各1mL于试管中,各加2滴酚酞试液,当溶液pH≥14时,经振荡,红色消失。往该无色溶液中逐滴加稀H2SO4(0.1mol/L),当pH≤13时,红色复现,继续滴加至pH<9,红色又消失。此时再加2mol/L的NaOH溶液,当pH≥9时,红色复现,pH≥14,红

色又消失。由此可推知,当溶液的碱性过强(pH≥14),加入酚酞,红色的消失是因为酚酞红色的酿式结构转化为无色的羧酸盐式结构。所以,使酚酞显红色的最佳pH范围应为13~9之间。 3.酚酞与H2O2作用 为模拟给Na2O2溶液中加入酚酞以后红色消失的现象,我们找出在碱介质中,酚酞与H2O2的作用条件及变色机理。 取pH=11的NaOH1mL和30%的H2O22滴于一支试管中,然后加酚酞1滴,出现红色,振荡,红色消失。为避免残存的H2O2对后续反应的影响,可加入重金属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作为催化剂以加速H2O2的分解。给上述溶液加入MnO2,除掉过量的H2O2,静置后,上层澄清溶液红色不复现。再取pH>14的NaOH 溶液,做类似实验,我们将上层清液取出,给它回滴稀硫酸,使该溶液的pH限定在14~8之间,红色仍然不复现。下面是给1mLNaOH溶液中加2滴30%H2 O2后,再加1滴酚酞试液,不同pH溶液红色消失所需要的时间(min)。 以上现象表明,在酚酞显色范围内,随pH降低,褪色时间延长,并且红色一旦消失,再加酸或碱调节溶液的pH,红色也不复现。 产生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如下:根据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各型体分布系数公式δB-=K a/([H+]+K a,对于酚酞,其K a=7.9×10-10,当[H+]=1×10-12mol/L(pH=12)时,经计算,红色的醌式含量达到99.98%(可不考虑醌式向羧酸盐式转化)。随着[H+]增加,溶液中的醌式含量降低。对于H2O2,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酸式电离:H2O2H++HO2-K a=1.8×10-12HO2-具有强的氧化性,其电极反应为:HO2- +H2O+e3OH- E Bθ=0.87V当pH=12时,据分布系数公式计算,知HO2-已占64.3%。随着pH降低,HO2-含量也降低,氧化能力随之降低。这就是为什么pH在13~9之间时,pH越小,褪色速度越慢的可能原因。即H2O2使红色酚酞

常识积累:干燥剂的除水原理

常识积累:干燥剂的除水原理 干燥剂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东西,食品为了减少包装中的水分含量防止腐化也会使用干燥剂,衣服等各个方面也需要使用干燥剂。 =干燥剂有两种除水方式,一种是化学吸附,一种是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则是让空气中的水和干燥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合物。物理吸附比如硅胶就是通过物理方式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含量。 化学吸附 1、生石灰干燥剂: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其吸水能力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的,因此吸水具有不可逆性。不管外界环境湿度高低,它能保持大于自重35%的吸湿能力,更适合于低温度保存,具有极好的干燥吸湿效果,而且价格较低。可广泛用于食品、服装、茶叶、皮革、制鞋、电器等行业。目前最常见“雪饼”中使用该类型干燥剂。 但是生石灰干燥剂由于具有强碱腐蚀性,经常发生伤害小孩或老人眼睛的事情,目前已逐渐被淘汰。 2、氯化钙干燥剂:主要原料是氯化钙,是采用优质碳酸钙和盐酸为原料,经反应合成、过滤、蒸发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白色多孔块状、粒状或蜂窝状固体。味微苦,无臭。水溶液为无色。 主要用作无机化工生产其它各种钙盐的原料;也用作气体的干燥剂,生产醇、酯、醚和丙烯酸树脂时的脱水剂。在食品工业中用作钙质强化剂、固化剂、螯合剂、干燥剂等。 物理吸附

1、硅胶干燥剂:是透湿性小袋包装的不同品种的硅胶,主要原料硅胶是一种高微孔结构的含水二氧化硅,无毒、无味、无嗅,化学性质稳定,具强烈的吸湿性能,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通常是用硅酸钠和硫酸反应,并经老化、酸泡等一系列后处理过程而制得。 硅胶属非晶态物质,其形状透明不规则球体,其化学分子式为mSiO2?nH2O。因而广泛用于仪器、仪表、设备器械、皮革、箱包、鞋类、纺织品、食品、药品等的贮存和运输中控制环境的相对湿度,防止物品受潮,霉变和锈蚀。 2、蒙脱石干燥剂:外观形状为灰色小球,最适宜在50℃以下的环境中吸湿。当温度高于50℃,蒙脱石的”放水”程度便大于”吸水”程度。但蒙脱石的优势在于价格便宜。 蒙脱石干燥剂也称膨润土干燥剂、陶土干燥剂。蒙脱石干燥剂颜色有:紫色、灰色、紫红。蒙脱石干燥剂的特点: ①环保性:以纯天然蒙脱石干燥剂为原料,干燥活化制成,不含任何添加剂和易溶物,是一种无腐蚀、无毒、无公害的绿色环保产品;使用后可作为一般废弃物处理,不会污染环境,可自然降解。 ②适应性:在各种温度的环境下,吸湿性能都能保持稳定; ③防潮性:吸湿性能良好,饱和吸湿率为自身重的50%以上,是传统干燥剂的1.5倍。 产品具有吸湿活性,静态减湿和异味去除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不能采用油封、气相封存的产品中,诸如光学仪器、电子产品、医药保健、食品包装及军工产品的干燥空气封存。 3、纤维干燥剂:是由纯天然植物纤维经特殊工艺精致而成。其中尤其是覆膜纤维干燥剂片,方便实用,不占用空间。它的吸湿能力达到100%的自身重量,是普通干燥剂所无法比拟的。另外,该产品安全卫生,价格适中,是很多生物、保健食品和药品的理想选择。(家里的药瓶盖子里面有一片小纸片,就是纤维干燥剂做成的) 纤维干燥剂特点:

变色硅胶的再生处理

变色硅胶的再生处理 无机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呈透明或乳白色粒状固体。具有开放的多孔结构,吸附性强,能吸附多种物质。如吸收水分,吸湿量约达40%。 蓝色硅胶——如加入氯化钴,干燥时呈蓝色,吸水后呈红色,。蓝色硅胶由于含有少量的氯化钴,有毒,应避免和食品接触和吸入口中,如发生中毒事件应立即找医生治疗。 硅胶在使用过程中因吸附了介质中的水蒸汽或其他有机物质,吸附能力下降,可通过再生后重复使用。 一、硅胶吸附水蒸汽后的再生 硅胶吸附水份后,可通过热脱附方式将水份除去,加热的方式有多种,如电热炉、烟道余热加热及热风干燥等。 脱附加热的温度控制在120--180℃为宜,对于蓝胶指示剂、变色硅胶、DL型蓝色硅胶则控制在100--120℃为宜。各种工业硅胶再生时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以下限度:粗孔硅胶不得高于600℃; 细孔硅胶不得高于200℃; 蓝胶指标剂(或变色硅胶)不得高于120℃; 硅铝胶不得高于350℃。 再生后的硅胶,其水份一般控制在2%以下即可重新投入使用。 二、硅胶吸附有机杂质后的再生 ⒈焙烧法 对于粗孔硅胶,可放在焙烧炉内逐渐升温至500--600℃,约经6—8小时至胶粒呈白色或黄褐色即可。对细孔硅胶,焙烧温度不能超过200℃。 ⒉漂洗法 将硅胶在饱和水蒸汽中吸附达到饱和后放热水中浸泡漂洗,并可结合使用洗涤剂以除去废油或其它有机杂质,再经净水洗涤后烘干脱水。 ⒊溶剂冲洗法 根据硅胶吸附有机物种类,选用适当的溶剂将吸附在硅胶内的有机物溶出,然后将硅胶加热以脱除溶剂。 三、硅胶再生应注意的问题 ⒈烘干再生时应注意掌握逐渐提高温度,以免剧烈干燥引起胶粒炸裂,降低回收率。 ⒉对硅胶焙烧再生时,温度过高会引起硅胶孔结构的变化而明显降低其吸附效果,影响使用价值。对于蓝胶指示剂或变色硅胶,脱附再生的温度应不超过120℃,否则会因显色剂逐步氧化而失去显色作用。 ⒊经再生后的硅胶一般应过筛除去微细颗粒,以使颗粒均匀。 贮存与包装 硅胶具有强的吸湿能力,因此应贮存在干燥地方,包装物与地面之间要有搁架。包装物有钢桶、纸桶、纸箱、塑料瓶、聚乙烯塑料复合袋、柔性集装袋等。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雨淋、受潮和曝晒。 变色硅胶干燥时为蓝色,受潮后变粉红色,可以在120℃烘受潮的硅胶待其变蓝后反复使用,直至破碎不能用为止。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

硅胶柱层析 一、硅胶柱层析的原理 利用吸附原理,即利用硅胶对中药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而使混合物中各成分得以分离的色谱方法。 二、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装柱 操作要点:装柱前柱底要垫一层脱脂棉以防吸附剂外漏。有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两种方法 (1)干法装柱:将硅胶通过漏斗装入柱内,中间不应间断,形成一细流慢慢加入管内。也可用橡皮槌轻轻敲打柱硅胶柱使硅胶装填连续均匀、紧密。柱装好后,打开下端活塞,然后倒入洗脱剂洗脱以排尽柱内空气,并保持一定液面。(2)湿法装柱:将最初准备使用的洗脱剂装入柱内,打开下端活塞,使洗脱剂缓慢流出。然后把硅胶慢慢连续不断地倒入柱内(或将硅胶与适量洗脱剂调成混悬液慢慢加入柱内,),硅胶依靠重力和洗脱剂的带动,在柱内自由沉降,此间要不断把流出的洗脱剂加回柱内保持一定的液面,直至把硅胶加完并在柱内沉降不再变动为止。然后在硅胶上面加一小片滤纸或少许脱脂棉。根据加样量控制洗脱剂液面至一定高度。 匀浆法: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

柱。 2、上样 将欲分离的样品溶于少量装柱时用的洗脱剂中,制成体积小、浓度高的样品溶液,加入层析柱中硅胶面上。如样品不溶于装柱时用的洗脱剂,则将样品溶于易挥发的溶剂中,并加入适量硅胶(不超过柱中硅胶全量的1/10)与其拌匀,除尽溶剂,将拌有样品的硅胶均匀加到柱顶(始终保持洗脱剂有一定的液面),再覆盖一层硅胶即可。上样时注意沿着柱内壁慢慢加入,始终保持硅胶上端表面平整;上样量为硅胶的1/60~1/30。 3、洗脱 洗脱剂的选用可通过薄层色谱筛选,一般TLC展开时Rf 值为0.2~0.3的溶剂系统是最佳的洗脱系统,采用梯度洗脱法洗脱。先打开柱下端活塞,保持洗脱剂流速1~2滴/秒。上端不断添加洗脱剂(可用分液漏斗控制添加速度与下端流出速度相近)。如单一溶剂洗脱效果不好,可用混合溶剂洗(一般不超过三种溶剂),通常采用梯度洗脱。洗脱剂的洗脱能力由弱到强逐步递增。 4、收集处理 等份收集洗脱液,每份收集量大概与所用硅胶的量相当。每份洗脱液采用薄层定性检查,合并含相同成分的洗脱液。经浓缩、重结晶处理往往可得到某一单体成分。如仍为几个单体成分的混合物,不易析出单体成分的结晶。则需要进一步层析或用其他方法分离。 注:(1)柱色谱分离能力比薄层分离能力强,效果更好,尤其对结构相似、性质接近、采用薄层难以分离的成分分离效果好。 (2) 洗柱子能不用含水的混合溶剂,就尽量不要用。

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试题详解(WORD版)

第一部分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卷(1-8) 第二部分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题详解(9-1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0年5月5日,用液氢作推进剂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把新一代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液氢(H2)属于() A.单质B.氧化物C.混合物D.有机物 2.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菜刀生锈C.丹桂飘香D.电灯发光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溶液pH B.倾倒液体 C.量筒读数D.点燃酒精灯 4.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错误的是() A.FeCl2读作氯化铁 B.3H表示3个氢原子 C.Na表明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C+O2CO2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5.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B.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C.氧和硫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和硫位于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 6.下列化学品标志与化学试剂对应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B.白磷 C.酒精D.碳酸氢钠7.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B.浓硫酸有腐蚀性,实验室可用作干燥剂 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硅胶与凝胶

硅胶 硅胶柱层析原理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 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 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 1.称量。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 也可以。 2.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海沙是没必要的。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8.送谱。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可除去氢谱1.5ppm左右所谓的“硅胶”峰。 硅胶分无机硅胶和有机硅胶。有机硅胶属于合成橡胶中特种橡胶,其根据形态分为固态和液态。液态按硫化温度又分为室温硫化型和高温硫化型。无机硅胶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是一种由硅土中的硅酸钠与硫磺酸制成的无定形的机器制成品。它由自然界中存在的矿物经洗涤、加工后成为粒状或珠状。 它的结构非常像一个海绵体,由互相连通的小孔构成一个有巨大的表面积的毛细孔吸附

酚酞在不同条件下的颜色

酚酞在不同条件下的颜色 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为无色①,在碱性溶液中为紫红色是读者熟知的现象。现在进行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1 把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浓度>2mol/l),显现红色,在振荡过程中溶液退成无色。为了验证这个退色现象是否系空气中CO2溶解所造成的(就像用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当呈现浅红色时表示滴定已达终点,后因CO2的溶解,溶液退成无色),往无色液中再滴加酚酞。如果现象是:呈无色液,示原先退色是CO2溶解之故;若呈紫红色,表明溶液仍为碱性(即使有CO2溶解问题)。实验现象是,再次滴入酚酞,溶液呈现红色,振荡过程中又退成无色。若再滴入酚酞,溶液再现紫红色,振荡??表明酚酞在稍浓(>2mol/l)些NaOH溶液中为无色。 酚酞在不同溶液中呈现的颜色: 实验2 把酚酞液滴入浓H2SO4,呈现橙色,不论振荡多长时间,其颜色不变。若把橙色液倒入大量水中,得无色液。 其实酚酞在不同的条件下,因结构的改变而呈现4种相应的颜色(见图)。 通过酚酞颜色随条件而变的事实是想强调: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现象,当条件改变时,现象可能有相应的改变。为了加深这个印象,再进行一个实验。 实验3 取少量I2置于蒸发皿中微热,预先用两根玻璃棒分别用水“粘住”淀粉试纸和碘化钾淀粉试纸,置于I2蒸气中。现象是:碘化钾淀粉试纸先显色,而且颜色比淀粉试纸呈现的颜色要深些。表明碘和淀粉的显色反应和有无KI有关。现已证实:在有I-时,将和I2形成I-3、I-n(n=5、7……),较易进入淀粉的结构②而显色。 条件变了,性质(现象)可能随之而变,在化学上是很普遍的。一般化学实验中的条件指:试剂的浓度,溶液的酸碱性,试剂的相对用量,加试剂的先后顺序,温度及是否加催化剂等。 ①关于“酚酞变色机理”可参考:童沈阳、金霞,化学通报8,52(1988)。 ②关于碘和淀粉显色,请参考:黄佩丽《无机元素化学实验现象剖析》,第7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硅胶干燥剂是颗粒状吗

硅胶干燥剂是颗粒状吗 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很多颗粒状的干燥剂,蓝色、白色、橙色是最为常见的,而且还比较软软的,那么硅胶干燥剂是颗粒状吗?一起通过进行了解下。 硅胶干燥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由天然矿物经过提纯加工而成粒状或珠状。 硅胶干燥剂按原料性质分类: 1、细孔硅胶干燥剂 该产品外观呈白色、半透明状玻璃体。主要用于干燥、防潮,可用作催化剂载体以及有机化合物的脱水精制。因其有堆积密度高和低湿度下吸湿效果明显的特点。可用作空气净化剂,去除空气中的水分以控制空气湿度。在海运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作为两层平行密封玻璃板之间的除湿,可保持玻璃的透明度。

2、粗孔硅胶干燥剂 该产品外观呈白色,有块状、球形、微球形三类。相对湿度较高环境下吸湿效果更显著。常用做脱水剂和干燥剂、催化剂载体,同时能除去变压器绝缘油中的有机酸和水。另外因其孔径较大,还是硅胶深加工的原料。 3、蓝色硅胶干燥剂 该产品是一种具有高度细孔结构。蓝色,半透明,经吸湿其颜色由蓝色变成浅红色,可与一般细孔球形硅胶混合使用做指示剂,以指示干燥剂吸水饱合程度,主要用于干燥吸湿。 4、无钴变色硅胶干燥剂 无钴变色硅胶干燥剂外观为桔黄色或半透明玻璃状颗粒,具有

很强的吸湿能力并在吸湿过程中其外观颜色会随着吸湿量的增加而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无钴变色硅胶干燥剂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与细孔硅胶配合使用(所占比例为5%或更高)。当未受潮时呈橘黄色,吸潮后逐渐变成浅绿色,继续吸潮变成墨绿色时,则需要更换新的硅胶或再生使用。无钴变色硅胶干燥剂为不含氯化钴环保型,是蓝色硅胶的替代品。 硅胶干燥剂是颗粒状,想要在生活中了解更多的易爆物品知识,那么就是最好的选择,在这里不仅可述等知识,对其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有哪些也可以详细的了解。

干燥剂

干燥剂又称减湿剂。为能吸附或化学吸收水蒸气的固体材料。用吸附法除去水蒸气的干燥剂有硅胶、氧化铝凝胶、分子筛、活性炭、骨炭、木炭或活性白土等。 用化学吸收法除去水蒸气的常用干燥剂有氯化钙、生石灰或五氧化二磷等与水蒸气的化学亲和力大的物质。 干燥剂是一种从大气中吸收潮气的除水剂,它的干燥原理就是通过物理方式将水分子吸附在自身的结构中或通过化学方式吸收水分子并改变其化学结构,变成另外一种物质。 干燥剂的化学本质 干燥剂的化学本质有两大方面,一是极易与水反应,例如生石灰(CaO),碱石灰(CaO与NaOH混合物),与水蒸汽在一般条件下就能自发反应当然是效果很好的干燥剂拉;其二是有比较大的固体表面积,楼上所说的C(活性C)算是,不过活性C多用作吸附剂或脱色剂,干燥剂还是碱石灰最好。 干燥剂的分类 干燥剂主要包括:高效干燥剂、医药食品用小包装干燥剂、矿物干燥剂、硅胶干燥剂、中空玻璃干燥剂、纯天然活性干燥剂、蒙脱石干燥剂、纳米环保干燥剂、活性矿物干燥剂、凹凸棒石粘土干燥剂、活性矿物干燥剂、集装箱干燥剂、可变形纤维片状干燥剂。 活性矿物干燥剂 活性矿物干燥剂采用纯天然原料矿物及活性吸湿剂精炼而成,绿色环保,无毒无味,对人体无损害。产品在室温及一般湿度下吸附性能良好,具有吸附活性,静态减湿和异味去除等功效。 特点: 价格低廉、吸附速度快,制备成本低。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其它类型干燥剂相比,不仅吸附速度快,吸附能力高且无毒、无味、无接触腐蚀性、无环境污染,尤其应用于食品包装,对人体无害。 适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不能采用油封、气相封存的产品中,诸如:光学仪器、电子产品、医学保健、食品包装及军工产品和民用产品的干燥空气封存。 五种典型的干燥剂产品 目前干燥剂行业中主要有以下五种典型产品: 1、硅胶干燥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由天然矿物经过提纯加工而成粒状或珠状。作为干燥剂,它的微孔结构(平均为2A。)对水分子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硅胶最适合的吸湿环境为室温(20-32)、高湿(60-90%),它能使环境的相对湿度降低至40%左右,因此硅胶干燥剂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同时,硅胶的化学组分和物理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其它同类材料难以取代的特点:吸附性能高,热稳定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 2、粘土干燥剂(蒙脱石):外观形状为灰色小球,最适宜在50℃以下的环境中吸湿。当温度高于50℃,粘土的“放水”程度便大于"吸水"程度。但粘土的优势在于价格便宜。 3、分子筛干燥剂:它是人工合成且对水分子有较强吸附性的干燥剂产品。分子筛的孔径大小可通过加工工艺的不同来控制,除了吸附水气,它还可以吸附其它气体。在230℃以上的高温情况下,仍能很好的容纳水分子。优点:适应性强。缺点:吸湿率低,环保差(不可降解)。 4、矿物干燥剂:衡元矿物干燥剂是由数种天然矿物组成,外观为灰白色小球。它无毒无害,是可降解的环保型干燥剂。吸湿率达50%以上。 5、纤维干燥剂:衡元纤维干燥剂是由纯天然植物纤维经特殊工艺精致而成。其中尤其是覆膜纤维干燥剂片,方便实用,不占用空间。它的吸湿能力达到100%的自身重量,是普通干燥剂所无法比拟的。另外,该产品安全卫生,价格适中,是很多生物、保健食品和药品的理想选择。 常用的无机干燥剂 为了保持药品的干燥或对制得的气体进行干燥,必须使用干燥剂。常用的干燥剂有三类:一类为酸性干燥剂,有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等;第二类为碱性干燥剂,有固体烧碱、石灰和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等;第三类是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镁等。常用干燥剂的性能和用途如下:

酚酞试剂遇水产生白色沉淀的研究

酚酞试剂遇水产生白色沉淀“异常现象”的探究 高若曦1,范艳花2,姚智萍2 (1.陕西省西安中学;2.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摘要:酚酞试剂滴加到蒸馏水中产生了白色沉淀,通过一系列实验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探究,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说明了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酚酞;化学;变色;性质 一、问题的提出 酚酞的变色范围为:pH 介于0~8.2,无色;pH 介于8.2~12.0,粉红色;pH>12.0,无色。而蒸馏水显中性,pH=7.0,把酚酞试剂滴加到蒸馏水中应该显无色,且溶液透明。然而,在一次实验中却发现,将酚酞滴加到蒸馏水中出现了白色沉淀。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针对这种“异常现象”,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找出了原因,现做一介绍。 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得知,酚酞是一种有机弱酸,为白色或微带黄色的细小晶体,分子式为C20H14O4,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因此通常把酚酞配制成酒精溶液使用。常见的酚酞试剂配制方法有以下三种:(1)0.1g 酚酞溶解于100 mL 60%乙醇;(2)0.05 g 酚酞垣50 mL乙醇垣50 mL 水;(3)每升90%乙醇中溶解1g 酚酞。 实验探究1:用上面三种方法配制酚酞指示剂(实验所用药品均为分析纯,下同),取2 mL 逐滴加入到10 mL 蒸馏水中,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发现,使用常见方法配置的酚酞试剂,遇蒸馏水未出现白色沉淀,考虑到酚酞是有机物,难溶于水,猜测浓度大的酚酞溶液遇水可能会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2:配制较大浓度的酚酞溶液,取2 mL 逐滴加入到10 mL 蒸馏水中。实验现象如下表: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浓度较大的酚酞溶液遇水确实会出现白色沉淀。那么酚酞的浓度到底多大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呢? 实验探究3:分别配置9 种不同浓度的酚酞乙醇溶液(浓度分别为0.001g/mL、0.002g/mL、0.003g/ mL、0.005g/mL、0.01g/mL、0.015g/mL、0.02g/mL、0.03g/mL、0.04g/mL),取2mL 逐滴加入到10 mL 蒸馏水中,实验现象如下:当酚酞浓度达到0.01 g/mL 时有少量白色沉淀,浓度从0.015~0.04 g /mL 均有明显的白色沉淀。 上述实验显示,当酚酞浓度达到0.01 g/mL 时,便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达到0.015 g/mL 时,就有明显的白色沉淀生成。

变色硅胶

变色硅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变色硅胶 化学品英文名称:Silica gel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侵入途径:皮肤接触、吸入、食入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和鞋子。用肥皂和大量的水清洗。 眼睛接触: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请教医生。 食入:饮足量的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使用适合周围环境的灭火措施。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钠、钾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蓝色或浅蓝色玻璃状颗粒。 溶解性:不溶于水 主要用途:干燥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氟化氢、卤素、氧化剂。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硅胶干燥剂

硅酸干凝胶: 透明或乳白色粒状固体。具有开放的多孔结构,吸附性强,能吸附多种物质。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作为航空、尖端技术、军事技术部门的特种材料使用,而且也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其已扩到:建筑、电子电气、纺织、汽车、机械、皮革造纸、化工轻工、金属和油漆、医药医疗等。 简介: 硅酸干凝胶是经脱水干燥后的硅凝胶,一般人们称为硅胶,有丰富的孔性结构和大的比表面。 硅胶的化学组成为mSiO2·nH2O,其基本结构单元是硅氧四面体。硅氧四面体以不同方式联结,若联结规则则可得SiO2晶体,无规则堆积则成类似于玻璃态的SiO2胶粒,构成硅凝胶的骨架。堆积时的孔隙在为水凝胶时被水填充,干凝胶时为空孔隙。下图是硅氧四面体联结成晶体SiO2和玻璃态SiO2的结构示意图。硅凝胶的结构类似于玻璃态SiO2的结构。 硅胶的化学稳定性好,耐酸,不耐碱,耐热性好,高纯硅胶在低于700℃时热处理比表面和孔结构无明显变化。硅胶也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可以按颗粒形状分为粉状、粒状、球状硅胶,按密度可分为高、中、低密度硅胶。 硅酸干凝成份: 硅酸干凝成份Si(OC2H5)4(TEOS)和 H2N(CH2)3Si(OC2H5)3(APS)为主要原料,在不同的条件下(催化

剂、热处理、高分子添加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SiO2干凝胶,并通过发光光谱对所得的干凝胶进行了表征。在长波365nm紫外光激发下,干凝胶样品都显示出较强的蓝光发射,但其发光波长和发光强度随着组成和处理条件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APS与有机酸(醋酸)和无机酸(盐酸、硝酸、硫酸)所得SiO2干凝胶的结果为 IHAc(λmax=432nm)>IHNO3(λmax=441nm)≈IH2SO4 (λmax=426nm)》IHCl(λmax=442nm),并且在APS与HCl作用所得的干凝胶样品中,明显存在两种发光中心(其发射峰值波长分别位于442nm和487nm,相应的激发波长分别位于365nm和273nm)。一定量的TEOS与APS相混合并与HAc作用不仅有利于干凝胶样品的迅速形成,而且有利于提高其发光强度:当R(APS/TEOS+TEOS 摩尔比)=0.5-0.7时,样品发光较强,在0.5摩尔APS+0.5摩尔TEOS与3摩尔HAc的反应过程中加入高分子添加剂聚乙二醇(PEG5000、PE10000),所得样品的发光强度先随着PEG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变强,然后随着PEG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变弱,PEG5000和PEG10000的最佳掺杂量分别为0.8g和0.6g。在温度20-200℃的范围内,干凝胶样品的发光强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同时真空中处理样品的发光强度大于空气中处理样品的发光强度。这表明干凝胶样品的发光和氧缺陷及碳杂质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