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期末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什么是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创立标志、两大发现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1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阶级基础;③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使马克思主义产生成为现实,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思想渊源。

(2创立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两大发现及其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①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②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科学回答,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依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各种领域划分出了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了生产关系。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进而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成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①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②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2、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完成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理解。

【答题思路】

(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谈自己的理解部分,结合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程,自圆其说即可。

3、作为一名研究生,应当如何坚定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参考答案】

(1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坚定道路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这就是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定道路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和目标,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坚定道路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这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

(2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改革开放既是形成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又是推动这一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的强大动力;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这一理论体系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过程。

(3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支撑。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和激烈国际竞争中显示了旺盛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一社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发展规律。坚定制度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坚定制度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坚定制度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

(4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持民族的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根本要坚持文化的科学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关键要坚持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4、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什么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参考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依据、基本路线、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马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涵盖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完整,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我们要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意味着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种社会制度,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相连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5、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

【参考答案】(1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具有实践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点。

(2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因为:一是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二是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更加成熟。

(3抓住新形势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也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关键在于能善于发掘和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我们发展的资源和关系,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坚持和发展?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手段和方法,不是区别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二者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第三,计划和市场要结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坚持和发展。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的。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所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的改革,而不是经济制度的改革。历史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其基本规律性是不能改变的,但能在其自身的发展中自我完善。而作为其具体表现形式的经济体制,因其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可以通过改革不断地进行选择和调整,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7、十八届五中全会为什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参考答案:来自人民网】(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不仅被置于理念首位,而且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2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代史上,我们受够了落后挨打的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吃够了创新不足受制于人的亏。历史和实践证明,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

慢了也要落后。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抢占未来先机,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依然是创新的竞争。着眼于此,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也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我们不再津津乐道于后发优势,而要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我们再不能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不仅是为了抢占国际竞争的未来先机,也有更为现实的国内考量。我国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不可持续。旧路子走不通,新路子在哪里?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给出了坚定的答案,就在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时移世易,全球创新资源正在由美欧向亚太、由大西洋向太平洋扩散。我们不能满足于成为别人科技成果的最大市场,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快马加鞭实现创新型国家的转身。

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创新力量,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去实现创新。与国际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相比,尽管我国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对外技术的依存度仍有较大差距,但总体来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比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

2.09%,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当;我国研发队伍规模居世界第一,SCI论文数量居全球第二位,发明专利居世界第三,等等。科技创新水平正由跟跑、并行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已经具备抢抓机遇的能力基础。

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五中全会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等几个方面擘画了“路线图”。这样的部署突破了地域、组织、技术、制度的界限,集合成一个创新体系,不再是孤零零的一根杠

杆,而是环环相扣的起动机。接下来,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关键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8、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1深刻内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2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

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9、什么是“一带一路”构想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参考答案:来自《光明日报》】(1“一带一路”是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深化对外开放的构想,它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与以往西方地缘政治学者所认为的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中心不同,“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对提升中国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构想寄托着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愿景,对于丝绸之路中国国内段和国际段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其一,从国内段而言,这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其二,从国际段的中国紧邻区域

而言,这一构想符合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方向。其三,从整个国际段而言,这一构想展现了中国发展区域共赢合作的新理念、新蓝图、新途径和新模式。总之,中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可以预见,这一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宏伟蓝图必将在各国互信合作中得以实现。

10、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答案过长,主要谈自己的认识】(1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状况,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要彻底战胜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取得中国革命的完全胜利,必须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因此,中国共产党在诞生后不久即提出建立民主联合阵线,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布著名的“五一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响应,他们公开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

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有的民主党派宣布解散,共产党内也有人认为民主党派没有必要存在的问题,以极高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远见,及时做工作保留了八个民主党派。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根据我国阶级状况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明确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由于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从而在根本上解

决了民主党派的发展前途问题,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多党合作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并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理论与政策,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进一步提出必须巩固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制定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推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续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中共中央先后制定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

(2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论断,这是党和人民在理论创新、实践探索经验基础上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党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其遵循的是共识原则,即人民群众通过平等对话、讨论、协商,形成共识,然后按共识行事,以最大限度地代表各方的利益和诉求。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是党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适应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

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拓宽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体现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的独特优势;有助于把社会各方面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进行系统、综合的反映,促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有助于推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有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11、如何提高国家的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参考答案:来自人民网】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这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我们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建设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保障,是各级政府必须认真履行的基本职责。必须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第二,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

第三,提高传播能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当今信息社会,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就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

第四,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今时代,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

第五,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繁荣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队伍。一个时代

的思想文化大厦,必然要有一批名家大师和大家来支撑;一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必然要有一批泰斗和巨匠来代表;一个国家文化的繁荣兴盛,必然要有一批领军人物来领衔。

12、如何在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中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参考答案】一是健全诉求表达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搭建各种形式的沟通平台,积极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重视各种社会组织在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使群众表达利益诉求逐步走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二是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健全利益引导机制,教育和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利益分化的现象;健全利益约束机制,通过法律和道德对人们获取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健全利益调节机制,通过税收政策等调控措施,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减少不同利

益群体之间的不公平感;健全利益保障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利益问题,坚持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三是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和相互衔接,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冲突,减少社会对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科学有效地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努力缩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差距,减少由此产生的利益矛盾。四是加强权益保障机制建设。研究制定更多有利于保障公民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13、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

【参考答案:来自新华网】(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明确要求。第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第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第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

(2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积极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一是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在传统

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以臭氧、细颗粒物(PM2.5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大气污染日益突出。要实施大气多污染物的协同治理,制定综合防治战略和控制对策。积极推进区域协调治理。目前,靠单个地方进行污染防治难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借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的经验,树立区域视野,建立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支撑技术体系。

二是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中国干旱缺水严重,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时空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污染正在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要大力建设节水制度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基本完善,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建立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加大经济手段的运用力度,明晰水

权,形成水权交易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调控用水行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节水的风尚和合理的用水方式。

三是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承载力。当前,我国土壤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并且出现了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农业生产,污染事故频发。要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充分考虑土壤环境承载力,统筹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关注经济指标,又关注土壤环境质量指标;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经济发展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法规政策,研究起草土壤环境保护专门法规,制定农用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的监管等管理办法。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研发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技术和装备。引导公众参与,制定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广泛宣传土壤环境保护相关科学知识和法规政策。严格目标考核,建立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四是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长期以来,由于滥垦、滥伐等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性开发,我国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目前总的状况是:小片治理,大片加重;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剧,恶性循环。同时,中国是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四亿人的生存遇到沙化的严重威胁。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减少人对自然的过度干扰与侵害,做好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坚持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开发、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坚持保护优先,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加强综合

治理,给林草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做好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4、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参考答案】(1)1 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挑战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和发方向变化的世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正确看待世界形势出现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矛盾、新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当今时代的新特征:一是经济全球

化深入发展;二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三是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四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影响深远;五是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呈现新特点;六是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3)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和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朝着联系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15、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 90 多年、执政 60 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结合 2016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七一”讲话,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