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氧化酶的发酵生产与发酵工艺的研究

葡萄糖氧化酶的发酵生产与发酵工艺的研究
葡萄糖氧化酶的发酵生产与发酵工艺的研究

葡萄糖酸发酵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80m3产葡萄糖酸发酵罐的设计 专业班级09生物工程1班 学号20091474 20091480 20091473 学生姓名王俊马志双刘敏 指导教师常军博士 2011 年 10 月 31 日

目录 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1) 1.1葡萄糖酸的发酵菌种 (1) 1.2 发酵生产工艺及流程 (1) 1.3 发酵罐的总体结构设计 (2) 1.4人孔和视镜的设计 (2) 1.5管道接口设计 (2) 二、计算 (3) 2.1 罐体几何尺寸的计算 (3) 2.2 罐体壁厚的计算 (3) 2.2.1发酵罐圆筒壁厚的计算 (3) 2.2.2 封头壁厚计算 (3) 2.3 搅拌器的计算 (4) 2.3.1搅拌器轴功率的计算 (4) 2.3.2不通气条件下的轴功率P0计算 (4) 2.3.3通气搅拌功率P g的计算 (4) 2.4 发酵热的计算 (5) 2.5 冷却水耗量的计算 (5) 2.6冷却面积的计算 (6) 三、设备选型 (6) 3.1 搅拌器的选择 (6) 3.2仪表接口的选择 (6) 3.3 挡板的选择 (7) 3.4支座的选择 (7) 3.5 冷却装置的选择 (7) 3.6 电机及变速装置选择 (7) 3.7 轴封的选择 (7) 四、附录及图纸 (8) 附录1 (8) 附录2 (9) 附录3 (9) 五、总结 (10) 六、参考文献及资料 (11)

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葡萄糖酸常用作蛋白凝固剂、食品防腐剂和食品酸度调节剂,主要以发酵法生产。本论文设计80m3的发酵罐用于发酵生产葡萄糖酸,针对葡萄糖酸发酵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设备发酵罐进行了模拟设计和选型。本论文进行工艺计算、主要设备工作部件(如罐体、罐体壁厚、封头壁厚计算、搅拌器、仪表接口、人孔和视镜、管道接口等)尺寸的设计。 1.1葡萄糖酸的发酵菌种 目前学者在生产葡萄糖酸的菌种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其可以通过黑曲霉、醋酸菌、青霉菌(尤其是产黄青霉)、几种假单胞菌以及其他几种菌等发酵生产葡萄糖酸,由于黑曲霉发酵生产产量较高, 且发酵过程容易控制, 是目前国内外葡萄糖酸的主要生产方法,目前在工业生产上用得最多的是黑曲霉。目前用于发酵葡萄糖酸的黑曲霉有多种,而本设计是采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2109)对葡萄糖发酵生产葡萄糖酸[1]。 1.2葡萄糖酸发酵工艺流程 斜面菌种摇瓶种子发酵罐 种子罐 滤液 脱色液 浓缩液(45%固形物) 葡萄糖酸钠通风 葡萄糖水无机氮源 图1 葡萄糖酸发酵生产工艺流程葡萄糖酸溶液 减压蒸发, 冷却(40-50℃结晶) 过滤 活性炭脱色 减压蒸发 NaOH中和至pH到7.5 冷却结晶干燥 阳树脂 葡萄糖酸

谷氨酸生产工艺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训 (2016 年 11 月

谷氨酸生产工艺 摘要: 谷氨酸做为一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在生命的生理活动周期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不仅参与各种蛋白质的合成,组成人体结构,还做为味精可以给我们带来味蕾上的享受。现代生产谷氨酸的工艺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提取而来。不同的发酵方法和不同的发酵条件会造成产量的很大不同。本次谷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是掌握发酵方法和发酵条件的控制,还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测得的数据来观察菌种的生长变化,同时谷氨酸发酵工艺各个工段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关键词:谷氨酸;发酵;工艺;等电点。

引言 谷氨酸是一种酸性氨基酸,是生物机体内氮代谢的基本氨基酸之一,在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不论在食品、化妆品还是医药行业,谷氨酸都有很大的用途。 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医学上谷氨酸主要用于治疗肝性昏迷,还用于改善儿童智力发育。食品工业上,味精是常用的仪器增鲜剂,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盐。过去生产味精主要用小麦面筋(谷蛋白)水解法进行,现改用微生物发酵法来进行大规模生产。不论在食品、化妆品还是医药行业,谷氨酸都有很大的用途。 谷氨酸钠俗称味精,是重要的鲜味剂,对香味具有增强作用。谷氨酸钠广泛用于食品调味剂,既可单独使用,又能与其它氨基酸等并用。用于食品内,有增香作用。甘氨酸具有甜味,和味精协同作用能显着提高食品的风味。谷氨酸作为风味增强剂可用于增强饮料和食品的味道,不仅能增强食品风味,对动物性食品有保鲜作用。

一、谷氨酸简介 谷氨酸一种酸性氨基酸。分子内含两个羧基,化学名称为α-氨基戊二酸。谷氨酸是里索逊1856年发现的,为无色晶体,有鲜味,微溶于水,而溶于盐酸溶液,等电点3.22。大量存在于谷类蛋白质中,动物脑中含量也较多。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医学上谷氨酸主要用于治疗肝性昏迷,还用于改善儿童智力发育。食品工业上,味精是常用的仪器增鲜剂,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盐。过去生产味精主要用小麦面筋(谷蛋白)水解法进行,现改用微生物发酵法来进行大规模生产。 谷氨酸是生物机体内氮代谢的基本氨基酸之一,在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L -谷氨酸是蛋白质的主要构成成分,谷氨酸盐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多种食品以及人体内都含有谷氨酸盐,它即是蛋白质或肽的结构氨基酸之一,又是游离氨基酸,L型氨基酸美味较浓。 L-谷氨酸又名“麸酸”或写作“夫酸”,发酵制造L-谷氨酸是以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采用“等电点提取”加上“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的方法而制得。 谷氨酸产生菌主要是棒状类细菌,这类细菌中含质粒较少,而且大多数是隐蔽性质粒,难以直接作为克隆载体,而且此类菌的遗传背景、质粒稳定尚不清楚,在此类细菌这种构建合适的载体困难较多。需要对它们进行改建将棒状类细菌质粒与已知的质粒进行重组,构建成杂合质粒。受体菌选用短杆菌属和棒杆菌属的野生菌或变异株,特别是选用谷氨酸缺陷型变异株为受体,便于从转化后的杂交克隆中筛选产谷氨酸的个体,用谷氨酸产量高的野生菌或变异菌作为受体效果更好。供体菌株选择短杆菌及棒杆菌属的野生菌或变异株,只要具有产谷氨酸能力都可选用, 但选择谷氨酸产量高的菌株作为供体效果最好。这样就可以较容易地在棒状类细菌中开展各项分子生物学研究。有了合适的载体及其转化系统后,就可通过DNA体外重组技术进行谷氨酸产生菌的改造。这对以后谷氨酸发酵的低成本、大规模、高质量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年产2万吨谷氨酸发酵生产的初步设计

年产2万吨谷氨酸发酵生产的初步设计

第一章总论 一、设计项目: (1)设计课题:年产2万吨谷氨酸发酵工厂的初步设计 (2)厂址:某市 (3)重点工段:糖化 (4)重点设备:糖化罐 二、设计范围: (1)厂址选择及全厂概况介绍(地貌、资源、建设规模、人员);(2)产品的生产方案、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及技术条件的制定;(3)重点车间详细工艺设计、工艺论证、设备选型及计算;(4)全厂的物料衡算; (5)全厂的水、电、热、冷、气的衡算; (6)车间的布置和说明; (7)重点设备的设计计算; (8)对锅炉、电站、空压站等提出要求及选型; (9)对生产和环境措施提出可行方案。 三、要完成的设计图纸: (1)全厂工艺流程图一张; (2)重点车间工艺流程图一张; (3)重点车间设备布置立面图一张;

(4)重点车间设备布置平面图一张; (5)重点设备装配图一张。 四、设计依据: (1)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附件可行性报告,以及可靠的设计基础资料。 (2)我国现行的有关设计和安装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3)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系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 五、设计原则: (1)设计工作要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为这个中心服务。首先要有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早日实现的明确指导思想,做到精心设计,投资省,技术新,质量好,收效快,收回期短,使设计工作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原则。 (2)要学会查阅文献,收集设计必要的技术基础资料,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去分析研究问题,加强技术经济的分析工作。(3)要解放思想,积极采用技术,力求设计上具有现实性和先进性,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尽可能做到能提高生产率,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的效益。 (4)设计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体现设计的通用性和独特性相结合,工厂生产规模、产品品种的确定,要适应国民经济的需求,要考虑资金的来源,建厂的地点、时间、三废综合

谷氨酸生产工艺计算

工艺计算 第一节:物料平衡计算 凡引入某一系统或设备的物料重量Gm ,必需等于用于转化形成产物所消耗的物量Gp 和物料损失之和Gt Gm=Gp+Gt 一、物料衡算目的: (1)确定生产设备的容量、个数和主要设备尺寸; (2)工艺流程草图设计 (3)水、蒸汽、热量、冷量衡算; (4)控制生产水平。 二、方法 1.给出物料衡算流程示意图 2.选定计算基准 a.按每批投料量进行计算; b.按每吨产品消耗的原料量计算; c.按时间计算。 3.确定工艺指标及消耗定额以及相关的基础数据; 4.列出各工艺阶段的物料衡算表并绘出物料流程图。 三、实例(以年产商品味精10000t为实例) (一)、生产规模及产品规格 (1)99%规格的味精占80%,即8000t/a; (2)80%的味精占20%,即2000t/a; 折算为100%味精为: 8000×99%+2000×80%=9520(t/a) (二)、生产工作制度 全年生产日320天;2~3班作业,连续生产。 (三)、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原料及动力单耗表

生产过程的总物料衡算 (一)生产能力 以年产商品MSG1000t 为实例。折算为100%MSG9520t/a。 日产商品MSG:1000/320=31.25(t/d)(其中99%的MSG25t,80%的MSG62.t) 日产100%MSG:9520/320=29.75(t/d) (二)总物料衡算(以淀粉质原料为例) (1)1000kg纯淀粉理论上产100%MSG量: 1000×1.11×81.7%×1.272=1153.5(kg) (2)1000kg纯淀粉实际产100%MSG: 1000×1.11×98%×50%×86%×92%×1.272=547.4(kg) (3)1000kg工业淀粉(含量86%的玉米淀粉)产100%MSG量: 547.4×86%=470.8(kg) (4)淀粉单耗 ①1t 100%MSG消耗纯淀粉量:1000/547.4=1.827(t) ②1t 100%MSG实际消耗工业淀粉量:1000/470.8=2.124(t) ③1t 100%MSG理论上消耗纯淀粉量:1000/1153.5=0.8669(t) ④1t 100%MSG理论上消耗工业淀粉量:0.8669/86%=1.008(t) (5)总收率:可以按以下两种方法计算。 ①实际产量(kg)/理论产量×100%=547.4/1153.5×100%=47.45% ②(98%×50%×86%×92%)/81.7%×100%=47.45% (6)淀粉利用率: 1.008/ 2.124×100%=47.45% (7)生产过程总损失:100%-47.45%=52.55% 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损失的原因: ①糖转化率稍低。 ②发酵过程中部分糖消耗于长菌体以及呼吸代谢;残糖高;灭菌损失;产生其他产 物。 ③提取收率低,母液中Glu含量高。 ④精制加工过程损耗及产生焦谷氨酸纳等。 (8)原料以及中间品的计算 ①淀粉用量:29.75 ×2.124=63.19(t/d)

发酵工艺流程

发酵工艺标准操作流程 (SOP) 一生产前准备 每次生产前按品种配方将所需原料称重准备齐全,并确认生产原料库存量,保证原料库存量足够下次生产所需、 二生产前检查 1检查蒸汽、压缩空气、冷却水进出的管路就是否畅通,所有阀门就是否良好,并关闭所有阀门、 2检查电路、控制柜、开关的状态,确保控制柜运行正常、 3检查空压机油表油表及轴承、三角带、气缸等就是否正常,确保空压机运行正常、 4检查发酵罐搅拌减速机的油量及密封轴降温水就是否正常、 三总过滤器灭菌 当蒸汽总管路上的压力为0、2-0、25MPa时,打开总过滤器进气阀输入蒸汽,同时打开出气阀的跑分阀、排气阀、排污阀,当三个阀均排出蒸汽时,调整进气阀、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0、15-0、2MPa,此时打开压力表下跑分,计时灭菌2-2、5小时、灭菌结束后启动空压机,当空气输入管道压力大于总过滤器压力时,关闭蒸汽阀,打开空气阀,将空气出入总过滤器,然后调整进气阀与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在0、15-0、2MPa,保持通气在15-20小时,当出气阀跑分与排污阀放出的空气为干燥空气时,完成灭菌、 四分过滤器灭菌 1当蒸汽管路压力为0、2-0、25MPa时,打开蒸汽过滤器的进气阀与排污阀,当蒸汽管路中无蒸汽凝结液后,再将蒸汽输入空气管路,然后打开分过滤器的进气阀、排污阀及出气阀上的跑分,当所有阀门均有蒸汽排出后,调整进气与排污阀,就是压力稳定在0、11-0、15MPa,计时灭菌30-35分钟、灭菌结束后,关闭蒸汽过滤器进出气阀、排污阀,并立即将空气输入预过滤器,使空气通过预过滤器进入到分过滤器,再调整分过滤器排污阀使压力稳定在0、11-0、15MPa,备用、

抗生素发酵的过程

现代抗生素工业生产过程如下: 菌种→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发酵液预处理→提取及精制→成品包装 一、菌种 从来源于自然界土壤等,获得能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经过分离、选育和纯化后即称为菌种。菌种可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后,以超低温,即在液氮冰箱(-190℃~-196℃)内保存。所谓冷冻干燥是用脱脂牛奶或葡萄糖液等和孢子混在一起,经真空冷冻、升华干燥后,在真空下保存。如条件不足时,则沿用砂土管在0℃冰箱内保存的老方法,但如需长期保存时不宜用此法。一般生产用菌株经多次移植往往会发生变异而退化,故必须经常进行菌种选育和纯化以提高其生产能力。 二、孢子制备 生产用的菌株须经纯化和生产能力的检验,若符合规定,才能用来制备种子。制备孢子时,将保藏的处于休眠状态的孢子,通过严格的无菌手续,将其接种到经灭菌过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下培养5-7日或7日以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孢子数量还是有限的。为获得更多数量的孢子以供生产需要,必要时可进一步用扁瓶在固体培养基(如小米、大米、玉米粒或麸皮)上扩大培养。 三、种子制备 其目的是使孢子发芽、繁殖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菌丝,并接种到发酵罐中,种子制备可用摇瓶培养后再接入种子罐进逐级扩大培养。或直接将孢子接入种子罐后逐级放大培养。种子扩大培养级数的多少,决定于菌种的性质、生产规模的大小和生产工艺的特点。扩大培养级数通常为二级。摇瓶培养是在锥形瓶内装入一定数量的液体培养基,灭菌后以无菌操作接入孢子,放在摇床上恒温培养。在种子罐中培养时,在接种前有关设备和培养基都必须经过灭菌。接种材料为孢子悬浮液或来自摇瓶的菌丝,以微孔差压法或打开接种口在火焰保护下按种。接种量视需要而定。如用菌丝,接种量一般相当于0.1%—2%(接种量的%,系对种子罐内的培养基而言,下同) 。从一级种子罐接入 二级种子罐接种量一般为5%—20%,培养温度一般在25—30℃。如菌种系细菌,则在32—37℃培养。在罐内培养过程中,需要搅拌和通入无菌空气。控制

发酵工艺流程

发酵工艺标准操作流程(SOP) 生产前准备 每次生产前按品种配方将所需原料称重准备齐全,并确认生产原料库存量,保证原料库存量 足够下次生产所需. 二生产前检查 1检查蒸汽、压缩空气、冷却水进出的管路是否畅通, 所有阀门是否良好,并关闭所有阀门2检查电路、控制柜、开关的状态, 确保控制柜运行正常. 3检查空压机油表油表及轴承、三角带、气缸等是否正常,确保空压机运行正常. 4检查发酵罐搅拌减速机的油量及密封轴降温水是否正常. 三总过滤器灭菌 当蒸汽总管路上的压力为0.2-0.25MPa 时,打开总过滤器进气阀输入蒸汽,同时打开出气阀的跑分阀、排气阀、排污阀,当三个阀均排出蒸汽时,调整进气阀、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0.15-0.2MPa,此时打开压力表下跑分,计时灭菌2-2.5小时?灭菌结束后启动空压机,当空气输入管道压力大于总过滤器压力时,关闭蒸汽阀,打开空气阀,将空气出入总过滤器,然后调整进气阀与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在0.15-0.2MPa, 保持通气在15-20 小时,当出气阀跑分和排污阀放出的空气为干燥空气时,完成灭菌. 四分过滤器灭菌 1 当蒸汽管路压力为0.2-0.25MPa 时,打开蒸汽过滤器的进气阀和排污阀,当蒸汽管路中无蒸汽凝结液后,再将蒸汽输入空气管路,然后打开分过滤器的进气阀、排污阀及出气阀上的跑分,当所有阀门均有蒸汽排出后,调整进气与排污阀,是压力稳定在0.11-0.15MPa, 计时灭菌30-35 分钟.灭菌结束后,关闭蒸汽过滤器进出气阀、排污阀,并立即将空气输入预过滤器,使空气通过预过滤器进入到分过滤器,再调整分过滤器排污阀使压力稳定在0.11-0.15MPa,备用.

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

目录1.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简介 1.1工艺流程 1.2工艺参数 1.3工艺要求 2串级控制系统特点与分析 2.1串级系统特点 2.2串级控制结构框图及分析 3控制方案 3.1总体方案 3.2系统放图 3.3待检测点的控制系统流程图 4仪表的选型 4.1热交换器 4.2仪表清单 5控制算法选择 5.1控制规律 5.2调节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6总结 7参考文献 附图

串级控制系统-----两只调节器串联起来工作,其中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另一个调节器的给定值的系统。 例: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1. 基本概念即组成结构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 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 在该反应中,主要控制的指标是釜温。但由于测量元件的测量滞后,以及由于测量套管插入其内,在套管的外表面有反应发生,很容易造成釜温的假象。因此在升温-恒温控制的过程中需要热水和冷水的交换切换,以便使谷氨酸发酵充分反应,提高产品质量。 主、副变量,主、副控制器(调节器),主、副对象,主、副检测变送器,主、副回路。 作用在主、副对象上的干扰分别为一、二次干扰 系统特点及分析 * 改善了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控制质量。 * 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二次扰动。 * 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 * 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较强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完整版)谷氨酸发酵

1)生物素营养缺陷型 ?作用机制:生物素是脂肪酸生物合成最初反应的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 了脂肪酸的合成,进而影响脂肪酸的合成.当磷脂合成量少到正常的1/2左右时,细胞变形,Glu向膜外泄漏. ?控制关键:使用该类突变株必须限制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亚适量(5-10 g/L).在发酵 初期(0-8小时),细胞正常生长,当生物素耗尽后,在菌的再次倍增时,开始出现异常形态细胞,即完成了细胞从生长型到积累型转换. 2)油酸营养缺陷型 ?作用机制:油酸营养缺陷型丧失了合成油酸的能力,通过控制油酸使磷脂合成量减少 到正常量的1/2左右. ?控制关键:保证在培养基中油酸亚适量,完成细胞从生长型到生产型的转换. (3)添加表面活性剂 ?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60)或不饱和脂肪酸(C16-18),也能造成细胞渗漏,积累谷氨 酸. ?机理:两者在脂肪酸合成时对生物素有拮抗作用,导致磷脂合成不足,形成不完整的细 胞膜. ?关键:控制好脂肪酸或表面活性剂的时间和浓度,必须在药剂加入后,在这些药剂存在 下进行分裂,形成产酸型细胞. (4)添加青霉素 ?机理:青霉素抑制谷氨酸生产菌细胞壁后期的合成,细胞膜在失去保护,在渗透压的作 用下受损,向外泄露谷氨酸. ?控制关键:一般在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早期(3-6小时)添加.添加青霉素后倍增的菌体不 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完成细胞功能的转换. 谷氨酸发酵强制控制工艺 ?为了稳产,克服培养基原料中某些成分不易控制带来的影响,在谷氨酸发酵时可采取 “强制控制”的方法,如:“高生物素高吐温”或“高生物素高青霉素”的方法. ?控制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预先配加一定量(过量)的纯生物素,大大地削弱每批原料 中生物素含量变化的影响,高生物素、大接种量能促进菌体迅速增殖.再在菌体倍增的早期加入相对高的吐温或青霉素,形成产酸型细胞.固定其它条件,确保高产稳产。谷氨酸发酵 ? 1.适应期:尿素分解出氨使pH上升.糖不利用.2-4h. 措施:接种量和发酵条件控制使适应期缩短. ? 2.对数生长期:糖耗快,尿素大量分解使pH上升,氨被利用pH又迅速下降.溶氧急剧 下降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菌体浓度迅速增大,菌体形态为排列整齐的八字形.不产酸.12h. 措施:及时供给菌体生长必须的氮源及调节pH,在pH7.5-8.0时流加尿素;维持温度30- 32℃ ? 3.菌体生长停止期:谷氨酸合成. 措施:提供必须的氨及pH维持在7.2-7.4.大量通**,控制温度34-37 ℃. ? 4.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糖耗慢,残糖低. 措施:营养物耗尽酸浓度不增加时,及时放罐. 发酵周期一般为30h. 二、谷氨酸发酵的生化过程

50吨L-谷氨酸生产车间设计

目录 年产50吨L-谷氨酸的工艺设计 1文献评述 1.1产品概述 1.1.1名称 学名:L-谷氨酸-水化合物; 商品名:L-谷氨酸。因L-谷氨酸起源于小麦,故俗称麸酸。 英文名:Monosodium L-glutamate 其它名称:L-2-Aminoglutaric acid, H-Glu-OH, L-glutamic acid, L(+)-glutamic acid, H-L-Glu-OH, S-2-Aminopentanedioic acid 1.1.2 产品规格及标准 结构式: 分子式C 6H 14 N 4 O 2 .C 5 H 9 NO 4 分子量321.33 1.1.3理化性质 L-谷氨酸为白色鳞片状晶体。无臭,稍有特殊的滋味和酸味。呈微酸性。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几乎不溶于乙醚、丙酮和冷醋酸中,不溶于乙醇和甲醇。247-249℃分解,200℃升华,相对密度1.538(20/4℃),旋光度[α]+30-+33°。 1.1.4产品用途 (1)食品业 氨基酸作为人体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不仅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而且在食品工业中具有独特的功能。 (2)日用化妆品等 谷氨酸为世界上氨基酸产量最大的品种,作为营养药物可用于皮肤和毛发。

聚谷氨酸是一种出色的环保塑料,可用于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及其它工业用途,可在自然界迅速降解,不污染环境。随着科学的进步,研究的深入,谷氨酸新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 (3)医药行业 谷氨酸还可用于医药,因为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虽然它不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但它可作为碳氮营养与机体代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2、工业生产方法的选择和论证 2.1L-谷氨酸生产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2.1.1传统工艺中L-谷氨酸的生产方法有两种:合成法和发酵法。 (1)合成法 丙烯腈与氢和一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β-氰基丙醛(OHCCH2CH2CN),后者与氰化钾和氯化铵进行斯脱拉克(Straker)反应生成氨基腈。将氨基腈用氢氧化钠水解,得谷氨酸二钠,然后用硫酸中和,生成D,L-谷氨酸析出,将D,L-谷氨酸进行光学分离,即可分成L-谷氨酸和D- 谷氨酸,后者经消旋化再返回到中和工序。此法日本曾用之生产L-谷氨酸10年之久,于1973年停用。 (2)发酵法 此法是L-谷氨酸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薯类,玉米,木薯等的淀粉水解糖或糖蜜,借助于微生物类,以铵盐,尿素等提供氮源,于大型发酵罐中,在通气搅拌下进行发酵30-50个小时,保持30-40度。PH值为7-8,发酵完毕。 表1.两种方法的比较 缺点优点 合成法需要高压,有易燃,有毒物质,设 备投资大,年产量小于5000吨L- 谷氨酸时不经济,生产工艺复杂 不用粮食,采用石油废气 发酵法需设置菌种实验室,生产过程需要 严格消毒灭菌原料来源广,设备腐蚀性小,劳动强度小,可自动化,连

抗生素发酵生产知识1-10

抗生素发酵生产知识 1、微生物发酵的概念及发展史。 答:1857年巴斯德提出著名发酵理论:“一切发酵过程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1929年Flemming爵士发现了青霉素,增加一大类新产品-抗生素。 20世纪40年代,以获取细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抗生素为主要特征的抗生素工业成为微生物发酵工业技术的支柱产业。 20世纪50年代,氨基酸发酵工业又成为微生物技术产业的又一个成员,实现了对微生物的代谢进行人工调节,这又使微生物技术进了一步。 20世纪60年代,微生物技术产业又增加了酶制剂工业这一成员。 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由于人迅速增长而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进行了非碳水化合物代替碳水化合物的发酵,如利用石油化工原料进行发酵生产,培养单细胞蛋白,进行污水处理,能源开发等。 80年代以来,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可以按人类社会的需要,定向培养出有用的菌株,这为微生物发酵技术引入了遗传工程的技术,使微生物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人们把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状态下通过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它代谢产物的过程统称为发酵。 2、发酵产品的生产特点是什么? 答:发酵和其他化学工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生物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其主要特点如下: (1)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也比较简单。 (2),发酵所用的原料通常以淀粉、糖蜜或其他农副产品为主,只要加入少量的有机和无机氮源就可进行反应。微生物因不同的类别可以有选择地去利用它所需要的营养。基于这—特性,可以利用废水和废物等作为发酵的原料进行生物资源的改造和更新。 (3)发酵过程是通过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方式来完成的,反应的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单—的代谢产物。 (4)由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反应机制,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地氧化、还原等化学转化反应,也可以产生比较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5)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除了必须对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和空气过滤外,反应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如果污染了杂菌,生产上就要遭到巨大的经济损失,要是感染了噬菌体,对发酵就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而维持无菌条件是发酵成败的关键。 (6)微生物菌种是进行发酵的根本因素,通过变异和菌种筛选,可以获得高产的优良菌株并使生产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因此获得按常规方法难以生产的产品。 (7)工业发酵与其他工业相比,投资少,见效快,开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基于以上特点,工业发酵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和传统的发酵工艺相比,现代发酵工程除了上述的发酵特征之外更有其优越性。除了使用微生物外,还可以用动植物细胞和酶,也可以用人工构建的“工程菌’来进行反应;反应设备也不只是常规的发酵罐,而是以各种各样的生物反应器而代之,自动化连续化程度高,使发酵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和创新。 3、从微生物分类学的角度,把菌种分为几大类? 答:分为:细菌类,如短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酵母菌类,如啤酒酵母、酒精酵母等;霉菌如黄曲霉、红曲霉、青霉菌和赤霉菌等;放线菌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4、作为工业微生物发酵使用的菌种,通常有什么特点? 答:(1)具有稳定的遗传学特性。(2)微生物生长和产物的合成对于基质没有严格的要求。 (3)生长条件易于满足。(4)具有较高的各种酶活力,移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迟缓期短。(5)对于包含体,要求在细胞破碎是不易破碎,而在目的产物的分离提出时,则易破碎。(6)无杂菌污染。

谷氨酸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

工艺计算 生产方法:以工业淀粉为原料、双酶法糖化、流加糖发酵,低温浓缩、等电提取。主要技术指标: 淀粉液化工艺参数: 糖化工艺参数:

培养基配方: 灭菌各参数:

一、谷氨酸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 首先计算生产1000kg 纯度为100%的味精需耗用的原材料以及其他物料量。 (一)、发酵液量 设发酵液初糖和流加高浓糖最终发酵液总糖浓度为180kg/ ,则发酵液量为: )(0.8% 124%99%95%601801000 3 1m V =????= 式中 180——发酵培养基终糖浓度(kg/) 60%——糖酸转化率 95%——谷氨酸转化率 99%——除去倒罐率1%后的发酵成功率 124%——味精对谷氨酸的精制产率 (二)、发酵液配制需水解糖量,以纯糖计算: )(136017011kg V G =?= (三)、二级种液量: ) (4.0%53 12m V V == (四)、二级种子培养液所需水解糖量: )(164022kg V G == 式中 40——二级种液含糖量(kg/) (五)、生产1000kg 味精需水解糖总量: )(137616136021kg G G G =+=+= (六)、耗用淀粉原料量: 理论上,100kg 淀粉转化生成葡萄糖量为111kg ,故耗用淀粉量为: )(6.1572%)111%5.98%80(G kg G =??÷=淀粉 式中 80%—淀粉原料含纯淀粉量 98.5%—淀粉糖化转化率 (七)、液氨耗用量: 二级种液耗液氨量:2.4V 2=0.96(kg ) 发酵培养基耗液氨量:20V 1=160(kg ) 共耗液氨量:160+0.96=161.0(kg ) (八)、磷酸氢二钾耗量:

各种氨基酸的生产工艺

各种氨基酸的生产工艺 1、谷氨酸 (1)等电离交工艺方法一一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即将谷氨酸发酵液降温并用硫酸调PH值至谷氨酸等电点(pH3.0- 3.2),温度降到10 以下沉淀,离心分离谷氨酸,再将上清 液用硫酸调pH至1.5上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氨水调上清液pH10进行洗脱,洗 脱下来的高流分再用硫酸调pH1.0返回等电车间加入发酵液进行等电提取,离交车间的上柱后的上清液及洗柱水送去环保车间进行废水处理。 该工艺方法的缺点是:废水量大,治理成本高,酸碱用量大。 ⑵连续等电工艺一一将谷氨酸发酵液适当浓缩后控制40 C左右,连续加入有晶种的等电罐中,同时加入硫酸,控制等电罐中PH值维持在3.2左右,温度40 C进行结晶。 该工艺方法废的优点是:水量相对较少;缺点是:氨酸提取率及产品质量较差。 (3)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的谷氨酸提取工艺——谷氨酸发酵液经灭菌后进入超滤膜进行 超滤,澄清的谷氨酸发酵液在第一调酸罐中被调整pH值为3.20?3.25,然后进入常温的 等电点连续蒸发降温结晶装置进行结晶,分离、洗涤,得到谷氨酸晶体和母液,将一部分母液进入脱盐装置,脱盐后的谷氨酸母液一部分与超滤后澄清的谷氨酸发酵液合并;另一部分在第二调酸罐中被调整 pH值至4.5?7,蒸发、浓缩、再在第三调酸罐中调pH值至 3.20?3.25后,进入低温的等电点连续蒸发降温结晶装置,使母液中的谷氨酸充分结晶出来,低温的等电点连续蒸发降温结晶装置排出的晶浆被分离、洗涤,得到谷氨酸晶体和二次母液。 (4) 水解等电点法 发酵液-一浓缩(78.9kPa , 0.15MPa 蒸汽)----盐酸水解(130 C, 4h ) 一过滤-- ---滤液脱色-----浓缩-----中和,调pH至3.0-3.2 ( NaOH或发酵液) 一-低温放置, 析晶---- 谷氨酸晶体 此工艺的优点:设备简单、废水量减少、生产成本低、酸碱用量省 ⑸低温等电点法 发酵液-----边冷却边加硫酸调节PH4.0-4.5----- 加晶种,育晶2h-----边冷却边加硫酸 调至pH3.0-3.2——冷却降温——搅拌16h——4 C 静置4h——离心分离—— --谷氨酸晶体 此工艺的优点:设备简单、废水量减少、生产成本低、酸碱用量省 ⑹直接常温等电点法 发酵液-----加硫酸调节PH4.0-4.5----- 育晶2-4h----- 加硫酸调至pH3.5-3.8------ 育 晶2h------加硫酸调至pH3.0-3.2------ 育晶2h------冷却降温------搅拌16-20h------ 沉淀2-4h ------- 谷氨酸晶体 此工艺的优点: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生产周期短、酸碱用量省。 2、L-亮氨酸 (1) 浓缩段原料:蒸汽将一次母液通入浓缩罐内,通入蒸汽,温度120度,气压-0.09Mpa ,浓缩时间6h,结晶。 终点产物:结晶液(去一次中和段) (2 ) 一次中和段辅料:硫酸,纯水结晶液进入一次中和罐,通入硫酸,纯水,温度80,中和时间4h,过滤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教程文件

1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 等4个主要工序。 1.1液化和糖化 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 料。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然后在与B一淀粉酶作用进入糖 化阶段。首先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 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 的大米,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 段,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 去大量蛋白质沉淀。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 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 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 温至60℃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左右,PH值4.5,糖化时间18-32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 85℃,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压滤 机后进行油水分离(一冷分离,二冷分离),再经过滤后连续消 毒后进入发酵罐。 1.2谷氨酸发酵发酵 谷氨酸发酵过程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进入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置入 菌种,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消毒空气,经一

段时间适应后,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进行。谷氨酸发酵是一个 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菌摄取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 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 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转化为谷氨酸产物。整个 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3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亡期。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值及供风量都有不同的 要求。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必须为菌体的生长代谢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经过大约34小时的培养,当产酸、残糖、光密度等指标均达到一定要求时即可放罐。 1.3 谷氨酸提取与谷氨酸钠生产工艺 该过程在提取罐中进行。利用氨基酸两性的性质,谷氨酸 的等电点在为pH3.0处,谷氨酸在此酸碱度时溶解度最低,可经长时间的沉淀得到谷氨酸。粗得的官司谷氨酸经过于燥后分 装成袋保存。 1.4谷氨酸钠的精制 谷氨酸钠溶液经过活性碳脱色及离子交换柱除去C a 、 Mg 、F e 离子,即可得到高纯度的谷氨酸钠溶液。将纯净的 谷氨酸钠溶液导入结晶罐,进行减压蒸发,当波美度达到295 时放入晶种,进入育晶阶段,根据结晶罐内溶液的饱和度和结 晶情况实时控制谷氨酸钠溶液输入量及进水量。经过十几小时 的蒸发结晶,当结晶形体达到一定要求、物料积累到80%高度时,将料液放至助晶槽,结晶长成后分离出味精,送去干燥和筛

年产三万吨谷氨酸的发酵罐设计与选型

年产3万吨谷氨酸发酵罐设计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谷氨酸发酵罐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三章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及计算 3.1谷氨酸生产原料及处理 3.2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图 第四章谷氨酸发酵罐的总物料衡算 4.1谷氨酸生产的工艺技术指标 4.2谷氨酸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 4.3三万吨谷氨酸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结果表 第五章谷氨酸发酵罐的设计与选型 5.1谷氨酸发酵罐空管灭菌蒸汽用量 5.2发酵罐的选型 5.3生产能力、数量和容积的确定 5.4主要尺寸的计算 5.5冷却面积的计算 5.6搅拌器计算 5.7搅拌轴功率的计算 5.8设备结构的工艺计算 5.9设备材料的选择 5.10发酵罐壁厚的计算

5.11接管设计 5.12支座选择选用裙式支座 第六章发酵罐的设计图 第一章前言 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 其用途非常广泛,可用于食品、医学、化妆品等,它是非人体所必需氨基酸,但它参与许多代过程,因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人体,谷氨酸能与血氨结合生成谷氨酰胺,解除组织代过程中所产生的氨毒害作用,可作为治疗肝病的辅助药物,谷氨酸还参与脑蛋白代和糖代,对改进和维持脑功能有益。另外,众所周知的谷氨酸钠盐即味精有很强烈的鲜味,是重要的调味品。 第二章谷氨酸发酵罐的主要技术指标 根据常识,一个良好的发酵罐应满足下列要求:①结构严密,经得起蒸汽的反复灭菌,壁光滑,耐腐性好,以利于灭菌彻底和减小金属离子对生物反应的影响;②有良好的气-液-固接触和混合性能以及高效的热量、质量、动量传递性能;③在保持生物反应要求的前提下,降低能耗;④有良好的热量交换性能,以维持生物反应最是温度;⑤有可行的管道比例和仪表控制,适用于灭菌操作和自动化控制。 本论文设计原理是基于强化传质、传热等操作,将生物体活性控制在最佳状态,降低总的操作费用。另外,发酵罐部状态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初步确定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表1主要技术指标

抗生素发酵工艺

一、名词解释 1、分批发酵:在发酵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 进入和尾气排出外,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不 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3、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彼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 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4、接种量:移入种子的体积 接种量=————————— 接种后培养液的体积 5、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物质,合成一些 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6、实罐灭菌:实罐灭菌(即分批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 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加热至灭菌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在冷却到接种温度,这一工艺过程称为实罐灭菌,也叫间歇灭菌。 7、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 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8、倒种:一部分种子来源于种子罐,一部分来源于发酵罐。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发酵培养(过程)方法主要有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半连续培养四种。 2、发酵过程工艺控制的只要化学参数溶解氧、PH、核酸量等. 3、发酵过程控制的目的就是得到最大的比生产率和最大的得率。 4、微生物的培养基根据生产用途只要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5、常用灭菌方法:化学灭菌、射线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 6、发酵过程工艺控制的代谢参数中物理参数温度、压力、搅拌转速、功率输入、流加数率和质量等 7、染菌原因:发酵工艺流程中的各环节漏洞和发酵过程管理不善两个方面。 8、发酵产物整个分离提取路线可分为:预处理、固液分离、初步纯化、精细纯化和成品加工加工等五个主要过程。 9、发酵过程主要分析项目如下:pH、排气氧、排气CO2和呼吸熵、糖含量、氨基氮和氨氮、磷含量、菌浓度和菌形态。 三、填空题 1.一类单细胞有分枝的丝状微生物,以孢子繁殖,分布广泛大多是腐生菌,少数是动植物寄生菌,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2/3以上抗生素由该类菌产生。这类微生物是:C A.细菌B.霉菌

谷氨酸生产现状

谷氨酸生产行业现状综合分析 来源:中国发酵工业网 2009-09-25 14:01:57 目前,我国的味精相关产品发展迅速,产量高居世界首位,年需求量为119万t。味精年人均占有量为769g,而台湾和港澳地区为2500g,两者相差甚远。农村味精市场发展较快,各类小食品、食品加工业冷藏盐渍食品和方便食品等不断增加,味精出口逐年扩大,销路日旺。据美国嘉吉公司的市场调查预测,未来 10年,中国味精相关产品产量将达到 160万t。味精市场空间较大,很有发展前景。 1味精厂家分布状况 笔者先后对山东的铃兰集团、上海新立公司、上海五旋公司、上海理工大学、武汉的味全公司、河南莲花集团、河北廊坊梅花集团、河北昌黎玉龙集团、内蒙古通辽梅花集团三公司、沈阳红梅公司和沈阳联信氨基酸技术中心进行了考察。我国的味精生产厂共有82家,其中规模较大和效益好的有:河北梅花(霸洲)、山东阜丰(莒南、宝鸡)、江苏菊花(张家港)、山东济宁菱花、山东齐鲁(荏平)山东雪花(兖州)、沈阳红梅、浙江蜜蜂(义乌)重庆飞亚(万州)、宁夏伊品(永宁)、广东星湖(肇庆)和温州快鹿等。然而,现有许多味精老厂家设备陈旧,管理落后,加之近年来我国浙苏闽粤等沿海地区由于原材料和煤、水、电的价格上调,运费增加,污水处理非常困难,使全国味精产量有很大的滑坡,有些企业转产或停产,有些企业将发酵部分转移至西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预计这种迁移尚需3年-4年时间。从一定意义上讲,现在是上谷氨酸项目的一个好时机。 2菌种工艺

从以上味精生产企业、行业专家和有相关专业刊物的报道看,我国现有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有3种: 1)生物素亚适量型; 2)高生物素及表面活性剂型; 3)温度敏感型。 其中,高生物素及表面活性剂型菌种以糖蜜为原料,不具有广泛代表性,笔者主要对生物素亚适量型和温度敏感型菌种进行考察。 现在全国味精行业82家生产厂所用的生物素亚适量菌种为 S9114和FM415两种,基本上各50%。只有山东铃兰和河南周口两家在使用温度敏感型菌种,尚处生产试验阶段;安徽丰源原设计用温度敏感型菌种,设计能力年产6000t谷氨酸,据业内人士介绍,丰源厂已转产为赖氨酸。 生物素亚适量型菌种是谷氨酸发酵较为普遍使用的菌种,其特点是产酸稳定、提取收率高、发酵周期短、不易染菌、放罐体积小和经济效益好。生物素亚适量菌种发酵周期为30h,产酸率为10.5%,糖酸转化率60%以上,提取收率达96%。生物素亚适量菌种工艺路线是液化、糖化、发酵、提取和精制,为等电加离交的提取工艺。污水处理采用离交流出液等高浓度污水,提取菌体蛋白后做复合肥,其余污水做厌氧—好氧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排放。 温度敏感型菌种是现在一种新兴的菌种,此菌种的优点是发酵产酸率高和糖酸转化率高。温度敏感型菌种的产酸率在 14%-16%,糖酸转化率64%左右,提取收率达85%,发酵时间为36h。提取收率低和提取困难是困扰其优势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生物素亚适量型菌种和温度敏感型菌种发酵工艺的比较见表1,温度敏感型菌株与生物素亚适量型菌株生产

利用黑曲霉发酵生产葡萄糖酸技术 1概况 葡萄糖酸钠全世界

利用黑曲霉发酵生产葡萄糖酸技术 1概况 葡萄糖酸钠全世界需求量在50万吨/年,每年将以3-5%的比例增长,是一种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品,特别是在食品行业,随着食品安全卫生的加强,采用发酵法生产葡萄糖酸钠以及酸锌、酸钙将日益取代化学合成法。 国外年需量在40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美国10万吨/年,欧洲13万吨左右,日本5万吨左右,台湾1万吨,韩国1万吨,南亚地区3万吨,南美及中美洲5万吨左右,澳大利亚2万吨左右,其主要应用在建筑行业和食品行业以及电镀行业,对产品的内在质量要求很严格。在日本主要用来生产葡萄糖酸内酯,来做内酯豆腐。 国内需求量在8~10万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以及北方大城市,广东年需求量在1万吨,江苏在8千吨,上海年需求量在1万吨,北京年需求量在1万2千吨,天津年需求量在1万吨左右,山东在1万吨,东北在2万吨左右,其他地区1~2万`吨左右,主要用于生产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锌、葡萄糖酸铁、葡萄糖酸及内酯。 由于化学催化法使用了重金属作催化剂,导致了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达不到食品安全要求,出口受到限制;而作为发酵法生产却解决了这些问题,成为今后该产品生产的主流。特别在食品行业,这一需求将逐年增加。 葡萄糖酸钠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在营养增补剂、食品保鲜剂、品质改良剂和缓冲剂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根据在食品中的不同用途可分为如下几类: 1 调整pH功能 葡萄糖酸钠的缓冲pH为3.4,适合做低pH范围的缓冲剂的食品添加剂。饮料pH4以下,一般在65℃下杀菌时间为10min,既能避免杀菌加热对饮料素材的影响,又能节省能源,是饮料生产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一环,其它有机酸盐难以实现pH4以下杀菌所能达到上述要求,而葡萄糖酸钠能符合上述要求又不影响饮料呈味性,因此葡萄糖酸钠是最优良的食品加工pH缓冲剂。 2 呈味改善剂 葡萄糖酸钠本身呈味性良,有掩盖苦昧、臭味功能,如在掩盖鱼臭、镁离子的苦味等方面,均优予其它有机酸盐。 3 掩盖大豆蛋白臭 大豆蛋白营养价值高,应用于畜肉加工品、鱼肉、鱼糜、冷冻食品等各种食品中,但有固有的大豆蛋白臭,因而使用量有局限性。在香肠制造中,加入5%左右的葡萄糖酸钠,有明显降低大豆蛋白臭的效果。葡萄糖酸钠还有掩盖豆乳、汉堡包等使用大豆蛋白食品特有的大豆蛋自臭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