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识别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语音识别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语音识别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语音识别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CS414

2、课程名称:语音识别基础/Fundamentals of Speech Recognition

3、学时/学分:36/2

4、先修课程:数字信号处理(非必修)

5、面向对象:计算机应用专业

6、开课院(系)、教研室: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

机应用学科组

7、教材、教学参考书:

自编教材:《语音识别基础讲义》,吴亚栋,1999年。

参考书: 1.胡光锐:“语音处理与识别”,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陈永彬,王仁华:“语言信号处理”,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0。

3.陈永彬:“语音信号处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4.姚天仁:“数字语音信号处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https://www.360docs.net/doc/a79353948.html,wrence Rabiner,Biing-Hwang Juang:“FUNDAMENTALS OF

SPEECH RECOGNITION”,PTR Prentice-Hall,Inc,1993。

二、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

语音识别基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选修)。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语音识别及语音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日后从事语音信息处理方面的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绪论(2)

〃了解语音识别的重要性

〃了解语音识别的定义、原理及分类

〃了解语音识别研究的历史

2.语音的特征(3)

〃了解发音的生理机构与过程

〃了解汉语语音基本特征

3.用于语音识别的信号处理及分析方法(4)

〃短时分析及窗函数

〃理解语音信号的数字化过程

〃掌握短时分析及窗函数的基本概念

〃时域分析

〃了解时域分析的基本方法

〃掌握短时平均幅度和能量、平均过零率及短时自相关函数在语音信息处理及语音识别中的用途

〃理解语音端点检测方法及基音检测的时域方法〃频域分析

〃了解频域分析的基本方法

〃短时傅里叶变换(DFT: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Fast Fourier Transform) 〃掌握振幅谱和功率谱的求取方法及其用途

〃倒谱域分析

〃了解倒谱域分析的基本方法

〃理解倒谱分析流程

〃掌握倒谱分析在语音信息处理及语音识别中的用途〃基于倒谱分析的频谱包络成分的提取

〃基于倒谱分析的基音检测提取

〃线性预测分析

〃了解线性预测分析的基本方法

〃理解线性预测参数方程组的算法

〃掌握线性预测分析在语音识别中的用途

〃基于线性预测分析的频谱包络成分的提取

〃矢量量化法(VQ: Vector Quantization)

〃掌握矢量量化的基本原理

〃理解基于LBG算法的码本设计法

〃掌握矢量量化在语音信息处理及语音识别中的用途

4.基于模式匹配方式的语音识别技术(4)

〃失真测度

〃掌握语音识别中失真测度的基本概念

〃理解几种典型的失真测度的定义

〃动态时间归正法(DTW: Dynamic Time Warping)

〃了解语音模式匹配的问题点

〃理解DTW的基本原理

〃掌握DTW的典型解法

〃掌握基于DTW技术的语音识别方案

5.基于统计模型(HMM)方式的语音识别技术(4)

〃了解基于统计模型框架的语音识别法

〃隐马尔柯夫模型(HMM: Hidden Markov Model )

〃理解隐马尔柯夫模型(HMM: Hidden Markov Model )的基本概念〃掌握描述语音信号的HMM模型

〃HMM的三个基本问题及其解法

〃理解HMM的三个基本问题及其解法

〃掌握利用前向算法求解模型产生观察序列条件概率的方法

〃掌握利用Viterbi算法求解最佳路径的方法

〃掌握基于HMM技术的语音识别方案

6.孤立字(词)语音识别系统(4)

〃了解语音输入装置的实用化条件

〃了解语音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理解几种典型的识别方式

〃基于DTW技术的多重样板识别方式

〃基于语音特征轨迹的时间规整技术的识别方式

〃基于HMM技术的识别方式

〃系统实例:理解采用“线性预测-矢量量化/动态规划”的孤立词识别系统 (LP-VQ/DP)工作原理

7.连续语音识别系统(4)

〃了解连续语音识别问题的难点

〃理解及掌握几种典型的算法

〃两级DP法(Two-Level Dynamic programming)

〃分层构造法(Level Building)

〃一次通过法(One Pass)

〃理解语音听写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8.语音识别的应用及其展望(3)

〃了解语音识别的各种典型的应用领域

〃了解今后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

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

1.实验的学时数为8学时。

2.实验以体现能力为主,不提模型,只提要求,可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实验,应使学生掌握语音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了解语音信息处理的实际过程,并具有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和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1) 语音波形及特征观察

〃通过观察语音信号,进一步加深对语音波形特征及频谱特征的理解。

〃熟悉语音波形编辑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2) 语音信息处理基础

〃掌握wav文件的读取方法。

〃掌握语音信号在时域中的短时处理的基本方法(短时能量、过零数0及自相关函数等)。

〃了解采用自相关函数提取语音基音的方法及提取汉语声调的方法。 (3) 语音特征提取及模式匹配

〃掌握采用FFT技术获取语音频谱特征的方法。

〃了解利用DTW技术进行模式匹配的方法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 课内教学活动中能力培养的安排及要求:

在课内教学活动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理解专业算法的工程背景及语音信息处理中的工程考虑。

2. 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教学活动中能力培养的安排及要求:

通过兴趣小组等形式,广泛阅读相关论文,进行一定的仿真研究,使学生具有初步从事科研的能力。

六、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科研的能力,本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要写一篇小论文。

学时分配表

动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动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147学时) 课程名称:《动画基础》 英文名称:The Animation Foundation 课程编号: 学分:3学分 学时:147学时 课程安排:二年级上学期 课程性质:动漫设计基础必修课 一、教学目的 动画技法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法。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动画设计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动画课程有别于漫画及美术课程、美术及漫画研究的是单幅艺术创作效果,而动画研究的是多幅连接画面产生的视觉停留效果。由于学生入学前对绘画的掌握较充分,对动画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在动画技法教学中,通过对动画原理的阐述和对动画制作技巧的讲解,注重技法与创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力求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动画技法及动画制作的基本规律。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迪生线拍、PEGS软件 动画部分 1 > 动画与动画工具 2、动画线条和线条训练 3、中I'll]画 4、动画(人物转头、转身) 5、曲线运动

6、循环动作

7各类动体运动规律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 1、动画与动画工具(4学时) 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画制作原理及制作流程。掌握什么是动画工具,如何正确使用,以及动画绘制半中的一般常识。 内容:①什么是动画;什么是原画;动画与原画的关系;制作流程的介绍;动画的主要任务;原画的标示;动画的标示;中间画的标示。 内容:②铅笔;动画纸;秒表;摄影表;规格框;定位尺。 2、动画线条和线条训练(3学时) 目的:让学生了解线条在动画制作中的作用、重要性,以及如何训练。 内容:①线条的徒手训练(直线、弧线、圆线),线条的衔接训练。 %1形象复描(拷贝)训练 线条要求:准、挺、匀、活。 3、中间画(7学时) 目的:让学生掌握中间画的基本技法。 内容:(1)中间画 %1等分中间画(1/2中间画)②不等分中间画(1/3中间画)③有加、减速中间画(2)对位法①直接法②一次对位和多次对位法 4、动画(人物转头、转身)(共21学时) 目的:让学生掌握“动画”与“中间画”的区别,再此基础上,除了掌握中间画的基本技巧之外,还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艺术造型能力。熟练地掌握过程动作的形态、结构、透视变化及运动规律技巧。 内容:①动画与中间画的区别 %1过程动作的透视变化 %1动作规律 %1人物头部形象转面(现实人物与卡通人物)(14学时) %1人物上半身转体(7学时) 5、曲线运动(共21学时)

《三维动画技法—角色建模》教学大纲(08-09)

《三维动画技法—角色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三维动画技法—角色建模/ Three-dimensional Animation Techniques –Role Modeling 二、课程代码 162Y036 三、课程类别 专业课 四、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专业必修 五、学时/学分 64/ 4(64h上机) 六、先修课程 素描基础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 卡通漫画技法 七、适用专业 动画专业 八、教学内容及要求 课程目的: 学习三维建模软件使用流程和制作三维模型的方法,通过学习主流三维软件让学生达到三维动画模型的熟练程度和技巧。从而也为后面开设的相关课程夯实基础。让学生掌握三维动画软件MAYA进行角色模型制作灵活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作。 基本任务与要求: 掌握MAYA动画设计的基本理论及设计要点,以动画专业知识为基础,通过

运用MAYA动画设计软件来进行准确、恰当的动画设计表达。 第一章 MAYA的简介(8学时)了解:MAYA软件概况 理解:MAYA与3DSmax的区别 掌握:MAYA运用领域 重点内容:MAYA与 3dmax的区别 教学难点:MAYA在业界的地位与运用领域 第一节MAYA软件概况 知识点:MAYA运用领域 第二节MAYA与3dsmax的区别 知识点:MAYA与 3dsmax的区别 第二章 MAYA的基础入门与基础流程(8学时)了解:MAYA的界面 理解:MAYA的绘制原理 掌握:MAYA的绘制流程 重点内容:MAYA的界面有何特点 教学难点:MAYA的核心 第一节MAYA的界面 知识点:MAYA的界面有何特点 第二节MAYA的绘制原理 知识点:MAYA的绘制流程 第三章卡通人物实例制作(16学时)了解:MAYA卡通人物的结构分析 理解:MAYA制作卡通人物的模型 掌握:MAYA雕刻卡通人物的模型制作,卡通人物的表皮细节效果重点内容:制作卡通人物的模型 教学难点:制作卡通人物模型的表皮细节效果 第一节MAYA卡通人物的结构分析 知识点:MAYA制作卡通人物的模型 第二节MAYA雕刻卡通人物的模型制作,卡通人物的表皮细节效果知识点:制作卡通人物的模型 第四章人物头部实例制作(16学时)了解:MAYA人物头部的结构分析

基于matlab的语音识别系统

机电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系: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081班 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语音识别系统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1.1设计任务 作为智能计算机研究的主导方向和人机语音通信的关键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一直受到各国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以语音识别开发出的产品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有声控电话交换、语音拨号系统、信息网络查询、家庭服务、宾馆服务、旅行社服务系统、订票系统、声控智能玩具、医疗服务、银行服务、股票查询服务、计算机控制、工业控制、语音通信系统、军事监听、信息检索、应急服务、翻译系统等,几乎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行业、每个方面,其应用和经济社会效益前景非常广泛。本次任务设计一个简单的语音识别系。 1.2设计要求 要求:使用matlab软件编写语音识别程序 二.算法方案选择 2.1设计方案 语音识别属于模式识别范畴,它与人的认知过程一样,其过程分为训练和识别两个阶段。在训练阶段,语音识别系统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学习。学习结束后,把学习内容组成语音模型库存储起来;在识别阶段,根据当前输入的待识别语音信号,在语音模型库中查找出相应的词义或语义。 语音识别系统与常规模式识别系统一样包括特征提取、模式匹配、模型库等3个基本单元,它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语音识别系统基本结构图 本次设计主要是基于HMM模型(隐马尔可夫模型)。这是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语音识别领域的一种语音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对大量语音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建立识别词条的统计模型,然后从待识别语音信号中提取特征,与这些模

型进行匹配,通过比较匹配分数以获得识别结果。通过大量的语音,就能够获得一个稳健的统计模型,能够适应实际语音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并且,HMM算法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和抗噪性能。 2.2方案框图 图2 HMM语音识别系统 2.3隐马尔可夫模型 HMM过程是一个双重随机过程:一重用于描述非平稳信号的短时平稳段的统计特征(信号的瞬态特征);另一重随机过程描述了每个短时平稳段如何转变到下一个短时平稳段,即短时统计特征的动态特性(隐含在观察序列中)。人的言语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双重随机过程,语音信号本身是一个可观测的时变列。可见,HMM合理地模仿了这一过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语音信号模型。其初始状态概率向量π,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向量A,以及概率输出向量B一起构成了HMM的3个特征参量。HMM 模型通常表示成λ={π,A,B}。 2.4HMM模型的三个基本问题 HMM模型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1)识别问题:在给定的观测序列O和模型λ=(A,B,π)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计算λ产生观测序列O的条件概率P(O︱λ)最大。常用的算法是前后向算法,它可以使其计算量降低到N2T次运算。 (2)最佳状态链的确定:如何选择一个最佳状态序列Q=q1q2…qT,来解释观察序列O。常用的算法是Viterbi算法。 (3)模型参数优化问题:如何调整模型参数λ=(A,B,π),使P(O︱λ)最大:这是三个问题中最难的一个,因为没有解析法可用来求解最大似然模型,所以只能使用迭代法(如Baum-Welch)或使用最佳梯度法。 第一个问题是评估问题,即已知模型λ=(A,B,π)和一个观测序列O,如何计算由该模型λ产生出该观测序列O的概率,问题1的求解能够选择出与给定的观测序列最匹配的HMM模型。 第二个问题力图揭露模型中隐藏着的部分,即找出“正确的”状态序列,这是一个典型的估计问题。

《剧作基础》教学大纲

《剧作基础》技法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剧作基础 课程编码:26132A06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开课学期:3 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理论课 24 学时,技法课24 学时) 课程学分:3分 先修课程:无要求 并修课程:无要求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动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动画从内容到形式、制作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并发展为一个产业。剧本也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创作工作。该课程主要讲授剧本创作在动画制作的作用、剧本类型和经典剧作欣赏。本课既有理论方面的学习,又有实践性,并注重技能技巧训练。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剧本创作的设计,培养学生写作剧本的能力。 二、课程教育目标 剧本写作是艺术设计/动画专业方向学生的基础课程。和分镜头、原画设计一样,剧本写作也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创作工作。通过本课程系统的理论讲授和严谨的课题作业训练,使学生了剧本创作是如何运用到动画中,认识和掌握在进行剧本创作需要准备的前期工作,掌握剧本创作的发放;熟悉剧本的类型;通过研究国内外经典分镜欣赏与分析、制作,对国内外动画以及电影剧本的创作的启示;掌握分镜头设计步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动画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课程单元一剧作的基本概念、动画语汇、创作的途径、构思等(理论讲课)【教学内容】 1.剧作的基本概念。 2.动画语汇。 3. 创作的途径、构思。

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专业《MAYA》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三维造型(MAYA)》课程标准 一、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MAYA是是美国Autodesk公司出品的世界顶级的三维动画软件,应用对象是专业的影视广告、角色动画、电影特技等。Maya功能完善,工作灵活,易学易用,制作效率极高,渲染真实感极强,是电影级别的高端制作软件。 本课程以MAYA软件目前在电影特效、影视广告、游戏角色创建等领域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其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三维建模 用MAYA软件的自身功能,运用多边形、曲面、细分等模式进行各类三维建模,这些模型可以应用于游戏、影视广告。 (2)灯光、材质与渲染 在场景中创建灯光,调整灯光的各种属性,同时将模型赋予合适的材质,渲染出能够应用于影视广告、电影特效中。 (3)动力学动画 用MAYA刚体力学、流体力学、布料等功能模块,结合关键帧动画,可以设计、制作电视广告中的特效。 (4)角色动画 运用MAYA骨骼绑定动画,设计角色的动作。 二、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该课程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指选课程之一,学生在掌握了素描、人体结构、动画原理等基本技能和理论后可以进入该课程的学习,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掌握现今流行的三维建模技术和动画制作技术,该课程学习完成后,结合后续课程(影视后期处理相关课程),就可以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影视短片作品。 该课程能够帮助动漫专业的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中的最关键的技能——三维建模技能、或材质灯光技能、或动画设计技能、或渲染技能等。 三、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以社会所需求的职业技能为依据而设定,主要有: (一)能力目标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训练学生的三维建模、影视动画设计与制作能力,其能力目标如下: 以社会及用人单位(游戏公司、影视特效公司、各电视台广告部门等)的人才需求制定总体能力目标,并以职业的选择方向为依据,设定该课程的总体能力目标为四个方向,接受该课程学习的学生,只需要掌握其中一项(至少)能力即可。 (1)三维建模师 能够用MAYA软件自身的建模功能,结合其它辅助软件(如Zbrush),创建出符合标准需求的、用于游戏、影视广告或短片的三维模型。 (2)材质灯光师 能够应用MAYA软件自身的功能,给三维模型根据场景设计,赋予适合的材质,并配合灯光,完美表达模型的属性。 (3)动画师 应用MAYA的动力学模块,结合关键帧动画,应用骨骼绑定功能,调节各类动画。 (4)渲染师 能够应用MAYA软件的自身渲染功能,渲染出高品质的静帧作品和影视短片。 (二)知识目标 1.了解MAYA在业界的地位及其历史 2.认识MAYA软件在业界的作用(应用领域) 3.了解MAYA软件的功能模块及其作用 4.认识MAYA软件建模方法的类型及其相应的特点 5.认识MAYA软件的功能模块,了解各模块的作用 6.了解通用菜单各项命令的作用与功能 7.了解各功能模块中主要命令的作用与功能 8.理解、掌握一定的光学知识 9.理解、掌握一定的人体结构知识 10.了解一定的动画原理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 通过MAYA软件的介绍,特别是在业内的成功应用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对该软件的浓厚学习兴趣,而该软件的广阔应用前景更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

基于matlab的语音识别技术

项目题目:基于Matlab的语音识别 一、引言 语音识别技术是让计算机识别一些语音信号,并把语音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文本或者命令的一种高科技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近年来已经从实验室开始走向市场,渗透到家电、通信、医疗、消费电子产品等各个领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语音识别系统的分类有三种依据:词汇量大小,对说话人说话方式的要求和对说话人的依赖程度。 (1)根据词汇量大小,可以分为小词汇量、中等词汇量、大词汇量及无限词汇量识别系统。 (2)根据对说话人说话方式的要求,可以分为孤立字(词)语音识别系统、连接字语音识别系统及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3)根据对说话人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特定人和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 二、语音识别系统框架设计 2.1语音识别系统的基本结构

语音识别系统本质上是一种模式识别系统,其基本结构原理框图如图l所示,主要包括语音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建模(建立参考模式库)、相似性度量(模式匹配)和后处理等几个功能模块,其中后处理模块为可选部分。 三、语音识别设计步骤 3.1语音信号的特征及其端点检测 图2 数字‘7’开始部分波形 图2是数字”7”的波形进行局部放大后的情况,可以看到,在6800之前的部分信号幅度很低,明显属于静音。而在6800以后,信号幅度开始增强,并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在波形的上半部分可以观察到有规律的尖峰,两个尖峰之间的距离就是所谓的基音周期,实际上也就是说话人的声带振动的周期。 这样可以很直观的用信号的幅度作为特征,区分静音和语音。只要设定一个

门限,当信号的幅度超过该门限的时候,就认为语音开始,当幅度降低到门限以下就认为语音结束。 3.2 语音识别系统 3.2.1语音识别系统的分类 语音识别按说话人的讲话方式可分为3类:(1)即孤立词识别(isolated word recognition),孤立词识别的任务是识别事先已知的孤立的词,如“开机”、“关机”等。(3)连续语音识别,连续语音识别的任务则是识别任意的连续语音,如一个句子或一段话。 从识别对象的类型来看,语音识别可以分为特定人语音识别和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特定人是指针对一个用户的语音识别,非特定人则可用于不同的用户。显然,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更符合实际需要,但它要比针对特定人的识别困难得多。 3.2.2语音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 语音识别系统的实现方案如图3所示。输入的模拟语音信号首先要进行处理,包括预滤波,采样和量化,加窗,端点检测,预加重等。语音信号经处理后,接下来很重要的一环就是特征参数提取。 图3 语音识别系统 在训练阶段,将特征参数进行一定的处理之后,为每个词条得到一个模型,保存为模版库。在识别阶段,语音信号经过相同的通道得到语音参数,生成测试模版,与参考模板进行匹配,将匹配分数最高的参考模型作为识别结果。 3. 2.3 语音识别系统的特征参数提取 特征提取是对语音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去除对语音识别无关紧要的冗余信息,获得影响语音识别的重要信息。语音信号是一种典型的时变信号,然而如果把观察时间缩短到十毫秒至几十毫秒,则可以得到一系列近似稳定的信号。人的发音器官可以用若干段前后连接的声管进行模拟,这就是所谓的声管模型。 全极点线性预测参数 (LPC: Liner Prediction Coeffieient)可以对声管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LPC参数是模拟人的发声器官的,是一种基于语音合成的参数模型。 在语音识别中,很少用LPC系数,而是用LPC倒谱参数 (LPCC: Liner Prediction Cepstral Coefficient)。LPCC参数的优点是计算量小,对元音有较好的描述能力,其缺点在于对辅音的描述能力较差,抗噪声性能较差。

《电视导演》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导演》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电视导演 英文名称:Television Director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48 适用对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专业 考核方式:课程设计 先修课程:视听语言 二、课程简介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一下学期开设《电视导演》课程,是标志着学生们开始正式进入了影视专业学习,是为了完善和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学科教学体系所设立,通过检验学生在上学期学习的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学习,教会大家如何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综合运用,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对视听语言的理解,打好整个学科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为今后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其他课程和进入工作实践做好准备。 这门给大一的学生开设的《电视导演》课程,不如把它叫做“电视导演基础训练”更为适合,在学生今后更进一学习各门类电视节目导演课之前,就必须把电视导演基础也就是视听语言基础打好。同时电视导演又是一个实战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上课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写、拍、剪”熟悉电视导演工作的具体流程、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写”就是让学生尽快从中学时代的语文写作转到为电视节目文案写作和剧本创作,“拍”就是让学生掌握单个镜头视听元素和镜头之间的连接技能,通过掌握“编”让学生更加学会掌握熟练视听语言,为学生成为合格的专业的电视导演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电视导演》是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操演练与课堂理论教学并重的基础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视导演在整个广播电视编导学科中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电视导演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各种门类电视节目导演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从基础的视听语言开始,着力培养学生在各种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写”、“拍”、“剪”的基本能力,为今后学生进入电视专题、电视纪录片、影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的策划、导演、制作学习及专业技能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动画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动画基础教程》专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动画基础教程》课程说明 (一)授课教师:邓强 (二)课程名称:动画基础教程 (三)开课对象:动漫专业 (四)课程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是一门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学科,是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及动漫方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的学习了解动画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动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相关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动画创作、设计和软件运用能力,提高学习的审美情趣。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了解动画流派、风格、分类,尤其是日美不同的动画漫画风格。了解制作流程及常用设备的使用,初步掌握文学剧本创作、角色设计、风格设计、分镜头台本和手绘画设计。掌握物体运动规律和常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要求学生能根据剧本要求设计人物、动物、自然环境的动作,会使用图形处理软件将手绘画转成电脑画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会使用动画软件让画面按要求动起来。会使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动画后期处理。 (六)教学内容、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64学时 分数:4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 1 第一章动画设计概述 2 2 4 2 第二章二维动画设计方法 6 6 16 3 第三章动画原理 6 6 28 4 第四章动作设计与表示 6 6 40 5 第五章动画教学 2 2 44 6 第六章动画作品欣赏8 8 60 7 第七章总复习 2 2 64 合计32 32 64 (七)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八)教学方法 导入法:教师利用实例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环境。 分析法: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分析和研究项目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 案例法:以案例驱动知识点的掌握。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提交作品。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动画设计概述

maya动画课程授课计划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课程授课计划(2018 —2019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Maya动画制作 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师姓名:王晓阳

授课计划编写要求(封二) 1、本计划应在新学期开学一周内交教务处教学管理科,由教务处、教师所在系部和授课教师各执一份。 2、同一门课程(计划学时相同)不论由几位教师给几个不同专业(班级)讲授,都必须使用同一授课计划。 3、“课程名称”要写规范的全称。 4、“课程类型”是指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5、“使用教材(参考书)”要注明教材名称、编者、出版社和版别。 6、“编写说明”应说明制订本计划所依据的教学大纲和各教学环节安排情况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授课计划审批表

编写说明 《Maya动画制作》课程授课计划是遵照校历的安排,根据《中文版Maya2016基础培训教程》和《Maya动画制作》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本课程全部为上机课,其中分为上机理论课和上机实验课。 上机理论课是由教师在微机室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将教师演示与学生练习无缝对接,从而能够根据练习效果实时调整授课的进度和难度,优化课堂质量,提高效率。上机实验课是学生在学完某章节的全部知识点后,进行实际案例的制作。教师从旁辅助指导,并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关键步骤的演示,帮助学生彻底掌握知识点。 本课程授课计划从各章节知识点的实际难度出发,合理安排各知识点的授课用时,并将理论授课用时、实践练习用时和案例制作用时作出了合理的分配。力求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并融会贯通。并通过练习本专业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让学生所学与将来的工作内容接轨。

《影视编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影视编剧学》课程教学大纲 I 课程实施细则 一、教师信息 姓名:解建峰职称:副教授 办公室:15号楼206 电话:********,******** 电子信箱:jfxie@https://www.360docs.net/doc/a79353948.html, 答疑时间: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影视编剧学 课程名称(英文):script writing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 课程代码: 周学时:4;总学时:64 ;学分:; 先修课程: 开设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剧本写作进阶课程,是对学生创作进行指导的实践性课程。教师将在课程中就题材选择、人物性格设计、情节构思、故事梗概写作、结构设计、分场提纲写作以及剧本写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指导。

本课程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即教师按照教学进程布置不同阶段所需要完成的剧作训练项目,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些作业;教师则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检查、指导和点评,并就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对学生模糊的内容进行重点讲授,并结合当下的创作现象和观念进行拓展。教师的指导将根据具体需要灵活地采用一对一式的辅导或一对多的小组集体辅导,或班级集体授课方式。 四、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影视剧剧本创作的基本规律,基本掌握剧本创作技能和写作技能,初步具备创作剧本的能力。 具体目标:除了每个教学阶段的片段练习和小组剧本之外,每个学生独立创作一个可供拍摄为15分钟以内的短片的原创剧本。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形式与学习要求等,如下表所示。学生由此可以准确地了解每周的学习任务和实践环节的活动安排,学生在每周课后需根据教学进程的安排,对本周的任务和下周的安排加以了解,并进行相关准备。

MAYA基础教学大纲

MAYA基础 课程代码: 2223120401 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 学时/学分: 90/6 先修课程:电脑平面设计课程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MAYA建模在三维动画中是一个最基础的模块,培养学生三维软件制作能力,摆脱二维的思维方式。它已成为电影、电视、游戏以及其他媒体中的一部分,它以动画自由化丰富和复杂的表现而著名。它已成为专业人员在这些中的首选工具之一。掌握MAYA的建模模块,利用相关的功能和命令加上自己的灵感创建出神奇的三维效果。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MAYA建模模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使用MAYA模拟自然界物体模型,理解MAYA 建模的各种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以及自学MAYA的其他功能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的知识体系 知识领域1:MAYA的功能 知识单元1:MAYA界面 知识单元2:MAYA的基本操作

知识单元3:MAYA快捷菜单和热键 知识领域2:Polygon建模技术 知识单元1: Polygon简介及物体的创建与编辑 知识单元2:基础Polygo工具 知识单元3:Polygon扩展工具与常用工具 知识单元4:Polygon机械体建模实例、Polygon生物体建模实例知识领域3:NURBS建模技术 知识单元1:NURBS简介及曲线编辑 知识单元2:NURBS曲面创建 知识单元3:NURBS曲面编辑 知识单元4:NURBS建模应用实例 知识领域4:Subdivision建模技术 知识单元1:细分建模简介及创建 知识单元2:细分原始物体的编辑 知识单元3:细分建模应用实例 (二)课程涵盖的知识单元 知识单元1.1:MAYA界面 参考学时: 知识点 界面的组成 学习目标 1.了解MAYA主界面是由八大模块组成。 2.掌握各个模块的主要功能用途。 知识单元1.2:MAYA的基本操作 参考学时: 知识点 MAYA基本操作方式 学习目标 1.掌握项目及物体的创建 2.掌握视图操作及对物体的操纵

微电影创作教学大纲

《微电影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教育目标 教学对象 全校对新媒体和影视艺术感兴趣的学生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视的发明,使大世界变成了小村庄,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使小村庄变成了指尖上的世界.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联姻产生了影视艺术.影视制作是一项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通过短片制作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从前期准备,实践拍摄,后期制作几个步骤中学习影视制作的全过程.并结合理论知识研究影片制作技巧,拍摄技巧.学生独立创作剧本并通过相应的设备使用能将剧本拍摄成完整的影视短片. 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1,基础知识要求熟悉影片制作的理论知识,镜头运动知识,设备使用知识. 掌握影视短片的创作技巧,剧本编写技巧. 通过实训设备的实际使用熟悉并能灵活使用摄影设备. 熟练使用后期软件完成后期剪辑,整理工作. 2,素质要求要求学生在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指导下,结合理论知识创作并拍摄影视短片.通过实践制作过程中的讲解,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能熟练运用理论知识的结果.因为摄影技术的独特性和个性化摄影语言较多,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灵活的处理各种技术环节. 3,实践操作要求

A,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 B,因为影视短片创作是需要人员合作的工作,因此学生可相应分组创作影视短片,并分组做相应的指导. C,准备相应的摄影设备(自用型相机),并让学生熟悉操作方法. D,制作影片并刻录光盘保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创作并拍摄影视短片,能够独立制作剧本,分镜头脚本.通过影视制作课程掌握影视制作基础理论并能把影视制作理论熟练的应用在实践操作上. 创作剧本并根据剧本写分镜头台本 通过分镜头台本实践拍摄影片 影片后期剪辑 整理出片 教学内容 影视制作概述,了解电影基本发展史. 剧本编写. 蒙太奇的应用理论. 如何写分镜头台本. 画面拍摄.镜头,光线与色彩的运用. 后期制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林雪娇-《经典动画片赏析》教学大纲

《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总课时:32课时(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本科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是本科公选课程。 动画片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了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动画片能培养和提高儿童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丰富的审美判断力和审美创造力。目前中国动画片市场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过度转型阶段,鱼龙混杂,大量低质、劣质动画片充斥市场,而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影片却是凤毛麟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片与儿童的关系;了解儿童喜欢动画片的原因以及动画片对儿童各方面的积极消极的影响;通过观摩分析中外经典动画片,提高学生的动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将有效的动画资源用于教学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打好基础。 教学基本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同时加强实践能力训练,通过动画影片实例讲解,幻灯片展示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与讲解,并通过课堂动画影片赏析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动画影片分析,利用其声、光、电等先进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大纲的使用说明:由于本课程暂时无任何教材可用,故大纲的制定以自编教材为蓝本;在每章的教学纲要中都标明了课时、讲授要点、重点和难点,在具体授课时可依此为参照;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实际适当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学的相应内容。 大纲正文 第一章动画片概述课时:4课时(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动画。了解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掌握动画片的的基本特点。 重点: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 难点:动画片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一、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二、问卷调查

《Maya材质与渲染》教学大纲

《Maya材质与渲染》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学分数:6学分 学时数:96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实训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PHOTOSHOP 后续课程:三维角色动画 适用专业:影视动画与特效开课单位:艺术学院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该课程为动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技能课程。 目的和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三维计算机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三维动画软件有一定的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了解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并能够制作简单的三维作品。 二、课程建议学时分配 序号内容讲授实践总学时 1 材质的制定方法和材质编辑器 4 6 10 2 基本材质制定 6 12 18 3 不锈钢,橡胶,水材质制定 6 12 18 4 贴图制作10 8 18 5 渲染器的使用 4 12 16 6 HDR 照明最终汇聚技术烘焙 4 6 10 合计40 56 96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Maya 材质的制定方法(学时:10 其中理论4学时,实践6学时) 理论教学(4学时) 1、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材质基础 第二节认识材质编辑面板 第三节认识渲染器 2、教学基本要求 概述maya材质的基本概念从整体上了材质在三维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材质的基本概念难点:材质的表现力讲解

4、思考与练习 实践教学(6学时) 1、实验内容 卡通玩具上色练习 2、实验要求 完成自定义界面的设置和还原,练习视图窗口的切换 3、主要设备、耗材 计算机机房 (二)基本材质制定(18学时,其中理论6学时,实践12学时) 理论教学(8学时) 1、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创建金属材质制作 第二节玻璃材质的制作 第三节陶瓷材质的制作 2、教学基本要求 知道材质的概念,了解创建金属等材质的方法,理解材质调节操作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属材质的基本特点把握难点:环境球贴图方式制作反光4、思考与练习实践教学(12学时) 1、实验内容 金属文字练习 2、实验要求 制作金属质感的文字。 3、主要设备、耗材 计算机机房 (三)不锈钢,橡胶,水的材质制作(18学时,其中理论6学时,实践12学时) 理论教学(8学时) 1、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讲解不锈钢材质制作的方法 第二节讲解橡胶材质的制作方法 第三节讲解水的制作 2、教学基本要求 知道高反光材质的制作,了解创建调节物体质感的方法,理解完整的材质调节操作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反光物体的处理 4、思考与练习 实践教学(16学时) 1、实验内容

语音识别技术文献综述

语音识别技术综述 The summarization of speech recognition 张永双 苏州大学 摘要 本文回顾了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历史,综述了语音识别系统的结构、分类及基本方法,分析了语音识别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语音识别;特征;匹配 Abstact This article review the courses of speech recogni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summarize the structure,classifications and basic methods of speech recognition system and analyze the direction and the issues which speech recogni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ay confront with. Key words: speech recognition;character;matching 引言 语音识别技术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技术。语音识别是一门交叉学科,所涉及的领域有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概率论和信息论、发声机理和听觉机理、人工智能等等,甚至还涉及到人的体态语言(如人民在说话时的表情手势等行为动作可帮助对方理解)。其应用领域也非常广,例如相对于键盘输入方法的语音输入系统、可用于工业控制的语音控制系统及服务领域的智能对话查询系统,在信息高度化的今天,语音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已成为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历史 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开始二十世纪50年代。1952年,AT&Tbell实验室的Davis等人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能识别十个英文数字发音的实验系统:Audry系统。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独立的进行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作为一门创作实践课程,它要求学生有良好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因此在开设本课程之前,要先行开设《基础写作》、《文学欣赏》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同时本课程的深入学习又为《电视专题创作》、《纪录片创作》等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作了有力的铺垫。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导向现实,立足应用。 (2)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和实证教学。通过对中外优秀影片和电视剧剧作角度分析,不断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和运用的广泛性,使学生能够从理论的高度、规律的广泛性和技巧的灵活性上把握影视作品,并能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3)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探究教学、启发教学,问题教学等开放式教学方法,避免理论的乏味和枯燥感,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谐融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的课堂氛围。 (4)课程学习和剧本创作的双结合。要求学生勤动笔杆子,把章节理论和章节训练相结合,把章节训练和完整的剧本创作相结合,学以致用,为以后课程的开设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全面提升学生的剧本创作素养。除了理解和把握剧作的规律、方法和技巧之外,学生还应具有广泛的知识视野,以及对于社会人生和内心的深刻体察。因此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观摩中外优秀影视剧作,积累创作经验;阅读相关书籍,伸展知识触角;关注社会人生,扎根现实。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把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巧 (2)能够运用影视剧作的理论知识评鉴电影电视剧的优劣,借鉴其成功经验 (3)能够独立进行简单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以多媒体教学为依托,围绕理论基核灵活的运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探究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2)充实课堂空间,延展课下空间。给学生列出与本课程有关的书籍和优秀的中外影片的目录,较好的利用业余时间,寓教于乐。

定格动画(教学大纲)

西安翻译学院定格动画课程教学大纲 中文:定格动画 课程名称 英文:Design of Animation Shorts 课程编号学时68 所属教研室动画教研室 先修课程速描、水彩、线描造型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短片制作 开课专业动画专业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定格动画》是动画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是实践性环节教学,是检验课堂教学、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本课程安排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该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定格动画短片设计的基础技法,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创作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定格动画短片设计的学习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动画短片设计的能力。本课程从学生独力创作动画剧本开始,在进行短片风格设定、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原画与中间画设计后,更新学生的动画创作理念;通过运用定格动画短片技术制作短片,来强调其与新技术的巧妙结合,并努力在艺术鉴赏、审美意趣上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在创作的实践中,使学生熟练掌握定格动画创作技法与技巧,培养具有全新艺术理念和扎实创作能力的动画人才。 教学要求: 掌握定格动画短片制作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法;能独立完成定格动画短片创作;利用传统的手绘方法或新数字制作技术,创作出有自己风格的定格动画作品;作业完成后,由任课老师对作业进行评分。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定格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是一种古老的电影摄影术,它是由摄影机逐格地拍摄物体的空间位置变化来获得被拍摄对象连续运动假象的摄影技术 第二节定格动画的发展历程 1909年《尼古丁公主》 1915年,第一部黏土动画《失落的环节》 1925年《失落的世界》 1931年《第八奇迹》《金刚》等 教学重、难点:原理与应用。 基本要求: 了解定格动画的发展历程;理解定格动画的原理;掌握定格动画应用。 第二章基础知识 第一节偶形基础知识 偶形的制作品质是逐格动画片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maya模型与材质教学大纲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Maya模型与材质》课程 教学大纲 信息工程系(部) 2018年8月

正文排版要求(封二) 页面设置A4纸,页边距:上2.2,下2.2,左2.8,右2.2,左侧装订。标题为三号黑体,居中;正文小标题为:仿宋字体,字号为小三号,加粗,顶格写;其余内容格式为:段落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字体均为小三号、仿宋,行距为单倍行距。 内容要求:理论课的学时总数、实验课的学时总数、上机课的学时总数必须与课程基本信息中一致。

《Maya模型与材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Maya模型与材质 课程代码:61020711 总学时数:144学时上机讲课学时:64学时 上机实验学时:80学时 学分:5学分 授课对象:2017级动漫制作技术1班、2017级动漫制作技术2班先修课程:《素描》《色彩》《立体构成》《Photoshop》 教材:时代印象编著,《中文版Maya2016基础培训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第1版。 参考书目:火星时代编著,《Maya2014超级白金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学习Maya的建模和材质,包括Maya的基础操作,NURBS 建模,多边形建模,灯光的运用,摄像机的运用,材质与纹理,渲染的运用等制作技术。 三、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群职业能力课程中的专业必修课,培养学生制作三维动画的能力,先修课程是《素描》《色彩》《立体构成》《Photoshop》。目的和要求是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Maya软件制作模型,并制作材质、灯光、渲染。

语音识别基本知识及单元模块方案设计

语音识别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语音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让机器自动识别和理解人类口述的语言。语音识别技术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技术。语音识别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交叉学科,它与声学、语音学、语言学、信息理论、模式识别理论以及神经生物学等学科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语音识别技术正逐步成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语音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竞争性的新兴高技术产业。 1语音识别的基本原理 语音识别系统本质上是一种模式识别系统,包括特征提取、模式匹配、参考模式库等三个基本单元,它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未知语音经过话筒变换成电信号后加在识别系统的输入端,首先经过预处理,再根据人的语音特点建立语音模型,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分析,并抽取所需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语音识别所需的模板。而计算机在识别过程中要根据语音识别的模型,将计算机中存放的语音模板与输入的语音信号的特征进行比较,根据一定的搜索和匹配策略,找出一系列最优的与输入语音匹配的模板。然后根据此模板的定义,通过查表就可以给出计算机的识别结果。显然,这种最优的结果与特征的选择、语音模型的好坏、模板是否准确都有直接的关系。2语音识别的方法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语音识别方法主要有动态时间规整技术(DTW)、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矢量量化(VQ)、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机(SVM)等方法。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ynamic Time Warping,DTW)是在非特定人语音识别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该算法基于动态规划的思想,解决了发音长短不一的模板匹配问题,是语音识别技术中出现较早、较常用的一种算法。在应用DTW算法进行语音识别时,就是将已经预处理和分帧过的语音测试信号和参考语音模板进行比较以获取他们之间的相似度,按照某种距离测度得出两模板间的相似程度并选择最佳路径。 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是语音信号处理中的一种统计模型,是由Markov链演变来的,所以它是基于参数模型的统计识别方法。由于其模式库是通过反复训练形成的与训练输出信号吻合概率最大的最佳模型参数而不是预先储存好的模式样本,且其识别过程中运用待识别语音序列与HMM参数之间的似然概率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最佳状态序列作为识别输出,因此是较理想的语音识别模型。 矢量量化(Vector Quantization)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压缩方法。与HMM相比,矢量量化主要适用于小词汇量、孤立词的语音识别中。其过程是将若干个语音信号波形或特征参数的标量数据组成一个矢量在多维空间进行整体量化。把矢量空间分成若干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寻找一个代表矢量,量化时落入小区域的矢量就用这个代表矢量代替。矢量量化器的设计就是从大量信号样本中训练出好的码书,从实际效果出发寻找到好的失真测度定义公式,设计出最佳的矢量量化系统,用最少的搜索和计算失真的运算量实现最大可能的平均信噪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人们还研究了多种降低复杂度的方法,包括无记忆的矢量量化、有记忆的矢量量化和模糊矢量量化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的一种新的语音识别方法。其本质上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