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对全国水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工作会议纪要

国家政策对全国水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工作会议纪要
国家政策对全国水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工作会议纪要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附件1:

全国水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工作会议纪要2010年6月23~24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以下简称水规总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水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水利部水资源司,松辽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代表及特邀专家30余人。与会专家和代表听取了水规总院关于《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及工作大纲内容的汇报,对《规划》编制工作和工作大纲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会议纪要如下:

一、近期水利部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资源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水资源保护的新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编制本《规划》)是十分必要和紧迫。水资源保护内涵需从以往的水质保护为主扩展为水质、水量、水生态并重,注重河湖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维护河湖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障流域饮用水安全、生产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二、《规划》工作大纲确定的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正确,规划目标可行,规划任务基本合理。

三、本次规划范围以各流域上报水利部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为基

础,结合“十二五”期间主要水功能区达标率考核目标60%的要求,并协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确定。规划范围应重点关注流域干流、重点湖库以及部分重要支流等。建议7月中上旬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尽快确定本次规划具体范围。

四、关于重要水域入河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针对确定的规划范围及其实际,各流域拟定本流域水功能区达标目标,经全国协调、复核后确定各流域水功能区达标及改善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有关陆域污染源的成果,提出2015年重要水域功能区的入河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并明确陆域行政单元对应的水功能区。

五、关于流域重点水域主要入河排污口调查及整治方案:建议各流域在流域“十一五”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规划范围内的城市段综合治理,重点关注对区域功能和城市格局影响较大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排污口,提出其整治实施方案。

六、关于主要河湖控制断面生态水量规划方案:以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全国主要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为基础,结合水功能区划,提出主要河湖重要控制断面及重要水域生态基流、湖泊生态水位和敏感生态需水规划方案,确定其生态水量要求、生态调度的综合管理方案等,提出生态补水的工程建设等。

七、关于典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方案:建议在《全国主要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基础上,结合各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和近期工作需要,在各流域合理选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试点对象,提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方案。

八、关于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方案: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开展编制工作。建议在水利部公布的全国重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中选择

水源地,具体水源地由流域商省区确定。

九、关于监测规划与实施方案:监测规划与全国水文“十二五”发展规划相协调,水质、水量、水生态兼顾。在加强常规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省界及国界水域、重要水功能区、重要供水水源地、主要入河排污口的调查、监督监测;增加重要断面生态流量、主要湖库生态水位、重要水生生物保护区生物等监测等;规划内容以断面布设、监测项目及管理要求为主,并明确相应能力建设的需求,提出监测规划与实施方案。

十、将“主要水功能区划成果复核及评价考核方案”和“法规标准等编制与实施计划”调整到“综合管理”中;综合管理应加强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法规、规范、政策和研究等内容。

十一、根据水利部10月份提交《规划》报告成果的要求,会议对规划工作进度进行了如下调整:

(1)7月中上旬:召开专题会议,确定规划具体范围、水功能区达标率等。

(2)7月底:提交规划项目清单,进行第一次汇总。

(3)8月份:进行第二次汇总,筛选确定纳入本次规划内的项目,进一步细化项目布局、措施类型等。

(4)9月份:规划最终成果确定,报告编写。

(5)10月份:提交规划报告及审查。

附件2:

全国水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

工作大纲

(报批稿)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二O一O年六月

目录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意义 (1)

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2)

三、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3)

(一)指导思想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依据 (4)

四、规划目标和任务 (4)

五、规划范围 (5)

六、规划措施与方案 (5)

(一)重要水域入河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 (5)

(二)流域重点水域典型入河排污口调查及调整方案 (6)

(三)主要河湖控制断面生态水量规划方案 (6)

(四)典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方案 (7)

(五)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方案 (7)

(六)监测规划与实施方案 (8)

(七)综合管理 (9)

七、规划保障及效果评价 (10)

八、进度安排 (11)

九、规划组织及工作方式 (13)

十、规划成果 (13)

十一、规划工作量及工作经费 (13)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意义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所构成的水危机依然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

水资源具有多功能的资源特征,水资源保护的根本任务是保护江河湖泊水域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水生态等资源属性不受破坏,能够发挥其综合功能并能持续利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利部首次组织编制了全国七大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规划,该规划对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9-2002年水利部组织编制了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首次提出了全国重要江河湖库的水功能区划,并以水功能区为单元,提出水域纳污能力和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2002年开展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水资源保护部分增加了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内容。2006年,水利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开展了全国各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将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相关的水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作为流域综合规划的重要内容。2005年,水利部开展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以来,各级人民政府已将保障饮水安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作为水资源保护的重点之一。近期水利部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资源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水资源保护内涵需从以往的水质保护为主扩展为水质、水量、水生态并重,注重河湖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以维护河湖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以保障流域饮用水安全、生产用水安全和生态安

全。为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国家宏观决策和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十二五”规划将水资源保护作为重要内容,提出了开展专项规划要求。综上,按照水资源保护的新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编制《全国水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十分必要和紧迫。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相关职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75号),水利部的职能调整明确加强了水利部在水资源保护,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职责,如“负责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的统筹兼顾和保障。……指导水利行业供水和乡镇城乡供水工作。负责水资源保护工作,组织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拟订重要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并监督实施,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建议,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指导农村饮水安全……”等。水资源保护规划是管理工作的基础依据,科学合理地编制水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是有效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阶段性基础,也是支撑“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十一五”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水利部组织开展了全国水功能区划定工作并以此为依据核定完成重要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为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国家

对水污染治理投入不断增加,局部河湖生态环境状况好转。但是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综合利用薄弱环节依然存在,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水资源粗放利用的方式还未根本改变;全国总的污染控制任务特别是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任务仍然相当艰巨;不同区域水质、水量、水生态问题突出;部分地区水土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水资源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尚待落实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生态系统尤其是水生态系统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保护水资源、维系良好河湖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任务十分迫切。

三、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一)指导思想

在充分分析“十一五”及以往水资源保护工作成效与问题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部署和要求,以建立和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目标,坚持水量、水质、水生态统一规划和一体化管理,依据国务院机构改革确定的水利部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职能要求,加强和拓展水资源保护工作,使水资源保护满足“十二五”期间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规划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管理”的原则。与其他相关专业、行业、区域

规划相协调。

2、坚持“综合治理、注重生态”的原则。

3、坚持“措施合理、注重实效”的原则。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国家法律法规。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其它相关行业“十一五”计划和规划,全国水功能区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各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各省区水资源保护规划等有关规划。

3、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四、规划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期间水资源保护规划总体目标: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的统一规划和一体化管理;主要水功能区达标率60%,重点的受损水生态得到修复,重点饮用水水源地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十二五”期间水资源保护规划任务是: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全国水功能区及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考核体系;强化流域机构省界水质水量监测监督管理;注重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河湖生态治理修复工程体系。

五、规划范围

综合考虑我国不同区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可能性及具备的工作基础等因素,经与流域机构商议,以流域上报水利部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为基础,结合“十二五”期间主要水功能区达标率考核目标60%的要求,并协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确定《规划》范围为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太湖流域的干流、重要支流和重点湖库。

鉴于水利部正在组织编制的《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已开展重点区域地下水保护规划,本规划范围不包括地下水保护规划有关内容。

六、规划措施与方案

(一)重要水域入河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

以水功能区划为依据,水利部在“十一五”期间相继核定完成了黄河干流、淮河流域、海河流域、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珠江流域、太湖流域,长江三峡库区等重要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并依法提供给环境保护部,为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合《规划》目标,各流域的水功能区达标率考核目标应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层次确定,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相关陆域污染源的成果,提出2015年重点地区和重点河段等重要水域的入河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

(二)流域重点水域典型入河排污口调查及调整方案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是水利部的重要职能,通过组织入河排污口专项执法检查监察,并及时将超标严重的入河排污口向地方人民政府及环保部门通报,对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十一五”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工作的基础上,《规划》对各流域干流排放的排污口和流域内其它大型排污口信息进行梳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以及水域水质保护要求,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调整原则与要求;选择重点水域,结合规划范围内的城市段综合治理,重点关注对区域功能和城市格局影响较大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排污口,分析其设置的问题,明确禁止设置排污口的水域,初步拟定可设置排污口的水域,并设置限制条件和需采取的控制措施;提出关闭、改建典型入河排污口实施方案。

(三)主要河湖控制断面生态水量规划方案

保障河湖生态水量是实现水资源水质、水量、水生态统一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措施。《规划》结合水功能区划以及正在开展的各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和全国主要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提出主要河湖重要控制断面及重要水域生态基流、湖泊的生态水位和敏感生态需水规划方案。

对重要控制断面生态需水规划方案确定生态基流及生态用水配置量;采用坝、闸、涵等工程的调度,保障生态用水及其过程;提出生态补水工程建设内容,明确补水水源,研究确定补水时机及补水水量要求。

重要水域生态需水规划方案针对国家级或省级重点湿地、自然保护区水域、国家级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所在的水域。

(四)典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方案

“十一五”期间,水利部从加强河湖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维护河湖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出发,组织开展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并以《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为依据,开展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建设和《全国主要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工作,提出了河湖联通、恢复湿地、防止海水入侵、保证生态流量、恢复泉源等工作思路。

《规划》在《全国主要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基础上,结合各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和近期工作需要,在各流域合理选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试点对象。规划方案编制既要符合本地当前实际情况,又要具备前瞻性,并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地区,还应当突出试点建设内容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示范性,考虑资料的可获取性,对有一定工作基础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可优先考虑纳入试点规划方案中。

各流域内重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项目按照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要求,根据试点项目区水生生境特点,拟定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建设方案,并按流域及省级行政区分项列出试点规划建设项目清单。

(五)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方案

《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颁布实施,水利部和有关部门也按要求编制完成了《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等专项规划,具备了项目实施的要求。应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对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内的水源地,开展综合整治。为更好地

贯彻国务院《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积极推进民生水利建设新局面,加快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进程,“十二五”规划应以第一批和第二批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尽快编制并实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实施方案。

为编制重要水源地安全保障实施规划方案,应补充调查各水源地基本情况,复核各水源地的安全状况评价,综合分析水源地存在的问题,提出水源地保护及综合整治措施(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核定、准保护区污染物控制方案、水源地保护工程、泥沙与水土保持控制工程)、水源地建设方案和水源地综合管理建设方案(监控体系布局、监测点建设方案、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应急预案编制方案、实施方案编制规划费用)等。

(六)监测规划与实施方案

经过“十一五”的建设,目前各流域已形成了以流域监测中心为核心,常规监测、自动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的水资源监测体系,监测范围基本覆盖流域主要水体,水功能区、饮用水水源地和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站点数量不断增加,监测项目逐步扩展,每年向各级政府提供大量水资源质量监测信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水资源调度、防洪调度与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打下了科学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重视常规监测的基础上,为满足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需要,应强化省界、国界和重要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的监测、入河排污口调查与监督监测、取水许可水质管理监测、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水量监测、主要河湖水生生态监测(水温、生境和水生生物监测)、污染事故跟踪监测等监督性监测,并将增加采用自动监测、遥感监测等机动监测、巡测监测

手段。为保障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需要,应与《全国水文“十二五”发展规划》相协调,确定监测断面布设、监测项目、管理要求、能力建设配置要求等,制定相应的监测规划与实施方案。

为保障监测规划的实施,必须加强监测能力建设,结合流域水环境监测现状,统一规划,全面建设,突出重点,分年实施。按不同要求、不同类型,科学建设和改善水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和软硬件设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步进行。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设施和监测队伍建设等。

(七)综合管理

1、主要水功能区划成果复核及评价考核方案

根据水利部“三定”方案,水利部从1999年开始组织以流域为单元,开展了全国主要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的划定工作。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完成了水功能区划,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目前尚未得到国务院批复,各级政府批准实施的水功能区与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存在部分不一致和不协调的情况。“十二五”期间在尽快推进《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报批工作的同时,应对重点区域水功能区划成果复核与调整,修正不合理的水功能区,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平台,特别是对省界缓冲区应重点复核水质目标及其重要控制断面的监测和监督管理。

鉴于目前纳污总量红线实施管理需要和水功能区管理的制度化要求,“十二五”期间提出参与考核评价的国家、省区、市县级水功能区的考核内容

(考核断面、考核指标等)、考核评价技术体系及方案等方面的要求。

2、法规标准等编制与实施计划

《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基本构建了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管理体系。总体来看,这些法规规定的水功能区划制度、水质监测制度、入河排污口管理、排污许可、排污收费等制度是符合我国实际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规定没有得到全面贯彻执行,流域与区域之间、水利与环保等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还不畅通,联合防污、控污机制还没有建立。除进一步加强地区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并完善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环保与水利相联合的治污机制,加强在水污染防治规划、水功能区监督管理、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水质监测等工作中的衔接与合作外,推动已有法律制度的全面落实,是当前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我国目前涉及到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对水资源保护都做出了必要的规定,但现有法规中水资源保护的有关规定过于分散,相关法规缺乏协调性,对取水、用水、排水这一个完整的过程进行了分割管理,对水的不同用途,对水的不同储存形态进行了分别管理。有的法规对水资源保护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为此,必须加快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十二五”规划应结合水资源保护特点,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推进有关层次的配套法规。

七、规划保障及效果评价

针对上述水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措施与方案进行实施效果评价,评价

措施的可操作性和预期效果。

从法律法规、监督管理、机制体制、科技创新、投资保障等方面,提出规划各项任务的实施保障方案。根据规划提出的各项水资源保护措施方案,估算完成规划所需的投资,研究并提出投资方案。

八、进度安排

本项规划编制周期为十一个月(见工作进度安排表),总体分为三个阶段,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2009年11-2010年1月,前期准备及编制工作大纲、咨询审查和资料调研等。

第二阶段:2010年1月-7月,水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措施与方案的编制,提出规划初步成果。提出重要水域入河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流域重点水域典型入河排污口调查及调整方案、主要河湖控制断面生态水量规划方案、典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规划方案、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实施方案、监测规划与实施方案、主要水功能区划成果复核及评价考核方案以及法规标准等编制与实施计划等,对规划实施进行效果评价并提出规划保障。

第三阶段:2010年8月-9月,完善规划成果,编写与修订全国水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完成总报告并审查上报。

工作进度安排表

九、规划组织及工作方式

水规总院为规划总编制单位,并由水规总院牵头,各流域机构技术负责人和有关科研院所专家参加成立规划编制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大纲、技术大纲的制订和规划成果汇总与报告的编写。

流域机构(各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负责提供流域有关水功能区、排污口、河湖污染限排意见、水生生态状况、监测与法律法规建设等有关规划资料。

为保证规划成果的先进性,规划编制组聘请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环境保护部等有关专家成立专家组,负责定期对规划成果的咨询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

十、规划成果

《全国水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报告

十一、规划工作量及工作经费

全国水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与审查经费在中央水利前期水利“十二五”工作经费中安排。根据水利部水规计【2002】371号文《水利规划编制工作费用计算办法》,依据规划工作内容,经核算,本规划工作经费合计为60万元(见工作经费估算表),工作量和工作经费如下:

1、规划工作量和经费

按照规划各部分内容分别进行工作量核算,包括人工费、资料印刷费、咨询费以及会议费等,规划经费估算为45万元。

2、资料购置费

按《办法》要求,资料购置费包括收集相关部门资料、各流域主要江河遥感资料以及各省区有关监测资料等,本次规划全国基本资料及相关成果收集购置整理费按规划设计费的11%计列。

3、咨询评估费

本规划涉及专业领域及部门较多,编制工作复杂,且规划工作周期较短,需要经常进行专家咨询,并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根据水规计[2002]371号文的要求和本规划实际情况,咨询评估费按规划设计费的22%计列。

工作经费估算表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工作组 二○○三年七月

目录 前言 (1) 一基本要求 (1) 二工作程序 (3) 三水功能区划复核补充与调整 (4) (一)水功能区复核 (4) (二)补充与调整 (6) (三)水质目标值拟定 (7) 四污染源排放量调查与估算 (8)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8) (二)污染源排放量估算 (8) (三)合理性分析 (9) 五污染物入河量调查与估算 (10) (一)污染物入河量调查 (10) (二)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1) (三)污染物入河量统计 (12) 六规划水平年污染源排放量预测 (12) (一)预测方法和步骤 (12) (二)生活污染源预测 (13) (三)工业污染源预测 (14) 七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预测 (15) (一)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系数确定 (15) (二)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计算 (15) 八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16) (一)基本概念界定 (16) (二)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7) (三)纳污能力计算 (18)

九规划水平年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9) (一)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和削减量 (19) (二)陆域污染物排放控制量和削减量 (19) 十面源污染估算与控制 (20) (一)面源污染调查与估算 (20) (二)面源污染控制 (21) 十一规划措施 (21) (一)保护措施 (21) (二)治理措施 (22) (三)保障措施 (23) 十二投资匡算 (24) 附表 (26) 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参考计算方法 (30) (一)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方法 (30) 1.一般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的一维模型 (30) 2.感潮河段纳污能力计算的一维迁移方程 (30) 3.均匀混合的湖(库)纳污能力计算的均匀混合模型 (31) 4.非均匀混合湖(库)纳污能力计算的非均匀混合模型 (31) 5.具有富营养化趋势的湖(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32) 6.宽阔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的二维水质模型 (32) (二)主要参数估值 (33) 1.综合衰减系数 (33) 2.分散系数Ex、Ez (34) 附录Ⅵ-2 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区编码方法 (35) (一)编码说明 (35) (二)编码方法 (35)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解读《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2010-12-07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国家制定的能源、土地、粮食、应对气候变化等战略规划之后又一项重要的资源环境战略性规划,也是我国资源利用和保护领域的又一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实施好《规划》,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记者: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编制全国性的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划》有国家八个部委共同参与。请您谈谈《规划》编制的历程和重要意义。 矫勇:进入21世纪,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从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2002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牵头,会同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资源调查评价,主要任务是全面调查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第二阶段为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主要任务是科学制定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对策措施。 本《规划》是涵盖全国、流域、行政区域三个层面,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定的国家水资源战略规划,规划成果是我国长期治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与管理及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与保障能力,不合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将得到有效转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将显著提高,水生态环境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将显著增强。 意义: 《规划》必将对我国水资源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矫勇:《规划》编制的主要成果包括八个方面:一是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二是规划目标与任务。三是水资源供需分析。四是水资源配置。五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六是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七是实施效果与环境影响评价。八是保障措施。 《规划》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从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重点回答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6个重大战略问题。 一是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了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状况和演变规律,系统分析了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二是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水资源条件、利用水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三是研究制定了全国、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及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控制性指标。四是研究论证了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总体布局,提出了有利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管理措施。五是从促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了节约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及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对策。六是提出了实行最严格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

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编制和实施《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对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打造我国东南沿海重要能源基地,加快推进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了《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规划主要阐述“十二五”福建能源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二五”能源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福建能源发展相关政策、规划和安排重点项目建设与投资的主要依据。 本规划的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是福建能源加快发展的时期,能源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9800万吨标准煤,较2005年净增3643万吨标煤,年均增长9.7%。全省煤炭产量2300万吨,较2005年增长49%。接卸33船LNG共200.6万吨,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电力装机实现翻番,总装机规模达到3480万千瓦,年均增长14.6%。全社会用电量1315亿千瓦时,用电最高负荷2218万千瓦,分别年均增长11.7%和13%。2009年提前实现全省500千伏大环网,福建电网迈入坚强超高压大环网新阶段。 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快速发展,2010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为煤炭57.5%、石油24.6%、水电11.9%、天然气3.4%、其他2.6%。清洁能源比重从2005年的40.2%提高至42.5%。电源结构实现多元化,2010年各类电源比例为水电31.9%、煤电54.6%、气电11.1%、风电等新能源2.4%,清洁能源装机比重为4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3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2010年单位GDP能耗0.783吨标煤/万元,较2005年下降16.4%。60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占全部火电装机的64%,结构明显优化。累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科学发展贯穿规划纲要 张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政策导向、发展目标,以及重点任务,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尤其是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力求做到长短结合,既衔接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也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纲要中尽量体现扩大内需的导向,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长期的方针和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坚持了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 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涉及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九个方面。“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 “十二五”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徐宪平介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的导向提出以后,已经产生了重要的效应。徐宪平举例说,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仅一个省提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最终结果是有三个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目前,“十二五”地方规划中,提出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有5个省,提出“完全同步”有19个省,提出“基本同步”的有5个省市。“从‘十一五’的1个,到‘十二五’的29个,相信执行的效果会更好。” “十二五”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年均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出5年年均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要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万人。 为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来5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3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对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廉租房,实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城乡社保全覆盖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今后的五年新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5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5.1 水资源保护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为网湖湖区。网湖湖区由富水下游大片低洼湖泊群组成,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主要包含网湖(主湖)、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下木桥湖、赛桥湖、新湖、后背屋湖、门前屋湖、碧山湖、桥东上湖、伍家湖等12个子湖、以及莲花湖群4个子湖。网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732mm,属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级水功能区——网湖保留区,目标水质为Ⅲ类。良荐河发源于阳新县黄土塘,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潘桥镇,经过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后进入网湖,良荐河总集雨面积111.7km2;良荐河虽不在本次规划湖区范围内,但由于其河水最终流入网湖,对网湖进行水资源保护,就必然离不开对其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资源保护,因此良荐河流域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竹林河、芦家坝河同理一并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网湖湖区地貌上属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内陆湖泊,南面为石灰质构造的低山,并沿湖岸分布,北面为砂页岩、砾岩、第四十纪红土,由山地侵蚀堆积形成的丘陵岗地,按长条形土岗和宽窄不等的沟坳相间排列,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峡状湖区。 5.1.1水资源保护现状 (1)网湖湖区围垦情况 网湖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解放初期,当水位为20.0m时,湖泊总面积为81.9km2,湖泊容积为4.23亿m3。上世纪70年代后在围垦良荐湖、赛桥湖(上片)的基础上,对大网湖(包括子湖)进行了围垦,从明港口至祝家庄修筑围堤。将良荐湖、赛桥南湖、下司湖等子湖与大网湖分开。到80年代末期,网湖水位为20m时,仅有湖泊面积43.8km2,湖泊容积为

2.79亿m3。网湖湖区的围垦总面积为28.8km2,其中包含半壁山农场。围垦的面积中农田占54.8%、围养水面占12.2%、精养鱼池占7%、其他占26%。 (2)水环境质量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网湖湖区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特别是城区莲花湖,水质为劣Ⅴ类。 2013年4月23日,阳新县水利局委托阳新县环境监测站对网湖、莲花湖、石灰赛湖、大泉湖、马蹄湖水质进行抽样监测,具体指标见表5.1-1。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分类指标限值见表5.1-2。网湖、马蹄湖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地表水;石灰赛湖总磷达到0.088 mg/l,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大泉湖总磷达到0.114 mg/l,大泉湖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莲花湖中心总磷达到0.641mg/l,超出V类水标准3.2倍,实际达到劣Ⅴ类标准。 总体上看,网湖湖区总体水质为总磷超标,其中莲花湖的水质为劣Ⅴ类标准,主要是总磷量超标严重(超出V类水标准3.2倍)。莲花湖紧邻阳新县城,现状情况下居民生活污水、部分城市服务业生产用水及工业用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至莲花湖;同时,莲花湖和大泉湖曾大面积的养殖珍珠,大量的投肥沉积湖底,持续污染水体,导致水体水质不断恶化;另外,由于围垦及渠道淤塞,莲花湖与周边水体流通性差,水体交换功能减弱,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也是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莲花湖污染现状见图5.1-1、5.1-2、5.1-3。 表5.1-1地表水水质监测成果表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十三五能源规划总体思路渐趋明晰

十三五能源规划总体思 路渐趋明晰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十三五”能源规划总体思路渐趋明晰 在“十二五”即将走向最后一年的时候,“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工作也已经启动,国家能源规划的顶层设计将是什么样的呢近日,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对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思路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面对我国能源发展中出现的两大矛盾—供需逆向分布、能源与水逆向分布,“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对能源布局进行优化。 煤炭开发分层对待 面对能源赋存条件的限制,“十三五”规划的能源生产布局依旧是“五基两带”,即东北、山西、鄂尔多斯、西南、新疆5大能源基地,核电及海上2个能源开发带。 其中,14个大型煤炭基地的产煤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在“十三五”期间将达到95%以上。由于煤炭供给过剩,因此对煤炭基地的规划将划分层次,区别对待。优先开发蒙东、黄陇和陕北基地,巩固发展神东、宁东、山西基地,限制发展东部即冀中、鲁西、河南、两淮基地,优化发展新疆基地。新疆基地将在“十三五”之后发挥更大作用。 “十三五”期间规划投产的重要煤运铁路是蒙华铁路,到2017年,这条铁路年运能将达到1亿吨,远期达到2亿至3亿吨。初步测算,蒙华铁路运送的煤炭每吨大约可以节省运费200元,相当于每千瓦时电价便宜元。何勇健表示,作为专用的动力煤输送通道,蒙华铁路的建成将对我国能源布局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能有效缓解华东地区缺电的问题。 首次明确减煤目标

“十三五”将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重要任务,其中煤炭作为控总量的重点,消费比重将从目前的66%降到60%以下。 据透露,煤炭消费量控制的重点将落到经济发达省(直辖市),主要方式是大气污染防治。 未来几十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还要依靠煤炭,在理想的状态下,将逐步引导煤炭从燃料向原料过渡。 从消费总量看,煤炭在“十三五”期间仍然是发电的主要燃料,因此煤炭利用的发展方向将被引导至集中高效燃烧上来,减少散煤燃烧将成为目标。 煤化工是否要发展在业界争议较大,但从顶层设计思路看,现阶段煤化工对国家战略上的意义重大,还需要有序发展。“一是提供战略储备,二是在油气紧张时,煤制油气可以作为替代能源保证应急需求,三是增加我们在国际谈判中的底气。”何勇健说。 煤电近零排放技术的突破,使得煤电在排放上能够达到或接近天然气发电的排放水平。这给煤电发展在政策上获得支持提供了依据。 据了解,《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今后,东部地区依然可以建设新的煤电项目,只是条件更为苛刻—必须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而且煤炭消费总体规模不得扩大。东部电力需求的满足找到了很好的途径,同时单纯依靠西部送电的风险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当然,国家也会配套有关电价政策,支持煤电项目做到更加环保。 替代能源大发展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xx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内容涵盖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涉及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领域,是建立初始水权制度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落实《水法》、国家新时期治水方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治水新思路的体现。 为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陇东煤电化基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政府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根据华亭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结合《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阶段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XXXX年X月受华亭县水务局的委托,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承担了《甘肃省华亭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基础资料收集,于XXXX年X月初完成了初稿,交华亭县水务局征求意见,X月初完成送审稿。 编制本规划报告的技术路线、调查评价方法、技术标准主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甘肃省的有关文件及技术报告为依据,以收集现有的气象、降水、蒸发、径流、泥沙、水质、生态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为基础,以XXXX年为基准年,调查收集了华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利工程现状、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等基本数据,整理统计水文站实测的径流资料,计算了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及纳污能力。评价成果涵盖了水资源数量及多年变化趋势、水资源质量、水污染现状,完成了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

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与保障、规划工程总体布局、效益评价等相关内容,并对远期(XXXX年)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做出了趋势分析和预测。 规划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对华亭县水资源进行了重新调查评价,对全县各类现状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规模等指标进行复核,具体分析了各规划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及变化规律,通过节水潜力分析,确定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和节约用水计划;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提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目标与具体措施和计划;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及其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提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区域内水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协调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提出区域内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本次规划在进一步查清全县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以需水总量、节水、水污染防治为控制目标,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需求对全县水资源进行了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为全县未来产业布局、能源发展规模和布局提供了以水定发展的决策依据。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华亭县水务局和统计局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短、工作任务大及基础资料的局限性,报告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谨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二X一二年九月十日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一、总 则 (一)目标与任务 1. 总体目标。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要求。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二)规划思路 1. 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水资源调查评价 供水预测 水 资 源 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 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规划重点。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规划技术路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本次规划的任务进行了分解,共分为10个部分,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2。 (1)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可为其余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对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与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 (2)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进行比选的方案,提出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的有关分析结果;同时,在接纳水资源配置部分成果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节水及水资源保护方案。 (3)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要以上述四部分工作为基础,为水资源配置提供需水、供水、排水、排污等方面的预测成果,以及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可能组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优化选择的条件;预测工作与以上各部分工作及水资源配置工作经过往复与叠代,形成水资源规划的动态过程,以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合理配置方案。 (4)水资源配置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流域水量和水质统筹考虑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规划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资源合理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3。 (5)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支撑和保障,包括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系统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价实施效果等。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上海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能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生活,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为实现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的总体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上海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清洁化利用以及能源科技装备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三五”时期能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能源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皖电东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投产,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虹杨输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形成了“四交四直”的市外受电通道结构,完善了以500千伏双环网为基础的城市电网主网架,接受市外来电最高达到1500万千瓦,比“十一五”时期增长50%以上;临港燃机

一期、奉贤南桥能源中心等燃气发电项目相继投产,电力供应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如东-海门-崇明岛天然气输送管道、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二期和崇明岛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通气,累计建成高压天然气管道超过750公里,燃气安全供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石洞口燃气生产和能源储备项目、浦航中转油库二期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油气应急储备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需求侧管理等多方面举措,本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明显放缓。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1 14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从“十一五”期间的6.3%下降到“十二五”期间的1.3%。本市抓住能源供需矛盾趋缓、清洁能源供应充足和新能源政策集中出台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约14个百分点,天然气、外来电、本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提高约4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燃气发电在全市发电装机中的比重突破20%,告别使用了150年的人工煤气,实现城市管道燃气全天然气化。 (三)新能源利用快速增长,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完善 修订出台《上海市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3日】【来源:信息化推进司】【字号:大中小】 前言 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是国家“十二五”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系统各级政务部门政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政务部门提升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作为“十二五”期间推动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成绩和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发展成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地方和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普遍开展,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继续完善,许多地方制定了相关法规。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子政务应用深入推进,富有成效的典型应用不断涌现。中央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电子政务覆盖率已经达到70%。金关、金税、金盾、金审等一批国家电子政务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应用进一步深化,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宏观经济管理、财政管理、进出口业务管理等宏观调控信息系统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等方面电子政务积极推进,改善和增强了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市管理、质量监管、人口和法人管理等方面电子政务应用持续普及,加强和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县级以上政务部门普遍建立政府网站,积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等服务。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初步满足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各系统推进业务应用的需要,技术支撑能力明显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普遍建立,管理制度规范逐步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二)“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

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方案

附件一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编制工作方案 一、规划背景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开发利用规模逐步扩大,技术和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能源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9年底,全国水电装机1.97亿千瓦,发电量6156亿千瓦时,折合约2亿吨标煤;风电装机2268万千瓦,发电量255亿千瓦时,折合900万吨标准煤,燃料乙醇利用量160万吨,折合约160万吨标准煤。以上计入能源统计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为2.2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约占7.2%。如果加上沼气、太阳能热利用等非商品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2.68亿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8.7%,距2010年达到10%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为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了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的目标。同时,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正在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已作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应瞄准上述目标,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全球能源变革的历史机遇,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完善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支撑的完善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增强可再生能源市场竞争力和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规划编制原则 近年来,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缺乏整体协调,导致部分地区无序建设。主要问题是国家和地方规划缺乏衔接,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不协调。 《可再生能源法》(修订)对规划的统筹协调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加强可再生能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协调,地方可再生能源规划与全国规划的协调;对规划的指导调控作用进行了强化,要求地方规划要向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结合当前可再生能源规划制定及实施情况,从当前的规划管理体制出发,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关于可再生能源规划的基本要求,初步考虑按以下原则做好可再生能源规划编制工作。 1、制定一个统筹协调的完整规划。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