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读书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读书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读书笔记

1. 以前/以来/以内/以后

在表示时段的词语后面:

在表示时点的词语后面:

注意:“以前”“以后”可以单用,“以来”“以内”不行

2. 以前/从前

以前:表示过去,单用。可在出现在时点、时段后,可以表示将来,“时点+……”

从前:表示过去,单用。不可以出现在时点、时段后,不能表示将来。

3. 以后/后来

以后:表示过去和将来,可以加时间点。单用表示未来。

后来:表示过去,一个过程的后一阶段,不能加时间。

4. 后来/然后

后来:时间名词。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强调时间的先后,只用与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一般与“开始”“原先”“起初”等词语相对应。

然后:连词。表示某一动作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另一动作或情况,强调动

作或情况发生的顺序。过去、将来都可以,一般与“首先”“先”等词语相对应。

5. 之间/之内/中间

之间:两点距离以内。

之内:不超过某个范围。小于等于某个范围。

中间: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

6. 三年前/前三年

三年前:距说话时三年以前的时间,是过去。

前三年:一段时间的前面三年。过去将来都可以。

注意:“前三年”可以表示将来,例如“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前三年学习绘画,后两年出国深造。”

7. 头一天/前一天

头一天:一段时间里的第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

前一天:某时间前的那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有时可以表示“头一天”,例如:“这个周末,前一天写作业,后一天出去玩儿。”

8. ……上/……中/……下

……上:某方面。例如“在学习上,你要多用点心。”

……中:可以是范围,也可以是过程。例如“在所有的老师中,我最喜欢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她总是对我们微笑。”

……下:指条件。例如“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任务。”

9. 心里/心中

共同点:“里”和“中”都是指一个地方/一段时间/一件事物里面。

里:用于社会单位、领导、单位成员。例如“我们厂里有4台机器。”“我们厂中……”不行。

中:用于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或指感觉上范围无限大的事物。例如“空中”,“空里”不行。

10. 时间/时候

时间:可以用数字、数量表示。可以是点,也可以是段。例如“给我一点时间好吗?”“明天开会的时间是8点。”

时候:指某一特定的时刻。常常说“……的时候”。但“什么时候?”问的是具体时间。

11. ……的时候/以后

我觉得这个没什么问题吧……

12. 明天/第二天

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下一天:某天的下一天

13. 最近/现在

最近:说话的前一段时间,或说话的后一段时间。

现在:说话的时候,或说话前后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

14. 一天/有一天/有时

一天:一昼夜,一个白天,过去的某一天。

有一天:过去的某一天,将来的某一天。

有时:有的时候。

15. 刚才/刚/刚刚

a. 意思不同

刚才:说话前不久的那个时间,跟“现在”相对。

刚:事情发生不久。与“很久”相对。还有恰好达到某一点或某种程度的意思。

b. 词性用法不同

刚才:时间名词,可作状语、主语

刚:副词,只能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可以和“就”“又”连用表示前后两个动作中间时间很短,例如:“刚下课,他就冲出了教室。”某事即将发生但并未发生。例如“他刚要签字,电话就响了。”

c. 否定形式不一样

刚才:~+没/不

刚:不是+~

刚刚:两个词都可以换成“刚刚”。

16. 处处/到处

a. 相同点

都可以表示各个地方。

b. 不同点

到处:如后面是具体的动作,只能用“到处”。(即可抽象,可具体)

处处:表示各个方面。(仅抽象)

17. 二/两

二:数字、序号、号码。重量、长度、容量也可用“二”。“二”在一些名词前,表示第二。“二楼”

两:百、千、万前面。个位数、量词和一些可以作量词的名词前面一般用“两”。(这里是不是有点不好理解,就是说,我们可以说“一年”,那么“年”是可以作量词的,所以,在“年”的前面,就一般用“两”,类似的还有“两辆”、两岁)

其实可以总结一下,其实就是说“二”是序数词,而“两”是基数词,为了区分才有了这两个不同的词,比较“二月”和“两个月”。

18. 口/名/位/个

口:家里有多少人的时候。

名:说明身份。例如“一名教师”

位:尊敬、礼貌

个:随便、口语。

19. 只/头/各/匹

只:比较广。(很多原来用其他量词的,现在都可以用“只”了)

头:体形大。

条:细长。

匹:马、骆驼、骡子、狼。

20. 一群/一批/一堆

一群:聚集的人或动物。

一批:同一段时间中或一次出现多个东西或人。

一堆:堆积的东西。

21. 次/下/趟/遍

次:表示一件事情发生的数量,也可用于名词前表示重复出现的事务。例如“这一次的毕业晚会请到了知名校友参加。”

下:时间很短的动作,或尝试。例如“她听了一下,觉得是鸟叫。”

趟:用于一来一去的动作和火车。(注意,火车的一来或一去叫“一趟”)遍::表示动作从头到尾地完成一次。

22. 10多斤/10斤多

10多斤:11~19斤

10斤多:(10,11)斤

把斤看成小数点,所以14.0是十多斤,而10.4是十斤多。

同样的,630000是60多万,63000是6万多。

23. 个个/每个(量词重叠/每+量词)

个个(量词重叠):①一般要出现“都”。有强调的语气。②不能说明宾语位置的事物。③不能表示习惯性行为(个人认为并非如此。例如“他每次吃饭都要点蜡烛。”“他次次吃饭都要点蜡烛。”两种都可以说,而“他每次打完球就去洗澡。”能说,“他次次打完球就去洗澡。”不能说,是因为“次次”后面不能跟多种动作,例如同样不能说的是,“我次次先刷牙后吃早饭。”

每个(每+量词):①一般也要出现“都”;②可以说明宾语位置的事物;③可以表示习惯性行为(同样的,这里见上一个括号)。

24. 一个个/个个

名量词前有“一”:

①表示every sigle one,一般有“都”,这个“一”不能省。②表示动作的方式,常有“地”,例如“一个个地走了出去。”③数量多,例如“一排排杨树。”

动量词前有“一”:

表示重复多次,不能省“一”,例如“我一遍遍地检查我的拼写。”

25. 一一

表示一个一个地。例如“一一回复”。

26. 要/想

想:语气稍弱,想法,打算,不一定去做。和副词“有点儿”“很”“比较”搭配。

不想:没有打算。

要:强烈的愿望,是决定、决心。和副词“一定”“非”“决不”搭配。

不要:用来禁止别人。(台湾剧里会有“我不要去。”这种说法,感觉有点撒娇的味道。)

27. 愿意/肯

愿意:心里的感觉,心里面接受甚至喜欢去做。和“很”“非常”搭配。

肯:付出一定努力、作出一定牺牲。用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接受。在别人的要求

下做某事,不加升读副词,自己主观付出,可以用“愿意”替换的情况下,可以加程度副词(但是我感觉,“他很肯吃苦。”还是读不通啊……)

28. 应该/必须

应该:①认为怎样做是正确的。②猜测。

必须:不这样不行,一定要这样,没有别的选择。①命令、决定;②客观陈述。

29. 表示能力的“能”和“会”

会:①通过学习具有的某种能力。②没有某种能力只能用“不会”。③强调技巧。

能:①强调能力,(例如,“他会开车”是说他有这个技巧,“他能开车。”是说他今晚虽然太累了,但是还是可以去开车回家的);②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水平、效率,例如“能吃5个馒头”;③表示恢复某种能力。例如“他又能下地走路了。”

30. 表示可能的“能”和“会”

能:客观上有条件做某件事。例如“1块钱就能买到一本书。”

会:主观愿意或估计某事可能性(这里的估计还是根据那个人的主观意愿进行估计)。例如“已经半个小时了,他不会来了。”

31. (如果)……就能/(如果)……就会……

就能:达到某种目的。

就会:出现某种结果。

32. 不能出来/不会出来/出不来

不能:不准许。多用于疑问或否定。(复习一下,能目前学到了三个意思,能力/可能/许可)

不会:没有这种可能性。(主观可能性,即个人意愿)

出不来:可能补语,,没办法出来。(没能力出来,即客观可能性)

33. 表示能力的“能”与“可以”

能:善于做某事;能力达到一定程度。

可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即“他真能说。”这里的“能”不能换成“可以”,但是“他能说一天一夜。”这里的“能”可以换成“可以”。)

34. 表示可能的“能”与“可以”

35. 表示许可的“能”与“可以”

能:疑问句、否定句。

可以:肯定句、疑问句、否定句

36. 听了听/听一听

动词重叠:①动作时间短,次数少,如果是双音节动词,不加“一”,加“一下”;②试着做某事;③使语气柔和、客气;④轻松、随便。

37. 来来回回

少数动词可以有AABB的重叠形式,表示量大。

(这里似乎是作者忘记讲二者的区别了,简而言之就是,前者已发生,后者未发生,可表祈使)

38. “我要帮忙他”为什么不对?

帮助:完整的词,(或者说,两个词素都是动词性)。

帮忙:是动宾结构离合词,可以拆开。

离合词:①不能加宾语;②A了着过B;③A时量补语/动量补语B;④重叠是AAB

39. “你别吵她的架”为什么不对?

吵架是双方共同行为,单人不可控。相对的,“生气”则是单人行为,单人可控。如“你别生他的气。”

40. 他很忙/他是很忙

他很忙:描述。

他是很忙:同意、肯定,“是”重读。

41. 他胖,我不胖

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含有比较义或回答问题。否则前面要加“很”等程度副词。

42. 高高兴兴/高兴高兴

形容词重叠一般为AABB,少量可以说ABAB,此时转变为动词。(有使动义)与之类似的词还有“热闹”“痛快”“轻松”等。

43. 很高兴/高高兴兴的

形容词重叠后,有表示程度的意思,所以不再加程度副词。(原文说形容词重叠有程度加深的意思,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比如“胖胖的”和“胖”,听起来后者程度更深,所以我改成了“表示程度”,不管是使之听起来可爱还是增加了描述义,总之是有了对程度的修饰,所以不再加其他程度副词。)

44. 人家/别人

(简单解释一下,“人家”不能用于“其他人”的意思就是不能用于“除了我方的其他人。”例如,“这里没别人,你就说吧。”)

45. 咱们/我们

咱们:包括说话人和谈话的对方在内。

我们: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对方。

46. “我穿的一双鞋”对吗?

“一”表示不确指,当听话人知道是哪一个的时候应该用“这/那+(数)量词。”

47. 这么/那么

这么:指代的事物离说话人比较近。

那么:指代的比较远。

说不清远近的,两者皆可。

48 这么高

两种意思:①程度高。so②替代某种量度,this。

49. 这么/这样

区别在于,“这样”可以代替情况,例如“你怎么这样?”而“这么”不可以。

相同点在于,都可以加动词,加形容词,加心理动词,加名词。加名词时有限制,例如只能说“这么一种人”不能说“这么的人”,而“这样”则两者皆可。(理解这两者的区别的关键就在于,“这样”是名词性的,而“这么”是副词性的。所以副词无法代替一件事,也不能作定语)

50. 很多/多少

“很多”的否定形式是“没(有)多少”。

51. 你想吃点什么/你要不要吃点什么

什么:①疑问②说不清楚的、不太肯定的人或事物。

52. 什么/怎么

什么:问事物。代替事物。

怎么:问动作方式。代替方式。

53. 怎么/怎样(怎么样)

(其实用“怎么”问原因,本身就含有“惊奇”的意思,试比较“你怎么回来了?”和“你为什么回来了?”关于问性质情况,要注意虽然二者都可以,但是有不同,这里的不同就体现在“怎么样”是名词性的,所以可以代替一种情况,例如“他身体怎么样?”但是,不可以说“他身体怎么”。)

54. 怎么/为什么

怎么:表达一种奇怪的语气,觉得不正常。

为什么:正常情况。可以表示质问。(其实,说“质问”有些不恰当,作者举例是警察审讯时只能用“为什么”而非“怎么”,所以认为“为什么”表示质问,其实“为什么”是想知道原因,“怎么”是表达自己不理解的情感,这才是根本区别)55. 多少/几/多

多少:数量,大多数情况下大于等于10,可以不加量词。用于问电话号码。几:数量,大多数情况下小于10,一般加量词。

多:问高度/长度/大小/重量/年龄等,加单音节形容词。“多少”可以表示很多,在“多漂亮啊”里表示感叹。

56. 别的/其他

别的:用于名词前。可以单独作主、宾语。经常置于“有”“没有”后面一般用“别的”。(我的语感觉得二者皆可,例如“你要是还有别的,也卖给我。”“你要是还有其他的,也卖给我。”)不能加数量词。

其他:用于名词前,可以加“的”,也可以不加。单独作主语、宾语时,一定加“的”。可以加数量词。

(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别的”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的,而“其他”只能是形容词性的,“其他的”可以是名词性的。)

57. 其余/其他

其他:①等于“其余”,大范围去掉一部分后剩下的。②没有大范围。

其余:仅有①,例如不能说“我没其余的想法。”

58. 其他/另外

其他:可以加数量词,但是不能用于“一”前面。

另外:可作副词。“我们另外想办法。”可作连词,补充说明。

(作者还说到,例如“其他”在名词前可省,但是个人觉得就算省略还是要加“的”,例如“我就做的一个汤,其他都是我妈做的。”改成“其他的都是我妈做的”更好;还有,二者其实语义有所不同,“其他”是已知范围内剩下的那部分,“另外”是未知范围的东西,例如“我不喜欢左边这三个,其他的还好。”就不能说“另外的还好。”但是就“另外”而言,可以说,“你给我另外定做一个吧。”而“其他”则不可以。)

59. 每/各

每:则重全体/全部(强调没用什么例外)。一般后面有量词,可以加数词。置于动词前表示“每当”“每次”。可以表示平均比率。

各:一个范围中不同的个体,侧重于表达不同。直接加名词。置于动词前,表

示“分别”“每一个”。

比较一下“各年的产量(可能是2010.2012,2013)”和“每年的产量(是2010.2011.2012……)”

60. 反问句中的“哪儿”/“怎么”

哪儿:①否认可能性。②否认情况。

怎么:仅有①。(对事实的否定)

61. 很/太

很:客观程度高。

太:说话人的主观评价。①程度过头;②感叹,强调。(“太……”多作谓语,比如,不说“太晚回家”,而是“回家太晚。”)

62. 不大/不太

不太A:①不太/A,A大多为积极意义,此时等于“不大A”,例如“不太干净”;②不/太A,A大多为消极意义,此时不等于不大A。例如“不太脏”。

63. 不大/打不

大不:非常不,很不。一般只能用在“相同/一样/高兴”等几个词语的前面。不大:不是特别……。

64. 不/没

不:①表达个人意愿;②否定经常性、习惯性情况③对性质、状态的判断估计认知。

没:否定事实。

65. 又/再/还

又:已经发生的事,动词后常有“了”。否定形式,只能放在“没/不”的前面。

再:将要发生的事情,相对于讨论时间的将来。

还:表示未停。否定形式,只能放在“没/不”的前面。

(再没:强调主观感情。没再:强调客观事实。)

66. “又”能用于将来吗?

能,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①将来肯定会出现②对将来的估计,后面又“会”“要”。

“又”“再”表示将来的区别:又+要,要+再;“又”含有觉得多的意思,“再”不含主观感情。

67. 又/也

又:同类动作、情况。

也:不同事物中相同的动作情况。(简而言之,“我又吃了一碗。”是说,“我”这个人做了相同的事“吃了一碗”,即一共吃了两碗,而“我也吃了一碗”是说,“爸爸吃了一碗”,我和爸爸做了相同的事“吃了一碗”。)

△“又”表示事实或即将成为事实的重复。

68. 想再看一遍/还想看一遍

为什么“再”放在“想”后面,而“还”放在“想”前面?

因为“还”表示延续,想法多半是一直延续的,所以放在“想”前面,“再”表示动作的重复(可中断),所以放在动词前面。

另外,“再想想”当中的“想”表示思考问题,并非表示意愿,所以不在此讨论范围内。

(其实,“再”也可以放在表示意愿的“想”前面,此时确实是想法的中断,例如:“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以后要是再想去,可没人理你。”)

69. 再吃点儿/洗干净再吃

再吃点儿:添加相同动作。

洗干净再吃:先后顺序,一般是习惯性或将来时。

70. 才

才+时间/数量:时间早,数量少,往小说。

时间/数量+才:时间晚,数量多,往大说。

(其实“才”就是一个“>”,例如“才8点”,即“我的预期>8点”,就是说,我的预期应该是“大于8点的”,而“8点才来。”即“8点>我的预期”,就是说,“8点”是大于我的预期的。)

71. 再/才

再:先后顺序,用于将来的或者是经常的。

才:表示条件,没有时间限制。

72. 不再/再不

再不:强调情感。

不再:强调事实。

73. 比……再/比……更

比……再:是表达“要求”,后面必须有数量词。

比……更:客观描述,比较的二者程度都深,而其一更深。(文中还提到,如果用于未发生的事,“比……更”可以有“一点”“一些”,而已经发生的事只能用

“了”,但是,其实发生的事也可以加“一点”“一些”,可以不加“了”,例如“前天比昨天更冷一些。”“2001年的销量比2002年的更难以预测一点。”)

74. 并/又

并:并只能用在“不/没有/非”这些否定词的前面。用来否定前提。

又:通过否定前提,来否定一个结论、做法、心态。(举个例子,“他并不是三岁。”是说,你觉得他三岁,而我告诉你,虽然他看着小,但是他已经五岁了。而“他又不是三岁。”是说,因为他不是三岁,所以他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你不用每天跟着他,而这里的“三岁”与其说是指年龄,不如看成一个“常识的前提”,即“三岁,所以不能自己照顾自己。”而我否定这个前提“三岁”,目的是强调,“他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类似的还有,“我又不是开银行的。”言下之意是为了强调“我没有钱。”)

75. 都/全

全:强调全部(无例外),有一个确定的范围。

都:强调几者之间的相同性。*(所以,“人人都想去。”不能说“人人全想去。”的原因就是,“人人”不是一个确定的范围,而且“人人”强调的是每个个体,而非一个整体,可以改成“我们班的人全想去。”

76. 全/全部

全:用在名词前,“全”后一定是集体名词。

全部:用在非集体名词前。(文中提到的其他观点,值得商榷,比如“‘全部’常常和‘都’一起用,‘全’可以不用。”可是,并不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全很可爱。”只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全都很可爱。”)

77. 都/净

都:强调事物的共同性。

净:含不满的情绪。

78. 都/已经

都:强调某种情况不是一般的情况。(例如,“你还不会?我都会了。”言下之意是,我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的状态。)通过强调来表达另一个意思。

已经:一般陈述。

79. 只/就

(这个点文中讲得有点儿乱,我重新整合,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具体如下:只:动词前直接用,名词前变“只有”,强调少。

就:一般放动词前。强调唯一性。)

80. 马上/立刻

马上:主观感觉短。

立刻:客观的短。

81. 一时/一下子

(这里给的例句,我有点疑惑,比如说,本书认为“也许他只是一下子想不明白,以后他会明白的。”是个错句子,但是我的语感觉得可以,还有认为“这个问题一下子还解决不了。”也是错句子,我觉得也是对的……)

一时:短时间。

一下子:强调快。还有“一次”的意思,如“一下子选了六门课”。(感觉,“一时”更多用于现在的情况,而“一下子”用于过去的情况。)

注:“一下子”放在动词前和动词后,意思不一样:

她一下子就哭起来了。(变化快)

她哭了一下子。(时间短)

82. 马上/赶紧/连忙/一下子

马上:即可以是可以决定的事(即可控)也可以是不可以决定的事(即不可控),即可以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将要发生的事情。

连忙:可控。仅过去。

赶紧:可控。过去和将来都可以。

一下子:不可控,过去。

83. 一时/一旦/一度

一时:短时间的一种情况。

一旦:如果有一天。

一度:某种情况在过去某段时间里发生过。(时间并不短)

84. 一下子/忽然

一下子:强调快。

忽然:强调没想到。

85. 表时间的“一直/总”

一直:强调持续,不间断。可用于表达情感态度。

总:强调情况反复多次出现。可用于对某事的看法。

86. 表其他的“一直/总”

一直:①强调动作顺着一个方向不变。②引申的延续,职位从高到低,强调所指范围。

总:①最后一定是这样;②(让步,类似于“到底”,强调客观条件。)③(语气较强的)猜测。

87. 一直/从来

一直:时间不限,肯定否定都可以,强调状态不变。

从来:从过去到现在,加否定较多。(强调无例外)

注:“从来+没有+形容词/心理动词+过”和“从来+没有+这么/那么+形容词/心理动词+过”意思不一样,如“他从来没有认真过。”“他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

88. 一向/一贯/一直/从来

一向:稳定性,用于行为习惯、品行爱好等。

一贯:同上,但不能指过去或最近一段时间,可作形容词(如“一贯作风”)。从来:不能指过去或最近一段时间,不能作形容词。

89. 根本/始终

根本(不):否定前提,彻底。

始终(不):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

90. 本来/原来

本来:①指过去如此,现在改变了。②按道理如此。(还指根本的、显而易见的事,例如“我本来就很好啊。”)

原来:①同“本来”;②发觉以前不知道的情况,突然明白某事。

91. 比较/稍微

比较:客观程度。(跟自己的标准比较后的结果)。

稍微:很小的程度,比较后的程度,也即同时出现两个及以上的东西进行比较。同时,后面还要有表示结果的词,如“一些”“一点儿”。(同时含有主观感情,觉得和理想情况不符。)

92. 有点儿/一点儿

有点儿:放在形容词前面。

一点儿:形容词后面,两者之间的比较结果,或者提出要求。

注:形容词+一点儿+了,表示对所希望的一种变化的实现的肯定。/形容词+了+一点儿,表示某种情况不符合要求或标准

93. 正/在

正:恰好。

在:持续或进行。

94. 一定/必须

一定:保证,决心,要求别人,估计,客观条件。

必须:要求别人,客观条件。

95. 不必/不是必须

不必:没有必要,不需要。

不是必须:可以这样,也可以不这样。

96. 肯定/一定

一定要:决心,命令。

肯定要:推测。

97. 居然/反而

居然:对出现相反结果的主观评价。

反而:没有评价。

98. 相反/反而

相反:①包括“反而”的意义,但后面一般有主语。②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对立。(客观)

反而:一般直接加动词或形容词。(主观)

99. 倒/但

倒:表示对比。(我觉得更像是出乎意料,惊喜,跟自己的一贯经验不同。所以一般后面跟好的事情)

但:转折。

100. 却/但

却:副词,放于主语后,主观评价,不应该,不合理,不想,不公平。

但:连词,主语前,表转折。

101. 反正

表示情况虽然不同,但是结果相同或者结果不变。

(这里的“反正”有两种情况,即“反正”强调结果和“反正”强调理由,前者如“穿蓝的也好,穿红的也好,反正别穿黑的。”,后者如“反正复习了也考不过,不看书了。”)

102.最后/终于

最后:最晚的那个阶段。(客观时间)

终于:经过很长过程,出现了期望的结果。

103. 幸亏/多亏

幸亏:幸运,偶然的客观原因。语气副词。

多亏:感激,有别人的主动帮助。动词。

相同点:因为某物或某事避免了不好的结果。

104. 向/朝/往

(这里有个表格,但是我觉得看表格还是有点乱,下面是我自己的整理和解释)

往:不能表示对象,一定要有位移。(即不能说“往他学习”)

朝:不能有位移,所以不能放在类似“走、飞、跑”等动词后面,因为根据汉语的时间原则,先发生的动作写在前面,一旦动词写在前面,则发生了位移,与“朝”的语义冲突。(即不能说“走朝光明”)。

向:皆可。

注意:表示对象的抽象意义动词一栏,其中“朝他学习”在某些方言中也存在,但是根据普通话,暂时总结为“朝”和“往”不能接抽象意义的词。

105. 对/向

向:后面跟的对象,可以是接受的对象,也可以是给予的对象。

对:仅能跟接受的对象。(因为“对”的动词义是“对待”,在主语施加给宾语,单方向。同时,也正是因为如此,“对”后一般是对象,而非方向。)

106. 给

(原分类太过琐碎,我重新分了一下类)

①引进接受者。包括具体的、抽象的。只有具体的给予,才能把“给+O”放在句末。

②引进受损者。(例如,“那一串钥匙他给我弄丢了。”)

③动作发出者。(其实这个也可以归入第一类,“小偷给警察抓走了。”警察即可以解释为“动作发出者”,也可以解释为“接受者”,“警察”拿到了“小偷”。)

歧义句:他给王明寄了一封信。

a:他寄了一封信,信是寄给王明的。

b:他为王明寄了一封信,信是王明写的。

(“给+O”在非给予对象的情况下不能放在末尾的原因:先有动作再到达,和先选定对象再做动作都可以,“寄给我”强调东西到达我这里,“给我寄”强调对象是“我”,所以都对。但抽象意义的词,不存在“到达”,也就是不存在位移,所以“老师解释那个句子给我”是错的。看起来我解释了这个问题,但我又有个疑问,“老师解释那个句子给我听”似乎就是一个正确的句子了,我进一步的解释是,这两个“给我”的辖域不同,第一个“给我”的辖域应该是“解释这个句子”,所以要放前面,第二个则是“听”,所以应该放在后面,而因为“听”的施事是“我”,所以不能让“给我”离“听”太远。)

107. 对于/关于

对于:→●对于书法很感兴趣。

关于: 关于书法知道得很多。

①:“对于”可以放在主语前,也可以放在主语后。“关于仅能放在主语前。(“关于”后面的是全句的主角,所以不允许主语冒犯,或者说“关于”后是话题。“对于”后与其说是话题,不如说只是一个“宾语”,这也是和“对”的动词义相关的。)

②“关于……”可以作书名或文章题目,而“对于”不行。(因为“关于”后面是话题嘛……)

108. 对/对于

①“对于”都可以换成“对”。

②表示对待关系,仅能用“对”。

③能愿动词和副词“都”“也”“必须”后面不能加“对于”,前面可以。(因为能愿动词和副词后期待一个实义动词?)

109. 在……看来/对……来说

①“在……看来”主要用来强调后面的主观看法是谁的;“对……来说”强调跟所谈到的情况或者看法有关的人或事物。

110. 关于/至于

关于:用“关于”的句子只是一个话题。

至于:谈论另一个话题,前后两个话题要有一定练习。*(这里的“至于”是“货是不错,至于价格,我觉得还是偏高。”里的“至于”。)

111. 为/为了

(说实话,这俩更像是时态上和语体的差别)

为:引出受益者,引出原因(“大家都为这事儿高兴。),较少引出目的(后常跟“而”“起见”连用)

为了:不能引出受益者(存疑,“我为了你做了一桌子菜。”不对吗?),较少引出原因(同样存疑),引出目的。

112. 从/自从

从:后面的起点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地点、范围或发展变化的起点。时间可以是将来的,也可以是过去的(也可以是现在)。需要跟“以后”“以

来”“开始”“起”等词。一般与“至”“到”一起用。还可以表示通过的地方。

自从:只能接时间。只能是过去的时间。如果后面跟的不是名词,“以后”等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113. 由/被

由:强调说明某件事的负责者是谁。(是主观安排,而非客观描述。)

被:说明某个对象受某个动作影响产生了什么结果。(是客观描述)

114. 通过/经过

通过:是一个方式、媒介,然后达到一个结果。

经过:是一个过程,然后产生一个结果。

115. 按照/根据

按照:遵从某种标准。

根据:得出结论的原因和基础。(之所以“按照法律”和“根据法律”都对,是因为法律既可以是一个标准,也可以是一个处罚的原因。)

116. 的/地/得

的:定语的标志,定语+的+名词

地:状语的标志,状语+地+动词

得:补语的标志,动/形+得+补语

注意:动词、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它们的前面又有定语时,应该用“的”作标记,如“他的到来”。

117. 的

①表示性质,不加“的”

②表示领属,有的加,有的不加。(具体见118)

③描写、说明,加“的”。

118. 她姐姐/小红的姐姐

经常不加“的”的,一般是“代词+跟自己有关系的人/集体”。“小红”不是代词,所以要加“的”。(我觉得吧,“小红姐姐”也不是不能说,就是会有歧义,可能是同位,即“小红”是这位姐姐的名词,可能是定中,即“小红”的姐姐。而“代词+人或集体”不会产生这种歧义,因为没人取“代词”为自己的名词。)

119. 开车的人/开车的时间

(这里建议大家看陆俭明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那里讲得更加清楚和细致)

为什么“开车的是他哥哥”“他开的是奔驰”里的“人”和“车”可以不说,而“开车的(时间)是明天早上8点。”里的“时间”一定要说?

答:动词表示的动作都有必须跟它关联的名词成分,例如“开车”一定要有“车”和“人”,但是不一定要有“时间”,再举个例子,“游泳”一定要有

人,不一定要有“技术”,所以“他游泳的(技术)很好。”的“技术”一定要说。也即,能省略的都是必须关联的名词成分。

120. 她穿着运动服/她正在穿运动服

V+着:①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处于持续状态。②动作行为结束后所产生的状态正在持续着。(前者如“导游拿着一面旗。”,后者如“花瓶里插着花。”)

正(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121 笑着点头/笑了笑,然后点了点头

前者同时,后者相继。

122. 过着愉快的日子/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前者未结束,后者已经结束了。

123. ”了“都用于过去吗?

在“明天下了班我就去找你”中“了”表示完成,而非过去。

124. 过去的时间或情况都要用“了”吗?

1.如果有“每次”“天天”等词,不能用“了”。因为“了”表示完成,但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不强调完成,而是强调频率。

2.几个连续发生的动作,虽然每个动作都已完成,但是只在最后一个动作加“了”,如

“他走出去,拉开门,坐了进去。”

3.如果是想介绍情况而非强调完成,则不用了,如“昨天大扫除,小丽负责黑板,小

王打扫地面,小李擦瓷砖”。

125. 为什么“了”的位置不一样?

“他去了书店买词典”和“他去书店买了一本词典”的区别在于,前者进了书店,但是有没有买到,不知道,后者则买到了。

126. 他不回国/他不回国了

前者只是说他的打算,后者是原来打算回国,后来不准备回国了,表示情况有变。

127. 得了第1名/得了第1名了

前者是描述成绩,后者是达到某种程度,暗示某种期待,可能是爸爸许诺的玩具,可能是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128. 句末“了”有哪几种用法?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doc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好 范文网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第一篇:《中小学音乐教育》读书笔记第二篇:《中小学音乐教育》读书心得第三篇:中小学读书笔记格式范例第四篇:《音乐理论》读书笔记第五篇:音乐读书笔记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中小学音乐教育》读书笔记鲍七小学 戴晓和 这个很荣幸的参加了领雁工程中小学教师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深刻的体会。而我今天要写的读后感,就是在培训上推荐的一本书 《中小学音乐教育》,它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读后的感想。 一、以兴趣激发参与

我从事的是音乐教学 二、以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调动参与 目前,大部分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时候还难免存在着机械式填鸭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感受不到参与和思考的乐趣,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音乐课堂上,视唱练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也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毕竟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乐理知识,所以对于这块的教学,我想应该要重点抓。之前看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他们习惯的做法是先进行辅助的节奏练习,告知学生们歌曲中的重难点,这样做的优点是能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歌曲,但缺点是学生预先知道教学重点,很难活跃起来,甚至没有兴趣。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想办法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 收集整理)学生发现、解决能力的问题,效果会更好。 三、以评价肯定参与 音乐课堂上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弱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所以,我觉得结合以上三点来力求创把自己的教学提上一个台阶,而且要有创新,并且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

最新英语教师读书笔记3篇

:____________ 最新英语教师读书笔记3篇 _____年___月___日 _____________部门小学英语教师读书笔记(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一样。教师的循循诱导,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教学,为整节课的成功作准备。 一、导入:⒈歌曲导入。⒉设置悬念。当然导入很多,教学中不能单一的用一种导入,也许这种导入刚开始学生觉得很有劲,但天天用学生就会厌倦了。所以教师设计时要多多新颖,多多改变,尽量多样性。 二、创设情景,多用直观教学.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丰富,知识范围有限,决定了他们对直观、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学生学习“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这三个问候词时很容易混淆,我就用道具设置情景:画了三幅图,有从东面初升的太阳表示上午,有正在上方炎热的太阳表示中午,有明亮的月亮表示晚上。再叫学生用“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来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表情要丰富,如果表情呆滞,语言平淡,学生就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所以在课堂上,老师需要生动地表演,丰富的表情,使学生进入一个童话世界。在制作教具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动手做。在教学中要用到的图片,可以提早几天布置下去,当他们的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时,孩子们都很兴奋。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也可让他们熟悉一下将要学的新知识,真是一举多得啊!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教育教学人生观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

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教育的德育观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书笔记 5000字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书笔记 5000字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书笔记 《小学英语教学法》一书中指出,小学生学习外语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等特点和优越条件,对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将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应该放在其语言技能的培养上,而不是放在单纯的语言知识上,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英语的一些感性知识;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学习一定量的词汇,接触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从而具有以听说能力为主的初步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搞好英语的教与学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小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使小学生爱学,会学,主动学.小学英语教学法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不是会讲英语的人就能教好英语.我们不仅要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必须学习有关英语教学的理论,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歌谣,充满童趣,合辙压韵,琅琅上口,迎合了少年儿童的心理与口味.简笔画,一种具有普遍推广

意义的直观教学手段,它运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画出物象的主要特征,用笔简练,形象简洁,应用简便.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并能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运用歌曲和音乐学习语言也是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用教唱英语歌曲的方法把儿童引入英语 的广阔殿堂,无疑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它具有以下作用:激发学习下去;提高学习效益;完善学习品质;充实文化知识等.我们可以从各类儿童英语教科书中选择一些旋律较熟,唱词简单适合的歌曲等.当然还可以自己在学生很熟悉的旋律中配上当堂学习的主要句行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扎实的掌握所学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英语教学又有了许多新的想法。以后,在课余时间应该多读一些专业的书籍。更好的帮助自己搞好英语教学工作。 库尔勒市一小许梅 20xx年2月15日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教师读书笔记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教师读书笔记 通过对《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的学习,我感到受益极深,下面是XX精心为您整理的“”,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 1 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 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教学理念需要不断实践 阅读学习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这本书之后,我感触颇深。 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每一位学

生,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书中提到的使用于日常教学中的媒体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给他们以产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也变得主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而好的板书也可以让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教育理论中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我们自身都颇有重要意义。常言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我们更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 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

英语教学读书笔记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都不是唯一的,但是,任何课程都有一个基本目标。那么小学英语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此作了一个明确的回答,这就是“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里,“学生的发展”的内涵是丰富的,但是决不能被泛化而失去其最基本的学科特征。它应当主要地是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一个以英语作为外语教育的国度里,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还是靠课堂。这就给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小学英语教师一直在实践中艰苦探索,努力在实践中做出了一些改进,也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总体来看,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研究只是试图不断调整我们那些不恰当的教学行为,而并没有真正触及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即没有真正解决制约英语教育发展的理论与理念的问题。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犹如一缕春风,向我们扑面而来。源于西方哲学思想又被认知心理学所广泛应用的建构主义,其基本原理一经应用于课堂

教学。就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也因此应运而生。 与西方以往外语教学法各种流派不同的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不仅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发展”的思想——这与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更重要的是,它是有其坚实的哲学基础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则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具有联系性的,真正的语言能力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孤立的、机械的、僵死的应答操练。离开具体情境的语句是没有任何确定性意义的, 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的发展总是有条件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则认为,语言知识的建构不仅需要激发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而且需要创设、呈现新的语言现象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去体悟新的语言现象及其语义和用法。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运动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则认为,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建构和发展过程是必须循序渐进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人对世界的认识是需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则认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过

现代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现代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精品文档 现代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教育技术的内容应该是如何利用技术来进行教育,从而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是技术与教学,学习等之间的关系。 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以下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教育理论基础,技术理论基础和艺术理论基矗教育不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谓理论基础也就是辅助教育技术产生的其他理论。它不同于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则是教育技术本身的理论,是教育技术所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它应该包括基于媒体的学习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多媒体技术(这是前台技术,其中包含了非线性编辑等数字时代的教育电视技术)、数据库技术(这是后台技术,其中不仅包括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技术,还包括图书情报信息专业的数据库技术,而且必须从教育资源建设的角度将这两方面技术整合起来)、通讯技术(包括天网、地网和人机通讯技术),将这三大技术基础整合起来的是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各种复杂技术要想在教育中广泛采用,必须人性化、“傻瓜化”,也就是智能化。教育技术学的主要艺术基础包括:语言文字艺术(口才与文才是传统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艺术基础)、数字视觉艺术、数字听觉艺术(后两者是多媒体在教学和社会中广泛采用后,对教师和学生的新要求),将这三大艺术基础整合起来,尚未引起教育技术学专 1 / 5 精品文档 业的足够重视,而且缺乏一个相应的概念,笔者认为可以称其为数字文化艺术。数字文化艺术不仅应该成为现实与未来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而且应该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艺术素养。

上面分别是教育技术的教育基础理论,技术基础理论和艺术基础理论。他们都是教育技术应该研究的内容。从更深层次上说,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技术哲学和教育哲学。技术哲学和教育哲学的结合就形成了教育技术观。 以前,我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上一直局限在很狭隘的范围内。认为技术就是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这种应用是就是利用技术来达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完全没有自己的研究内容和对象。我们过多地强调-教育技术是作为一门交叉的学科,从而理论上从教育学搬来,技术就是媒体的直接应用。致使教育技术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教育技术如何在教育中有效的应用,媒体和学习教学等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才应该是我们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教育技术在教育学理论和技术支撑的同时还有自己的规律。我们恰恰却忽略了这种规律的研究。这正是技术科学与教育科学的切合点所在,也是教育技术得以存在的依据。从而使教育技术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育技术发展还不成熟,我们对它的认识和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它的理论也都是套用其他学科的理论,自己的 2 / 5 精品文档 理论体系尚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人们对教育技术的评价是教育技术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我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不断加强对教育技术本质的研究和对它本身理论体系的构建。这对于教育技术的发展是必须的。 教育技术的内容应该是如何利用技术来进行教育,从而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是技术与教学,学习等之间的关系。 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以下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教育理论基础,技术理论基础和艺术理论基矗教育不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谓理论基础也就是辅助教育技术产生的其他理论。它不同于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则是教育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四篇)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四篇)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一):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

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二):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向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向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 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

小学英语教师读书笔记

小学英语教师读书笔记 一、导入要新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一样。教师的循循诱导,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教学,为整节课的成功作准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导入:⒈歌曲导入。⒉设置悬念。当然导入很多,教学中不能单一的用一种导入,也许这种导入刚开始学生觉得很有劲,但天天用学生就会厌倦了。所以教师设计时要多多新颖,多多改变,尽量多样性。 二、创设情景,多用直观教学.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丰富,知识范围有限,决定了他们对直观、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学生学习“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这三个问候词时很容易混淆,我就用道具设置情景:画了三幅图,有从东面初升的太阳表示上午,有正在上方炎热的太阳表示中午,有明亮的月亮表示晚上。再叫学生用“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来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表情要丰富,如果表情呆滞,语言平淡,学生就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所以在课堂上,老师需要生动地表演,丰富的表情,使学生进入一个童话世界。在制作教具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动手做。在教学中要用到的图片,可以提早几天布置下去,当他们的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时,孩子们都很兴奋。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也可让他们熟悉

一下将要学的新知识,真是一举多得啊!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玩学结合”.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课前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教学游戏,使学生边玩游戏边学习,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接受英语,喜欢英语,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在小学英语书上有许多单词要记住,这就得通过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慢慢学习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我们要掌握的单词以卡片、图片、头饰、动作等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通过各种游戏进行渗透。 党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回顾一年来的经历,有收获也有不足。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上也比较刻苦努力,现将我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作一个总结性的汇报。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组织纪律性强 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继续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配合支部的组织生活计划,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今年我顺利转正,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这给了我无限的信心的同时也有更多的压力。时刻提醒着我注意,什么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更促进了我的进步。首先,我深刻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在生活中循序渐进地改善,一个人改正错误和缺点的过程我想不会再一朝一夕。所以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尤其,在组织生活会上,同志们再次提出了我的不足之处,这使我感到自己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是要学,当然自己的努力是少不了的。我有信心明年总结的时候可以完全改正一些不足和缺点。因为我是一名党员了,

教育理论著作读书笔记

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影响。《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其中闪烁着教育改革思想的光芒,成为一本国际性的教育名著。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通过“教育及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三大经典命题来阐述知与行的关系,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鲜明地体现为涵盖课程、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教学所设计的重要方面的“从做中学”原则,故此,人们普遍将杜威与“从做中学”相链接。可以说,“从做中学”理论成为了杜威标志性的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一、对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基本理解通过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对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理解。 1.“从做中学”的涵义。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各种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的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它涉及各种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努力……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搜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1]因此,杜威的“从做中学”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动和科学探究三层基本涵义。 2.“从做中学”的合理性依据。 (1)“从做中学”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杜威在《民-主主义与育》中,把儿童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说教学是“连续重建的工作,应从儿童现有的经验进入有组织的真理研究的阶段”。他认为儿童由4至8岁为通过活动和工作而学习的阶段,所学的是怎样做,方法是从做中学,所得的知识得自应用,并为着应用,不是为了储备。由8到12岁为自由注意学习阶段,在这第二阶段中儿童能力渐强,可以开始学习间接的知识,但间接知识必须融合在直接知识之中。第三阶段为12岁以后,属于反省注意学习时间,学生从此开始掌握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科学知识或事物规律,并且随而习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儿童不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从“从做中学”开始的。 (2)“从做中学”促使儿童发展真正的兴趣。杜威认为生长中的儿童的主要兴趣是活动,对于儿童来说最初的知识就是做事或工作的能力。因此,杜威认为“从做中学”可以促使儿童发展真正的兴趣,“从做中学”能促使儿童用一切的力量和情感去从事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儿童所真正需要的思维方式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做,如何去寻求。所以在学校中必须让儿童既要保持愉快又要保持忙碌,所以需要让儿童从课桌边解放出来,让他们有事可“做”。 (3)“从做中学”表现儿童的天然冲动。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天然的或天赋的冲动,天生就要做事、就要工作。这种冲动来自于儿童的本能,是无法压制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举了一个儿童搭积木的例子:儿童从事搭积木的活动,尽管他希望积木不要倒塌并且叠的越高越好,但是积木突然倒塌了,他还是会愿意重新开始再搭建。这就表现了儿童无法压制的强烈的做事冲动。杜威认为如果抓住儿童的这个冲动加以引导和发展,满足儿童的天然冲动并让儿童从事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这将是儿童一生受益的转折点。 3.“从做中学”的实现途径。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从做中学”的前提。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传统的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书笔记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书笔 记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书笔记 《小学英语教学法》一书中指出,小学生学习外语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等特点和优越条件,对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将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应该放在其语言技能的培养上,而不是放在单纯的语言知识上,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英语的一些感性知识;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学习一定量的词汇,接触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从而具有以听说能力为主的初步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搞好英语的教与学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小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使小学生爱学,会学,主动学.小学英语教学法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不是会讲英语的人就能教好英语.我们不仅要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必须学习有关英语教学的理论,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歌谣,充满童趣,合辙压韵,琅琅上口,迎合了少年儿童的心理与口味.简笔画,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直观教学手段,它运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画出物象的主要特征,用笔简练,形象简洁,应用简便.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并能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运用歌曲和音乐学习语言也是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用教唱英语歌曲的方法把儿童引入英语 的广阔殿堂,无疑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它具有以下作用:激发学习下去;提高学习效益;完善学习品质;充实文化知识等.我们可以从各类儿童英语教科书中选择一些旋律较熟,唱词简单适合的歌曲等.当然还可以自己在学生

小学英语教师读书笔记《小学英语》读书摘记

小学英语教师读书笔记《小学英语》读书摘 记 教育部义务教育新课程远程研修丛书《小学英语》 主编程晓堂刘兆义 第一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如何确定一个单元和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依据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统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描述,即基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维度的目标。我认为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并不需要非得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去体现,其实也是很难体现的。所以我们建议老师们在确定目标时,首先要联想《课标》相应级别的目标描述,针对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来设定。通常每一节课或每个单元都应该有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还有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等目标。而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不要硬性地分配到每个单元或每节课中。一个单元可能有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可能有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内容,可能还有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四十分钟的课都需要设定这五个方面的目标。 另外,确立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其可行性。 所以,老师们在设计目标的时候,一是要明确有哪些目标,这要根据《课标》,根据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二是要明确这些目标实现的过程和层次是怎样的,不同的课,不同的阶段,应该有哪些目标。 如何确定一个活动的教学目标 活动是个泛指的概念,实际上应该是具体到课堂上某些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就我个人的理解,一个活动的目标无外乎一些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在具体活动中得落实。语言知识就是词汇、语法、语音,还包括一些语用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语言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等。我主张每个活动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甚至是单一的目标。比如某个活动是听,那就单纯地听。当然有些活动要综合运用一些其他知识和技能,比如说某教材里有这样的活动:listening and vocabulary; speaking and listening,那就可能有两个具体目标。老师们要注意,组织每项活动时,都要让学生开始就知道这个活动要

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经典摘录

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经典摘录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 1、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智育在整个教育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智育的目的是什么?为数不少的教育者认为传授知识是智育的全部内容,或者至少是主要目的,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而这种片面的认识,正是"唯知识论,唯分数论,的畸形智育得以泛滥的原因之一,智育当然离不开知识传授,但传授知识并不是智育的真正目的。 2、著名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__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在"学会认知时指出,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既可以个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作为手段,它应该每个人学会

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的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与理解,认识和发现。 3、在传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知识更多的是经验,因此,那时智育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就是传授知识,让经验一代代传下去,但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信息时代,学生在学校学的大多数知识今后直接被派上用场的可能性很小,虽然仍有一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有用的,但从总体上来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与学习知识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4、这种智育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却剥夺了学生精神发展的权利,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曾经说过,在你丢失你的课本,焚毁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你为考试而死记的细节之前,你的学习是无用的。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心智活动.知识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教学读书笔记 闲下来,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还介绍了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多类型的教学介绍使我大开眼界,更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节,讲的是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前面四种一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特别是尝试教学法,它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在上课时还有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

英语教师读书笔记

英语教师读书笔记 句型是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意义从大量的句子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语言的一般表现形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设计教学活动,有利于句型教学目标的高度达成,应当把握以下四个基本途径。 一、创设真实情景,加强意义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和其他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景,加强对句型的感知与理解。例如,为了教学生“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方式”,一位教师在教室前的黑板上方悬挂了一个气球,邀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进行触摸气球的竞赛,并发出“jump high and touch the balloon”的指令。男生跳得高,碰到了气球;女生则没有触摸到气球。这时,教师很自然地指着男生问其他学生:does he iump high?学生回答:yes,he does,再指着女生问:does she jump high?教师得到的回答自然是no,she doesn’t,这样。学生就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中自然地理解了该句型的意义。 二、设计旧知铺垫。巧妙呈现新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获取新知识的基础,通过提示新、旧句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句型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2b》(译林版,下同)第三单元“what can you see?”时,有一位教师首先与学

生进行已经学过的“can you…?”会话,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停车场的夜景图。随着一束模拟探照灯的光束移向不同的车辆,教师逐个说:a car.i can see a car.a bus.ican see a bus.a jeep.i can see…然后,将光束聚焦在一辆小汽车上,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引导学生答:ican see a car.这种从旧知引人人手,通过铺垫性操练,引导学生自然地感知并理解新句型,学生会学得轻松、活泼。 三、强调意义联系。实现知识迁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小学英语句型教学应培养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来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采用循环式编排方式。以时间表达的句型为例,这套教材在3b、4a、5b的教材中先后三次在相关单元安排了时间表达的不同句型,体现了“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综合复现”的原则。有一位教师在教学5b第七单元“a busy day时安排了4个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教具钟。t:what’s the time?(旧知)s1:it’s three o’clock,(旧知)2 教师将时间拨到3:30。t:what time is it?(新知)s2:it’s three thirty,(旧知)3 学习新句型后,教师让学生向教师提问。s3:what time is it?(刚学的新知)t:n’s halfpast three,(新知)4 教师出示新旧句型,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 这种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帮助学生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迁移的教学方法,既突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的教学,从客观上降低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利用暑假假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 第一点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这样谈论“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白天要上课,晚上有时还要加班……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

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给我启开了一个窗口,使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潺潺不断的水流,这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

《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读后感2篇

《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读后 感(2篇) 这个寒假度过的还是挺愉悦的,不仅在物质上品尝到了那熟悉的家乡风味,在精神上阅读了《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也感悟良多。特别是在书中读到母语与英语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使用问题时,回想自己在给学生上课的点点滴滴。记得当初在大学上有关教学方面的课程时,书本上对我们的要求是要对学生进行全英文授课,而自己在实验学校上课的时候,尤其是在常态课时,课堂上使用全英语授课的次数不多。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在多大程度上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使用母语进行教学和解答问题,是每个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其实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和母语是既相互干扰,又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要把英语和母语对立起来,应该认识到英语和母语都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和渠道。 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母语对英语学习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处于低年级段的学生就更是如此。他们初学英语,也初学拼音,拼音和英语都是由字母组成的,所以低年级的学生容易混淆。尤其是英语当中的二十六个字母和汉语当中的声母与韵母的差别,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把他们的读音弄反。同时英语句子的组成顺序和中文的顺序有一定的区别,这个对于学生的翻译又会有很大的影响。记得有些同学在做翻译题目时犯过这样的错误。用母语的思维把下面两

个句子理解成了:How are you? (怎么是你?)How old are you?(怎么老是你?) 所以在低年级阶段进行全英文教学反而效果会更低。 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对学生进行全英文授课很有必要。在中国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一个语言学习环境。英语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控制使用汉语,是英语教学目的所决定的。而高年级的学生对母语已经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了,在课堂上进行全英文授课,提供学生一个学习英语的环境,培养其预感,这样学习起来效果更佳,他们的积极性也更高。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多使用英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一般可运用以下一些方法: 1、尽量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可多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凡能用英语表述的,如讲解、练习、测试和安排、布置家庭作业以及奖励、评讲等,都尽量用英语,避免使用汉语。例如我们学校很普遍的课堂组织用语:one,two, three, A, B, C!当希望重复的时候可以教导学生用again。当让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告诉他这时候应该说reading。 2、使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教师的动作、表情和课文情景等。学生可以跳过母语,直接把英语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看见直观教具和表演就能与英语发生联想,巩固记忆,提高运用英语的本领。特别是在入门阶段,所教的单词一般都是词义具体的单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