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 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 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 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 测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面各组单位中属于基本物理量单位的是( )

A .千克、秒

B .千克、瓦特

C .牛顿、秒

D .特斯拉、米 2.关于惯性和理想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可能没有惯性

B .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C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和月球上的惯性不同

D .伽利略的斜槽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并把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3.如图为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稳定时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杠铃所受的重力与杠铃对手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杠铃对手的压力与手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杠铃所受的重力与手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杠铃对手的压力与手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小降落伞,伞面底端是一个半径为R 的刚性圆环,在圆环上等间距地系有四根长度均为2R 的细线,将四根细线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并悬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它们一起竖直向下加速降落,当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0.2g 时(g 为重力加速度),每根细线的张力为( )

A .23mg 15

B .3mg 6

C .214mg 35

D .14mg 14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 .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C .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 .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上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6.如图所示,一条鱼在水中正沿直线水平向左加速游动.在这个过程中,关于水对鱼的作用力的方向,合理的是( )

7.如图所示,在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108 km/h(即30 m/s),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客的作用力大约为( )

A .420 N

B .600 N

C .800 N

D .1000 N

8.如图所示,小球的质量为m ,用弹簧和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保持静止,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60°.当细线被剪断的瞬间,关于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密封

A.0

B.g,竖直向下

C.

3

2g,竖直向下

D.

3

3g,右下方与水平方向成60°

9.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比如自行车

B.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其受外力方向可以指向正南方

D.不受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10.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当把A、B两物块同时竖直向上抛出时(不计空气阻力),则()

A.A的加速度小于g

B.B的加速度大于g

C.A、B的加速度均为g

D.A、B间的弹力为零

11.如图甲所示为一半圆形坑,现将一颗弹丸先后两次从A点水平抛出,由于飞行过程中受气流作用,影响了弹丸的飞行时间和速度.若从弹丸离开A点开始计时,t1和t2分别表示它们落到坑壁的时间,v表示它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次弹丸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小

B.第二次弹丸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小

C.第二次弹丸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比第一次大

D.第二次弹丸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比第一次大

12.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其顶端装有光滑小滑轮,绕过滑轮的轻绳一端连接一物块B,另一端被人拉着且人、滑轮间的轻绳平行于斜面.人的质量为M,B 物块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当人拉着绳子以a1大小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时,B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一定向上加速运动

B.人要能够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必须满足m>M sin θ

C.若a2=0,则a1一定等于sin

mg Mg

M

θ

-

D.若a1=a2,则a1可能等于sin

mg Mg

M m

θ

-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6分)如图为“研究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的大小”的实验装置图,将一木块和木板叠放于水平桌面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木块水平相连.

(1)现要测量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要求木板的运动.(填入选项前的字母)

A.必须是匀速直线运动

B.必须是加速直线运动

C.必须是减速直线运动

D.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减速直线运动均可

(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应测量的有.(填入选项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F

C.木板的重力G1D.木块的重力G2

14.(9分)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要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

所示的装置,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

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时,调整轨道的倾角正好能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

(图中未画出).

(1)该实验中小车所受的合力__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该实验

是否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

要”).

(2)实验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挡光板的宽度l,光电

门1和2的中心距离为x.某次实验过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挡

光时间分别为t1、t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实验要

验证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

15.(6分)小刚在课余制作中需要计算圆锥的体积,他从一本书中查得圆锥体积的计算

公式为V=

1

3πR

3h.小红说,从单位关系上看,这个公式肯定是错误的.她的根据是什么?

16.(9分)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黄鸭质量m=20 kg,受到与水平面夹角为53°

的斜向上的拉力,小黄鸭开始沿水平地面运动.若拉力F=100 N,小黄鸭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为0.2,求:

(1)小黄鸭对地面的压力;

(2)小黄鸭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sin 53°=0.8,cos 53°=0.6,g=10 m/s2)

17.(10分)如图,用力F向上提通过细绳连在一起的A、B两物体,使A、B以5 m/s2的

加速度匀加速竖直上升,已知A、B的质量分别是1 kg和2 kg,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

35 N,取g=10 m/s2,则:

(1)力F的大小是多少?

(2)为使绳子不被拉断,加速上升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少?

18.(12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2 m/s的速度运动,传送带长AB=20 m,今在其左端将一工件轻轻放在上面,工件被带动,传送到右端,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g=10 m/s2.试求:

(1)工件开始时的加速度a;

(2)工件加速到2 m/s时,工件运动的位移;

(3)工件由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

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答案】A

【解析】千克、秒、米是基本单位,瓦特、牛顿、特斯拉是导出单位,A正确.

2.【答案】D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故A错误;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与速度、环境等因素无关,故B、C错误;伽利略的斜槽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并把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故D正确.

3.【答案】D

【解析】杠铃受重力和杠铃对手的压力方向相同,不是平衡力,A错误;杠铃对手的压力与手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错误D正确;杠铃所受的重力与手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错误.

4.【答案】A

【解析】由几何关系可知,每根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30°,则对下面悬挂的物体,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4F cos 30°=ma,整理可以得到F=23mg

15,A正确,B、C、D

错误.

5.【答案】B

【解析】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属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所以拉力等于重力,不是超重也不是失重,A错;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只受重力作用,支持力或拉力为零,所以属于完全失重状态,B对;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不是超重也不是失重,C错;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不是超重也不是失重,D错.

6.【答案】A

【解析】鱼在重力和水的作用力下向左加速运动,合力方向水平向左,所以水的作用力斜向左上方,故A正确.

7.【答案】A

【解析】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的5 s内,人的速度由30 m/s减小到0,视为匀减速

运动,则有a=v t-v0

t=

-30

5m/s

2=-6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

客的作用力F=ma=70×(-6) N=-420 N,负号表示力的方向跟初速度方向相反,A正确.

8.【答案】D

【解析】细线被剪断之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正交分解可得F1=F2=

3

3mg;细线被剪断的瞬间,弹簧弹力和小球重力都不变,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两力的合力大小为F=F1=

3

3mg,力F1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得a =

3

3g,方向向右下方与水平方向成60°角,D正确,A、B、C错误.

9.【答案】BC

【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可以判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受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改变,物体必然受到力的作用,故B正确;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如果是匀速则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如果加速,合力向正北方向;如果减速,合力向正南方向,故C正确;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若合外力为0,则物体也可以保持运动的状态不变,故D错误.

10.【答案】CD

【解析】先整体,整体受到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然后隔离任一物块,可知物块只能受到重力作用加速度才是g,所以两物块间没有相互作用力,CD正确.

11.【答案】AC

【解析】在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竖直方向的位移,由图象可知,第二次弹丸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小,A正确;由于水平方向的运动情况不清楚,因此无法比较水平位移的大小,B错误;在v-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可知第二次弹丸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比第一次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f=ma,可知第二次弹丸受到的阻力比第一次大,C正确,D错误.

12.【答案】CD

【解析】对人受力分析,有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g sin θ=Ma1,得F=Mg sin θ+

Ma1;若F>mg,则物体B加速上升,若F<mg,则物体B加速下降,若F=mg,物体B静止,故A错误;人要能够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只需满足F>Mg sin θ即可,故B错误;若a2

=0,则F=mg,故mg-Mg sin θ=Ma1,

1

sin

mg Mg

a

M

θ

-

=,故C正确,若a1=a2,F=Mg sin θ+

单元训练卷答案第1页(共6页)单元训练卷答案第2页(共6页)

单元训练卷答案 第3页(共6页) 单元训练卷答案 第4页(共6页)

Ma 1,mg -F =ma 2,则1sin mg Mg a M m

θ

-=

+,故D 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6分)

【答案】(1)D (2)BD

【解析】(1)木板受重力、木块对木板的压力、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桌面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桌面对木板的支持力和水平拉力,共6个力;本实验中,木板不论处于什么运动,木块总处于平衡状态,则弹簧的弹力等于木块的滑动摩擦力,故D 正确,ABC 错误.

(2)根据滑动摩擦力的表达式f =μF N =μmg ,可得F

mg

μ=,所以需要测量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F 和木块的重力G 2,故选BD.

14.(9分)

【答案】(1)等于 不需要 (2)F =Ml 2

2x (1t 22

-1

t 21

)

【解析】(1)由于力传感器显示拉力的大小,而拉力的大小就是小车所受的合力,故不需要让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由于挡光板的宽度l 很小,故小车在光电门1处的速度v 1=l

t 1

,在光电门2处的速度

为v 2=l t 2,由v 22-v 2

1=2ax ,得a =v 22-v 2

12x =12x (l 2t 22-l 2t 21),故验证的关系式为F =Ma =M 2x (l 2t 22-l 2t 21

)=

Ml 22x (1t 22-1t 21

). 15.(6分)

【解析】由单位制的知识可知,物理公式在确定了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已知V 单位m 3,而物理量13πR 3h 的运算单位为m 4,显然V ≠1

3πR 3h ,该公式是错误的.

16.(9分)

【解析】(1)小黄鸭受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F sin 53°+N =mg

解得N =120 N,方向竖直向上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小黄鸭对地面的压力N ′=N =120 N,竖直向下. (2)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所以f =μ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53°-f =ma 联立解得:a =1.8 m/s 2. 17.(10分)

【解析】(1)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 A +m B )g =(m A +m B )a 代入数据解得:F =45 N.

(2)以B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设绳子的拉力为T ,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T max -m B g =m B a max 据题意有:T max =35 N

可得A 、B 作为一个整体加速上升的最大加速度为a max =7.5 m/s 2. 18.(12分)

【解析】(1)工件被放在传送带上时初速度为零,相对于传送带向左运动,受滑动摩擦力向右,大小为

F f =μmg

工件加速度a ==1 m/s 2,方向水平向右. (2)工件加速到2 m/s 所需时间t 0=v

a =2 s 在t 0时间内运动的位移x 0=12at 2

0=2 m.

(3)由于x 0<20 m,故工件达到与传送带同样的速度后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一起运动至B 端

经过时间t 0后,工件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t 1=x -x 0

v =9 s

所以工件由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为:t =t 0+t 1=11 s.

单元训练卷答案第5页(共6页)单元训练卷答案第6页(共6页)

高一物理运动学练习测试题

精心整理 高一物理运动学练习题(一) 1、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原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客体称为() A.控制变量 B.理想模型 C.等效代替 D.科学假说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C.研究运动员跨栏时身体各部位的姿势时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 D.研究乒乓球的各种旋转运动时可以把乒乓球看成质点 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速率、加速度 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D.速度、路程、位移 4.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 C.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5.一个小球从5m高处落下,被水平地面弹回,在4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取向下为正方向)() A.位移为9m B.路程为-9m C.位移为-1m D.位移为1m 6.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7.我国飞豹战斗机由静止开始启动,在跑动500m后起飞,已知5s末的速度为10m/s,10s末的速度为15m/s,在20s末飞机起飞。问飞豹战斗机由静止到起飞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A.10m/s B.12.5m/s C.15m/s D.25m/s 8.在同一张底片上对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拍照的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0.25m/s B.0.2m/s C.0.17m/sD.无法确定 9.以下各种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可能存在的是 A.速度向东,正在减小,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 B.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减小 C.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 D.速度向东,正在减小,加速度向东,正在增大 10.一足球以12m/s的速度飞来,被一脚踢回,踢出时的速度大小为24m/s,球与脚接触时间为0.1s,则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为:() A、120m/s2,方向与中踢出方向相同 B、120m/s2,方向与中飞来方向相同

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经典习题汇总.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 B .物体受力越大,运动得越快,这是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 C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则速度一定为0;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0,则其速度也一定不为0 D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大时,速度却可以为0;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0时,速度却可以最大 2.升降机天花板上悬挂一个小球,当悬线中的拉力小于小球所受的重力时,则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 A .竖直向上做加速运动 B .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 C .竖直向上做减速运动 D .竖直向下做减速运动 3.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合力方向的关系是 ( ) A .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合力方向三者总是相同的 B .速度方向可与加速度方向成任何夹角,但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合力方向相同 C .速度方向总是和合力方向相同,而加速度方向可能和合力相同,也可能不同 D .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而加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可以成任意夹角 4.一人将一木箱匀速推上一粗糙斜面,在此过程中,木箱所受的合力( ) A .等于人的推力 B .等于摩擦力 C .等于零 D .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 5.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若第1 s 内所受合力为F 1,第2 s 内所受合力为F 2,第3 s 内所受合力为F 3,则( ) A .F 1、F 2、F 3大小相等,F 1与F 2、F 3方向相反 B .F 1、F 2、F 3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 .F 1、F 2是正的,F 3是负的 D .F 1是正的,F 1、F 3是零 6.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两物体之间及M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对M 施加一个水平力F ,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两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M 受到的摩擦力等于F B .若两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m 与M 间无摩擦,M 受到水平面的摩 擦力大小为μmg C .若两物体一起以加速度a 向右运动,M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M a D .若两物体一起以加速度a 向右运动,M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m+M )g+m a 7.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使静止的质量为m 的物体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由底端向顶端做匀加速运动。当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去掉推力,物体刚好能到达顶点,则推力的大小为 ( ) A .mg(1-sin θ) B .2mgsin θ C .2mgcos θ D .2mg(1+sin θ) 8.从不太高的地方落下的小石块,下落速度越来越大,这是因为 ( ) A .石块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B .石块受到的空气阻力越来越小 C .石块的惯性越来越大 D .石块受到的合力的方向始终向下 9.一个物体,受n 个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将其中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力逐渐减小到零,而其他的力保持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 ( ) A .加速度与原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得越来越快 B .加速度与原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 C .加速度与原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 D .加速度与原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 10.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其重力增加了 B .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其重力为零 C .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惯性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增加或减小了 D .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质量及受到的重力都没有变化 11.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静止放在倾斜为θ的木板上,在木板倾角逐渐增大到某一角 t/s 0 2 2 1 3 -2 v/ms -1 第 5 题 F 第 6 题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题20套(带答案)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题20套(带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所示,质量M=0.4kg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右侧与固定竖直挡板问的距离L=0.5m ,某时刻另一质量m=0.1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 0=2m /s 的速度向右滑上长木板,一段时间后长木板与竖直挡板发生碰撞,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10m /s 2,小滑块始终未脱离长木板。求: (1)自小滑块刚滑上长木板开始,经多长时间长木板与竖直挡板相碰; (2)长木板碰撞竖直挡板后,小滑块和长木板相对静止时,小滑块距长木板左端的距离。 【答案】(1)1.65m (2)0.928m 【解析】 【详解】 解:(1)小滑块刚滑上长木板后,小滑块和长木板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解得: 对长木板: 得长木板的加速度: 自小滑块刚滑上长木板至两者达相同速度: 解得: 长木板位移: 解得: 两者达相同速度时长木板还没有碰竖直挡板 解得: (2)长木板碰竖直挡板后,小滑块和长木板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最终两者的共同速度: 小滑块和长木板相对静止时,小滑块距长木板左端的距离: 2.地震发生后,需要向灾区运送大量救灾物资,在物资转运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如图所示的传送带.已知某传送带与水平面成37θ=o 角,皮带的AB 部分长 5.8L m =,皮带以恒定的速率4/v m s =按图示方向传送,若在B 端无初速度地放置一个质量50m kg =的救灾物资

(P 可视为质点),P 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5(μ=取210/g m s =,sin370.6)=o , 求: ()1物资P 从B 端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 ()2物资P 到达A 端时的动能. 【答案】()1物资P 从B 端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是()2 10/.2m s 物资P 到达A 端时的动能 是900J . 【解析】 【分析】 (1)选取物体P 为研究的对象,对P 进行受力分析,求得合外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即可求出加速度; (2)物体p 从B 到A 的过程中,重力和摩擦力做功,可以使用动能定律求得物资P 到达A 端时的动能,也可以使用运动学的公式求出速度,然后求动能. 【详解】 (1)P 刚放上B 点时,受到沿传送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sin mg F ma θ+=; cos N F mg θ=N F F μ=其加速度为:21sin cos 10/a g g m s θμθ=+= (2)解法一:P 达到与传送带有相同速度的位移2 1 0.82v s m a == 以后物资P 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作用 根据动能定理:()()2211sin 22 A mg F L s mv mv θ--=- 到A 端时的动能2 19002 kA A E mv J = = 解法二:P 达到与传送带有相同速度的位移2 1 0.82v s m a == 以后物资P 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作用, P 的加速度2 2sin cos 2/a g g m s θμθ=-= 后段运动有:2 22212 L s vt a t -=+, 解得:21t s =, 到达A 端的速度226/A v v a t m s =+=

【物理】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 = 37°的足够长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 = 2kg 、长度L = 1.5m 的极薄平板 AB ,在薄平板的上端A 处放一质量m =1kg 的小滑块(视为质点),将小滑块和薄平板同时无初速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薄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5、薄平板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5,sin37°=0.6,cos37°=0.8,取g=10m/s 2。求: (1)释放后,小滑块的加速度a l 和薄平板的加速度a 2; (2)从释放到小滑块滑离薄平板经历的时间t 。 【答案】(1)24m/s ,21m/s ;(2)1s t = 【解析】 【详解】 (1)设释放后,滑块会相对于平板向下滑动, 对滑块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0 11sin 37mg f ma -= 其中0 1cos37N F mg =,111N f F μ= 解得:002 11sin 37cos374/a g g m s μ=-= 对薄平板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0 122sin 37Mg f f Ma +-= 其中00 2cos37cos37N F mg Mg =+,222N f F μ= 解得:2 21m/s a = 12a a >,假设成立,即滑块会相对于平板向下滑动。 设滑块滑离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有:21112x a t =,2221 2 x a t =,12x x L -= 解得:1s t = 2.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 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 与小环速度v 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求: (1)小环的质量m ;

牛顿运动定律测试题

《牛顿运动定律》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填入括号内,每题4分,共48分。) 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静止到运动,二是由运动到静止 D、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2、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上面两个物体既然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就一定相同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3、关于物体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恒定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B、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一定做变速运动 C、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的运动方向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 4、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6、设雨滴从很高处竖直下落,所受空气阻力f和速度v成正比.则雨滴的运动情况() A、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 B、先加速后匀速 C、先加速后减速直至匀速 D、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 1,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7、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大小为g 3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曲线运动 1.有一水平放置的圆盘,上面放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轴O上,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体A,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弹簧未发生形变,长度为l.设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盘的转速ω0多大时,物体A开始滑动? (2)当转速缓慢增大到2ω0时,A仍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弹簧的伸长量△x是多少? 【答案】(1) g l μ (2) 3 4 mgl kl mg μ μ - 【解析】 【分析】 (1)物体A随圆盘转动的过程中,若圆盘转速较小,由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当圆盘转速较大时,弹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物体A刚开始滑动时,弹簧的弹力为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由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角速度ω0. (2)当角速度达到2ω0时,由弹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的伸长量△x. 【详解】 若圆盘转速较小,则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当圆盘转速较大时,弹力与静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1)当圆盘转速为n0时,A即将开始滑动,此时它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μmg=mlω02, 解得:ω0= g l μ 即当ω0= g l μ A开始滑动. (2)当圆盘转速达到2ω0时,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已不足以提供向心力,需要弹簧的弹力来补充,即:μmg+k△x=mrω12, r=l+△x 解得: 3 4 mgl x kl mg μ μ - V= 【点睛】 当物体相对于接触物体刚要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这是经常用到的临界条件.本题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测试题及解析

牛顿运动定律测试题及解析 1.(2020·福建六校联考)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两物体P 和Q 叠放在倾角θ=30°的固定斜面上,Q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下滑,P 恰好能与Q 保持相对静止,设P 与Q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P 与Q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 A.μ4 B.μ2 C .μ D .2μ 解析:选C 对P 、Q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 +2m )g sin 30°-μ(m +2m )g cos 30°=(m +2m )a ,设P 与Q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P 恰好与Q 保持相对静止,静摩擦力恰好达到最大,对P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30°-μ′mg cos 30°=ma ,联立解得μ′=μ,选项C 正确。 2.[多选]如图所示,水平方向的传送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速度大小恒为v =2 m /s ,一物块从B 端以初速度v 0=4 m/s 滑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 取10 m/s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如果物块从A 端离开传送带,两端A 、 B 间距离可能为3 m B .如果物块从B 端离开传送带,两端A 、B 间距离可能为3 m C .如果A 、B 间距离为4 m ,物块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为2 m/s D .如果A 、B 间距离为4 m ,物块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为4 m/s 解析:选BC 物块刚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传送带足够长,由于v 0>v ,物块先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 =μg =4 m/s 2。若物块向左匀减速从A 端离开,设物块运动到A 端速度恰好减为零,则根据0-v 02=-2ax 得x =2 m ,AB 最长为2 m ,故A 错误;若从B 端离开,只要传送带长度大于2 m 即可,故B 正确;若A 、 B 间距为4 m ,则物块向左匀减速2 m ,然后向右开始匀加速运动,物块匀加速运动的距离为x =v 2 2a =0.5 m<2 m ,物块速度达到2 m /s 后,与传送带一起向右以2 m/s 的速度运动直到离开传送带,故C 正确,D 错误。 3.(2019·昆明4月质检)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A 放置在光滑 水平地面上,左侧面是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面,当 用一水平恒力F 作用在滑块A 上时,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可视为质点) 在圆弧面上与A 保持相对静止,此时小球B 距轨道末端Q 的竖直高度 为H =R 3 ,重力加速度为g ,则F 的大小为( ) A.53Mg B.52Mg C.53(M +m )g D.52 (M +m )g 解析:选D 连接OB ,设OB 连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几何

高中物理《运动学》练习题

高中物理《运动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 .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2.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 .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 .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 D .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 ,则物体在1s 内一定走3m B .物体在某1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 .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4.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 .汽车在出发后10s 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 内的位移都是5m C .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 D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5.火车以76km/h 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 /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 .76km/h 是平均速度 B .76km/h 是瞬时速度 C .600m/s 是瞬时速度 D .600m/s 是平均速度 6.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 .2/)(21v v - B .2/)(21v v + C .)/()(2121v v v v +- D .)/(22121v v v v + 7.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 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 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 8.有一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 .1=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B .2=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C .2=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 D .4=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 9.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10.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牛顿运动定律试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D.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行驶的汽车比它减速行驶时的惯性小 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火车静止时惯性大 C.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6,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1/6 D.为了减小机器运转时振动,采用螺钉将其固定在地面上,这是为了增大惯性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 A.kg 、m 、m / s2 B.kg 、 m / s 、 N C.kg 、m 、 s D.kg、 m / s2 、N 4.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B.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加速度成反比 C.由a=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受到的合外力而求得 5.大小分别为1N和7N的两个力作用在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上,物体能获得的最小加速度和最大加速度分别是 A.1 m / s2和7 m / s2 B.5m / s2和8m / s2 C.6 m / s2和8 m / s2 D.0 m / s2和8m / s2 6.弹簧秤的秤钩上挂一个物体,在下列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大于物体重力的是A.以一定的加速度竖直加速上升B.以一定的加速度竖直减速上升 C.以一定的加速度竖直加速下降D.以一定的加速度竖直减速下降 7.一物体以 7 m/ s2的加速度竖直下落时,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是 ( g取10 m/ s2 ) A.是物体重力的0.3倍 B.是物体重力的0.7倍 C.是物体重力的1.7倍 D.物体质量未知,无法判断

牛顿运动定律测试题及答案详解

(三)牛顿运动定律测验卷 一.命题双向表 二. 期望值:65 三. 试卷 (三)牛顿运动定律测验卷 一.选择题(每道小题 4分共 40分 ) 1.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 B.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C.物体表现出惯性时,一定遵循惯性定律 D.惯性总是有害的,我们应设法防止其不利影响 2.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而保持静止,后来物体所受的各力中只有一个力逐渐减小到零后 又逐渐增大,其它力保持不变,直至物体恢复到开始的受力情况,则物体在这一过程中A.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又逐渐减小到零 B.物体的速度从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又逐渐减小到另一数值 C.物体的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 D.以上说法均不对 3.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分别以v1和v2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且v1

图-1 图 3-3-7 A .力F 与v1、v2同向,且m1>m2 B .力F 与v1、v2同向,且m1m2 D .力F 与v1、v2反向,且m1 2a 1 D a 2 = 2a 1 9、质量为m 1和m 2的两个物体,由静止从同一高度下落,运动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分别是F 1和F2.如果发现质量为m 1的物体先落地,那么 A. m 1>m 2 B. F 1<F 2 C. F 1/m 1<F 2/m 2 D. F 1/m 1>F 2/m 2 10、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0.1kg 的物体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竖直轻弹簧固定在升降机内,当升降机和物体以4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上运动时,上面的弹簧对物体的拉力为0.4N ,当升降机和物体以8m/s 2的加速度向上运动 时,上面弹簧的拉力为 A 、0.6N B 、0.8N C 、1.0N D 、 1.2N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试题经典及解析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 1.货车A 正在公路上以2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因疲劳驾驶,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轿车B 时,两车距离仅有75 m . (1)若此时轿车B 立即以2 m/s 2的加速度启动,通过计算判断:如果货车A 司机没有刹车,是否会撞上轿车B ;若不相撞,求两车相距最近的距离;若相撞,求出从货车A 发现轿车B 开始到撞上轿车B 的时间. (2)若货车A 司机发现轿车B 时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两车均视为质点),为了避免碰撞,在货车A 刹车的同时,轿车B 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反应时间),问:轿车B 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 【答案】(1)两车会相撞t 1=5 s ;(2)222 m/s 0.67m/s 3 B a =≈ 【解析】 【详解】 (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A 、B 两车相距最近或相撞. 设经过的时间为t ,则:v A =v B 对B 车v B =at 联立可得:t =10 s A 车的位移为:x A =v A t= 200 m B 车的位移为: x B = 2 12 at =100 m 因为x B +x 0=175 m

牛顿运动定律试题

牛顿运动定律试题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2017-2018学年度3E试题4-1 分卷I 一、单选题 1.有关超重和失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增大,处于失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减小 B.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竖直上抛的木箱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C.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必定处于下降过程 D.站在月球表面的人处于失重状态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 和3m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和3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3m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为2m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当F逐渐增大到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C.当F逐渐增大到时,轻绳还不会被拉断D.轻绳刚要被拉断时,质量为m和2m的木块间的摩擦力为 3.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穿过湖水并陷入湖底的淤泥中.不计空气阻力,取向上为正方向,在下列图象中最能反映小铁球运动情况的是( )A. B. C. D. 4.某跳水运动员在3 m长的踏板上起跳,我们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如图所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 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和踏板由C到B过程中,人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B.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 C.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 D.人在C点具有最大速度 5.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基础练习题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课时牛顿运动定律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注意:(1)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物体速度)的原因,换言之,力是产生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 2、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性质——惯性。 (4)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等价性。 4、对物体的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克服和避免。 (2)惯性只与物体本身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无关。任何物体无论它运动还是静止,无论运动状态是改变还是不改变,物体都有惯性,且物体质量不变惯性不变。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3)物体惯性的大小是描述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强弱。物体惯性(质量)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本领强,物体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反之物体的运动状态易改变。(4)惯性不是力。 5、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物体的加速度跟成正比,跟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方向相同。公式是:a=F合/ m 或F合 =ma 6、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运动规律可以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中,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合=ma是矢量式,F、a都是矢量且方向相同。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定义了力的单位:“牛顿”。 7、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8、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

大学物理题库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doc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6小题,总计48分) 1.(3分)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A靠在一辆小车的竖直前壁上,A和车壁间静摩擦系数是丛,若要使物体A不致掉下来,小车的加速度的最小值应为1=. J A i 疽 3.(3分)如果一个箱子与货车底板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当这货车爬一与水平方向 成。角的平缓山坡时,若不使箱了在车底板上滑动,车的最大加速度%域=. 4.(3分)质量m = 40kg的箱子放在卡车的车厢底板上,巳知箱子与底板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从=0.40,滑动摩擦系数为角=0.25,试分别写出在下列情况下,作用在箱了上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卡车以。=2m/s2的加速度行驶,/ =,方向. (2)卡车以a = -5m/s2的加速度急刹车,/ =,方向? 5.(3分)一圆锥摆摆长为/、摆锤质量为在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摆线与铅直线夹角。,则 (1)摆线的张力§= 2 (3分)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和B,分别固定在弹簧的两端,竖直放在光滑水平支持面C 上,如图所示.弹簧的质量与物体A、B的质量相比,M以忽略不计.若把支持面C迅速移走,则在移开的一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心= ,B的加速度的大小% = .

⑵ 摆锤的速率V= I 6.(3分)质量为m的小球,用轻绳AB. BC连接,如图,其中AB水平.剪断绳AB前后的瞬间,绳BC中的张力比F T:E;=. 7.(3分)有两个弹簧,质量忽略不计,原长都是10 cm,第一个弹簧上端固定,下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后,长为11 cm,而第二个弹簧上端固定,下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后,R为13 cm,现将两弹簧串联,上端固定,下面仍挂一质量为〃,的物体,则两弹簧的总长为 . 8.(3分)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物体A和B紧靠在一起.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 2kg , = 1kg .今用一水平力F = 3N推物体B,则B推A的力等于.如 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从右边推A,则A推B的力等于? 9.(3分)一物体质量为M,置于光滑水平地板上.今用一水平力斤通过一质量为m的绳拉动物体前进,贝U物体的加速度但=,绳作用于物体上的力. 10.(3分)倾角为30°的一个斜而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沿斜面下滑, 下滑的加速度为3.0m/s2.若此时斜面体静止在桌面上不动,则斜面体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综合测试题 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综合测试题 1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 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表格内。 1.下面单位中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 ) A .kg Pa m B .N s m C .摩尔 开尔文 安培 D .牛顿 秒 千克 2.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 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 ) A .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 .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 .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 .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3.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减速下降,加速度大小为g 3 1(g 为重力加速 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大小为 ( ) A .mg 31 B .2mg C .mg D .mg 3 4 4.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时弹簧伸长了4cm .再将重物向下拉1cm ,然后放手,则在刚释放的瞬间重物的加速度是 ( ) A .2.5 m/s 2 B .7.5 m/s 2 C .10 m/s 2 D .12.5 m/s 2 5.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 、 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a 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 ) A .a 变大 B .不变 C .a 变小 D .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 变化的趋势 6.如图所示,两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对 物体A 施以水平的推力F ,则物体A 对物体B 的作用力等于 ( ) A . F m m m 211+ B .F m m m 2 12 + C .F D . F m m 1 2 7.在升降机内,一个人站在磅秤上,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20%,于是他做出了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升降机以0.8g 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 .升降机以0.2g 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基础练习题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基础练习题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所示,质量M=0.4kg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右侧与固定竖直挡板问的距离L=0.5m ,某时刻另一质量m=0.1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 0=2m /s 的速度向右滑上长木板,一段时间后长木板与竖直挡板发生碰撞,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10m /s 2,小滑块始终未脱离长木板。求: (1)自小滑块刚滑上长木板开始,经多长时间长木板与竖直挡板相碰; (2)长木板碰撞竖直挡板后,小滑块和长木板相对静止时,小滑块距长木板左端的距离。 【答案】(1)1.65m (2)0.928m 【解析】 【详解】 解:(1)小滑块刚滑上长木板后,小滑块和长木板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解得: 对长木板: 得长木板的加速度: 自小滑块刚滑上长木板至两者达相同速度: 解得: 长木板位移: 解得: 两者达相同速度时长木板还没有碰竖直挡板 解得: (2)长木板碰竖直挡板后,小滑块和长木板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最终两者的共同速度: 小滑块和长木板相对静止时,小滑块距长木板左端的距离: 2.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货物传送装置模型,如图所示。水平面左端A 处有一固定挡板,连接一轻弹簧,右端B 处与一倾角37o θ=的传送带平滑衔接。传送带BC 间距 0.8L m =,以01/v m s =顺时针运转。两个转动轮O 1、O 2的半径均为0.08r m =,半径

O 1B 、O 2C 均与传送带上表面垂直。用力将一个质量为1m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向左压弹簧至位置K ,撤去外力由静止释放滑块,最终使滑块恰好能从C 点抛出(即滑块在C 点所受弹力恰为零)。已知传送带与滑块间动摩擦因数0.75μ=,释放滑块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1J ,重力加速度g 取210/m s ,cos370.8=o ,sin 370.6=o ,不考虑滑块在水平面和传送带衔接处的能量损失。求: (1)滑块到达B 时的速度大小及滑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 (2)滑块在水平面上克服摩擦所做的功 【答案】(1)1s (2)0.68J 【解析】 【详解】 解:(1)滑块恰能从C 点抛出,在C 点处所受弹力为零,可得:2 v mgcos θm r = 解得: v 0.8m /s = 对滑块在传送带上的分析可知:mgsin θμmgcos θ= 故滑块在传送带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滑块到达B 时的速度为:v 0.8m /s = 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间:L t v = 解得:t 1s = (2)滑块从K 至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可知:2f 1 W W mv 2 -=弹 根据功能关系有: p W E =弹 解得:f W 0.68J = 3.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h =0.80m 的水平桌面一端的边缘放置一个质量m =0.80kg 的木块B ,桌面的另一端有一块质量M =1.0kg 的木块A 以初速度v 0=4.0m/s 开始向着木块B 滑动,经过时间t =0.80s 与B 发生碰撞,碰后两木块都落到地面上,木块B 离开桌面后落到地面上的D 点.设两木块均可以看作质点,它们的碰撞时间极短,且已知D 点距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s =0.60m ,木块A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重力加速度取g =10m/s 2.求: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 1.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取m/s2,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3)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答案】(1)0.2;(2)5.6N;(3)56m。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由v-t图像可知,物体在4~6s内加速度: 物体在4~6s内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μ=0.2 (2)由v-t图像可知:物体在0~4s内加速度: 又由题意可知:物体在0~4s内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得:F=5.6N (3)物体在0~14s内的位移大小在数值上为图像和时间轴包围的面积,则有:

【点睛】 在一个题目之中,可能某个过程是根据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另一个过程是根据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或者同一个过程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同时分析,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灵活 处理.在这类问题时,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纽带、桥梁. 2.如图所示,一个带圆弧轨道的平台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光滑圆弧MN 的半径为R =3.2m ,水平部分NP 长L =3.5m ,物体B 静止在足够长的平板小车C 上,B 与小车的接触面光滑,小车的左端紧贴平台的右端.从M 点由静止释放的物体A 滑至轨道最右端P 点后再滑上小车,物体A 滑上小车后若与物体B 相碰必粘在一起,它们间无竖直作用力.A 与平台水平轨道和小车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都为0.4,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物体A 、B 和小车C 的质量均为1kg ,取g =10m/s 2.求 (1)物体A 进入N 点前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物体A 在NP 上运动的时间? (3)物体A 最终离小车左端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1)物体A 进入N 点前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0N ; (2)物体A 在NP 上运动的时间为0.5s (3)物体A 最终离小车左端的距离为3316 m 【解析】 试题分析:(1)物体A 由M 到N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 A gR=m A v N 2 在N 点,由牛顿定律得 F N -m A g=m A 联立解得F N =3m A g=3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体A 进入轨道前瞬间对轨道压力大小为:F N ′=3m A g=30N (2)物体A 在平台上运动过程中 μm A g=m A a L=v N t-at 2 代入数据解得 t=0.5s t=3.5s(不合题意,舍去) (3)物体A 刚滑上小车时速度 v 1= v N -at=6m/s 从物体A 滑上小车到相对小车静止过程中,小车、物体A 组成系统动量守恒,而物体B 保持静止 (m A + m C )v 2= m A v 1 小车最终速度 v 2=3m/s 此过程中A 相对小车的位移为L 1,则 2211211222mgL mv mv μ=-?解得:L 1=94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