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抗震》课程复习要点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复习要点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复习要点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复习要点

课程名称:《工程结构抗震》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辅导教材:《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柳炳康,沈小璞,武汉理工出版社

复习要点:

第一章地震基础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地震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2、了解世界及我国地震活动性以及地震成灾机制;

3、掌握地震波的运动规律和震级、地震烈度等地震强度度量指标;

4、掌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方法;

5、了解基于性能的工程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基本要求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其中构造地震为数最多,危害最大。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可以用地壳构造运动来说明;构造地震成因的宏观背景可以借助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2、地球上地震活动划分为两个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抗震设防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82.7%。

3、地震灾害主要有地表的破坏、工程结构的破坏造成的直接灾害,地震引发的火灾、水灾、海啸等次生灾害,以及由前面两种灾害导致的工厂停产、城市瘫痪、瘟疫蔓延等诱发灾害。

4、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面波分为瑞雷波和乐甫波。地震波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纵波使工程结构产生上下颠簸,横波使工程结构产生水平摇晃,当体波和面波同时到达时振动最为剧烈。

5、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的。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随距离震中的远近而异。

6、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中给出的基本烈度或其他地震动参数。为反映不同震级和震中距的地震对工程结构影响,《建筑抗震规范》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划分为三组,不同设计地震分组,采用不同的设计特征周期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7、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

般不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小震不坏);(2)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经过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倒塌,或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

二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是多遇地震下承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计算。取第一水准地震动参数,用弹性方法计算结构弹性地震作用和弹性变形,保证必要强度、控制侧向变形,满足第一水准“不坏”和第二水准“可修”的要求;再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抗震构造措施,增加结构耗能和变形能力,满足第三水准“不倒”的要求。第二阶段设计是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变形验算。对于特别重要的结构或抗侧能力较弱的结构,取第三水准的地震动参数进行薄弱部位弹塑性变形验算。

8、抗震设计中,根据建筑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将建筑物按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对于不同重要性的建筑,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

9、抗震概念设计就是依据历次震害总结出的经验,进行合理结构布置,采取可靠构造措施,提高结构抗震性能。概念设计包括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复杂体型处理、结构体系选择以及结构构件强度、刚度和延性的合理匹配、非结构构件的连接等方面的内容。

三、习题与思考题

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几种类型?按其震源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

2、试述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和宏观背景?

3、试分析地震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震害现象

4、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它们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运动影响如何?

5、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两者有何关联?

6、地震基本烈度的含义是什么?

7、为什么要进行设计地震分组?

8、试列出三座城市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9、什么是建筑抗震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

10、我国规范根据重要性将抗震类别分为哪几类,不同类别的建筑对应的抗震设防标准是什么?

11、什么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2、根据经验公式,某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是5×1024尔格,它对应的里氏震级是多少?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

识记:构造地震、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源距、震中距、震级、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

领会:地震的类型(分别按成因、震源深浅、震级大小);地震波的种类,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的影响;建筑抗震的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建筑类别和设防标准;

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

第二章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2、掌握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依据及划分方法

3、了解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方法

4、掌握场地土液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场地土液化的判别方法与抗液化措施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包括对局部地形的影响、局部地质构造的影响以及地下水位的影响;

2、建筑场地类别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的;

3、地基土抗震承载力是在地基土的静承载力基础上乘以一个大于1的调整系数,但对软弱土的抗震承载力不予提高;

4、地震引起饱和砂土和粉土的颗粒趋于密实,同时孔隙水来不及排出,孔隙水压力增大,颗粒间的有效应力减少,达到一定程度,土体完全丧失抗剪能力,呈液体状态,称为砂土液化,影响因素包括:土层的地质年代、土的组成、土层的相对密度、土层的埋深、地下水位的深度以及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

5、场地土的液化判别分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初步判别主要根据土层地质年代、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基础埋深和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以及地下水位深度来判别。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是利用专门的试验设备并按规定的方法在现场进行试验;

6、地基抗液化措施应根据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和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综合确定,主要包括全部消除液化沉陷、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三、习题与思考题

1、什么是场地,怎样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2、简述选择建筑场地的相关规定

3、如何确定地基抗震承载力?简述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的验算方法

4、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资料见下表,试计算该场地土层的自振周期,并按《抗震规范》的规定来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

土层资料

5、什么是砂土液化?液化会造成哪些危害?影响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怎样判别地基土的液化,如何确定地基土液化的危害程度?

7、简述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措施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

识记:发震断裂、场地、场地覆盖层厚度、砂土液化

领会:场地土的类型和场地类别的划分;地基抗震承载力的确定;影响砂土液化的主要因素,如何影响;地基土液化的辨别方法

第三章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地震作用的机理和计算基本原则

2、了解单质点和多质点弹性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3、掌握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的适用范围

4、掌握设计反应谱和地震影响系数的确定方法

5、掌握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用于地震作用和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

6、了解平移-扭转藕联体系的振动、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的计算

7、了解竖向地震作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8、掌握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截面抗震验算。抗震变形验算的方法和计算公式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结构由地震引起的振动称为结构的地震反应,振动过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惯性力就是“地震作用”,它使结构产生内力,发生变形。地震时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实际上是地震动输入结构后产生的动态反应。地震作用的数值大小不仅取决于地面运动的强弱程度,而且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关,即与结构的自振周期、质量、阻尼等直接相关。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把反应谱理论作为确定地震作用的主要手段。

2、 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的通解可由常微分方程理论求得,方程的特解可由杜哈曼积分给出,求解方程过程中采用了迭加原理,杜哈曼积分只能用于弹性体系。

3、 单质点体系作用于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F 可表示成地震系数k 、动力系数β与质点重量G 的乘积,即G k F β=,k 反映地面运动强弱程度,β反映结构动力特性。《抗震规范》将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用一个地震影响系数α表示,并以α为参数给出了设计用反应谱。该设计反应谱由四部分组成,谱的形状与场地条件、震中距远近和结构阻尼比有关,设计时地震影响系数α可根据结构自振周期及其它条件确定。

4、 对于多质点弹性体系可建立n 个联立的运动方程,每个方程均包含n 个未知的质点位移,利用振型的正交性,采用以振型为基底的广义坐标,可将联立的运动方程解耦,转化为n 个独立方程,再比照单质点体系的求解方法,即可得到多质点体系在地震作用下任一质点的位移反应,该位移反应等于n 个相应的单自由度体系相对位移反应与相应振型的线性组合。

5、 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可确定多质点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相应于j 振型i 质点的水平地震最大作用:

i ji j j ji G X F γα=

相应于各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不会在同一时刻出现,可按“平方之和再开方”的组合公式

确定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即: 2

EK j S S ∑=

6、对于高度不超过40m ,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结构底部总剪力按下式计算:

eq 1EK G F α=

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 )1(n EK 1δ-=∑=F H G H G F n j j

j

i

i i 7、 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质点体系的地震作用时,需要确定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结构基本周期计算的近似方法有能量法、折算质量法和顶点位移法。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多质点体系的地震作用时,需求出多个频率和相应振型,可采用矩阵迭代法,通过振幅方程反复迭代逐步逼近求得频率或周期。

8、体型复杂的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扭转振动。引起扭转振动的主要原因是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水平地震力的合力通过质心,结构抗力的合力通过刚心,质心和刚心的偏离使得结构除产生平移振动外,还围绕刚心作扭转振动,形成平扭耦联振动。考虑平扭耦联振动的多质点体系,体系自由度增至3n 个,各振型的频率间隔大为缩短,进行各振型作用效应组合时,应考虑振型间的相关性。

9、 在高烈度区,竖向地震运动的影响明显,应在抗震设计中加以重视。对于高耸结构、高层建筑和对竖向运动敏感的结构物可采用建立在竖向反应谱基础上的底部剪力法确定竖向地震作用;对于大跨度结构及长悬臂结构可将其重力荷载代表值放大某一比例即认为已考虑了竖向地震作用。

10、建筑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涉及地震作用的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确定和结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一般情况下,水平地震作用对结构起控制作用,可沿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验算;对于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引起的扭转影响;高烈度区的高耸及高层结构、大跨及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抗震设计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中,永久荷载取标准值,可变荷载取组合值,适用于计算地震作用以及与地震作用相遇的其他重力荷载。构件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时,结构构件内力组合设计值采用多遇地震的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组合的多系数表达式,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应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予以调整,适当降低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可靠度。

11、建筑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包括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三、习题与思考题

1、什么是地震作用?如何确定结构的地震作用?

2、地震系数和动力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确定这两个系数?

3、 影响地震反应谱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设计用反应谱如何反映这些因素影响的?

4、简述确定结构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5、何谓求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的平方和开方法(SRSS ),写出其表达式,说明其基本假定和适用范围

6、简述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和适用范围

7、什么叫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

8、什么叫结构的刚心和质心?结构的扭转地震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9、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如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10、 什么是结构或构件恢复力特征曲线,反映了结构或构件的什么性能?

11、地震动的三要素是什么?采用时程分析法选取地震波时如何考虑这三要素?

12、 抗震设计中如何考虑结构的地震作用?依据的原则是什么?

13、什么是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什么要引入这一系数?

14、什么是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怎样确定结构薄弱层或部位?

15、一单层单跨框架如图1所示。假设屋盖平

面内刚度为无穷大,集中于屋盖处的重力代表值G

=1200kN,框架柱线刚度i c =3.0×104 kN.m ,框架

刚度h =5.0m ,跨度l=9.0m 。已知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

二组,Ⅱ类场地,结构阻尼比为0.05。试求该结

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16、求图2所示体系的频率、振型.

已知:m1=m2=m,k1=k2=k 17、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3所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18、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图3所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已知结构的基本周期T1=0.467s ,每层的层高均为3.5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19、已知某三层框架各层的层间侧移刚度K(1)=5.2×105kN/m ; K(2)=3.8×105kN/m ;

MN/m

245=MN/m 195=MN/m 98=

K(3)=2.8×105kN/m;各层层高h(1)=4m;h(2)=3.8m; h(3)=3.6m;各层的抗剪承载力

V y (1)=2500kN, V

y

(2)=800kN, V

y

(3)=900kN,罕遇地震作用下各层的弹性地震剪力

V e (1)=4200kN, V

e

(2)=3800kN, V

e

(3)=2000kN,试计算罕遇地震时该框架结构的薄弱层位置,

并验算其层间弹塑性位移。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

识记:地震作用、地震系数、动力系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反应谱、振型、鞭端效应、质心、刚心、重力荷载代表值、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承载力调整系数

领会: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步骤;底部剪力法的计算步骤,如何考虑高振型的影响;地震动的三要素;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应用:单质点体系地震作用的计算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进行多质点体系地震作用的计算

第四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震害现象并能分析其原因。

2、掌握和深刻理解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与一般规定。

3、掌握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特点。

4、熟练掌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内容与方法步骤。

5、掌握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方法。

6、掌握和深刻理解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抗震构造措施,并深刻理解其意义。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钢筋混凝土结构因结构方案不当引起的震害主要是设计时平面布置不规则、竖向布置不连续以及防震缝构造不当等原因造成。在设计时应注意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综合考虑建筑抗震重要性类别、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因素,确定房屋的抗震等级;

2、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常采用D 值法,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常采用二次弯矩分配法;内力组合时一般考虑两种基本组合:(1)地震作用效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组合;(2)竖向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荷载效应组合;

3、在进行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应使框架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以及合理的破坏机制,即在抗震设计时应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原则

4、为实现“强柱弱梁”,避免或推迟柱端产生塑性铰以形成合理的破坏机制,对柱端弯矩应进行调整:

5、为实现“强剪弱弯”,防止构件先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应使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大于构

6屋震害经验教训以及抗震试验研究得到的规律后,以规范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的抗震设计要求。对框架梁、柱和节点核心区的构造措施应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习题与思考题

1、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疑土房屋有哪些结构体系?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2、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有哪些?有哪些抗震薄弱环节?在设计中应如何采取对策?

3、 抗震概念设计在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具体是如何体现的?概念设计与计∑∑=b

c c M M η

算设计的关系是什么?

4、抗震设计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的最大高度和高宽比?

5、多层及高层钢筋混疑土结构设计时为什么要划分抗震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6、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7、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各有什么变形特点

8、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计算采用了哪些假设?如何确定各自的计算简图?

9、如何合理选用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计算方法?各有哪些主要步骤?

10、如何计算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11、在计算竖向荷载下框架结构的内力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2、如何设计结构合理的破坏机制?

13、框架结构柱的截面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纵筋和箍筋的配置应注意结构问题?

14、框架结构梁的截面由哪些因素确定?纵筋和箍筋的配置应注意什么问题?

15、框架—抗震墙结构如何实现多道抗震防线的设计思想?

16、什么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在设计中如何体现?

17、怎样保证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 如何进行节点设计?

18、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在抗震设计中有哪些主要构造措施?

19、多层及高层钢筋混疑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对楼屋盖有什么要求?

20、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为什么要调整,如何调整?

21、框架—抗震墙结构协同工作体系其内力分布有哪些特点?

22、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抗震墙的端柱和边框梁有什么作用?应如何进行设计?

23、在9度区建设两相邻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楼房,总高度分别为26m和32m,试计算其防震缝的最小宽度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

识记:剪压比、轴压比、延性框架、强柱弱梁、强剪弱弯

领会:抗震等级的划分;各类结构体系最大高度和高宽比的限制;如何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如何提高梁的延性;限制轴压比的意义

应用:应用底部剪力法进行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计算和抗震设计

第五章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砌体房屋、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震害特点;

2、掌握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抗震验算的基本方法和抗震构造措施

3、了解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抗震验算的基本方法和抗震构造措施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根据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房屋的震害现象及原因分析,提出了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包括结构的总体布置和细部构造措施等,以提高砌体房层的抗震能力并在地震作用下不致倒塌;

2、多层砌体房层在抗震计算时一般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不考虑地震扭转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平面、立面布置时应尽量做到质量、刚度均匀,以减少扭转的影响。由于多层砌体房层整体的刚度较大,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为剪切型,地震作用的确定可用底部剪力法求得;

3、楼层地震剪力在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及各墙体的侧移刚度;

4、多层砌体房层,可只选择纵、横向的不利墙段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的验算,不利墙段为:①承担地震剪力较大的墙段;②竖向压力较小的墙段;③局部截面较小的墙段。

5、由于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是一种“上刚下柔”的结构体系,为防止底层变形集中而发生严重震害,应对这类房屋的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进行严格限制,如:①底部框架沿纵、横两个方向应均匀对称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②规定底部与上部砌体房屋的刚度比限值;③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④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下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6、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地震作用的计算、底层水平地震作用的分配、底层倾覆力矩的分配以及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计算。

三、习题与思考题

1、多层砌体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其震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多层砌体房屋在抗震设计中,除进行抗震承载能力的验算外,为何更要注意概念设计及抗震构造措施的处理?

3、多层砌体房屋的计算简图如何选取?地震作用如何确定?层间地震剪力在墙体间如何分配?墙体的抗震承载力如何验算?

4、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5、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为什么要限制第二层与底层的侧移刚度比?如果底层的侧移刚度大于第二层砌体房屋的侧移刚度,对结构是否有利?为什么?

6、在计算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地震倾覆力矩时,如何求得倾覆力矩在框架柱中引起的轴力?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

领会:砌体房屋计算简图、地震作用的确定;层间地震剪力在墙体间的分配原则;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两端和转角处的原因;设置圈梁和构造柱的目的;限制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的原因

应用: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计算和抗震设计

第九章结构隔震、减震设计与制振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结构基底隔震原理、基底隔震装置的类型及组成、隔震结构设计方法和计算要点;

2、了解结构消能及阻尼减震原理、消能减震装置和部件、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

3、了解结构被动控制P-TMD体系及TLD体系的工作原理和工程应用,以及结构主动控制体系制振工作原理和工程应用。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基底隔震是在结构物底部与基础面之间设置隔震装置,使之与固结于地基中的基础顶面分开,限制地震动向结构物的传递,减小主体结构的振动反应。隔震装置由隔震器、阻尼器、复位装置组成,目前应用最多的隔震装置是叠层橡胶支座。

2、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单质点模型、多质点模型或空间模型。隔震体系水平位移主要集中在隔震层、可近似将上部结构看作一个刚体,将隔震结构简化为单质点模型分析。在分析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时,可以按照多质点模型,采用底部剪力法或时程分析法进行计算,当采用底部剪力法分析时,隔震层上以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沿高度可采用矩形分布,但应乘以水平向减震系数对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进行折减。

3、结构消能减震和阻尼减震是把结构的某些非承重构件,如节点和连接处装设阻尼器,在结构物中设置耗能支撑,以消耗地震传给结构的能量为目的减震方法。在小震和风载作用下,耗能子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在强烈地震下,随结构受力和变形增大,这些耗能部件和阻尼器率先进入非弹性变形状态,产生较大阻尼,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有效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在强震中免遭破坏。结构消能和阻尼减震装置主要有塑性耗能支撑、摩擦耗能支撑、粘弹性阻尼器。

4、主体结构加上消能部件后不改变主体承载结构的基本形式,计算消能减震结构的关键是确定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刚度和有效阻尼比,进而可确定结构的总刚度和总阻尼比。消能减震结构的计算分析宜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或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

5、结构被动控制是指没有任何外部能源支持控制系统,通过附加子结构改变体系的动力特性,利用系统响应所形成的势能产生控制力。子结构为质量、弹簧系统的称为“调频质量阻尼器”,子结构为荡液水箱的称为“调频液体阻尼器”。调谐减震体系的减震作用与附加子结构的频率和质量密切相关。

6、结构主动控制是指由外部输入能量的控制方式使结构减振的方法,它能在结构经受地震激励的过程中,瞬时改变结构动力特性并施加控制力,来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根据控制器工作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开闭环控制三种类型。

三、习题与思考题

1、隔震结构与传统的抗震结构相比有何异同?

2、基底隔震装置一般应具备什么功能,应满足什么要求?

3、如何进行隔震结构的抗震计算。

4、什么是水平向减震系数?如何确定这一系数?

5、如何认识消能减震结构的减震原理?

6、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刚度和有效阻尼比如何取值?

7、试述结构被动控制调谐减震体系工作原理及附加子结构的作用?

8、结构主动控制体系工作原理是什么?有什么优点?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

领会:基底隔震原理、基底隔震装置的类型及组成;消能及阻尼减震原理、消能减震装置和部件;结构被动控制P-TMD体系及TLD体系的工作原理;结构主动控制体系制振工作原理

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面授、辅导、平时作业

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闭卷考试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课复习重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课复习重点 第一课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把物体放入水中的操作方法:轻轻从水面放入水里,而不是把物体扔进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 第二课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 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 体容易沉。) 3、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而 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就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 4、变量控制实验---在研究(对物体进行比较)的问题复杂时,科学家往往采用 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5、用小瓶子研究沉浮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物体的体积不变,重量增加,沉浮会发生改变。 6、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 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 舱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7、鱼能在水中上下自如游动是因为鱼体内有鱼鳔,鱼鳔是可以收缩的气囊,气 囊膨胀时鱼就可以在水中上浮,收缩时鱼就可以在水中下沉。 第三课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注意:排水量通常指的是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 排开的水量指的是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 排开的水量的计算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数减去原来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 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也就是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4、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不变,而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同一块 橡皮泥,我们把它捏成不同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会因为形状的不同而改变。 这里面蕴含的奥秘就是排开的水量的不同。】 第四课

《酶工程》期末复习题整理#(精选.)

第一章 1.酶工程: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酶学研究迅速发展,特别是酶的推广应用,使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发展而成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酶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有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科学技术。 2.化学酶工程:指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及化学人工酶的研究和应用 3.生物酶工程:是酶学和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产物,亦称高级酶工程。 4.酶工程的组成部分? 答:酶工程主要指自然酶和工程酶(经化学修饰、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改造的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内容包括:酶的产生;酶的分离纯化;酶的改造;生物反应器。5.酶的结构特点? 答:虽然少数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已经鉴定,但几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因而酶必然具有蛋白质四级结构形式。其中一级结构是指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的共价骨架;二级结构为在一级结构中相近的氨基酸残基间由氢键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带有螺旋、折叠、转角、卷曲等细微结构;三级结构系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子盘区以形成包括主侧链的专一性三维排列;四级结构是指低聚蛋白中各折叠多肽链在空间的专一性三维排列。具有低聚蛋白结构的酶(寡聚酶)必须具有正确的四级结构才有活性。具有活性的酶都是球蛋白,即被广泛折叠、结构紧密的多肽链,其氨基酸亲水基团在外表,而疏水基团向内。 6.酶活性中心:是酶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整个酶分子中相当小的一部分,它是由在线性多肽链中可能相隔很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7.酶作用机制有哪几种学说? 答:锁和钥匙模型、诱导契合模型 8.酶催化活力的影响因素? 答: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等。 9.酶的分离纯化的初步分离纯化的步骤? 答:(一)材料的选择和细胞抽提液的制备 1.材料的选择:目的蛋白含量要高,而且容易获得 2.细胞破碎方法及细胞抽提液的制备。为了确保可溶性细胞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应当使用类似于生理条件下的缓冲液。动物组织和器官要尽可能除去结缔组织和脂肪、切碎后放人捣碎机中。完全破碎酵母和细菌细胞。 3.膜蛋白的释放:膜蛋白存在于细胞膜或有关细胞器的膜上。按其所在位置大体可分为外周 蛋白和固有蛋白两种类型 4.胞外酶的分离:胞外酶是在微生物发酵时分泌到发酵液中的。发酵后可通过离心或过滤将菌体从发酵液中分离弃去,所得发酵清液通常要适当浓缩,然后再作进一步纯化。目前常用的浓缩方法是超滤法。 (二)蛋白质的浓缩和脱盐 浓缩方法主要有:沉淀法、吸附法、干胶吸附法、渗透浓缩法、超滤浓缩法

新培养方案指导下“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新培养方案指导下“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酶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通过对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建立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及注意充实前沿教学内容及实际行业应用研究内容三方面对酶工程课程教学进行初步探讨,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酶工程;教学改革;生物工程 0 前言 酶工程是四大生物工程体系之一,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轻工、化工、环境保护及生物技术各个方向,在生物工程及技术领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1]。酶工程这门课程是内蒙古科技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在理论上属于酶学体系范畴,但它又是一门广泛涉及生物学领域和生物工程学范畴的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的应用科学。因此,加强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衔接[2-3],提高《酶工程》教学水平,培养合格的从事相关方向进行研究及生产的技术人才是课程教学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4]。为了进一步优化《酶工程》的教学质量,恰逢培养方案修改时期,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1 传统酶工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酶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端:①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够准确。具体表现在单纯依照书本的章节教授,重点和难点的设定偏离。部分专业内容讲的不够深入,而与相关专业基础课如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重复内容,重复讲解。②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够。在酶工程课程之前,没有专门设计酶基本知识的课程,学生对于研究主体了解不深,直接进入酶工程的学习,理解有些吃力。③前沿教学内容不够。对于在酶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与生产技术没有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对于酶工程在多行业应用现状了解不清。 2 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理清《酶工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重复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与相关课程教师座谈,掌握相关课程内容讲解的覆盖性及深度,及时调整相关内容讲解比例。如课程中涉及到酶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这部分内容在基础课分子生物学中蛋白质的转录与翻译部分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课程内容酶发酵动力学部分在专业课反应工程中有更为细致的讲解;原来的重点章节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是专业课生化分离工程的主要所讲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删除不讲或简单提及即可。而另外一些相关内容,如酶突变基因的定向选择,与基因工程中的相关内容有交叉。在基因工程课程中,对于突变基因的定向选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了阐述,但针对酶突变基因的选择方法没有进行细致

思政课复习要点

《概论》复习要点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共性:1.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4.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4.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注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综合实践活动评课稿

综合实践《包饺子》评课稿 西河乡中心学校李朝霞10月21日我们在本校教研,听了一节张翠萍老师的综合实践课,下面我就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这个侧面入手,谈一谈对《包饺子》这节课的几点认识吧。 一、我觉得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非常好,因为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只有结合学生实际,才能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并发挥其研究的价值。本节课的开始,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饺子,看视频资料了解冬至吃饺子的传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自己所喜欢的饺子的认识,切入主题《包饺子》,大大地激发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想研究饺子的欲望。 二、研究课题来源于学生对身边相关事物的观察与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要求学生研究自己发现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确定的课题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完成课题的动力。本节课,在主题《包饺子》确立后,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关于饺子,你最想了解和研究什么?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及对饺子相关知识的思考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如,饺子有哪些做法?饺子都有哪些名称?全国各地的饺子一样吗?),在学生合作交流与教师的适当指导下,自然地确立为一个个小的研究课题。 三、研究方案的制定与完善,来自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性要求,当研究课题确定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制定一个好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教师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设计制定与完善活动方案。当确定了每个小组的研究课题后,教师先给了学生一段独立思考“准备如何制定活动方案”的时间,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活动方案。接着,又引导学生对活动方案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互评后,要求学生根据其它小组提出的建议,对活动方案再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这样,当活动方案经历了制定、完善、再完善的过程后,就为下一步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当然,在研究方案的制定与完善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适当点拨。例如,当学生没有建议时,教师适当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采访时,要先打电话预约,注意使用礼貌用语。”等;学生提出建议时,适当给予补充总结等 四、活动要求的提出,来自于教师有创意的“温馨提示”。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在学生完善活动方案后,要对即将进行活动时,所要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指导。本节课,教师有创意地设计“温馨提示”这一小环节,不但较好地达到了这一目标,而且自然地结束了本节课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根据主题《包饺子》的确立,自主提出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创新设计研究方案、汇报交流、互评方案

酶工程实验大纲

湖北大学 酶工程实验 (0818800193)实验教学大纲 (第2版) 生命科学学院 生化教研室 2014年7月

前言 课程名称:酶工程实验实验学时:16学时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课程性质:必修 一、实验课程简介 酶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现代酶学和生物工程学相互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学科。它将酶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工、发酵等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并随着酶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酶的广泛应用而在国民生产生活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酶工程实验课是生物工程等本科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酶工程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现代酶学与相关技术的有关的基本的实验原理与技能。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分析思考并完成实验报告。酶工程实验性质有基础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三层次。 二、课程目的 本实验课程主要根据酶工程的三大块内容即酶的生产、酶的改性与酶的应用来设计安排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内容,使学生深入理解酶工程课程的基本知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酶工程中基本的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并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实验记录及结果的准确性,实验报告的书写及结果分析,思考题的回答情况,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及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情况等,根据这些方面进行成绩评判和记录,综合给出实验总成绩。 四、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1.魏群:生物工程技术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2.禹邦超:酶工程(附实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五、实验项目

酶工程期末复习题演示教学

第一章绪论 问题:试述木瓜蛋白酶的生产方法? 答:木瓜蛋白酶可以采用提取分离法、基因工程菌发酵法、植物细胞培养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生产。 (1)提取分离法:从木瓜的果皮中获得木瓜乳汁,通过各种分离纯化技术获得木瓜蛋白酶。 (2)发酵法:通过DNA重组技术将木瓜蛋白酶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获得基因工程菌,在通过基因工程菌发酵获得木瓜蛋白酶。 (3)植物细胞培养法:通过愈伤组织诱导获得木瓜细胞,在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木瓜蛋白酶。 第二章微生物发酵产酶 1、解释酶的发酵生产、酶的诱导、酶的反馈阻遏(产物阻遏)、分解代谢物阻遏。诱导物的种类? 答:酶的发酵生产: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获得所需的酶的技术过程; 酶的诱导:加进某些物质,使酶的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的现象,称为诱导作用; 产物阻遏(反馈阻遏):指酶催化反应的产物或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使该酶的生物合成受到阻遏的现象。 分解代谢物阻遏(营养源阻遏):是指某些物质经过分解代谢产生的物质阻遏其他酶合成的现象。 诱导物的种类:诱导物一般是酶催化作用的底物或其底物类似物,有的也是反应产物。2、微生物产酶模式几种?特点?最理想的合成模式是什么? 答:(1)同步合成型特点: a.发酵开始,细胞生长,酶也开始合成,说明不受分解代谢物和终产物阻遏。 b.生长至平衡期后,酶浓度不再增长,说明mRNA很不稳定。 (2)延续合成型特点: a.该类酶一般不受分解代谢产物阻遏和终产物阻遏。 b.该酶对应的mRNA是相当稳定的。 (3)中期合成型特点: a.该类酶的合成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终产物阻遏。 b.该酶对应的mRNA不稳定。 (4)滞后合成型特点: a.该类酶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终产物阻遏作用的影响,阻遏解除后,酶才大量合成。 b.该酶对应的mRNA稳定性高。 选择:在酶的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酶产率和缩短发酵周期,最理想的合成模式是延续合成型。 3、可以添加什么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答:(1)一些酶的发酵生产时要控制容易降解物质的量或添加一定量的cAMP,均可减少或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 (2)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增溶、乳化作用、润湿作用、助悬作用、起泡和消泡作用、消毒和杀菌剂。 4、根据微生物培养方式不同,酶的发酵生产有几种类型?哪种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按酶生物合成的速度把细胞中的酶分几类?酶的生物合成在转录水平的调节主要有哪三种模式?微生物细胞生长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评课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课评课材料 ? 评课内容:工农兵小学? 刘莹《我是奥运小志愿者》 ?评课人:?? 工农兵小学? 付雅娣 ?一、活动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 教师选择“我是奥运小志愿者”作为活动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仅仅靠讲道理他们肯定难于接受、难于理解的。而教师设置了一系列活动和游戏,以比赛和游戏的形式进行,而这正是孩子们所愿意参与的。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争当小志愿者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担任小志愿者的自豪感和光荣感,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教育目的。也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的课型特点。 二、环环相扣、主线清晰明了。 教师首先让学生对志愿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对志愿者充满了好奇,激起了学生想要担任志愿者的热情。然后教师顺势问道:你们愿意当志愿者吗?在学生们响亮的“愿意”声音中教师又设置了招募志愿者、培训志愿者的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到了身为一名志愿者的不易。 三、尊重学生、体现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特点。 比如在岗位培训这一环节中,刘老师让学生自行选择岗位,自由组合、自我评价,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也从中体现出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媒体运行小组,教师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们自己设计板面,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看到学生们不负众望,将板面设计得较为科学、合理、美观,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教师的“胆量”,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们去做,他们一定会做好。试想如果教师指定学生进行某某项目的培训,也许就收不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师融入活动,成为活动的一员 活动过程中,刘老师重视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教师在课堂上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活动因有教师的引导、参与、鼓励才更有向心力,凝聚力。 五、情境创设比较成功。恰当的音乐选取使学生置身在一个亢奋状态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参与面比较广。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和融洽,全班学生几乎都能融进去。在场馆培训这个环节中,刘老师让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场馆名称、用途,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七、重视课堂孩子的点滴亮点,精彩评价让课堂生辉。 评价本身也是一个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刘老师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感受。不论学生答对达错,刘老师都能适时点评、并送给学生一个鼓励的微笑,让学生有敢于发言、愿意发言的冲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不足之处: 1、多媒体如采用液晶大屏幕,学生看得会更清楚、效果会更好。 2、在岗位培训环节,两个小组的活动各自为政,教师有些手忙脚乱,组织得不算太好。还有就是礼仪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准备工作,让学生课前将顶在头上的道具书备好,不要现准备,以免耽误时间。 体验新版博客

心理课复习要点(开卷)

心理课复习要点(开卷)

心理课复习要点(开卷) 1、上课提到的心理学理论,并阐述对你的启发。 冰山理论、自我认知、爱情三角等等。 2、人际交往的规律有哪些,并阐述对你的启发。 3、如果舍友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困惑,你将会怎么做? 4、自己或者朋友出现了心理疾病,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寻求帮助?(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 5、请问你们组是就哪一个问题进行的跨文化访谈,这次访谈对你有什么启示? 6、你认为中外文化交流应该注意什么? NOTE: 1.心理咨询中心:新综合楼A303;电话 82303324;预约或直接去 2、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萨提亚的冰山隐喻理论主要包括七个层次,从上到下一次是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己。 ①、行为----行动、故事内容 ②、应对方式-----姿态 (包括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和表里一致)

③、感受 (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悲伤等等) 感受的感受----为什么有这种感受 (关于感受的决定) ④、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 (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 ⑤、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 (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 ⑥、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 (人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有目的的、意义、自由) ⑦、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 (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 实施方法 冰山理论应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7张纸依次写下那些根源问题。然后依次摆在地上,先让访客站在“个人行为”上,做必要的放松后让他清晰地感觉到当下困绕自己的问题;让他走到“感受”上,问他这样做有什么感受;达到目的后再让他走到“感受的感受”上,问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步骤不是固定的,但是最终要走到“自己”上。这个过程的精妙之处

酶工程期末复习

酶工程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酶工程:是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由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技术学科。 2、酶的化学修饰:通过化学基团的引入或除去,使蛋白质共价结构发生改变。 3、必需水:一般将维持酶分子完整空间构象所必需的最低水含量称为必需水。 4、抗体酶: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即抗体酶。 5、别构效应:调节物与酶分子的调节中心结合之后,引起酶分子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催化中心对底物的亲和力。这种影响被称为别构效应或变构效应。 6、别构酶:能发生别构效应的酶称为别构酶。 7、酶活力:又称酶活性,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 8、比活力:也称为比活性,是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一般用IU/mg 蛋白质表示。 9、生物传感器:由生物识别单元和物理转换器相结合所构成的分析仪器。 10、蛋白质工程:是以创造性能更适用的蛋白质分子为目的,以结构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为基础,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主要手段,对天然蛋白质分子的设计和改造。 11、酶反应器 12、固定化酶: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可以反复、连续使用的酶。 13、水活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体系中水的摩尔系数w χ与水活度系数w γ的乘积:w w w γχα=。 14、生物反应器:指有效利用生物反应机能的系统(场所)。 15、酶反应器:以酶或固定化酶作为催化剂进行酶促反应的装置称为酶反应器。 16、活化能:从初始反应物(初态)转化成活化状态(过渡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二、填空题 1、酶活力测定的方法有终止法和连续反应法。常用的方法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滴定法、量气法、同位素测定法、酶偶联分析。 2、酶固定化的方法有吸附法(物理吸附法、离子交换吸附法)、包埋法(网格包埋法、微囊型包埋法、脂质体包埋法)、共价结合(偶联)法、交联法。 3、酶活力是酶催化反应速率的指标,酶的比活力是酶制剂纯度的指标,酶的转换数是酶催化效率的指标。 4、细胞破碎的主要方法有机械法(珠磨法、高压匀浆法、超声波破碎法)、非机械法(物理法、化学法、酶法)。 5、有机溶剂的极性系数lgP 越小,表明其极性越强,对酶活性的影响越大。 6、lgP 越大,溶剂的疏水性越强;lgP 越小,溶剂的亲水性越强。 7、酶反应器的类型根据所使用的酶,分为溶液酶反应器、固定化酶反应器。

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了范老师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缝沙包》,在整堂课中,教师能够在活动中做到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又给了学生适时的指导与帮助,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沙包的缝制方法和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就一定会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做人品质。这节综合实践课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方面有很多。 1、创设情境,积极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教师能贯穿始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上课伊始启发学生谈话,你最喜欢的课间活动是什么?沙包能做什么游戏?最后引导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缝沙包,这样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缝制沙包的热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沙包激发了学生缝制自己喜欢的沙包的热情。 2、始终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课程核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活动中强调学生要有不同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做到了只要有学生举手就让他现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还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对有特别想法的学生给予鼓励,这些做法都指向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课程核心。教师精心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的针法,缝制沙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实践的参与。本节课学生缝制沙包的针法是多样的,缝制出来沙包的款式也是多样的,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角色把握恰到好处

酶工程教学大纲及复习参考范围

《酶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酶工程 适用专业:2016级生物工程(专升本函授)、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科函授) 辅导教材:《酶工程(第三版)》郭勇编著科学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酶工程是研究生物催化剂在工程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密切相关不可分割。近代科学把发展酶工程作为现代阶段生物技术的战略重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酶工程发展概况及新进展,掌握酶的生产、提取、纯化、修饰及固定化技术,了解酶工程的新理论、新技术,酶反应器的特性和发展方向,掌握酶反应器的设计、操作及应用,扩大学生对酶应用技术的知识面。它在研究酶的发酵生产、分离纯化和分子工程修饰的基础上着重探讨酶作为一种高效的工业生物催化剂在工程上如何实际应用的问题以及酶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大分子在基因工程中应用问题,使酶能够在工业上发挥其独特、重要的作用。酶作为一种主要的工业催化剂,势必对工业发展的生产模式、发展形态产生深远的影响;酶工程的研究内容向分子水平的拓展,也势必对基因工程等生命前沿学科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要求学生已掌握酶学基本知识,酶制剂工艺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酶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酶学与酶工程 教学要求:重点:①酶的基本概念及特征。②酶的发展及其主要成就。酶分类与命名。 教学内容: 酶及酶工程的概念、发展及应用前景:酶与酶工程研究的重要意义;酶学研究简史;酶工程简介。 第二章酶的生物学特征 教学要求:

自考~幼教园课程各章复习预习要点(超好的资料)

幼儿园课程各章考试要点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4.课程即教学计划。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二) “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经验”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三) “学问”中心课程理论(观点及优缺点)认为,知识是课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将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价值的内容按其自身的逻辑顺序和结构组织起来教给学生,就能逐渐地培养他们成为训练有素的学术人才。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以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的性质为中心组织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文化的精华,并促进学生逻辑性的发展,老师也容易组织教学。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可能导致重认知轻情 意、重记忆轻理解、重共性轻个 性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械 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最终使 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程 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 础编制,课程的核心应是学生的 发展,课程内容应随学生的变化 而有所改变,学生应积极参与课 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在参与 过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这 一理论的特点是以学生的兴趣 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课程内 容随学生变化而改变,让学生参 与课程的设计,在参与过程中主 动学习,全面发展。这类课程具 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培养学 生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多方面潜 能。它的局限性在于忽视系统知 识的学习,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发 展,同时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易 变的、因人而异的兴趣,引导他 们有效地学习。 (四)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 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 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 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 类型。活动课程本质上是属于经 验中心或学生中心的,它集中体 现着经验中心课程的思想和特 点。它以学生、问题和实践活动 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与个性发 展为教育过程的重心,注重养成 教育,注重教育过程,注重问题 解决,课程评价以主观综合评定 为主,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 验。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迁移。 (五)隐性课程是那些在学校政 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 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 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 育实践和结果。隐性课程有如下 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 道:(1)物质一空间。(2)组织一 制度。(3)文化一心理。 (六)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幼儿 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 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 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 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定义的涵义:1.幼儿 园课程是“活动”。 2.幼儿园课 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 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的活动。3.幼儿园课程是“各种 活动的总和”。 (七)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基本 属性:1.基础性。2.非义务性。 3.适宜发展性。 (八)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 1.启蒙性。2.生活化。3.游

酶工程期末考试重点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一定条件下都能起催化作用的具有高效率和高度专一性的一类特殊蛋白质或核酸,酶能在机体内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起催化作用,使得生物体内的各种物质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中。 酶工程: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是酶学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技术科学.研究酶制剂大规模生产及应用所涉及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酶的应用: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获得人们所需的物质或除去不良物质,或许所需信息的技术过程. 酶的提取:又称酶的抽提,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或溶液处理含酶物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或溶液中的技术过程. 膜分离:又称膜过滤.采用各种高分子膜为过滤介质,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凝胶层析:又称凝胶过滤,分子筛层析等.指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超临界萃取:又称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预分离物质与杂志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的分离的一种萃取技术. 酶固定化:采用各种方法,将酶与水不溶性的载体结合,制备固定化酶的过程. 固定化酶: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将水溶性的酶固定到特定的载体上使之成为水不溶性的酶. 非水相催化:酶在非水介质中的催化作用称为酶的非水相催化. 水活度:用体系中水的蒸汽压和相同条件下纯水的蒸汽压之比表示.水活度与溶剂的极性大小关系不大,所以采用水活度作为参数来研究有机介质中水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更为准确. 必需水:紧紧吸附在酶分子表面维持酶活化性所必需的最少水量. 反胶束体系:反胶束是在大量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中,含有少量的水溶液,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形成油包水的微小液滴. 胶束体系:胶束是在大量水溶液中含有少量与水相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便面活性剂后形成水包油的微小液滴. 酶分子修饰: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分子修饰. 酶反应器:酶作为催化剂进行反应所需的装置称为酶反应器. 喷射式反应器:利用高压蒸汽的喷射作用实现酶与底物的混合是进行高温短时催化反应的一种反应器. 酶活力单位:是表示酶活力大小的尺度;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下,在1分钟内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认识蔬菜》评课稿

《认识蔬菜》评课稿 博乐市第一小学文洪波 听了刘老师所上的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认识蔬菜》一课,我很受启发,以下是我对刘老师所上这一课的一些感受: 根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在活动指导时,不应该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成果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刘老师在课上导入时这样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蔬菜吗?你都认识哪些蔬菜?谁来说一说?”这一导入,开门见山的奠定了本节活动课的活动主题,目标明确,直奔主题——认识蔬菜,毫无旁赘。 同时,本节课围绕蔬菜所展开的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能力去参与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自己对蔬菜的认识程度、认识经验,完全发自于自己对生活的感知体验,这样也使得学生们在交流中丰富了他们的经验。 本节活动课,刘老师采用了师生互动和做游戏的方式来组织教学,首先让学生介绍他们自己所带的蔬菜,每个人带的蔬菜种类大体都不一样,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只做为一名指导者,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经验。然后,刘老师进行了“我能行”这一环节,出示了自己所带的一些蔬菜,以小组有奖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说出蔬菜的名称,激发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使本节活动课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接下来,刘老师用了“看图片,说名称”和“考考你”这两种具体组织环节,使学生的活动体验得以巩固。其中,刘老师做了“特色菜——恰马古”的指导,结合本地实际,弥补了学生对于蔬菜的认识经验。最后,刘老师用了“摸蔬菜”和“你来比划,我来猜”这两个小游戏做为本次活动课的结尾,学生参与性空前高涨,学生通过合作游戏,感触直接,获得了切身体验,让此次活动课在高昂、热闹的学生参与氛围中结束,给学生以“意由未尽”之感,为学生们在今后依旧能喜欢动手实践、积极参与活动埋下了伏笔,在学生的心中悄悄播撒了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之种”。 本次活动内容难易适当,分量适当;学生活动方法得当,符合学情;教师指导方法得当,讲解时间合理,大致在整堂课时间的四分之一;从活动效果而言,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次活动,不足之处在于: 1、活动内容缺乏综合性; 虽然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但是,就活动内容而言,略显单一,如果在活动中能设计一处综合性内容较强的环节就更好了。比如:可以“浅谈蔬菜营养搭配”。

新课程改革复习要点

新课程改革复习要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新课程改革复习要点 1、简述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课程在教育和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1)课程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3)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4)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3、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 (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4、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6、新课改总目标: (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需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3)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4)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7、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 (1 )改变课程过于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综合实践课评课

综合实践课评课 赵老师这堂课在综合实践课中属于汇报交流课,这堂课,值得学习的方面很多。下面就这堂课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合理的设计中体现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一开始,刘老师简短的几句导入语后就把课堂交给了几个实践小组进行逐一汇报,学生们从欣赏春天,说春天,到颂春天,再到描绘春天,老师随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汇报交流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展示相关的词语和古诗词。整个过程都围绕‘春’来进行,主题突出,环节实际合理,形式多样。 整节课设计的教学环节,落实了切合实际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抓住了综合实践课的培养关键。设计得很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师指导地位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导师制。首先,学生的汇报形式十分多样,有PPT、有视频,有诗朗诵等,可见赵老师前期的指导工作也是十分到位的。其次,教师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也起着引领、导向的作用。在活动中她做到了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又给了学生适时指导,刘老师创设了多个问题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帮助学生初步确定之后可以进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不仅如此,还拓宽小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还有对学生展开活动的方法的总结,刘老师的指导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得到了锻炼,学到了知

识.虽然在这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但寥寥数语起到衬托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深化了实践主题,课堂具有生成性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赵老师由浅入深,有实际到抽象,来引导学生对春的深入体验,使学生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法,获得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让学生的研究成果切实与生活、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在生活和社会现实中有了意义,实现了价值。同时也为下一次活动提供了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评课 (2)

我觉得这节课有这么两个出彩的地方: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这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寥寥数语,起到衬托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今天整节课陈话语不多,他把说话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们。整堂课孩子们学得主动,说得高兴,充满了欢声笑语。我耳畔回响的不是老师富有激情,高亢的声音。而是孩子们欢乐,稚嫩的话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节课难道不值得我们称赞吗?二、教学设计巧妙.我注意到这么一个细节设计,类组的同学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把问题抛给其他同学。其实他们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但是他们故意卖个关子。老师在这当中的角色也颇具玩味,答案早已了然于心。但是老师偏偏把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同学思考.打开思维的闸门,集思广益,让孩子们的思维在交流在碰撞在沟通,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同时又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团结协作.真所谓一举多得,一箭多雕。 首先很感谢望一小的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节精彩的综合实践中期反馈课。李老师作为一名今年下半年才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就能够这么深入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落落大方地上出这么目标明确、环节清晰、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富有自己教学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知道,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具有研究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它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不再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主动地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这就对我们综合实践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非常感谢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舞台。 接下来我就想借此机会,谈谈从李炜老师这节课上获得的几点启示和几点思考: 启示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这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寥寥数语,起到衬托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整堂课孩子们学得主动,说得高兴,充满了欢声笑语。我耳畔回响的不是老师富有激情,高亢的声音。而是孩子们欢乐,稚嫩的话语。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当一个小组汇报完活动方案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评价、交流、讨论,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启示二:活动评价贯穿始终 让我们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完全可以贯穿在我们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的课堂之中.这节课李老师就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启示三:方法指导润物无声。? 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属于中期反馈课,在课中老师除了了解学生在课外了解到的情况外,还对学生进行了润物无声式的研究方法指导。比如在课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段学生采访的视频。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独具匠心的。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视频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二者也向学生介绍了活动开展情况;最重

酶工程课程论文

新疆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食品酶工程 论文题目: 糖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姓名: 吐地古丽·马木太义 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 班级: 食安141班 学号: 220152358 成绩: 指导教师: 艾乃吐拉·马合木提职称: 讲师2017 年12月 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制

糖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作者:吐地古丽·马木太义指导老师:艾乃吐拉·马合木提 摘要:介绍了糖化酶产生菌株的分布、结构与多型性、作用机制、基因和固定化研究与处理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糖化酶; 性质; 基因; 固定化; 应用; 1.糖化酶 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糖化酶是一种习惯上的名称,学名为α-1,4-葡萄糖水解酶(α-1,4-Glucan glucohydrolace)。多应用于酒精、淀粉糖、味精、抗菌素、柠檬酸、啤酒等工业以及白酒、黄酒。糖化酶是由曲霉优良菌种(Aspergilusniger)经深层发酵提炼而成。 生化研究,能使淀粉迅速液化生成低分子的糊精。可催化水解淀粉生产啤酒、黄酒、酱味精和抗生素,也可用于葡萄糖、饴糖和糊精等的生产。[1] 糖化型淀粉酶(即淀粉一1,4一葡萄糖苷酶,简称糖化酶)能将淀粉从分子链非还原性末端开始,分解a一1,4-葡萄糖苷键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的醛基被弱氧化剂次碘酸钠所氧化。过量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由可溶性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量,计算酶活力[2]。 2.糖化酶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 糖化酶在传统白酒生产中的应用方式必须根据原来工艺中曲的质量和对新工艺的使用要求而定。有如下三种具体的方式: 首先,用曲量不减,添加糖化酶是为了补充或增强曲中糖化力的不足。 其次,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用曲量,添加一定量糖化酶代替被减去部分曲的糖化力。 再者,原工艺不变,完全使用糖化酶和酵母来替代原来的曲,这类方式一种是针对丢糟, 搞强化发酵;另一种是形成新的发酵周期只有5-7天的酶法制酒工艺。 2.1采用使用方式 要根据各个行业、各种香型酒本身的工艺情况及工艺检测数据,并通过试验合理选择。 2.2糖化酶的使用及计算 不论采用那种方式,糖化酶的添加量都可以精确计算,而不能盲目使用,仅凭经验或者摹仿别人均不足取。计算的依据是每克原料所需的糖化力((u/g),如本厂在未使用糖化酶时 小班投料750kg,加大曲2500,即187. 5kg,糖化力580 (u/g),则原料加曲占有的糖化力为187. 5X580 X 1000(750+187. 5)只1000=116 (u/g) 综合各个厂的经验数据,一般每克原料中糖化力达到120"-140 (u/g)时,即能基本满足工艺要求。那么上述糖化酶第一种应用方式就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原料用量(kg) X每克原料所需的糖化力(u/g)=大曲用量(kg) X大曲糖化力(u/g)+糖化酶用量X糖化酶单位(u/g) 例:设投料1000kg,按26%用曲量计,需要大曲260kg,大曲糖化力为250 (u/g)。现添加糖化酶而大曲用量不减,问需添加多少酶活力为5万(u/g)糖化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