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包括流程控制单元、服务器和用户终端,所述流程控制单元、服务器、用户终端相互连接;所述流程控制单元包括提供测试所需参数的参数设置单元、提供不同测试脚本和测试环境的测试选择单元、提供整体测试的软件测试单元、提供单个功能测试的功能测试单元;所述服务器设置有用于测试报告日志编撰的日志生成单元和溶于日志结果记录的日志存储单元;本技术提供的系统,能够根据需要测试软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测试环境、测试脚本,从而进行测试;且在测试过程中,能够根据测试提供相应的参数,工作效率更高,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同时还对测试结果生成报告,并予以保存,方便后续使用者进行查询。

技术要求

1.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程控制单元(1)、服务器(2)

和用户终端(3),所述流程控制单元(1)、服务器(2)、用户终端(3)相互连接;所述流程控制单元(1)包括提供测试所需参数的参数设置单元(4)、提供不同测试脚本和测试环境的测试选择单元(5)、提供整体测试的软件测试单元(6)、提供单个功能测试的功能测试单元(7);所述服务器(2)设置有用于测试报告日志编撰的日志生成单元(8)和溶于日志结果记录的日志存储单元(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设置单元(4)对每组测设提供测试参数,每一项测试参数的设置数目不小于三组,且各组数

据互不相同,存在类型、数值上的差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选择单元(5)所提供的选项包括测试脚本和测试环境,根据用户终端(3)向服务器(2)提供不同类型的待测试软件,提供不同的脚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选择单元(5)提供的测试环境包括Windows系统环境、Mac系统环境、Unix系统环境、安卓系统环境以及iOS系统环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件测试单元(6)对待测试的软件整体进行分析,将其按功能进行分开,在功能测试单元(7)中对单个功能进行测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测试单元(7)结合参数设置单元(4)提供的参数进行功能测试,测试结果、测试参数以及测试的源代码均通过流程控制单元(1)传递至服务器(2)中,服务器(2)在日志生成单元(8)中对功能测试生成日志报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志生成单元(8)中生成的日志报告,在日志存储单元(9)中进行存储,其存储时限为10个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程控制单元(1)、服务器(2)、用户终端(3)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有线连接、无线连接、蓝牙连接和ZigBee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3)设置有多个,用户终端(3)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

技术说明书

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应运而出,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诸多方便。

软件的开发过程中,测试是对软件是否能够按照设计者想要的方式进行工作,取得所希望的功能;现有的测试都是通过人工完成,人工选择测试的脚本、设计测试的参数,效率较为低下,影响开发的工作进程。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包括流程控制单元、服务器和用户终端,所述流程控制单元、服务器、用户终端相互连接;所述流程控制单元包括提供测试所需参数的参数设置单元、提供不同测试脚本和测试环境的测试选择单元、提供整体测试的软件测试单元、提供单个功能测试的功能测试单元;所述服务器设置有用于测试报告日志编撰的日志生成单元和溶于日志结果记录的日志存储单元。

优选的,所述参数设置单元对每组测设提供测试参数,每一项测试参数的设置数目不小于三组,且各组数据互不相同,存在类型、数值上的差异。

优选的,所述测试选择单元所提供的选项包括测试脚本和测试环境,根据用户终端向服务器提供不同类型的待测试软件,提供不同的脚本。

优选的,所述测试选择单元提供的测试环境包括Windows系统环境、Mac系统环境、Unix 系统环境、安卓系统环境以及iOS系统环境。

优选的,所述软件测试单元对待测试的软件整体进行分析,将其按功能进行分开,在功能测试单元中对单个功能进行测试。

优选的,所述功能测试单元结合参数设置单元提供的参数进行功能测试,测试结果、测试参数以及测试的源代码均通过流程控制单元传递至服务器中,服务器在日志生成单元中对功能测试生成日志报告。

优选的,所述日志生成单元中生成的日志报告,在日志存储单元中进行存储,其存储时限为10个月。

优选的,所述流程控制单元、服务器、用户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有线连接、无线连接、蓝牙连接和ZigBee连接。

优选的,所述用户终端设置有多个,用户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系统,能够根据需要测试软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测试环境、测试脚本,从而进行测试;且在测试过程中,能够根据测试提供相应的参数,工作效率更高,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同时还对测试结果生成报告,并予以保存,方便后续使用者进行查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流程控制单元;2、服务器;3、用户终端;4、参数设置单元;5、测试选择单元;6、软件测试单元;7、功能测试单元;8、日志生成单元;9、日志存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包括流程控制单元1、服务器2和用户终端3,所述流程控制单元1、服务器2、用户终端3相互连接;所述流程控制单元1包括提供测试所需参数的参数设置单元4、提供不同测试脚本和测试环境的测试选择单元5、提供整体测试的软件测试单元6、提供单个功能测试的功能测试单元7;所述服务器2设置有用于测试报告日志编撰的日志生成单元8和溶于日志结果记录的日志存储单元9。

进一步的,所述参数设置单元4对每组测设提供测试参数,每一项测试参数的设置数目不小于三组,且各组数据互不相同,存在类型、数值上的差异。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选择单元5所提供的选项包括测试脚本和测试环境,根据用户终端3向服务器2提供不同类型的待测试软件,提供不同的脚本。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选择单元5提供的测试环境包括Windows系统环境、Mac系统环境、Unix系统环境、安卓系统环境以及iOS系统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软件测试单元6对待测试的软件整体进行分析,将其按功能进行分开,在功能测试单元7中对单个功能进行测试。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测试单元7结合参数设置单元4提供的参数进行功能测试,测试结果、测试参数以及测试的源代码均通过流程控制单元1传递至服务器2中,服务器2在日志生成单元8中对功能测试生成日志报告。

进一步的,所述日志生成单元8中生成的日志报告,在日志存储单元9中进行存储,其存储时限为10个月。

进一步的,所述流程控制单元1、服务器2、用户终端3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有线连接、无线连接、蓝牙连接和ZigBee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终端3设置有多个,用户终端3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

工作原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通过使用用户终端3上传所需要进行测试的软件或者功能代码片段至服务器2中,服务器2传递至流程控制单元1中,流程控制单元1根据待测试的软件或者代码片段类型,通过测试选择单元5选择测试的脚本以及代码运行的系统环境;通过参数设置单元4自动设置需要测试所需要用到的参数,通过软件测试单元6对待测试的软件进行分割,分割成功能代码,最后功能代码在功能测试单元7中进行测试;针对测试的结果、使用的参数以及测试的源代码在日志生成单元8中生成日志,并将日志在日志存储单元9中进行保存;至此,一项测试进行完成。

其中,参数设置单元4提供的参数的设置数目不小于三组,且各组数据互不相同,通过不同的多组参数进行测试保证测试结果的稳定性;日志存储单元9中存储时限为10个月,避免大量无用的日志占据内存空间;用户终端3设置有多个,能够实现多个用户分别进行测试的功能,且用户终端3的载体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中任意一种,适用面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