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专题练习(word版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专题练习(word版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 cm。

(2)如图2,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

(5)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6)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在逐渐变短,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现象,为了把像调整到光屏中央,应选_______。

A.将蜡烛向下移动B.将凸透镜向下移动C.将光屏向下移动

(7)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__________ (左/右)移。

(8)如图,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移动距离为s′______s(填“>”“=”或“<”)。

【答案】10.0下投影仪变小放大 B 左 >

【解析】

【详解】

(1)[1]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是50.0cm,光屏所在的位置是60.0cm,那么凸透镜的焦距是

f==

60.0cm-50.0cm10.0cm

(2)[2]从图2可以看到,光屏的位置过高,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下调整;

(3)[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移动光屏,这时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4]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变小;

(5)[5]从图中可以看到,物距等于15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个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6)[6]从图甲可以看到,像的位置偏上了,为了把像调整到光屏中央,应选将凸透镜向下移动,这样像会下移,重新在光屏中央,故选B;

(7)[7]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那么所成的清晰像会往右移动,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左移;

(8)[8]当物距等于2f,此时像距也是2f,物像之距最小,当蜡烛由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 时,由于物体向2f处靠近,物像之距在减小,那么物体移动的距离s小于像移动的距离s′。

2.学习小组用图1中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想1是________的.

②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中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③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________.

(2)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如图丙所示:

①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

②他们设想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c 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

③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

【答案】正确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小孔越大,亮度越亮 C 小更暗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根据题意知道,当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出现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则说明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故可判断猜想1是正确的;

②要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只改变形状,而图乙中既改变了孔的形状,也改变孔的大小,所以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③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知道: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2)①光屏上原本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说明该经过透镜组折射后把三个像重叠在一起,那么三棱镜组合相当于凸透镜的作用,所以C选项中的组合合理;

②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行于主光轴,越靠近光心的光线经折射后汇聚于凸透镜的焦点其偏折程度小,所以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小.③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成像,但要损失一部分能力,所以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变暗,但大小不变;

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

①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合适位置放一眼镜的镜片,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是____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②若在图乙中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_______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日常生活中,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③若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后,光屏上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④若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25cm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在原来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_______(能或不能)找到一个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光具座总长100cm)

【答案】10.0 发散近视 80 放大投影仪不能不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根据焦点的定义光斑即焦点处,由图可知凸透镜位于30.0cm处,光屏位于40.0cm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2][3]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30cm,大于两倍焦距,像距15cm,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合适位置放一眼镜的镜片,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延迟聚焦,是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

[4][5][6]若在图乙中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15cm,根据光的可逆性,像距调整至30cm,即将光屏移动到80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日常生活中,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7]若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后,光屏与透镜间的距离不变,但物距增大,故光屏上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8]若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25cm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在原来位置不变,此时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则像距应大于2倍焦距即50cm,应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至刻度值上100cm以外,而图中刻度尺最大量程不足,故不

能找到这个位置。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点燃蜡烛后,在调整过程中,应调整光屏、凸透镜或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上;

(2)当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实像;生活中我们使用的_________就是利用了该原理(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3)小明将自己的一个近视眼镜片放在图中烛焰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4)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可将凸透镜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以便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

(5)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答案】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右下完整的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像最好成在光屏的中心,只有透镜、光屏、烛焰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整个实验过程中像能成在光屏中心。

(2)[2] [3]观察图像可知,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情况工作的。

(3)[4]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此时像的位置远离凸透镜了,因此,为了让像成在光屏上,必须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即向右移动。

(4)[5]蜡烛燃烧变短的过程中,它发出的通过凸透镜中心的光线在光屏上的落点就会向上移动,因此,要想像依然成在光屏的中间,需要将透镜向下移动。

(5)[6]将透镜遮住一半,只是减小了通过透镜的光的强度,像变得模糊一些。但烛焰发出的光通过透镜其他部分依然能在光屏上成完整的像。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现将蜡烛移动距凸透镜30cm处,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倒立的实像,现将蜡烛靠近凸透镜5cm,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可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插入一个适当的

______透镜,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10.0 缩小凸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f==

40.0cm-30.0cm10.0cm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2]现将蜡烛移动距凸透镜30cm处,这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3]现将蜡烛靠近凸透镜5cm,这时物距变小,还是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体靠近,则像远离凸透镜,这时清晰的像在光屏后方,为了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可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插入一个适当凸透镜,凸透镜有会聚作用,这样清晰的像会靠近凸透镜。

6.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若保持图中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首先调整光屏的____,然后将光屏向_____缓慢移动(选填“左”或“右”),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该像的大小与物体相比是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若将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5厘米(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光屏,___在光屏上重新找到清晰的像(选填“可能”或“不能”)。

【答案】高度右放大可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因为实验的要求及需要,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故该题中为了在光屏中心找到像,应首先调整光屏的高度。

[2][3]凸透镜在50.0cm处,蜡烛在35.0cm处,此时物距

u=50.0cm-35.0cm=15.0cm

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应成在另一侧的2倍焦距以外,此时光屏的位置在70.0cm以外处,故光屏应向右移动。

[4]若将蜡烛在光具座上像右移动5厘米(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便在40.0cm处,物距

u=50.0cm?40.0cm=10.0cm

满足u=f,不成像。

若将蜡烛在光具座上像左移动5厘米(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便在30.0cm处,物距

u=50.0cm?30.0cm=20.0cm

满足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综上,将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5厘米(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光屏,可能在光屏上重新找到清晰的像。

7.如图a所示小王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镑的焦距为20cm;

(1)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承接一个倒立清晰的实像,可将蜡烛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王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发现无论怎样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都无法呈现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小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仍接不到像,如图b所示,MN为透镜L的主光轴,试通过光路作图确定蜡烛AB通过透镜L 所成的像______________。

【答案】右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解析】

【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u=f时,不成像;

④u

【详解】

(1)[1]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即像距为50cm,大于二倍焦距,要使光屏承接一个倒立清晰的实像,物距应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应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2)[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王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等于焦距,即蜡烛位于焦点上,此时是不能成像的,所以发现无论怎样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都无法呈现清晰的像,即原因是: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3)[3]为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小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物距小于焦距,此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依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出蜡烛的顶点的光路图,即与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然后反射延长两条折射光线,交于一点,此点为蜡烛顶点的像,过此点向光轴作出垂线,垂线段为蜡烛的像,如图所示:

【点睛】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

8.如图所示,小明用光具座、F光源、凸透镜、半透明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先测凸透镜焦距,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如图乙中,将透镜处于50cm刻度处,把光源向右移至35cm刻度处时,将光屏左右移动适当调节,可得到清晰的像,人眼沿着如图甲所示的方向,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_______;

(3)在第(2)小题的情况下,如果用物理书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丁中的_______;

(4)当光源F靠近凸透镜时,光源F的像将落在光屏的_______(选填“前”或“后”)方;

(5)在第(4)小题的情况下,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A.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B.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答案】10.0 D D 后 B

【解析】

【详解】

(1)[1]从图甲可以看到,两条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说明了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光源在35cm刻度处时,物距在一倍到二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3)[3]如果用物理书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其余部分仍能折射成像,所以还是可以成像的,依然还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只不过像会变暗。

故选D。

(4)[4]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当光源F靠近凸透镜时,光源F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后方。

(5)[5]人眼的晶状体和视网膜距离不变,当光源F靠近凸透镜时,光源F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后方,这时要求光会聚加强,那么应该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使像往前移动。不能将光屏

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故选B。

9.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不要求估读),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答案】11 放大左变小下右

【解析】

【分析】

(1)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②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2)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

【详解】

(1)[1]使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并移动光屏,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为:

41.0cm?30.0cm=11.0cm,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1.0cm;

[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4]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物距在不断增大,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则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2)[5]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3)[6]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即此时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右侧),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可将光屏适当右移。

10.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水透镜,并利用水透镜探究“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图甲中,从形状上可以判别此时的水透镜是_____(凹/凸)透镜;研究小组对水透镜中继续注入少许水,发现焦点左移,抽出少许水后,焦点右移;并测得了水透镜的多个焦距值;这一现象说明水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水透镜的焦距越_____(大/小)。

(2)如图乙,在光具座上固定好蜡烛和水透镜,此时物距为_____cm,移动光屏到如图的位置获得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放大/缩小)的实像。

(3)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变,利用甲图装置测量水透镜的焦距,并在乙图中进行透镜成像实验,获得多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焦距f/cm像距v/m 1

f

/m-1

1

v

/m-1

115.060.0 6.7 1.7 212.030.08.3 3.3 320.010.0 5.0

4 8.0 13.0 12.

5 7.5 5 5.0 6.7 20.0 15.0

A .表格中,第3次实验时水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不变,像的大小跟_____有关。

B .作出1v

和1f 的关系图像。 (________)

C .根据上述数据和图像,写出v 和f 的关系是v =_____。

【答案】凸 大 20.0 放大 10 焦距

15f f

- 【解析】

【详解】

(1)[1]由图甲知,该水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

[2]注入少许水,发现焦点左移,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变小,可知焦距变小;抽出少许水后,焦点右移,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变大,可知焦距变大;这一现象说明水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水透镜的焦距越小。

(2)[3]由图乙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0cm ,则物距为20.0cm ;

[4]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5]A .由第三组数据可知, -1110m f

=,则f =0.1m=10cm ; [6]由数据知,物距不变,凸透镜的焦距改变,像距改变,说明像的大小改变,可知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不变,像的大小与焦距有关;

[7]B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连线,如图所示:

; [8]C .由图像可知,1v

与1f 成正比例关系,设11k b v f =+,分别将3、5组数据代入得: 510k b =?+---①,

15=20k b ?+---②,

联立①②解得:k =1,b =-5;可得

115v f

=-, 进一步可得:

15f v f

=-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