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数形结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数形结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

【知识要点】

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题过程的机械化,可操作性强,便于把握,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数量关系,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地利用这种结合,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考方法.

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Ⅰ、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Ⅱ、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历年考卷形势分析及中考预测】

数形结合思想是历年来中考和竞赛的必考内容,纵观近6年广州市的中考试题,分值分布大约在15分左右,其中简单的题目大约占9分,主要考察不等式组的解法,绝对值的化简,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等,其余的6分较难,主要出现在后面的压轴题目中,经常和实际问题,动点问题及函数问题结合,难度较大,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考点精析】

考点1. 借助数轴解不等式及根式的化简:

例1.(2010浙江金华)如图,若A 是实数a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则关于a ,-a ,1的大小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a <1<-a

B .a <-a <1

C .1<-a <a

D .-a <a <1

例2.如果不等式?

??<-≥-080

9b x a x 的整数解仅为1,2,3,那么适合不等式组的整数b a ,的有序

数对),(b a 有多少对?

0 1 A

(第9题图)

【举一反三】 1.(2010湖北宜昌)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分别对应实数a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a |>|b | B . a +b >0 C . ab <0 D . |b |=b 2.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组的解 ?

??>≤≤m x x 2

1有解,求m 的取值范围

考点2. 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函数问题:

例3.(2010 浙江台州市)类比学习:一动点沿着数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

个单位,相当于向右平移1个单位.用实数加法表示为 3+(2-)=1.

若坐标平面上的点作如下平移:沿x 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a (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平移a 个单位),沿y 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b (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平移b 个单位),

则把有序数对{a ,b }叫做这一平移的“平移量”;“平移量”{a ,b }与“平移量”{c ,d }的加法运算法则为}{}{}{d b c a d c b a ++=+,,,.

解决问题:(1)计算:{3,1}+{1,2};{1,2}+{3,1}.

(2)①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先按照“平移量”{3,1}平移到A ,再按照“平移量”

{1,2}平移到B ;若先把动点P 按照“平移量”{1,2}平移到C ,再按照“平移量” {3,1}平移,最后的位置还是点B 吗? 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OABC . ②证明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

(3)如图2,一艘船从码头O 出发,先航行到湖心岛码头P (2,3),再从码头P 航行到码头Q (5,5),最后回到出发点O . 请用“平移量”加法算式表示它的航行过程.

(第4题)

y

O

图2

Q (5, 5)

P (2, 3)

y

O 图1

1

1 x

x

例4.(2010 山东省德州)某游泳池的横截面如图所示,用一水管向池内持续注水,若单位时间内注入的水量保持不变,则在注水过程中,下列图象能反映深水区水深h 与注水时间t 关系的是

(A)

(B) (C) (D)

【举一反三】

1.(2010重庆市潼南县)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 的正方形,四边形EFGH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D 与点F 重合,点B ,D (F ),H 在同一条直线上,将正方形ABCD 沿F →H 方向平移至点B 与点H 重合时停止,设点D 、F 之间的距离为x ,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EFGH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则能大致反映y 与 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2.(2010 甘肃)已知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当0y <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0x <

B .11x -<<或2x >

C .1x >-

D .1x <-或12x <<

考点3. 利用图形理解代数恒等式

t h

O

t h

O t h

O h

t

O

例5.(2010辽宁丹东市) 图①是一个边长为()m n +的正方形,小颖将图①中的阴影部分拼成图②的形状,由图①和图②能验证的式子是( ) A .2

2

()()4m n m n mn +--= B .2

2

2

()()2m n m n mn +-+= C .2

2

2

()2m n mn m n -+=+ D .2

2

()()m n m n m n +-=-

例6.(2010 浙江衢州)如图,边长为(m +3)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 的正方形之后

余部分又剪拼成一个矩形(不重叠无缝隙),若拼成的矩形一边长为3,则另一边长是( )

A .2m +3

B .2m +6

C .m +3

D .m +6 例7.(2010广东佛山)新知识一般有两类:第一类是不依赖于其他知识的新知识,如“数”、“字母表示数”这样的初始性的知识;第二类是在某些就只是的基础上进行联系、拓广等方式产生的知识,大多数知识是这样的知识。

(1)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是第几类知识?

(2)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之前,你已拥有的有关知识是哪些?(写出三条即可)

(3)请你用已拥有的有关知识,通过数和形两个方面说明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时如何获得的?(用(a +b )(c +d )来说明)

【举一反三】

1.(2010四川达州)如图1,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 ),将余下部分拼成一个梯形,根据两个图形阴影部分面积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个关于

a 、

b 的恒等式为

A .()2222a b a ab b -=-+

B .()2

222a b a ab b +=++ C .2

2

()()a b a b a b -=+- D .2

()a ab a a b +=+

2.(2010浙江湖州)将图甲中阴影部分的小长方形变换到图乙位置,你能根据两个图形的

面积关系得到的数学公式是 .

考点4.借助直角三角形解三角比问题

例8.(南京·2007中考)如图,A 、B 两地之间有一座山,汽车原来从A 地到B 地须经C 地沿折

线A —C —B 行驶,现开通隧道后,汽车直接沿直线AB 行驶.已知AC =10km ,∠A =30°,∠B =45°,则隧道开通后,汽车从A 地到B 地比原来少走多少千米?(结果精确到0.1km )(参考数据:

41.12≈,73.13≈)

图1

A

B

C

30

45

3图

考点5.借助勾股定理等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实际问题

例9.(上海·2006中考)本市新建的滴水湖是圆形人工湖.为测量该湖的半径,小杰和小丽沿湖

边选取A 、B 、C 三根木柱,使得A 、B 之间的距离与A 、C 之间的距离相等,并测得BC 长为240米,A 到BC 的距离为5米,如图1所示.请你帮他们求出滴水湖的半径.

【举一反三】

气象台发布的卫星云图显示,代号为

W 的台风在某海岛(设为点O )的南偏东45°方向

的B 点生成,测得OB =100√6km .台风中心从点B 以40km /h 的速度向正北方向移动,经5h 后到达海面上的点C 处.因受气旋影响,台风中心从点C 开始以30km /h 的速度向北偏西60°方向继续移动.以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1)台风生成中心点B 的坐标为 ______ ,台风中心转折点C 的坐标为 _____ (结果保留

根号)

(2)已知距台风中心20km 的范围内均会受到台风的侵袭.如果某城市(设为点A )位于点

O 的正北方向且处于台风中心的移动路线上,那么台风从生成到最初侵袭该城要经过多长时间?

考点6.借助图形解决代数式或函数最值问题

例10.解关于x 的方程

631=+

++x x

· · ·

A

B

C 例4图2

· O D

例11.已知9)12(422+-++=x x S

,求S 的最小值。

【举一反三】

1 解关于x 的方程231=--+x x

考点7.借助图形解决函数解析式问题

例12 在同一坐标系内,直线l 1:y =(k -2)x +k 和l 2:y =kx 的位置可能为( )

例13.如果一次函数()0,0≠≠+=b k b kx y 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那么( )

(A )0b

(C )0>k 且0k 且0>b

例14.一次函数c ax y +=与

c bx ax y ++=2

,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

【举一反三】

1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m ,1)和(-1,m )其中m >-1则k 、b 应满足( ) (A )k >0且b >0 (B )k >0且b <0 (C )k <0且b >0 (D )k <0且b <0

2 如果函数y =kx +b 的图象在第一、二、三象限内,那么函数y =kx 2+bx -1的图象大致是( )

3 当k <0时,反比例函数

y k

x =

和一次函数y

kx k

=-的图象大致是( )

考点8.借助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例15.(09年北京)如图,A 、B 两点在函数()0m y x x

=>的图象上.

(1)求m 的值及直线AB 的解析式;

(2)如果一个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那么我们称这个点是格点.请直接写出图中阴影部

分(不包括边界)所含格点的个数。

A

B

C

D

y y y y

O x O x O x O x

A B C D

【举一反三】

1 某商业公司为指导某种应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对二月份至七月份的该商品的销售和成

本进行了调研,结果如下:每件商品的售价M(元)与时间t(月)的关系可用一条线段上的点来表示(如图),每件商品的成本Q(元)与时间t的关系可用一条抛物线的一部分上的点来表示(如图)(说明:图①、图②中的每一个实心黑点所对应的纵坐标,分别指相应月份的售价和成本)

请你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回答:

(1)每件商品在3月份出售时的利润(利润=售价-成本)是多少元?

(2)求图中表示的每件商品的成本Q(元)与时间t(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你能求出三月份至七月份每件商品的利润W(元)与时间t(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请写出计算过程,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若该公司共有此种商品30000件,准备在一个月内全部售完,请你计算一下至少可获利多少元?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形专题训练

三角形 一、选择题 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2和5,则第三边为() A. 13 B.13或 C. 13或5 D. 15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A. 都是射线 B. 都是直线 C. 都是线段 D. 都在三角形内 3.小明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框架如图所示,已知∠B=∠E,AB=DE,BF=EC,其中框架△ABC的质量为840克,CF的质量为106克,则整个金属框架的质量为() A. 734克 B. 946克 C. 1052克 D. 1574克 4.到△ABC的三条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的是() A. 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 三条高线的交点 D.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5.如图,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使用的数学道理是()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三角形的稳定性 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 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如图,△ABC内有一点D,且DA=DB=DC,若∠DAB=20°,∠DAC=30°,则∠BDC的大小是( )

A. 100° B. 80° C. 70° D. 50° 7.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8.已知在△ABC和△DEF中,∠A=∠D=90°,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和△DEF全等的是( ) A. AB=DE,AC=DF- B. AC=EF,BC=DF - C. AB=DE,BC=EF- D. ∠C=∠F,AC=DF 9.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一个底角度数为() A. 20° B. 50° C. 80° D. 100° 10.如图,点M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的边AB的中点,点P是正方形边上的动点,从点M出发沿着逆时针方向在正方形的边上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则当点P逆时针旋转一周时,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DMP面积达到5cm2的时刻的个数是() A. 5 B. 4 C. 3 D. 2 二、填空题 11.在△ABC中,已知∠A=30°,∠B=70°,则∠C的度数是________。 12.将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则图中∠α的度数为________. 13.如图,点P为△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PD⊥AB,PE⊥BC,PF⊥AC,则PD____________PF.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数与式的计算)

20XX 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数与式的计算) 试题特点:通过学习孝感市07年——14年的本类考题,参考湖北省其他地市的命题,作以下预测: 1.继续保持原来的命题模式,一个6分的考题。 2.一个实数计算题,再加一个分式化简求值(或解分式方程)。20XX 年黄石、宜昌、咸宁等市是这样命题的。3.解不等式组及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题型①分式化简求值②将多项式变形为x+y ,xy ,x-y 的形式计算 ③解分式方程④实数计算 考查学生的数感、式感、符号感、计算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 .知识点:负指数,平方根,立方根,绝对值,分式四则运算,因式分解,解分式方程。 常见错误: ① 00 =a (a ≠0)② p p a a -=- (a ≠0,p 为正整数) ③ 2323-=- ④ () 52522 -=- ⑤漏掉负号 ⑥解分式方程漏乘,移项不变号,无检验。 ⑦解分式方程与分式化简混为一谈。 应对措施: 1.牢固记忆及正确使用概念,公式,性质. 幂米的运算法则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式的基本性质,等式性质及其区别。 2.在易错处讲清来龙去脉,说透缘由;作业及时纠错。 3.按法则计算,按步骤计算,不跳步,慎用口算,确保准确无误,立足一次成功。 4.回头看:教师将错题整理,让学生再做一遍。 5.将 含计算技巧的题目总结规律,提炼方法。 19.(2010湖北孝感,19,6分)解方程:21 133x x x -+=--. 19、(2011?孝感)解关于的方程:1 2 13-+ =+x x x . 19.(2012?孝感6分)先化简,再求值:??? ? ? ?--÷-a b ab a a b a 2 2,其中13+=a ,13-=b .

中考数学——数形结合专题

第九讲数形结合思想 【中考热点分析】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根据数学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数量关系,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的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考方法。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题过程的操作性强,便于把握。 【经典考题讲练】 例1.(2015衢州)如图,已知直线3 34 y x =- +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A 、B ,P 是抛物线21 252y x x =-++的一个动点,其横坐标为a ,过点P 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直线 3 34 y x =-+于点Q ,则当PQ =BQ 时,a 的值是 . 例2.(2014?)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定点A (-1,0),B (4,0),抛物线( )过点A 、B ,顶点为C .点P (m ,n )(n <0)为抛物线上一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与顶点C 的坐标. (2)当∠APB 为钝角时,求m 的取值范围. (3)若 ,当∠APB 为直角时,将该抛物线向左或向右平移t ( )个单位,点 P 、C 移动后对应的点分别记为、 ,是否存在t ,使得首尾依次连接A 、B 、 、 所 构成的多边形的周长最短?若存在,求t 值并说明抛物线平移的方向;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即可,求得解析式后转换成顶点式即可. (2)因为AB 为直径,所以当抛物线上的点P 在⊙C 的内部时,满足∠APB 为钝角,所以-1<m <0,或3<m <4. (3)左右平移时,使A ′D+DB ″最短即可,那么作出点C ′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C ″,得到直线P ″C ″的解析式,然后把A 点的坐标代入即可.

2021中考数学专题—三角形和圆

《等腰三角形》经典题型拓展与提高专训 1. 如图,在△ABC中,∠BAC=120°,AD⊥BC于点D,且AB+BD=DC,求∠C的度数. 2. 如图,在△ABC中,∠BAC=2∠B,CD平分∠ACB交AB于D,求证:AC+AD=BC. 3.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1)DE=DF.(2)DE⊥DF 4.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90°,AB=AC,E,F分别为AC,BC的中点,连接EF,ED,FD.

(1)求证:ED=EF. (2)若∠BAD=60°,AC平分∠BAD,AC=6,求DF的长. 5.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50°,D为BC的中点,点E在AB上,∠AED=70°,若点P 是等腰三角形ABC的腰上的一点,则当△DEP是以∠EDP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时,求∠EDP的度数. 6. 如图:已知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 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7. 如图,AB∥CD,∠1=∠2,AD=AB+CD, 求证:(1)BE=CE;(2)AE⊥DE;(3)AE平分∠BAD.

7. 8.如图,△ABC中,AC=2AB,AD平分∠BAC交BC于D,E是AD上一点,且EA=EC,求证:EB⊥AB. 9.如图1,已知Rt△ABC,∠ABC=90°,以AC,AB为边分别向形外作等边三角形ACD,ABF,连接CF,BD. (1)求证:CF=BD; (2)如图2,若∠BAC=30°,点H为AC的中点,连接FH,BH,DH,请直接写出与△ABC全等的所有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练习数与式

数与式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的相反数是( ) A .1 3 B . 1 3- C . 3 D . -3 2.下列数022cos 607π,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下列计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 A.030= B.1221 -=?- C.331-=- D.527-+=- 4.若式子x 的取值范围是( ) A.1 12x x ≥-≠且 B.1x ≠ C.12x ≥- D.1 12x x >-≠且 5. 下列运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

A .235x x x += B .326x x x ?= C .55x x x ÷= D .()2 3539x x x ?= 6.a ,b 是两个连续整数,若a <7<b ,则a ,b 分别是( ) ,3 ,2 ,4 ,8 7.若2(1)20m n -++=,则m n +的值是( ) A .-1 B .0 C .1 D .2 8.我们规定[]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例如[]12.1=, []33=,[]35.2-=-,若5104=?? ????+x ,则x 的取值可以是( )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四个实数2-,0,2-,1中,最小的实数是 . 10.分解因式:22(21)a a --= .

11.古生物学家发现350 000 000年前,地球上每年大约是400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50 000 000=_________. 12.如图,一个正方形纸盒的展开图,在其中的四个正方形内标有数字1,2,3和-3,要在其余的正方形内分别填上―1,―2,使得按虚线折成的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则A 处应填 . 13. 计算:323()a a ?= . 14.当分式24 2 +-x x 的值为0时,x 的值是 _. 15.已知2x y -=3,则代数式624x y -+的值为 . 16.观察下列等式: 1 11122=-?,1112323=-?,111 3434=-?, 将以上三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 1 1 1 1 1 1 1 1 13 111223342233444++=-+-+-=-=???. 那么,计算1 1 1 1 12233420142015++++????L 的结果是

中考冲刺数学经典讲义:数形结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冲刺:数形结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展望】 1.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可分两类: (1)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表示数的问题,它常借用数轴、函数图象等; (2)运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问题,常常要建立方程(组)或建立函数关系式等. 2. 热点内容: 在初中教材中,“数”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实数、代数式、函数和不等式等,而“形”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直线型、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抛物线、相似、勾股定理等.在直角坐标系下,一次函数图象对应一条直线,二次函数的图像对应着一条抛物线,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方法点拨】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 数形结合解题基本思路:“数”和“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含着与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密切相关的数量关系;反之,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做出直观地反映和描述.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 合起来,在解决代数问题时,想到它的图形,从而启发思维,找到解题之路;或者在研究图形时,利用代数的知识,解决几何的问题.实现了抽象概念与具体图形的联系和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 特别是二次函数,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同时也使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得到最充分体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等都与其系数a,b,c密不可分.事实上,a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b与a 一起决定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 c 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位置,与a、b 一起决定抛物线顶点坐标的纵坐标,抛物线图形的平移,只是顶点坐标发生变化,其实从代数的角度看是b、c 的有关变化. 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应注意养成数形相依的观念,有意识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形成数形统一意识,提高解题能力.“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总之,要把数形结合思想贯穿在数学学习中.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是数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典型例题】 类型一、利用数形结合探究数字的变化规律 1. 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 【思路点拨】 首先计算几个特殊图形,发现:数出每边上的个数,乘以边数,但各个顶点的重复了一次,应再减去.第1个图形是2×3-3,第2个图形是3×4-4,第3个图形是4×5-5,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n+1)(n+2)-(n+2)=n2+2n. 【答案与解析】 第1个图形是三角形,有3条边,每条边上有2个点,重复了3个点,需要黑色棋(2×3-3)个;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相似三角形

2016年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一) 一、填空题 1.下面图形中,相似的一组是___________. (1) (2) (1) (2) (3) (4) 2.若x ∶(x+1)=6∶9,则x= . 3.已知线段a 、b 、c 、d 成比例,且a=6,b=9, c=12,则d= 4.在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 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是2cm ,则这两地的实际 距离是________米 5.如图,两个五边形是相似形,则=a ,=c ,α= ,β= . 6. 已知△ABC ∽△DEF,AB=21cm,DE=28cm,则△ABC 和△DEF 的相似比为 . 7.△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2、10、3,△ C B A ''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5,若△ABC ∽△C B A '', 则△C B A ''的第三条边长为 . 8.如图,△ABC ∽△CDB ,且AC =4,BC =3, 则BD =_________. 9.若一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平分线与底边围成的三角形与原图形相似,?则等腰三角形顶角为________度. 10.△ABC 的三边之比为3:5:6,与其相似的△DEF 的最长边是24cm,那么它的最短边长是 ,周长是 . 二、选择题 11.已知4x -5y=0,则(x+y)∶(x -y)的值为( ) A. 1∶9 B. -9 C. 9:1 D. -1∶9 12.已知,线段AB 上有三点C 、D 、E ,AB=8,AD=7,CD=4,AE=1,则比值不为1/2的线段比为( ) A.AE :EC B.EC :CD C.CD :AB D.CE :CB ╮ 23a c β 1550 950 1150 12 5 7αb ╭╮ ╯650 1150 第5题图 B C D 第8题图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数与式-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天津市和平区普通中学2018届初三数学中考复习 数与式 专题练习题 1.下列实数中,是有理数的为( ) A. 2 B .3 4 C .π D .0 2.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酌,实属来之不易,舌尖上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5×109千克 B .50×109千克 C .5×1010千克 D .0.5×1011千克 3.若|a -1|=a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 B .a ≤1 C .a <1 D .a >1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4x 3·2x 2=8x 6 B .a 4+a 3=a 7 C .(-x 2)5=-x 10 D .(a -b)2=a 2-b 2 5.如果a +a 2-4a +4=2,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 ≤2 C .a ≥-2 D .a ≥2 6.在代数式2x ,13(x +y),x π-3,5a -x ,x (x -y )x ,x +3(x +1)(x -2) 中,分式有____个. 7.如图,数轴上点A ,B 所表示的两个数的和的绝对值是____. 8.分解因式:8-2x 2=____ . 9.若a <6<b ,且a ,b 是两个连续的整数,则a b =____. 10.若分式x 2-2x -3x +1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____. 11.计算: 8+|22-3|-( 13 )-1-(2015+2)0;

12.已知x+y=-7,xy=12,求y x y +x y x 的值. 13.先化简,再求值:a2-b2 a ÷(a- 2ab-b2 a ),其中a=2+3,b=2-3; 14.观察下列等式: 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 解答下列问题: (1)32016的末位数字是多少? (2)3+32+33+33+…+32016的末位数字是多少?

初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浅谈初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在解决初中数学问题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性质问题转化成数量关系来研究。或者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成图形性质来研究,以便以“数”助“形”或以“形”助“数”,使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促进“数”与“形”的相互渗透,这种转换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素质,所以“数形结合”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也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所在。 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一个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使学生形成运算能力和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能力。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更高层次的概括和提炼,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最重要的环节。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它贯穿了数学教学的始终。本文就数形结合的思想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根据数(量)与形(图)的对应关系,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图形的描述代数的论证来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一、有数思形数形结合,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和解决一些运算公式;把代数关系(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的直观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如1.利用数轴来讲解绝对值的概念、相反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等。 2.用几何图形来推导平方差、平方和、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3.用函数的图像解决函数的最值问题、值域问题。 4.用图形比较不等式的大小问题。解这种类型题的关键是根据数(量)结构特征构造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将概念形象化,复杂计算的问题简单化。 二、由形思数数形结合。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运用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将图形信息转化为代数信息,利用数(量)特征将图形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决。这类问题在初中数学中运用的也比较多,如: 1.用数(量)表示角的大小和线段的大小,用数(量)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形》专题训练

、选择题 A. 13 C. 13 或 5 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克,CF 的质量为106克,则整个金属框架的质量为( 4. 到厶ABC 的三条边距离相等的点是厶 ABC 的是( 5. 如图,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使用的数学道理是 6. 如图,△ ABC 内有一点 D,且 DA=DB=DC 若/ DAB=20,/ DAC=30,则/ BDC 的大小是( 三角形 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 12和 5,则第三边为 D. 15 A. 都是射线 B. 都是直线 C.都是线段 D. 都在三角形内 3. 小明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框架如图所示,已知/ B=Z E , AB=DE BF=EC 其中框架厶ABC 的质量为840 A. 734 克 B. 946 克 C. 1052 克 D. 1574 克 A. 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高线的交点 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角都是直角 B.三角形的稳定性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长方形的四个 B.13 或

A. 100° B. 80° C. 70° D. 50° 7. 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8. 已知在△DEF中,/ A=Z D=9C°,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DEF全等的是() A. AB=DE AC=DF- B. AC=EF BC=DF - C. AB=DE BC=EF- D. / C=Z F , AC=DF 9. 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一个底角度数为() A. 20° B. 50° C. 80° D. 100° 10. 如图,点M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的边AB的中点,点P是正方形边上的动点,从点M出发沿着逆时针方向在正方形的边上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则当点P逆时针旋转一周时,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 DMP 面积达到5cm2的时刻的个数是() D C A 冠B A. 5 B. 4 C. 3 D. 2 二、填空题 11. 在厶ABC中,已知/ A=30°,/ B=70°,则/ C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 12. 将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则图中/ a的度数为________ ?

中考数学专题之数形结合

中考数学专题 数形结合 知识梳理 数形结合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索,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从而起到优化计算的目的. 华罗庚先生曾指出:“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这充分说明了数形结合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中考数学的一个最重要数学思想. 典型例题 一、在数与式中的应用 【例1】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 a a b +-=_________. 【分析】 由数轴上a ,b 的位置可以得到a <0,b>0且a ??->?的整数解共有2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分析】解不等式组得解集为2 x a x >??

初三数学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三角形 20XX 年10月22日伊智教育 例1、角平分线的性质 如图,将直角边AC=6cm,BC=8cm 的直角△ABC 纸片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CD 等于( ) (A) 425 (B) 322 (C) 4 7 (D) 35 例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如图所示,BD 、CE 是三角形ABC 的两条高,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求证:MN ⊥DE C 堂上练习 1、如图,四边形ABCD 中,∠DAB=∠DCB=90o ,点M 、N 分别是BD 、AC 的中点。MN 、AC 的位置关系如何?证明你的猜想。 2、已知梯形ABCD 中,∠B+∠C =90o ,EF 是两底中点的连线,试说明AB -AD =2EF A(B) C D E

F C B 3、过矩形ABCD 对角线AC 的中点O 作EF ⊥AC 分别交AB 、DC 于E 、F ,点G 为AE 的中点,若∠AOG =30o 求证:3OG=DC A 4、如图所示;过矩形ABCD 的顶点A 作一直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F 是AE 的中点,连接FC 、FD 。 求证:∠FDA=∠ FCB A 例3、三角形(梯形)中位线 (a)如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B =14,BC =16,AC =26,P 为∠A 的平分线AD 上一点,且BP ⊥AD ,M 为BC 的中点,求PM 的长。(PM =6)

(b)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M 是腰AB 的中点,且AD +BC =DC 。求证:MD ⊥MC 。 堂上练习 1、三角形各边长为5、9、12,则连结各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 2、若梯形中位线被它的两条对角线分成三等分,则梯形的两底之比为 。 3、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中位线长为8cm ,则它的高为( ) A 、4 cm B 、24cm C 、8cm D 、28cm 4、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为1,连结△ABC 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04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 20031 B 、20041 C 、200321 D 、20042 1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三角形与四边形

E C B F A D 1) 若一凸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则它的边数是___________. 2)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75°,顶角是 °,顶角的余弦值是 。 3) 如图,EF 是△ABC 的中位线,若BC =2 cm ,则EF______cm 。 4) 对角线长分别为6cm 和8cm 的菱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_cm . 5) 已知梯形的上底长为3cm ,中位线长为5cm ,那么下底长为______________cm . 6) 已知∠α与∠β互余,且∠α=15°,则∠β的补角为 度. 7) 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D=Rt ∠,BC=CD=12,∠ABE=45°,点E 在DC 上,AE ,B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若AE=10,则S △ADE +S △CEF 的值是 . 8) △ABC 中,∠A =∠B +∠C ,则∠A =____. 9) 在Rt ⊿ABC 中,?=∠90C ,如果AB = 6,21 sin =A ,那么BC = ________. 10) 在Rt ΔABC 中,∠C=900 ,AB=3,BC=1,以AC 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是 ; 11) 圆锥可以看成是直角三角形以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而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那么圆台可以看成是 所在的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而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如果将一个半圆以它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应是 . 12) 当图中的∠1和∠2满足 时,能使OA ⊥OB.(只需填上一个 条件即可) 1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3,一边等于6,则它的周长________ 14) 圆锥的底面圆的直径是6cm ,高为4cm ,那么这个圆锥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 cm 2。(按四舍五入法,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π取 3.14) 15) 如图,在坡度1:2的山坡一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6米,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 米; 16) 如图2,某宾馆在重新装修后,准备在大厅的楼梯上铺上某种红色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30元,主楼梯道宽2米,其侧面如图所示,则购买地毯至少需要 _元。 17) 如图,把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例如图1,请在下图中,沿着虚线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把4×4的正方形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 18) 在四边形ABCD 中,若分别给出四个条件:①AB ∥CD ,②AD =BC ,③∠A =∠C ,④AB =CD .现以其中的两个为一组,能判定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________(只填序 号,填上一组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情况). 19) 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题设是( ) 1. AB=CD AD=BC B 、AB=CD AB ∥CD C 、AB=CD AD ∥BC D 、AB ∥CD AD ∥BC 20)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平分∠DAB ,∠B=100°,则∠DAE 等于( )(A )100°(B )80°(C )60°(D )40° 21) 边长为a 的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为( ) 2 1A B O E B A C D

中考数学数与式专题测试卷(附答案)

中考数学数与式专题测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3.2019年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5周年来,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其中1.2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B. C. D. 4.要使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5.-3相反数是() A. 3 B. -3 C. D. 6.下列式子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7.已知,则a+2b的值是() A. 4 B. 6 C. 8 D. 10 8.﹣3的相反数是() A. ﹣3 B. ﹣ C. D. 3 9.近年来,华为手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截至2019年12月底,华为5G手机全球总发货量突破690万台.将69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0.69×107 B. 69×105 C. 6.9×105 D. 6.9×106 10.若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a≥1 B. a≤1 C. a≥0 D. a≤﹣1 1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12.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 13.计算:________.

14.因式分解:x3y﹣4xy3=________. 15.若多项式是关于x,y的三次多项式,则________. 16.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正实数,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7.计算:=________. 18.计算的结果是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题;共25分) 19. (1)计算:; (2)先化简,再从中选择合适的值代入求值. 20. (1)计算:| ﹣3|+2 cos60°﹣× ﹣(﹣)0. (2)先化简,再求值:(x+2+ )÷ ,其中x=﹣1. 2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四、综合题(共4题;共39分) 22.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m和n,规定,如: . (1)求; (2)若,求m的取值范围,并在所给的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23.阅读以下材料,并解决相应问题: 小明在课外学习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定义:如果二次函数y=a1x2+b1x+c1(a1≠0,a1、b1、c1是常数)与y=a2x2+b2x+c2(a2≠0,a2、b2、c2是常数)满足a1+a2=0,b1=b2,c1+c2=0,则这两个函数互为“旋转函数”.求函数y=2x2﹣3x+1的旋转函数,小明是这样思考的,由函数y=2x2﹣3x+1可知,a1=2,b1=﹣3,c1=1,根据a1+a2=0,b1=b2,c1+c2=0,求出a2,b2,c2就能确定这个函数的旋转函数. 请思考小明的方法解决下面问题: (1)写出函数y=x2﹣4x+3的旋转函数. (2)已知函数y=2(x﹣1)(x+3)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A、B、C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是A1、B1、C1,试求证:经过点A1、B1、C1的二次函数与y=2(x﹣1)(x+3)互为“旋转函数”. 24.已知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_数形结合思想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数形结合思想 一、知识梳理 数形结合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索,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从而起到优化计算的目的。 华罗庚先生曾指出:“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这充分说明了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中考数学的一个最重要数学思想。 二、典型例题 (一)在数与式中的应用 例1、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 ||a a b +-=_________。 (二)在方程、不等式中的应用 例2、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 20x a x ->?? ->? 的整数解共有2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例3、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 A .203210x y x y +-=??--=?, B .2103210x y x y --=??--=? , C .2103250x y x y --=?? +-=? , D .20210x y x y +-=?? --=? , (三)在锐角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例4、画△ABC ,使cosA=2 1 ,AB =2cm ,∠A 的对边可以在长为1cm 、2cm 、3cm 中任选,这 样的三角形可以画_______个。 (四)在函数中的应用 例5、如图为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在下列说法中: ①0ac <;②方程20ax bx c ++=的根为11x =-,23x =; ③0a b c ++>;④当1x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a b 0 · P (1,1) 1 1 2 2 3 3 -1 -1 O x y x y O 3 -1

专题七“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

专题七“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 一、以数助形 “数(代数)”与“形(几何)”是中学数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而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体现在数学解题中,包括“以数助形”和“以形助数”两个方面.“数”与“形”好比数学的“左右腿”.全面理解数与形的关系,就要从“以数助形”和“以形助数”这两个方面来体会.此外还应该注意体会“数”与“形”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相互补充.“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华罗庚的这四句诗很好地总结了“数形结合、优势互补”的精要,“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地位. 要在解题中有效地实现“数形结合”,最好能够明确“数”与“形”常见的结合点,,从“以数助形”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结合点:(1)利用数轴、坐标系把几何问题代数化(在高中我们还将学到用“向量”把几何问题代数化);(2)利用面积、距离、角度等几何量来解决几何问题,例如:利用勾股定理证明直角、利用三角函数研究角的大小、利用线段比例证明相似等. 例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11()A x y ,和22()B x y ,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公式AB =计算.利用这个公式计算原点到直线210y x =+的距离. 解:设( 210)P x x +,是直线210y x =+上的任意一点,它到原点的距离是 当4x =-时,OP =最小 所以原点到直线210y x =+的距离为 【说明】建立坐标系,利用坐标及相关公式处理一些几何问题,有时可以避免添加辅助线(这是平面几何的一大难点).在高中“解析几何”里,我们将专门学习利用坐标将几何问题代数化. 例2.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22m n -、2mn 和22 m n +(m 、n 为正整数,且m n >).求ABC ?的面积(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已知三角形三边求面积一般称为“三斜求积”问题,可用“海伦公式”计算,但运用“海伦公式”一般计算比较繁,能避免最好不用.本题能不能避免用“海伦公式”,这要看所给的三角形有没有特殊之处.代数运算比较过硬的人可能利用平方差公式就可以心算出来:2 22 2 22 2 2 2 ()()(2)(2)(2)m n m n m n mn +--==,也就是说, ABC ?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即ABC ?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海伦公式”:三角形三边长为a 、b 、c ,p 为周长的一半,则三角形的面积S 为: S 解:由三边的关系:2 22 2 2 22 ()(2)()m n mn m n -+=+. 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ABC ?的面积22221 ()(2)()2 m n mn mn m n = ?-=-. 【说明】利用勾股定理证明垂直关系是比较常用的“以数助形”的手法.另外,熟练的代数运算在这道题中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代数运算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基本功,就像武侠小说中所说的“内功”,没有一定的内功,单单依靠所谓的“武林秘笈”是起不了多少作用的.

2021中考数学三角形专题汇编

2021中考数学三角形专题汇编 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下面是小强用三根火柴组成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 2. 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A. 6 B. 3 C. 2 D. 11 3. 如图所示,若∠1+∠2=300°,则∠3的度数是() A.30° B.150° C.120° D.60° 4. 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 的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AC的度数为() A. 40° B. 45° C. 60° D. 70° 5. 如图,小明做了一个长方形框架,发现它很容易变形,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好的加固方案()

6. 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ABC=42°,∠A=60°,则∠BFC的度数为() A.118° B.119° C.120° D.121° 7. 某木材市场上木棒规格与对应单价如下表: 规格 1 m2 m3 m 4 m 5 m 6 m 单价(元/根)101520253035 小明的爷爷要做一个三角形的木架养鱼用,现有两根长度分别为3 m和5 m的木棒,还需要到该木材市场去购买一根木棒,则小明的爷爷至少带的钱数应为() A.10元 B.15元 C.20元 D.25元 8. 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 A.1种B.2种 C.3种D.4种 二、填空题 9. 如图,在∠ABC中,AB=BC,∠ABC=11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 于点D,连接BD,则∠ABD=________度. 10. 把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BF=________°.

最新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数与式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 数与式 [基础训练] 1.如果a 与2-的和为O ,那么a 是( ) A .2 B . 12 C .1 2 - D .2- 2.23 4 ()m m 等于( ) A.9 m B .10 m C .12 m D .14 m 3. 若4x =,则5x -的值是( ) A .1 B .-1 C .9 D .-9 4、5-的相反数是 ,9的算术平方根是 ,-3倒数是 . 4.已知(a-b)2 =4,ab=2 1,则(a+b)2 = 5.在函数1-=x y 中,自变量x 6.若分式 1 2 --x x 的值为零,则=x . 7.因式分解:=+-2 2 3 2xy y x x 9.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输入x 的值为1则输出y 的值为 10.计算或化简: (1)0 3260tan 33 ? ? ? ? ? - +?+ 11.已知12+=x ,求代数式x x x x x x x 1 12122÷??? ??+---+的值. (第9题图)

[精选例题] 例题1(1)1:2的倒数是( ) A 21 B-21 C ±2 1 D2 (2)写出一个比-1大的负有理数是________,写出一个比-1大的负无理数是_________. (3)若()的值为则n m n m 2,0)3(32+=++- A -4 B -1 C 0 D4 说明:本题考查对数与式基本概念的理解 (1)倒数的概念(2)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和大小比较(3)绝对值和完全平方的非负性 例题2(1)如图,在数轴上表示15的点可能是( A 点P B 点Q C 点M D 点N (2)当x=_____时,分式 3 3--x x 无意义. (3)已知 a a a a -=-112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0 C 00 说明:本题考查对数与式有关性质的掌握 (1)实数的大小和数轴上的表示(2)分式在什么时候无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 (3)平方根的意义和性质 例题3(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 2 a a a =? B 2 a a a =+ C 2 36a a a =÷ D () 62 3 a a = (2)化简a+b+(a-b)的最后结果正确的是( ) A 2a+2b B 2b C 2a D0 (3)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2)=2 B 228= C 2 22532x x x =+ D () 53 2 a a = (4)先化简4 1 )231(2 -+÷-+a a a , 然后请你给a 选取一个合适的值, 再求此时原式的值.

中考数学三角形习题及解析

中考数学三角形习题及 解析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

三角形题目与解析 例1、有5根木条,其中2根完全相同,它们的长为8cm,另外3根分别长4cm,10cm和12cm,用其中的3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问:可组成多少个三角形 解:将这5根木条从短到长依次排列为4,8,8,10,12(单位:cm) ∵要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满足任意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长,∴运用枚举法可知,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木条为(4,8,8),(4,8,10),(4,8,12),(8,8,10),(8,8,12),和(8,10,12)共六种情况,∴可组成六个不同的三角形。 例2、如图的△ABC中,∠A=96°,延长BC到D,∠ABC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1,∠A1BC与∠A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2,……,依次类推,设∠A4BC与∠A4CD的平分线交于点A5,求∠A5的大小。 解:从特殊到一般地去思考,去寻找规律。 ∵A1B,A1C分别平分∠ABC与∠ACD ∴∠A=∠ACD-∠ABC=2(∠A1CD-∠A1BC)=2∠A1 ∴∠A1=2 1 ∠A 同理,可证得,作 4 5 2 3 1 2 A 2 1 A A 2 1 A A 2 1 A∠ = ∠ ∴ ∠ = ∠ ∠ = ∠, , ∴∠A5 ? = ? ? = ∠ ? ? ? ? ? ? =3 96 32 1 A ′ 2 15 例3、△ABC中,高线AD与BE相交于点H,且BH=AC 求∠ABC的度数。 解:本例没有给出图形,解题时应先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 注意到三角形中高线可在三角形内,边上或三角形外,∴应该分类讨论求解。 但根据题意,本例的图形只有两种情况。 (1)若△ABC为锐角三角形(如图所示) ∵AD⊥BC,BE⊥AC ∴∠ADB=∠AEH=90° ∴∠1=∠2 又AC=BD ∴Rt△ADC BDH Rt? ? ∴AD=BD ∴∠ABC=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