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程交换空分交换实验

实验五程交换空分交换实验
实验五程交换空分交换实验

实验五程控交换空分交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程控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2、通过对MT8816芯片的实验,熟悉空分交换网络的工作过程。

3、掌握可编程开关阵列的使用方法及控制方法。

二、预习要求

认真预习《程控交换原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三、实验仪器仪表

1、程控交换系统实验箱一台

2、电话单机二台

3、20MHz示波器一台

4、万用表一台

5、逻辑分析仪一台(选用)

四、实验电路工作过程

早先的程控空分交换机的交换网络,采用的接线器是机械的,也就是说它由机械接点组成的,然后由这些机械接线器组成交换网络。这些机械接线器包括小型纵横接线器、螺簧接线器、剩簧接线器、笛簧接线器……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由于目前已不采用,所以不在这里介绍。当前的空分交换机采用的是电子接线器。这是从MOS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问世以后,使实现空分接线器的电子化成为可能。电子接线器就是MOS型的空分接线器目前,生产早子接线器的厂家很多,型号也各有不同,如Mitel公司的MT8804,MT8812,MT8816等,MOTOROLA 公司的142100,145100等,SGS公司的M089,M099,M093等。这些电子接线器在我国生产和引进的空分用户交换机中均能见到。

图5-1,图5-2分别是本次实验交换网络的方框图和电原理图,从图中可看出自动交换网络的核心芯片是MT8816,它主要是起电子开关作用,用来切换各种信号的接通与断开。下面将重点分析MT8816芯片的工作过程。

图5-3为其封装图,5-4为其功能方框图。该芯片是8×16模拟开关阵列,它内含7-128线地址译码器,控制锁存器和8×16交叉点开关阵列,其电路的基本特性为:

1、提供8×16模拟开关阵列功能

2、导通电阻(V DD=12V)45Ω

3、导通电阻偏差(V DD=12V)5Ω

4、模拟信号最大幅度12V PP

5、开关带宽45MHz

6、非线性失真%

7、电源~

8、工艺CMOS

9、封装双列直插式

用户模块 4用户模块

MT8816

控制系统

DTMF 及信号

音模块

图5-1 交换网络原理方框图

图5-2 交换网络电路原理图

Y0~Y7 列输入\输出,开关阵列8路列输入或输出。X0~X15 行输入\输出,开关阵列16路行输入或输出。AY0~AY2 列地址码输入,对末关阵列进行列寻址。

AX0~AX3 行地址码输入,对开关阵列进行行寻址。

ST 选通脉冲输入,高电平有效,使地址码与数据得以控制相应开关的通、断。在ST上升沿前,地址必须进入稳定态,在ST下降沿处,数据也应该是稳定的。

DI 数据输入,若DI为高电平,不管CS处于什么电平,匀将全部开关置于截止状态。

RESET 复位信号输入,若为高电平,不管CS处于什么电平,均将全部开关置于截止状态。

CS 片选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V DD正电源,电压范围为~。

V EE负电源,通常接地。

V SS数字地。

构原理其它型号的电子接线器也大同小异。

MT8816是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这是一片8×16模拟交换矩阵,如

图5-3 MT8816管脚排列图

交换机基础配置实验报告

交换机基础配置实验 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学年学期: 班级: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一

实验题目:交换机配置基础 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的管理特性,学会配置交换机的基本方法,熟悉各种视图及常用命令。 实验步骤: 1、通过Console口连接交换机; (1)、搭建实验环境 (2)、创建超级终端 在计算机上点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通讯】— 【超级终端】,设置终端通信参数为:波特率为9600bit/s、8位数据 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和无流控。 (3)、进入命令行接口视图 给交换机上电(启动交换机),终端上显示交换机自检信息。自检结 束后提示用户键入回车,用户回车后进入用户视图。 (4)、熟悉各类视图 (5)、验证交换机常用配置命令 查看当前设备配置: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保存当前设备配置: save 查看flash中的配置信息 rdiaplay saved-configuration 删除flash中的配置信息: reset saved- configuration 重启交换机:

reboot 显示系统版本信息: display version 显示历史命令,命令行接口为每个用户缺省保存10条历史命令: 【H3C】display history-command 查看接口状态: 【H3C】display interface 关闭/启动端口: 【H3C-Ethernet1/0/1】shutdown 【H3C-Ethernet1/0/1】undo shutdown 设备重新命名,设备的默认缺省名称为: 【H3C】system switch 2、通过Telnet配置交换机 (1)、通过Telnet配置交换机管理VLAN的IP地址: syetem-view 【H3C】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 【H3C-Vlan-interface1】ip address 192.168.10.0 255.255.255.0 (2)、配置Telnet用户认证方式: 认证方式为None时Telnet登录方式的配置: 【H3C】user-interface vty 0 【H3C-ui-vty0】authentication-mode none 认证方式为Password时Telnet登录方式的配置: 【H3C】user-interface vty 0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C&C08 交换机系统介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内容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 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 CC08 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 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 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 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 1 所示: 图1 2.C&C08 的硬件层次结构 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 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 4 个等级: (1) 单板 单板是 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 成单元。 (2) 功能机框 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SM中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3) 模块 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如交换模块SM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 (4) 交换系统 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 USM/TSM/UTM+AM/CM C&C08 模块模块模块 用户框+主控框USM 功能机框功能机框功能机框 ASL+DRV+TSS+PWX+ 母板SLB 用户框单板单板单板 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 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 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 所示: 中继框------ 时钟框--- --- 用户框 主控框--- BAM后管理服务器 --- 图2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 答: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 所示:

【报告】交换机的配置实验报告

【关键字】报告 双绞线的制作实验报告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0901班 学号: 姓名: 2011-10-30 一.实验名称:交换机的配置 二.实验目的: (1)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2)掌握二层交换机的启动和基本的只设置(3)掌握交换机的常用命令。

三.实验原理: 交换机(switch),它是集线器的升级换代产品,从外观上看,它与集线器没有多大区别么都是带有多个端口的长方形盒状体,但是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如图是为常见的24端口交换机。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内存中保存着一个MAC地址表,当工作站发出一个帧时,减缓及读出帧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根据地址记下接受该帧的端口,然后根据帧的目标地址和交换机表中的地址进行核对,在地址表中寻找通向目的地址的端口,接着从选定的端口输出该帧。登陆交换机进行配置的三种方式有consol端口、telnet和web等。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实验环境: 通过console电缆把pc机的com端口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连接起来。 Console端口链接示意图 2.硬件系统: (1)cpu:交换机的中央处理器 (2)RAM\DRAM:交换机的工作保存器 (3)NARAM:保存配置等信息 (4)闪存:保存系统软件映像,启动配置文件等信息 (5)ROM:存储开机诊断程序,引导程序和操作系统软件 (6)接口:用于网络连接。 3.试验步骤: (1)串口管理: 通过console电缆把pc机的com端口和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连接起来。给交换机加电。 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 进入终端建立新的链接。(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为8,奇偶校验为无,停止位为1,流量控制为无,终端仿真为VT100) (2)启动交换机: 交换机上电后首先运行BootRoom程序,若在出现press ctrl-b enter boot menu 等待5秒,否则进入boot菜单。 (3)对交换机进行基本的配置: 命令试图有:系统视图,以太网端口视图,vlan视图,vlan接口视图,本地用户视图,用户界面视图,FTPClient视图,MST视图等。 五.实验作业: 1,主机和交换机之间通过telnet连接时,采用交换机的什么端口?此时使用的是直连线还是交叉线? 答:采用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此时使用的双绞线是直连线。 2.观察你所配置的交换进型号,它是基层交换机?

实验二 交换机配置方式及基本命令的熟悉

实验二交换机的配置方式及基本命令的熟悉 【实验目的】 通过对交换机设备的几种配置手段、配置模式和基本配置命令的认识,获得交换机的基本使用能力。 【实验任务】 1、认识交换机的的配置方式; 2、按照给出的参考拓扑图构建逻辑拓扑图; 3、按照给出的配置参数表配置各个设备; 4、练习交换机的一些基本命令。 【实验背景】 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已经接触了Cisco的路由器运行的Cisco互联网络操作系统(ISO,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熟悉了Cisco ISO软件内置的命令行界面(CLI,command-line interface )。同样,交换机可以通过一个菜单驱动程序的界面,或者通过命令行界面〔CLI〕,或者在交换机配置了IP地址后通过Telnet远程登录、web登录的方式对交换机来进行配置。 交换机除了可以通过Console端口与计算机直接连接外还可以通过交换机的普通端口进行连接。如果是堆叠型的,也可以把几台交换机一起进行配置,因为实际上这个时候它们是一个整体,这时通过普通端口对交换机进行管理时,就不再使用超级终端了,而是以Telnet 虚拟终端或Web浏览器的方式实现与被管理交换机的通信。前提是在本地配置方式中已为交换机配置好了IP地址,我们可通过IP地址与交换机进行通信,不过要注意,只有是网管型的交换机才具有这种管理功能。实际上最常用的Catalyst交换机OS被称为Catalyst OS、Catos,其最大的特点是基于set命令。但我们常用的是与路由器的IOS相类似的基于IOS的Catalyst OS。下面简单介绍交换机的各种命今模式以及各种常用的命令。 表3.1 交换机的各种命令模式的访问方式、提示符、退出方法及其描述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三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加深对交换机系统功能结构的理解,熟悉掌握B独立局配置数据、字冠、用户数据的设置。通过配置交换机数据,要求实现本局用户基本呼叫。通过数据配置,掌握现代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和组成。熟悉本局各单板的工作机制。 实验要求: (一)呼叫源的概念:呼叫源是指发起呼叫的用户或中继群,一般具有相同主叫属性的用户或中继群归属于同一个呼叫源。呼叫源的划分是以主叫用户的属性来区分的,这些属性包括:预收号位数、号首集、路由选择源码、失败源码、是否号码准备及呼叫权限等。 (二)号首集的概念:号首集是号首(或字冠)的集合。号首集在实际应用中也称网号。号首是呼叫源发出呼叫的号码的前缀,所以号首集与呼叫源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号首是决定与该次呼叫有关的各种业务的关键因素,在公网和专网混合的网中,号首对不同的用户和中继群而言,往往是重叠的,但意义可能不同。 (三)呼叫源与号首集的关系:一个呼叫源只能对应一个号首集,一个号首集可以为多个呼叫源共用。呼叫源和号首集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一个电话网(公网或专网)内所有的普通用户能够拨打的字冠(号首)的集合就是号首集,而这些用户可能因为某些呼叫属性如对字冠的预收号位数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用户组,每一个组是一个呼叫源。所以号首集含盖的范围大于等于呼叫源含盖的范围。对于一个呼叫源,需设定一个号首集,对于非号首集内的号首,当用户拨打该号首时,系统会提示号码有误。引入号首集这一概念是因为即使是同一号首,但对不同的主叫方(呼叫源),也可有不同的含义,交换机对其处理也不同。如:9对公网为无线呼叫,对专网即为普通呼叫。222对一个网的(如号首集0)呼叫源0可能是本局呼叫,对另一个网(如号首集1)的呼叫源1则是出局呼叫。两个呼叫源可以对应相同的号首集,当同一个网(如号首集0)内不同呼叫源的用户拨打相同的号首时,交换机做相同的处理。当然,不同号首集中同一号首也可能含义相同,如:7字头都代表出局。号首集侧重对被叫(字冠)理解与分析的不同进行分类,而呼叫源是侧重对主叫的属性进行分类。也就是说号首集定义呼叫字冠,呼叫源对主叫用户分类。某呼叫源呼叫非本号首集(另外一个网)字冠时,则需要作号首集变换(网变换)。 (四)配置字冠数据,首先要配置呼叫源,再配置被叫号码分析表(增加呼叫字冠),然后根据具体要求配置其他字冠数据。例如对某些字冠有特殊要求,则需要配置号码变换和号首特殊处理或主叫号码变换;某些字冠要进行特殊号码变换,则要配置特殊号码变换;有号码鉴权要求时,则配置限呼数据;对有的呼叫失败原因需要处理,则需要增加相应的失败处理;对有的局向需要主动发主叫号码时,要增加补充信令。 (五)本局电话互通主叫摘机上报路径:A32---DRV32---NOD---MPU。 (六)通过MPU, SIG, NET, A32板向主叫送拨号音,MPU完成主叫号码分析。MPU同时也完成被叫号码分析,在数据库里按照:号段表-用户数据索引表-ST用户数据表-ST用户设备表顺序进行查找和接续。 (七)本局电话互通的语音通话流程:A32---DRV32---BNET---DRV32---A32。 (八)加深了解各个单板在呼叫过程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加深对硬件的了解。 (九)了解反极性特性:反极性用户一般用于公用电话等需要实时计费的地方。通过挂机信号的极性反转送计费信号而实现实时计费。一般32路用户是中间16、17路有反极性。 (十)来电显示问题:CC08交换机采用的来电显示制式是FSK制式,不支持DTMF制式。本设备中来电显示提供单板为BNET板。 (十一)预收号位数的含义:预收号位数表示启动号码分析至少要准备的号码位数。该数字的长短会影响到程控交换机话务高峰时的负荷。 (十二)本机查号命令:通过下面的命令可以实现拨打“###”查询话机号码。ADD CNACLD: PFX=K'ccc, CSTP=TEST, CSA=LDN, MIDL=3, MADL=3;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

程控交换 实验四

课程名称:程控交换实验 题目:实验四程控交换原理综合实验 学生姓名: 123 专业: 123 班级: 123 学号: 123 指导教师:123 实验地点:_通信实验室___ 日期: 2013 年 7 月 2 日

实验四程控交换原理系统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用户线在一次呼叫全过程中传送的各种信号波形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对程控交换系统原理的理解。 2.掌握时分复用原理 3.熟悉数字程控交换网络的组成、原理与实现方法 二、预习要求 1、认真学习《程控交换原理》中的有关内容。 2、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书。 3、熟悉编解码芯片TP3067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仪器仪表 1、主机实验箱一台 2、电话单机二台 3、20MHz示波器一台 4、万用表一台 5、PC机一台 四、实验过程 (一)空分交换原理部分 本实验系统的各单元电路的工作过程已在前面的实验中均作了说明。因此这里不再讲述。 图4-1是它的示意图。 TP1B TP1A A10 1 2 图4-1 电话单机与用户线接口电路示意图 用户线 接口电路 J

(二)时分交换原理部分 图4-2时隙交换系统时隙分配图 时分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基础上的,因为抽样定理使连续的模拟信号有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值所代替。这样,当抽样脉冲占据较短时间时,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出了时间空隙。利用这种空隙便可以传输其它信号的抽样值,因此,就可以沿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时隙交换就是利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话音在同一PCM 总线上传输的。 由前面所讲,用户的语音输入输出时隙是由编解码时钟信号控制的,当编码时钟到来时编码芯片开始编码,当解码时钟到来时解码芯片开始解码,为了实现时分复用,本实验箱上提供发多个编解码时钟,从TS0到TS7,它们之间相隔 3.9us 。本实验箱四个用户的编解时隙既可固定又可人工设置。1)固定方式。将开关K15,K16,K25,K26,K35,K36,K45,K46接1,2脚。其时隙分配如10-1图:用户1的编解码时隙为TS1,用户2的编解码时隙为TS2,用户3的编解码时隙为TS3,用户4的编解码时隙为TS4,外输入信号与收号器的编解码时隙为TS6,拨号音,忙音,回铃音的编码时隙分别为TS7,TS8,TS9。2)人工设置方式。将开关K15,K16,K25,K26,K35,K36,K45,K46接2,3脚。PT1~PT4分别为四部电话编码时隙输入的接入点,PR1~PR4分别为四部电话的解码时隙输入的接入点。要使用户1与用户2通话,只要将用户1的编码时隙与用户2的解码时隙设置成同一时隙,则用户1说话,用户2就能听到,同理,要想用户2能听见用户1说话的声音,只要将用户2的编码时隙与用户1的解码时隙设置成同一时隙即可。 时隙交换的基本组成是一个话音存储器和一个控制存储器。话音存储器是暂时存储输入数字信号。如果是一条输入线只需要一个32X8的RAM 存储器。而现在专用的交换芯片(如MT8980)一般有8条2.048Kb/s 输入线和8条输出线。它们内部的话音存储器的容量是256X8。控制存储器是用来寄存话音时隙的地址。话音存储器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时钟写入,控制读出。另一种是控制写入,时钟读出。如图4-3(a)所示。 以时钟写入,控制读出为例:话音存储器等于复用线上的时隙数,本例为256个时隙。因此控制存储器每单元需要8bit ,对应于256个时隙地址的二进制K51 K52 编译码 编译码 编译码 编译码 收号器 编译码 拨号音,忙音,回铃音 时隙交换网络 中央控制单元 TS1 TS2 TS3 TS6 TS4 TS7 TS8 TS9 用户3 用户4 用户1 用户2 外部信号输入

交换机实验实验报告

交换机实验II 实验目的 1.理解掌握环路对网络造成的影响,掌握环路的自检测的配置; 2.理解路由的原理,掌握三层交换设备路由的配置方法 3.掌握DHCP的原理以及其配置方法 实验步骤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及基本的线路连接等; 实验1: ①.用独立网线连接同一台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端口时期形成自环 ②. 对交换机的两个端口进行配置,开启所有端口的环路检测功能、设置检测周期等属性 实验2: ①.按图1方式对三层交换机的VLAN、端口进行配置 ②. 在交换机中分别对VLAN的IP地址进行配置 ③. 启动三层交换机的IP路由 ④. 设置PC-A、PC-B的IP地址,分别将它们的网关设置为所属三层交换机VLAN的IP地址 ⑤. 通过Ping验证主机A、B之间的互通状况 实验3: 三层交换机作为DHCP服务器,两台PC-A和PC-B,分别从交换机上获取IP地址。PC-C 手动配置IP地址。 ①.按图2方式建立主机A、B、C与三层交换机间的连接,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 ②. 配置三层交换机的DHCP地址池属性 ③. 启动DHCP服务 ④. (1)查看主机A、B能否正确的获取到给定范围内IP地址,通过Ping查看网关、交 换机之间的互通情况;(2)拔掉主机B的网线,将主机C的IP地址设置为主机B所 获取的到的IP地址,然后再插上B机网线,查看其是否能获取到不同的IP地址;(3) 分别重启主机A、B及交换机,查看A、B获取到的IP地址是否和前一次相同。 图1. 三层路由连接图图连接图

实验结果 实验1:环路测试 交换机出现环路的自检测结果: 实验2:路由配置: 主机A连接交换机端口2,划分为vlan10,端口IP地址为。主机IP地址; 主机B连接交换机端口10,划分为vlan20,端口IP地址为。主机IP地址; 在未设置IP routing之前主机A、B分属于不同网段,因此它们不能互通,设置后通过路由则可相互联通:

实验三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组号:课程:班级: 实验名称:实验三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姓名__________ 实验日期: 学号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日期: 同组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 同组人学号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审批签字:通过不通过 实验三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名称: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二、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网络互联设备-交换机的管理配置方法,了解带内管理与带外管理的区别。 2.熟悉掌握锐捷网络设备的命令行管理界面 3.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配置模式的区别,以及模式之间的切换。 4.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 三、背景描述: 1、你是公司新进的网络管理员,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公司采用的是全系列的锐捷网络产品,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了解掌握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 2、公司有部分主机网卡属于10MBIT/S网卡,传输模式为半双工,为了能实现主机之间的正常通讯,现把和主机相连的交换机端口速率设为10Mbit/s,传输模式设为半双工,并开启该端口进行数据的转发。 3、你是公司的新网管,第一天上班时,你必须掌握公司交换机的当前工作情况,通过查看交换机的系统信息和配置信息,了解公司的设备和网络环境。 三、实验设备:每一实验小组提供如下实验设备 1、实验台设备:计算机两台PC1和PC2(或者PC4和PC5) 2、实验机柜设备:S2126(或者S3550)交换机一台 3、实验工具及附件:网线测试仪一台跳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及要求: 1、S2126G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带外管理方式:使用专用的配置线缆,将计算机的COM口与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的超级终端程序,登录到交换机对交换机进行初始化配置,这种管理方式称作为带外管理。它不通过网络来管理配置交换机,不占用网络传输带宽,这种方式称作为带外管理。 带内管理方式:交换机在经过带外方式的基本配置后,就可以使用网络连接,通过网络对交换机进行管理配置,配置命令数据传输时,要通过网路线路进行,需要占用一定的网络带宽,浪费一定的网路资源,这种方式称为带内管理方式。 2、交换机命令行操作模式:(以实验小组7为例) ●用户模式: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配置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察看交换机的软、硬件版 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2126G-7-1〉 ●特权模式: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在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查 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特权模式显示符为:S2126G-7-1#

现代交换技术试验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通信1401 学号:41414051 姓名:郑浩 同组成员:孙浩 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6月4日

实验十七程控交换原理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程控数字交换原理。 2.加深对交换过程的理解。 3.了解用户管理和话费管理。 4.了解程控交换软件控制。 二、实验设备 电话四部,RC-CK-III型实验箱一台,PC机,串口线,20M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 运用实验箱模拟实际程控交换过程,应用PC机进行用户管理,话费管理。 四、实验原理 图1程控交换系统框图

图2主板实物结构图 主板的组成结构图如图一二所示,共有12个组成模块,分别介绍如下: a)用户接口模块(1~4) 用户接口模块共有4个,分别是用户一、用户二、用户三、用户四,完成BORSHT 功能; b)PCM编译码模块(1~4) PCM编译码模块共有4个,分别是用户一、用户二、用户三、用户四,完成语音信号的PCM编译码功能。 c)外线接口模块 外线接口模块完成与本系统与电信线路的接口,其中包含的功能有:振铃检测,混合,PCM编译码,摘机控制等。 d)液晶显示模块 本液晶模块为240X128点大屏幕显示屏,用来显示当前系统状态以及所有人机接口的状态显示,如菜单,系统帮助,参数状态设置等。 e)键盘 键盘为6键薄膜按键,完成人机接口的各种操作,如菜单选择,参数设置等。 f)数字中继接口 数字中继接口为两台实验箱之间的连接口,传输E1信号,介质为双绞线。 g)状态指示模块

程控交换机硬件配置实验报告

C&C08程控实验 实验名称:交换机硬件配置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了解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掌握程控交换机的硬件配置步骤。理解程控交换机硬件结构中各部分单板的作用。通过命令行掌握交换机的硬件配置流程。深入理解交换机内部的各种通信方式。 二、实验器材 程控交换机 实验用维护终端 三、实验内容说明 (一)组网情况:板位图说明 本C&C08交换机为程控交换机,一共分为: BAM框(内置或者外置)、主控框、时钟框(选配)、用户框和中继框。每个模块的框号从0开始编,本次实验介绍B独立局模块硬件配置。 (二)机框编号从下往上0-5。 (三)进行数据配置实现实验室中的程控交换机在软件中的显示状态一致。 四、知识要点 (一)1框和2框为为主控框,有一块大背母板外加其他功能板件构成,具体如下: 1、NOD板:节点板,主要用于MPU和用户/中继之间的通信,起到桥梁 的作用,可以根据实际用户/中继数量的多少进行配置。 2、SIG板:信号音板,用于提供交换机接续时所需要的各种信号音。交 换机重要 部件之一。 3、EMA板:双机倒换板,用于监视主备MPU之间的工作状态。 4、MPU板:交换机主处理板,是整个交换机的核心部分,对整个交换机 进行管理和控制。 5、NET板:中心交换网板,所有信号都在该交换网板进行交换,交换机 重要部件之一。 6、CKV网络驱动板:为NET板提供信号的硬件驱动。 7、LAPA板:NO7号信令链路驱动板,提供4路NO7链路,开NO7中继 电路必备板件。 8、MFC32板:多频互控板,提供32路双音多频互控信号,开NO1中继 电路必备板件。 9、ALM板:告警板,为外接告警箱提供信号驱动和连接功能。 10、PWC板:二次电源板,为主控框提供+/- 12V,+/-5V工作电压。 (二)用户框:4框为用户框(在用户机柜中),为交换机系统提供用户电路接口。(即提供电话接口) 1、ASL32板:32路用户电路板,提供32路用户电路接口,其中第16、 17路可以提供反极性信号。 2、DRV32板:双音驱动板,提供32路DTMF双音多频信号的收发和解码, 并 对ASL32板提供驱动电路。 3、PWX板:二次电源板,为用户框提供+/- 12V,+/-5V工作电压、~75V

计算机网络交换路由综合实验报告

交换路由综合实验 1 交换实验 1.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1.1.1实验目的 学会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并了解如何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1.1.2实验内容 使用交换机的命令行管理界面,学会交换机的全局配置、端口配置方法,察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1.1.3技术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端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 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和配置交换机的描述信息必须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执行。Hostname 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Banner motd配置每日提示信息,Banner login配置交换机的登陆提示信息。 察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命令要在特权模式下进,Show ######命令可以察看对应的信息,如Show version可以察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类似可以用Show mac-address-table、Show running-config等。 1.1.4实验功能 更改交换机的提示信息,配置交换机的端口。

1.1.5实验设备 交换机(二层)一台,交换机(二层)一台 1.1.6实验步骤 s21a1#configure terminal s21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进行F0/3的端口模式 s21a1(config-if)#speed 10 !配置端口速率为10M s21a1(config-if)#duplex half !配置端口为半双工模式 s21a1(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该端口,使之转发数据s21a1(config-if)#exit s21a1#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查看端口的状态 s21a1# show version !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 s35a1#configure terminal s35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进行F0/3的端口模式 s35a1(config-if)#speed 10 !配置端口速率为10M s35a1(config-if)#duplex half !配置端口为半双工模式 s35a1(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该端口,使之转发数据s35a1(config-if)#exit s35a1#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查看端口的状态 s35a1# show version !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 1.2虚拟局域网VLAN 1.2.1实验目的

实验一交换机基本配置方式实验

实验一交换机基本配置方式实验 一、实验内容:华为3Com Quidway S系列中低端交换机配置方法 二、实验目的:掌握Quidway S系列中低端交换机几种常用配置方法 三、实验环境: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华为3Com Quidway交换机S3026E来组建实验环境。具体实验环境如图所示:用Quidway S3026E随机携带的标准Console线缆的水晶头一端插在交换机的Console口上,另一端的9针接口插在PC机的COM口上,同时,为了实现Telnet配置,用一跟网线的一端连接交换机的以太网口,另一端连接PC机的网口。 S3026E以太网交换机提供24个固定的10/100Base-T以太网端口及2个扩展模块插槽,支持1端口100Base-FX多模模块、1端口100Base-FX单模模块、1端口1000Base-SX模块、1端口1000Base-LX模块、1端口1000Base-T模块、1端口1000Base-ZX模块、1端口1000Base-LX GL模块和堆叠模块。以太网端口支持MDI/MDI-X自适应 四、实验步骤 (一)进入交换机配置视图: 与交换机相同,可以使用两种方式进入路由配置视图: 方式(I):使用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 Console口配置连接较为简单,只需要用专用配置电缆将配置用主机通信串口和路由器的Console口连接起来即可,其配置连接如图1所示: Ethernet 0/1 console 网口 串口 图1 Console口配置交换机 配置时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附带的超级终端软件进行命令配置,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启动超级终端,点击windows的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启动超级终端; (2)根据提示输入连接描述名称后确定,在选择连接时使用COM1后单击“确定”按钮将弹出如图2所示的端口属性设置窗口,并按照如下参 数设定串口属性后单击“确定”按钮。

现代交换技术试验报告

实验一 C&C08交换机系统介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内容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 CC08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1所示: 1 图 的硬件层次结构 2.C&C08 个等级: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4C&C08在硬件

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 单板(1)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单板是成单元。功能机框(2)中SM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3)模块如交换模块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SM (4)交换系统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交换系统USM/TSM/UTM+AM/CM C&C08模块模块模块USM 主控框用户框+功能机框功能机框功能机框用户框ASL+DRV+TSS+PWX+母板SLB 单板单板单板 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 中继框------ 时钟框--- ---用户框 主控框--- BAM后管理服务器---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 实验报告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人:姓名张伟 学号07005835 实验日期:2010年4月17日 报告日期:2010年5月9日

登录终端号:MMC 登录用户名:admin 同组合作人员: 吴晓琪 祁猛 上机实习预备知识:联机软件HYCON HYCON是S1240交换机实现终端与交换机交互信息的接口程序,它负责完成人机命令的正误检查、输入和报告的输出。 机房备有:人机命令手册 报告参考手册 系统支援手册等 实验一S1240程控交换机的用户管理 一、实验内容 通过在交换机上配置有关用户数据,了解用户号码库的建立和删除,用户改号操作和用户新业务功能设置及验用。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关于用户管理的相关人机命令。 三、主要仪器设备:S1240程控交换机 四、实验步骤 1.用户线状态 < 4296:DN=K' 5800067 2.显示连接 < 4296:EN=H' 30&85 Display:显示当前的某个连接。 3.用户基本命令 Display:显示用户FAC。 4.常用新业务 4.1 ABD 缩位拨号 (1)给用户开设一个登记缩位拨号对应关系的区域(REPERTORY)< 141:DN=K' 5800067 ,ABDREPSZ=20。 如显示用户,出现: SUBCTRL ABD

ABD 2 (2)修改/显示/删除ABD功能 < 139:DN=K'5800067 。 ?显示ABDREPSZ < 140:DN=K'5800067 ,ABDREPSZ=10。 ?修改ABDREPSZ < 142:DN=K'5800067 。 ?删除某用户的ABD功能 (3)用户远控过程 登记* 51 * 10 * 5800068 #。 使用**01 取消# 51 * 01 # 全部删除# 51 # 具体操作:先在话机上拨*51*,10(共申请了20个),5800068(被10代替的号码)#,进行远程登记,登记成功听录音通知,然后挂机。 摘机,拨**10,便可接通对方进行通话。 4.2 FDC 热线服务 (1)FDCI (IMMEDIATED)立即热线 < 4294:DN=K' 5800067 ,FDC=FDCI&K' 5800068 。 REMOVE。 ●建立并激活立即热线功能 (2)FDCTO(TINE OUT)延迟热线 < 4294:DN=K' 5800067 ,FDC= FDCTO&K' 5800069 。 [REMOVE。 5 秒钟内不拨号,可连到指定用户 具体操作:摘机后5秒内不拨任何号码,将自动连接到所设热线号——5800069 。 (3)可用远控方式实现 < 4294:DN=K' 5800067 ,SUBCTRL=ADD&FDCTO [REMOVE&FDCTO。 申请延迟热线功能 *52 *5800069# 登记 #52# 取消登记 4.3 OCB 呼出限制 〈4294:DN=K' 5800067 ,OCB=ADD&PERM&某种呼出权限(NA T/INT)。 设定用户所应有的呼出权限 可用远控方式申请对于该呼出权限的软件加锁(远端控制呼出加锁)

网络设备配置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三交换机的VLAN配置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理解Trunk链路的作用和VLAN的工作原理 2. 掌握交换机上创建VLAN、接口分配 3.掌握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的路由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本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操作,需要的设备有:配置网卡的PC机若干台,双绞线若干条,CONSOLE线缆若干条,思科交换机cisco 2960两台。 三、实验内容 1. 单一交换机的VLAN配置; 2. 跨交换机VLAN配置,设置Trunk端口; 3. 测试VLAN分配结果; 4.在三层交换机上实现VLAN的路由; 5.测试VLAN间的连通性 四、实验原理 1.什么是VLAN VLAN是建立在局域网交换机上的,以软件方式实现逻辑工作组的划分与管理,逻辑工作组的站点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当一个站点从一个逻辑工作组移到另一个逻辑工作组时,只需要通过软件设定,而不需要改变它在网络中的物理位置;当一个站点从一个物理位置移动到另一个物理位置时,只要将该计算机连入另一台交换机,通过软件设定后该计算机可成为原工作组的一员。 相同VLAN内的主机可以相互直接通信,不同VLAN中的主机之间不能直接通信,需要借助于路由器或具有路由功能的第三层交换机进行转发。广播数据包只可以在本VLAN内进行广播,不能传输到其他VLAN中。 2.交换机的端口 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可以分配给一个VLAN,分配给同一个VLAN的端口共享广播域,即一个站点发送广播信息,同一VLAN中的所有站点都可以接收到。 交换机一般都有三种类型的端口:TRUNK口、ACCESS口、CONSOLE口。 ?CONSOLE端口:它是专门用于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和管理的。通过Console 端口连接并配置交换机,是配置和管理交换机必须经过的步骤。 ?ACCESS口(默认):ACCESS端口只能通过缺省VLAN ID的报文。

实验三 交换机基本配置及交换机端口配置

实验三 交换机基本配置及交换机端口配置(3学时)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并掌握交换机的命令行视图。 2. 要求熟练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能完成日常管理网络或配置网络 中有关交换机端口的常用配置,并逐步熟悉交换机端口的基本信息。 3. 掌握用console 端口配置交换机的方法。 4. 掌握在交换机端口视图下对交换机的端口的各参数进行配置和管理。 二、 实验设备: 1. 交换机 2. 计算机、网卡 3. 网线 4. 串口线 三、 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一) 交换机的初步认识 Quidway S3526 以太网交换机是华为公司推出的盒式L2/L3 层线速以太网交换产品。 图1 Quidway S3526交换机外观

图2 S3526 交换机交流机箱后面板示意图 图3 S3526 交换机直流机箱后面板示意图表1 S3526 交换机前面板指示灯 表2 配置口(Console)属性

(二) 交换机的电缆连接(通过Console 口搭建本地配置环境) 【备注】:交换机的配置环境可通过Console 口搭建本地配置环境、通过Telnet 搭建配置环境、通过Modem 拨号搭建配置环境(参见S3500操作手册1入门操作.PDF 文档说明,本实验主要通过Console 口搭建本地配置环境) 需要连接3根线:①电源线;② 网线;③配置电缆。如图连接方式: (三) 交换机的启动 ①电源线 连接到插座 连接到交换机电源插口

1.点击“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进行交换机的连接与串口参数设置: 图5 超级终端连接说明界面 图6 超级终端连接使用串口设置

时分交换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程控交换原理时分交换(mt8980)实验网络工程网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 2014年 5 月 5 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程控时分交换网络的基本原理; 2.了解mt8980芯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理解时分交换原理,利用时分交换网络进行两部电话单机通话,记录工作过程。 三、实验步骤 1.在关电的情况下,确认发送增益跳线k301、k401等均设置为1-2相连左侧;交换网络接口插上“时分mt8980”交换模块,保管好其它模块; 2.打开实验箱右侧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系统开始工作; 3.通过薄膜开关将交换工作方式设置在“时分mt8980”进行实验; 4.以电话a、电话b为例,分别接上电话单机; 5.四路数字电话用户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即时分网络输入信号; tp304:电话a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2; tp404:电话b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3; tp504:电话c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4; tp604:电话d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5; 四路数字电话用户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即时分网络输出信号。 tp305:电话a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2; tp405:电话b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3; tp505:电话c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4; tp605:电话d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5。 注意:现每个pcm收发测试点测得的波形已是时分复用后波形,测量时注意对比各路pcm 数据输出的同步时隙脉冲。 6.双踪示波器同时测试tp304、tp405两点或tp305、tp404两点,是否有波形,按键说话时是否有变化; 7.示波器两探头放在tp304、tp405两点上。电话a摘机,拨号49,同时观察示波器,哪个探头能测到波形; 8.两路电话用户间的正常呼叫,两路电话正常通话。此时,按键或说话,同时观察示波器,哪个探头测到的波形,波形是否一样; 9.更换其它电话呼叫组合,根据步骤5中列出的测量点说明,验证时分交换网络mt8980的工作情况; 10.测试波形时,注意时隙脉冲与数据的时隙位置对比,时隙脉冲与时隙脉冲的位置对比,数据与数据的对比。 四、实验结果

计算机网络-实验1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验1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验所属系列:《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内实验实验对象:本科 相关课程及专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实验时数(学分):4学时 实验类别课内上机 实验开发教师:计算机网络课程组 【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 【实验内容】 假设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公司采用全系列锐捷网络产品,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了解、掌握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技巧,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进行配置。 需要在交换机上熟悉各种不同的配置模式以及如何在配置模式间切换,使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并熟悉命令行界面的操作技巧。 【实验环境】 【实验设备】 三层交换机1台 【实验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接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交换机时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用户模式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操作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交换机 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 ●特权模式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 行管理,查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特权模式提示符为 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 参数(如主机名、登录信息等)。在该模式下可以进入下一级的配置模式,对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