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社102班19号李智丹

摘要:女性参加社会劳动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需要,女性就业是女性获得生存资料和生活资源、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女性就业对于社会和女性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女性就业不容乐观,仍然受到性别歧视的困扰,不仅在求职上不平等,在报酬上也存在不平等。本文从社会性别角度,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找出女性在就业中受到的性别歧视的表现,分析产生女性就业不平等对待的原因,提出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性别视角;女性;就业歧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获得了解放,不再是以前的男尊女卑,以夫为天的时代,在很多方面已经扮演着与男性平等的社会角色。而在就业方面,虽然国家已经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就业平等,但女性至今仍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平等就业。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社会处于剧烈的转型时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凸显,很多优秀的“知识女性”在初次就业就被拒之门外,即使被录用也难以获得同等报酬,在提拔升迁时更难以获得均等的机会。

一、当前女性就业不平等的现状

2007年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就业促进法草案。在发言中,女委员张美兰指出:2005年3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女大学生毕业时只有5.5%的学生认为求职顺利,承认受到性别歧视的高达32.7%。她还说:2007年初,一所高校针对女性就业进行的调查显示,70%的女性认为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情况,60%的男生承认存在就业性别歧视。另外,据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共有大学毕业生280万,有80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女生签约率明显低于男生8个百分点[1]。

虽然女性受教育程度在逐步提高,而且女生特有的勤奋、耐心、坚韧等品质比男生优秀,但这种优势往往在就业过程中变得无足轻重。一些用人单位仍然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打出“只限男性”或是“男生优先”的字样。有的连财会、秘书这样中性或更适合女性的工作,招聘方都标注着“仅限男性”。现实中男女不平等的事还有很多,如女职工下岗再就业受歧视,尤其是女性在35岁以后找工作更不容易。此外,男女同工同酬的政策也很难落实到位,据江苏省妇联对女性就业歧视的一项社会调查,结果表明:54.3%的女性和51.8%的男性都认为超过了一定的职级,很多德才兼备的女性在更高层次上会失去平等竞争的机会。女性就业的社会歧视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

二、女性在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的具体表现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指用人单位采取或明或暗的歧视手段,是女性在就业中丧失与男性平等的择业机会及各种待遇。我国就业中的歧视手段形形色色,主

要有以下表现手段:

1、性别偏见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

有的用人单位考虑到劳动成本,拒收育龄女性,好多用人单位单身条款。禁孕条款,使女性不得不在工作与结婚、怀孕之间抉择。还有很多很多为难女性就业的条件,有的甚至直接写明只要男性。

2、女性收入与职位比男性低

在很多用人单位都存在“同工不同酬”,说明很多女性得到的收入远远比男性低,不仅仅是收入,女性在单位常有这样的表现:岗位流动少,升职困难或者缓慢,易被解雇,易被骚扰。

3、女性参政低下

这主要体现在女性在很多时候没有话语权,其实这有一部分是女性自己的原因,很多女性没有参政的愿望,参政也不积极,但是更大的是国家、单位不个给机会,女性在很多时候是弱小的代表,在很多人眼里没有权威、不具有信服力。

4、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

在近年来全国城镇大规模的下岗和失业中, 女性人口均高于男性。1999年底,全国实际失业人口1590万1620万人,真实失业率高达8.6% 8.8% 。其中男性失业率为4.18% ,女性失业率为5.64% ,后者比前者高出1.46个百分点[3].

女性下岗率与失业率高的社会现象造成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贬值,加剧了女性就业难的现状。

三、产生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

女性遭遇就业歧视的原因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女性自身的因素、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因素等。

1、社会文化因素

(1)、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认为,女性从来都是男性的“附属品”,在各方面都不如男性。男女的传统角色定位历来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的定位是家里的“顶梁柱”,肩负着挣钱养家的重任,同时也掌握着家里的话事权。而女性的职责就是照顾好家庭、做好家务,当好一个“贤内助”,处于服从地位。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这种思想意思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冲突

由于社会对男女两性的角色和行为有着不同的期待和规范,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了各自的性别特征和差异,构成社会性别。所谓社会性别,就是人们基于男性与女性的自然性别上的差距,在思,想观念上形成的对于男性与女性的主观判断。男尊女卑思想从男女降生之时便有了。男孩一降生,其角色就被定义于养家糊口、拥有决定权、处于支配地位。女孩则被定义为关怀和照顾老人、孩子,以家庭为重心,处于辅佐和服从地位的角色。“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狐狸满山跑”这句熟语很形象的体现了女性的服从地位。男性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领导者,女性却只是维系家庭和谐、以家庭为重心的贤内助。

2、女性自身的因素

(1)、女性特殊的生理状况

女性由于自身的身体机能和生理条件的限制,在体力方面不如男性。女性一般无法从事一些重体力的工作,在重工业领域也几乎没有女性的参与。比如,采

矿、冶铁、高空作业等。

(2)、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促使女性对自身传统性别角色的认同

(3)、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女性整体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

3、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因素

由于受到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认为女性应该是细心、体贴、胆小、感性、有依赖性的,适合从事家庭型、服务型的工作。所以女性多从事教师、秘书、护士及各种服务性工作。职业性别更是认为男性比较“适合”建筑师、建筑工人、程序员等职业,男性一般居于较高的职位,而那些技术含量较高、有竞争力和拓展性的工作不适合女性。女性一般居于较低的职位。所以,女性就算有能力,也很难得到展现的机会。限制了女性的发展。

再者,女性承担着生育的任务。很多用人单位考虑到企业的开支、工作效率等各方面的原因,宁愿接受男性也不招收女性。

四、消除女性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建议

当前我国女性就业中面临着种种问题,严重阻碍了女性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家庭幸福额度的提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建立完善保障女性平等就业的法律体系。

在特别保护女性的同时,也要完善相应的配套体系,减少企业和女性自身的负担。如:国家要实行生育保险制度,设立专门的机构监督和管理生育保险基金。可以借鉴挪威、瑞典、希腊等国的做法,即通过立法对女性从业者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鼓励企业吸纳女性就业 ,从而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4]。同时也可以借鉴欧盟成员国实行父亲休产假的做法。这样既可以使妇女受到应有的照顾,也体现了男女分工合作的行为。国家在制定和出台一项法规和政策时要有性别意识和性别审视 ,避免看似“中性”的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损害了女性的利益。在出台政策时,要进行性别审视,对于缺乏性别意识的政策应制定出相应的补救政策或相应的补救条款,对政策可能造成的歧视和不公平现象进行限制。

2、用人单位要废除男女不平等的选拔标准。

用人单位必须严格遵照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一视同仁地为男女提供同等的就业、升迁机会,并实现同工同酬,平等地保障女性就业权利,使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建立在才能和知识的基础上,杜绝人为的、性别的因素对女性就业的影响。用人单位要摆脱先入为主的性别选拔标准,要在应聘者享有平等竞争机会的前提下,考察应聘者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和特征来进行优胜劣汰。如果特殊行业有特殊需要,对应聘者的年龄、身高确有要求,应履行公示的原则,把限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予以充分说明[5]。瑞士《债法》规定,雇主在劳动关系存续中应重视与保护劳动者的人格,照顾劳动者的健康并给予其品德的尊重。一家名声远扬的企业,一定是为所有参与者提供平等竞争的平台,最终选拔、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包括女性在内的优秀人才。

3、女性自身要改变传统观念,树立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思想。

社会在不断进步,女性就业的机会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白领丽人扮演着自致角色,靠着自身的努力赢得与男性同样的地位,甚至做的比男性更好。因此,女性必须顺应时代,解放思想,认识到自己也是独立的个体,自己也能通过努力成为改变社会的人。抛弃过去那种“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更加努力

地提高自身素质。要发挥女性性格方面的优势,如细心、耐心、恒心等,多学习、多交际,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证明自己的实力。同时,女性也要关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应只把目标放在具有“女性特质”的职业上,而应独立自主自由地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如果遇到竞争中的不公平,也应勇敢地用法律维护权利。

4、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进一步承担保障妇女就业的责任,承担起企业、个人无法抗拒的风险。如制定统一的生育保险条例、失业救济基金,建立统一的社会统筹生育保障模式和失业救济措施,管理并监督生育保险、失业救济的运行过程,政府出面组织社会保险供给及全面工作,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也可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如:1998年底,韩国国会通过了禁止男女不平等待遇法,如果有人在雇用、晋升和待遇方面遭遇歧视,可以直接向女性特别委员会投诉。如果经调查属实,该委员会有权不经司法程序直接对违法者处以1000万韩元的罚款,而且不含对受害人的赔偿[6]。各国政府一些对妇女就业的保护做法,值得我国学习。

结语

总之,当今社会仍然难以避免地存在对女性就业的歧视现象。一个真正进步发达的社会,应该是真正保障女性自致角色的社会,是一个两性都能平等参与竞争的社会,是无论男女只要努力都能改变命运、甚至改变社会命运的社会。保障女性平等就业任重道远,需要国家、企业、学校、家庭以及女性自身的共同努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女性的能力,意识到性别歧视的不对,我们要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定会有平等的一天,做不到完全的平等,能做到相对平等也是一个进步,女性的能力并不比男性差,甚至于更甚男性,我们要意识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陈清如.保障女性自制角色,消除就业性别歧视[J].2009-05-19.

[2]张抗私.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问题研究[M],大连.2005.

[3]胡亚云.论就业性别歧视——一种社会学分析视角[J].信阳师范学院,2008-09-26.

[4]任洁.对当前女性在就业中遭遇性别歧视问题的研究——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思考[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5]许姗姗.妇女就业性别歧视与公共政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中国知网.2005.

[6]李银河.性别问题[M].青岛出版社.2007.

女性就业歧视现状及问题探讨

女性就业歧视现状及问题探讨 在妇女发展这盘棋上,就业的分量举足轻重,而对女性个体来说,经济独立又是人格独立的重要前提。毋庸讳言,近年来的女性就业话题中总有缕缕忧思缠绕,这是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富裕劳动力人数增加的大形势和女性弱势地位共同作用的结果。两性存在着差异,生理的差别任凭“上帝”也不能改变。承认差别的存在,克服人为不平等的因素,建立新的伦理关怀,这是文明至今应该、并且能够开拓的一条道路,因此,探究女性就业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思路,不仅是为女性解决现实问题,更是促进现实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政治文明进步、全面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 一、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现象 在不同的女性就业领域内和工作岗位以及女性就业后的不同阶段中,对于女性的歧视也是不同的,较为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 尽管有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女生比例已达44%,基本上撑起了校园的“半边天”, 但女性就业的机会却远远低于男生。在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成为毕业生女性就业途中难以绕开的绊脚石。造成性别歧视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怀孕、生育和哺乳,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传统的性别偏见使得用人单位将女生拒之门外。 (二)退休年龄及退休金待遇不平等 男女不同龄退休,是我国性别歧视的一个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国外大都是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制度,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还是发达国家(如欧盟各国)。 我们不能否认在男女退休年龄差异上,其制定的初衷是对女性的照顾,也一度被认为是保障妇女权益的象征。但我们同样也不能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随着女性自身文化程度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一规定已经发生了质变,即:已由原来的权利性保障变为义务性的限制。 (三)男女同工不同酬 在不同的行业中,男女同工不同酬成为一种残酷的现实。一般而言,决定收入水平的关键性因素除了教育水平以外,应该就是一个人的能力。据一项专门研究表明,女学生自律、勤奋、有韧性,女性就职、升迁、增资的机会并不比男性差。

(完整版)社会学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

社会学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其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有意识地发展交际能力。可是,有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存在各种各样的交际问题。不良认知、情绪及人格等心理因素,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人际关系不好,又会进一步导致原有心理问题的加重或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2013年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惨遭室友投毒,于4月16日下午经抢救无效在医院不幸去世。这起校园投毒案的发生再次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上。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但现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宿舍关系不好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1995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女生朱令被用铊盐投毒;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寝室4名同学;2011年,中南大学一男学生持刀将该校一女生杀死,随后自杀……综上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不乐观,不管是嫉妒,还是 仇恨,去杀害自己的同学,这无疑是社会责任,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为了使大学生能更好的处理人家关系,下面我们从社会学的几个角度来分析目前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首先,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导致学生难以确立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竞争机制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大学扩招,并且提前进入社会,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代大学生身处东西方价值观并存互相冲突的复杂环境中,各种外来思潮的涌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其次,相关制度改革的不完善导致学生无法获得相对平等的教育权利,社会分层阻碍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社会分层的根源在于社会不平等、稀缺的普遍存在,使人们对社会性资源的占有不可能是均等的,因而人们的社会地位总是存在不同的高低层次。社会分层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不平等的表现方式,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存在状态。大学校园中的社会分层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经济、文化等背景因素的介入使得大学生群体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产生差异与分化的现象。我国的大学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教育,作为大学的主体大学生源于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他们的生活方式选择和生存状态差异是家庭阶层的直观影射。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大学生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将经历生活方式的转型乃至阶层的转换。原有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的巨大差距,使得进入同一学校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大学生人际关系有了新的特点。还有,相关教育真空导致学生心理素质得不到充分发展。尽管社会的急剧变化确实冲击着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但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源,有人说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育是颇有道理。大学生需要受到的教育并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还有人格教育。目前来看,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仍是看重学生成绩是否优秀,能否发表论文,最后能否找到工作等,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还比较薄弱。 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如何提高个人的人际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这是每个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所以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遵从一定的原则,真诚待人。和身边的人相处,要正直、平等和诚信,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同时要学会宽容、换位思考,在交往中注意互补互

于社会学批评角度解读

于社会学批评角度解读《变形记》 【摘要】 社会学批评强调文学为社会服务的功用性,试图从“环境”、“道德”、“结构”等方面对文本意义进行内外结合的阐释以寻求“作者”“作家”“社会”三者的内在勾连,它为研究文学作品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视野。本文致力以《变形记》为模本,将其置于社会学批评理论的框架建构下解读“异化”背后的社会学内涵!【关键词】 卡夫卡社会学批评《变形记》道德

戈尔曼曾说:“小说的特点就是在一个衰变了的社会中以一种衰变了的方式寻求确切价值的故事。”这无疑为卡夫卡的《变形记》的创作做出了恰如其分的阐述。 从宏观上着眼,小说构想了推销员格里高尔离奇变成甲虫后遭冷落嫌弃的种种遭遇,直至最后死亡的惨痛经历。诚然,这是个荒诞而悲哀的故事,社会学批评中的“有意义结构”理论寓指:某一整体概念、艺术形式、社会现实间必然存在着的沟通关联,且是通向对真确价值寻求。这样其荒诞性即被赋予了理性的深刻内涵,而这深刻理性意也就是文学道德性的表现形式。 小说的主题是“变形”即“异化”,将其置于社会学批评分析的模因观中从以下三个微观角度进行剖析: 一.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 作者对自我的稳定性、可靠性、理性等都产生了深刻的怀疑。认为自我的核心不是理性而是本能欲望,因此在作品中大量表现人物意识的混沌与虚幻。格里高尔从未真正认识自己,变形前他太忙为了谋生,他不得不那么卑微,那么怯懦,在变形的过程中,人身体的各部分和他的整体是逐渐分离的,变形是荒诞不经的,它表现的主题是:丧失自我的悲哀和寻找自我的失败。格里高尔在"累人的差事”和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完全失掉了自我,他想找回生活的乐趣,自我的 价值,但彻底失败了,变成了一只人人恐惧厌恶的大甲虫人的变形,是自我"异化”的一种写照人的习性渐渐消失,而"虫性”日益增加,大甲虫是一个绝妙的艺术象征,它象征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异化”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全解

华南师范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 院(系)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办学形式:业余 年级:2014级2班 班别:校内 姓名:钟敏贤 学号:32号 论文题目: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的现 状与思考

评语: 评分: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4) 引言 (5) 一、我国女性就业现状及表现分析 (5) (一)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 (5) (二)职业选择范围狭窄 (5) (三)职业待遇不平等 (5) 二、我国女性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6) (一)我国经济利益关系影响 (6) (二)传统封建迷信男尊女卑的思想 (6) (三)女性自身的因素 (7) (四)国家法律的薄弱 (8) 三、解决女性就业歧视的相应对策 (8) (一)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政府干预力度 (8) (二)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的机构 (9)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企业负担 (9) (四)合理设置适合女性专业,增强女性就业砝码 (9) (五)提升素质,加强女性就业竞争的基础条件 (9)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女性从业是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的保障,而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是实现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基础。做好女性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妇女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体现在性别差异上便是女性“就业难”问题相当突出。现实生活中,受性别歧视影响,妇女就业的平等权利难以保障,就业机会及福利待遇不公是女性面临的最大经济困扰。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对于女性劳动者来说,身体因素、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甚至是性别,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面临就业难的困境。要解决中国女性就业的难题,不能仅从某个角度考虑,而是从多方面入手,抓住主要矛盾,例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制定对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将从女性就业现状、就业歧视原因、消除就业歧视等多方面讨论女性就业歧视中的问题。 关键词: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对策

关于影响中国女性就业因素的实证研究

关于影响中国女性就业因素的实证研究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保护女性的法律出台,中国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女性拥有了很高的就业率。中国目前面临下行压力,促进女性的就业对拉动我国经济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研究影响中国女性就业的因素,对继续发挥女性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2002-2015的数据,运用实证分析,重点从社会就业压力、工资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研究了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女性就业率的方法。 关键词:女性就业实证研究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女性就业权益的保障以及对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在此背景下,我国女性有了较高的就业率。但由于社会上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等现象的影响,我国女性的就业率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研究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对我国女性未来的就业以及扩大女性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直接对女性就业因素的研究不是很多,其中,张丽琍(2009)重点分析了对经济调整女性就业参与率的影响;郝冉(2009)通过实证分析,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研究了影响女性就业的各种因素。关于女性就业的大部分研究则是集中在就业歧视方面。周兢(2003)针对劳动力就业歧视现象,分析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提出解决劳动就业歧视问题的一些建议。阚凯(2005)运用贝克尔的歧视模板对劳动力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存在的根源以及提出了相应的消除性性别歧视的对策。张抗私(2004)研究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时认为,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取决于影响其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所有供给和需求因素,如果与生产率无关的因素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正的或者负的价值,才可能导致歧视。陈友华、祝西冰(2017)针对二孩政策背景下性别歧

就业性别歧视分析

就业性别歧视分析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而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就业比重仅占总就业人数的37.8%,明显低于男性就业率,且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在失业率方面,全国实际失业人口中女性的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失业率。2003年男性失业者下岗的占37.7%.女性失业者中下岗的占42.1%。另外,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根据我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资料,在一些服务业的一线中.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的53%左右,而在管理和技术行业中.该比例为74%左右。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我国现行的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定散见于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我国宪法中有关于劳动平等权的规定,构成了全部禁止就业歧视特别是女性就业歧视法律规范的立法基础和前提。1980年7月,我国政府签署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的国际公约》,1990年我国政府批准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在我国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劳动法中的第3、12、46条等都明确了劳动权的范围,并将宪法中的劳动平等权等权利覆盖到劳动就业中的各个环节,从而确立了反对就业歧视的基本原则,确保了妇女在就业中的权利。另外,2005年修正的《妇女权益保障法》,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就业促进法》都明确重申了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都享有平等权,包括在晋职、晋级、考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分配住房、享受待遇等方面的男女平等,不得歧视妇女的法律规定。 二、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目前我国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存在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 1.企业在市场上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性别歧视产生的经济原因在社会生活中女性承担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责任。一般来讲,在女性就业生涯中,存在着一个就业生涯低谷期(生育期)。由于国家劳动法明确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男女劳动者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会比较雇佣男性和女性的收益,倾向于选择雇用男性就业。从经济学角度看,为了使使用资源的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必定会对男女预期成本进行比较.比较之下。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倾向于“择男舍女”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理性“雇主的决策。虽然国家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在雇佣方面存在性别歧视,但这是对所有的用人企业而盲的,对于个别企业来说,即使其不这么做,通常也不会受到惩处或遭受损失。所以每个用人企业在招聘和录用人才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想承担因为女性生育问题或体力差别给本单位所带来额外成本,就拒绝使用女性人才。 2,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性别歧视存在的根本原因 传统文化对女性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前市场歧视和市场中歧视两方面;所谓前市场歧视指在就业未进入市场前就存在的歧视;市场中歧视(后市场歧视或当前市场歧视)指就业在就业市场中所受的歧视。前市场歧视主要表现在教育投资上。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赡养父母的责任基本由儿子承担。父母(家庭)更愿意在儿子身上进行教育投资。他们将受教育的机会给男性而不是女性,其结果是降低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后者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是受过高等教育。由于女性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使得女性获得技能的机会少于男

女性就业歧视现状与问题研究

女性就业歧视现状与问题研究 中国网| 时间:2007-03-28?| 文章来源:中国网 一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现象 在不同的就业领域内和工作岗位以及就业后的不同阶段中,对于女性的歧视也是不同的,较为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机会不平等 尽管有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女生比例已达 44%,基本上撑起了校园的“半边天”,但就业的机会却远远低于男生。在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成为毕业生就业途中难以绕开的绊脚石。造成性别歧视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怀孕、生育和哺乳,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传统的性别偏见使得用人单位将女生拒之门外。 (二)退休年龄及退休金待遇不平等 男女不同龄退休,是我国性别歧视的一个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国外大都是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制度,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还是发达国家(如欧盟各国)。 我们不能否认在男女退休年龄差异上,其制定的初衷是对女性的照顾,也一度被认为是保障妇女权益的象征。但我们同样也不能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随着女性自身文化程度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一规定已经发生了质变,即:已由原来的权利性保障变为义务性的限制。 (三)男女同工不同酬 在不同的行业中,男女同工不同酬成为一种残酷的现实。一般而言,决定收入水平的关键性因素除了教育水平以外,应该就是一个人的能力。据一项专门研究表明,女学生自律、勤奋、有韧性,女性就职、升迁、增资的机会并不比男性差。

有专家认为女性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了提高自身学识和技能以外,勇敢地争取自己的权益也是女性现在需要突破的瓶颈。 (四)岗位性别隔离 由于受到传统工业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用人单位基于性别对求职者进行挑选,明显地形成男性工作和女性工作分立的局面,从而产生了岗位性别隔离。 从就业结构看,横向:行业间,女性工作大多是家庭角色的社会延伸。纵向:越是往上的管理层,女性越少。上述“天花板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企业化之中,在国家机关同样存在。 上述歧视现象只是较具代表性且现实中比较严重的几个方面,其中既有制度性歧视如男女不同龄退休等,也有观念性歧视如同工不同酬、岗位性别隔离,而求职歧视则是混合了多种因素。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社会和法律界反就业歧视呼声的不断增强,女性就业歧视也从显性歧视专为隐性歧视。而隐性歧视就更不容易被发现和消除,从而使反就业歧视的任务也更为艰巨。 二造成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在对产生歧视的原因所进行的调查中显示:排在第一位 的选项是劳动力供过于求,有 24.3%。第二是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选择比例达到 16.3%。 第三是效率与效益第一因素影响,选择比例达到 16%。现在部分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能力和价值认识有偏差,认为:劳动生产率预期要低于男性(女性精力分散于家庭角色、发展潜力相对不足)。还有,就是女工下岗人数多,部分再就业困难。 除了上述调查中的因素以外,还有几个较为有影响力的因素: 一是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利,但由于操作性不强和缺乏罚则,对就业歧视未能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如:实施 8 年的《劳动法》,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还是空白。 二是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管理不力,特别是对私营中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领域

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及对策

谈谈我国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 字体大小:大中小小蕊发表于 2010-06-08 16:27评论0条阅读154次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从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对我固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本毕业论文范文来源于专业提供职称论文发表等服务的中国毕业论文网,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而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就业比重仅占总就业人数的37.8%,明显低于男性就业率,且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在失业率方面,全国实际失业人口中女性的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失业率。2003年男性失业者下岗的占37.7%.女性失业者中下岗的占42.1%。另外,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根据我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资料,在一些服务业的一线中.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的53%左右,而在管理和技术行业中.该比例为74%左右。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目前我国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存在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 1.企业在市场上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性别歧视产生的经济原因在社会生活中女性承担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责任。一般来讲,在女性就业生涯中,存在着一个就业生涯低谷期(生育期)。由于国家劳动法明确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男女劳动者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会比较雇佣男性和女性的收益,倾向于选择雇用男性就业。从经济学角度看,为了使使用资源的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必定会对男女预期成本进行比较.比较之下。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倾向于“择男舍女”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理性“雇主的决策。虽然国家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在雇佣方面存在性别歧视,但这是对所有的用人企业而盲的,对于个别企业来说,即使其不这么做,通常也不会受到惩处或遭受损失。所以每个用人企业在招聘和录用人才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想承担因为女性生育问题或体力差别给本单位所带来额外成本,就拒绝使用女性人才。 2,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性别歧视存在的根本原因 传统文化对女性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前市场歧视和市场中歧视两方面;所谓前市场歧视指在就业未进入市场前就存在的歧视;市场中歧视(后市场歧视或当前市场歧视)指就业在就业市场中所受的歧视。前市场歧视主要表现在教育投资上。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赡养父母的责任基本由儿子承担。父母(家庭)更愿意在儿子身上进行教育投资。他们将受教育的机会给男性而不是女性,其结果是降低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后者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是受过高等教育。由于女性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使得女性获得技能的机会少于男性,因而女性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就业比较困难。 假定雇主对女性劳动者存在个人偏见,认为女性是不如男性的.在相同条件下不愿意雇佣女性劳动者,只有在女性劳动者的薪酬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才会雇佣她们。其具体表现就是在同一行业的同一职位中女性的工资低于其男性同事。雇主偏见的另一表现就是女性劳动者即使被雇佣.在同样条件下.男性培训进修以及升职的机会更大一些。 3.就业市场严重供大于求是我固性别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

浅谈现代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浅谈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摘要:调查显示,目前,各级各类教育中的性别结构趋于平衡,在校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的比例已分别达到51.4%和49%,女大学生、研究生和男生一样受到良好教育,同样希望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女大学生常常难以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机会。在目前的各类招聘中,直接而明确的拒接女生的用人单位仍然存在,间接拒绝的更多。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同样也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女性发展的谬论与歧视。 关键词:性别歧视现存现象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正文: 目前,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最普遍,女性在就业中存在各种不平等现象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就业中的各种不公平待遇愈演愈烈,社会上关于这类话题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归其实质是主要是对性别的歧视。女性就业歧视实际就是指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或明或暗的歧视手段,使女性在就业中丧失与男性平等的择业机会及待遇。 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基于性别原因,或拒绝接受女性,或提高女性的录用标准,或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工或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重视妇女的升迁机会,或使女性与男性相比同工不能同酬。 前不久,据中国妇女报报道,一公司女员工在怀孕期间被终止劳动合同,不愿离职的她愤然申请劳动仲裁。最终,通过诉讼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日前,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一审审核该起劳动争议案,判决某科技公司给付女员工一定赔偿,包括经济赔偿金,半个月产假工资,试用期工资差额,双倍工资共计17340元。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工资。某科技公司在知道其怀孕的情况下通知不续签合同,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理应支付其经济赔偿。 日前,在各大卫视热播剧“咱们结婚吧”,女主人公杨桃因年龄问题,公司考虑其以后的生活婚姻问题,不给予以续签合同,给予辞职,她之后的一系列面试碰壁现象,让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的就业机会及性别上的歧视。同

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学习现状

从社会学角度浅析当前大学生学习状况 文/延安大学贾学斌 摘要: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关系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不断改革,体制不断创新,但大学生学习状况仍有待改善。 关键词:社会学;教育;学习状况;制度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Abstract: human resource is the first resour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education is the main way to develop human resources, higher education shoulders the hist orical mission of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system of innovation, but still need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Keywords: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learning; system 一、大学学习现状 虽然广大学生对各门课程能基本完成任务,对自身状况能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但由于高校扩招,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观差异较大,大学生学习状况整体较混乱,存在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效能感低,学习拖延,缺乏学习动机 在经历高考的高压后,以完成学习目标的心态进入大学,学习压

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一、引言 (一)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概述 (二)探索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就业中性歧视的现状 (一)女性社会就业机会不平等 (二)女性就业职业范围选择少 (三)工作待遇不平等。 三、就业性别歧视引发的问题 (一)就业性别歧视现象普遍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二)就业性别歧视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四、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的原因 (一)社会文化因素 1、性别分工不同 2、双重角色冲突 (二)经济形势因素 1、社会经济转型的劳动力需求 2、企业追求高的效益 (三)个人因素 1、女性生理因素 2、教育程度的不同 五、缓解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对策

(一)消除性别偏见 (二)加快性别文化发展 (三)提高以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四)改变就业环境和就业机会 六、结语 摘要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句话很早就被人们提了出来,意思是说男人和女人是一样的,没有差别的,女性劳动者应当享有与男性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男性劳动者能完成的工作,女性劳动者也能完成。然而在劳动力市场上任然是以卖方市场为主导的今天,就业性别的歧视任然十分常见,这极大规模的影响了社会公平的推进,也对劳动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就目前存在的这种巨大的就业性别歧视,损害了两性之间的平等关系和平等价值观念,不利于社会文明的发展。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女性面临的就业歧视现状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探索我国在保障女性合法权益,反歧视方面制度的建立。以及如何消减这种就业性别歧视。并再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过反就业性别歧视的建议和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对策。

一、引言 (一)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概述 1975年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墨西哥宣言》第一条规定,“男女平等应当包括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即男女平等的概念,包括两层意思,一方面男女平等是价值观的体现,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对待,另一方面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各个领域中,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歧视,是指人对人就某个缺陷,能力,出生等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使这个人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歧视是直接针对某个特殊群体的行为,由偏见引起,往往从带有感情色彩的表现,转化为行为中的故意回避,直至发展成为暴力行为。 就业歧视指没有法律规定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基于种族,肤色,民族,年龄,性别,残障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给予一定的好处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权利的行为,而大部分学者则认为,就业歧视是指具有相同生产特征的,人,仅仅因为他们所属的人群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或者说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工人与劳动生产率无关的个人评价。学者们将歧视的表现形式总结为就业歧视,工资歧视,和职业歧视三类。 歧视具有排斥性和广泛性的特征,所以就业歧视通常表现出的是正式的制度规则下,运用着非正式方式来实施某个工作。2010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开展第三期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女性就业歧视现状与问题研究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现象 在不同的就业领域内和工作岗位以及就业后的不同阶段中,对于女性的歧视也是不同的,较为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机会不平等 尽管有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女生比例已达44%,基本上撑起了校园的“半边天”,但就业的机会却远远低于男生。在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成为毕业生就业途中难以绕开的绊脚石。造成性别歧视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怀孕、生育和哺乳,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传统的性别偏见使得用人单位将女生拒之门外。 (二)退休年龄及退休金待遇不平等 男女不同龄退休,是我国性别歧视的一个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国外大都是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制度,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还是发达国家(如欧盟各国)。 我们不能否认在男女退休年龄差异上,其制定的初衷是对女性的照顾,也一度被认为是保障妇女权益的象征。但我们同样也不能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随着女性自身文化程度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一规定已经发生了质变,即:已由原来的权利性保障变为义务性的限制。 (三)男女同工不同酬 在不同的行业中,男女同工不同酬成为一种残酷的现实。一般而言,决定收入水平的关键性因素除了教育水平以外,应该就是一个人的能力。据一项专门研究表明,女学生自律、勤奋、有韧性,女性就职、升迁、增资的机会并不比男性差。 有专家认为女性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了提高自身学识和技能以外,勇敢地争取自己的权益也是女性现在需要突破的瓶颈。 (四)岗位性别隔离 由于受到传统工业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用人单位基于性别对求职者进行挑选,明显地形成男性工作和女性工作分立的局面,从而产生了岗位性别隔离。 从就业结构看,横向:行业间,女性工作大多是家庭角色的社会延伸。纵向:越是往上的管理层,女性越少。上述“天花板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企业化之中,在国家机关同样存在。 上述歧视现象只是较具代表性且现实中比较严重的几个方面,其中既有制度性歧视如男女不同龄退休等,也有观念性歧视如同工不同酬、岗位性别隔离,而求职歧视则是混合了多种因素。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社会和法律界反就业歧视呼声的不断增强,女性就业歧视也从显性歧视专为隐性歧视。而隐性歧视就更不容易被发现和消

关于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思考

关于我国就业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的思考 历史上,基于种族、性别、宗教等理由而进行的歧视一直存在,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是整个歧视中最常见的歧视之一。在绝大多数人已经实现平等的时代,少数女性在就业时仍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现代劳动力市场要寻求就业平等就一定要勇于面对这些隐蔽的歧视现象。加强对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的研究,并探讨我国有关就业性别歧视立法的不足以及如何完善就业性别歧视的立法,对禁止就业性别歧视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歧视,就是不平等对待。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宣告:“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的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除了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国际劳动组织在《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中指出:任何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所做的区别、排斥或特惠,其结果是取消或有损于在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从而构成歧视。历史上,基于种族、宗教、出身等理由而实施的排斥和区别曾经是就业歧视中最常见的形式。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此类歧视已被人类道德所摒弃而不多见,但性别歧视这类新型歧视仍然普遍存在,即使在一些非特殊部门,“重男轻女”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尤其是对女性歧视更是司空见惯。近些年来,下岗女工越来越多,女性学生就业比例更是明显低于男性学生。怎样有效的消除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特别是针对女性的歧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就业权利和经济利益,是我国当政者和立法者面临的又一问题,它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从法律方面予以完善就显得非常重要。 基于以上对歧视的理解,就业性别歧视即基于性别的区分和特惠,其后果是取消和损害就业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待遇平等原则。就业歧视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按性别分类,可以分为女性就业歧视和男性就业歧视;按过程分类,可以分为招聘录用过程中的性别歧视,解除合同 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等;按其性质,可以划分为间接歧视和直接歧视。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对于“特殊工作本身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和特惠,不应被视为歧视”,如对因女性自身生理条件不适合而出于保护女性在就业时的适当性而做出的性别倾斜是可以理解的,如钢铁石油、工程建设等行业,由于不适合女性就业,也就不存在我们所说的性别歧视。 我国现行的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定散见于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我国宪法中有关于劳动平等权的规定,构成了全部禁止就业歧视特别是女性就业歧视法律规范的立法基础和前提。1980年7月,我国政府签署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的国际公约》,1990年我国政府批准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在我国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劳动法中的第3、12、46 条等都明确了劳动权的范围,并将宪法中的劳动平等权等权利覆盖到劳动就业中的各个环节,从而确立了反对就业歧视的基本原则,确保了妇女在就业中的权利。另外,2005年修正的《妇女权益保障法》,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就业促进法》都明确重申了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都享有平等权,包括在晋职、晋级、考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分配住房、享受待遇等方面的男女平等,不得歧视妇女的法律规定。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本章学习要点社会学视角形式社会学

第五章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本章学习要点: ●社会学视角 ●形式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 ●货币哲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形式社会学;文化霸权 课时安排:3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 梧奥尔格.齐美尔(1858-1918)是德国早期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本人承认自己并没有创建什么社会学体系,但由于他强调社会学以社会交往形式为其研究对象,所以在社会学只上一般称他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学。 第一节生平与著述 齐美尔出生在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还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由他家的好友、一个音乐出版社的经理作了他的监护人。母亲的冷漠和盛气凌人的态度使他与家庭的关系比较疏远,幼年的齐美尔就开始感受到人世间的冷暖。 齐美尔从古典中学毕业后,在柏林大学攻读历史和哲学,从师于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如历史学家蒙森、哲学家哈尔姆和蔡勒、艺术史学家格林、心理学家拉察鲁斯等。1881年,他以关于康德的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齐美尔在大学学习期间广泛涉猎了哲学、历史和心理学等学科,这对他以后的学术生活有很大影响。1885年,他在柏林大学任哲学讲师,没有薪金,只收学生听课费。直到1901年,他取得编外教授的称号,但依然是没有正式薪金。这时,他已是一个拥有6部著作和70多篇论文的著名学者了。由于当时德国的反犹主义,齐美尔的学术能力和成果受到官僚机构和官由学术机构的冷遇。直到1914年,他才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了正式教授的职位。他在该校曾讲授过逻辑学、哲学史、形而上学、伦理学、宗教哲学、艺术哲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康德、叔本华和达尔文的学说。齐美尔虽然受到官方的不公正待遇,但是他在学术界却有很高声望。他的一些著作被译成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波兰文和俄文,他的若干观点得到了韦伯等许多著名社会学家的赞同,他被认为是德国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 齐美尔是一位多产的作家。生前有200多篇论文发表在大量期刊、报纸上;在社会学、伦理学、哲学和文学理论领域,他撰写了20部左右的著作他的早期主要著作有:《论社会分化》(1890)、《历史哲学问题》(1892)、《伦理学科学导论》(18921893)、《货币哲学》(1900)等。1908年,出版了他的社会学主要著作《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之后,他离开社会学研究达10年之久。1917年,他又回到社会学著述上来,出版了多卷本著作《社会学基本问题》。齐美尔在其晚年撰写的著作和论文,大多是关于文学批评和评论、哲学史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节社会与社会学的分类 一、社会(society)

女性就业歧视现状与问题研究

女性就业歧视现状与问题研究 中国网|时间:2007-03-28?|文章来源:中国网 一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现象 在不同的就业领域内和工作岗位以及就业后的不同阶段中,对于女性的歧视也是不同的,较为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机会不平等 尽管有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女生比例已达44%,基本上撑起了校园的“半边天”,但就业的机会却远远低于男生。在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成为毕业生就业途中难以绕开的绊脚石。造成性别歧视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怀孕、生育和哺乳,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传统的性别偏见使得用人单位将女生拒之门外。 (二)退休年龄及退休金待遇不平等 男女不同龄退休,是我国性别歧视的一个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国外大都是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制度,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还是发达国家(如欧盟各国)。 我们不能否认在男女退休年龄差异上,其制定的初衷是对女性的照顾,也一度被认为是保障妇女权益的象征。但我们同样也不能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随着女性自身文化程度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一规定已经发生了质变,即:已由原来的权利性保障变为义务性的限制。 (三)男女同工不同酬

在不同的行业中,男女同工不同酬成为一种残酷的现实。一般而言,决定收入水平的关键性因素除了教育水平以外,应该就是一个人的能力。据一项专门研究表明,女学生自律、勤奋、有韧性,女性就职、升迁、增资的机会并不比男性差。 有专家认为女性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了提高自身学识和技能以外,勇敢地争取自己的权益也是女性现在需要突破的瓶颈。 (四)岗位性别隔离 由于受到传统工业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用人单位基于性别对求职者进行挑选,明显地形成男性工作和女性工作分立的局面,从而产生了岗位性别隔离。 从就业结构看,横向:行业间,女性工作大多是家庭角色的社会延伸。纵向:越是往上的管理层,女性越少。上述“天花板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企业化之中,在国家机关同样存在。 上述歧视现象只是较具代表性且现实中比较严重的几个方面,其中既有制度性歧视如男女不同龄退休等,也有观念性歧视如同工不同酬、岗位性别隔离,而求职歧视则是混合了多种因素。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社会和法律界反就业歧视呼声的不断增强,女性就业歧视也从显性歧视专为隐性歧视。而隐性歧视就更不容易被发现和消除,从而使反就业歧视的任务也更为艰巨。 二造成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 在对产生歧视的原因所进行的调查中显示:排在第一位的选项是劳动力供过于求,有24.3%。第二是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选择比例达到16.3%。第三是效率与效益第一因素影响,选择比例达到16%。现在部分用人单位对

黑龙江省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分析与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分析与对策研究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不断变化,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已成为一个严重且不可忽略的问题,社会各界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以黑龙江省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厘清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概念,揭示了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的现状,在广泛借鉴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揭示性别不平等现象背后体制性、结构性因素,并探索合理的建议措施,以解决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标签:黑龙江省;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 一、中国对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界定 我国律法还没有针对女性就业性别歧视作出明确的概念界定,有关女性就业歧视的规定也是零散分布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中。例如,《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第13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招聘新员工时,不得因为性别问题而拒绝符合条件的女性应聘者或者人为地提高女性应聘者的录用标准,以保障女性和男性平等的就业权利。” 性别歧视最权威的定义来源于1979年联合国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无论婚否)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这一定义由于其是对各个领域的性别歧视基本内容和相关表现的一个高度概括而被广泛认可。 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 (一)录用条件上的性别歧视 据调查,黑龙江省许多应届女大学毕业生曾遇到求职过程中的性别歧视。审查招聘大学毕业生时,用人单位拒绝女学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一些雇主只招聘男生或者男生优先;一些雇主在招聘条件中没有明确的性别要求,但在实际中以各种理由拒绝雇用女毕业生。 (二)工资收入上的性别歧视 “同工同酬,按劳取酬,绩效分配”是在当今社会的基本劳动制度,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在2011年公布的《二〇一一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男女毕业生之间,存在同工不同酬的性别歧视现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本在女性占优势的医护等行业中,男性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比女性要高。在公安、采矿业等女性较少从业的行业中,薪酬比例显示女性更加不占任何优势。 (三)职业分布上的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职业分布也受到歧视。根据收集从2007—2011年近五年来黑龙江省热门产业和具有代表性的就业领域的分析调查,对比分析男女大学生在这些热门领域所占比例,可以看出在金融、医药、能源、信息等热门的行业,从业者中男大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大多数女大学生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社会地位低,工资收入低的行业,低端就业行业边缘化特点突出。 三、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 (一)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1.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 中国历经千载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现今已经进入知识型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