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概述

伊曲康唑概述
伊曲康唑概述

伊曲康唑概述

伊曲康唑基本信息:

产品名称:伊曲康唑

CAS 号:84625-61-6

分子式:C35H38Cl2N8O4

分子量:

分子结构:

别名:斯皮仁诺;依他康唑

熔点:166°C

标准:

外观:类白色粉末

用途:广谱抗真菌药

贮藏:2-8℃避光,凉处密闭保存。

伊曲康唑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广谱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为人工合成的三氮唑衍生物,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其抗菌谱和抗菌机制与克霉唑相似,但对曲霉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通透性发挥抗菌活性,对浅部、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均有抗菌活性,其抗菌谱较酮康唑更广更强,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效应。本品对皮肤癣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絮状表皮癣菌)、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糖秕孢子菌属、念珠菌属(包括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曲霉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着色真菌属、枝

孢霉属、皮炎芽生菌以及各种其他的酵母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但伊曲康唑不能抑制根霉和毛霉的生长。

伊曲康唑分子中的一个氮原子可与真菌细胞内P450分子中亚铁血红素上的亚铁离子相结合,从而抑制P450羟化酶催化的羊毛甾醇脱14α-甲基化反应,使羊毛甾醇到麦角甾醇的转化受阻,羊毛甾醇等前体积聚,膜化学组成改变,膜联结酶功能紊乱,通透性增加,细胞内液外溢,从而达到抑制和杀菌的作用。本品与真菌P450系统的结合相当牢固而与哺乳动物P450系统结合较弱,使药物对人的毒性大大降低。临床伊曲康唑主要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如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类球孢子菌病、着色真菌病、孢子丝菌病、球孢子菌病等。也可用于念珠菌病和曲菌病。

药代动力学:

餐后立即服用伊曲康唑,生物利用度最高。口服伊曲康唑200mg后±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其血药浓度为±mg/mL。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全血浓度为血浆浓度的60%,在肺、肾脏、肝脏、骨骼、胃、脾脏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比相应的血浆浓度高2~3倍。在富含角蛋白的组织中,尤其是皮肤中的浓度比血浆浓度高4倍,而药物清除与表皮再生过程有关。连续用药4周后停药,7日后已测不到药物的血药浓度,但皮肤中药物仍可保持治疗浓度达2~4周。开始治疗一周后,在甲角质中就可以测到伊曲康唑,3个月疗程结束后,其药物浓度仍至少存在6个月时间。本品存在于皮脂中,汗液中也少量存在。伊曲康唑同时也集中的分布在易于受到真菌感染的部位。在阴道组织中治疗浓度持续的时间是:200mg一日一次治疗3日,可持续2天;200mg一日2次治疗1日,则可持续3天。伊曲康唑主要在肝脏中代谢,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其中之一是羟基化伊曲康唑,体外研究发现其抗真菌活性与本品相似,生物分析法测得抗真菌药物水平约为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本品水平的3倍。本品血浆中清除呈双相性,终末半衰期为±小时。经粪排泄的原型药约为所用剂量的3~18%,经肾排泄的原型药则低于所用药剂量的%,大约35%以代谢物形式在一周内随尿液排泄。

临床应用与适应证:

伊曲康唑适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用于全身性真菌感染,如曲霉病、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他多种少见的全身性或热带真菌病。2,用于口腔、咽部(国外资料)、食管(国外资料)、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以及真菌性结膜炎、真菌性角膜炎。

3,用于浅部真菌感染,如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等。

4,用于皮肤癣菌和(或)酵母菌所致甲真菌病。

用法用量:

胶囊剂:为达到最佳吸收,伊曲康唑胶囊应餐后立即给药,胶囊必须整个吞服。1.念珠菌性阴道炎:每次200mg,每天二次,疗程为1天或每次2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3天;2.花斑癣:每次2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7天;3.皮肤真菌病:每次1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15天; 高度角化区(如足底部癣、手掌部癣)需:延长治疗15日,每次100mg,每天一次,程序为15天;4.口腔念珠菌病:每次1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15天;5.真菌性角膜炎:每次2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21天;6.对于一些免疫缺陷病人,如白血病、艾滋病或器官移植病人等,采用伊曲康唑胶囊治疗真菌感染时,伊曲康唑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能会降低,剂量可加倍。7.甲真菌病:1)冲击治疗:每次200mg,每天二次,连用一周为一个冲击疗程。对于指甲感染,推荐采用两个冲击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周;对于趾甲感染,推荐采用三个冲击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周。2) 或者采用连续治疗:每次200mg,每天一次,连用三个月。本品从皮肤和甲组织中清除比血浆慢,因此,对皮肤感染来说,停药后2~4周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对甲真菌病来说在停药后6~9个月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

注射剂:刚开始2天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每日2次,以后改为每日1次。第1,2 天治疗方法:每日2次,每次1个小时静滴200mg伊曲康唑。从第3天起:每日1次,每次1个小时静滴200mg伊曲康唑。静脉用药超过14天的安全性尚不清楚。

药物相互作用:

1.诱酶药物:如利福平和苯妥英可明显降低本品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因此,当与诱酶药物共

同服用时应监测本品的血浆浓度。

2.体外研究表明,在血浆蛋白结合方面,伊曲康唑与丙咪嗪、心得安、安定、西咪替丁、消炎痛、甲糖宁和磺胺二甲基嘧啶之间无相互作用。

3.已报道当使用本品超过推荐剂量时,与环孢菌素A、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有相互作用。这些药物若与本品同服时,应减少剂量。

4.已报道本品与华法林和地高辛有相互作用。因此这些药物若与本品同服时,应减少剂量。

5.尚未观察到本品与AZT(齐多夫定)间的相互作用。

6.尚未观察到伊曲康唑对炔雌醇和炔诺酮代谢的诱导效应。

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道不适,如厌食、恶心、腹痛和便秘。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可逆性氨基转移酶升高、月经紊乱、头晕和过敏反应(如瘙痒、红斑、风团和血管性水肿)。有个例报告出现了Stevens-Johnson综合征(重症多形型红斑)。已有潜在病理改变并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大多数患者,在接受伊曲康唑长疗程治疗时可见低血钾症、水肿、肝炎和脱发等症状。有个例报告出现了外周神经病变,但是否与服用伊曲康唑有关还不能肯定。

稳定性: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溶液,应在室温下避光贮存,防止冷冻。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颗粒出现和是否变色。配制后溶液在室温或冷藏且避光的条件下可保存48h。

临床评价:

体癣、股癣及足癣,治愈率或显效率80%以上。花斑糠疹治愈率达90%以上。阴道念珠菌病真菌转阴率达80%。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组织胞浆菌病80%可获临床治愈或显效。

注意事项:

1.对持续用药超过1个月的患者,以及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疲劳、腹痛或尿色加深的患者,建议检查肝功能。如果出现异常,应停止用药。

2.伊曲康唑绝大部分在肝脏代谢,因而肝功能异常患者慎用(除非治疗的必要性超过肝损伤的危险性)。

3.当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终止治疗。

4.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本品的排泄减慢,建议监测本品的血药浓度以确定适宜的剂量。

药物过量:

一旦发生,应采取支持疗法,包括洗胃。伊曲康唑不能经过血液透析清除,无特殊的解毒药。

化学性质:

从甲苯中结晶,熔点℃。。几不溶于水和稀酸溶液。急性毒性LD50(14天)小鼠,大鼠,狗(mg/kg):>320,>320,>200口服。

用途:

三唑环的咪唑类抗真菌药。通过阻止细胞色素P-450包括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激活,使14,α-甲基甾醇不能脱氢、不能转化为麦角甾醇,从而使真菌的生长增殖受到抑制,有强的亲脂性,可穿过生物膜,抑制膜与真菌的结合。其抗菌谱和酮康唑相似。对表浅性真菌病如阴道和口腔念珠菌病、皮肤霉菌病等有效,并可望成为深层真菌感染病如隐球菌性脑炎(艾滋病人)的高效安全的药物。用于敏感真菌所引起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花斑糠疹及皮肤真菌病。

用途:

合成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也可用于念珠菌病和曲菌病。

生产方法:

从间二氯苯出发,经和酮康唑完全相似的反应可得到化合物(I)。化合物(Ⅰ)再和1-乙酰基-4-(4-羟基苯基)哌嗪缩合,接着水解脱去乙酰基,和对硝基氯苯缩合,氢化还原,氯甲酸酯酰化,然后和水合肼反应后再环合,烷基化得伊曲康唑。其中间体1-乙酰基-4-(4-羟基苯基)哌嗪可以哌嗪为原料,经下面的反应来制备。

其它相关cas:cas:609-14-3;cas:70476-82-3;cas:84625-61-6;cas:4439-02-5;cas:2857-97-8;cas:8021-39-4

其它相关产品: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盐酸米托蒽醌;伊曲康唑;胡椒乙腈;三甲基溴硅烷;

木榴油等。

念珠菌感染特性与耐药性分析

念珠菌感染特性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本院念珠菌的感染特性及耐药性特点。方法随机抽取2000个标本,分离出615株念珠菌,采用科码嘉显色培养基培养,用念珠菌药敏测定试剂盒进行药敏试验。结果615株念珠菌里面,白色念珠菌含量最高,痰液检出率最高,呼吸科分布最多;65岁以下患者念珠菌的分离率明显低于65岁以上的患者。药敏实验中,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对常见念珠菌的敏感率均大于95%;益康唑对常见念珠菌敏感率大于80%;伊曲康唑、氟康唑、咪康唑对常见念珠菌的敏感率均小于50%。结论要重视菌株特性与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标签:念珠菌;感染;耐药;抗菌药 近年来真菌耐药现象呈现上升趋势[1],念珠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念珠菌中的耐药菌群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麻烦,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使用抗真菌药物。对本院2011年6月~2013年7月临床分离的615株念珠菌感染特性与耐药性的情况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本院2011年6月~2013年7月临床科室送检的痰液、生殖系统分泌物、尿液、粪便、脑脊液、引流液、血液等各类标本。 1.2 试剂 革兰染液购自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公司,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 GA显色培养基(法国科马嘉公司提供),VITEK -32的YB,C卡是法国Bio-Merieux公司配套的产品,酵母样真菌快速显色药敏板购于温州市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种抗菌药物:5-氟胞嘧啶、酮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益康唑。 1.3 仪器 沙保罗培养平板为郑州安图公司产品,VITEK-AMS 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法国Bio-Merieux公司制造)。 1.4 质控菌株 白色念珠菌ATCC 90029,购于卫生部临检中心。 1.5 方法

伊曲康唑胶囊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胶囊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7-10T16:44:08.12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4期作者:池丽俏,李媛媛 [导读] 在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治疗中加用伊曲康唑胶囊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池丽俏,李媛媛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201700) 摘要:目的:在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伊曲康唑胶囊,并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 ~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共计30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浓度为2%的复方酮康唑洗剂进行清洗,每日三次,连续对患者进行四周的清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基于其伊曲康唑胶囊,每日一次,每次200mg,连续用药七天。结果:进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治疗中加用伊曲康唑胶囊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伊曲康唑胶囊;马拉色菌毛囊炎;复方酮康唑;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56文献标识码:A 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folliculitis,MF)主要是由于在人体内部原本正常寄生的马拉色菌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开始大量繁殖,并由此引发慢性或者复发性的毛囊皮肤疾病,据近年以来的临床数据表明,改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且患者群体以男性为主。16岁 ~40岁之间的患者相对较多。皮损是毛囊性半球状的红色丘疹,直径在2mm~4mm之间,具有光泽,其周围存在着红晕,躲在背部、上臂、胸部、颈部、腰腹部以及肩部等部位出现,分布较为密集但并不能够融合,患者会有瘙痒的感觉。由于其实一种致病性的真菌感染,患者一旦出现感染,则较为顽固,在经过治疗后仍然存在着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当发现这一疾病后应及时地入院就医进行治疗,减轻病痛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我院通过对30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临床分组治疗,证明了伊曲康唑胶囊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共计300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真菌学的检查,检查结果表明,所有的患者均被确诊为马拉色菌毛囊炎。3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4例,女性患者96例,患者年龄在16岁至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25±2.16)岁。62例患者的皮损集中在前胸部位,84例患者的皮损集中在后背部,132例患者的皮损集中在胸背部,10例患者的皮损集中在颈部,12例患者的皮损集中在腰腹部。另有128例患者临床办法痤疮,30例患者办法脂溢性皮炎。 通过对患者的环境与职业进行分析表明,其中有学生患者68例,工人患者160例,干部患者18例,农民患者42例,另有12例患者为其他职业,经过对患者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分析表明,其中有58.6%的患者均生活在通风不畅且较为闷热的环境之中。将30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1]。 1.2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首先由护理人员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并由医生对其进行确诊,保证患者对复方酮康唑清洗剂以及伊曲康唑并无过敏现象出现。对照组患者应用浓度为2%的复方酮康唑洗剂对皮损的部位进行清洗,每日三次,连续对患者进行四周的清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基于其伊曲康唑胶囊,每日一次,每次200mg,连续用药七天[2]。 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无差别的优质护理服务,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 1.3疗效判定的标准 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皮疹完全地消退,在镜检下马拉色菌呈现为阴性;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皮疹的消退面积在70%以上,在镜检下马拉色菌呈现为阴性;好转:经过治疗患者皮疹的消退面积在30%至70%之间,在镜检下马拉色菌呈现为阳性;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皮疹并无明显的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各种临床的体征与症状仍然存在,在镜检下马拉色菌呈现为阳性[3]。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的数据应用SPSS15.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与处理,应用X2检验的方式对两组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检验,当P<0.05时可认定组间的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经过连续4周的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观察组150例患者中有10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痊愈,痊愈率达到了72%,134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获得了治疗效果,其中2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显效,12例患者表现为好转,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照组患者150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痊愈,痊愈率达到了32%,108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获得了治疗效果,其中3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显效,22例患者表现为好转,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72%,其差异具有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在经过治疗后,两组中各有2例患者由于在使用复方酮康唑清洗剂进行清洗的过程之中出现了轻度的过敏现象而导致出现皮肤干燥的情况,在停药后,患者的过敏现象立即消失。

伊曲康唑的生命力(主流抗真菌药)-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伊曲康唑真的没有生命力了吗 差不多十年前曾经有幸接触过一个伊曲康唑课题,那时作为一个学生对这个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采用一种非环糊精的制剂技术提高口服伊曲康唑的生物利用度、减少饮食状态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后来项目在几位老师的推动下得以继续开展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若干年后,抗真菌感染药物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曾经接触过伊曲康唑课题的缘故,在毕业后工作期间几位在不同药企工作的朋友曾咨询过我一个问题:伊曲康唑这个品种是不是太老了,现在做这个品种还有没有“钱”途?我个人觉得一个较老品种的生命力与新制剂技术的应用、适应症的拓展或聚焦等方面密不可分,除去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影响,我认为伊曲康唑这个品种还是有生命力的。 一个药品有没有生命力关键是看临床需求的大小及在对应的适应症下不同品种的竞争情况,当然与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密切相关。先回顾一下伊曲康唑不同剂型及相关唑类抗真菌药的开发历程,这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解读伊曲康唑这个品种在某些适应症下的竞争表现。酮康唑是第一个可口服的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三唑类药物,但是因为其副作用大,Jassen课题组在对其进行结构改造的过程中发现了伊曲康唑。伊曲康唑可口服用于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且毒副作用小,也是首个对曲霉菌有效的三唑类药物。该药于1988年7月在英国上市其胶囊剂型,开创了氮唑类抗真菌药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新时代,并于1992年获得FDA 批准在美国上市。伊曲康唑的胶囊剂型,适应症主要是妇科、眼科、皮肤科的真菌感染(包括甲真菌)及系统性真菌感染,而且伊曲康唑很快确立了其在非致命性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等系统性真菌感染首选用药的地位。但伊曲康唑存在溶解度低、胶囊剂型吸收较差且吸收受饮食状态影响等缺点。辉瑞公司在1990年推出了氟康唑。氟康唑不仅溶解度好,且吸收好,但是很多真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抗菌谱没有伊曲康唑那么广,这并没有影响氟康唑在市场的整体表现。就中国市场而言从伊曲康唑胶囊剂型进入开始,在此后差多十五年的时间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都占据抗真菌药整体市场前三的位置。为了改进伊曲康唑溶解度低、口服吸收差的缺点,杨森公司推出的羟丙基β环糊精增溶的伊曲康唑口服液于1997年获得FDA批准,治疗HIV阳性或免疫系统损害患者的口腔和/或食道念珠菌病,对血液系统肿瘤、骨髓移植患者和预期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亦即<500细胞/μl)的患者,可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伴有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因为羟丙基β环糊精的特殊代谢原因,口服液剂型的伊曲康唑在皮肤浅表的分布减少,使其并不适合用于浅表真菌感染的治疗。此后,羟丙基β环糊精增溶的伊曲康唑注射液也于1999年获得获得FDA批准,主要用于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曲

1、伊曲康唑说明书

伊曲康唑胶囊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伊曲康唑胶囊 曾用名: 商品名: 英文名:Itraconazole Capsules 汉语拼音:Yiqukangzuo Jiaonang 本品主要成分为伊曲康唑,其化学名称为顺-4-[4-[4-[4-[[2-(2,4-二氯苯基)-2-(1H-1,2,4-三氮唑基-1-甲基)-1,3-二氧环戊基-4-]-甲氧基]苯基]-1-哌嗪基]-苯基]-2,4-二氢-2-(-1-甲基丙 基)-3H-1。 其结构式为: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类白色或淡黄色丸状颗粒。 【药理毒理】 【药代动力学】 餐后立即服用本品,生物利用度最高。口服本品200mg后4.6±1.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其血药浓度为0.32±0.16μg/ml。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8%,全血浓度为血浆浓度的60%,在肺、肾脏、肝脏、骨骼、胃、脾脏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比相应的血浆浓度高2~3倍。在富含角蛋白的组织中,尤其是皮肤中的浓度比血浆浓度高4倍,而药物清除与表皮再生过程有关。连续用药4周后停药,7日后已测不到药物的血药浓度,但皮肤中药物仍可保持治疗浓度达2~4周。开始治疗一周后,在甲角质中就可以测到伊曲康唑,3个月疗程结束后,其药物浓度仍至少存在6个月时间。本品存在于皮脂中,汗液中也少量存在。伊曲康唑同时也集中的分布在易于受到真菌感染的部位。在阴道组织中治疗浓度持续的时间是:200mg一日一次治疗3日,可持续2天;200mg一日2次治疗1日,则可持续3天。本品主要在肝脏中代谢,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其中之一是羟基化伊曲康唑,体外研究发现其抗真菌活性与本品相似,生物分析法测得抗真菌药物水平约为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本品水平的3倍。本品血浆中清除呈双相性,终末半衰期为23.8±4.7小时。经粪排泄的原型药约为所用剂量的3~18%,经肾排泄的原型药则低于所用药剂量的0.03%,大约35%以代谢物形式在一周内随尿液排泄。 【适应症】 伊曲康唑适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妇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2.皮肤科/眼科:花斑癣、皮肤真菌病、真菌性角膜炎和口腔念珠菌病。 3.由皮肤癣菌和/或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 4.系统性真菌感染:系统性曲霉病及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它各种少见的系统性或热带真菌病。 【用法用量】 口服:为达到最佳吸收,伊曲康唑用餐后立即给药,胶囊必须整个吞服。适应症剂量疗程备注念珠菌性阴道炎200mg 一日二次1日或200mg,一日一次3日花斑癣200mg,一日一次7日皮肤癣菌病100mg,一日一次15日高度角化区,如足底部癣、手掌部癣需延长治疗15日,一日100mg。口腔念珠菌病100mg,一日一次15日一些免疫缺陷病人如白血病、爱滋病或器官移植病人,伊曲康唑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能会降低,因此剂量可加倍。真菌性角膜炎200mg,一日一次21日甲真菌病200mg,一日一次3个月本品从皮肤和甲组织中清除比血浆慢,因此,对皮肤感染来说,停药后2~4周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对甲真菌病来说在停药后6~9个月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系统性真菌病:(根据不同感染选择不同的剂量用法)适应症剂量平均疗程备注曲霉病200mg,一日1次2~5个月对侵袭性或播散性感染的患者增加剂量至:200mg每日二次念珠菌病100~200mg一日1次3周~7个月非隐球菌性脑膜炎200mg,一日1次2个月~1年维持治疗,(脑膜感染患者)一日1次隐球菌性脑膜炎200mg,一日2次2个月~1年组织胞浆菌病200mg,一日1次或200mg,一日2次8个月孢子丝菌病100mg,一日1次3个月副球孢子菌病100mg,一日1次6个月着色芽生菌病100~200mg,每日一次6个月芽生菌病100mg,每日一次或200mg,每日二次6个月 【不良反应】

泊沙康唑说明书

使用前请充分振摇本品。 建议在每次给药后和储存前用水清洗量匙。

必须在进餐期间服用本品,或者对于无法进餐的患者,可以伴随营养液或碳酸饮料(如:姜汁汽水)服用本品。 为了增加泊沙康唑的口服吸收并且优化血浆浓度: 1.必须在进餐期间或进餐后立即(20分钟内)服用本品。对于无法进餐的患者,可以伴 随营养液或碳酸饮料(如:姜汁汽水)服用本品。而对于无法进餐或不能耐受口服营养液或碳酸饮料的患者,考虑采用其他抗真菌治疗或对患者出现的突破性真菌感染进行密切监测。 2.在出现重度腹泻或呕吐的患者中,必须对突破性真菌感染进行密切监测。 3.通常应避免可导致泊沙康唑血浆浓度降低的联合用药,除非获益超过风险。如果需要使用这类药物,必须对患者出现的突破性真菌感染进行密切监测。 3.肾功能不全 单次服用400 mg口服混悬液后,轻度(CLcr:50 ~80 ml/min/1.73m2,n = 6)和中度(CLcr:20~49 ml/min/1.73m2,n = 6)肾功能不全对于泊沙康唑的药代动力学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因此,在轻度至中度肾功能受损患者中,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在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CLcr:< 20 ml/min/1.73m2)中,平均血浆暴露水平(AUC)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CLcr:> 80 ml/min/1.73m2)相似;然而与其它肾功能受损组(变异系数< 40%)相比,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AUC估计值范围存在较高的变异性(变异系数= 96%)。由于暴露水平存在变异性,必须对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出现的突破性真菌感染进行密切监测。 4.肝功能不全 在轻度(Child-Pugh A级,N = 6)、中度(Child-Pugh B级,N = 6)和重度(Child-Pugh C 级,N = 6)肝功能不全患者中,单次口服泊沙康唑400 mg后,平均AUC与肝功能正常的受试者(N = 18)相比分别升高43%、27%和21%。与肝功能正常的受试者相比,在轻度、中度和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中,平均C max分别升高1%、升高40%和降低34%。与肝功能正常的受试者相比,在轻度、中度和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中,平均表观口服清除率(CL/F) 分别下降18%、36%和28%。在肝功能正常的受试者以及轻度、中度和重度肝功能不全患 者中,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7小时、39小时、27小时和43小时。 在轻度至重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A、B和C级)患者中,不建议对本品进行剂量调整【见注意事项】。 5.性别 在男性和女性中,泊沙康唑的药代动力学相似。不需要根据性别对本品进行剂量调整。 6.人种 泊沙康唑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不受人种的显著影响。不需要根据人种对本品进行剂量调整。 不良反应: 1.严重不良反应和其他重要不良反应 下列严重不良反应和其他重要不良反应在本说明书的其他章节进行详细讨论: 1.过敏反应。 2.心律失常和QT间期延长。 3.肝毒性。 2.临床试验经验 因为临床试验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开展,不能将本品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率与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结果进行直接比较,并且不能代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发生率。 在临床试验的1844名患者中对泊沙康唑治疗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其中包括参加活性对照预防研究的605名患者、参加活性对照口咽念珠菌病研究的557名患者、参加难治性口咽念珠菌病研究的239名患者,以及参加其他适应症研究的443名患者。

伊曲康唑药效学 总述

题目伊曲康唑酯质体得药效学研究 真菌感染可分为浅表感染与深部感染。前者主要由表皮癣菌、发癣菌与小孢霉菌等引起得头癣、足癣、指(趾)癣及体癣等;后者主要由真菌引起得深部组织与内脏器官感染,如肺、胃肠道、泌尿道等感染,严重者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与败血症等。深部真菌感染可分为两大类: ①由致病性真菌所致得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类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足分支菌病、着色霉菌病、孢子丝菌病等,多呈地区性流行。②条件致病性真菌所致得念珠菌病、曲菌病、隐球菌病、毛霉菌病、放线菌病、奴卡菌病等。两类深部真菌感染治疗应用得药物基本相同。深部真菌感染多为念珠菌(70% ~80% )与隐球菌所传播,侵犯内脏器官与血液系统。其发病率虽较浅表感染低,但危害性大、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抗肿瘤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导管插管、内镜检查得广泛应用以及心脏、器官移植等深部大手术得广泛开展,条件致病性深部真菌感染得发生率日益增多。但传统得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与灰黄霉素等因疗效差或毒性大,已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要。迫使人们不得不加强对抗真菌药物得研究与开发。故抗真菌药现已成为国内外研制得热点并有了长足得发展,尤其唑类成为抗真菌药开发研究得热点。 唑类( azole)抗真菌药分为:(1)咪唑类:包括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塞她康唑、奈替康唑、拉诺康唑、氟咪唑;(2)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特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拉夫康唑。三唑类抗真菌药对人体细胞色素P450得亲与力低,对肝药物代谢酶影响小,与其她药物相互作用较咪唑类少、半衰期长、药动学特性好、抗真菌作用强、毒性低,已逐渐取代咪唑类,就是目前国内外开发研究得热点。 近20 年来,随着临床上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得大量应用,艾滋病得流行与器官移植术得开展,深部真菌感染得发病率、死亡率正在逐年增加。一项研究表明,1988~1989 年,念珠菌菌血症发生率较1976~1979 年增加20 倍[3],血癌病人真菌感染率达20 %~40 % ,死亡率大于70 %[4]。艾滋病病人,真菌感染发生率30 %。[5]如何选择高效、低毒、广谱得抗真菌药物就是临床急需解决得问题。 目前,国际上新型抗真菌药物得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甾醇14-α-2去甲基化酶抑制剂(三唑类抗真菌药)与真菌细胞壁抑制剂(环肽类抗真菌药)两大领域。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得研制中,主要就是对氟康唑与伊曲康唑进行大量得结构修饰研究,合成了数万计得三唑类新化合物,从中筛选出多个广谱、高效、低毒得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其中,伏立康唑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其她进入临床与临床前研究得三唑类抗真菌药还有普沙康唑与拉夫康唑等。[1] 以氟康唑与伊曲康唑为代表得第三代抗真菌药物就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得首选药物。[2]遇到耐氟康唑得耐药假丝酵母菌时,可选用伊曲康唑。该药对假丝酵母菌属及酵母菌、霉菌、皮肤癣菌与曲霉菌、隐球菌、孢子丝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等致病性真菌具有活性,抗菌谱比氟康唑更广,除毛霉菌外,目前对其她真菌感染得有效率在80%以上,不良反应低于氟康唑。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8%,主要在肝脏内代谢并对肝脏有损害。常用剂型有胶囊剂、口服溶液与注射液。胶囊剂主要用于治疗浅表性真菌感染。口服溶液剂具有较高得生物利用度,可有效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得预防。静脉注射液对于不能接受口服药物治疗并需持续高血药浓度得重症患者就是惟一可选得方式。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时主要就是针对曲霉菌或酵母菌感染,也可用于对氟康唑耐药或两性霉素B 难治性患

伊曲康唑药效学 总述

题目伊曲康唑酯质体的药效学研究 真菌感染可分为浅表感染和深部感染。前者主要由表皮癣菌、发癣菌和小孢霉菌等引起的头癣、足癣、指(趾)癣及体癣等;后者主要由真菌引起的深部组织和脏器官感染,如肺、胃肠道、泌尿道等感染,严重者可引起心膜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深部真菌感染可分为两大类: ①由致病性真菌所致的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类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足分支菌病、着色霉菌病、孢子丝菌病等,多呈地区性流行。②条件致病性真菌所致的念珠菌病、曲菌病、隐球菌病、毛霉菌病、放线菌病、奴卡菌病等。两类深部真菌感染治疗应用的药物基本相同。深部真菌感染多为念珠菌(70% ~80% )和隐球菌所传播,侵犯脏器官和血液系统。其发病率虽较浅表感染低,但危害性大、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抗肿瘤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导管插管、镜检查的广泛应用以及心脏、器官移植等深部大手术的广泛开展,条件致病性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日益增多。但传统的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灰黄霉素等因疗效差或毒性大,已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要。迫使人们不得不加强对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故抗真菌药现已成为国外研制的热点并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唑类成为抗真菌药开发研究的热点。 唑类( azole)抗真菌药分为:(1)咪唑类:包括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塞他康唑、奈替康唑、拉诺康唑、氟咪唑;(2)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特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拉夫康唑。三唑类抗真菌药对人体细胞色素P450的亲和力低,对肝药物代谢酶影响小,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咪唑类少、半衰期长、药动学特性好、抗真菌作用强、毒性低,已逐渐取代咪唑类,是目前国外开发研究的热点。 近20 年来,随着临床上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大量应用,艾滋病的流行和器官移植术的开展,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死亡率正在逐年增加。一项研究表明,1988~1989 年,念珠菌菌血症发生率较1976~1979 年增加20 倍[3],血癌病人真菌感染率达20 %~40 % ,死亡率大于70 %[4]。艾滋病病人,真菌感染发生率30 %。[5]如何选择高效、低毒、广谱的抗真菌药物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际上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主要集中在甾醇14-α-2去甲基化酶抑制剂(三唑类抗真菌药)和真菌细胞壁抑制剂(环肽类抗真菌药)两大领域。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研制中,主要是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进行大量的结构修饰研究,合成了数万计的三唑类新化合物,从中筛选出多个广谱、高效、低毒的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其中,伏立康唑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其他进入临床和临床前研究的三唑类抗真菌药还有普沙康唑和拉夫康唑等。[1] 以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为代表的第三代抗真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2]遇到耐氟康唑的耐药假丝酵母菌时,可选用伊曲康唑。该药对假丝酵母菌属及酵母菌、霉菌、皮肤癣菌和曲霉菌、隐球菌、孢子丝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等致病性真菌具有活性,抗菌谱比氟康唑更广,除毛霉菌外,目前对其他真菌感染的有效率在80%以上,不良反应低于氟康唑。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8%,主要在肝脏代谢并对肝脏有损害。常用剂型有胶囊剂、口服溶液和注射液。胶囊剂主要用于治疗浅表性真菌感染。口服溶液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可有效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静脉注射液对于不能接受口服药物治疗并需持续高血药浓度的重症患者是惟一可选的方式。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时主要

微生物组性能验证报告

微生物检测系统/方法的分析性能验证 一.鉴定/药敏检测系统分析性能验证 (一)材料 1、检测系统:长沙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TDR-1002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及耗材等。 2、评价材料 (1)细菌鉴定符合率评价材料: 1)菌株: 大肠埃希菌A 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9213、粪肠球菌ATCC29212 2)肠杆菌科生化试验: LDC、 PD、 MAU、 GLU、 INO、 RHA、 ODC、 IND、 HYS、 ADO、 MEL、 SOR、 URE、VP、 BGA、 MAN、 CEL、 SUC 3)非发酵菌科生化试验: ADH、 NIT、 GEL、 DXY、 MAL、 LDC、 CIT、 BGA、 LAC、 MAN、 URE、 ESC、 GLU、SUC、 FRU。 4)微球菌科生化试验: VP 、 ADH、 LAA、 BGA、 TRE、 HIP、 ESC、 AGA、 RIB、 LAC、 AMD、ALP、 BGU、MAN、 RAF。 5)链球菌科生化试验: URE、 NIT、 BGU、 SUC、 MAL、 ADH、 VP 、 BGA、 MNE、 TRE、 NOVO、ALP、 GLU、MAN、 LAC、 6)酵母样真菌生化试验: GLU、 GAL、 NAG、 MAL、 RAF、 DXY、 INO、 CEL、 SUC、 MEL、 ADO、AMG、 LAC、TRE、 DUL。 7)奈瑟/嗜血杆菌生化试验 NIT、 GLU、 SUC、 ALP、 LAC、 FRU、 BGA、 MAL、 STA。 (2)药敏试验评价材料: 1)菌株 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非发酵科: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微球菌科: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9213、链球菌科:粪肠球菌ATCC29212 酵母样真菌:近平滑念珠菌A TCC22019 奈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ATCC49247

伊曲康唑口服液(斯皮仁诺)的说明书

伊曲康唑口服液(斯皮仁诺)的说明书 人体内存在的毒素比较多,内火也分为很多种,在调理自身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做到先检查在治疗,绝不能盲目用药。清热气主要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等等。对于药物清热解毒,我们极力为您推荐一种名为伊曲康唑口服液(斯皮仁诺)的药物,该药物对于清热解毒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伊曲康唑口服液 商品名称:伊曲康唑口服液(斯皮仁诺) 英文名称:ItraconazoleGranules 拼音全码:YiQuKangZuoKouFuYe(SiPiRenNuo) 【主要成份】伊曲康唑。化学名:(±)-顺-4-[4-[4-[4-[2-(2,4-二氯苯基)-2-(1H-1,2,4-三氮唑基-1-甲基)-1,3-二氧环戊基-4-基]甲氧基]苯基]-1-哌嗪基]苯基]-2,4-二氢-2-(-1-甲基丙

基)-3H-1,2,4-三氮唑-3-酮。 【成份】 分子式:C13H12F2N6O 分子量:306.28 【性状】本品为黄色或淡黄色带粘稠性的澄明液体带有樱桃香味。 【适应症/功能主治】治疗HIV 阳性或免疫系统损害患者的口腔和/ 或食道念珠菌病。对血液系统肿瘤、骨髓移植患者和预期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可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规格型号】150mg:1.5g 【用法用量】为达到最佳吸收,本品不应与食物同服。服药后至少1小时内不要进食。治疗口腔和/ 或食道念珠菌病:每日口服200 mg(2量杯或20ml),分1-2次服用,连服1周。服药1周后若无效,则应再连续服用1周。治疗对氟康唑耐药的口腔和/或食道念珠菌病每日2次,每次口服100-200mg(1-2量杯或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比较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疗效比较 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张波 摘要 目的比较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对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该病治疗用药选择提供指导 方法共73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氟康唑与伊曲康唑进行治疗,观其疗效。 结果在本研究中氟康唑组白色念珠病患者总有效率75%, 伊曲康唑组白色念珠病患者总有效率总有效率64.86%,统计学显示二者疗效无显著差异。 结论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疗效相近,可根据不良反应、病人耐药性等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关键词氟康唑,伊曲康唑,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临床上念珠菌属感染随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日益增多,成为口腔粘膜常见病之一。口腔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除婴幼儿易发生急性感染,大多数患者为慢性感染,有口腔粘膜红斑、口干不适等表现,病情反复,不易彻底治愈,令患者痛苦和烦恼。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是目前常用的治疗白色念珠菌病的药物,本文现就两者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一、治疗病例的选择 共选我院粘膜科门诊病例73例,有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表现、病损区涂片培养白色念珠菌阳性,无肝、肾功能受损。随机分为氟康唑与伊曲康唑两组进行治疗。氟康唑组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15一72岁,平均56. 1岁; 伊曲康唑组:37例.男12例.女25例,年龄17--81岁,平均58.6岁。 二、治疗方法 1. 去除口腔局部致病因素:戒烟、注意义齿卫生,3%-5%苏打水浸泡义齿,更换、修改不良义齿(尤义齿白色念珠菌阳性时)。尽可能停用抗生素。 2.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如扁平苔鲜、白斑、盘状红斑狼疮等。 3.给药方式 氟康唑组与伊曲康唑组分别服用胶囊和伊曲康唑胶囊,每次100 mg,每日1次,午餐后服,均共5天 三、疗效标准 痊愈:病损发红区或白色绒膜完全消失。萎缩的舌背乳头恢复。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白色念珠菌检查阴性。 显效:病损发红区或白色绒膜大部分消失。自觉症状减轻。白色念珠菌转阴或可疑阳性。 有效:病损区缩小,症状减轻.白色念珠菌检查转阴或可疑阳性。 无效:病损及症状无变化,白色念珠菌检查阳性。 以上治愈和显效统计为总有效例数。 四、结果 4.1治疗结果 组别n 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氟康唑组36 11 16 8 1 75% 伊曲康唑组37 9 15 13 0 64.86% 注:χ2=2.39 p>0.05 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疗效无显著差异

永年县某医院处方集伊曲康唑胶囊

伊曲康唑胶囊 【药品名称】 通用名:伊曲康唑胶囊 英文名:Itraconazole Capsules 汉语拼音:Yiqukangzuo Jiaonang 本品主要成分为伊曲康唑,其化学名称为顺-4-[4-[4-[4-[[2-(2,4-二氯苯基)-2-(1H-1,2,4-三氮唑基-1-甲基)-1,3-二氧环戊基-4-]-甲氧基]苯基]-1-哌嗪基]-苯基]-2,4-二氢-2-(-1-甲基丙基)-3H-1。 其结构式为: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类白色或淡黄色丸状颗粒。 【药理毒理】 【药代动力学】 餐后立即服用本品,生物利用度最高。口服本品200mg后4.6±1.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其血药浓度为0.32±0.16μg/ml。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8%,全血浓度为血浆浓度的60%,在肺、肾脏、肝脏、骨骼、胃、脾脏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比相应的血浆浓度高2~3倍。在富含角蛋白的组织中,尤其是皮肤中的浓度比血浆浓度高4倍,而药物清除与表皮再生过程有关。连续用药4周后停药,7日后已测不到药物的血药浓度,但皮肤中药物仍可保持治疗浓度达2~4周。开始治疗一周后,在甲角质中就可以测到伊曲康唑,3个月疗程结束后,其药物浓度仍至少存在6个月时间。本品存在于皮脂中,汗液中也少量存在。伊曲康唑同时也集中的分布在易于受到真菌感染的部位。在阴道组织中治疗浓度持续的时间是:200mg一日一次治疗3日,可持续2天;200mg一日2次治疗1日,则可持续3天。本品主要在肝脏中代谢,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其中之一是羟基化伊曲康唑,体外研究发现其抗真菌活性与本品相似,生物分析法测得抗真菌药物水平约为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本品水平的3倍。本品血浆中清除呈双相性,终末半衰期为23.8±4.7小时。经粪排泄的原型药约为所用剂量的3~18%,经肾排泄的原型药则低于所用药剂量的0.03%,大约35%以代谢物形式在一周内随尿液排泄。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33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mycoses)。在10万种以上的真菌中,能引起人类真菌病的真菌只有几百种,其中90%的人类真菌病仅由几十种真菌所引起,绝大多数病原性真菌自然存在于水、土壤和有机废料中,然而,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病则是由人体的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真菌可以引起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致病性感染,而且,几种真菌感染可以重叠出现。真菌按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 一、表面感染真菌 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的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此菌具嗜脂性。有报道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此菌有粗短、分枝的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患者皮肤用Wood灯紫外线波长365nm照射

或刮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二、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的真菌主要是一些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是寄生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而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的反应。简称为癣(tinea),包括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头癣等。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皮肤癣菌大约有40多个种,分属于三个菌属: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和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图33-1)、(表33-1)。 表33-1 皮肤癣菌的主要特征 侵犯部位形态特征 皮肤毛发指(趾)甲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菌丝 毛癣菌属 + + + 细长,棒形梨形,棒形多样 (少)壁薄,少见多见 小孢子菌属 + + —纺锤形,壁棒形,卵圆形球拍状 较厚,较多见较少见梳状 表皮癣菌属 + — + 梨形,壁较薄无单纯细菌丝

伊曲康唑说明书

伊曲康唑胶囊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伊曲康唑胶囊 英文名:Itraconazole Capsules 【成份】伊曲康唑。 【性状】本品为粉、蓝色胶囊,内容物为类白色小丸。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 本品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为三氮唑衍生物,对皮肤癣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 絮状表皮癣菌)、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糠秕孢子菌属、念珠菌属(包括白色念珠菌、光滑 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曲霉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午丝菌、着 色真菌属、枝孢霉属、皮炎芽生菌以及各种其它的酵母菌和真菌感染有效。体外研究已证 实本品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主要成份之一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效应。 非临床毒理研究 用小鼠、大鼠、豚鼠和狗对伊曲康唑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伊曲康 唑的耐受性良好。 在妊娠的大鼠和小鼠中使用大剂量的伊曲康唑(分别为40mg/kg/日和80mg/kg/日,或更高) 时,发现伊曲康唑会增加动物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并对动物胚胎产生不良影响。 在九项致突变试验中,伊曲康唑未显示有致突变性。 在致癌性研究中,对小鼠给药剂量升至最高80mg/kg时,未显示致癌性。对雄性大鼠剂量 升至20mg/kg和对雌性大鼠剂量升至40mg/kg时,未显示致癌性。对雌性大鼠剂量达 40mg/kg时,软组织肉瘤的发生率轻微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结缔组织的非肿瘤性、慢性炎 症反应增加而致。这些纤维黄瘤样变化被认为与脂类和胆固醇代谢的系统性紊乱有关。此 紊乱在大鼠长期毒性研究中的高毒性剂量中也有出现,这也可能与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有 关。 【药代动力学】餐后立即服用本品,生物利用度最高,口服后3-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浆中清除呈双相性,半衰期为1-1.5天。长期给药时1-2周达稳定状态。在服药后3-4小时,伊曲康唑 稳态血药浓度分别是:0.4μg/ml(0.1g每日1次),1.1μg/ml(0.2g每日1次)和2.0μg/ml (0.2g每日2次)。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8%。全血浓度为血浆浓度的60%。在富含角 蛋白的组织中,尤其是皮肤中的浓度比血浆浓度高4倍,而药物清除是与表皮再生过程有 关,连续用药4周后停药,7天后已不能测到药物的血药浓度。但皮肤中药物仍可保持治疗 浓度以上达2-4周。开始治疗1周后,在甲角质中就可以测到伊曲康唑,3个月疗程结束后, 其药物浓度仍至少存在6个月的时间。它同样也存在于皮肤中,在汗液中也少量存在。伊 曲康唑同时也集中地分布在易于受到真菌感染的部位。在肺、肾脏、肝脏、骨骼、胃、脾 脏和肌肉中的浓度比相应的血浆浓度高2-3倍。在阴道组织中治疗浓度持续的时间是:0.2g 每日1次治疗3天,可维持2天;0.2g每日2次治疗1天则维持3天。本品主要在肝中代 谢,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其中之一是羟基化伊曲康唑,体外研究发现其抗真菌活性与本品 相似,生物分析法测得抗真菌药物水平约为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本品水平的3倍。经粪排泄 的原形药约为所用剂量的3-18%,经肾排泄的原形药则低于所用剂量的0.03%,大约35% 是作为代谢物在一周内经尿排泄。 【适应症】适于治疗以下疾病: —妇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皮肤科/眼科: —花斑癣、皮肤真菌病、真菌性角膜炎和口腔念珠菌病。 —由皮肤癣菌和/或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 —系统性真菌感染:系统性曲霉病及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它各种少见的系统性或热带真 菌病。

山羊皮与绵羊皮的鉴定与特征资料

山羊皮与绵羊皮特征 山羊皮结实耐用,绵羊皮柔软,牢固度不足。 山羊皮硬一些,但做出来的夹克、猎装比较挺,耐磨、耐刮,山羊皮比较硬适合做耐磨性要求高的;绵羊皮比较软,做西装、休闲装比较好,较舒服。 山羊皮革服装牢度较好,穿着舒适,美观耐用,与绵羊皮革服装相比,其柔软舒适程度略差,且外观不如绵羊皮革服装平细美观。 绵羊皮在皮革服饰中是比较上档次的一种皮地原料。现在绵羊皮也打破了传统的风格,而加工成 压纹、可洗、印花等好多不同种类的风格。 与绵羊皮的区别是,山羊皮粒面层较为粗糙,平滑度也不如绵羊皮,手感比绵羊皮也稍差。山羊皮现在可以做成好多不同风格的皮,可洗仿旧皮,这种皮没有涂层,可以直接放入水中清洗,不脱色并且缩水率很小。 腊膜革,这种皮是在皮的表面滚上一层油腊,这种皮在遇到折叠或压皱时,也会出现一些颜色变浅的折印属正常的。 山羊皮革纤维结构比绵羊皮革纤维结构细致,强度也高于绵羊皮革,是皮革服装首选面料。山羊皮革的特点是表面细致,纤维紧密,有大量细绒,毛孔呈半圆形排列,手感坚韧、柔软、有弹性, 绵羊皮表面较松,毛孔细小,手感柔软。优质天然革柔软、丰满、挺括、透气性好,坚固抗拉、抗折、 撕裂强度等性能均达到标准,只要保养当,"老化"很慢。 绵羊皮的特点是皮板轻薄,手感柔软光滑而细腻,毛孔细小,无规则地分部均匀,呈扁圆形。绵羊皮在皮革服饰中是比较上档次的一种皮地原料。现在绵羊皮也打破了传统的风格,而加工成压纹、可洗、印花等好多不同种类的风格。 山羊皮皮面纹路是在半的孤上排列二到四个针毛孔,周围有大量的细绒毛孔,形成纹路。 按照价格来说一般绵羊皮比较贵,绵羊皮皮面细腻,柔软,适合做服装,箱包等。山羊皮皮面少粗,适合做鞋面,也有做夹克等。 皮衣选购常识: 羊皮革服装包括由山羊皮革和绵羊皮革为面料制作的服装,是我国市场上皮革服装最主要的代表者。选购时要注意观察皮质纤维是否细腻紧密,皮质的色泽是否鲜明,用手将衣服轻轻弯折或绞拧一下,松手看能否立即自然复原。一般来说,能立即复原的,说明皮质弹性好,皮质较好,反之,皮质较差。选择皮衣时还要检查表面是否有疤痕或凹凸不平,有无残次现象。皮板应色白、柔软、厚薄均匀,以无刀伤破裂、无疵点为上品,反之,皮板发硬,容易破裂,则表明质量不好。

伊曲康唑胶囊有什么功效

伊曲康唑胶囊有什么功效 生病吃药是最正常不过了,但是有些药物一定要提前了解功效或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用药。伊曲康唑胶囊是一款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适合念珠菌感染的阴道炎,真菌感染的皮肤病,念珠菌感染的脑膜炎等的治疗。那么,到底伊曲康唑胶囊哪个牌子的好呢? 伊曲康唑胶囊,适应症为伊曲康唑胶囊适用于治疗以下疾病:①妇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②皮肤科/眼科:花斑癣、皮肤真 菌病、真菌性角膜炎和口腔念珠菌病。③由皮肤癣菌和/或酵母 菌引起的甲真菌病。④系统性真菌感染:系统性曲霉病及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它各种少见的系统性或热带真菌病。 到目前为止,获批生产伊曲康唑胶囊的厂家只有五家,分别是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河南新帅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虽说成分和主治一样,伊曲康唑胶囊没有什么区

别,但是其中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国药准字H20020367,即斯皮仁诺伊曲康唑胶囊是其中更为突出的牌子,值得推荐购买和使用。 那么,伊曲康唑胶囊怎么吃呢?伊曲康唑胶囊用法用量规定: ★1.念珠菌性阴道炎:每次200mg,每天二次,疗程为1天或每次2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3天; ★2.花斑癣:每次2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7天; ★3.皮肤真菌病:每次1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15天;高度角化区(如足底部癣、手掌部癣)需:延长治疗15日,每次100mg,每天一次,程序为15天; ★4.口腔念珠菌病:每次1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15天;

伊曲康唑胶囊

伊曲康唑胶囊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伊曲康唑胶囊 【商品名称】美扶 【英文名称】Itraconazole Capsules 【汉语拼音】Yi Qu Kang Zuo Jiao Nang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为: 本品主要成份为伊曲康唑,其化学名称为顺-4-[4-[4-[4-[[2-(2,4-二氯苯基)-2-(1H-1,2,4-三氮唑基-1-甲基)-1,3-二氧环戊基-4-]-甲氧基]苯基]-1-哌嗪基]-苯基]-2,4-二氢-2-(1-甲基丙基)-3H-1,2,4-三氮唑-3-酮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35H38Cl2N8O4 分子量:705.64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 抗微生物药>> 抗真菌药>> 唑类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类白色或淡黄色丸状颗粒。 适应症: 伊曲康唑适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妇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2.皮肤科/眼科:花斑癣、皮肤真菌病、真菌性角膜炎和口腔念珠菌病。 3.由皮肤癣菌和/或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 4.系统性真菌感染:系统性曲霉病及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它各种少见的系统性或热带真菌病。规格: 0.1g 用法用量: 口服:为达到最佳吸收,伊曲康唑用餐后立即给药,胶囊必须整个吞服。

甲真菌病: ─冲击疗法(见下表) 冲击疗法为每日两次,每次两粒胶囊(0.2gbid),连服一周。指甲感染需两个冲击疗程,趾甲感染为三个冲击疗程。每个疗程之间均被不服药的三周间隔开。当全部疗程结束后,从新长出来的甲上即可见到明显的疗效。 或者 ─连续治疗 每日两个胶囊(0.2go.d.),共服三个月。 本品从皮肤和甲组织中清除比血浆慢。因此,对皮肤感染来说,停药后2—4周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对甲真菌病来说在停药后6—9个月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