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四校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四校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四校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十月四校联考

地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冻雨也称为雨凇,由冰水混合物组成,是初冬或冬末春初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其形成过程是: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子0℃的空气中保持了过冷的液态,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快速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下图示意冻雨的形成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中,暖层形成原因可能是()

A.较高海拔上的暖空气阻挡了较高纬度移来的冷空气

B.湿润空气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升温

C.较低纬度暖空气间歇性北上使大气升温

D.近地面大气大量吸收海洋辐射升温

2.下列地区中,冻雨灾害最有可能发生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地区

B.黄土高原地区

C.华北平原地区

D.云贵高原地区

长江上游金沙江青岗坝段发育了5级堆积型阶地,指示了中更新世以来该段河谷在发育过程中经历的不

同河湖相堆积。下图为河流阶地断面及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3~5题。

3.T1阶地剖面沉积物差异指示了()

A.地壳间歇性的抬升

B.河流发育的不同形态

C.气候的干湿冷暖变化

D.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海陆变迁

4.湖相沉积层表明该地曾经是古湖泊。根据成因分类,古湖泊最可能是()

A.构造湖

B.潟湖

C.牛轭湖

D.堰塞湖

5.湖泊形成后,对河流上游侵蚀状况产生的影响()

A.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减弱

B.下切侵蚀增强,溯源侵蚀减弱

C.下切侵蚀减弱,溯源侵蚀增强

D.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增强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流域修筑了一系列水库。水库建成后,河流下游水量逐渐减少,到20世纪90年代,已断流400千米;2000年后,国家开始对塔里木河下游进行生态输水。下表是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后各年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及变化。据此,完成6~8题。

表: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后各年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及变化表

土地类型面积比例(%)2000~2006年

2000年2010年2016年面积变化(km2)动态度(%)

耕地 2.63 3.39 3.78 155.48 43.80

林地10.41 9.99 9.49 -123.78 -8.81

草地12.63 4.13 11.61 -136.66 -8.016

水域0.54 10.40 3.04 338.39 467.13

建筑用地0.11 0.11 0.13 2.87 19.34 未利用地73.69 71.97 71.95 -230.51 -2.32

6.塔里水河下游生态输水的水源最可能是()

A.掘并开发地下水

B.来自盆地外部其他流域的调水

C.周围山地的冰川融水

D.塔里木河水源的重新分配

7.当地实施生态输水以来,下列推断中最可能的是()

A.水域面积增加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B.耕地增加来源于毁林开荒

C.草地减少的原因是过度放牧

D.耕地、建设用地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少表明人类活动增强

8.当地未利用土地比重大且变化幅度小的原因是()

A.生态输水量有限,无法实现大规模开荒

B.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区,无法利用

C.当地人口增长缓慢,经济发展滞后

D.地理位置偏远,西部大开发政策尚未影响该地

吉林省长春市兴隆镇(44° 32'N,125° 30'E)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种植模式种植玉米:将垄间距由0.65米扩大为1.6米,垄向由南北向改为南偏西约20°。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玉米亩产增加了6%-15%。图1为该玉米种植模式景观图,图2为该种植垄间光照示意图(6-9月)。据此,回答9~11题。

图1 图2

9.兴隆镇玉米种植垄间距从0.65米扩大到,1.6米的好处是()

A.降低了农民播种的难度

B.改善了玉米的通风条件

C.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D.提高了农民施肥效果

10.兴隆镇玉米种植的垄向由南北向改为南偏西约20°,可以()

A.增大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

B.增大太阳高度角

C.增加玉米受光时间

D.增加玉米生长空间

11.据悉,该种植模式没有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其原因可能是()

A.南方地区纬度低,熟制为一年多熟

B.南方地区纬度低,光热更充足

C.南方地区纬度低,更易出现水土流失

D.南方地区纬度低,水热组合更好

位于北京市长安街西端的石景山区首钢工业园,距北京市中心约20公里。在首钢厂区由石景山搬迁到河北曹妃甸后,将原址进行改造,成为了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北京冬奥组委会也在此设立了办公室。下图为石景山景点分布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首钢搬迁体现了()

①城市规划对城市工业区布局的影响

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方式

③工业区位的变化对企业选址的影响

④区域旅游资源决定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在首钢原址发展工业旅游的有利条件是()

①首钢有历史文化、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价值

②首钢有充足的资金,新建了许多大型游乐设施

③该地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

④该地区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好,类型丰富多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云轨是运行在高架梁.上的跨座式单轨列车,是新型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系统。巴西萨尔瓦多市位于丘陵广布的半岛沿海平原上,人口约350万,是一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萨尔瓦多市连接西莫兹费尔霍市之间的交通建设招标中,我国比亚迪公司的跨海云轨线路方案成功中标,整体项目将于2020年正式开工。该线路总长约20千米,跨越两城市之间的丘陵地阿带和桑托斯海峡。下图为巴西的萨尔多瓦市跨海云轨路线图和云轨景观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与其它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地铁、有轨电车、城轨、高铁等)相比,萨尔瓦多市选择建设云轨是因为()

A.适应地形能力强

B.运行速度快、运输能力强

C.建设与维护成本低

D.不占用地面道路资源

15.巴西萨尔瓦多市跨海交通选择中国云轨主要是由于中国()

A.轨道交通发展历史悠久

B.跨海大桥和云轨建设技术先进

C.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D.政策扶持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16.萨尔瓦多市积极建设和发展跨海云轨交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①扩大城乡交通运输量②治理城市交通拥堵

③发展城市与海岸旅游④降低车辆噪音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人口约280万的蒙古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与我国内蒙古地区和东北地区相邻,该国约30%的人口从事游牧或半游牧,约50%的人口居住在首都乌兰巴托。蒙古国有“煤炭业的沙特阿拉伯”称谓,煤炭勘探储量

235亿吨、可开采总储量约210亿吨,大部分可露天开采。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是大量牧民家庭依然采用樵采和烧牛粪的方式解决生活用能问题,且无法使用家用电器。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框架下,2017年蒙古国政府与我国合作建立了小型太阳能发电及储能设备的制造基地,该国政府打算向所有牧民推广基地产品,以解决牧民生活用电问题;同时,蒙古国将会向我国东北地区输送大量火电。下图为蒙古国自然带分布图。

(1)描述该国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并推断该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4分)

(2)分析蒙古国畜牧业至今仍然采用游牧和半游牧方式,而不采用定居放牧方式进行生产的自然原因。(6分)

(3)分析该国向我国东北地区大置输送火电而本国牧民却无法使用火电的原因。(6分)

(4)说明该国向牧民推广小型太阳能发电和储能设备的原因。(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山东省禹城的北邱村(原名北丘洼),因为当地的区域特征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未改造前的盐碱化土壤面积达到了耕地面积的91%,导致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的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下图分别是山东禹城的地理位置资料、气候统计图以及土壤未改造前耕作土壤含盐量和潜水埋深年变化统计图(土壤盐碱化评价指标:含盐量介于0.01%-0.02%间为轻度土壤盐碱化;介于0.02%-0.04%为中度盐碱化;高子0.04%为重度盐碱化)。

图:山东禹城地理位置和等高线图

图:山东禹城气候统计图

图:山东禹城耕作土壤含盐量和潜水埋深年变化

(1)结合材料,描述山东省禹城市北邱村的气候和地势特征。(6分)(2)结合材料,描述该地不同季节土壤含盐量的变化规律。(4分)

(3)分析Ⅰ时段,该地土壤含盐量特点的形成原因。(6分)

(4)当地农民会在农作物收割后,季节性冻土形成前进行灌溉。推测该行为的目的并说明理由。(6分)(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填涂。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9.【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位于马来半岛南部的西马来西亚,东侧临我国南海,西侧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隔马六甲海峡相望。西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矿产地基本重叠在山麓地带,形成世界驰名的“胶锡地带”。带内不仅盛产橡胶和锡,还集中了马来西亚大部分城镇,堪称国家之精华所在。下图1为西马来西亚略图,下图2为西马来西亚橡胶分布图。

图1 图2

判断该地区东、西两侧海岸,哪一侧更有利于港口的形成和发展,并说明理由。

20.【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北欧诸国被广泛采用,其设计的主要原则是:明确城市边界,减少对乡村的开发,同时在公共交通站点(如地铁站等)附近实施土地的高密度开发: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内部强调适度的城市功能混用,即将居住用地与工作、休闲娱乐、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混合布局,外部通过大面积绿化的方式降低城市化影响,并通过公共交通加强城市内外联系。

分析北欧诸国进行紧凑型城市建设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的优势。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DBDA DDBBC BACAB B

二、非选择题

17.(1)分布规律:该国自然带自北向南依次是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大致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说明该国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减。(分布规律3分,推断结果1分,共4分)

(2)该国冬季寒冷干燥、全年降水较少,(使该国)自然带类型以草原和荒漠草原为主,草地生产力有限,固定草场无法满足全年放牧需求,且易产生荒漠化问题;国土:面积大,草场资源丰富。(气候和自然带4分,其他点2分,共6分)

(3)煤炭储量丰富,火电燃料充足,发电量大;我国东北地区的工业以重化工业为主,能源需求量大;我国东北地区距蒙古国较近,输电损耗小;蒙古国牧民居住分散且不固定,无法集中供电(电网建设成本高)(每点2分,共6分)

(4)牧民较为分散,无法集中供电;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太阳能为洁净能源,没有废气排放(不会产生大气污染),且可以减少植被破坏,缓解荒漠化(沙漠化)问题。(环境保护2分,其它每点1分,共4分)

18.(1)气候:气温年较差大,春季升温快,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低于0°C):降水总量较少,季节变化明显,集中于夏季;春季多大风。

地势:地势地平(海拔低,起伏小)(气候4分,地形2分;每点2分,共6分)

(2)春季土壤含盐量上升,夏季土壤含盐量下降,秋季土壤含盐量上升,冬季土壤含盐量保持稳定(变化不大)。(每点1分,共4分)

(3)原因:春季地表快速升温和大风天气多,使地表蒸发加剧,(增强了毛细作用),加剧盐分到达地表:可能存在季节性积雪融化,提高了地下水位;冬小麦返青时进行的过量人为灌溉。(每点2分,共6分)(4)目的:淋洗土壤盐分(降低土壤盐分)(2分)

理由:秋末冬初当地土壤因为降水减少,风力增大、蒸发加剧而出现土壤返盐;此时进行灌溉淋盐可以降低春季盐碱化程度,保障冬小麦正常生长。(每点2分,共4分)

三、选做题

(海洋地理)西侧海岸(2分,判断错误整题零分)理由:西侧海岸受两侧陆地阻挡,风力较小(或东侧海岸冬半年受东北风影响大);西侧海岸线更为曲折;西海岸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货流量大;地处国际航运通道。(每点2分,共8分)

(环境保护)资源:北欧诸国冬季寒冷,紧凑型城市建设可以集中供能,降低能耗;生态:保护了乡村生态环境,避免城市化带去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生物多样性;污染:利用公共交通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通过大面积绿地减轻大气污染。(每点2分,共10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