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

***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30年)

为全面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由中医药大市发展为中医药健康产业强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7?2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推动中医药和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坚持兴医兴药并举,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协同发展。坚持一二三产联动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思路,以医疗服务、中药产业、健康服务为主线,以建设中医药强市(县)为目标,通过实施“名医、名药、名科”战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大力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

二、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完善符合中医药发展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坚持兴医兴药并举的方针,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推进传承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作用,拓展中医药服务新领域、新业态,加快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坚持特色优势,坚定发展方向。传承中医药核心理念,坚持中医药特色理论和技术方法,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和支撑体系,保持中医药特色并发挥优势。

坚持创新突破,拓展发展领域。积极将中医原创思维、中药资源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助推中医药技术与产品创新,提升中医药事业与产业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

坚持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在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完善政策和机制,发挥市场在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促进区域间中医药均衡发展,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中医药服务。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我市要构建以中医药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中医药服务贸易为平台,以道地中药材、优势资源和中成药大品种为

龙头,以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保健食品、中医药文化产品和中医康养旅游为基础的中医药产业体系。实现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国际合作等各领域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中药工业及健康衍生品生产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市级公立中医医院达到三级标准。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40个以上、省级中医重

点专科120个以上。全省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人、中医医院床位数达0.8张。0—36个月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70%。建设市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示范区;建设3—5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或中医药健康旅游示

范企业(基地);推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大幅提升我市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到2030年,全市中医药管理体系健全,中医药产业对我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加,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管理体系健全,领导机制完善;中药材种植、养殖高度集约化,中医药工业智能化高度发展,中医药产业产值成为全市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优势疾病治疗中的主体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科技水平显著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公

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大幅度提升,实现中医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

四、发展路径与重点

(一)、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我市中药资源丰富,区域内重点中药材资源有附子、百合、石斛、栀子、辛夷花、厚朴等59种。闻名中外的川产道地药材附子为***特产,也是国家唯一列入973项目的道地中药材,又是国家六部委指定的深入研究项目。2006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附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年,“***百合”正式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切实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2012-2014年期间,我市完成了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要加快我市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成果转化,加快我市道地药材附子和其它特色优势药材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建成并运行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提升种子种苗的生产、科研、管理与服务水平。构建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开展道地药材GAP认证评价与认证标准示范研究,建设市级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信息服务平台、动态监测站、动态监测点)。建设濒危稀缺川产道地药材野生抚育、野生变家种培育基地,重点突破濒危药材资源野生繁育瓶颈。

2、推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要把中药材加工龙头建设作为“十三五”期间中药材产业开发的重心,鼓励省内外大型中药企业在我市联合建设以中药材规模化基地共建共享为依托的跨地区中药材产业集群,把***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把中药材打造成全面建设***市的骨干产业。加大力度支持四川***中坝附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神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市外贸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四川***鑫临附子药业有限公司、四

川兴盛源药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发展。推进我市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加快新型中药饮片研发与产业化。大力支持百合、石斛、栀子茶等中医药保健食品、养生食品(药膳)、日化产品等健康衍生品发展,推动药食同源的川产道地药材开发应用,遴选优势品种进入药食同源目录。探索发展中药饲料添加剂和兽药。推动中药工业实现药材来源基地化、生产过程规范化、质量控制标准化、检测手段科学化。

4、加强中医药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推广我市“川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及技术体系建设研究”、“无胆高效低毒道地***附子饮片的开发”、“一种附子产品及其保鲜方法专利组合”、“中药炮制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研究”、《附子规范化生产技术指南》等系列中医药产业重大科技成果应用和保护,继续组织壹原草、南兆生物科技实施“铁皮石斛组培育苗项目”、“铁皮石斛高效种植技术示范与推广”科技计划项目,优化专利资助政策,支持中医药相关科技创新工作,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和资本化。

(二)培育中医药文化、运动健身和健康旅游产业

1、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加快中医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健康***》、“中医健康大讲堂巡讲”形象建设和内涵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医药宣讲人才,开展中医药健康科

普活动、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创作一批中医药文化典故、中医药健康教育科普作品等文化产品。

2、发展中医传统运动健身休闲产业。推动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祛病延年为主题的健身培训、咨询等服务项目。普及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太极拳、健身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导引等传统运动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鼓励市中医医院在绿化区培育有观赏价值的中药材品种,挖掘、弘扬具有特色的传统运动健身项目并促进其与健身休闲产业融

合发展。

3、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旅游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重点发展中医药养生体验旅游、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中医药生态旅游、中医药资源科考旅游、中医药观光旅游等。加强中医药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建设,鼓励旅行社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并推出主题线路,培育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和旅游综合体。支持含增镇旅游度假康养小镇建设;打造大康镇百合国际博览园、吴家后山辛夷花、青莲镇大唐牡丹园内芍药养生健康旅游基地。

(三)发展中医药相关支撑产业

1、加快中医药及相关衍生品研制和生产。鼓励中医药技术、人才、资本、实验室等多要素、多样化合作,推广以企业为主导

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中药传统饮片的传承与发展,突破中药新型饮片、提取物的关键共性技术。鼓励中药饮片、提取物的系统研究和协同创新,推动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和转化。支持对临床需求量大、疗效显著的中成药大品种进行新剂型、新标准与适应症的二次开发。鼓励开展中医诊疗设备及器材的研制、评价及应用。支持亚健康检测、干预及保健产品的研制、开发、评价及应用。大力支持中医药保健食品、养生食品(药膳)、功能型化妆品、日化产品等中医药健康衍生品发展。

2、推广使用医疗机构院内制剂。以中医经典名方、名老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的验方为基础,研发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积极支持院内制剂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市内调剂使用,依托市中医医院中药制剂配制中心,促进疗效独特的院内制剂依法依规在市内调剂使用。

(四)推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

1.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建设。鼓励中医医疗机构、

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精神疾病康复机构等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推动建设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中医养生保健基地,形成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发展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到2020年,市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提供治未病服务,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50%的村

卫生室开展中医健康干预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和覆盖人群不断扩大。

2、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转变养生保健服务方式。以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传染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推动医疗机构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调理、季节养生和预防保健等特色服务及开展中医特色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在二级以上医院建设或明确以药膳为主的营养膳食科。支持有条件的医院、企业开展药膳(食疗)标准方案与应用研究及推广示范。

3、扩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范围。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鼓励中医药机构充分利用生物、仿生、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一批保健食品、养生食品(药膳)、功能型化妆品、日化产品等中医药健康衍生品。加快中医治未病技术体系与产业

体系建设。推广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五)推动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

1、提升医疗机构养老服务保障能力。到2020年,市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包含康复护理、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的协作机制。在城市人口密集社区创建具有示范性质、经济适用、医养结合的老年中心,探索医疗、社会、家庭、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养老就医新模式,增加医院新的服务项目,扩大中医医疗服务量。

2、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支持市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和老年病房。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设以老年病、慢性病、精神疾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药诊室。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等医养服务机构。培育中医医养融合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建设中医药特色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基地。鼓励中医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群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

(六)切实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1、加强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建设。以市中医医院为主、专科医院康复科为基础,探索建立1家县级中医康复中心。市中医医院要设置规范的康复门诊、康复功能治疗区和独立的康复病房。支持***市骨科医院康复分院设置中医药科室,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康养机构。

2、提升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促进中医技术与康复医学融合,完善康复服务标准及规范。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辅具服务。建立多层次中医医院、社区康复机构的帮扶和双向转诊机制。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技术,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全市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强化相关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全市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并推动实施。

(二)协同推进发展。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制定配套措施,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市级部门之间联动机制,合力推进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市发改局负责将中医药产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中医药产业

发展具体规划,牵头成立中医药产业发展议事协调机构并协同相关工作,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指导和监管;市目督办负责将中医药产业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市科工局牵头负责对中医药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引导促进社会资金投入,扶持中医药企业发展,组织开展新药和药品生产新工艺的研发,为新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市财政局负责对中医药重点发展项目提供财税和政策支持;市农牧局、林业局负责中药材生产种植的指导和质量监管,对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市食药工质局负责对中医药第二三产业开展质量监管,中医药相关标准制定、规范中药材市场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