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旋转的概念及性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旋转的概念及性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旋转的概念及性质》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

23.1图形的旋转

第1课时旋转的概念及性质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在发现、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学生在实验探究、知识应用等数学活动中,能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归纳图形的旋转特征.

【教学难点】

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性质的探究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以前我们学过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变换,它们有哪些特征呢?想想看,并与同伴交流.

问题2 请观察下列图形的变化(教师展示实物或图片或用课件展示):

(1)时钟针面上时针的转动(顺时针方向旋转和逆时针方向转动);

(2)风车的转动;

(3)电扇上扇叶的转动;

(4)小朋友荡秋千;

(5)汽车雨刷的转动;

以上图形的转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你还能举出这样类似的生活中的情境吗?

【教学说明】问题1的回顾,可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平移,轴对称变

换,结合问题2,可进一步感受生活中存在着旋转变换,增强探究欲望,进而导入新课.对于问题2,应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现象的共同特征,初步感受到旋转的基本性质是绕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 如图,用一根细线一端拴住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教师事先准备好实物),当小球绕点O由A摆动至B,由B摆动至A的过程中,试问:小球绕着哪个点转动?它们转动方向如何?转动的角度是哪个角?

探究2 如图,用一根较长细线系住木棒AB的两端,再将细线固定于支架上的点O(教师事先准备好实物),再将木棒提取使之自然摆动至A′B′位置.试问:在转动过程中,木棒AB绕着哪一点在转动?木棒AB的长度发生了变化吗?A和A′到点O 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吗?B和B′点呢?由此你能发现哪些重要结论?

【教学说明】

1.在演示探究2中,应将细线缠绕在支架上点O处,使之不能滑动.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过程中,教师可适时予以点拨,从而引出旋转的相关定义,并初步感受旋转的性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旋转: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个点(如点O)旋转一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称为旋转角.(注意突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

对应点: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P′,则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对应线段:如果图形上的线段AB经过旋转变为线段A′B′,则这两条线段称为对应线段,同样地,如果图形上的一个角∠A经过旋转后变为∠A′,则∠A和∠A′

称为对应角.

对应点和旋转中心之间的夹角称为旋转角.

【教学说明】给出相关概念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图形让学生明确旋转中的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段、旋转中心等,及时巩固旋转及其相关概念,同时简要说出一些简单的旋转性质,为后面探索旋转的性质作铺垫.

探究3 如图,在硬纸片上,挖一个三角形ABC,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再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DEF),移开硬纸板.

试问:在旋转的过程中,线段OA与线段OD的大小关系如何?∠AOD与∠BOE 及∠COF有什么关系?旋转前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改变吗?

【归纳结论】

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即它们是全等的.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将图形绕点O旋转,且图形上点P、Q旋转后的对应点分别为P′、Q′,若∠POP′=80°,则∠QOQ′=____,若OQ=

2.5cm,则OQ′=____。

2.从3点到5点,钟表上时针转过的角度为____。

3.如图,将四边形AOBC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至DOEF位置,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C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3)AO与DO,BO与EO的大小关系如何?

(4)若∠C=30°,则图中哪个角的度数也是30°?

(5)∠AOD与∠BOE的度数分别是多少?你能说明理由吗?

4.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随堂演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应给予充裕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最后师生共同给出答案,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完善认知.

【答案】

1.80°;

2.5cm

2.60°

3.(1)旋转中心是点O;

(2)点A、B、C经过旋转后移至D、E、F位置;

(3)OA=OD,OB=OE;

(4)∠F=30°;

(5)∠AOD=∠BOE=45°,因为它们都等于旋转角.

4.因为点A为旋转中心,所以它的对应点是它本身.正方形ABCD中,AB=AD,∠DAB=90°,故旋转后点D与点B重合;又旋转后的图形与△ADE全等,故∠ABE′=∠ADE,BE′=DE,即点E的对应点在CB的延长线上,且BE′=DE,则△ABE′为旋转后的图形,图略.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小结,并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并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领会本节的数学思想.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3.1”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丰富的生活中的旋转”作为情境引入,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再让学生举一些旋转的例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

2.此外,本节课需要注意的地方:(1)教师在提问时需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习惯.(2)如何将“创设情境”有机地与教学结合起来,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流于形式,而应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创造.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