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植酸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植酸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植酸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陈晓珍

2009082507

【摘要】植酸酶是一种新型的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的重要酶制剂。对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种水解酶,能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酸并释放出无机磷及与植酸结合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特别是提高了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减少磷的排放量,降低环境中磷的污染,并能消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各种营养组分的消化利用率。本文综述了植酸酶在猪饲料中的有关应用。

【关键词】植酸酶猪饲料应用

植酸是植物性饲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抗营养因子,植酸磷大部分难以被猪和禽所利用而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约10%左右的植酸磷可被猪利用。由于单胃动物的消化道内缺乏植酸酶,不能很好地利用植物中的植酸磷,只能以添加无机磷的形式来满足单胃动物的磷需要量。植酸酶可使植酸磷降解成肌醇和磷酸,从而减少饲料中磷酸氢钙等无机磷的添加量,另外,研究结果还发现了植酸酶的潜在营养价值:能够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的消化率。植酸酶的应用在一定的程度上能缓解我国磷资源的匮乏、减少磷资源的浪费、降低磷排放所带来的污染。

植酸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酶制剂,可水解植酸释放出可利用磷,从而减少单胃动物饲料中无机磷的使用量,以减少动物粪便中的磷对环境的污染。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植酸酶,能促进仔猪生长,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而且能显著提高饲料中粗蛋白、灰分、钙和磷的消化率。

以植酸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为例,本文就植酸酶的来源、抗营养特性以及各种在猪饲料中的作用做简要的介绍。

1植酸酶的来源

1.1植酸酶的分类

自然界的植酸酶来源有3种:动物肠道细胞、植物的种子和组织、微生物,其中微生物是植酸酶的主要来源。目前分离出的植酸酶主要有两种:3一植酸酶和6一植酸酶前者最先水解的是肌3号碳原子位置的磷酸根。主要存在于动物和微生物中:后者最先水解的是6号碳原子的磷酸根。主要存在于植物组织。

到目前为止,己经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中分离出多种植酸酶基因。来源于微生物的植酸酶作用范围和稳定性较好,易规模化生产,近几年的研究大都集中来源于微生物的植酸酶。产植酸酶的微生物有丝状真菌、酵母和细菌等。真菌产生的酸性植酸酶,其最适温度在53-70 cC,最适pH值为2.0-6.0[1],适用于胃pH值呈酸性的单胃动物。芽抱杆菌产植酸酶具有近乎中性的最适pH值,酶活性高,热稳定性好,可广泛应用于鱼类饲料中[2-3]。大肠杆菌植酸酶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蛋白酶抗性也深受人们关注。

1.2植酸酶研究进程

植酸酶(phytase)是一种专一性水解植酸成为肌醇与无机磷酸的单脂水解酶,主要存在于植物籽实中,最早由Suzuki于1907年在米糠中发现。1968年,植酸酶首次作为添加剂被应用于饲料中,在促进动物生长、提高机体对植酸磷的利用效率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效果,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Nelson,1968)。此后,研究者对植酸酶在改善饲料转化效率、降低粪磷排泄和促进机体对日粮养分如蛋白质的吸收利用,促进动物生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均取得良好效果[4]。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耐酸、耐热的植酸酶工程菌是目前植酸酶的研究热点[5]。具体方法包括植酸酶新基因的克隆,植酸酶的分子改造,晶体分析和植酸

酶的转基因研究等。

2植酸的抗营养特性

植酸(亦称六磷酸肌醇)或植酸盐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约占日粮的0.26%~1.37%,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有60%~80%的磷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的,是饲料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之一。中性pH条件下,植酸的磷酸基团上至少有一个或两个负氧离子,它可以通过阳离子将两个磷酸基团络合起来。图1是植酸和植酸盐的复合物的化学结构。

从图1的结构可以看出,植酸还会影响多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它常和二价或三价阳离子、蛋白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α-淀粉酶等络合,形成不溶性的盐,降低它们的生物利用率,因此谷物中存在的植酸对动物而言是一种抗营养因子。

3.植酸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植酸酶在猪日粮中应用的优越性,已被国内外众多学者在试验和实践中证实。Campbell等研究报道,在有效磷含量分别为3.5和4.5gkg 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植酸酶500 FTU·kg 一,其增重率和饲料转换率分别提高了14.4%和9.2%[6]。Bruce等在以燕麦为基础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发现猪回肠末端磷的消化率提高64%,总消化率提高了46%,磷的排泄量降低了38.7%,干物质、钙、镁及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0.6%、32.8%、55.2%及3.8%[7]。Gebert等研究发现,在猪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能改善粗蛋白质、氨基酸、干物质、粗纤维、脂肪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日粮能量的消化率[8]。但也有一些相反的研究结果,Fandrejewski等报道,在以小麦和大麦为基础的日粮中添加植酸酶1 000丌U·kg一,对母猪的蛋白质沉积、生长性能、胴体重、脂肪厚度及脂肪沉积无影响[9]。试验结果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不同基础日粮、不同底物浓度、不同动物群体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

3.1提高磷的利用率

当用玉米来饲喂单胃动物时,通过合理搭配日粮可以使粪便中磷的排出量下降50%[10]。植酸酶的主要功能是将植酸结合的磷释放出来,使动物能利用。将经分子生物学改造的植酸酶添加到单胃动物的饲料中,目的是提高单胃动物对植物中植酸来源的磷的利用率。在猪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可使磷的利用率提高50%—70%,粪磷含量降低30%—50%[11]。在低植酸玉米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时,粪便中排出的磷会进一步减少,从Aspersillus ficuum 的培养物中提取的植酸酶添加到液体状豆粕日粮中,并将日粮在50℃下温育了2到24小时,日后粮中磷的消化率从42%上升到69%[12]。

若在每千克日粮中添加1000U的微生物植酸酶,日粮中正磷酸盐的含量会明显增加。在饲料中添加活性为6500μg/g的植酸酶,能使植物性原料磷利用率提高至60%,排出量减少50%[13]。日粮中植酸磷含量是7.3g/kg时,如果这些植酸磷完全被水解可以形成664mmol/kg 的游离正磷酸盐。把有植酸酶的日粮孵化8小时后,每千克日粮中可以增加66.8mmol的游离磷酸盐,并且磷酸盐结合的磷可以完全被释放。当温育到4 h将有80%的磷酸盐中的磷被释放,结果可以使表观消化率提高24%,粪中磷含量下降35%[14]。利用高活性、稳定性强的植酸酶可以将家禽和猪的有机磷排泄量减少25-70%左右。

大量研究表明,添加微生物源植酸酶能明显提高日粮植酸磷的利用率, 这不仅可减少添加无机磷的费用,而且降低粪尿中磷的水平,从而减少磷造成的环境污染。添加植酸酶还可进一步提高仔猪对磷的表观吸收,增加脚掌切力和骨灰分。

可见,减少猪磷排泄的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就是用微生物植酸酶做饲料添加剂。植酸酶水解磷酸盐,在猪的各个生长阶段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完全替代添加磷[15],然而植酸酶被用作添加剂要受价格、高温失活(颗粒饲料需要80℃以上的高温制粒)、在贮藏阶段活性下降等限制。

3.2提高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利用率

植酸上的磷酸基团呈负电性,具有很强的络合力,它与一些阳离子如Ca2+、Mg2+、zn2+、CC2+、Mn2+、Fe2+和K+等金属离子及蛋白质螯合成稳定的复合物,形成不溶性盐,从而降低这些营养成分的利用率。肠道中的pH值适于形成Zn-Ca-Cu -植酸盐螯合物。在小肠上段,由于形成Zn-Cu-植酸盐螯合物而使饲料中90%以上的Zn不可利用。可见植酸的存在不仅影响畜禽对磷的吸收和利用,对其他矿物元素也有影响。

刘自逵等(2010)报道[16],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替代部分磷酸氢钙。改善了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其中添加大肠杆菌植酸酶显著改善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显著改善干物质、粗蛋白质、钙、磷、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并显著降低了粪中氮、磷的排泄;显著提高了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血清磷的浓度,而尿素氮、血清钙浓度最著降低。添加黑曲霉植酸酶后,血糖浓度下降,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无显著变化;添加大肠杆菌植酸酶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而血糖浓度无显著变化。董其国等(2010)报道[17],添加500 U∕kg植酸酶可以显著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而添加1 000 U∕kg对部分氨基酸消化率的改善效果最佳。董其国等(2010)研究表明[18]:包衣植酸酶对猪生产性能及饲料养分利用率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微丸植酸酶,粉状植酸酶的效果最差。

3.3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

植酸酶可将与植酸相结合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包括消化酶的饲料中的蛋白质)释放出来,增加消化酶量和底物蛋白质的浓度,从而提高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在猪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最多可提高7%~12(Officer和Batterham1992年)。植酸的抗营养作用主要指其与蛋白质形成植酸一蛋白质络合物抑制蛋白质水解酶的事实。植酸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开始于种子成熟期,随着种子的成熟,植酸逐渐在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糊粉层和双子叶种子的蛋白体部位累积。

植酸酶能使日粮中的养分从与植酸的结合状态中释放出来在仔猪中添加植酸酶, 明显提高了蛋白质和氨基酸在小肠的消化率[19]。陈文等报道, 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改善蛋白质的生物学利用率[20]。Gebert 等研究表明, 植酸酶能解除植酸对蛋白质、淀粉、脂肪酸、胰脂肪酸酶、蛋白质分解酶的螯合, 提高蛋白质、氨基酸、干物质、粗纤维、脂肪的利用率[21]。在本试验中, 用植酸酶替代0.5%的磷酸氢钙后, 显著提高了生长猪日粮中干物质、粗蛋白的消化率。

添加植酸酶可以释放部分被植酸络合的蛋白质,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在猪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提高了7%~12%。可见,植酸酶对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的促进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3.4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在猪的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明显改善生产性能。有实验报道,在畜禽日粮添加植酸酶,其日增重和日耗料均显著增加,其原因大多认为是植酸酶对植酸水解,使消化酶、维生素、矿物元素等的含量和活性增加,导致动物采食量增加、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增强的结果。

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单胃动物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能显著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其主要原因是提高了植酸磷的生物学利用率[22] 。该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报道,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植酸酶能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降低料肉比。且饲料添加600 IU/ kg 植酸酶较为适宜,与添加1 000 IU/ kg 植酸酶相比,提高的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

添加植酸酶可提高仔猪生产性能的另一重要原因是降低了仔猪的腹泻率[23]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适量的植酸酶可降低每克干粪中的大肠杆菌数,推断可能是因为植酸酶促进了仔猪营养物质的吸收,肠道可被大肠杆菌利用的营养物质及发酵物质减少,从而大肠杆菌生长速度减慢,使仔猪腹泻率下降。植酸酶促进了植酸磷的水解,有利于植酸磷中磷的吸收,从而使粪中磷的含量减少,这可以减少磷对环境的污染,对环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4 - 25]

4.展望

植酸酶可以分解植酸,消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磷的利用率,减少外源无机磷的添加;提高蛋白质、氨基酸的利用率,减少粪氮的排放;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减少矿物元素的排放;提高单位动物的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植酸酶的这些作用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植酸酶主要应用在饲料方面,它作为一种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已在饲料工业中得到广泛使用,它可以明显降低饲料生产成本,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PANDEY A A,SZAKACS G,CARLOS R,et al.Production, purification and porperties of microbial phytas[J].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1(77):203-214.

[2] IGBASAN F A,MANNER K,MIKSCH https://www.360docs.net/doc/a89842782.html,parative studies on the in vitor properties of phytases from various micorbialo rigins[J].Arch Tieremahr,2000,53(4):353-373.

[3] 姚斌,范云六.植酸酶的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J].生物工程学报,2000,16(1):1-5.

[4] 邓近平.生长猪植酸酶磷当量及其与日粮结构关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博士],2007.

[5] 黄敏,易秀莉,马根.植酸酶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08(5):3.

[6] Campbell R G,Harrison D T,Butler K J,et a1.Effect of dietary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phyta(Natuphos)on the performance of pigs from 19-40 days post-weaning[G]Australasian Pig Science A ssociation.Manipulating Pig Production Werribee,Victoria:l995:l93.

[7] Bruce J A M,Sundstol F.The effect of microbial phytase in dietsfor pigs on apparent ileal and faecal digestibility,pH and flow ofdigeata measurements in growing pigs fed a high.fibre diet[J1.Can J Ani Sci,1995,75:12 l-127.

[8] Gebert S,Bee G,Pfirter H P,et a1.Growth perform ance and nutrient utilization as influenced in pigs by microbial phytase and vitamin E supplementati0n to a diet of high ecapacity [J].Annales de Zootechnie,1999,48(2):l05一ll5.

[9] Fandrcjewski H,Wcrcmko D,Raj S,eta1.Performance,body andcarcass composition,anti bone characteristics of pigs fed rapeseed and soybean meal-一cereal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microbialphytase[J].J Anim Feed Sci,1999(8):533—547.

[10] G.Miksch, S. Kleist, K.Friehs, E.Flaschel Overexpression of the phytase from Escherichiacoli and its extracellular production in bioreaotors[J]. Appli Microbiol and Biotechnd, 2002,59(6):685-694.

[11] 张兴会. 植酸酶在猪的饲料中的应用效果〔J〕.广东饲料, 2000,9(4)30-31.

[12] Nelson,T.S. et al. The availability of phytate esters on α-amylase digestion of starch〔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68,52:719-721.

[13] Nelson,T.S. et al. The availability of phytate esters on α-amylase digestion of starch〔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68,52:719-721.

[14] 吴素平.植酸酶在动物饲料磷营养中的作用〔J〕.中国饲料,1996,10:25—26.

[15] Murry, A. C. Lewis, R. D. and Amos, H. E. The effect of microbial phytase in a pearl millet-soybean meal diet on apparent digestibility and retention of nutrients, serum mineral concentration,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nursery pigs〔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7,75:1284-1291.

[16] 刘自逵,黄兴国,刘文敏,贺建华不同植酸酶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0,30(2):22—26

[17] 董其国,徐稳,王恬.不同剂量植酸酶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饲料养分利用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0(4):215—218

[18] 董其国,徐稳,王恬.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育肥猪饲料养分利用率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0(4):6—9

[19] Ketaren P P, Batterham E S,Dettmann E B, etal.Phosporus studies in pigs:available phosphorusrequirement of grower/finisherpigs [J].Br. J. Nutr. , 1993, 70:249~268.

[20] 陈文, 陈代文,等, 低能饲粮添加植酸酶对仔猪养分利用率、血清理化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J]. 单胃动物营养, 2006,42(17):24~27.

[21] Gebert S, Bee G, Pfirter H P, et al. Growth performance andnutrient utilization as influenced in pigs by microbial phytaseand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to a diet of high oxidative capacity[J]. Annales de Zootechnie, 1999,48(2): 105—115.

[22] 付秀花,王恬. 植酸酶在猪禽饲料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2 ,7(2) :33 - 35.

[23] 徐建雄,叶陈梁,谢爱纯,等. 植酸酶和酸化剂对断奶仔猪日粮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J ]. 饲料研究,2001(7) :23 - 25.

[24] 郭松林,席峰. 植酸酶营养学研究近况[J ]. 猪与禽,2000(1) :24 - 25.

[25] 蒋守群,吴天星. 植酸酶的研究进展[J ]. 动物营养学报,1999 ,11(3) :1 -11.

猪饲料配方比例_猪饲料种类分类

猪饲料配方比例_猪饲料种类分类 猪饲料,顾名思义,就是给猪吃的饲料,好让猪能够更快更好的生长,猪长得好了,才能获得更好的猪肉。喂养猪,其实就是它能够很好地生长,人们以此来获得更好的猪肉。那么在选择猪饲料的时候就应该要慎之又慎,猪饲料的配方比例是什么,猪饲料又分为哪些种类,或者说猪饲料分类分为哪些,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猪饲料-配方比例 一、糠麸类饲料 糠麸类饲料有米糠、麦糠、红薯藤糠、花生藤糠、蚕豆叶糠、黄豆秸秆糠等。猪用量为饲料总量的10-15,多不超过20。 二、饼粕类饲料

饼粕类饲料主要包括菜籽饼、花生饼、棉籽饼、大豆饼、芝麻饼等。猪用饼类饲料的配合比例为饲料总量的10-25。大豆饼、花生饼营养好,可配到25;菜籽饼、棉籽饼要低于10。菜籽饼和棉籽饼作饲料要先脱毒,其它饼类只需蒸煮或炒熟饲喂即可。仔猪饲料不宜加饼粕类。 三、糟渣类饲料 糟渣类饲料包括酒糟、糠糟、醋糟、粉渣、豆渣、蔗渣等。猪用量为饲料总量的5-10。妊娠母猪、育肥后期不宜喂酒糟。各种糟渣在饲喂前煮熟。 四、粮食类饲料 粮食类饲料包括玉米、大麦、小麦、高粱、蚕豆、豌豆等。猪用量为饲料总量的50,多不超过60。 五、动物性饲料 动物性饲料包括蚕蛹、鱼粉、骨粉、血粉、羽毛粉等。猪用量为饲料总量的4-8,仔猪不宜喂血粉。 育肥猪饲料中鱼粉可配10,若配入蚕蛹,鱼粉就只能配5-6。用这类饲料时要注意配好钙、磷比例。 六、矿物质饲料 矿物质饲料包括贝壳粉、蛋壳粉、碳酸钙、磷酸钙和食盐等。猪用量为饲料总量的1-2,食盐用量不超过0.5,若添加微量元素,应严格按规定使用。 猪饲料-种类分类 一.蛋白质饲料 包括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两大类。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有豆类子实及其加工副产品、谷物加工副产品和油饼等到。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包括血骨粉、鱼粉、蚕蛹等,其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是谷物饲料的3--8倍,在昌粮中与能量饲料配合在一起喂猪,使用适当能使公母猪正常繁殖,促进仔猪生长和肥育增重。

石榴皮的功效和作用

石榴皮的功效和作用 石榴皮的功效与作用 石榴皮含鞣质、树脂、蜡、甘露醇、糖、树胶、菊粉、糖质、没食子酸、果胶、苹果酸、草酸钙及异槲皮苷等。味酸涩性温,无毒。具有謐肠、止血、驱虫的功效与作用,适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带下、虫积臢痛、疥癣等症。 石榴皮的食用方法 1.腹泻:石榴皮、茄棵根各30g,共焙黄为末,每服3g,温开水冲服,1日2次。 2.久泻不止:石榴皮适量,研末,每日早晨服6g,加红糖适量,米汤送服。 3.痢疾:石榴皮16g,水煎温服;或石榴皮、山楂各30g,水煎温服。 4.便血:石榴皮(炒后研末),每次9g,1日3次,温开水送服。 5.脱肛:石榴皮30g,明矾15g,水煎洗患处,并取石榴皮15g,水煎服。 6.小儿腹泻:石榴皮15g,高粱花(即炸裂开的高粱米花)6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连服3-5剂可愈。 7.蛔虫病:石榴皮15g,槟榔9g,水煎温服 石榴的生理特性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通常3-5米,稀达10米,枝顶常成尖锐长刺,幼枝具棱角,无毛,老枝近圆柱形。叶通常对生,纸质,矩圆状披针形,长2-9厘米,顶端短尖、钝尖或微凹,基部短尖至稍钝形,上面光亮,侧脉稍细密;叶柄短。花大,1-5朵生枝顶;萼筒长2-3厘米,通常红色或淡黄色,裂片略外展,卵状三角形,长8-13毫米,外面近顶端有1黄绿色腺体,边缘有小乳突;花瓣通常大,红色、黄色或白色,长1.5-3厘米,宽1-2厘米,顶端圆形;花丝无毛,长达13毫米;花柱长超过雄蕊。浆果近球形,直径5-12厘米,通常为淡黄褐色或淡黄绿色,有时白色,稀暗紫色。种子多数,钝角形,红色至乳白色,肉质的外种皮供食用。 石榴皮的鉴别 药材性状 呈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粗糙,有多数疣状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质硬而脆,断面黄色,略显颗粒状。气微,味苦涩。 饮片性状 呈不规则的长条状或不规则的块状。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有多数疣状突起,有时可见筒状宿萼及果梗痕。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种子脱落后的小凹坑及隔瓤残迹。切面黄色或鲜黄色,略显颗粒状。气微,味苦涩。

复合酶制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复合酶制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罗士津瞿明仁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铁鹰 原刊于《新饲料》杂志2007年第4期 摘要:复合酶制剂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起到了令人鼓舞的效果,该文综述了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复合酶制剂的作用机制、影响复合酶作用效果的因素以及复合酶制剂在畜牧业中的作用效果,旨在为畜牧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复合酶制剂;作用机制;生产性能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对畜禽的消化吸收极为重要。酶制剂是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生物体产生的酶提取出来制成的产品。近年来,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微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国已开发生产出许多不同类型的畜禽用复合酶制剂。 复合酶中存在多种酶活,其中主要为非淀粉多糖酶(NSP酶)。复合酶中的各种酶活起着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各种酶的共同作用下,动物饲料中的一些抗营养因子被破坏,其抗营养作用消失,因而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增进动物健康。饲用复合酶中各种酶的种类和比例与动物饲粮有关.不同饲粮所含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比例不同,需要饲用酶制剂所含酶的种类和比例也不同。 1 复合酶制剂分类 抗生素是应用最广泛的抗菌类药物之一。在过去的5O多年中,由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导致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且病原菌抗药性逐年增强,致使疗效下降,剂量提高。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94年就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给全世界提出了警告:细菌对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而现有的抗生素药物正在失去原来的疗效。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的绿色产品已成为当今畜牧生产的迫切需求。 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参与新代等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对微生物细胞壁有水解功能的酶能够溶解微生物细胞壁而使其死亡。由于水解酶的特异性很强,微生物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又存在差异,因此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类微生物有水解作用。即使对于某一特定微生物,由于细胞壁化学组成的复杂性,也需要不同类型水解酶的组合,才能有更好的作用效果。 水解酶具有对某一病原菌所有血清型都有效的优点,当几种酶复合后,对不同类型的病原菌均有效,克服了一种抗生素只能预防一种病原菌或一种血清型病原菌的不足,也不存在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问题。 溶菌酶在医药和食品行业中已开始使用,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则刚刚起步,仅前联、法国、德国和美国做了一些初步研究,目前国也已开始了相关研究。而对复合杀菌酶药物的研究,国外均刚刚起步。高效、绿色养殖已成为当今养殖的主题,而复合酶制剂正是这个情况下诞生的产物,复合酶制剂将为养鸡业生产带来福音。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精)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植酸酶是一种新型的、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的重要酶制剂。它对提高饲料中磷利用率,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以及减轻高磷粪便对环境水域的磷污染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现状及工业化生产方法,讨论了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方向。 植酸酶是一种水解酶,它能将植酸磷(六磷酸肌醇)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酸。此酶分两类:3-植酸酶和6-植酸酶。植酸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磷在植物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植酸磷,由于植酸磷不能被单胃动物直接利用,从而造成磷源浪费和形成高磷粪便污染环境。另外,植酸磷还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它在动物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与多种金属离子如Zn2+、Ca2+、Cu2+、Fe2+等以及蛋白质螯合成不溶性复合物,降低了动物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利用。因此,开展饲用植酸酶的研究,对提高畜禽业生产效益及降低磷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1植酸酶的来源及酶学性质 早在1907年Suzuki等就在谷粮中发现了具有植酸酶活性的磷酸酶。第一个纯化的植酸来源于麸皮,研究发现它虽具有植酸酶活性,但植酸并不是它特异性底物。来源于植物的植酸酶均属于6-植酸酶,最适pH范围在5.0~7.5,在单胃动物酸性的胃环境中不起作用。60年代末植酸酶的研究转向最适pH为酸性、酶含量较高的微生物来源的植酸酶。 许多微生物都能产生植酸酶,尤其在曲霉属中。1968年Shien等从68个土样中对2000个菌株进行考察发现,在所用的22株黑霉菌中有21株能产生植酸酶。第一个被分离纯化的植酸酶来源于Aspergillus terreus NO.9A-1,它的最适pH为 4.5,最适反应温度为70℃,此酶在pH1.2~9.0均能稳定维持活性。从此以后,陆续从十几种微生物中分离得到植酸酶,其中来源于A.ficcum NR-RL3135(A.niger var.awamori)的植酸酶phyA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在酸性的条件下有较高酶活性,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饲用植酸梅,其酶学性质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植酸酶phyA属于3-植酸酶,是一种糖基化蛋白,表观分子量为85KD。它的最适pH为2.5和5.5,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37℃、pH2.5的条件下,以植酸为底物的Km值为50mmol,Ca2+、Fe2+对酶活性无影响,Mn2+、Co2+有激活作用,能使酶活性分别提高30%和13%。Cu2+、Zn2+、Fe2+、Cu+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其中前两种为非竞争性抑制,后两种为竞争性抑制。对酸性磷酸酶有抑制作用的抑制剂如L(+)-酒石酸对它却没有抑制作用。它是目前发现的比活性最高的植酸酶之一,它降解植酸磷形成的终产物是单磷酸肌醇和无机正磷酸。 2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植酸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2010年第20期 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能将植酸分解为肌醇和无机磷的一类磷酸单脂水解酶。文章介绍了植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除了以前的传统方法外,近10多年植酸酶活性检测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如近红外光谱法、琼脂平板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生物传感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这些新方法为植酸酶活性测定开辟了新的检测途径。 1植酸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发展及意义 1.1植酸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发展植酸酶发现至今已经有100余年,植酸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顾植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1925年Fiske-SubbaRow法,即钼黄法,因由Fiske和SubbaRow两人发现,所以早期钼黄法也叫Fiske-SubbaRow法;1943年Holman等发现了硫酸亚铁-钼蓝法,曾在国外许多国家发展为植酸酶测定的标准方法,至今还在许多研究中采用(Fu等,2008;Huang等,2008);1981年Heinonen和Lahti 建立了丙酮-磷钼酸铵法。植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除了这些传统的方法外,近1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检测手段的提高,植酸酶活性分析检测及标准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并颁布了新的标准,如近红外光谱法(NIR)、琼脂平板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生物传感器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等。 1.2植酸酶活性测定意义植酸酶没有特定光吸收波和鉴定试剂,所以植酸酶的分析和活性测定比较困难(Lasztity等,1990)。动、植物植酸酶的提取、分离纯化,微生物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基因工程植酸酶表达产物等研究中都需要测定植酸酶活性。随着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广泛应用,饲料管理部门、饲料质检机构、科研部门以及生产企业均面临植酸酶定量测定的工作。目前存在着植酸酶酶活单位混乱、检测手段落后,测定结果误差大等一些问题,所以规范植酸酶酶活性定义和检测方法势在必行。 植酸酶活性的定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酶活定义为每分钟从一定浓度的植酸钠溶液中释放1μmol的无机磷为一个酶活单位。(2)酶活定义为每分钟从一定浓度的植酸钠溶液中释放1 nmol的无机磷为一个酶活单位。(3)酶活定义为每秒钟从一定浓度的植酸钠溶液中释放1nmol 的无机磷为一个酶活单位。(4)酶活定义为每小时从一定浓度的植酸钠溶液中释放1mg的无机磷为一个酶活单位。这四种定义中第一种的酶活单位最大,国外采用此种单位较多,我们称之为国际单位;第二种酶活单位是第一种的1000倍;第三种为第一种酶活单位的17倍;第四种与第一种酶活单位大小相近。 目前,植酸酶活性单位大多用FTU(fytase u-nit)表示。植酸酶样品在植酸钠浓度为5.0mmol/L、温度37℃、pH值5.50的条件下,每分钟从植酸钠中释放1μmol无机磷,即为一个植酸酶活性单位,以U表示。1994年该标准被AOAC(美国公定 植酸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陕西理工学院陈琛 [摘要]本文综述了植酸酶的分析测定方法,包括传统的分光光度法及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近红外光谱法、琼脂平板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生物传感器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关键词]植酸酶;测定方法;活性 [中图分类号]S81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14(2010)20-0016-03 [Abstract]This article gave a review on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phytase activity.These methods include traditional spectrophotometry,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agar plate assay,biosensor method 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Key words]phytase;method for determining enzyme activity;activity 16

植酸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及应注意问题(精)

科技信息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的一类酶的总称 [1]。植酸酶是一种胞外酶 [2],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植物、动物、微生物均可产生植酸酶。植酸酶的活性因来源不同而有差异。 植酸酶能将肌醇六磷酸 (植酸分解成为肌醇和磷酸。植酸酶可以专一性地水解植酸中的磷酯键, 使磷酸游离出来, 植酸酶将植酸分子上的 磷酸基团逐个切下, 形成中间产物肌醇五磷酸、肌醇四磷酸、肌醇三磷酸、肌醇二磷酸、肌醇一磷酸、终产物为肌醇和磷酸 [3] 。植酸酶的作用机理见图 1。 图 1植酸酶的作用机理 1. 植酸酶酶活力测定的意义酶活力也称酶活性, 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用在一定条件下, 酶所催化某一反应的速率表示。酶活性是研究酶的特性, 分离纯化以及酶制剂生产和应用时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指标。 酶活力单位是以酶活力为根据而定义的。国际生化协会酶委员会规定, 1min 内将1μmol 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为 1个单位,称为标准单位, 同时规定了酶作用的条件。因标准单位在实际应用时不够方便, 故在生产上往往根据不同的酶, 制定各自不同的酶活力单位。在测定酶活力时, 对反应温度、 pH 、底物浓度、作用时间都有统一规定, 以便同类产品互相比较。但是酶活力单位并不能直接反映酶的绝对数量, 只不过是一种相对比较的依据 [4]。 植酸酶活性的定义为:在最适宜条件下, 每分钟从一定浓度的植酸钠溶液中释放1μmol 的无机磷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确定植酸酶的酶活, 可以提高实验的标准性和效率。

2. 植酸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酶活力测定的原理都是利用酶水解植酸钠形成无机磷,然后测定无机磷的释放量。 植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较多 , 但至今尚没有被世界普遍公认的植酸酶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包括:钒 -钼酸铵法、硫酸亚铁 -钼蓝法、 Vc-钼蓝法、丙酮 -磷钼酸铵法、微板法和微量比色法等 [5]。可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2.1钒 -钼酸铵法 该方法是利用植酸酶可以水解植酸磷释放出无机磷的原理。通过加入酸性钼-钒试剂使水解反应停止 , 同时与水解释放出来的无机磷产生颜色反应 , 形成黄色的钒钼磷络合物 , 在 415nm 波长下测定磷的含量。以标准植酸酶为参照物 , 间接计算被测样品中植酸酶的含量。本法于 1994年列入 AOAC, 我国也已将此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审批商品植酸酶注册许可证和验收进口产品的法定商检依据。 2.2硫酸亚铁 -钼蓝法 该方法利用植酸酶可以水解植酸磷释放无机磷的原理 , 通过加入三盐酸使水解反应停止 , 然后加入钼酸铵及 FeSO 4·7H 20的混合液使溶液显色 , 在 720nm 波长下测定其吸收值 , 以标准酶为参照物 , 间接计算被测样品中植酸酶的含量。 2.3Vc-钼蓝法 该方法是利用植酸酶可以水解植酸磷释放无机磷的原理 , 通过加入三氯乙酸使反应停止 , 然后加入钼酸铵与 Vc 的混合液 , 使溶液显色 , 在 82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 再以标准磷溶液的吸光度及磷溶液浓度对应的酶活单位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 最后以待测样品吸光度代入方程 , 计算出酶活性。 2.4丙酮 -磷钼酸铵法

猪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

秸秆发酵养猪不可取 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粗纤维,动物体本身(包括反刍动物)不能分泌降解粗纤维的酶类。但牛、羊对粗纤维的消化率达50%-90%,是靠瘤胃中的微生物增殖代谢活动实现的。猪无瘤胃,对粗纤维的消化率只有3%-25%,主要靠盲肠和结肠中微生物的活动实现。如果向猪饲料中添加大量秸秆粉,不仅其本身所含粗纤维不能被消化,而且还会降低饲料中玉米、豆粕的消化率。 许多饲养试验表明,猪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饲料中有机物消化率降低1.92-1.35个百分点,因此,对猪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应进行控制。一般仔猪不宜超过4%,生长肥育猪不宜超过6%-8%,种公、母猪不宜超过10%-12%。 那么,是否可在动物体外搞一个“人工瘤胃”,模拟瘤胃的微生物区系和增殖条件,进行秸秆粉体外微生物发酵处理,实现秸秆粉代替粮食养猪呢?全世界经过近百年的研究,这项技术还没有成功,还没有人发明出能在一般发酵条件下降解秸秆粉中粗纤维的技术,因此,“秸秆发酵养猪”有误导性商业炒作的嫌疑,建议养猪户不要上当!以免造成损失。 节粮高效养猪技术 一、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俗话说:"抓猪崽,看猪娘。""优良不优良,看看爹和娘。"就是说,要选择优良品种和最佳杂交组合。如果要求肉质较好,瘦肉率中等,生长发育较快的肥育猪,要挑选"土三元"杂种猪,即以本地猪为母本,以长白猪或大约克猪为第一父本,以杜洛克为第二父本所产的"杜×长·本"或"杜×大·本"杂种猪。 如果要求生长快、瘦肉多,肉质稍差的肥育猪,应选择"洋三元","杜×长·大"或"杜×大·长"杂种猪。 大、中型猪场可考虑饲养配套系的商品猪,因为这种猪综合了好几个品种的优点,有更大的杂种优势。 总之,杂种优势越强,生活力、适应力、抗病力也越强,生长发育也快,越省饲料。 另外,壮龄公、母猪所产后代生活力强,所以没特别需要,6岁以上的猪应一律淘汰。同窝小猪,出生体重大的,生长发育快,省饲料。 二、做好饲料配合,开发饲料资源 "猪是张口货,能吃不能饿".只有供给充足的营养,才能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一般的生长育肥猪的饲料配方是:玉米(或大麦、高粱、次粉等)60%、豆粕(熟制)18%、麸皮15%、预混料5%、其它2%.在满足营养需要的前提下,应寻找优质廉价饲料,以便大幅降低饲料成本。 粪便饲料 鸡粪喂配合饲料所产鸡粪是高蛋白补充饲料,平均含粗蛋白质27%.生长育肥猪添加30%,不限量饲喂,不降低生长速度,而大幅降低了饲料成本。 牛粪特别是吃配合饲料所产的牛粪,其营养与小米糠相近。一般牛粪可占猪饲料的10%~15%. 猪粪含有(占干物质的)粗蛋白质19.0%等。一般可添加猪饲料的10%~15%. 兔粪包括软粪和硬粪两种,软粪营养价值较大,但几乎全部被家兔本身吃掉,只有硬粪可以收集起来用作饲料。兔硬粪中的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6.7%.兔粪一般占猪饲料的25%~30%左右。 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含水分多,质地柔软鲜脆,营养丰富。可弥补玉米等精料的营养不足。 青绿饲料打浆生喂或打浆青贮饲喂均可。优质青绿饲料有地瓜蔓、紫花苜蓿、沙打旺、苋菜、菊苣、苦麻菜、胡萝卜茎叶等。添加青绿饲料占猪饲料的5%~10%(折干).为了保证青绿饲料供给,应提倡种草养猪。 糟渣类饲料 如醋糟、豆腐渣、粉渣(豆类、薯类)、酒糟、甜菜渣、酱渣、蔗糖滤泥等。这类饲料蛋白质含量较丰富,价格低廉,是催肥的好原料。在日粮中加入8%的蔗糖滤泥喂猪,日增重及饲料报酬与对照组基本一致。 无毒树叶 原则上所有无毒树叶都可作为猪的饲料应用,但已喷洒化学农药的树叶坚决不能采用。常用的树叶有刺槐叶粉、紫穗槐叶粉和松针粉。刺槐叶粉和紫穗槐叶都是高蛋白的补充饲料,一般可添加2%~10%.松针制成松针粉,在生长猪中添加4%~4.5%,可提高增重15%~30%以上。 屠宰厂的废弃物 屠宰厂的废料凡人不能食用且含有一定营养成分的都可作为饲料使用,但必须经蒸煮后饲用,一般可占饲粮的40%左右。 此外,要改变稀的撑大肚的饲养方式,普遍推广干喂或稠喂,除豆类、马铃薯外,其它饲料一律生喂。生喂能保持更多的营养成分,熟制后会破坏很多营养成份。目前,仍有少量农户把配合饲料加水大锅煮,这是严重的浪费现象。 三、优化猪群的生存环境 防止噪音--由于猪的听觉十分灵敏,对噪音特别是突然的高音反应较大,会严重影响其增重。 防止不良气味--臭气、煤烟味、氨水味及其他不良气味均可影响猪的健康。 防止参观人群--一个万头猪场,如果接纳一次参观者,由于人的气味和说话导致猪进食减少,可能损失2000元左右,所以要严禁参观。 要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可调节温度,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臭气、尘埃、细菌等。 猪是比较聪明的动物,在大群猪饲养状况下,有条件时要放轻音乐或让其看电视,猪栏上方可悬挂小球使其玩耍。 除上述技术外,还要认真落实猪源净化与免疫驱虫;建设冬暖夏凉的猪舍;适时去势等措施。 饲料增值加工的13法 实践证明,畜禽饲料在饲喂之前,进行简单的加工调制,可以大大提高其利用率,提高饲喂效果。下面介绍13种加工调制方法,供参考选用。 1、碎化 稻草、薯秧、青草、干草等,都应切碎后再饲喂家畜。喂猪的青菜切成1厘米~2厘米,才能达到“寸草切三刀,无料也上膘”的效果。 2、粉化 干草、粮谷等作饲料,必须磨细粉化再喂,以助消化。粉化的程度,应根据饲料及畜禽种类而定。猪、牛的饲料可粉碎成粗约1毫米~2毫米,鸡饲料应磨成粗粉。 3、浆化 甘薯、木薯、豆类及饼粕等作饲料,应浸泡后打浆饲喂,这有益于消化,提高饲喂效果,还可减除饲料中氢氰酸等毒素。 4、芽化 籽粒饲料发芽生长到10厘米时,其中维生素含量,特别是胡萝卜素和核黄素的含量极为丰富,是种畜和幼禽畜的良好维生素来源之一。 5、风化 青鲜饲料收割后,活细胞仍在氧化消耗饲料中的营养素,且微生物迅速繁殖以致变质。因此,青鲜饲料应及时风干,但

最新植酸酶的作用及其应用

植酸酶的作用及其应用 摘要:磷是畜禽营养物质中功能最多的营养素之一。家畜必须从饲料中得到充足的磷才能维持正常生命和生产活动。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植酸酶的来源、作用,并阐明了植酸酶在不同动物不同生长阶段添加植酸酶对其生产性能、饲料利用率的影响,以及植酸磷影响植酸磷作用的因素 关键词:植酸酶生产性能饲料利用率 磷是畜禽营养物质中功能最多的营养素之一。畜禽必须从饲料中得到充足的磷才能维持正常生命和生产活动,单胃动物(猪、鸡)饲料中植物性饲料所占比例很大,虽然饲料中总磷含量较高,但可被单胃动物利用的有效磷却不足。谷物饲料中磷的主要以植酸和植酸盐的形式存在,绝大多数单胃动物不能充分消化、利用植酸和植酸盐中的磷, 这不仅增加了饲养成本而且,未被动物消化吸收的磷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植酸盐能络合某些营养物质,降低其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率, 是一种抗营养因子。 因此,因此就需要在畜禽的饲料中需要添加一种易于被肠道消化的磷饲料。通常添加无机态的磷酸氢钙。但是磷酸氢钙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并且在市场上的价格很昂贵,最近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取代磷酸氢钙,他可分解植酸和植酸盐,促进饲料中植酸和植酸盐的分解,使与磷及磷酸根结合的内源性酶和其他营养素得以释放和利用,减少粪磷对环境的污染,节省无机磷酸盐的添加。提高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1] 1植酸酶 1.1植酸酶的来源 在自然界中,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相对于植物和动物来源的植酸酶说,来源于微生物的植酸酶作用范围广和稳定性较好,易规模化生产,畜禽日粮中植酸酶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 1) 有些植物及其加工副产品本身含有较高活性的植酸酶,如小麦和小麦麸本身

石榴皮用途

名:石榴皮汉语拼音:shi liu pe。英文名:Pomegranate Rin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unica granatum L. 功效分类:收涩药;止血药。 科属分类:石榴科。别名:石榴壳、安石榴酸实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 性味:味酸;涩;性温;小毒。归经:归大肠经。 功能: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痢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害虫。 主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牙痛;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或栽培于庭园等处。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药材基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采收储藏:秋季果实厚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 炮制方法: 1、拣去杂质,去净残留的内瓤及子,洗净,切块,晒。 2、《雷公炮炙论》:凡使石榴皮、叶、根,勿令犯铁。若使石榴壳,不计干湿,先用浆水浸一宿,至明漉出,其水如墨汁,方可用。 3、石榴皮:《雷公炮炙沦》:“若使石榴壳,不计干、湿,先用浆水浸一宿,至明漉出。”《圣惠方》:“去皮。”“锉。”“捣烂。”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去净残留的内瓤及种子,洗净,切块,干燥。 4、炒石榴皮:《圣惠方》“炒焦。”“微炒。”现行,取净石榴皮块,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色略深,筛去灰渣。 3、石榴皮炭:《千金翼方》:“烧灰末。”《得配本草》:“烧炭存性。”现行,取石榴皮块,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 1、《本草从新》: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果皮含鞣质(tannin)10.4%,蜡(wax)0.8%,树脂肪(resin)4.5%,甘露醇(D-mannitol)1.8%,粘液质(mucilage)0.6%,没食子酸(galic acid)4.0%,苹果酸(amlic acid)、果胶(pectin)和草酸钙(calcium oxalate)4.0%,树胶(gum)3.2%,菊糖(inulin)1.0%,非结晶糖2.7%。从鞣质中分得:石榴皮苦素(granatin)A、B,石榴皮鞣质(punicalin),2,3-O-连二没食子酰石榴皮鞣质(punicalagin)。果皮还含反油酸(elaidic aicd),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 cyanidin-3-glucoside),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cyanindin-3,-5-diglucosede),啼纹天竺素-3-葡萄糖甙 (pelargonidin-3-glucoside),啼纹天竺素-3,5-二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5-diglucoside)。又从果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四聚没食子酸(tetrameric gallic acid),有抑制碳酸脱氢酶的活性。 果皮、茎皮、树皮均含生物碱,已分离出:石榴皮碱(pel-letierine,punicine),异石榴皮碱(isopelletierine),伪石榴皮碱(pseudopelletierine),N-甲基异石榴皮碱(N-methy lisopelletie-rine)等。又从树皮所含鞣质中分离出:石榴皮鞣质,2,3-O- 连二没食子酰石榴皮鞣质,2-O-没食子酰-4,6-(s,s)并没食子酸连二没食子酰-D-葡萄糖[2-O-galloyl-4,6) s,s)-gallgyl-D-glu-cose],2,3-(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D-葡萄糖[2,3-(s)-hexahy-droxydiphenoyl-D-葡萄糖[6-O-galloyl-2,3-(s)-hexahydroxydiphenoyl-D-glucose],长A、B、C、D,石榴皮葡萄糖酸(punigluconin),木麻黄鞣质(cacortein),木麻 1、收敛作用:石榴皮含多含糅质,当它们与粘膜、创面等接触后,能沉淀或凝固局部的蛋白质,使在表面形成较为致密的保护层,有助于局部创面愈合或保护局部免受刺激。 2、抗菌作用:石榴皮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施氏、福氏和宋内等4钟痢疾杆菌均有抗菌作用,对志贺作用最强,施氏、福氏次之,对宋内痢疾杆菌作用较差。比较400种中药对于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等的试管内杀菌力,证明石榴皮抑制

植酸酶的来源与应用1

植酸酶的来源与应用 1 植酸酶的来源 1. 1 植物来源的植酸酶植酸酶最早是在植物中发现的,早期的研究都集中在植物和动物器官中。尽管植酸酶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种子和花粉中,其活性却因植物的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如在豆类、谷类和油料作物中,植酸酶的活力一般都较低。许多谷物饲料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植酸酶,如小麦来源的植酸酶可以使含小麦日粮中的植酸磷降解,但它们的酶活性变异很大。在机械制粒过程中小麦的植酸酶活性并未被破坏。在含豆科籽实的日粮中,鸡可以产生利用植酸的适应性,肉鸡降解植酸磷的能力受日粮钙[3]和磷[4]水平的影响,但玉米、高粱和油籽饼中的植酸酶活性很低[5] 。Viveros 等[6] 测定了24 种饲料的植酸酶活性,发现黑麦籽实的酶活性在所有谷物籽实中最高,其活性超过5 000 U/ kg ,黑小麦2 030 U/ kg ,小麦1 500 U/ kg ,而玉米胚、燕麦和高粱籽实几乎无植酸酶活性(小于100 U/ kg) 。此外,来源于植物的植酸酶多属于62植酸酶, 最适pH 值在5. 0~7. 5 , 不适合在单胃动物的酸性胃中起作用, 而且植酸酶在植物中含量较低,因而从应用角度出发,自20 世纪60 年代末植酸酶的研究转向最适pH值为酸性、酶含量较高的微生物来源的植酸酶。 1. 2 动物来源的植酸酶动物植酸酶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红血球和血浆原生质中。比起植物和微生物植酸酶, 动物植酸酶方面的研究非常少,Patwardhan[7]首先证实小白鼠有从植酸磷释放磷的能力,从此,大量研究证实不同动物的小肠黏 膜具有植酸酶活性[8] 。植酸酶活性存在于小肠黏膜的刷状缘,十二指肠的酶活性最高。尽管在小鼠、鸡和牛的肠粘膜上植酸酶降解植酸盐的活性已得到证实,已测定了人体部分组织中植酸酶的活性,但仍不了解植酸酶在人胃和小肠中降解植酸盐的活性如何。有学者认为哺乳动物小肠中的植酸酶与碱性磷酸酶相同,因为碱性磷酸酶确实有水解植酸磷的作用,而且两种酶有类似的亚细胞分布,它们对镁、锌的依赖性以及最适pH 值也类似,两种酶的活性都受日粮因素如维生素D 或低磷水平的修饰。但是其他的一些证据又支持两种酶是不同的酶,如酶的底物依赖性不同,被苯丙氨酸和氟化钠的抑制特性不同。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动物来源的酶是否是动物体内的微生物产生的。动物来源的植酸酶活性受动物的遗传特性和日粮营养因素的影响,如小白鼠的酶活性比兔的高[9] 。小白鼠成年后的酶活性比幼鼠的低,相反,猪和鸡则随年龄的

植酸酶

郑扬云

?植酸(肌醇六磷酸)具有强大的络合力,通常与钙、镁、锌、钾等矿 物质元素结合,形成不溶性盐类。 植酸(盐)广泛存在于农作物及农副 产品中,很多谷物、油料作物中的 植酸含量高达1%一3%,其中钙、镁、锌、钾等元素以植酸盐的形式 存在。因此植酸是一种抗营养因 子.大大降低了微量矿物质的营养 有效性。植酸的这种性质会导致人 和动物钙、镁、锌、钾等元素的不 平衡性。因此必须在动物的饲料中 掭加钙钾等以补充矿物质,这大大 提高了饲料成本。同时饲料中天然 磷的含量约为40%一70%,且以 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猪、禽的饲 料中大量的植酸磷因不能被利用而 从粪便中排出,造成环境枵染(磷富集化污染)。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水解为肌醇和磷酸的一 类酶的总称。将植酸酶添加 到动物性饲料中释放植酸中 的磷分。不但能提高食物及 饲料对磷的吸收利用率,还 可降解植酸蛋白质络合物, 减少植酸盐对傲量元素的螯 合,提高动物对植物蛋白的 利用率及其植物饲料的营养 价值。同时也减少动物排泄 物中有机磷的含量,减少对 大自然的污染。

一、植酸酶的作用机理 ?植酸酶能将肌醇六磷酸(植酸)分解成为肌醇和磷酸。植酸酶将植酸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逐个切下,形成中间产物IP5,IP4,IP3,IP,.终产物为肌醇和磷酸。不同来源植酸酶作用机理有所不同。微生物产生的3一植酸酶作用于植酸时,首先从植酸的第3碳位点开始水解酯键而释放出无机磷,然后再依次释放出其他碳位点的磷,最终酯解整个植酸分子,此酶需要2价镁离子(Mg2+)参与催化过程。来源于植物的6-植酸酶,它首先在植酸的第6碳位点开始催化而释放出无机磷。1g植酸完全分解理论上可释放出无机磷281.6mg。植酸酶只能将植酸分解为肌醇磷酸酯,不能彻底分解成肌醇和磷酸,要彻底分解肌醇磷酸酯,需酸性磷酸酶的帮助,酸性磷酸酶可以将单磷酸酯、二磷酸酯彻底分解成肌醇和磷酸。大多数微生物来源的植酸酶的作用机理如下。 ?植酸→1,2,4,5-,6-五磷酸肌醇+D-1,2,3,4,5-五磷酸肌醇→1,,2,5,6-四磷酸肌醇→1,2,5-三磷酸肌醇或1,2,6-三磷酸肌醇→1,2-二磷酸肌醇→2-磷酸肌醇。

养猪喂料常用的三种方法

养猪喂料常用的三种方法 养猪场里的管理人员给猪喂养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熟喂、生喂、干喂这三种喂猪方法。但是这三种到底采用哪一种好呢?下面介绍3种常用喂猪方法。 1、熟料稀喂法 所谓熟料稀喂,就是将饲料煮熟后,用水调成粥状喂猪。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在于饲料经过煮熟后可使粗纤维软化,缩小饲料体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粗饲料的消化率,增加猪的采食量,还有杀灭细菌和寄生虫卵的作用。但是,这种饲喂方法并不科学。因为绝大多数饲料煮熟后,营养价值反而降低。如玉米、大麦、麸皮、米糠等饲料,经过煮熟后营养价值一般要降低10%左右,尤其是许多维生素会遭到破坏。饲料蒸煮还需要消耗燃料,需要有煮料房间、锅、炉等设备,会增加养猪成本。另外,由于饲料煮熟后,往往容易变质,需要随煮随喂,费工大,工效低。 2、生料湿喂法 当前,许多养猪专业户都采用生料湿喂法。这种方法比熟料稀喂法简单,而且比较科学。在饲喂前,只要把粉碎的精粗饲料和其他饲料按规定比例及总需要量搭配好,加上切碎或打成浆的青饲料和水(一般料与水的比例为1∶0.8~1),搅拌均匀,就可以喂雏鹰生态猪。生料湿喂省柴、省工、省设备,可降低养猪成本。但生料湿喂法也有一些缺点,主要是湿饲料不宜存放,仍需按顿调制和饲喂,在寒冷的冬季还容易结冰。 3、生料干喂法 有的养猪户(场)在生料湿喂的基础上,又采用了生料干喂的方法。生料干喂即把粉碎的精、粗饲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放入自动食槽内,让猪自由采食,每天加料一次,另设水槽让猪自由饮水。采用这种方法喂猪,养猪户只需每天加料一次,平时加喂一些青饲料及打扫圈舍就可以了。这样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这种生干料自动食槽喂猪法,更能接近猪的营养需要,猪可以自由采食,不受人为的影响,因而可以提高日增重,促进生长发育。 那么以上就是三种常见的养猪喂料的方法了。可从生产实践证明,熟料稀喂不如生料湿喂,生料湿喂不如干料干喂。养猪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用最符合科学道理的饲喂方法,以获得最佳的养猪效益。

石榴皮煮水的副作用

石榴皮煮水的副作用 文章目录*一、石榴皮煮水的副作用1. 石榴皮煮水的副作用2. 石榴皮煮水的好处3. 石榴皮煮水的注意事项*二、石榴皮的制法*三、石榴皮的常见吃法 石榴皮煮水的副作用 1、石榴皮煮水的副作用石榴皮碱对温血动物的脊髓有兴奋作用,可引起痉挛,大剂量可使运动神经末梢麻痹,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石榴皮鞣质有助于局部创面愈合或保护局部免受刺激。石榴皮甲醇提取物的一化合物对牛红细胞的碳酸脱氢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石榴皮粉末可降低雌性大鼠的受孕率。 2、石榴皮煮水的好处 2.1、治牛皮癣 用新鲜的石榴皮蘸少许明矾末擦在患处,1日3次。或者用石榴皮(炒成炭状再研成细末)1 份,加芝麻油3份,调成糊状,涂在患处。每日2次,连续多次有效。 2.2、治烧烫伤 取石榴皮500 克,将其清洗干净,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煎到只剩250毫升,过滤后倒入瓶子中备用。按烧伤面的大小,将1平方厘米的纱布块浸于药液,一块一块贴敷于患处,直到痊愈时纱布块自行脱落。一般敷药一次既可以治愈。 2.3、治化脓性中耳炎

取石榴皮15克,炒焦后研为细末,备用。先将患耳用棉签蘸双氧水拭洗数次,直到没有冒出白色泡沫为止,再用棉签将患耳擦干净,用吹管将粉末吹于患耳中。隔日上药1次,3次为1疗程。 2.4、抗菌作用 石榴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幽门螺旋菌、淋球菌、各种痢疾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又以对伤寒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作用最强。石榴皮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石榴皮煮水的注意事项 3.1、石榴皮水不宜与高蛋白食物一起吃。石榴皮中含有丰富的鞣酸,与高蛋白的食物一起吃可能会在体内生成难以溶解的物质,进而引起消化不良。 3.2、便秘患者、痢疾未尽患者不要喝石榴皮煮水。石榴皮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便秘患者食用了石榴皮就会加重便秘的症状。 3.3、不要长期服用石榴皮水。石榴皮碱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喝容易使身体出现恶心想吐、视力下降、头晕发热等症状,影响身体的健康。 石榴皮的制法1、取一个新鲜的石榴,切半;

植酸酶及其生产应用

植酸酶及其生产应用 植酸即肌醇六磷酸,作为磷酸的储存库,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植物组织中的磷主要是以肌醇六磷酸钠的形式存在,难以被单胃动物吸收。而且,肌醇六磷酸分子可以螯合金属离子,其作用相当于抗营养因子,抑制了营养的吸收。没有被充分的利用磷,通过动物排泄进入水体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植酸酶是水解植酸及其盐类生成肌醇和磷酸的一类酶的总称,破坏了植酸对矿物元素强烈的亲和力。因而,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正在逐渐被推广和应用,可以解决磷的利用问题。 一、植酸酶及其分类 植酸酶是对可水解植酸磷释放磷酸基团形成肌醇衍生物的一类酶的总称,属于磷酸单酯水解酶。 广义植酸酶包括三种类型:肌醇六磷酸-3-磷酸水解酶(3-植酸酶),肌醇六磷酸-6-磷酸水解酶(6-植酸酶)及非特异性的正磷酸酯磷酸水解酶(酸性磷酸酶),该类酶可将肌醇磷酸脂彻底分解成肌醇和磷酸。 根据植酸酶结构上的差异将植酸酶分为组氨酸酸性磷酸酶、β-螺旋植酸酶和紫色酸性磷酸酶。同时植酸酶还可根据酶的最适pH可分为酸性植酸酶、中性植酸酶、碱性植酸酶。 二、植酸酶来源 植酸酶是一种胞外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均有发现。在植物组织如谷物、豆类、蔬菜,特别是萌发的种子和花粉中都发现了植酸酶。此外,自然界中产植酸酶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如细菌、霉菌、真菌等。 1.植物源植酸酶

1907年,Suzuki等在米糠内首次发现具有植酸酶活性的磷酸酶。到目前为止,已经从小麦、大豆、玉米、水稻分离纯化得到植酸酶。 研究表明,当温度在47~62℃时植物源植酸酶酶活较稳定,但当温度达到70℃以上,酶活几乎完全丧失。而在饲料的加工过程中制粒温度高(80~90℃),显然植物源植酸酶不适合应用到饲料添加剂中。 2.动物源植酸酶 动物源植酸酶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小肠和脊椎动物的红细胞中,其活性一般较低。 研究表明,鼠、牛、鸡、人肠道黏膜中的植酸酶最适pH分别为7.0、8.2~8.4、7.5~7.8、7.4,且体内或体外条件对动物源植酸酶活性影响较大,可能和碱性磷酸酶是属于同种酶,但对该酶亚基结构了解甚少。 3.微生物源植酸酶 目前,陆续发现各种产植酸酶的微生物,如枯草芽胞杆菌、假单孢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克雷伯氏菌、黑曲霉、米曲霉、根霉、酵母等。不同菌种产植酸酶能力不同,研究表明,在土样产植酸酶的菌株中,真菌代谢磷的能力比细菌更高效。由于来源于微生物的植酸酶作用范围广,且微生物源植酸酶较适用于胃pH呈酸性的单胃动物及一些鱼类等,稳定性好,易规模化生产,使其成为研究的集中点。以下主要讨论关于微生物源植酸酶的生产及分离纯化技术。 三、植酸酶的应用 植酸酶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植酸酶最主要的应用是作为饲料添加剂提高磷的利用率,减少环境中磷的排放。当前,植酸酶正被大量运用到不同的生物技术领域。 中国植酸酶产业在饲料添加剂领域的发展日渐成熟,在科研、创新和应用等方面也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已经发展成为最为完善的饲用酶制剂产业。 1.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植酸酶一般只适于在单胃动物中使用。反刍动物由于瘤胃微生物能合成植酸酶,因此在饲料中一般不需要使用植酸酶。植酸酶作为饲料添加剂已经广泛应用到猪、家禽、鱼饲料中,多数研究中发现,植酸酶可以释放磷酸盐中的磷。同时因其可提高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度,不同来源的植酸酶常被单独或混合使用在饲料工业领域中。饲用植酸酶已经成为工业酶产业中增长势头最快的一类且正呈逐年上升之势。 Simons等的研究已经表明在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使磷的利用率提升60%,粪便中磷的排出量减少了50%。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获得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是世界第一例获得生产应用许可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该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加工成饲料后仍然保留了大部分植酸酶活性,可分解饲料中的植酸,不但可释放出无机磷,还可减少饲料中磷酸氢钙的添加量,减少动物排泄物中磷的排放。 2.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在人类食品中添加植酸酶,市场上还没有相关的食品开发报道。谷物中存在的植酸可抑制很多矿物的吸收,在人的小肠里植酸酶活性非常低,难以利用食物中的植酸盐。此外,虽然人的小肠黏膜中具有植酸酶和碱性磷酸酶,但在植酸盐的降解中却不起作用,所以食物中的植酸酶在水解植酸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体外模仿生理条件的实验表明,植酸酶通过对植酸的水解可使铁的利用率提高67%~98%。此外,植酸对锌的利用率也有影响。在体内,锌离子和植酸形成螯合物,降低了其利用率。谷物食粮中植酸存在是造成人体缺锌的因素之一。因而在食品中添加植酸酶可有效增强它们的营养价值。 3.作为土壤改良剂

如何配制猪饲料的秘密!太详细了

(一)能量饲料 1、玉米:具有“饲料之王”美称。营养特点: (1)能量高,ME(猪)㎏。NFN含量高(74%~80%),且主要是淀粉,CF少,%,消化率高; (2)CP含量低,%~%且品质差,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含量低; (3)含有较高脂肪(%%),亚油酸含量在2%左右,是谷物类饲料最高者,若玉米占日粮50%的比例,可满足畜禽亚油酸的需要量; (4)黄玉米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也是维生素E 的良好来源,B组维生素中除硫胺素含量丰富外,其他维生素含量很低。不含维生素D; (5)钙含量低,磷含量虽然高,大部分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对猪利用率低。 使用注意事项: (1)饲喂前要粉碎,但不易久贮,1 周内喂完为好。 (2)禁止饲喂霉变玉米,注意去毒(黄曲霉毒素(﹤㎎/ ㎏)和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作用,赤霉烯酮可使卵巢病变,抑制

发情,减少产仔数,初产母猪流产,公猪性欲降低)。现常在配合料中加脱霉剂。 (3)不宜过量使用,否则会导致过肥,出现软脂。一般用量60% 左右。 2、小麦麸: 又称麸皮,是小麦加工的副产品,主要由种皮、糊粉层、少量胚和胚乳组成。小麦麸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面数质量,生产上等面粉时,有相当一部分胚乳与胚、种皮等组成麦麸,这种麦麸的营养价值高。如果对面粉质量要求不高,不仅胚乳在面粉中保留较多,甚至糊粉层也进入面粉,这样的麦麸营养价值低。因此,麦麸的营养价值差别较大,粗纤维为%-12%粗, 蛋白质%-17%,氨基酸组成好于小麦。由于麦粒中B 组维生素多集中在糊粉层和胚中,故麦麸中B组维生素含量高,麸皮中钙少磷多,钙与磷比例极不平衡。由于粗纤维含量较高,因此能量较低(ME约为~㎏),常用来调节日粮能量浓度。 通常生长肥育猪日粮麸皮15%-25%,断奶仔猪日粮用量大会引起拉稀,一般不超过10%。妊娠母猪日粮约占25%-30%。由于含适量粗纤维和硫酸盐类,具有轻泻作用,产后母猪喂给适量的麸皮粥可以调节消化道机能。 3、米糠: 米糠是糙米加工成白米时分离出的种皮、糊粉层、胚三种物质混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