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面前最为重要的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在摸索着、努力着。由此,我们会见到面面俱到的物理课有之;只讲考试会考内容的物理课有之;课堂气氛活跃,花样百出的物理课有之;草草讲解,学生大量练习的物理课有之;为求实效,不能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物理课有之。总之,现在的物理课上的五花八门,似乎怎么上都有道理。自由、宽松的教学固然可取,但也从中可看出一些问题。冷静的思考一下,究竟有多少种做法是真的有效呢?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了吗?其实,中考的检验就已经说明了问题,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问题究竟在哪里?如何做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做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师生之间的配合作用,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成为教师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1、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尊重

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吼;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障。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学习才能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在深入分析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演示实验,结合物理史的阅读、学生原有的生活认识、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方法等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在分析已知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在教学时抓住学生对问题的好奇、感兴趣,从实际生活出发,先提出人被包裹的大气能产生压强吗?人能感觉的到吗?然后再引入到大气压强存在的学习上,这样学生对于学习就觉得有一个实际情境,也觉得物理和自己的生活很贴近,学起来就会觉得轻松多了,再利用教师开发的实验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然后提出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呢,很想知道吗?学生在思考中开始继续新的知识的传

授。

3、融会贯通,注重学法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进一步归纳整合,理顺知识脉络,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教学时,教师逐一予以适当的提示或帮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概括整合,使学生通过概括总结,不仅获得知识木身的意义,而且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去理解和把握,自觉地把握各个知识间的整体联系。如通过《大气压强》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知道大气压强是存在的,也为今后学习其它物理现象提供了一个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能够习惯了用这样的举一反三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走出了学会学习第一步,进而尝试走第二步、第三步。

4、从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其利弊,因此,对于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要因班级的情况不同而变化,因上午第一节课和下午第二节的课因时间不同而变化。任何教学程序都包含导入、展开、结束三个阶段。怎样导入?怎样展开?怎样结束?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三因素的分析和组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因材施教。例如,《大气压强》的教学,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班级,在大气压强存在的验证上,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方法,既学习了新知识叉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程度较差的班级采用老师提出方案,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

5、艺术性的课堂提问,增添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教师艺术性的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重要形式,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一次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往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素,增强记忆的催化剂,能够达到启而发、愤而悱的目的。其效果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一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准确精炼一一让学生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切忌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提问的内容要善于对教材的内

容进行归纳、筛选,做到删繁就简,择精选评,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问一问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讲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时,演示了向两张竖直下垂的纸中间吹气的实验。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很想知道纸为什么产生了合拢的现象?,希望老师尽快作出解释,此时教学中我却进行了如下提问:

(1)你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能让这两张纸合拢起来?

(2)我现在用的方法与你想到的方法有相同的吗?

(3)如果没有,应该用怎样的知识来解释呢?

6、老师学会倾听,引领学生学会倾听

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课时,通过教学学生已经认识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我要演示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考考他们的认识。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向大家作介绍,怎样把乒乓球从漏斗里吹出去,甲同学第一个站起来回答:找一个肺活量大的同学来吹。甲同学平时不爱回答问题,今天又是第一个讲,比较大胆,虽讲错了,我笑一笑,还是马上不失时机地表扬了她。

谁知乙同学和丙同学高举着手说有意见,他们说甲同学的方法根本做不到。我一听很是欣喜,我觉得这两位同学听得很仔细认真,还会动脑筋思考,我对他们也大加鼓励表扬。接下来回答问题的同学变得更谨慎了,而听的同学更仔细认真了,课堂在互动中生成,气氛显得更加和谐了。

很多时候我们老师总是不断地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仔细听,认真思,积极发言。可想想自己今天的表现,还不是被定势所左右,马上肯定了学时的回答。所幸的是我还是一个比较讲民主的老师,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总是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向权威挑战。但如果我们

的学生也像老师一样受到定势的作用,没有仔细认真地倾听,那我们有时的教育岂不是要误人子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学业,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效的结合实际整合各种资源,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