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潜盾隧道施工意外事故案例

国外潜盾隧道施工意外事故案例
国外潜盾隧道施工意外事故案例

第三章國外潛盾隧道施工意外事故案例

3.1 華盛頓都會區地下鐵延伸線工程

3.1.1 工程概述

在1986至1988年間,美國首都華盛頓進行該都會區最北端之地下鐵(Washington Metro)延伸線工程,施工分為F3及F4兩標,如圖3-1所示。Clough and Leca(1993)說明,F4標之工程為橫越Anacostia河至海軍船塢(Navy Yard)通風井間之地下隧道。F3標則分成三段F3a、F3b及F3c。此項工程中F4標及F3a、F3c兩段為直徑5.74 m之雙向地下隧道,均採用土壓平衡式潛盾機施工。F3標中之F3b段為採明挖覆蓋工法施工之車站。

F3標之施工,乃先興建F3b段之車站,再以此車站做為F3a、F3c段潛盾機發進工作井。F3a段潛盾隧道之施工順序,潛盾機由F3b段之車站發進,先施工IB隧道(Inbound),到達M街道之通風井後,將潛盾機再解體運回F3b車站,再進行OB隧道(Outbound)之發進施工。車站東側F3c段潛盾隧道之施工順序,潛盾機由F3b段之車站進行OB隧道之發進施工,到達海軍船塢通風井後,潛盾機即在井內180度轉向後,進行IB隧道之施工。

3.1.2 地層概況

F3a段區域之土層分佈狀況,如圖3-2所示。圖中各土層之土壤物理性質,如表3-1所示。現地之土層構造可分為四層,自地表由上而下依序為人工回填之表土層、近代的沖積層(以A土層表示)、更新世地層(以T土層表示)及白堊紀的波多馬克(Potomac)河之沉積層(以P土層表示)。位在隧道的上方之A1粘土層是近代沖積土壤,具有輕度過壓密及易壓縮之性質。

T1粉質粘土層若依其性質可再分為上下兩層,即上土層T1(A)及下土層

T1(F),其中T1(A)層較為堅硬(不排水剪力強度S u=120 ~ 168 kPa),而下土層T1(F)則較軟(S u=29 ~ 38 kPa)。T5為非常緊密之礫石砂層且含有一些大巨石(boulder)。P1、P2及P3層之標準貫入試驗(SPT)之N值均大於100,表示P層相當的堅硬。隧道約位在地表下13 ~ 29m處。

3.1.3 F3a段潛盾隧道施工意外事故

F3a段潛盾隧道頂拱約位在地表面下10 m左右,如圖3-2所示。F3a段潛盾隧道因位於市區街道下方,故其地盤沉陷之監測作業更為嚴密,以避免損害鄰近之建築物。F3a段潛盾隧道所通過之土層斷面,由圖3-2可知,部份區段包含兩個土層,在位置96+00至109+00之間及113+50附近之一小段,隧道開挖面上方之土層為T5礫石砂層,隧道下方之土層為較硬之P2粘質砂層。F3a段之IB 隧道先行施工,當隧道開挖經過該混和土層區域時,不幸於102+00與104+00間,地表產生大量之位移,並造成道路凹陷(如圖3-2所示之Failure Area)。意外事故發生後,施工單位緊急以混凝土填補街道之凹陷區域。經由此次意外事故獲得經驗,在進行OB隧道施工之前,於上述事故區域先進行化學灌漿工作,在位置100+02至100+38間及96+75至97+53間,將藥液(矽酸鹽)注入T5礫石砂層中,以預防地表面產生大量沉陷。當OB隧道通過該混和土層後,經由監測資料顯示,其沉陷量確已明顯地減少(如圖3-2所示),尤其是淺層之沉陷量。

3.1.4 探討及分析

Clough and Leca(1993)說明意外事故發生之原因及預防方法如下:(1)當潛盾隧道開挖面遭遇T5礫石砂層及P2黏土質砂層之混和土層時,產生顯著的土層流失及地表沉陷現象。可能由於潛盾機切刃盤在含礫石及卵石之砂土層內推進時,在開挖面附近造成大量的超挖現象(Overexcavation),鄰近土層流向開挖面,若未實施適當輔助地層穩定的

方法,則地盤很可能產生崩塌。

(2)於潛盾隧道施工前,在混和土層中進行化學灌漿,對控制地表面之沉陷頗為有效。

3.2 洛杉磯捷運紅線Segment 2隧道工程

洛杉磯紅線Segment 2隧道工程是位於洛杉磯好萊塢地區LA Metro Red Line 計畫的一部份。捷運隧道紅線路網主要由Wilshire/Vermont車站向北延伸至好萊塢北部,以及向西連接Segment 3工程,如圖3-3所示。Segment 2工程包含8個車站,全線原訂1998年12月完工通車。

3.2.1 工程概述

此隧道工程全長10.7 km(6.7 mile),隧道直徑為6.7 m,隧道深度18.3 m(60 ft),主要鑽掘地層為緊密、乾沉積土( Dense , Dry alluvial soil )。採用開放式無壓氣潛盾機(Open faced non-pressurized shields)施工。環片為4 片一組,12 in(30.48 cm)厚,HDPE 塑膠防水膜。在必要時,預計自地表進行水泥或化學灌漿來控制不穩定之地盤狀況。Ribs and laggings支撐工法則作為立即支撐。

3.2.2意外事故之發生過程

1996年6月,捷運隧道正進行環片移位修正工程(向隧道右側修正),如圖3-4所示,整體修正工程長度約20片環片。當時已進行至工程進度的80%,至6月22日03: 30,此時隧道側向開挖作業已完成,正在進行上部環片之修正工作時,移開環片後,隨即出現滲水狀況,墊於環片間之枕木則出現12 ~ 18 in(30.5 ~ 45.7 cm)之沉陷,隨後水開始滲入隧道,20名工人被迫馬上帶離隧道而往地

表面前進,之後緊急應變措施啟動。施工單位首先封閉隧道施工區域,3小時後,隨著隧道內持續湧水,路面發生崩塌。而洛杉磯當地媒體也利用空中直昇機將路面崩塌新聞播出。到隔日10:00,因道路持續惡化崩塌停泊於崩塌附近路面的貨櫃車,掉入崩塌的大洞內,隨後道路旁的路間隔版也落入坑洞中,最後瓦斯與自來水管線也因道路持續崩塌而破壞。災變發生後,當地居民被迫遷離,其中還包括27名鄰近醫院之精神病患。這次災變一共導致80 ft (24 m)隧道坍塌意外,以及長30 m,深達15 ft(4.5 m)地面坑洞,如圖3-5所示、部分瓦斯及水路管線損毀。

3.2.3意外事故之發生原因探討

災變事後顧問公司的調查報告指出:

1. 隧道支撐是由預鑄混凝土環片(6 m)所構成,隧道測量發現,隧道有兩處環

片出現偏移,需進行校正。一處為Hollywood Boulevard南側隧道,一處為Hollywood Boulevard北側隧道。承包商先進行南側隧道的校正,隧道環片校正工程主要是先把上部四分之一之環片移除,然後對露出之地盤進行補挖掘,將隧道的中心修正回原始設計位置,並利用鋼架支撐於隧道內部以穩定地盤,而鋼架支撐則以枕木(foot blocks)作基礎,架設於隧道底部尚未移除之環片上。將環片更換後,混凝土壁樑置於鋼架底側旁,承受鋼架側向壓力。

當上部的修正工作完成後,則繼續移除下半部之環片,對隧道下部進行開挖修正後,安裝下部鋼架,架支撐,相同的也將混凝土壁樑置下部於鋼架旁,承受移除環片後,原本混凝土襯砌所承受之壓力。

2. 1994年9月,隧道南側隧道校正工程完成。1996年進行北側隧道的校正工程,

在進行一個禮拜之後,於快完成第一階段(Heading)校正工程時,發現隧道滲水,上部鋼架之枕木沈陷達12 ~ 18 in,之後隧道即發生坍塌。

3. Wiss, Janney, and Elastner 公司 (WJE) 調查指出,校正工程之臨時支撐設計

有缺失,明顯地未考慮到枕木的承載力,而混凝土壁樑(Concrete wall beam)也有同樣的問題;設計者居然設計以枕木去承受厚達60 ft(18 m)的覆土壓力,而且也忽略側向土壓力(lateral earth loading)的問題。雖然工程人員辯稱是隧道上方水路管線破裂,導致隧道坍塌意外,但WJE公司的調查指出,上方水管破裂會加速隧道坍塌,但絕不是導致隧道坍塌的主因。

3.3 英國Kingston-upon-Hull下水道隧道工程

Kingston-upon-Hull下水道隧道工程是Yorkshire Water’s Humber Care 計畫的一部份,位於北英格蘭Humber河北岸,如圖3-6所示。此隧道用於連接新建造的污水處理廠,及現有的下水道管線,目的為將處理後的污水導入Humber河,而排入北海(North Sea),預訂公元2000年完工。

3.3.1 地層概況

隧道開挖地層由上而下如圖3-7所示,依序是沖積砂土層( alluvial sand ),厚度約為13 m,其次是位於隧道頂拱位置之有機黏土-泥炭土層(organic clay peat),厚度約為0.6 m,其次是黏土狀砂層(clayey silty sand),厚度約為0.9 m,其次是沖積粒狀沈積層(alluvial granular deposits),厚度約為2.1 m,位於隧道仰拱部分土層為一黏土薄層(laminated clay),厚度約為2.4 m,其下方為風化砂土層(aeolian sand)砂土/礫石層(sand / gravel),厚度約為1 m。

3.3.2工程概述

此隧道工程全長10.6 km,隧道直徑為3.6 m,位於Humber河北岸的河床底下,隧道深度介於15 ~ 25 m(隧道中心 -15.5 m)。此項工程包含了10個豎井,深度30 m,直徑介於7.5 ~ 12.5 m之間,相距間隔約1.8 km。潛盾機為土壓平衡

式潛盾機( Earth Pressure Balance Machine, EPBM),襯砌環片為6 片一組,250 mm 厚,使用EPDM (Eht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 襯墊。

鏡面外側地盤採用灌漿工法加以改良,並於EPBM潛盾機周圍實施背填灌漿。為求工程進行順利,原計畫施作地盤灌漿並輔以降水工法,但是因成本過高,因而以壓氣工法搭配降水至隧道上5 m處作為替代方案。

3.3.3意外事故之發生過程

1999年11月15日晚間19:00,在編號2403與2404環片間,隧道右下側環片接頭處發現滲漏,初始滲流量為2 l/min,到了16日01:00,隧道右下側環片接頭處持續滲漏,而頂拱也因火車經過也發生滲漏,隨即仰拱處地下水夾帶泥沙滲入隧道,滲水狀況類似岩漿(水及褐色泥砂)湧出。於02 : 20,一組工程人員開始將襯砌環片間的螺栓重新插回,但是環片已經開始滑動,而且環片已經產生層層剝落碎裂破壞,03 : 30封閉隧道。災變發生後,施工單位隨即疏散人員,施加壓氣12個小時以穩定隧道,因地盤流失地表出現直徑60 m的坑洞,深達2 m,如圖3-8所示。

3.3.4意外事故之解決方案

施工單位另開工作井移除潛盾機,如圖3-9所示,原本打算採用垂直冰凍工法穩定地盤,但是考慮大範圍的冰凍可能導致隧道與工作井之間產生差異變形,因此決定採用水平凍結工法(液態氮)結合噴凝土襯砌進行復舊工作。採用此復舊工法有下列幾點好處:

1. 針對各種狀況的處理,具有較佳的彈性

2. 縮減鑽孔(冰凍)的長度

3. 冰凍土的完整性較高

4. 相較於 Brine (鹽鹵冰凍法)而言,液態氮較不受地下水流的影響

5. 主要冰凍面(primary freeze phase)能快速建立

意外事故之復舊方案規劃各階段如下:

Stage 1:於新開設工作井外側施作垂直鑽孔,建立冰凍土隔艙

Stage 2:進行破鏡

Stage 3:於隧道開挖面前方,從工作井向隧道方向施做25 m之水平冰凍工法,形成第一階段冰凍區域

Stage 4:於冰凍地盤內進行第一階段開挖,並於隧道內部施做噴凝土襯砌Stage 5:施做第二階段之水平冰凍工法,形成第二階段冰凍區

Stage 6:繼續向隧道方向開挖,並施做噴凝土襯砌

Stage 7:施做最後階段之水平冰凍

Stage 8:開挖最後階段隧道

Stage 9:施做永久噴凝土襯砌,並安裝防水膜

3.3.5意外事故之發生原因探討

為模擬意外事故的行為,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施作7組 1 / 75th 之離心機試驗,如圖3-10所示,得到以下多項結論:

1. 襯砌環片支撐產生裂縫,隧道則會發生崩塌。

2. 若隧道發生移動,則工作井會固定隧道,產生差異變形。

3. 地下水夾帶土砂湧入隧道,隧道崩塌無法避免。

4. 即使隧道只是一小段在軟弱地盤中,其後果也和一大段在軟弱地盤中一樣的

嚴重。

Tindall et al.(2002)的3D數值分析顯示下列幾點結果:

1. 軟弱地層厚層與薄層分析結果相似。

2. 即使在非常軟弱(擾動)地層,襯墊發生破裂後,環片間產生縫隙是無

法避免。

3. 環片接頭處,會發生應力集中的現象。

4. 假如環片於環片發生剪應力的話,環片可能破損。

5. 在環狀接頭外圍,環片有可能受到直接應力作用而破損,但它不是導致

隧道崩塌的主要因素。

英國隧道協會(British Tunnelling Society)總結可能導致隧道漏水因素,認為這是因為隧道相對於工作井T3產生位移導致災變發生。因為(隧道位移)使得環狀接頭產生空隙,使鄰近環片受到剪力作用,於襯墊附近發生局部結構破壞(local structural failure),進而使仰拱滲水。

由於先前豎井、隧道施工擾動地層,加上因隧道滲地下水而使地下水位下降,搭配隧道的上浮力,造成隧道頂拱對泥炭土(peat)與有機黏土層承受更大的壓力,導致頂拱也產生裂縫而滲水進入隧道中。隧道下方是一風化褐色Aeolian 砂土層,於隧道開始滲水後,砂土則被入滲水夾帶於隧道仰拱滲出,最終導致隧道災變。

3.4 羅馬尼亞Bucharest捷運隧道工程

為因應羅馬尼亞首都對大眾運輸的需求,Bucharest 捷運局在1975年成立,其主要工作為在Bucharest建立新的捷運網路,如圖3-11所示。Beldean and Ciugudean-Toma指出全部捷運網路涵蓋45個車站、4個維修場,總長度達到71.6 km。

Line 4 延伸線全長8.4 km,於1988年開始設計,1989年開始動工,但是因為資金短缺,該工程於1996年中斷。

3.4.1 地層概況

Line 4 延伸隧道施工之地層分佈如圖3-12所示。回填土層厚度約為3 m,隧道頂拱處為一砂土層(upper sand),厚度6 m,其下方是黏土層(lower clay),厚度5 m,隧道仰拱處土層為砂土層(lower sand),厚度3 m。隧道下方則為黏土與砂土互層,地下水位位於地表下7 m處(隧道上方2 m)。

3.4.2 工程概述

Line 4 延伸線隧道直徑為6.4 m,隧道深度12.2 m,隧道上部覆土層厚度介於5 ~ 12 m之間,其中發生事故的區段為,Nicolase Grigorescu車站到Linia de Centura車站段,如圖3-11所示。該段隧道工程包含了4個工作豎井,以及兩個車站。施工潛盾機為羅馬尼亞製造之半機械開放式潛盾機 ( Semi-mechanized Open face shield ) 。襯砌環片為5片一組,350 mm厚,寬1 m,使用氯丁橡膠襯墊(neoprene gasket)。

隧道進行過程中,利用設置在工作面前50 m與工作面後150 m的抽水井,將地下水水位一直保持在仰拱之下2 m處,以利工程進行。潛盾隧道發進與到達端則使用混凝土隔艙(Concrete Bulkheads)輔助破鏡,不過因為如此破鏡過程,也造成一些超挖,導致地盤流失,地表發生超額沈陷。

隧道鑽掘過程中,由於部分區域採用全斷面或部分斷面人工方式挖掘,也引致地表沈陷。隧道進行過程中若是發生超挖的情況,則利用背填灌漿的方式,將水泥砂漿與皂土混和液以200~300 kPa的壓力填滿環片接頭及背後之空隙,如有必須則使用二次灌漿(400~500 kPa),以達成穩固環片之效。

3.4.3意外事故之發生過程

1996年因為資金困乏,因而終止整個隧道工程。當時隧道工程部分環片背

填灌漿與二次灌漿的工作尚未進行,加上降水系統因工程中斷也被迫停止降水。如此一來,地下水壓回升,迫使污水夾帶泥沙則從地盤與環片間的空隙滲出,將整個隧道淹沒,從Nicolae Grigorescu 車站到Linia de Centura車站間,全長4.7 km,所有地下結構無一倖免,難逃被污水淹沒的命運。

3.4.4意外事故之解決方案

1. 1996年隧道淹水事故發生後,工程單位只執行了些許零星的監測計畫,觀

測地下水位的變化,發現地下水位已回升至地表下6 ~ 7 m,這也表示所有位於地表下12 m的地下隧道結構皆淹沒於水中。直到2000年中,工程單位才展開地質與大地的調查,對Zone 1(圖3-13)進行相關地盤特性、水位變化、地表與鄰近建物沈陷觀測等調查,以其得到相關大地設計參數。Zone 2則於2000年底也進行類似的調查,發現以下幾點結果:

(1) 環片間有裂縫存在,部分甚至損毀,如圖3-14所示(請注意環片接合

之弱面並未錯開)。

(2) 隧道裡發現的泥沙,表示環片接頭間曾發生滲漏的情況,隧道周圍地盤

也因土砂大量流失,而處於軟弱鬆弛的狀態。由靜態與動態貫入試驗的

結果顯示,取淹水部分的地層與50 m ~ 70 m遠處未淹水之地層試驗結

果進行比較,發現Zone 1,上層黏土與砂土層強度驟減50%,而Zone 2

則驟減35 ~ 50%,試驗結果跟羅馬尼亞針對非凝聚性土壤的標準比較,

表示隧道上方之地層(砂土層)產生鬆弛效應(loosening effect)。

(3) 部分車站與隧道口結構受損,如圖3-15所示。

(4) 連續壁產生變位(構築連續壁時產生)

2. 基於以上調查結果,工程單位決定先採用降水工法,以減低結構變位,確保

穩定。

3. 就不同的降水程序進行數值分析,並於隧道裡安裝伸張計,監測隧道於降水

期間之變位,及時反應隧道狀況,根據監測讀數可採取相關因應措施。4. 對目前處於鬆弛狀態下的地盤進行環片穩定度重新分析,檢驗環片是否能承

受已變異之地質狀況,重新檢討混凝土的設計強度。

5. 對隧道內的環片混凝土強度進行檢測,利用破壞、非破壞性、化學侵蝕等檢

測試驗,檢查浸泡於水中之環片混凝土是否發生結構及材料上的變化,能否符合設計強度。檢測結果發現大部分的混凝土環片皆符合設計強度,不需要特殊環片補強(嚴重受損的環片除外)。

6. Zone 1分4個區段進行隧道抽水,抽水過後,清理隧道、防水、隧道結構修

護等問題皆會一一浮上台面,不容忽視。整個修護工程預計將花費18個月,在資金無虞的情況下,預計2004年底完工。

3.4.5意外事故之發生原因探討

根據有關當局之調查報告,下列幾項因素可能導致該隧道之湧水:

1. 因降水系統終止運作,回升之水壓可能使得環片產生裂縫或損毀而導致滲

水。

2. 環片環向遭遇嚴峻的地質改變(上半部為黏土,下半部為砂土),導致環片

喪失穩定度。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677-61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 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 (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xx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xx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小平羌隧道“4·20”重大事故 由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承建的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至段站前工程LXS-8标,设计里程为DK345+155~DK407+122,线路长61.363正线公里,位于省中牧山丹马场和市民乐县境,海拔高度3500米~2700米。小平羌隧道地处祁连山中高山区,位于省市山丹县西南方向祁连山小平羌沟至大平羌沟之间,平均海拔高度为3100~3800米。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40度;隧道起讫里程为DK345+329~DK349+312,隧道长度3983m 。小平羌隧道距民乐县城约120公里,距市约187公里。 事故发生的经过: 2011年4月19日23时30分,钢筋班组安装完成DK349+035处最后一环工22a 型钢拱架,经领工员王伟检查无异常后,喷浆班组13人操作3台喷浆机喷浆。4月20日4时05分,带班员吓文出去组织后续施工材料,当走到距离作业面约40米处时突然听见身后一声巨响,回头看见隧道喷浆作业面上方围岩发生了坍塌,导致初期支护的工22型钢拱架及喷浆作业台架被砸跨,12名作业人员全部被埋入坍塌体中,事故发生后,中铁二局兰新线甘青项目部三工区立即组织抢险救援,于4时40分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后因连续发生坍方,抢险工作被迫停止。经勘察事故现场,坍塌围里程为DK349+035~DK349+050,距离地表深度约100~110m 。坍塌岩石块体约400方(最大块径约1米左右),塌腔高8~10米。直接经济损失约908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 小平羌隧道位于祁连山区域地质构造带(纵向长约1000km, 横向宽200~300km )石炭系灰岩夹页岩、泥灰岩,泥盆系砂岩等软硬相间的地层中,由于多期构造运动挤压作用强烈,洞身发育多个向斜、背斜相间组成的复式褶皱。地表覆盖风化残积土层较厚,基岩露头较少。开挖揭示DK349+050~+035洞段总体位于背斜构造北翼,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构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1

盾构法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及风险控制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 傅德明 盾构法隧道已经发展到十分先进和安全的技术,但是由于地质水文条件的复杂性,或由于施工操作的错误,还存在许多风险,近年来,我国的盾构隧道工程也出现一些工程故事,因此, 隧道工程的安全和风险控制十分重要. 1、盾构法隧道工程事故分析和风险控制 1.1 南京地铁盾构进洞事故 事故描述: 1.工程概况 南京某区间隧道为单圆盾构施工,采用1台土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站后吊出转运至始发站,从该站左线二次始发,到站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工。 该区间属长江低漫滩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地层呈二元结构,上部主要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下部以粉土和粉细砂为主,赋存于粘性土中的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潜水,赋存于砂性土中的地下水具一定的承压性,深部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与长江及外秦淮河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到达端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密、局部稍密粉土,上部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端头井6m采用高压旋喷桩配合三轴搅拌桩加固土体。 2. 事故经过 在盾构进洞即将到站时,盾构刀盘顶上地连墙外侧,人工开始破除钢筋,操作人员转动刀盘,方便割除钢筋,下部保护层破碎,刀盘下部突然出现较大的漏水漏砂点,并且迅速发展、扩大,瞬时涌水涌砂量约为260m3/h,十分钟后盾尾急剧沉降,隧道内局部管片角部及螺栓部位产生裂缝,洞内作业人员迅速调集方木及木楔,

对车架与管片紧邻部位进行加固,控制管片进一步变形。仅不到一小时,到达段地表产生陷坑,随之继续沉陷。所幸无人员伤亡,抢险小组决定采取封堵洞门方案。3.处理措施 抢险小组利用应急抽水泵排除积水,同时确定采取封闭两端洞门的方案,在该车站端头外层钢筋侧放置竹胶板,采用编织袋装砂土及袋装水泥封堵,迅速调集吊车及注浆设备进场,采用钢板封堵洞门;始发站洞内积极抢险,利用方木对车架与管片进行支顶,在无法控制抢险的情况下安全撤出作业人员,在洞内进行袋装水泥挡墙施工,共用水泥90t,码砌过程中有局部渗水,为确保挡墙稳固,决定在始发站洞口堵封,之后开始拆除洞口钢轨。 第二天,盾构到达车站端头继续洞门钢板封堵,并及时浇筑混凝土34m3,在钢板背面架设工字钢作为斜支撑;根据地表沉降情况,调集设备进行地表注浆加固。始发站洞口施工袋装水泥挡墙,利用管片小车用龙门吊吊运到井下,人工码砌并开始加工钢筋网片及模板。 第三天,接收车站端头2根型钢支撑已全部架好,继续向已封堵好的钢环内浇灌混凝土。但钢环下部又出现漏水、漏砂现象,现场组织人员用袋装水泥、棉被堵漏,并增加水泵抽水,晚上安装2根钢支撑,井下立模浇筑右线盾构井2m高范围内混凝土。 之后几天,始发站水泥挡墙施工完成,安装钢筋网片及模板,纵横向设置型钢支撑。端头井两侧继续钻孔并注双液浆,右线端头浇筑混凝土,地表沉陷处土方回填,端头井左侧立模。后向洞内注水,注水速度为51m3/h,并用聚氨酯堵漏。 事故发生10日后,接收车站端头部位继续浇筑混凝土,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员工意外伤害处理流程

员工意外伤害处理流程 摘要 ◆此流程详细说明了公司员工在发生意外伤害时的操作方法、管控重点和注意事项。 ◆此流程旨在规范和指导公司员工在发生意外伤害时相关人员的具体操作。 适用及涉及人员 此流程适用于成都运营中心,涉及到成都运营中心物流部、仓储部、人事行政部和资产安全部相关人员 目的: 规范公司员工在发生意外伤害时的操作流程,各部门有章可循,确保事故能够及时、正确的处理。 定义: 员工意外伤害:员工在工作中或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活动时发生突发事件所遭受的人身伤害。 安全事故处理原则:按照关于安全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未收到教育不放过、事故制定的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来处理安全事故。 员工意外伤害汇报制度: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当立即向本部门负责人和资产安全部门负责人报告,资产安全部负责人应当于1小时内向上级领导报告。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以便于相关职能部门跟进处理事宜。 实施细则: 现场人员相关操作:

1.仓储现场有员工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现场其它人员需立即停下手中工作,照顾、安抚伤者,并第一时间通知部门负责人和资产安全部门人员到场; 2.照顾、安抚伤者时应避免围观和拥挤,保持空气流通和减少对伤者可能引起不适的因素; 3.现场人员需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避免事故现场受到破坏; 4.现场最高管理人员视实际情况,按事故伤害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送医。 资产安全部相关操作: 1.资产安全部在接到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报告后,需立即赶到现场取证; 2.第一时间上报仓储经理,特别重大事件需直接上报总部; 3.关注各部门对事故的处理情况,及时开展相关后续工作,随时与各部门负责人沟通; 4.关注确认事故最终处理结果,结合事故制订相关防范措施。

意外事故处理措施

1、皮肤擦伤(擦破表皮,伤口渗血)如何处理? 处理方法:应及时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清洗伤面,然后涂红药水或撒消炎粉,不需包扎。 2、切割伤(伤口较深,有出血)怎样处理?。 处理方法:应先止血,常规消毒,用消毒纱布包扎,送医院处理。 3、挫伤(皮肤无伤口,但皮肤肿胀,剧烈疼痛,伤处周围青紫)的处理措施。 处理方法:应立即冷敷,(不能搓揉)防止内出血,24小时后用热毛巾敬热水袋敷患处,改善伤处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4、扭伤(常见从高处跳下,扭伤踝部)怎样处理 处理方法:首先检查有无骨折、脱臼。判断无骨折、脱臼,应在疼痛肿胀部位,先冷 敷,24小时后再热敷,活动关节、推拿患部,可收到舒筋、活血、止痛的效果。 5、烧、烫伤的诊断和处理 在幼儿烧(烫)伤中常因开水、热粥、热汤等烫伤者占首位;火焰烧伤次之;化学烧伤,如石灰烧伤电器击伤也时有发生。 1、烧伤分度 (1)一度烧伤仅表皮受损。局部皮肤发红,感到灼痛,没有水疱。 (2)二度烧伤损伤深层及真皮。局部红肿有水疱,疼痛剧烈。 (3)三度烧伤损伤皮肤全层,累及肌肉和骨骼。 2、处理 (1)设法将伤者身上的余火扑灭。如身上还沾有热粥、热菜等,立即用凉水冲洗并轻轻擦去身上物质,再浸泡在凉水中。 (2)尽快检查烧伤面积和深度,注意伤者的全身情况。若为一度烧伤,应立即放入凉水中浸泡冷敷,也可在局部涂獾油或烧伤膏,如无感染,一般可在3-5天内长好,不留疤痕。若为二度及三度烧伤,可用干净的毛巾、床单等覆盖伤面,不要挑破水疱,更不可在伤面上涂灰等不洁之物,尽量平稳、迅速地将伤者送到医院。途中注意观察伤者呼吸、心跳情况。伤者口渴,可多次给淡盐水、糖开水饮用。 (3)怎样预防幼儿烧伤、烫伤? (1)教育幼儿不要玩火。 (2)热水瓶、热粥、热锅等不要放在幼儿伸手能摸到的地方。 (3)给孩子洗澡时应先加入凉水,后加入热水,以名烫伤。 6、出血的急救 出血是创伤后的主要症状之一,一次大量出血若达到全身血量的1/3时,就有生命危险,因此出血后的立即止血十分重要。 (1)外出血 血液从伤口流向体外称为外出血,常见于刀割伤、刺伤等,应作初步止血处理后,再送医院,防止短时间内出血过多。 (1)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创面四周渗出,出血量少、色红,找不到明显出血点,危险性小,一般不须包扎,做常规消毒即可。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缓慢不断地流出,危险性较小。可抬高出血液以减少流血,然后在出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解析及其原因分析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 (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06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07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Ⅰ线左侧30m设置Ⅱ线。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

死亡。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 (二)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 1、2007年0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3#斜井掌子面左侧拱脚部位发生坍方, 坍方量约8立方米,造成当场死亡4人,1人受轻伤。 2、2007年08月06日18点30分左右,石太客专南庄隧道出口DIK151+603掌子面处上导坑开挖刚完成,在准备架设拱架过程中,上导坑DIK151+603~610段已完成的初期支护突然发生整体坍塌。造成1人死亡,1名失踪。 (三)隧道掌子面后方塌方 1、2006年06月06日10时20分,大理至丽江铁路下河村2#隧道DK11+195处发生局部坍方,致使正在进行施工作业的一台挖掘机和一名司机被困,经紧急抢救,于当日16时58分将被困司机救出。 2、2006年07月06日5时10分,黔桂线扩能改造工程螃蟹冲隧道出口突然发生坍方,6名施工作业人员被困洞内。经紧急抢救,被困人员于07月09日17时55分全部救出。 3、2007年01月07日,武广客专高岭隧道进口施工掌子面后方30米处11米长段落急剧变形,停止开挖进行加固处理。加强后,变形继续加大,部分地段开裂。

幼儿意外事故的处理与办法

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幼儿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运动机能不完善 自幼儿学会独自走路时起,意外伤害事故便相伴而生。1岁时,幼儿学会 了走路,但动作生硬、笨拙,头占身体的比例大而且重,常使幼儿摔倒。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动作能力的提高,幼儿受伤的部位扩展到了四肢。2~3岁的幼儿已行走自如,但跑步却不熟练,缓慢的反应速度,较差的平衡能力,较小的注意范围,常使幼儿在跌跌撞撞的小跑中摔伤身体。 2、幼儿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 幼儿认识水平较低,缺乏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判断,更不会推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经常由茫然无知的行为引来意外伤害事故。如幼儿突然从跷跷板上跳下;挥舞木棍玩耍时,丝毫不考虑会对别人有什么危害等。 (三)幼儿好奇、好动、活泼、易冲动的特点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活泼好动,有时还会情绪激动和冲动,这些都有可能使他们忽略了周围的环境因素,丧失了理智和判断能力,从而出现各种事故。如想看看窗台上的东西或窗处的情景,于是就站在小椅子上不慎摔倒;当垮他人争抢玩具时,拿起玩具向他人头上扔去或去推他人等。 (四)集体环境中,幼儿人数较多、教师人数较少,也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保育者人数不足、师生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意外事故发生频率会提高。 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理 (一)小外伤 1.扎刺的处理 先将伤口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拔出来,不应有残留,并挤出淤血,随后再用酒精消毒伤口。如果刺扎在了指甲里或难以拔除,应送医院处理。 2.跌倒蹭破皮肤的处理 蹭破皮肤后应先观察幼儿伤口的深浅,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表皮,只需将伤口处的泥沙清理干净即可。如果伤口较深有出血,应该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l3,并用酒精消毒伤口,处理后无需包扎。若伤势较严重,需去医院治疗。 3.挤伤的处理 若无破损,可用水冲洗,进行冷敷,以便减轻痛苦;疼痛难忍时,可将受伤的手指高举过心脏,缓解痛苦。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若指甲掀开或脱落,应立即去医院。 4.剪刀、小刀等文具的划伤与切伤的处理 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75%的酒精由里向外 消毒,敷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如果是玻璃器皿扎伤,应先用清水清理伤口,用镊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后进行包扎。

员工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员工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员工意外事故管理,加强公司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和员工的意外事故风险,保障公司及员工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二章类别和定义 第三条意外伤害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 第四条工伤事故工伤事故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下列情形,均属于工伤事故范畴: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事故伤害;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纳入工伤事故范畴内: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而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四)未经任何授权、许可便擅自行事而发生的伤亡事故; (五)其它意外伤害情形。 第三章意外伤害事故申报 第六条发生意外伤害事件时,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必须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并第一时间向安全主管部门汇报: (一)涉及治安或交通事故须第一时间报警处理; (二)发生人身伤害情况,须报“120”急救或送至附近医院及时治疗。第七条受伤害员工需在事发一周内填写《员工意外伤害事故报

常见意外事故紧急处理小常识

常见意外事故紧急处理小常识 很多意外是完全可以防范的,而出现意外之后的急救尤为重要。不少意外事故都需要及时处理然后再送往医院,限于经验和知识的缘故,很多监护人在面对孩子的意外事故时,不知道怎样处理或者进行了错误处理,从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以下是几种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的症状表现及处理措施。 一、小儿惊厥(抽筋)时如何护理 惊厥是大脑神经元暂时性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发作时,孩子会失去知觉,全身抽动发挺、两眼上翻、牙关紧咬、头向后抑,甚至大小便失禁。 惊厥以4岁以下儿童多见,可分为有热惊厥和无热惊厥两类。小儿以高热引起的惊厥较多见,常常发生在体温骤然升高的第一天,39oC以上的高热最易发生,下面简要介绍发生惊厥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发生惊厥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1、一名教师一手把孩子平抱在膝盖上,让孩子的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使孩子呼吸通畅,用大拇指掐压患儿的人中。 2、另一名老师赶紧取一筷子(最好外面包一层清洁的布或纱布),插在两侧或一侧上下大牙之间,以防止舌咬伤以及舌后坠引起的窒息。同时用另一只手捏住患儿手上的虎口穴用劲掐压。 3、冷湿毛巾大面积敷于额头,5至10分钟换一次,以利迅速散热降温。 4、迅速带孩子去医院,同时打电话给家长,作进一步检查、及早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二、食物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噎食发生具有以下特征 1、进食时突然不能说话,并出现窒息痛苦表情。 2、患儿通常用手按住颈部或胸前,并用手抠口腔。 3、如为部分气管阻塞,可出现剧烈咳嗽,咳嗽间有哮鸣音。 预防噎食,除了及时治疗诱因,还应做到“四宜”:食物宜软,进食宜慢,心宜平静,食宜适量。 如万一发生噎食,可采取以下急救法: 1、清醒儿可采取坐或站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只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的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噎食严重者可仰卧位),抢救者按上面方法冲击脐上部位,这样冲击上腹部等于突然压力迅速增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食物上移,并被驱出。 2、如无效,可几秒钟重复一次,造成人为咳嗽,将阻塞食物冲出气道。再无效,就急送医院处理。 三、中暑 中暑一般发生在炎热的夏天,但其他季节宝宝穿衣太厚或空气不流通也可能引发中暑。宝宝语言能力弱表达能力差,我们要留心观察,一旦宝宝啼哭不止,食欲不佳有先兆中暑症状后,不要掉以轻心,赶快按以下步骤处理: 1、尽快将宝宝移到阴凉处,脱去宝宝衣物,注意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 2、把中暑的宝宝放在凉席或冷毛巾里,用毛巾沾凉水替宝宝擦拭降温; 3、每隔10到15分钟给宝宝喝一些清凉饮料,宝宝的饮料不能含咖啡因;但宝宝有呕吐或意识不清的情况不要喂,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4、尽快地让宝宝的体温降下来,但是要小心不要降得太低。假如体温又上升,再重复前述降低体温的动作;可以用电扇及空调等降低环境温度; 5、如果效果不佳,记得要尽快向医院求助。 四、烫伤紧急处理 “烫伤紧急处理口决”:冲、脱、泡、盖、送。 冲:迅速将受伤部位浸泡于冷水中内,或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洗,以快速降低皮肤表面热度。 脱: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或暂时保留沾粘住部分。尽量避免将水泡弄破。

铁路隧道塌方事故案例分析

铁路隧道塌方事故案例分析一、工程及事故概况 洛湛铁路(茂名段)古榄隧道进口里程为DMK480+725,出口里程为DMK484+295,全长3570米。建设单位为广铁集团公司,施工单位为中铁**局,设计单位为铁道第**设计院,监理单位为广 东**监理公司。当时进口掌子面施工里程为DMK481+181,仰拱及仰 拱填充里程为DMK481+150,二衬里程为DMK481+105。塌方中心里程 约DMK481+150,离进口洞门425米,围岩为V级,涌水量大。 洛湛铁路(茂名段)古榄隧道于2008年7月15日晚19:30时,开挖DMK481+150~+155段5米仰拱时,仰拱基坑基本开挖到位,挖机已退到DMK481+148填充面上对上述段进行清底作业。 当时掌子面处于停工状态,无人作业,仰拱开挖现场只有领班1人,汽车司机1人,挖掘机司机1人。22:35时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隧道左侧边墙突然发生掉块,随即洞内发生大面积坍塌,立刻 将DMK481+148里程前后完全掩埋。供电线路瞬间受损,隧道洞内一 片漆黑。现场领班郭朝华快速跑向洞口方向,汽车司机杨正林驾车 幸运地安全撤出危险地段。挖掘机司机陈其宝,正在挖掘机驾驶室 内操作,不幸困在坍塌体内。事故发生后,现场及时组织了紧急搜

救。由于塌方体极不稳定,救援工作异常艰难,抢救作业面多次发 生险情。为保障抢救人员的安全,经抢险指挥部决定于7月23日停 止对被困挖掘机司机的搜救,由设计单位出具加固处理设计方案后,再由施工单位对塌方段按设计方案进行处理,并进一步调查事故原 因和搜寻被困人员。 古榄隧道DMK481+150~+155塌方段围岩地质情况, 揭示围岩为强风化砂岩夹页岩,局部为全风化,岩体破碎,裂隙纵 横交错,层理产状不规则,岩层风化严重,多数呈软弱夹层产出,局 部岩层层理接近水平状,岩体裂隙水和孔隙水丰富,受裂隙水和地 表水渗透后,岩体自稳性差。 二、塌方段原因分析 针对DMK481+150~+155产生塌方事故发生的原因 1、主观原因分析: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一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1、2006年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臵设臵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2、2007年8月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Ⅰ线左侧30m设臵Ⅱ线。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死亡。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 支混凝土开始剥落、掉块,随后开始坍塌,至3月27日洞顶地表塌通,形成长15米宽10米的陷坑。4、2007年7月15日下午,郑西客专南山口隧道斜井正洞施工至DK69+173时,初喷过程中掌子面左上角出现掉块。7月16、17、18日陆续出现掉块、坍塌,直至钢拱架压垮、上台阶全部被掩埋,坍塌长140多米。地表房屋出现裂纹,院内地表出现起鼓现象,所幸无人员伤亡。施工中上台阶长83m,仰拱距最前掌子面126m,二衬距最前掌子面146m。5、2006年5月16日23:00时,大理丽江铁路南场岭隧道出口地段发生连续坍方,6名施工人员被困。坍方段约26米。经铁道部组织全力抢救,于2006年5月21日8:00全部获救。6、2007年9月2日凌晨3时25分,合宁铁路亭子山2号隧道在拱部初期支护侵限部位换拱作业时发生局部塌方,5名工人被埋。当时,共有23名工人在该区域作业,上方土体突然坍塌,将5名换拱作业人员埋没,18名工人及时安全撤出。亭子山2号隧道全长1635米,已于2007年8月28日上导贯通,坍塌长度约6米,总坍塌土方量约1000立方米,9月19日搜到遇难者尸体。7、2007年9月30日17时,兰青二线八盘峡2号隧道塌方,造成8名施工人员被困,经各方努力营救,人员全部安全生还。洞内火灾1、2006年10月1日18时10分,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8号斜井,因钢筋焊接引燃泄水管及防水板、通风管,致使该斜井正洞左线石家庄方向DK89+534处发生火灾,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2、2007年7 月13日6:30时,武广客运专线牛岭隧道进行矮边墙施工的施工人员发现后方防水板台架上有烟雾,台架上电路冒出黑烟,试图用木棍挑断电线,但没有成功,随后台架起火,冒出浓烟,人员无法接近起火处,当即剪断电线,切断电源。火情发生后,浓烟迅速扩散到掌子面,造成被困人员呼吸困难,部分人员出现眩晕现象,所幸未造成人员死亡。洞内爆炸1、2006年2月28日,温福铁路福建段琯头岭隧道洞内出口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2、2006年12月10日23时,洛湛二线大桂山隧道进口洞内发生爆炸,当场死亡3人,伤3人(其中2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失踪1人。隧道洞口边仰坡塌方1、2006年3月21日18时20分,武汉安康铁路增建二线襄胡段王家沟隧道明洞洞口上部边坡突然坍塌,8名施工人员被困洞内。后经紧张抢险,至22日凌晨4时50分,被困人员全部获救。2006年5月21日上午10时40分,洛湛线DK58+620处发生山体滑塌,正在双牌2号隧道开工准备的4名作业人员被砸伤,1人死亡,其余3人受伤。n 2006年9月13日11时50分,武康铁路增建二线工程系家山1号隧道突然发生坍陷,造成正在隧道上方地表进行现场勘

员工意外伤害处理办法

员 工 意 外 伤 害 事 故 处 理 办 法 制定版本:A1版共5页制定负责人:唐娟、向往 总经理签字生效日期:制定日期: 1 总则 为规范公司员工意外伤害事故管理,加强公司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和员工的意外事故风险,保障公司及员工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3 定义 本办法中“意外伤害事故”包含以下情况: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意外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意外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受到暴力等意外事故伤害; (4)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的;

(5)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备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处理,不在本办法管理范围内。 4 职责 (1)公司后勤部、人力资源部、医保科、各院行政办组成员工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小组; (2)公司后勤部主管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事故的调查和事故责任的鉴定,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 (3)人力资源部为事故处理的协调管理机构,负责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等相关事宜的办理;负责受伤员工慰问金的发放; (4)医保科负责员工工伤保险金的办理; (5)各院行政办负责员工意外伤害事故的第一时间处理,收集事故档案资料,做好受伤员工本人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5 处理程序 (1)发生意外伤害事件时,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必须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第一时间报行政办公室,并送伤者前往医院治疗; (2)涉及治安或交通事故,现场人员须第一时间报警处理; (3)员工就医费用暂由院行政办垫付,待后勤部对事故责任鉴定后,属于公司承担的部分凭有关医药费单据/证明交公司医保科审核后办理报销事宜;属于员工个人承担的部分在员工工资中扣除; (4)部门负责人承担本部门员工意外伤害事件的调查工作,于一周之内填写《员

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托幼机构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第一节意外事故的概念及分类 一、意外事故的概念 意外事故就是在预料之外的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损伤获灾害。在托幼机构中的意外事故有时是难以预料的,如婴幼儿快速跑动时常因自己绊倒自己或脚下踩在小石子上,突然摔倒,造成上臂或小腿骨折;也有的是由于工作人员照顾孩子缺乏经验或不够细心所致。但许多意外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加强安全意识和预防措施,就可以减少或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常见意外事故的分类 (一)一般事故 在托幼机构中,由于儿童缺乏自身保护能力或客观因素和条件所限等原因而发生的擦伤、划伤、骨折、跌伤、脱臼、吞入异物等事故属一般事故。托幼机构中大多数是此类事故,应引起保教人员充分重视,尽量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责任事故 凡由于保教人员责任心不强,照顾儿童不细心、擅离岗位,不执行安全制度或园所内其他规章制度而发生的服错药、食物中毒、煤气中毒、颅骨骨折,以及烧(烫)伤,儿童被冒领、走失,把儿童遗忘在空房间里,高处坠落、体罚、触电、溺水等事故,经积极采取措施未造成重大伤害的,为责任事故。 (三)重大责任事故 导致儿童死亡、残疾、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或增加儿童严重痛苦的事故,为重大责任事故。这类事故发生例数较少,但性质严重,后果危害很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杜绝事故发生。 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重大事故,但并非责任事故,应按具体情况归类。 凡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责任事故,都应及时报告市、区(县)妇幼卫生主管部门或妇幼保健机构。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类型 (一)创伤 表皮擦伤、裂伤、软组织损伤、创伤出血、骨折、脱臼、眼损伤、脑震荡、烧(烫)伤、五官异物。 (二)窒息

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幼儿园意外事故处理暂行方案 摘要:幼儿在幼儿园里生活、学习和游戏,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活泼好动、身体协调性差,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意外伤害事故。大部分家长一般都能理解,但也有一些家长会情绪激动地指责教师,做出一些缺乏理智的事情。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带班总是担心出事而限制幼儿活动,进行消极防范,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和幼儿园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幼儿园的管理层,一定要做好幼儿出事后的家长安抚工作,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去化解家园矛盾,更好地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试行)》精神,保障幼儿园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有序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幼儿教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技巧与方法 幼儿在幼儿园里生活、学习和游戏,他们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极大的好奇心。但由于身体协调性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而导致擦伤、磕碰、骨折、喉咙异物等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而幼儿园是他们出生后踏入社会的第一步,都是刚刚离开众星捧月的环境、精心呵护的怀抱,家长自然会把孩子的点点滴滴的表现、受到的任何伤害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因此往往孩子在幼儿园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后,家长的感情会战胜理智,不管事情的成因,冲动地去指责教师、幼儿园,不能冷静对待。为此教师上班时精神高度紧张,总是担心孩子出事。更有的教师为了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消极防范,限制孩子户外活动,也不许孩子自由活动。然而,消极防范是不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规律的,是违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一旦发生伤害,作为幼儿园的管理层,怎样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化解家园矛盾,指导教师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对建立安全和谐的幼儿成长环境是极其重要

隧道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隧道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藕明江 前言:隧道工程施工复杂,有着太多的潜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具有高危险性的特点。在近几年,隧道工程施工的事故频发,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即选取典型的隧道施工事故,对具体的案例进行了失稳分析,同时给出具体的维护措施及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隧道施工安全有所帮助。 案例 兰新铁路小平羌隧道“4.20”坍塌事故 2011年4月20日4时05分左右,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兰新路甘青段LXS—8标小平羌隧道出口掌子面,喷浆作业时拱顶突然发生坍塌,12名作业人员被掩埋致死。构成生产安全重大事故。 1.现场还原 2011年4月19日23时30分,钢筋班组安装完成DK349+035处最后一环工22a型钢拱架,经领工员检查无异常后,喷浆组13人操作3台喷浆机喷浆。同日4时05分,隧道喷浆作业面上方围岩突然发生坍塌,导致初期支护的工22型钢拱架及喷浆作业台架被砸垮,12名作业人员全部被埋入坍塌体中,事故发生后,中铁二局立即组织抢险救援,于4时40分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后因连续发生塌方,抢险工作被迫停止。经勘察事故现场,坍塌范围里程为DK349+035~DK349+050,距离地表深度约100~110m。坍塌岩石块体约400方(最大块径约1米左右),塌腔高8~10米。 2.原因分析 2.1直接原因 (1)小平羌隧道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垢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2)施工单位未单独编制塌方应急处理方案且未向监理报验;在完成初期支护后未能及时对上部的空腔进行压注水泥砂浆回填处理,没有形成有效抵抗塌方冲击荷载的结构体系。(3)施工速度过于缓慢,拱顶空腔围岩临空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顶部围岩强度降低,进而引起岩体失稳而坍塌。 2.2间接原因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混乱,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检验批报检资料滞后,同一时间的施工日志与报检内容不符。监理单位监理基础工作薄弱,履行职责不力,管理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存在工程施工在前,审批签字在后的现象;在发现施工单位存在未按规范施工时也没有按照规定采取停工整改措施。设计单位对塌方处理的方案不完善,也没有向施工单位提出施工过程保障施工人员安全措施的建议。 3.处理方法 由上面分析的原因来给出一下几点维建议。 (1)岩层的岩性较差,破碎程度高,且节理发育,同时存在融水软化岩体。最有效的方法即是对顶部岩层进行注浆处理。通过水泥砂浆来堵塞发育的节理面,增大破碎岩体的粘结性,使较为破碎的部分变为整体,大大提高了顶部围岩的承载能力,同时水泥砂浆堵塞住岩体中的孔洞,大大减少了融水的渗流,变相的提高了岩体的强度。 (2)前面提到的即为坍塌事故的自然因素,这里所提到的即认为因素。从前面的原因不难看出,归根结底是因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没有能够完全履行自己的职责,在

餐厅意外事故处理

意外事故处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安全重于泰山

1、遇有消防、卫生部门到店检查,由门店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接待,安排检查人员在安静的角落处落座,了解到店检查的工作内容,争取时间对相关检查内容进行完善、改进; 2、门店高层管理人员未到场之前,其他门店人员不得未经请示擅自回答有关门店的管理、运营问题,可先招呼检查人员休息; 3、其他管理人员根据检查部门种类,立即对厨房工作环境、设备卫生、餐具卫生、食品原料摆放、消防通道、消防设备设施进行清理,尽力做到符合检查要求; 4、适当清理、调整后再请检查部门进行检查,根据检查人员的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立即进行调整安排,如检查部门提出诸多改善要求开出整改通知单甚至提出暂停营业要求时,立即请示公司如何处理安排;

5、卫生防疫部门要求抽样检查餐具或食品原料时,门店选取的餐具必须要用开水烫过后再提供,食品原料选用保质期最长(到店时间最短的)、质量最好的,同时出具供应商提供的卫生合格证件; 6、经政府部门检查出现严重问题的,必须即刻通知公司总部做后续工作安排; 7、填写事件反馈表,将检查情况详细汇报公司总部;。

1、门店高层管理随时关注当地天气、自然灾害(台风、暴雨、地震)预报,熟悉周边地势、排水设施分布情况; 2、发生灾害后,根据预报情况请示公司总部对于门店营业安排; 3、督促、告诫门店员工注意上下班期间自身安全,并进行防灾知识培训; 4、如有特大台风预报,应立即预先将门店、宿舍门窗加固,通知工程部检查户外灯箱、招牌是否需要加固,杜绝因高空 坠物伤及员工或他人; 5、如有特大暴雨预报,应立即检查门店下水管道是否通畅,污水井、隔油池是否需要抽排,防止拥堵跑冒污水,下水不 通畅影响门店正常营业;处在低地势的门店要预先准备沙袋 防止门店被水浸泡;检查门店、宿舍的天花板、墙壁、门窗 是否完好,防止内部漏水影响正常营业或员工住宿;

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紧急处理小常识

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紧急处理小常识 孩子遭遇意外伤害,你该知道的紧急处理。危险就在你我的身边,还在继续;危险无处不在,但我们并不被动。提早准备,莫让孩子的伤害源于我们的无知——一项最新的医疗调查结果显示,意外伤害事件已经成为中国儿童的第一“杀手”。意外伤害导致的儿童年死亡人数逐渐攀升,已经超出了任何一种可以导致儿童死亡的恶性疾病年死亡人数的总和。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去年因为意外事故导致死亡的孩子是1.6万人。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有相当于一个班级的孩子过早夭亡。这样的意外带给家庭的创伤永远不可修复,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很多意外是完全可以防范的,而出现意外之后的急救尤为重要。不少意外事故都需要及时处理然后再送往医院,限于经验和知识的缘故,很多监护人在面对孩子的意外事故时,不知道怎样处理或者进行了错误处理,从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以下枚举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处理措施。 一小儿惊厥(抽筋)时如何护理 惊厥是大脑神经元暂时性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发作时,孩子会失去知觉,全身抽动发挺、两眼上翻、牙关紧咬、头向后抑,甚至大小便失禁。 惊厥以4岁以下儿童多见,可分为有热惊厥和无热惊厥两类。小儿以高热引起的惊厥较多见,常常发生在体温骤然升高的第一天,39oC 以上的高热最易发生。 碰到孩子抽筋,我们往往惊恐万分、束手无策。下面简要介绍发生

惊厥时的紧急处理方法,可使你摆脱困境。 1. 一名教师一手把孩子平抱在膝盖上,让孩子的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使孩子呼吸通畅。另一只手用大拇指掐压患儿的人中。 2. 另一名老师赶紧取一筷子(最好外面包一层清洁的布或纱布),插在两侧或一侧上下大牙之间,以防止舌咬伤以及舌后坠引起的窒息。如果来不及老师先把自己的手指塞在孩子的口中。(被孩子咬时,有些疼要忍住),同时用另一只手捏住患儿手上的虎口穴用劲掐压。 3. 取冷湿毛巾大面积敷于额头,5至10分钟换一次,以利迅速散热降温。 4. 打电话给家长,让他迅速带孩子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及早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二食物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噎食发生具有以下特征: 1、进食时突然不能说话,并出现窒息痛苦表情。 2、患儿通常用手按住颈部或胸前,并用手抠口腔。 3、如为部分气管阻塞,可出现剧烈咳嗽,咳嗽间有哮鸣音。预防噎食,除了及时治疗诱因,还应做到“四宜”:食物宜软,进食宜慢,心宜平静,食宜适量。 如万一发生噎食,可采取以下急救法: 1、清醒儿可采取坐或站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只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的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噎食严重者可仰卧位)---------抢救者按上面方法冲击脐上部位,这样冲击上腹部等于突然压力迅速增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食物上移,并被驱出。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99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 分析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 (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xx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 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这

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xx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Ⅰ线左侧30m设置Ⅱ线。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死亡。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 (二)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 1、20xx年0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3#斜井掌子面左侧拱脚部位发生坍方,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80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正式版)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 分析(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 (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xx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 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 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马 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 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 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隧道穿越地 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 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

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xx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Ⅰ线左侧30m设置Ⅱ线。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死亡。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 (二)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 1、 20xx年0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