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个人心得体会

机构改革个人心得体会
机构改革个人心得体会

机构改革个人心得体会

我局的机构改革工作本着精简队伍、优化结构、注重实效的原则,在保证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误的前提下,经过思想发动、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等几个步骤,已圆满完成了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现将我局机构改革工作情况做一总结。

一、基本情况:

我局的机构改革工作从去年11月初开始,至今年2月底全面结束,历时四个月,顺利完成了三定方案、人员分流、定职定岗等各项改革任务,实现了公务员队伍的平稳过渡与调整。目前,在职人员已定岗就绪,正认真地开始各项工作。

在这次机构改革中,按区有关文件精神,我局按原编制的30%进行精简,精简后的编制数为16人,其中处级领导干部职数为3人,科级领导干部职数为6人,分流人员7人。改革后,我局内设机构由原来的5个科室精简为3个,将其中2个科室按职能相近进行合并原则进行了调整。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发动,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区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伊始,我局就已充分认识到了这次机构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局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及时地学习和领会区有关机构改革的文件精神,首先在领导班子成员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水平。为了顺利推进改革工作,确保改革期间职工队伍的稳定,我局及时召开了机构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向全体职工传达和解释有关文件精神,阐明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在全体职工中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在我局顺利推进这次机构改革提供了思想保证。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机构改革落到实处

机构改革工作开始之时,恰逢我市今年的重点BB工

程——CC河整治工程启动,我局作为该项工程的业主单位,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我局仍将机构改革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工作,确保将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我局迅速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亲自挂帅的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责成一名主管行政的副局长主抓此项工作。同时,根据我局的实际情况,以保证机构改革工作和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为目标,制定了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迅速组织实施,从而为我局的机构改革工作提供了组织上和人员上的保证。

(三)认真做好“三定方案”工作,稳步推进机构改革

在这次机构改革工作中,我局积极贯彻江泽民总书记“行政管理体制要创新”的指示和区委、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努力在转变职能、创新体制上下功夫,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扎实工作,而不是将机构改革仅仅停留在撤并机构、增减编制、调整人员上。在制定我局“三定方案”工作中,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局党组深刻认识到:职能是一个部门存在的依据,也是一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强部门的职能作用十分必要。BB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承认。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BB 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在水资源短缺、水环境亟需治理等方面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这与北京实现现代化和“办奥”的要求相比,还有大量更艰巨的工作要做。在这种形势下,对于BB工作来说,关键是要转变传统的BB观念,实现农村BB向城市BB、工程BB向资源BB、传统BB向现代BB的转变,建立起符合首都发展要求的新型BB体系。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局立足我区实际,依据我区《21世纪初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我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对我局的职能和职责进行重新确定和调整,并根据职能和职责配置内设机构,确定人员编制。在这次机构改革中,我局的“三定”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在职能的确定和调整上,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并将这一工作作为我局的一项重要职能加以突出和强化,将涉及水资源管理的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规划以及中长期和年度供求计划的编制和监督实施、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地下水取水的核取、本区的地下水水质和水量的监测、再生水的利用以及全区的节约用水、水土保持等工作全部纳入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职能中,力求实现我区的水务一体化和水资源管理的统一化;2、内设机构最优化。根据机构改革的要求和工作的需要,我局将部分科室进行了合并,充实了部分科室的人员力量,使部分科室配置最优化,以求做到减员不减效;3、人员更精简。机构改革后,由于人员编制减少了,每个人的工作量增加了,杜绝了过去部分科室人浮于事、各科室忙闲不均的现象。但机构改革后,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尽如人意,如:我区城市节水及城市防汛的职能仍未能划归我局行使,未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我区长期以来BB部门同城市节水部门和城市防汛部门的职能交叉问题,从而不能在全区全面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我局的人员状况本已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在这次机构改革中,按改革有关规定,我局只能保留16名工作人员,在1名纪检监察干部内部调配的情况下,除4位局领导,也只能有11名工作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结构优化要求方面都远达不到要求,我局只能从现有人员中进行调整,没有空编再引进更加优秀的人才,对实现我局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目标有一定影响。但是,虽然存在这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我局一定能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精神,充分理解和配合这次机构改革,顾全大局、克服困难、立足实际,努力完成区委、区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认真地履行好我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做好精简分流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精简编制、分流人员是这次机构改革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做好这一工作十分重要。为此,我局早动员、早安排,在机构改革开始之初,即及时召开全体职工动员大会,动员全体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顾大局,在机构改革中自觉服从组织安排。

在做好重点分流人员的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力求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育大家正确处理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识大体、顾大局,服从组织决定。同时,我们坚持把解决分流人员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分流人员一定的优惠待遇,妥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对个别思想上一时想不通的同志,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从消除他们思想中的顾虑和后顾之忧入手,个别谈心、及时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化解工作。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我局的分流人员都能从思想上、行动上理解和支持改革,愉快地接受组织的安排,没有一人因精简分流而闹情绪、给组织出难题。在这次机构改革中,我局共有7名同志(含2名工勤人员)从现职位上光荣离岗和退休。为了体现局党组对他们的关怀和全局干部职工对他们多年来辛勤工作的诚挚谢意,元旦前夕,我局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会。同时,我们注意认真做好分流人员和在职人员的工作交接工作,确保人员离开而工作不断,使在职人员干得安心、分流人员走得舒心。由于政策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我局的精简编制、分流人员工作实现了顺利过渡,不仅稳定了职工队伍,也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定岗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定岗定员,优化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精简人员,优化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我局决心以此次机构改革为契机,以建设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目标,把机构改革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全局公务员进行全面调整,确保编制精简、保留骨干,把我局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逐步调整到合理状态。为此,对科级领导干部,我们全部采取竞争上岗方式选拔任用。通过公开报名、现场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程序,我局有4名年富力强、政绩突出的同志被选拔到科级领导干部岗位,其中2名为新任科级干部,进一步优化了我局中层领导干部队伍结构。同时,对科级以下干部,我们通过合理轮岗方式进行全面调整,根据每个干部的特点,将他们充实调整到相应的岗位,以发挥他们的专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重视是我局顺利实现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改革需要上下联动、同步进行,任务繁重。同时,又必须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改革又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这都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稳步实施。因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这次机构改革中,我局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并要求领导小组成员首先认真学习和领会全区的机构改革方案,吃透精神,透彻掌握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及各项相关政策的要求,把思想统一到全区的机构改革方案上来。同时,根据区机构改革工作要求和我局的实际情况,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大力推进,稳步实施,确保了我局这次机构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干部队伍结构有了很大改善,人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在这次机构改革中,我局在“三定”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竞争机制,将优秀的人才选拔到中层领导干部岗位上来,着力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同时,针对我局人员编制较少的特点,注重内部挖潜,因事设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力求实现减员增效。我局通过竞争上岗形式充实到科级领导干部岗位上来的4名同志,平均年龄34.5岁,其中3名为党员干部,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过去也都是我局各项工作中的骨干力量。机构改革后,我局的干部队伍更趋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人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三)、机构改革初见成效

机构改革搅活了我局的这潭水,事实证明,通过这次机构改革,我局获得了自身的健康发展,取得了实效,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改革措施的实施,新的用人机制和用人观念已在我局形成;二是通过竞争上岗,使得我局一些年轻的优秀干部能够脱颖而出,充实到领导干部岗位,不仅大大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人员素质,也大大激发了年轻干部的工作热情,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在他们的带动下,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新气象正在我局蔚然成风;三是通过竞争上岗,我局的公务员普遍感到了紧迫感和危机感,增强了责任感,也增强了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自觉性,开创性地开展工作。改革后,面对人员减少,工作量增加的新情况,我局全体干部职工信心十足、干劲倍增,正在加紧筹划新一年的工作。篇二: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提出“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的重大任务,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率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指明了方向。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通过改革使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有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坚决破除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推动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突破口。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健全管理体制、创新监管方式,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要坚持放管结合、优化

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加大力度补上加强监管和优化服务的突出短板,啃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硬骨头”,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把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该提供的服务提供到位,就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要,以厚民生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原则。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要坚持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为民谋利,规范行政行为,优化办事流程,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高政府效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增强对改革的获得感。

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

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 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20xx年,省、**市国有企业改革会议后,A市市为了全面推进国有 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了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和国有企业“并轨”工作任务,力争实现整体改制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到位。国有资本退出到位和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市委书记**、副组长市长***、常务副市长**、副市长**。企业主管部门和涉企业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为了确保改制任务取得成效,市委、市政府副市级领导干部对重点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实行责任包保,一包到底。市里从副乡级后备干部和主管部门的改制工作骨干中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国企改革推进工作组。市直各部门彻底转变工作作风,为国企改革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具体改革的思路和做法:(1)掌握准确数据,扎实推进改革为了把国 企改革工作抓实,抓细,掌握准确数据,自20xx年年初以来,A市市国企改革工作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截止20xx年10月末,完成了市属41户国有工业企业的企业财务审计、清产核资、产权界定、企业土地情况调查、企业职工债权情况调查、资产评估、查档汇总、补偿测算等工作。(2)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千方百计活化企业资产, 将国企改制与招商引资与民营经济发展与企业重组改建和县域经济突破结合起来,抓住机遇,实行经济战略性调整,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进行招商,引进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吸引域外资金和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通过招商,专门招商的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一打捆使用改制资金鉴于各改制企业 资产在短时间内暂无法变现的实际情况,为了确保国企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市财政全力筹资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并在年度财政预算中拿出一块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改制的先期垫付资金。一是对改制企业实行统一打捆,审计评估的办法,由市财政统一支付审计评估费,减少企业改革成本支出;二是财政承诺以承债贷款的方式,保证企业“并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4)国有资产管理局全部接收企业资产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国企改制,确保社会稳定,杜绝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好与存量资产差的差异性,保证国企改革在操作上的统一性,未改制的市属国有企业的资产全部由市国资局全部接收,实行统一公开处理。企业改制成本由市财政统一先期垫付。(5)争取软贷款资金按照“前后照应,统一谋划” 的原则,在保证完成省里下达的确10户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攻坚任务的同时,我市加大了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力度,截止20xx年8月30日,全面完成了市属41户国有工业企业的改制 任务。应该说,在改制成本的筹措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在省里的支持下,市财政以承债贷款的方式,向开贷款了350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了国有企业改制。鉴于“并轨”试点工作的政策性和时限性,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同意市属八系统的国有下岗职工享受“并轨”政策,参加“并轨”试点。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发挥各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抢时间,争速度在“并轨”政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八系统92户企业享受“并轨”政策的呈报工作。为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有利条件。七、国企改革工作的验收组织好国企改革验收工作,是实现国有企业整体改制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到国有资本退出到位的关键所在。国企改革工作是否如期完成任务,不留任何后遗症,重要的是看所有参与改制的企业是否按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清查一制定”的要求落实了改制的各项工

(精)心得体会:机构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思考(最新)

(精)心得体会:机构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思考(最新) 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充分体现了党政协同、优化职能等新时代特点。但对大多数行政机关而言,主要的改革变化依然是政府内部行政职能的调整与变迁,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并非绝对的新常态。故本文立足于政府内部的职能配置这一主要问题展开,以期及时回应机构改革的浪潮,尝试为改革创新提供规范基础和学术支持。事实上,行政实践中行政职能通过政府机构实现,行政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基本依据,机构改革必须根据行政职能的配置和优化来进行。行政职能又称为政府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公共行政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行政职能的重点在于界定行政主体的行为范围,即确定行政主体的活动范围和行政任务。虽然本次机构改革涉及党政融合问题,但它不是主要的方面。故本文立足于行政职能的视角对当下机构改革进行理论上的回应与分析。 一、历次机构改革的简短回顾

1982年以来,中国先后进行了8次机构改革。总结机构改革之成败得失,对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尤为重要。 以改革内容是否涉及行政职权的调整为标准,可以将改革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2年至1998年前,前两次改革属于粗放型的改革,只涉及机构与人员变化,主要是形式意义上改革,具有治表不治本的特点,实质上没有涉及行政职能的整合与调整。1982年改革主要任务是采取有效措施,改变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层次繁多等状况,大幅裁并机构,精简人员。1988年改革主要任务是根据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行政效率。改革后机构和人员得到了精简,但转变职能却力度有限。从总体上看,“多数部门的职能转变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管理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1993年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强调政企分开。经过改革,国务院机构得到了较大精简,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开始理顺,但转变职能却未取得较好效果。因此,这个阶段的改革“政府仅仅注意到机构的撤、并、改和人员的裁减,没有注意到自身质量的升华和职能的调整。”第二阶段,从1998年至今,在改革的过程中特别凸显政府职能,强调实行“四个分开”(即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重点关注政府职能的调整,“不再简单地把机构精简、人员裁撤作为机构改革

[学习体会]学习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心得体会

[学习体会]学习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心得体会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发行的书已在全国各个新华书店出售,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对本次也有了初浅的认识:是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机构改革的重大部署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国家的各种机构管理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些机构变得无关紧要、有的变得必须加强、有的必须要实行整合,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提高政府的应对和执政能力,适时出台了是党中央的又一重大举措和决定,说明我们的党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本着为人民着想,一切本着中国梦出发。其二,我们党要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建成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环境环保和美丽,社会和谐,人人文明高雅综合素质目标,需要符合现今发展需求的科学管理体制。因此非常适时和显得犹为重要。第三、的出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策保障,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必然要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有了目标,我们还要制定好的决策方针来推进实行。

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篇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心得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出路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中国经济也进入了调节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而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则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起着引领作用,改革问题再次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 自2000年开始,国家开始进行对全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分类指导。2000后,国企改革也一直深受重视,从研究国企改革的经济学家吴敬琏频繁亮相就可以看出来。 在经过以前几大阶段的改革后,我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呈现以下几方面现状: 一、基本建立的了明确的产权制度,实现了国企的政企分离。二、基本上完善了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由厂长经理负责制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三、基本完成了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扩大了国有资本的可支配范围。四、基本实现了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实行了改制。五、完善了企业的人事制度,完善了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实行了多种有效的分配方式。六、国企的利润分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七、国有资本的监督力度得以强化。八、实现了部分国有股份制企业的上市,扩大了国企的资本来源。九、国企

制度创新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以上几个方面现状,是由长期改革进程所积累的成果。除了上述现状以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国企改革还具有以下特点:一、大型国企正在积极吸收境外资本,实施境外并购、战略重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二、实行了一系列人才考核制度,实行了经营者年薪制。三、在垄断行业积极引入竞争,强化国企竞争意识等。 虽然以上现状,都说明了国企改革至今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但是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 (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三)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五)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重视科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心得体会(2020年九月整理).doc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心得体会 近期我通过学习阳煤集团“深化契约改革,激发全员活力”的文件,了解了文件精神使我收获颇多,我决定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公司文件。 阳煤集团改革的核心是模拟合伙、项目为王、契约出资、超利分红的十六字。模拟合伙就是每一个项目单元相当于一个市场主体,员工成了模拟合伙人之后,就有了自我激励意识,主动找活干,创造条件干。契约出资是参与项目的每一名员工都要交纳契约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超利分红则是把超出的利润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红。 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我们要怎样才能过得更好,必须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按照全员契约出资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交纳契约金,因为有了超利分红,干得越好,年底就会挣到更多的钱。大家工作起来由过去等着派活到了现在抢着干活。 强化“改革创新,奋发有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大讨论工作,切实做到强力促改,主动求新,勇于干事,推动思想大解放,精神大变样,工作大提升,实现改革创新再出发,打造阳煤新优势新动力新形象,见贤思齐,迅速掀起学典型,争做典型的热潮。引导职工以这次典型报告会为契机,自觉对标先进,查找不足,不增强改革发展,创新驱动的理念,增强勇于担当作为的自觉,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积极

地投身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持久发力,久久围攻,持续汇聚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磅礴力量,要以先进典型报告会为起点,以先进典型彰显的精神为指引,真正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查找问题上,体现到解决问题种,转化为持续推进工作的强劲动力推动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从严治党取得新突破。深刻地感受到了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理念,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企业人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深切感受到了强烈的工作激情和爱企情怀。 集团公司大力实施“236”工程,全方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即“两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取向,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方面,阳煤集团推行选人用人市场化,重点对新兴产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岗位推行外部市场化选聘;推行薪酬分配市场化,形成了不看身份看岗位、不看级别看贡献的市场化氛围;“3”,即“三上”:着力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促推企业转换动力。一是深入推行契约化管理,推动内部体制机制革命性重塑,着力推动“根上改”。安全契约化、经营业绩契约化、投资项目契约化、借款契约化、“一事一契”考核等五类契约考核的基础上,探索推行“模拟合伙、项目为王、契约出资、超利分红”,将企业内部每个生产单元都作为一个项目,全员抵押,形成具有权利和义务的内部“合伙人”,传递市场压力,实现动力变革。二是从根本上消除体制弊端和机制顽疾,大力推动“制上破”。构建“板块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差异化监控、集

国企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国企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导读:国企改革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中国经济也进入了调节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而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则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起着引领作用,改革问题再次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 自2000年开始,国家开始进行对全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分类指导。2000后,国企改革也一直深受重视,从研究国企改革的经济学家吴敬琏频繁亮相就可以看出来。 在经过以前几大阶段的改革后,我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呈现以下几方面现状: 一、基本建立的了明确的.产权制度,实现了国企的政企分离。 二、基本上完善了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由厂长经理负责制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 三、基本完成了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扩大了国有资本的可支配范围。 四、基本实现了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实行了改制。 五、完善了企业的人事制度,完善了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实行了多种有效的分配方式。 六、国企的利润分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七、国有资本的监督力度得以强化。

八、实现了部分国有股份制企业的上市,扩大了国企的资本来源。 九、国企制度创新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以上几个方面现状,是由长期改革进程所积累的成果。除了上述现状以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国企改革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大型国企正在积极吸收境外资本,实施境外并购、战略重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 二、实行了一系列人才考核制度,实行了经营者年薪制。三、在垄断行业积极引入竞争,强化国企竞争意识等。 虽然以上现状,都说明了国企改革至今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但是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 (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三)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心得体会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心得 体会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区司法局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公报,坚决拥护党中央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的重要部署。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新征程有新作为。 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把好“方向盘”。抓改革,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方向正确,改革事业就能开拓前进;方向不正,小错也会铸成大错。因此区司法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主线,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谋划未来,明确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目标,结合司法部2018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着力将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往前赶”,着力补上“欠账”、补齐“短板”、补强“弱项”,结合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区司法局制定2018年工作计划,确保稳中求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打通“中梗阻”。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解决好“最先一公里”的利益调整和“最后一公里”的落实落地,打通改革“中梗阻”。2018年区司法局将以建设标准化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总抓手,理顺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思路,把社区矫正、律师、公证、司法

鉴定、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队伍建设等司法行政工作总揽起来,使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纲举目张、协调推进、综合发力,让人民群众、各类社会主体在需要时都能获得普惠、精准、及时和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争当“实干家”。在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远征中,我们要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区司法局在法律全覆盖工作走到了前列,开创性的组织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学校(幼儿园)一法律顾问”活动,通过法律全覆盖制度将法律的阳光照进了千家万户。建立司法局、镇街、村委三级微信群,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法律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涉及任何法律问题的咨询,都能得到更专业、更精准、更便捷的法律服务,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区司法局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变化,结合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司法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实在而不是空泛的、普惠而不是小众的、精准而不是粗放的、高品质而不是低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同时理顺司法行政工作事项,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新时代,担当起新使命、新职能,使人民群众对全面依法治国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有企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在于发展。只有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实质和内涵,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着力做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篇大文章,才能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小康的目标。 一、为什么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同时,国有企业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集约增长,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一系列趋势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破除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推动

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选择。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和方向 道路决定命运,方向决定成败。要高度重视、自觉维护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改革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增强、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无论怎么改革,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不可消弱、不可动摇、不可替代。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到位;毫不动摇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我国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强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

机构改革个人心得体会

机构改革个人心得体会 我局的机构改革工作本着精简队伍、优化结构、注重实效的原则,在保证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误的前提下,经过思想发动、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等几个步骤,已圆满完成了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现将我局机构改革工作情况做一总结。 一、基本情况: 我局的机构改革工作从去年11月初开始,至今年2月底全面结束,历时四个月,顺利完成了三定方案、人员分流、定职定岗等各项改革任务,实现了公务员队伍的平稳过渡与调整。目前,在职人员已定岗就绪,正认真地开始各项工作。 在这次机构改革中,按区有关文件精神,我局按原编制的30%进行精简,精简后的编制数为16人,其中处级领导干部职数为3人,科级领导干部职数为6人,分流人员7人。改革后,我局内设机构由原来的5个科室精简为3个,将其中2个科室按职能相近进行合并原则进行了调整。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发动,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区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伊始,我局就已充分认识到了这次机构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局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及时地学习和领会区有关机构改革的文件精神,首先在领导班子成员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水平。为了顺利推进改革工作,确保改革期间职工队伍的稳定,我局及时召开了机构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向全体职工传达和解释有关文件精神,阐明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在全体职工中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在我局顺利推进这次机构改革提供了思想保证。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机构改革落到实处 机构改革工作开始之时,恰逢我市今年的重点BB工 程——CC河整治工程启动,我局作为该项工程的业主单位,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我局仍将机构改革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工作,确保将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我局迅速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亲自挂帅的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责成一名主管行政的副局长主抓此项工作。同时,根据我局的实际情况,以保证机构改革工作和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为目标,制定了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迅速组织实施,从而为我局的机构改革工作提供了组织上和人员上的保证。 (三)认真做好“三定方案”工作,稳步推进机构改革

“从严治党、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推动国有企业从严治党心得体会 **** 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说是迫在眉睫。通过中央巡视组央企发现的问题,党的领导弱化、主体责任缺失、管党治党不严等,在国企,有的党组织从不研究党建工作,观念淡漠,把自己等同于私企、外企老板。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两年多了,但有的企业对中央要求视若无睹,享乐问题、奢靡问题仍然突出,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走过场,依然我行我素,对中央巡视组提出的要求、反馈的意见,竟采取敷衍对付的态度。所以要全面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这可以有效的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国力具有指导意义,从严治党对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意义重大。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扎实整治“四风”,严查违纪违法案件,推进惩防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都有着积极成效。从严治党对于推进企业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加强党性修养、端正认识,正视本职工作,切实把责任扛起来,纪律严起来,进一步提升企业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从严治党对于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扎实有效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有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实现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只有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国有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中国,事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国有企业发展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必须体现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保证企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国有企业情况不同,但肩负的责任是相同的,要抓住巡视整改机遇,把思想统一到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上来,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长远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循序渐进

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 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发展的话题众说纷纭,立足企业自身,洞悉企业脉络,找准企业固疾,发现梗塞之根,辨明疏通之道,晓之利害趋势,病企千疮百孔,用药宜之温和,烹蛙宜用温水,用政循序渐近,枯木逢春沾雨露,政通人和显盎然。 一、循 国企因循国家体制,循政治体制,循人事制度,循薪酬制度,循稳稳之道。求:国企名副其实,个人位子得保,权力能予运用,效益日趋下滑,亲属佑护得当,天下太平大吉。循此道,必自取灭亡。 循国企之制度,用国家之资源,谋社会之福,群众之便利,国进之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循环往复,国富民强。反之,穷则思变,循政治之道,左右逢源,在其位,谋其政,高瞻远瞩,大公无私,谓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反之“当权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暑”。 循人事之制度,应观其言、察其行,言行考察。有:聘其位,不予利之碌碌无为者; 谋其位,窃企利之魍魅小人者;

居其位,谋拆借之虚度光阴者。 循薪酬之制度,市场经济千变万化,飞速发展,观念翻新,而薪酬制度几十年守成不变,论资排辈,同岗不同酬,干多干少一个样,谈何进取,不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企业创新发展最大的瓶颈。 循稳稳之道,乞嗟来之食,充碌碌之饥,抱残守缺,前畏狼,后惧虎,倦而居之。只求一隅而偏安,苦苦守成终不成。 二、序 学习国家政策,了解市场规律,前瞻市场动态,洞悉市场商机,果敢投资经营,创新管理机制,有序有方略,循序方可就,顺势者天道昭昭。 企之机,序谓理,理清、理明、理出天地。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解”。梳理得网络脉络之盘根错节晓悉,纳万象百态与心中,一举一动一得一失俱明。序则有形,意为得。 序人事,人与人与人为众,一口彐为事,人事可理解为:众人一人一口事或成或败,人事是至关之重要。人事序,颇费心; 阅人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企之阅人,商机遁失,无多时日,智者用人,一面洞察。 序薪酬,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薪为劳者所酬,劳之多酬之丰,人皆谓劳之,反则不明,生闲怨,波及远,累及深。

国有企业管理心得体会---坚守初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doc

国有企业管理心得体会---坚守初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企业高 质量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认为不但要思想上认真学习,而是要行动起来,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中践行使命。当前公司改革、经营等各项任务异常繁重。对我个人来说,组织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始终将公司高质量发展作为最终使命。下面,结合主题教育以及我个人岗位实际,提出几点想法。 一、我们要带头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的主题教育部署。主题教育不但是要向党中央看齐,更是要做到表里合一、知行合一。具体到我们公司的经营管理来说,不只能是嘴上说说,面上学学,重要是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上。 二、我们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创新。新形势下,公司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提升公司的经营创效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要推行依法合规管理。从上到下的公司所有领导干部员工都要树立有法可依、有章必循、合规管理的观念。二要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率。新时代新形势下,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与市场环境,公司要按“集约、精益、全面、统筹”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驱动,全力提升公司经营效率,扩大业绩。三要优化流程,降低各项管理成本。系统地梳理投资、经营各流程,削减多余环节,提升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四要常抓生产安全。仓储物流业的行业安全规范较多,对

我们经营带来极大的管理压力。但安全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面对挑战我们必须从专业队伍、制度体系、技术方法等方面入手,加快安全长效机制建设。五要提高公司的项目开发与管理能力。一个仓库就是一个项目,一个码头驻点也是一个项目,现时无论是仓库还是码头驻点,我们的项目明显不足。我们有必要提高项目的开发能力,可以通过自有、租赁、共建合作、甚至参股的形式去参与项目开发,从而提高我们项目运营的数量与管理水平。 三、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管理团队的作风建设。公司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在于干部队伍的作风。我们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育引导管理团队树立正确价值观,真抓实干,转变作风。公司作为传统仓储物流服务行业,面临的开放性市场,竞争者众多,而竞争非常激烈,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也各种各样。作为公司的干部,要始终把公司、行业的关注点、发展趋势放在心上,想问题、作决策、定规划,都要坚持市场导向,到市场中去走访,去调研,实实际际思考公司的发展定位与经营管理。 四、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样市场经济也进入新的时代、新的周期。无论是从复杂的国际形势,还是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我们公司所面对的挑战、阻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大。套用政治话语来说,我们将有许多“雪山”、“草地”在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要征服,在公司长青的征路上,我们每一位干部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作为公司的干部,只要我们有强烈的担当精神,有做事做实事的真本领,有卓越的执行能力,我们公司高质量发展就会早日实现。

关于企业改制个人心得体会

关于企业改制个人心得体会 关于企业改制个人心得体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企业改制浪潮,国家把许多亏损企业、微利企业、账务状况不好的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象破铜烂铁一样,以低价或零转让的方式,卖给了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责任,同时也造就了数百万百万富翁或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为什么在国家看来象工业垃圾一样的企业,有那么多的企业负责人趋之若骛,争相购买,而且能成就那么多的富翁。 在这里,我们不探讨国家推卸责任的作法,也不探讨国家政策方面的失误以及政府官员管理国家的无能,只探讨这一轮大规模的企业改制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这就涉及到国家、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三者的利益了。 首先,我们来看国家。国家卖掉了企业,收回了部分投资,减轻了负担,同时把职工推给了企业,也推掉了国家本应对职工所担负的责任。这时的职工成了企业的股东,作为股东就应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企业盈利还是亏损,能否发出工资,一概与国家无关。这样看来,国家似乎是企业改制的受益者。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九十年代是企业改制的商潮,也是工人大量下岗、失业的高潮。以至于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来搞就业、再就业工程,其花费远远大于国家收回的那点财力。另外,下岗、失业人员带来的不满情绪、家庭离异带来的社会问题,给国家利益带来的损害,就远远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了,也远远不是用金钱就能够摆平的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经济衰退,社会矛盾突出,罢工、罢课现象此起彼伏,以至于美国军队把坦克都开进了大学校园。经过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由于经济衰退,企业大量辞退工人,造成了美国人民的不满。同时,美国人民生活状况的恶化,使离婚率上升,不良少年大量产生又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再加上越战的影响,使美国政府疲于奔命。有此教训,后来的美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就业问题。结合美国的经验教训,我国现在社会问题复杂,治安状况不好,与企业改制能没有关系吗? 因此,在我看来,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企业改制国家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其次,我们来看职工。我接触过许多改制企业的职工,说实在话,他们对企业改制的热情并不高,只不过他们面对国家强力推行的改制和企业负责人的压力、劝诱毫无办法。既然国家都可以把作为主人翁的职工抛弃,改制后的企业主为什么就不能呢?事实证明了职工们的想法是正确的。 改制后,职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可是职工手中的那点可怜的股份就象股市上的散民一样,任凭大股东们的蹂躏,在企业发挥不了丝毫的作用,职工(股东)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升反降。改制前,企业负责人是由上级任命或由职工选举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企业负责人还有所顾忌;改制后,企业成为无主管上级的独立法人,企业主控制了大股,任何人也奈何不了他们,他们可以随意地决定企业和职工(股东)的命运。 有的企业可以长期不召开股东大会,可以长年不给职工长工资甚至拖欠职工的工资,可以以企业亏损的名义不给职工投保。职工在企业中只能唯唯诺诺,看企业主的脸色行事,职工的心理压力比改制前更大,关系更加紧张。

心得体会:以深化机构改革新成效推动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最新)

心得体会:以深化机构改革新成效推动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最新)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我们整体性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机构改革,重构性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群团工作体系,系统性增强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武装力量战斗力、群团组织活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建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要认真总结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效和宝贵经验,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继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总书记深刻指出:党政机构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层建筑就要适应新的要

求不断进行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先后进行了7次集中的机构改革。它们都准确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时代方位,也是对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的及时回应,为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82年的中央机构精简就是其中一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认真总结和汲取以往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开始提出政治改革问题,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和具体制度。当时的各级机构,存在着臃肿重叠、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等弊病,不仅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给国家财政造成了负担,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和经济发展后劲。邓小平曾生动地为这种情况画像:“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官僚主义,拖拖拉拉,互相扯皮”“机构多、人多,就找事情干,就抓住权不放,下边搞不活”“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 针对这种情况,198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开会讨论精简机构问题。13日,邓小平在会上发表了《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重要讲话,指出了精简机构的意义、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在他看来,精简是对体制的革命。这场革命不搞,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要涉及亡党亡国的问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党和政府的机

深化国企改革专题培训学习心得

深化制造业之国企改革势在必行 ——贵阳市深化国企改革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与体会 2016年5月31日—6月8日贵阳市国资委举办了贵阳市深化国企改革培专题训班,赴厦门大学学习。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这次培训班。这次一共学习了八门课程:《企业战略管理》、《压力管理与阳光心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战略与政策分析》、《国企改革的重点难点分析》、《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和中国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发展转向新常态的挑战与机遇》、《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企业财务决策与分析》、《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防范》,在这次学习中,收获很多体会很深。 一、深化制造业之国企改革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实力、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显着提升。国有制造业在所有国企之中扮演了竞争角色也担任了很重的社会责任。在激烈的竞争中要生存下来必须要深化改革。2015年8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核心要求,以及举国上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有制造业担任重要的角色,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确保深化改革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有企业制造业经营效率不高。 国有企业存在过多的委托代理环节和过长的代理链条,其低效率性质并不会因其所在行业的竞争性的不同而发生根本的改变。再有,国有企业还承担这方方面面的社会责任。所以国企真实的效率值往往要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国有企业的这种低效率的固有特征以及它在基础性或资源性领域的存在与扩张,已经严重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2、市场供需不平衡,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供给侧改革需要企业深化改革。

关于企业改制个人心得体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企业改制浪潮,国家把许多亏损企业、微利企业、账务状况不好的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象破铜烂铁一样,以低价或零转让的方式,卖给了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责任,同时也造就了数百万百万富翁或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为什么在国家看来象工业垃圾一样的企业,有那么多的企业负责人趋之若骛,争相购买,而且能成就那么多的富翁。在这里,我们不探讨国家推卸责任的作法,也不探讨国家政策方面的失误以及政府官员管理国家的无能,只探讨这一轮大规模的企业改制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这就涉及到国家、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三者的利益了。首先,我们来看国家。国家卖掉了企业,收回了部分投资,减轻了负担,同时把职工推给了企业,也推掉了国家本应对职工所担负的责任。这时的职工成了企业的股东,作为股东就应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企业盈利还是亏损,能否发出工资,一概与国家无关。这样看来,国家似乎是企业改制的受益者。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九十年代是企业改制的商潮,也是工人大量下岗、失业的高潮。以至于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来搞就业、再就业工程,其花费远远大于国家收回的那点财力。另外,下岗、失业人员带来的不满情绪、家庭离异带来的社会问题,给国家利益带来的损害,就远远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了,也远远不是用金钱就能够摆平的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经济衰退,社会矛盾突出,罢工、罢课现象此起彼伏,以至于美国军队把坦克都开进了大学校园。经过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由于经济衰退,企业大量辞退工人,造成了美国人民的不满。同时,美国人民生活状况的恶化,使离婚率上升,不良少年大量产生又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再加上越战的影响,使美国政府疲于奔命。有此教训,后来的美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就业问题。结合美国的经验教训,我国现在社会问题复杂,治安状况不好,与企业改制能没有关系吗?因此,在我看来,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企业改制国家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其次,我们来看职工。我接触过许多改制企业的职工,说实在话,他们对企业改制的热情并不高,只不过他们面对国家强力推行的改制和企业负责人的压力、劝诱毫无办法。既然国家都可以把作为主人翁的职工抛弃,改制后的企业主为什么就不能呢?事实证明了职工们的想法是正确的。改制后,职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可是职工手中的那点可怜的股份就象股市上的散民一样,任凭大股东们的蹂躏,在企业发挥不了丝毫的作用,职工(股东)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升反降。改制前,企业负责人是由上级任命或由职工选举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企业负责人还有所顾忌;改制后,企业成为无主管上级的独立法人,企业主控制了大股,任何人也奈何不了他们,他们可以随意地决定企业和职工(股东)的命运。有的企业可以长期不召开股东大会,可以长年不给职工长工资甚至拖欠职工的工资,可以以企业亏损的名义不给职工投保。职工在企业中只能唯唯诺诺,看企业主的脸色行事,职工的心理压力比改制前更大,关系更加紧张。改制时,国家给了职工一个保护期,但保护期一过,企业主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用人观决定用谁不用谁,在这种情况下,那个职工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除非他做好了失业的准备。即使你再小心谨慎,保护期过后也不一定能保住自己的饭碗。几乎所有的企业在保护期满后都会大量的裁减职工或招用农民工以降低费用。这也就是为什么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现大量下岗失业工作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改制企业的职工要求退回到改制前的状况。也许本人孤陋寡闻,见识不多,没有发现改制后蒸蒸日上的企业和心情愉快的职工,遇到的都是些满腹心事、对企业改制不满的落后群众。不要忘记,这样的落后群众在全国有几千万呀。既然国家没有受益,职工没有受益,但总得有受益的人吧?那就只有企业主了。再次,我们来看企业主。企业改制后,企业主会通过各种办法增加自己的股份而挤压职工股东的股份以达到控股的目的,这样才能控制企业、控制职工,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每个职工的头上,才能把改制时国家给企业的优惠政策转化为个人利益。改制前,作为企业的负责人,他们不满上级主管部门对自己的控制,因此在企业中才有“婆婆”一说。改制后,企业主从“媳妇”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有企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在于发展。只有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实质和内涵,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着力做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篇大文章,才能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小康的目标。一、为什么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同时,国有企业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集约增长,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一系列趋势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破除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选择。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和方向 道路决定命运,方向决定成败。要高度重视、自觉维护国有 企业的地位作用。改革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增强、更好发挥国 有企业的作用。无论怎么改革,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不可消 弱、不可动摇、不可替代。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 须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 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到位;毫不动摇支持、引导非公有 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 济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我国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 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 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生产资 料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 坚强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