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历史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历史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历史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历史

一、《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产生和背景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于2004年8月30日发布,2005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二十多年来我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及多年来实施ISO9000标准的必然结果,是当今国际质量管理成功经验的最新总结。

准则产生的背景是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准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的有关规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提出,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起草制定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

标准在制订过程中,系统分析了近年来我国企业在质量管理奖评审和自我评价中存在的对竞争市场和竞争对手缺乏分析;对顾客满意程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不够科学;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不充分;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体系单一等差距,参照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评价准则,结合我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规定了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用于质量奖的评价标准。

这套标准的制定充分分析了我国企业目前的现状,在企业薄弱环节中突显了条款的权重,因此标准的实施可帮助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有助于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并使各类组织易于在质量管理实践方面进行沟通和共享,成为一种理解、管理绩效并指导组织进行规划和获得学习机会的工具。

二、卓越绩效模式与ISO9001;ISO9004;ISO14001;OHSAS18001之间的关系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 ISO9001;ISO9004;ISO14001;OHSAS18001标准都是质量管理领域的标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ISO标准是符合性标准,目的是规范企业管理,建立以产品或服务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其背景是通过认证结果的国际互认,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往来。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一个成熟度标准,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它为组织提供了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并通过量化指标来评价企业卓越经营的业绩,为企业全方位地自我评价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展示的是“大质量”的概念。

ISO9001:2000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象是顾客。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

ISO9004该标准的目的是促进组织业绩改进和使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

ISO 14001认证针对环境管理推出的管理系列标准和OHSAS职业安全卫生认证都属于管理是否合格的符合性评定。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兼容了对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在“4.1.2.1 公共责任”中,要求评估并确定其产品、服务和运营给社会带来的环境保护、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影响,预见公众的隐忧,并针对相关风险,确立满足和超越法律法规要求的关键过程、测量方法和指标,制订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在“4.4.1.3员工的权益与满意程度”中,要求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等条件,并确保对可能发生的紧急状态和危险情况作好应急准备。这些ISO 14001和OHSAS正是应对这些要求的方法。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绩效能力,为企业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增强竞争优势,有助于企业获得长期成功。《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是我国二十多年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结果,是多年来实施ISO9000标准的自然进程和必然延伸。学习、贯彻这套标准将对我国企业提高质量水平,追求卓越绩效,提升综合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标志着新时期质量管理工作新的开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大质量”概念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是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总结的基础上,参考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价条款,结合中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组织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7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国家质量奖的评价和企业提升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将质量的概念不断升华延伸到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充实和完善形成“大质量”的概念。

所以卓越绩效模式拓展了质量的范畴,既包括企业运作的微观层面的质量,也包含了宏观经济,和社会运行层面的质量。不仅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还包含了更多的内涵,如经济运行质量、人口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及其他产品过程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管理已经渗透到组织的所有部门、过程和员工中同时延伸到组织的供应链相关方中。质量管理的边界由单个组织拓展到了组织群,不仅强调组织内部,还要跨越、连接到所有的供方和重要的相关方。

卓越绩效的大质量概念强调系统最优,所有的子系统要符合系统最优的原则。系统管理的思想就是要重视整体策划、接口合理、重点突出。也就是说我们在研究质量形成的过程,

就要研究产品实现的全过程,既要关注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的过程,还要研究和管理组织之间的合作及组织相关方之间的合作过程。

四、各国家和地区质量奖设立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纷纷设立质量奖以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普及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及企业竞争力。目前世界上约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质量奖。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质量奖计划中,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当推日本爱德华?戴明质量奖(Edward Deming prize)、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质量奖(Malcolm Baldrige award)和欧洲质量奖(European Quality award),这三大世界质量奖被称为卓越管理与绩效模式的创造者和经济奇迹的助推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质量奖的设置大都以美国质量奖或者欧洲质量奖为蓝本。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希望通过质量奖的实施来实现对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促进,最终实现自身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可以说,三大质量奖的贡献不仅局限在美国、日本、欧洲,而在于将全新的管理理念带给了全世界。我国质量奖的开展情况:进入21世纪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中国质量协会正式启动了全国质量奖,同时北京、上海、深圳等省市开展了政府质量奖的评审。

开展全国质量奖评审工作的目的,一是引导企业关注市场竞争中使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二是通过卓越绩效模式,引导和激励企业追求卓越,加速培育我国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三是树立卓越绩效的标杆企业,将他们成功的经验为广大企业分享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水平。2001年全国质量奖评审标准内容等同采用了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标准(卓越绩效模式)-七大类目,从2004年起采用国家标准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作为评审标准。2001年-2006年全国获得质量奖企业44家中建筑业6家。福建省质量奖是从2002年起由福建省质量协会依据全国质量奖评审标准开展评选至今共评出12家企业。获奖是对企业莫大的激励、推动和品牌宣传。同时起到卓越绩效企业和标杆企业的典范作用,将有力的推动我国广大企业的观念变革和管理创新,对促进企业提升经营绩效和竞争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业法律事务办案手册

前言

本人长期从事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法律密切相关,为此本人也专门编写了《企业法务工作指引》文件,在编撰中本人发现,事实上很多从事法律顾问工作的从业人员,往往只是偏重在某一项法律部门法领域,这样还是很不够的。本人无意作为所谓专家资格出现来进行指点,只是结合本人5年多的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和10多年的经营管理工作经验,并且考虑到我国法律发展更新,为此编撰这本具有办案手册性质的工具。

本手册分10编,收录了近900多项法律法规,基本上覆盖了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公司股权、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法律。尤其是对反不正当竞争与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本人是第一次作为单独篇幅进行展开。这个也是出于对于企业生产和日常经营中会遇到的新课题研究的需要。

限于时间和精力,本人只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相关部委所制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有关政策性文件进行汇集。实际上大家在使用中应该加上本地区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起到真正的功效。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如有不当和补缺,请各位政界、法律界与企业界人士见谅,也希望抛砖引玉,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增订校补,共同完善!本手册不仅适用于企业法务、律师以及经营管理人员工作需要,相信对法学院学生也是很好的指导辅助材料。

第一编公司法

【综合】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年10月27日修订)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2006年3月27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2000年10月31日修正)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2001年4月12日修订)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01年3月15日修正)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2001年7月22日修订)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2000年10月31日修正)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1995年9月4日)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年4月13日)

10.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1992年7月23日)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1996年10月29日)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1988年6月25日)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1999年8月30日)

14. 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2002年11月8日)

15. 保险公司管理规定(2004年5月13日)

16.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2000年11月10日)

17. 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2002年6月5日)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05年10月27日修正)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03年10月28日)

20.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2006年5月6日)

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1月15日)

2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3年1月3日)

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2003年1月9日) 【公司设立与登记】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2005年12月18日修订)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1988年6月3日)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2000年12月1日)

27.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1991年5月6日)

28. 外商投资企业授权登记管理办法(2002年12月10日)

29.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2004年6月14日)

30. 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2004年6月14日)

31.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

32. 关于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95年1月10日)

33. 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开办“讨债公司”的通知(1995年11月28日)

34.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1988年1月1日)

35.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的补充规定(1997年9月29日)

36. 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1997年7月4日)

37. 《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实施办法(1998年5月7日)

3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办单位欠付企业的注册资金应用以承担企业债务的函(1993年11月13日)

3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融机构为行政机关批准开办的公司提供注册资金验资报告不实应当承担责任问题的批复(1996年3月27日)

4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注册资金投入未达到法规规定最低限额的企业法人签订的经济合同效力如何确认问题的批复(1997年2月25日)

4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办单位对企业注册资金不实承担责任范围问题的复函(1997年12月1日)

4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应如何承担责任问题的批复(1998年6月26日)

4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的开办单位所划拨的债权能否作为该企业注册资金的答复(1998年12月29日)

4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帮助他人设立注册资金虚假的公司应当如何承担民事责任的请示的答复(2001年9月13日)

4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融机构为企业出具不实或者虚假验资报告资金证明如何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通知(2002年2月9日)

【股东、股权、股份】

46. 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1994年8月4日)

47. 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办法(1994年11月3日)

48. 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1995年12月25日)

49. 关于股票发行与认购方式的暂行规定(1996年12月26日)

50. 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股东行使股权行为规范意见(1997年3月24日)

5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股权争议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2002年2月20日)

52.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02年9月28日)

53. 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11月1日)

54.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2003年3月7日)

55. 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 (2005年6月16日)

56.关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增持社会公众股份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6月16日)

57.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2005年9月4日)

58.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9月8日)

59.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审核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年9月17日)

60. 商务部、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涉及外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10月26日)

61. 上市公司金融类国有股股东参与股权分置改革审批程序的有关观定

6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 (2005年12月31日)

6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2001年9月21日) 【公司债券】

64. 企业债券管理条例(1993年8月2日)

65. 关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交易规则的批复(1998年7月2日)

66.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保险公司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2004年7月23日) 【公司治理】

67. 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1994年8月27日)

68. 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2000年3月15日)

69. 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2001年8月16日)

70.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性问题的答复(2001年8月6日)

71. 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 (2001年11月30日)

72.关于执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的补充规定(2003年3月18日)

73. 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2001年12月10日)

74.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年1月7日)

75.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转移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年1月7日)

76. 证监会、银监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2005年12月23日)

77. 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2005年12月31日)

78.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企业职工董事管理办法(试行)(2006年3月3日)

79. 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3月16日)

80.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2006年3月16日)

【公司财务、会计与税收】

8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10月31日修订)

82.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0年6月21日)

83.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01年4月28日修订)

8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13日)

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91年4月9日)

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06年2月28日修正)

【解散和清算】

8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 (1986年12月2日)

8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1991年l 1月7日)

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录)(1991年4月9日)

9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节录)(1992年7月14日)

9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2年7月30日)

9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六条理解的答复2003年9月9日)

93. 最高人民法院对<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理解与适用的请示的答复(20104年2月3日)

9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法司法解释>第六十八条的请示的答复(2004年12月22日)

9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验资单位对多个案件债权人损失应如何承担责任的批复(1997年12月31日)

9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中外合资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如何清算合资企业问题的批复(1998年1月15日)

9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后在破产程序终结前经人民法院允许从事经营活动所签合同是否有效问题的批复(2000年12月1日)

9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拖欠税金是否受破产法规定的破产债权申报期限限制问题的答复(2002年1月18日)

9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2003年4月16日) 100.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关于股东因公司设立后的增资瑕疵应否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问题的复函(2003年12月11日)

101. 关于租赁房屋使用权不能作为承租者破产财产的复函(1996年4月19日)

102.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1996年7月9日)

103.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其清算工作组织实施问题的通知(1997年7月14日)

10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意见的通知(2006年1月16日)

【市场监管】

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9月2日)

106. 企业年度检验办法(2006年2月24日)

【地方审判参考】

107.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审理和执行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为债权人的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年9月6日)

108.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正确理解和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2001年8月16日) 109.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适用公司法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2003年6月3日)

110.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司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一)(2003年6月12日)

111.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司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二)(2003年12月18日) 112.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2004年2月24日)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推进手册范本

GB/T19580-2004 版本:A/0 文件编号:HE-01-ZY-201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推 进 手 册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01日实施日期:2010年05月20日 公司发布

01 审批会签页 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制人员:年月日办公室:年月日市场部:年月日财务部:年月日供应部:年月日质检部:年月日设备部:年月日车间:年月日

02颁布令 颁布令 本推进手册是依据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T19579—2004的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在本推进手册中阐述了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制定和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等,为了描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制定和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而建立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推进手册。 本推进手册适用于全公司为追求卓越绩效管理,是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开展卓越绩效必须遵循的法规性文件,对外争创省市县质量奖,追求企业管理的卓越提供信任的依据。全公司将采取有力的措施和手段确保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制定和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企业各级人员理解和掌握并实施,坚持贯彻执行。 本公司的《卓越绩效推进手册》即日起实施,望全体各级员工务必遵照执行! 总经理: 时间:2010年05月01日 03任命授权书

任命书 为了确保企业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有效实施,并充分有效运行,便于和各个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特任命同志为我公司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推进领导办公室主任,该同志有权代表我对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有关的事宜的联系和沟通并做出裁决。 总经理: 年月日 授权书 为了确保企业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有效实施,为综合评价企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的有效性、持续性和追求卓越性,特授权: 等同志为我公司的卓越绩效自评员,在推进办主任的领导下,全权负责卓越绩效自我评价工作。 总经理: 年月日 04公司简介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由来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由来《卓越绩效评价标准》和《卓越绩效评价标准实施指南》发布后,国家质检总局在500多个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200多个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中组织学习。通过两年的时间,使企业能够做到自我评价质量改进业绩和企业经营绩效。适当时候,在中国名牌产品评价中,要求按照《卓越绩效评价标准》提供企业自身质量管理状况评价报告。1、GB/T 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由来与发展? “卓越绩效模式”是80年代后期美国创建的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卓越绩效模式”得到了美国企业界和管理界的公认,该模式几乎适用于所有组织。 世界各国许多企业和组织纷纷引入实施,其中施乐公司、通用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世界级企业,是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取得出色经营结果的典范。 美国国家质量奖自1987年开始设立,每年虽只有几家企业获得该奖;申报该奖的企业有上百家,但却有几十万家企业按照波多里奇质量奖标准进行自我经营与评价。美国企业被美国政府授予“国家质量 奖”时,由总统亲自批准颁布。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在提高组织的业绩,改进组织整体效率,促进美国所有组织相互交流并分享最佳经营管理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鉴于国家质量奖为美国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利益。自2001年起,我国在相关部门、协会研究和借鉴美国卓越绩效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致力于在中国企业普及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理念和经营方法,为中国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并取得出色的经营绩效提供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和评价标准。 2002年11月,中国加入了WTO,我国企业面临着剧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大环境。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是摆在领导者与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特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2008-04-16 17:02 [信息来源:质量技术监督局]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9580-2004 2004-08-30发布 2005-01-01实施 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的有关规定,特制订《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本标准参照国外质量奖的评价准则,结合我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本标准与GB/T19001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不是符合性的评价依据,而是为组织提供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 本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可帮助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有助于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并使各类组织易于在质量管理实施方面进行沟通和共享,成为一种理解、管理绩效并指导组织进行规划和获得学习机会的工具。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为组织追求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准则。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 ISO9000:2000) GB/T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dt ISO9004:2000) 3、术语和定义 GB/T19000-200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卓越绩效 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3.2治理 在组织工作中实行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包括批准战略方向、监视和评价高层领导绩效、财务审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活动。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基本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利群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基本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发布于 D 。 A.1999年 B.2000年 C.2002年 D.2004年 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的国标编号为 C 。 A.GB19580 B.GB/T16949 C.GB/T19580 D.GB/Z19579 3.《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不是 D 的工具。 A.指导组织进行规划和获得学习机会 B.组织内质量管理实践方面进行沟通和共享 C.为组织的相关方创造价值 D.对组织进行符合性评价 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 D 。 A.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 B.规定了质量奖的申报评价流程 C.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 D.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实施指南 5.对于领导的绩效, B 。 A.只能由同事来评价 B.可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反馈评价 C.只能由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来评价 D.只能由正式员工来评价 6. 关于战略,下面哪一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B 。 A.战略是可以围绕着新产品和服务而建立的 B.战略制定不涉及组织的供应商或顾客 C.组织的战略目标应能够应对组织的关键挑战 D.组织通过战略对未来做出应对决策和配置资源 7. 高层领导要向全体员工、主要的供方和合作伙伴沟通组织的价值观、发展方向和目标,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B 。 A.应确保是双向沟通 B.必须是领导个人与大家沟通 C.可包括面谈、电话或电子邮件等形式 D.沟通机制是可变化的 8. 标杆是指针对相似的活动,其过程和结果 D 最佳的运作实践和绩效。 A.代表组织所在行业的内部和外部 B.仅代表组织所在行业内部 C.仅代表组织所在行业外部 D.代表组织所在行业的内部或外部 9. 支持过程是指那些 C 的过程。 A.直接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为价值创造过程的实施起到保证、支持作用 B.不直接为顾客创造价值,也不为价值创造过程的实施起到保证、支持作用 C.虽然不直接为顾客创造价值,但为价值创造过程的实施起到保证、支持作用 D.直接为顾客创造价值,但不为价值创造过程的实施起到保证、支持作用 10. 组织应根据所确定的关键绩效测量指标对绩效进行预测,并将组织的 A 相比较。 A.预测绩效与竞争者的预测绩效 B.预测绩效与竞争者的当前绩效 C.当前绩效与竞争者的预测绩效 D.当前绩效与目标及以往的绩效

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引言 0.1总则 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本标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0.2与GB/Z 19579-201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关系 本标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是组织实施本标准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 0.3 基本理念 本标准建立在以下基本理念基础上,高层领导可运用这些基本理念引导组织追求卓越: a)远见卓识的领导 以前瞻性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确立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带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b)战略导向 以战略统领组织的管理活动,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 c)顾客驱动 将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作为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及不断创新的动力,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和忠诚程度。 d)社会责任 为组织的决策和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承担责任,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e)以人为本 员工是组织之本,一切管理活动应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中心,促进员工的发展,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 f)合作共赢 与顾客、关键的供方及其他相关方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互相为对方创造价值,实现共同发展。 g)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 组织的绩效源于过程,体现于结果。因此,既要重视过程,更要关注结果;要通过有效的过程管理,实现卓越的结果。 h)学习、改进与创新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说明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说明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司长于献忠通过相关媒体介绍,《卓越绩效评价标准》和《卓越绩效评价标准实施指南》发布后,国家质检总局将首先在500多个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200多个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中组织学习。希望通过两年的时间,使企业能够做到自我评价质量改进业绩和企业经营绩效。今后适当时候,在中国名牌产品评价中,要求按照《卓越绩效评价标准》提供企业自身质量管理状况评价报告。 1、GB/T 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由来与发展? “卓越绩效模式”是80年代后期美国创建的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卓越绩效模式”得到了美国企业界和管理界的公认,该模式几乎适用于所有组织。 世界各国许多企业和组织纷纷引入实施,其中施乐公司、通用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世界级企业,是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取得出色经营结果的典范。 美国国家质量奖自1987年开始设立,每年虽只有几家企业获得该奖;申报该奖的企业有上百家,但却有几十万家企业按照波多里奇质量奖标准进行自我经营与评价。美国企业被美国政府授予“国家质量奖”时,由总统亲自批准颁布。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在提高组织的业绩,改进组织整体效率,促进美国所有组织相互交流并分享最佳经营管理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鉴于国家质量奖为美国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利益。自2001年起,我国在相关部门、协会研究和借鉴美国卓越绩效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致力于在中国企业普及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理念和经营方法,为中国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并取得出色的经营绩效提供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和评价标准。 2002年11月,中国加入了WTO,我国企业面临着剧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大环境。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是摆在领导者与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已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如何追求卓越绩效,使质量管理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完全融合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经营环境中,已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难题。 卓越绩效模式是世界级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经营管理的努力方向。因此,学习和借鉴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指导我国企业导入该模式,便成为中国质量管理界公认的重要任务。 自该标准未公布期间,北京九鼎方略管理科学研究院专家严密关注其进程,力求率先研究采用,为我国企业提供一套最新的追求卓越绩效的思路与方法。 该标准已于2004年8月30日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在我国实施。为此国家标准化指导委员会专门公布了 GB/Z 19579—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以为广大组织的管理者学习、推广、采用,提供规范化的指导文件。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04

1、目的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质量奖评审的依据,是国家质量奖励制度的技术文件。制定这套标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用于国家质量奖的评价,二是用于组织的自我学习,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并通过评定获奖组织、树立典范并分享成功的经验,鼓励和推动更多的组织使用这套标准。 2、意义 这套标准是国内外许多成功组织的实践经验总结,为组织的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帮助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有助于组织获得长期的市场成功,并使各类组织易于在质量管理实践方面进行沟通和共享,成为一种理解、管理绩效并指导组织进行规划和获得学习机会的工具。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规定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标准与IS09000的关系 IS09000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符合性标准,目的是为了证实企业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为企业提供了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为国家质量奖的评价和企业自我评价提供了依据,它用量化指标(1000分)平衡地评价企业卓越经营的业绩,是评价企业卓越绩效成熟度的标准。兼容了IS09001和ISO 9004。 编辑本段标准的结构及关系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图1.8-1)描述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结构,形象而清楚地表达了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七个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过程:方法一展开一学习一整合”和“结果”两个箭头框图表达以下逻辑: (1)过程旨在结果,结果通过过程取得,并为过程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导向。 (2)卓越绩效模式旨在通过组织运行过程创取卓越的结果,只有那些取得卓越结果的组织才是真正卓越的组织。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9580-2004 2004-08-30发布2005-01-01实施 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的有关规定,特制订《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本标准参照国外质量奖的评价准则,结合我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本标准与GB/T19001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不是符合性的评价依据,而是为组织提供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 本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可帮助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有助于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并使各类组织易于在

质量管理实施方面进行沟通和共享,成为一种理解、管理绩效并指导组织进行规划和获得学习机会的工具。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为组织追求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准则。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 ISO9000:2000) GB/T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dt ISO9004:2000) 3、术语和定义 GB/T19000-200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卓越绩效 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试题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测试题一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题(每题5分,共60分) 一、单选题 1、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中, “领导”所对应的经营结果评分项是( D )。 A 、财务结果 B 、资源结果 C 顾客与市场的结果 D 、组织的治理和社会责任结果 2、 以下那一条不属于高层领导营造的经营环境的内容: (D ) B A 、创新 B 、工作环境 C 、学习 D 、授权 3、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可看作( B )结果的测量指标。 A 、市场 B 财务 C 、战略 D 、领导 4、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战略层次: (D ) A 、总体战略 E 、经营战略 C 、职能战略 D- 、战术策略 5、下面哪一个不属于组织的公共责任: (C ) A 、环境保护 E 、能源消耗 C 、诚信承诺 D 、 产品安全 6、 在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时,如果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是通过中间商交付给顾客的,则: (D )。 A 、只需要向中间商调查 B 、只需要调查最终用户 C 向中间商和最终用户同样调查 D 、分别向中间 商和最终用户调查 7、 对于一般组织而言,顾客投诉管理过程属于: (D )。 A 、一般过程 B 、支持过程 C 、特殊过程 D 价值创造过程 8、 顾客关系管理过程,一般不包括: (C )。 A 、业务洽谈 B 、技术交流 C 内部顾客满意度调查 D 、顾客满意调查 9、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规定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 C )的评价。 A 、产品质量 B 、环境质量 C 、管理成熟度 D 、安全质量 、多选题 1、资源、结果三角由( ABC )三要素组成。 2、 组织的资源包含人力资源、财务、设备与设施、 A 、技术 B 、合作伙伴 C 、信息 3、 组织的相关方包括:(ABCD )等。 A 、供应商 B 、合作伙伴 C 、社会 第二部分:企业领导选做 A 组,其他人员选做 B 组A 组(每题4分,共40分): 一、单选题 1、 GB/T19580适用于下列哪些场合: (D ) a )追求卓越绩效的组织自我评价; b )质量审核; c )质量奖的评价; d ) a+c 。 2、 组织应根据(C )确定目标顾客群。 a )自身的核心价值观 b )顾客对自身产品的感知 c )自身产品的特点和服务优势 d )顾客的忠诚度 3、组织制订战略时常用下列哪些方法: (D ) c )波特五动力分析; d )以上均可。 a ) SWOT 分析法; b) PEST 分析; 4、 S PC 常用于下列哪些场合:( C ) a )产品研发; b )工艺优化; c )过程控制; d) a+b 。 5、 过程有效性的主要测量指标有: (D ) a )质量、成本; b )应变能力; c )周期; d )以上均是。 二.判断题 1、 影响过程的因素有 5M1E 。( V ) 2、 员工的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 (x ) A 、资源 B 、经营结果 C 、过程管理 D 顾客与市场 (ACD )等方面的绩效。 D 、相关方关系 D 、顾客

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 2012-03-09发布2012-08-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本标准与GB/T19580—2004相比变化如下: ——增加了基本理念 ——增加了部分术语 ——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内容。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质量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北就科立特管理咨询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福荣、汤万金、陈志田、马林、吕青、李仁良、焦叔斌、张晓东、金国强、王俊、王国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9580—2004。

引言 总则 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本标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与GB/Z 19579-201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关系本标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是组织实施本标准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 基本理念 本标准建立在以下基本理念基础上,高层领导可运用这些基本理念引导组织追求卓越: a)远见卓识的领导 以前瞻性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确立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带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新版GB《卓越绩效评价与衡量准则》

新版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word整理版 引言 0.1总则 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本标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0.2与GB/Z 19579-201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关系 本标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是组织实施本标准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 0.3 基本理念 本标准建立在以下基本理念基础上,高层领导可运用这些基本理念引导组织追求卓越: a)远见卓识的领导 以前瞻性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确立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带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b)战略导向 以战略统领组织的管理活动,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 c)顾客驱动 将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作为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及不断创新的动力,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和忠诚程度。 d)社会责任 为组织的决策和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承担责任,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e)以人为本 员工是组织之本,一切管理活动应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中心,促进员工的发展,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 f)合作共赢 与顾客、关键的供方及其他相关方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互相为对方创造价值,实现共同发展。 g)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 组织的绩效源于过程,体现于结果。因此,既要重视过程,更要关注结果;要通过有效的过程管理,实现卓越的结果。 h)学习、改进与创新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解读 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都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有效管理。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也迫使企业不得不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否则企业将出现“生存危机”。因此,作为企业都不同层度的引入了各类“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如:什么TQC全面质量控制、TQM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以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等,目的是为了通过追求企业的卓越管理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最终为人类、为社会创造财富。 我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结构主要分为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等七大部份,核心的内容主要还是从“质量管理”的领域来实现企业经营的卓越管理,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同属于质量领域的管理标准,都是帮助企业或组织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或组织的竞争能力。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仍然存在诸多的不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属于“符合性评价”标准,它只是对一般过程进行“合格”评定,从“符合性”的角度入手并兼顾“有效性”,重在发现与规定要求的“偏差”,进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则属于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卓越的“成熟度评价”标准,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式”的评价,从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着手,旨在发现企业或组织当前最迫切、最需要的改进,进而使企业或组织不断追求卓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就好比一个企业员工的考评成绩,虽然都“合格”了,但无法知道自己到底得了多少分,与其他员工的差距有多大,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改进方向如何等等,只仅仅是知道自己已经“合格”了而已。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考虑的范围则更“深”、更“广”、更“全”、更“系统”,它不仅对员工进行考评结果的统计,还对考评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差距,寻找改进方法等等。它将所关注的质量管理上升为经营管理的“大质量”体系之中,强调企业的“战略策划”与“经营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精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精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04 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的有关规定,特制订《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本标准参照国外质量奖的评价准则,结合我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本标准与GB/T19001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不是符合性的评价依据,而是为组织提供追 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 本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可帮助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 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有助于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并使各类组织易于在质量管理实施方面进行沟通和共享,成为一种理解、管理绩效并指导组织进行规划和获 得学习机会的工具。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为组织追求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准则。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 ISO9000:200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介绍精编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介绍 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GB 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1、GB/T 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由来与发展 “卓越绩效模式”是80年代后期美国创建的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卓越绩效模式”得到了美国企业界和管理界的公认,该模式几乎适用于所有组织。 世界各国许多企业和组织纷纷引入实施,其中施乐公司、通用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世界级企业,是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取得出色经营结果的典范。 美国国家质量奖自1987年开始设立,每年虽只有几家企业获得该奖;申报该奖的企业有上百家,但却有几十万家企业按照波多里奇质量奖标准进行自我经营与评价。美国企业被美国政府授予“国家质量奖”时,由总统亲自批准颁布。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在提高组织的业绩,改进组织整体效率,促进美国所有组织相互交流并分享最佳经营管理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鉴于国家质量奖为美国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利益。自2001年起,我国在相关部门、协会研究和借鉴美国卓越绩效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致力于在中国企业普及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理念和经营方法,为中国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并取得出色的经营绩效提供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和评价标准。 2002年11月,中国加入了WTO,我国企业面临着剧烈的国

际市场竞争的大环境。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是摆在领导者与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已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如何追求卓越绩效,使质量管理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完全融合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经营环境中,已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难题。 卓越绩效模式是世界级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经营管理的努力方向。因此,学习和借鉴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指导我国企业导入该模式,便成为中国质量管理界公认的重要任务。 该标准已于2004年8月30日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在我国实施。为此国家标准化指导委员会专门公布了 GB/Z 19579—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以为广大组织的管理者学习、推广、采用,提供规范化的指导文件。 2、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制定、公布和实施的目的公布和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为实施国家质量做好准备,设立国家质量奖的目的不在于获得质量奖,而在于鼓励更多的企业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公布的标准,为我国企业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指导方法,其主要目的: 一是为企业追求卓越提供了一个经营管理模式; 二是为企业诊断当前管理水平提供一个系统的检查表; 三是为国家质量奖和各级质量奖的评审提供评价卓越绩效的依据。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资料性附录)

GB/Z 19579—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资料性附录) (仅供学习、请勿它用)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与评分条款分值表 A.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 图A.1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 在图A.1所示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中,反映了组织概述、4.1至4.7七个条款之间的关系:

a)“组织概述”包括组织的环境、关系和挑战,显示了组织运营的关键因素和背景状况。 b)有关过程的条款包括4.1,4.2,4.3,4.4,4.5,4.6,结果条款为4.7。组织通过过程运行获取结果,基于结果的测量、分析,推动过程的改进和创新。 c)卓越绩效模式旨在通过卓越的过程获得卓越的结果,即:应对评价准则的要求,确定、展开组织的方法,并定期评价、改进、创新和分享,使之达到一致、整合,从而不断提升组织的整体结果,赶超竞争对手和标杆,获得卓越的绩效,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和成功。 d)“领导”掌控着组织前进的方向,并密切关注着“结果”。 e)“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构成“领导作用”三角,是驱动性的,旨在强调领导对战略和顾客与市场的关注;“资源”、“过程管理”、“结果”构成“资源、过程和结果”三角,是从动性的,显示利用资源,通过过程管理取得结果。而“测量、分析和改进”是组织运作的基础,是链接两个三角的“链条”,并推动组织的改进和创新。 A.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评分条款分值表 条款名称条款分值 4.1领导---------------------------------------- 110 4.1.2高层领导的作用---------------------------------------50 4.1.3组织治理---------------------------------------------30 4.1.4社会责任---------------------------------------------30 4.2战略---------------------------------------- 90 4.2.2战略制定---------------------------------------------40 4.2.3战略部署---------------------------------------------50

GBT 精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GB/T19580—2012 2012年3月9日发布 2012年8月1日实施 目次 前言————————————————————————————————1 引言————————————————————————————————2 1 范围—————————————————————————————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术语和定义——————————————————————————3 4 评价要求———————————————————————————4 领导———————————————————————————4 战略——————————————————————————— 顾客与市场———————————————————————— 资源——————————————————————————— 过程管理————————————————————————— 测量、分析与改进————————————————————— 结果———————————————————————————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本标准与GB/T19580—2004相比变化如下: ——增加了基本理念 ——增加了部分术语 ——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内容。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质量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北就科立特管理咨询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福荣、汤万金、陈志田、马林、吕青、李仁良、焦叔斌、张晓东、金国强、王俊、王国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9580—2004。 引言 总则 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12)》,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

卓越绩效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给出了理解和应用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指南。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追求卓越的各类组织,旨在指导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并为组织自我评价和质量奖评价提供实施指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 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000和GB/T 1958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实施指南 组织的卓越绩效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分,具体的评价指南参见附录A、附录B和附录C。 4.1 领导 4.1.1 提要 本条款对组织的持续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其中,高层领导的引领和推动是组织持续成功的前提,组织治理是组织持续成功的保障,而履行社会责任则是组织持续成功的必备条件。4.1.2高层领导的作用 本条款包括高层领导作用的要点:确定方向、双向沟通、营造环境、质量责任、持续经营和绩效管理。

a)确定方向是指确定和贯彻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体现了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并为战略和战略目标的制定设定前提。组织的高层领导应结合其历史沿革、行业特点和内外部环境等实际情况,研讨、提炼、确立和贯彻其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并率先垂范。 b)双向沟通的目的在于使全体员工及其他相关方对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有清晰、一致的理解、认同并付诸行动,在组织内部达成上下同心,在组织外部促进协同发展。组织可通过高层领导演讲、座谈会、网站、报刊及文化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与员工双向沟通;通过洽谈会、研讨会、外部网站等形式与相关方双向沟通。组织应围绕其发展方向和重点,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绩效激励制度。 c)营造环境指营造一个包括诚信守法、改进、创新、快速反应和学习等要点的组织文化环境。高层领导应通过组织文化建设,积极倡导诚信守法,鼓励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改进和创新活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培育学习型组织和员工。 d) 履行确保组织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的责任,引导组织承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e)制定与组织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品牌发展规划,通过提高组织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组织的品牌建设,不断提高组织的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度。 f) 持续经营旨在实现基业常青。为推动和确保持续经营,组织应培育和增强风险意识,开展战略、财务、市场、运营、法律、安全、环境、质量等方面的风险管理,提升应对动态的内外部环境的战略管理和运营管理能力,并重视培养组织未来的各层次领导者。 g)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愿景和战略目标。高层领导应通过诸如战略研讨会、管理评审会、经济活动分析会和专业例会等形式,定期评价组织的关键绩效指标,确定改进和创新的重点,促进组织将追求卓越付诸行动。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介绍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介 绍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GB 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1、GB/T 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由来与发展 “卓越绩效模式”是80年代后期美国创建的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卓越绩效模式”得到了美国企业界和管理界的公认,该模式几乎适用于所有组织。 世界各国许多企业和组织纷纷引入实施,其中施乐公司、通用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世界级企业,是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取得出色经营结果的典范。 美国国家质量奖自1987年开始设立,每年虽只有几家企业获得该奖;申报该奖的企业有上百家,但却有几十万家企业按照波多里奇质量奖标准进行自我经营与评价。美国企业被美国政府授予“国家质量奖”时,由总统亲自批准颁布。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在提高组织的业绩,改进组织整体效率,促进美国所有组织相互交流并分享最佳经营管理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鉴于国家质量奖为美国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利益。自2001年起,我国在相关部门、协会研究和借鉴美国卓越绩效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致力于在中国企业普及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理念和经营方法,为中国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并取得出色的经营绩效提供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和评价标准。 2002年11月,中国加入了WTO,我国企业面临着剧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大环境。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是摆在领导者与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已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如何追求卓越绩效,使质量管理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完全融合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经营环境中,已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难题。 卓越绩效模式是世界级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经营管理的努力方向。因此,学习和借鉴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指导我国企业导入该模式,便成为中国质量管理界公认的重要任务。 该标准已于2004年8月30日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在我国实施。为此国家标准化指导委员会专门公布了GB/Z 19579—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以为广大组织的管理者学习、推广、采用,提供规范化的指导文件。 2、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制定、公布和实施的目的 公布和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为实施国家质量做好准备,设立国家质量奖的目的不在于获得质量奖,而在于鼓励更多的企业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公布的标准,为我国企业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指导方法,其主要目的: 一是为企业追求卓越提供了一个经营管理模式; 二是为企业诊断当前管理水平提供一个系统的检查表; 三是为国家质量奖和各级质量奖的评审提供评价卓越绩效的依据。 它将产生下列作用: a) 有助于改进组织经营方面的实践、能力和结果; b) 促进在我国的各类组织中交流并分享最佳的运作方法与思路; c) 作为一种通用的理解并管理组织经营的工具,指导策划、并为组织和组织成员提供学习机会。 3、GB/T 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公布与实施的意义 标准的出台将为我国的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诸多利益,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a) 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绩效管理运作模式和评价方法 我国贯彻质量管理标准有十几年的时间,重在围绕着组织的产品而展开,可以说比较重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优化管理,很少涉及组织经营的其他方面。本《准则》恰恰围绕着影响组织经营绩效的7大关键方面而展开,是一个非常全面、合理、科学、符合国际规范的经营管理标准。 出台《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是我国25年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结果,是多年来实施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的自然进程和必然延伸。学习、贯彻这套标准将对我国企业提高质量水平,追求卓越绩效,提升综合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将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b) 为实施“国家质量奖”的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和评价标准。 《准则》不但给出了企业如何在7个方面进行持续改进和管理,还提供了详细的评价思路和方法,以及评分规则与标准,使评价工作变得有据可依,有证可查。也为公平、公正、公开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为企业的综合经营绩效提升提供了战略性的指导和实施的方法 《准则》是以国家标准的名义而推出的。具体相当的公信力,将对我国企业改善传统经营、单一改进的现状产生促进性影响。具有国家政策导向的作用,将引导企业不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